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5章 第3节 第2课时 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
5.3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课件【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
事例4 天然状态下的凤梨(菠萝)开花 结果时期参差不齐,一片凤梨田里需要分五 六次收获,费时费工,晚上市还卖不出好价 钱。到了冬季,由于气温低、日照弱,果实 成熟慢、品质差。用乙烯利催熟,就可以做 到有计划地上市。
对于某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来说,施用浓度、时间、部位 以及施用时植物的生理状态和气候条件等,都会影响施用效 果,施用不当甚至会影响生产。
2020/12/19
科学方法
3.预实验 进行科学研究时,有时需要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 验。 目的:(1)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2)检验实验 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如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通 过预实验确定有效浓度的大致范围,可为确定最适浓度打下 基础。
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生产中用乙烯利控制凤梨的成熟时间,可做到有计划地上市销售 B.啤酒生产中使用的赤霉素可直接催化未萌发大麦种子中淀粉的水解 C.用2,4-D处理二倍体番茄未受粉的雌蕊,可获得三倍体无籽果实 D.α-萘乙酸常用于扦插枝条的生根,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有些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生产的化学药剂,可能具有一 定的毒性,因此上市之前需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检测、评估。
2020/12/19
4.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 1 ) 应用领域广,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等 。
如:延长或终止种 子、芽及块茎的休眠, 调节花的雌雄比例,促 进或阻止开花,诱导或 控制果实脱落,控制植 株高度、形状等。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生物第5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课件
[H]+O2
项目 阶段 与氧的关 系 能量的变 化 总反应式 及各元素 的去向
第一阶段①
第二阶段②
第三阶段③
无关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无关系
必需氧参与
热能 稳定的有氧呼吸 转移 水解 ――→ 化学能――→ ATP ――→ 供给 化学能 生理活动
(1)各反应物参与的阶段:如葡萄 糖在第一阶段参与,H2O在第二阶段参与, O2在第三阶段参与。 各生成物产生的阶段:[H]在第一、二阶段都 产生,CO2在第二阶段产生,H2O在第三个阶 段产生。 (2)好氧性细菌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 基质和细胞膜。 (3)生成的H2O中的O全部来自于O2;CO2中的 氧一半来自于C6H12O6,一半来自于参与反应
第 3 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 胞呼吸
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
1.识记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有氧呼吸的过程。 3.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
有氧呼吸
氧 _____的参与下,通过 1.概念:是指细胞在 彻底氧化分解 CO2和水 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 _____________,产生___________,同时释 放能量,生成ATP的过程。
3.过程 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丙酮酸 第二阶段:________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 乳酸 酒精和 2 解成CO _____________ 或转化成————。 第一 4.能量转化:只在_______阶段释放出少量 能量,生成少量ATP,葡萄糖分子中的大部 分能量存留在酒精或乳酸中。
(3)CO2浓度。 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分析,CO2浓度增加,呼 吸速率下降。 (4)含水量。 ①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呼吸强度随含水量的 增加而加强,随含水量的减少而减弱。 ②在作物种子的储藏时,将种子风干,以减 弱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人教版教学课件第5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课件
[H] 线 粒 体
丙酮酸 酶
[H]
O2 酶 大量能量 H 2O CO2
H 2O 少量能量
有氧呼 场所 反应 产物 释放 吸过程 物 能量 少量。 第一 细胞质主要是 丙酮酸形成少 阶段 基质 葡萄糖 [H] 量ATP 少量。 第二 线粒体丙酮酸 CO2、 形成少 阶段 基质 H2O [H] 量ATP 大量。 第三 线粒体 [H]、 H2O 形成大 阶段 内膜 O2 量ATP
NaOH溶液和澄清石灰水的作 用是什么?
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情况下均 产生了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 2、酵母菌在有氧情况下,没有酒 精生成,不能使重铬酸钾溶液发生 显色反应;在无氧情况下,生成了 酒精,使重铬酸钾溶液发生灰绿色 显色反应。 3、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 释放的CO2要多
有氧呼吸过程:
有氧呼吸总反应式:
C6H12O6+6H2O+6O2 酶 6CO2+ 12H2O +能量Fra bibliotek、有氧呼吸的概念
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 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 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 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 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 生成许多ATP的过程。
4、能量去向: 有机物 比较
细胞内有氧 反应 体外燃烧 场所 呼吸 反应 剧烈、快速 温和、有序 条件 能量 释放
六、影响细胞呼吸的外部因素 (1)温度:
细胞呼吸的过程受酶催化, 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故温度 影响细胞呼吸的强度。温度过 高或过低,细胞呼吸强度都会 下降(或减弱)。
(2)氧气: 有氧呼吸需氧,无氧呼吸 不需氧;有氧存在时,无氧呼 吸会受到抑制。 (3)二氧化碳: 当外界二氧化碳浓度增大 时,呼吸速率减慢,有氧呼吸 受到抑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课件PPT
2. 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的关系
失去水的分子数 蛋白质的分子量
肽键数 氨基酸数
第二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2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 者——蛋白质
蛋白质主要由C、H、O、N4种化学元 素组成,很多还含有S、P等元素。
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按照不同的 方式结合形成的,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 基本单位。
一、氨基酸及其种类
结构通式为:
R
NH2 C COOH
H
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 和一个羧基(—COOH),还有一分子氢和一个特有的 R基团,它们都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此碳原子叫 中心碳原子。
病毒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再表现生命现象。
二、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实例1: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
草履虫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草履虫还能完 成哪些生命活动?
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还有摄食、呼吸、生长、 生殖、应激性
自然界中还有哪些生物的结构与草履虫相似?
衣藻
变形虫
酵母菌
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就不可能完成这些
羧基数分别是( D )
A.746和764 B.760和760 C.762和762 D.4和4
4.下列叙述中,哪项是对蛋白质功能的高度概括
( D)
A.细胞和生物体重要的结构物质 B.收缩、运输、免疫等活动的物质基础 C.调节细胞和生物体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 D.生命活动的主要体现者
B 5.蛋白质和多肽的主要区别是在于蛋白质(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课件【2019】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非细胞生物
SARS病毒 艾滋病病毒
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运动 繁殖 生长 发育、繁殖
草履虫
人
非细胞生物(病Hale Waihona Puke )生命活动 离不开细胞病毒
(1)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的动物病毒,如流感 病毒; (2)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 病病毒; (3)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
3 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
1、观察时用左眼注视目镜,用右另眼瞄准图纸作图。 2、使用反光镜时如果外界光线很强用平面镜即可, 如果外界光线很弱则应该用凹面镜。 3、用低倍物镜观察镜筒下降时一定要双眼注视物镜 镜筒,切不可将物镜与装片相碰,否则一是压碎装片, 二是损坏或者污染了镜头。镜头擦试时一定要用镜头 纸擦试,不要用抹布擦拭,否则容易损伤镜头。 4、由低倍镜转换为高倍物镜后,视野变的不清楚, 只有用细准焦螺旋缓缓调节,而不能用粗准焦螺旋。
1 病毒的形态: 球形、杆形、蝌蚪形 3 根据它们寄生的细胞不同, 2病毒的种类: 病毒的结构:主要由核酸和衣壳两部分组成 。
3 病毒的特性:
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 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 的病毒,这就是它的繁殖。新生成的病毒又可以 感染其他活细胞。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 会变成结晶体。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 就会重新开始。
细准焦螺旋 作用:升降镜 筒(升降范 围小)
压片夹 作用: • 固定玻片标 本
1 目镜与物镜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
目镜(无螺纹)
物镜(有螺纹) (1)放大倍数与长短关系:
①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距装片距离越近 ②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 第三节线粒体与有氧呼吸
有氧呼吸中氧元素的转移途径:
总反应式:
酶
大部分散失
1C6H12O6 + 6H2O + 6O2
6CO2 + 12H2O + 能量 合成38ATP
1.追踪18O2的去向: O2→生成物H2O
2.追踪C6H1218O6的去向: 葡萄糖→丙酮酸→CO2 3.追踪H218O的去向: 反应物H2O→CO2
2.有氧呼吸的过程
内膜 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线粒体基质
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少量DNA和RNA、 还含有核糖体等
❹ 线粒体的颜色:
无色。
❺真核细胞都有线粒体吗?
有些真核细胞 【寄生虫:蛔虫细胞、绦虫细胞】; 以及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它们没有线粒体。 它们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❻线粒体的功能: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
线粒体的 内膜上和线粒体基质 中含有许多种与 有氧呼吸 有关的酶。
2. 有氧呼吸的过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
1C6H12O6
(产生少量 的4[H])
酶1 2丙酮酸
释放出少量的能量
(2C3H4O3)也叫三碳化合物
1C6H12O6
酶1 细基
2C3H4O3+ 4【H】+少量能量
大部分散失 合成2ATP
24_[_H_]_+6_O_2_酶 ――→12H2O源自_少__量__ _大__量__
有氧呼吸过程中:
①C6H12O6的利用 Ⅰ 、H2O的利用 Ⅱ 、O2的利用 Ⅲ ;
②CO2的生成 Ⅱ 、H2O的生成 Ⅲ 、能量的产生 Ⅰ、Ⅱ、 Ⅲ ;
③[H]产生的阶段 Ⅰ 、Ⅱ 、 [H]利用的阶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教学课件 第5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嵴
基质
思考1?
线粒体哪些结构是与它的功能 相适应?
2、有氧呼吸的过程示意图
?思考
能量的去向
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
① 葡萄糖的初步分解 场所:细胞质基 酶 2CH3COCOOH +4 [H] + 2 ATP C6H12O6 (丙酮酸)
② 丙酮酸彻底分解 场所:线粒体基质 酶 6CO2 +20 [H] + 2 ATP 2CH3COCOOH (丙酮酸) +6H2O ③ [H]的氧化 24[H] + 6O2 酶 场所:线粒体内膜
粮食储藏 果蔬保鲜
粮食储藏
粮食储藏时,要注意降低温度 和保持干燥,抑制细胞呼吸,延长保 存期限。 例:稻谷等种子含水量超过 14.5%时,呼吸速率就会骤然增加 , 释放出的热量和水分,会导致粮食霉 变。
果蔬保鲜
为了抑制细胞呼吸,果蔬储藏时采 用降低氧浓度、冲氮气或降低温度等方法。 例:苹果、梨、柑、橘等果实在0~ 1℃时可储藏几个月不坏;荔枝一般只能 短期保鲜,但采用低温速冻等方法可保鲜 6~8个月。 农村广泛采用密闭的土窖保存水果蔬 菜,也是利用水果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抑 制细胞呼吸的原理。
5、无氧呼吸的意义
高等植物在水淹的情况下,可以进 行短暂的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 乙醇和二氧化碳,释放出能量以适应 缺氧环境条件。 人在剧烈运动时,需要在相对较 短的时间内消耗大量的能量,肌肉细 胞则以无氧呼吸的方式供给能量,满 足人体的需要。
三、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动物无氧呼吸不产生酒精;无氧呼吸 在有氧存在时受到抑制。
例:高等动物的肌细胞、乳酸菌、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 (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胚细胞等)
C6H12O6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课件
用胶态铂催化
54
过氧化氢酶
29
反应物
产物 反应进程
酶的作用: 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降低活化能 催化作用
3.酶的本质 A.酶本质的探索: (1)1857年,法国 巴斯德
通过显微镜观察,提出酿酒中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 结论: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的
ATP能使离体的发光器重新发光)
功能:
具有改善肌体代谢的作用,同时又是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目前普遍用于心力衰竭、心肌梗塞、脑动 脉硬化、冠状动脉硬化等等,并发现其具有抗癌作用,可望成为有前景的抑癌剂。
二、ATP的结构简式
H—N—H
C
N
C
C
C
HN
N
C—H
H
O
O
O
N
O H C O P O ~P O ~P OH
催化作用 降低活化能
3.本质:有机物(绝大多数、少数) 具备蛋白质的性质
(合成受遗传物质的控制、与双缩脲反应为紫色、可水解为氨基酸) 4.同无机催化剂一样,
只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反应方向和终产物的浓度,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不发生改变。
5.酶的特性
高效性 专一性 多样性 作用条件比较温和
(1)细胞中主要是由什么细胞器来产生能量的? (2)细胞中有哪些生理过程在不断地消耗着能量? (3)细胞内存在有糖类、脂肪等有机物,这些有机
(2)德国 李比希 结论:发酵是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3)德国 毕希纳 过程: 结论:将酵母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
酿酶
(4)美国 萨姆纳 1926年,从刀豆种子中提出脲酶结晶,脲酶是一种蛋白酶 20世纪30年代,相继提出了多种酶的蛋白结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教学课件
成就 揭示人体在器官 水平的结构 指出器官由组织 构成
罗伯特·虎克
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 发现木栓组织由许多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细胞
列文虎克
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
观察到 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 等
科学家 马尔比基
施莱登 施旺 魏尔肖
获取证据的方法或技术 用显微镜广泛观察 科学观察和归纳概括的结合 归纳总结
1
第1章 走近细胞
第 1 节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概述细胞学说的内 容、意义,归纳出植物和动物在结构上具有一致性, 形成生物界是统一的观念,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 一个不断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进而认识科学发展的 基本特点。
2.从系统的生命视角看生命世界,阐明生命活动离不 开细胞,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2)一个湖泊里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吗?为什么?
提示:不是。因为种群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 物的所有个体形成的一个整体,而一个湖泊里的所有鱼 不是同一物种。
(3) 一 定 区 域 内 所 有 的 动 植 物 是 一 个 群 落 吗 ? 为 什 么?
提示:不是。因为群落是由同一区域内的所有生物组 成的,“一定区域内所有的动植物”未包括微生物等其他 生物。
(2)施莱登和施旺只是观察了部分动植物的组织,却归纳 出“所有的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一结论可信吗? 为什么?它对生物学研究有什么意义?
提示:可信。因为在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中,科学家不 仅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还揭示了动植物的个体与细胞的内 在规律性关系,这样的科学归纳比一般的不完全归纳更具可 信度。这一结论阐释了植物和动物在结构上的一致性,打破 了植物学和动物学之间的壁垒,也推动了人们对细胞开展深 入的研究。
2019版人教生物必修一同步精品课件:本章整合5
场所
――→⑬
反应式
――→⑭
细胞质基C6H质12O6—酶 酶22CC23HH56OO3H++少2C量O能2+量少量能量
特点 ――→无氧参与,有机物氧化分解不彻底,释放能量少
影响因素 ――→ 温度、O2、CO2浓度等 应用
――→伤口包扎,粮食、果蔬的储藏,作物栽培等方面
6.(2018·全国卷Ⅲ)回答下列问题
(1)高等植物光合作用中捕获光能的物质分布在叶绿体的_类_ 该物质主要捕获可见光中的_红__光__和__蓝__紫__光____。
5.(2018·全国卷Ⅱ)为了研究某种树木树冠上下层叶片光合 同学选取来自树冠不同层的A、B两种叶片,分别测定其净光合 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从图可知,A叶片是树冠___下__层____填(“上层”或“下层 依据是_A__叶__片__的__净__光__合__速__率__达__到__最__大__时__所__需__光__照__强__度__低__于__B_叶__片__
(3)甲、乙两种植物中,更适合在林下种植的是__乙____。 (4)某植物夏日晴天中午12 00时叶片的光合速率明显下降, 肉细胞的__C_O__2__(填“O2”或“CO2”)不足。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五章第3节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呼吸,无氧呼吸的产物有 酒精(,C2H5OH) 同时也产生少量的CO2。
条件
澄清石灰水浑浊程度
(酸性)重铬酸钾变色情况
有氧
无氧
5、实验结论:
❷反应式: 有氧呼吸:
C6H12O6 + 6H2O + 6O2 酶
6CO2 +12H2O + 大量能量
反应式
无氧呼吸:
C6H12O6 酶
2CO2 +2C2H5OH + 少量能量
1、实验原理:
酵母菌是一种 属于 兼性厌氧
单细胞 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 菌。酵母菌细胞呼吸以葡萄糖作为底物时,通过测定
在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来确定细胞呼吸作用的类型。
2、实验方法:
对比试验: 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 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现象的关系。 这样的实验叫对比实验。
胞
有氧呼吸:
呼 吸
反应式
C6H12O6 + 6H2O+ 6O2 酶 6CO2 +12H2O + 能量
方
无氧呼吸: C6H12O6 酶 2CO2 +2C2H5OH + 能量
式
判断正误
× (1)只检测有无CO2产生即可确定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 √ (2)根据石灰水变混浊的程度可以确定CO2产生量的多少( ) × (3)酒精在中性或酸性条件下与重铬酸钾溶液反应产生灰绿色( )
6、 课堂小结:
探
究 酵
有氧呼吸
CO2、 H2O
母
呼吸方式
菌 细
无氧呼吸
C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one
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0
1
物质燃烧和细胞呼吸有何异同呢?
共同点:都是物质的氧化分解;
高中生物第一册 第5章 第3节 第2课时 无氧呼吸、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讲义
第2课时无氧呼吸、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说明生物通过细胞呼吸将储存在有机分子中的能量转化为生命活动可以利用的能量。
1.生命观念——分析与综合:分析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区别二者的异同。
2.社会责任——依据细胞呼吸原理指导农业生产,解决实际问题。
一、无氧呼吸1.场所:细胞质基质。
2.类型和过程类型酒精发酵乳酸发酵第一阶段葡萄糖→丙酮酸+[H]+少量能量第二阶段丙酮酸→酒精+CO2丙酮酸→乳酸反应式C6H12O6――→酶2C2H5OH+2CO2+少量能量C6H12O6――→酶2C3H6O3+少量能量实例某些植物、酵母菌等高等动物、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胚、乳酸菌等(1)物质变化:有机物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
(2)能量变化:释放出能量并生成少量ATP。
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有氧呼吸原理的应用(1)利用淀粉、醋酸杆菌或谷氨酸棒状杆菌可以生产食醋或味精。
(2)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使细胞进行有氧呼吸,避免肌细胞产生大量乳酸。
(3)及时松土有利于根系生长。
(4)稻田定期排水有利于根系有氧呼吸,防止幼根变黑、腐烂。
2.无氧呼吸原理的应用(1)利用粮食通过酵母菌发酵可以生产各种酒。
(2)包扎伤口应选用透气的敷料。
(3)破伤风芽孢杆菌可通过无氧呼吸进行大量繁殖,皮肤破损较深时,需清理伤口并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等。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无氧呼吸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 2.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相同。
() 3.无氧呼吸两个阶段都可以产生ATP。
() 4.无氧呼吸产物中只有酒精或乳酸。
() 5.葡萄糖经无氧呼吸后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 6.储存蔬菜、水果时应隔绝O2,以减弱细胞呼吸。
() 提示:1.√2.×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一定相同,如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为酒精和二氧化碳,乳酸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
3.×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5章第3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课件(50张)
C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NAA 的浓度,A 正确;芽能够产生生长 素,因此银杏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会影响实验结果,B 正确; 分析图中曲线可知,本实验没有设置 NAA 浓度大于 c 的实验组,NAA 浓度大于 c 时银杏插条的平均生根数目不能确定,所以不能确定 c 就是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C 错误;NAA 处理插条的时间属于 无关变量,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D 正确。]
5
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脱落酸处理大麦种子可诱导产生 α-淀粉酶 B.用乙烯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 C.在芦苇生长期用细胞分裂素处理可增加芦苇的纤维长度 D.植物体内生长素在黑暗时可以合成,单侧光并不影响其极性 运输
1234 5
D [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可诱导产生 α-淀粉酶,A 错误;乙 烯可促进果实成熟,不会使染色体加倍,B 错误;赤霉素处理生长期 的芦苇,可增加芦苇的纤维长度,C 错误。]
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用 1.施用效果影响因素 在生产上首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还要综合考虑施用目的 、效果和毒性;调节剂残留、价格和施用是 否方便等因素;施用浓度、时间、部位 以及施用时植物的生理状态和 气候条件等,都会影响施用效果。
2.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1)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①实验原理 适宜浓度的 2,4-D 或 NAA 可以使杨树或月季插条基部的薄壁细 胞恢复分裂能力,产生愈伤组织,长出大量不定根。
(2)生长素类调节剂 ①促进黄杨、葡萄的生根; ②对棉花进行保花保果,防止脱落; ③处理未授粉的花蕾,以获得无籽果实:可以补救因花粉发育 不良或暴风雨袭击影响受粉而导致的瓜果类作物产量下降。(注明: 此措施不可用于挽救以收获种子为目的的各种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 的减产问题)
第5章 第3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PPT教学课件(高二生物人教版选必修一)
富贵竹 连翘 迎春花
高中生物学
不同植物对同一浓度的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
作 品 展 示
高中生物学
实验步骤(20分)
研究人员利用紫背天葵作为实验材料,试图找 到某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简称NAA溶液)促进插条 生根的最适浓度。 实验步骤如下: ① 选用长势、长度、粗细等均一致的紫背天葵插条 若干,随机均分成6组,每组3~5枝,分别编号为A、 B、C、D、E、F;
规范的实验探究。
高中生物学
(李岳桐、周与桐、徐诗媛、徐秋语)
不太符合实验预期
实事求是原则(5分)
高中生物学
数据来自北京市十一学校高二实验报告
(李岳桐、周与桐、徐诗媛、徐秋语)
结果分析(15分) 对数据、图像等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高中生物学
科学性原则(10分),有独立的思考分析(5分)
数据来自北京市十一学校高二实验报告
高中生物学
植物激素:植物体内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 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缺点:植物体内含量非常少,提取困难。
高中生物学
植物生长调节剂: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 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优点: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 。
高中生物学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类型
从其分子结构上,分为两类: • 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例如吲哚乙
高中生物学
探究性实验评价量规
学习目标 1. 能选取合适的扦插枝条作为实验材料; 2. 能设计实验方案,控制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3. 能运用表格、曲线图、柱形图等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4. 能通过预实验和正式实验确定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5. 能尊重科学,实事求是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
高中生物学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复习课件(406张精美PPT)
自养生物
注 意: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4× 10× 40×
物镜
物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镜头越长,镜片直径越小,视野越暗。
目镜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镜头越短,镜片直径越小,视野越暗。
目镜
两者的区别: 物镜有螺纹,侧面有放大的倍数标记 目镜无螺纹,上面有放大的倍数标记
5× 10× 12.5×
越高等的生物其生命系统越复杂,而低等生物则比较简单。由此说明生命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层次性。
从最小的细胞开始,到最大的系统生物圈,尽管生命系统复杂多样,大小不同,但它们层层相依,紧密联系,都离不开细胞这一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小结:
高等生物的结构层次
1、高等生物的结构层次 植物: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动物: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2、器官和系统 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人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
COOH
NH2
结构通式为:
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还有一分子氢和一个特有的R基团,它们都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此碳原子叫中心碳原子。
R基不同,氨基酸就不同
一、病 毒
草履虫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草履虫还能完成哪些生命活动?
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还有摄食、呼吸、生长、生殖、应激性
实例1:草履虫的运动和分裂
二、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自然界中还有哪些生物的结构与草履虫相似?
变形虫
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就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因此说,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
种类
原核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主要场所—— 线粒体 :
பைடு நூலகம்
(3)过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场所
反应物 生成物 能量
细胞质基质
葡萄糖 丙酮酸、[H]、 ATP 少量能量
线粒体基质 丙酮酸、水
CO2、[H]、 ATP 少量能量
线粒体内膜
O2、[H] H2O、ATP 大量能量
酶 (4)有氧呼吸反应式: C6H12O6+6O2+6H2O――→
提示:
线粒体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大大增加
了内膜表面积,在内膜上和基质中含有许多种与有 氧呼吸有关的酶。
(2)观察教材P93图5-9,并阅读教材文字叙述,讨论 并交流下列问题: ①试从元素角度分析有氧呼吸过程中各物质的来
源、去向,写出反应式并用箭头进行标注。 提示:
②分析糖类(葡萄糖)为什么必须分解成丙酮酸后才能
(1)类型:对于微生物而言,根据产物的不同,
可分为 酒精 发酵和乳酸发酵。
(2)两种类型的比较:
酒精发酵 场所 乳酸发酵
细胞质基质
过 程
酶 第一阶段 葡萄糖――→ [H]+丙酮酸 +少量能量 酶 丙酮酸――→ 第二阶段 酒精+CO2 酶 丙酮酸――→
乳酸
酒精发酵 反应式 酶 C6H12O6――→2C2H5OH +2CO2+少量能量 能量转化
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
提示:因为线粒体膜上不含有运输葡萄糖的载体蛋白, 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或线粒体内没有催化葡萄糖分 解的酶)。 ③细胞呼吸过程中能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细胞呼吸过程中储存在有机物中的稳定化学能, 转变成储存在ATP的高能磷酸键中活跃化学能和热能。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需酶和适宜温度
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生成ATP供 生命活动所需 第一阶段从葡萄糖到丙酮酸完全相同 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特别提醒] ①由葡萄糖的有氧呼吸反应式可知,消耗的O2与生 成的CO2体积相等。
②有氧呼吸和酒精发酵中都有CO2生成,但H2O是有氧
呼吸的特有产物。 ③人和动物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但有些高等植物的 某些器官如玉米胚、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等无氧呼吸 也产生乳酸。
6CO2+12H2O+能量 。
(5)特点: ①必要条件:有氧参与, 多种酶 催化。 ②过程特点:能量是 逐步释放的 ,有机物 彻底 氧化分解 。
(6)能量转化:1 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后释 放出2870 kJ的能量,其中 1161 kJ的能量储存在
ATP中,其余的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掉。
二、无氧呼吸
2.影响细胞呼吸的外界因素
(1)温度:通过影响呼吸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 速率。与温度影响酶催化效率的曲线特征一致。如 图所示:
生产上常利用这一原理在低温下储存蔬菜、水果,在 大棚蔬菜的栽培过程中夜间适当降温,来降低细胞呼吸,
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2)O2浓度: ①对于无氧呼吸:随氧气浓度增加而受抑制,氧气浓 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氧气浓度达到一定值时,被完全 抑制,如下图1所示:
[例1]
(2011· 海南高考)细胞内糖分解代谢过程如
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能进行过程①和③或过程①和④ B.真核细胞的细胞基质中能进行过程①和② C.动物细胞内,过程②比过程①释放的能量多
D.乳酸菌细胞内,过程①产生[H],过程③消耗[H]
[解析]
植物细胞能进行过程①和②、①和③、①和
糖的混合液,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产生的酒精和
②对于有氧呼吸:氧气是有氧呼吸的原料之一,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有氧呼吸速 率增强,但当氧气浓度增加到一定值时,有氧呼吸 速率不再增加。如下图2所示:
③绝大多数植物的非绿色器官或酵母菌的呼吸速 率受氧气浓度的影响。如图所示:
[特别提醒]
除了温度、氧气外,二氧化碳对
有氧呼吸有抑制作用。生物含水量的多少影响呼吸 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呼吸作用强度随含水量的增 加而增大。
乳酸发酵 酶 C6H12O6――→ 2C3H6O3+少量能量
1 mol 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后只释放 196.65 kJ 能 量,其中有 61.08 kJ 储存在 ATP 中
三、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连线]
一、有氧呼吸 1.教材问题探讨分析 (1)仔细观察教材P93图5-8,分析线粒体与其功能相 适应的结构特点有哪些?
第 5 章
第 3 节 第 2 课 时
新知探究 ·巧设计
设计1 设计2 通要点 通高考 课堂练 课下练
名师课堂 ·一点通
创新演练 ·大冲关
一、有氧呼吸
(1)概念: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 多种酶 的催 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 彻底氧化分解 ,产生 二氧化碳和水 ,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
途径不同,产物也不同。 (2)无氧呼吸为什么产生的能量是少量的? 提示:因为无氧呼吸生成的乳酸或酒精中储存大部分能量。
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联系与区别
(1)细胞呼吸的过程图解:
[特别提醒]
①图中忽略细胞与线粒体的大小比例。
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从丙 酮酸开始由于是否有氧的存在及酶种类的差异,才分别 沿着不同的途径形成不同的产物。
④;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能进行无氧呼吸的全过程,
即①和③或①和④;动物细胞中过程②(有氧呼吸第二、 三阶段)比过程①(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释放的能量多; 包括乳酸菌在内的细胞无氧呼吸过程中,第一阶段(①)产 生的[H],在第二阶段(③或④)消耗。
[答案]
B
[例2]
(2012· 衡水检测)现有一瓶酵母菌和葡萄
(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项目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条件
需氧
细胞质基质(第一阶
不需氧
不 同
场所
段)、线粒体(第二、 三阶段) 葡萄糖分解彻底
细胞质基质
点 分解程度
葡萄糖分解不彻底
产物
能量释放
CO2、H2O
大量能量
乳酸或酒精和CO2
少量能量
项目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反应条件
相 同 点 本质 过程 意义
(1)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线粒体。
(×)
(2)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能量最多的是第三阶段。(√) (3)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的所有能量都用于合成 ATP。 (×)
二、无氧呼吸 读教材P94~95无氧呼吸内容,讨论并交流下列问题: (1)所有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相同吗?说明理由。
提示:不同。因为不同生物细胞所具有的酶不同,导致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