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4 细菌革兰氏染色法

合集下载

实验4 细菌革兰氏染色法讲解学习

实验4  细菌革兰氏染色法讲解学习

【方法步骤】
A. 初染 B. 水洗 C. 媒染 D. 水洗 E. 脱色 F. 水洗 G. 复染 H. 水洗 I. 吸干
图4-1 革兰氏染色程序
【方法步骤】
★获得本实验成功的关键: 1)选用活跃生长期菌种染色,老龄的革兰氏阳性细菌会被染
成红色而造成假阴性。 2)涂片不宜过厚,以免脱色不完全造成假阳性。 3)脱色是革兰氏染色是否成功的关键,脱色不够造成假阳性,
实验4 细菌革兰氏染色法
【基本原理】
1. 油镜提高分辨率
油镜与其他物镜的不同是载玻片与物镜之间是隔一层油质。
如香柏油的折射率n=1.52,与玻璃相同。
a)光线通过不减低视野的照明度;
b)更主要能增加数值孔径,提高显微镜的放大效能。
c)
分辨率=λ/2NA
λ=光波波
d) (物镜的数值孔径值)NA=n×sinα α=镜口角的半数
【基本原理】
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含量高,壁厚且脂质含量低, 肽聚糖本身并不结合染料,但其所具有的网孔结构可以滞留碘结晶紫复合物,现在一般认为乙醇处理可以使肽聚糖网孔收缩 而使碘-结晶紫复合物滞留在细胞壁,菌体保持原有的蓝紫色。 而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含量低,交联度低,壁薄且 脂质含量高,乙醇处理时脂质溶解,细胞壁通透性增加,原先 滞留在细胞壁中的碘-结晶紫复合物容易被洗脱下来,菌体变为 无色,用复染剂(如番红)染色后又变为复染剂颜色(红)。
★可知n(介质折射率)对提高显微镜的分辩力起着关键性的作
用。
【基本原理】
2. 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法可将细菌分成革兰氏阳性(G+)和革兰氏阴性 (G-)两种类型,细菌对革兰氏染色的不同反应是由于它们 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不同而造成的。 首先利用草酸铵结晶紫初染,所有细菌都会着上结晶紫的蓝 紫色。然后利用卢戈氏碘液作为媒染剂处理,由于碘与结晶 紫形成碘-结晶紫复合物,增强了染料在菌体中的滞留能力。 之后用95%乙醇作为脱色剂进行处理时,两种细菌的脱色效果 不同。

实验四细菌革兰氏染色与芽孢染色

实验四细菌革兰氏染色与芽孢染色

实验四细菌的革兰氏染色与芽孢染色一、目的要求1.学习并初步掌握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

2.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其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材料1.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coli)2.试剂:草酸铵结晶紫、路哥氏碘液、95%乙醇、番红液3.其他:显微镜、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无菌水、香柏油、二甲苯等。

三、实验原理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

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hristain Gram创立的。

通过革兰氏染色可把细菌区分为两大类。

革兰氏染色的基本步骤:先用结晶紫初染、次经碘液媒染、再用95%乙醇脱色、最后用蕃红复染。

经过此法染色后,细胞保留初染剂蓝紫色的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如果细胞染上复染的红色的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

大肠杆菌是标准的革兰氏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标准的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染色的机理,与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有关。

经结晶紫初染以后,所有的细菌都被染成蓝紫色。

碘作为媒染剂,它能与结晶紫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增强了染料与细菌的结合力。

当用乙醇脱色时,两类细菌的脱色效果是不同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壁厚、类脂含量低,用乙醇脱色处理时细胞壁脱水、使肽聚糖层的网状结构孔径缩小,透性降低,从而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内;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中肽聚糖层在内层且较薄、类脂含量高,所以当脱色处理时,类脂被乙醇溶解、细胞壁透性增加,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被洗脱出来。

用蕃红复染时染上红色。

四、操作步骤1.细菌的活化:将细菌接种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约24h。

2.制片:取菌种培养物常规涂片、干燥、固定。

3.初染:于制片上滴加结晶紫染液,染色1min后,用水洗去剩余染料。

4.媒染:用碘液冲去残水,并用碘液覆盖约1min,水洗。

5.脱色:用滤纸吸去玻片上的残水,将玻片倾斜,在白色背景下,直接用95%乙醇从载玻片上端冲洗脱色,直到流下的酒精无明显的紫色时,立即水洗。

革兰氏染色法实验报告

革兰氏染色法实验报告

革兰氏染色法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革兰氏染色法对细菌进行染色,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以及对细菌的分类和鉴定提供帮助。

实验材料和方法,取得所需的细菌培养物,革兰染色试剂,无菌玻璃片等实验器材。

首先在无菌工作台上取一滴细菌培养物涂抹在无菌玻璃片上,然后用火焰消毒的镊子取一根无菌玻璃棒,在细菌培养物上进行搅拌,使其均匀分布。

接着倒入革兰染色试剂,静置片刻后用水冲洗,再用吸水纸轻轻吸干,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结果,经过革兰氏染色法染色后,我们观察到细菌在显微镜下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颜色,其中某些细菌呈紫色,而另一些细菌呈粉红色。

紫色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粉红色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含有较多的壁多糖和较少的脂质,所以在染色后能够保留革兰氏染色试剂的紫色颜色;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则含有较多的脂质和较少的壁多糖,因此在染色后会失去紫色而呈现粉红色。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利用革兰氏染色法对细菌进行了染色,并观察到了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不同染色结果。

这为我们对细菌的分类和鉴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同时,本次实验也巩固了我们对革兰氏染色法的理论知识,并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革兰氏染色法实验时,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以免细菌培养物受到外界的污染。

同时,在染色试剂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接触皮肤和呼吸道,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总结,本次实验通过革兰氏染色法的操作,成功地观察到了细菌的染色结果,并对细菌的分类和鉴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以后的实验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对细菌分类鉴定方法的学习和实践,提高我们的实验技能水平。

革兰氏染色法实验报告

革兰氏染色法实验报告

革兰氏染色法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革兰氏染色法对细菌进行染色,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以及判断细菌的结构类型。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大肠杆菌培养液、革兰氏染色试剂(紫晶染液、碘液、酒精、碳酸钠)、玻璃片、显微镜、移液管、灭菌架等。

方法:1. 取一块玻璃片,在玻璃片上滴上一滴大肠杆菌培养液。

2. 用火杀菌的移液管,取少许紫晶染液滴在大肠杆菌液上,静置1分钟。

3. 用移液管滴上碘液,静置1分钟。

4. 用移液管滴上酒精,以使玻璃片上的颜色变浅,然后用水冲洗。

5. 用移液管滴上碳酸钠,静置1分钟,然后用水冲洗。

6. 用吸水纸吸干水分,放在灭菌架上晾干。

7. 取一块盖玻片,将其放在玻璃片上,用手指轻轻按压,使两者紧密结合。

实验结果与分析:观察革兰氏染色后的大肠杆菌,发现其为革兰氏阴性菌,因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菌呈现红色。

革兰氏阴性菌的特点是细胞壁含有脂多糖,不易被革兰染色的染料染色,因此在染色后呈现红色。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利用革兰氏染色法对大肠杆菌进行了染色,并观察到了细菌的形态特征。

同时,根据染色结果,我们判断出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染色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细菌染色方法,通过本次实验的实践操作,我们对革兰氏染色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实验操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使用消毒的器具,避免细菌污染。

2. 在染色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步骤进行操作,避免染色失败。

3. 在观察细菌形态特征时,要调节显微镜,以获得清晰的观察效果。

总结:本次实验通过革兰氏染色法对大肠杆菌进行了染色,成功观察到了细菌的形态特征,并判断出了细菌的结构类型。

革兰氏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通过本次实验的实践操作,我们对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实验操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希望通过本次实验,能够增进对细菌染色方法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细菌革兰氏染色的实验报告

细菌革兰氏染色的实验报告

细菌革兰氏染色的实验报告细菌革兰氏染色的实验报告一、引言细菌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区分细菌的结构和特性。

通过革兰氏染色,可以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类,从而在临床诊断和疾病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细菌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并通过观察染色结果,进一步了解细菌的特性。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细菌培养物:选择两种细菌菌株,一种为革兰氏阳性细菌,另一种为革兰氏阴性细菌。

- 革兰氏染色试剂:包括紫晶染液、碘液、脱色剂和红色染色液。

- 玻璃片和显微镜片:用于制作细菌涂片和观察染色结果。

2. 实验方法:- 步骤一:取两种不同的细菌培养物,分别在玻璃片上制作细菌涂片。

- 步骤二:将制作好的细菌涂片分别加入紫晶染液,静置5分钟。

- 步骤三:用蒸馏水冲洗玻璃片,使其清洁。

- 步骤四:加入碘液,静置1分钟。

- 步骤五:用脱色剂冲洗玻璃片,直到无色流出。

- 步骤六:加入红色染色液,静置1分钟。

- 步骤七:用蒸馏水冲洗玻璃片,使其清洁。

- 步骤八:将玻璃片放在显微镜片上,用显微镜观察细菌染色结果。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观察细菌染色结果,可以清晰地看到两种细菌的差异。

革兰氏阳性细菌在染色后呈紫色或蓝色,而革兰氏阴性细菌则呈红色。

这是因为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不同导致的。

革兰氏阳性细菌具有较厚的层状细胞壁,由多层的胞外多糖和蛋白质组成。

在染色过程中,细菌细胞壁的多糖会与紫晶染液结合,形成复合物。

而碘液的加入会使复合物更加稳定,不易被脱色剂去除。

因此,革兰氏阳性细菌在染色后仍保持紫色或蓝色。

相反,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较薄,主要由一个薄层的胞外脂多糖组成。

在染色过程中,细菌细胞壁的脂多糖无法与紫晶染液结合,因此无法形成复合物。

碘液的加入也无法稳定脂多糖,使其被脱色剂去除。

因此,革兰氏阴性细菌在染色后会被红色染色液覆盖,呈现红色。

细菌革兰氏染色的结果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区分细菌的类型,从而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细菌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细菌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会使用油镜观察细菌的形态。

3. 了解革兰氏染色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革兰氏染色是细菌学中一种重要的染色方法,主要用于区分细菌的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在细胞壁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导致它们在革兰氏染色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染色特性。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高,交联度大,乙醇脱色处理后,细胞壁收缩,但结晶紫-碘复合物仍然被留在细胞内,使细菌呈紫色。

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乙醇脱色处理后,细胞壁溶解,结晶紫-碘复合物被脱出,再经碱性品红染液复染,使细菌呈红色。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染色液(草酸铵结晶紫、碘液、95%乙醇、碱性品红染液)、载玻片、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接种环、酒精灯等。

2. 仪器:显微镜、油镜、移液器、移液吸头等。

四、实验步骤1. 涂片:取一环蒸馏水于载玻片中央,用接种环挑取少量枯草芽孢杆菌与玻片上的水滴均匀混合,并涂成约1cm²的薄菌膜。

2. 固定:将涂片在空气中干燥,手持玻片一端,有菌膜的一面朝上,玻片在微火上快速通过3次,以让菌膜更加牢固地贴在玻片上,待冷却后滴加染料。

3. 初染:手持玻片一端,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液染色2min后,倾去染液。

4. 媒染:向涂片滴加碘液,媒染1min后,倾去碘液。

5. 脱色:向涂片滴加95%乙醇,脱色30s,观察菌体颜色变化,直至出现红色。

6. 复染:向涂片滴加碱性品红染液,复染1min后,倾去染液。

7. 洗涤:用蒸馏水冲洗涂片。

8. 染色观察:用油镜观察菌体形态和染色特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枯草芽孢杆菌:呈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厚,呈紫色。

2. 金黄色葡萄球菌:呈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厚,呈紫色。

六、实验讨论革兰氏染色是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细菌分类方法。

细菌革兰氏染色的实验报告

细菌革兰氏染色的实验报告

细菌革兰氏染色的实验报告
《细菌革兰氏染色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革兰氏染色技术对细菌进行染色,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以便对细菌进行初步分类。

实验材料:
1. 革兰氏染色试剂盒
2. 玻璃载玻片
3. 蒸馏水
4. 火焰灼烧器
5. 染色盘
6. 无菌吸管
7. 细菌培养物
实验步骤:
1. 取一块玻璃载玻片,用火焰灼烧器消毒,待其冷却后放置在染色盘中。

2. 用无菌吸管取少量细菌培养物,滴在玻璃载玻片上。

3. 将玻璃载玻片放置在染色盘中,加入革兰氏染色试剂,按照说明书上的步骤进行染色处理。

4. 将染色好的载玻片在蒸馏水中冲洗干净,待其干燥后即可进行观察。

实验结果:
经过革兰氏染色处理后,观察到细菌在载玻片上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革兰氏阳性细菌呈紫色或蓝紫色,而革兰氏阴性细菌呈粉红色。

实验结论:
通过革兰氏染色技术,我们成功地对细菌进行了染色处理,并观察到了细菌的形态特征。

这为我们对细菌的初步分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也为后续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实验总结:
革兰氏染色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细菌染色技朋,通过这种技术,我们可以快速地对细菌进行初步分类和鉴定。

在今后的实验研究中,我们将继续运用这一技术,深入研究细菌的形态、生长特性及代谢功能,为人类的健康和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实验报告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实验报告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实验报告摘要:革兰氏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细菌分类和鉴定方法。

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利用革兰氏染色法对不同类型的细菌进行了染色,并观察到了细菌在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

实验结果表明,革兰氏染色法能够有效地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类,为细菌的鉴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引言:细菌是一类微生物,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

了解细菌的分类和鉴定对于研究细菌的生理特性、病原性以及药物敏感性具有重要意义。

革兰氏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细菌分类和鉴定方法,通过染色后细菌在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可以将其分为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两类。

材料与方法:1. 细菌培养物:本实验选择了两种细菌培养物,分别是革兰氏阳性菌A和革兰氏阴性菌B。

2. 革兰氏染色试剂:结晶紫、碘液、酒精、脱色剂、苏木精。

3. 显微镜:用于观察染色后的细菌样品。

实验步骤:1. 取两株细菌培养物,分别进行涂片制备。

2. 将制备好的涂片用结晶紫染色液浸泡5分钟,然后用蒸馏水冲洗。

3. 加入碘液浸泡1分钟,然后用蒸馏水冲洗。

4. 用酒精滴加在涂片上,使其脱色,然后用蒸馏水冲洗。

5. 加入脱色剂浸泡30秒至1分钟,然后用蒸馏水冲洗。

6. 将涂片用苏木精染色液浸泡1分钟,然后用蒸馏水冲洗。

7. 涂片晾干后,放入显微镜下观察。

结果与讨论:经过革兰氏染色法染色后,我们观察到了明显的差异。

革兰氏阳性菌A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B呈红色。

根据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我们可以解释这种差异。

革兰氏染色法中,结晶紫染色液首先染色细菌细胞的细胞壁。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含有较多的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质,能够吸附结晶紫,形成紫色。

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胞外多糖和胞外蛋白质含量较少,无法吸附结晶紫,因此在后续的染色步骤中无法保留紫色,最终呈现红色。

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是通过染色后细菌在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来进行分类和鉴定。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较厚,呈紫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形态较大、圆润。

细菌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细菌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引言:细菌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菌分类和鉴定方法,通过染色技术可以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细菌在革兰氏染色过程中的变化,进一步了解细菌的特性和结构。

实验材料与方法:1. 细菌培养物:从实验室中获取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菌培养物。

2. 细菌涂片制备:取适量的细菌培养物,滴在玻璃片上,用铅笔头均匀涂抹成薄片。

3. 革兰氏染色试剂:包括革兰氏染色碱液、革兰氏碘液、酒精洗涤液和苏木精染色液。

4. 显微镜和油浸镜头。

实验步骤:1. 将细菌涂片放置在实验台上,用革兰氏染色碱液滴在细菌涂片上,静置1分钟。

2. 用蒸馏水冲洗细菌涂片,使碱液流失。

3. 加入革兰氏碘液,静置1分钟。

4. 用蒸馏水冲洗细菌涂片,使碘液流失。

5. 加入酒精洗涤液,静置10-30秒,直至洗涤液不再有颜色溢出。

6. 用蒸馏水冲洗细菌涂片,使洗涤液流失。

7. 加入苏木精染色液,静置1分钟。

8. 用蒸馏水冲洗细菌涂片,使苏木精染色液流失。

9. 将细菌涂片放在显微镜上,用油浸镜头进行观察。

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革兰氏染色处理后,观察到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菌在显微镜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形态。

其中,革兰氏阳性菌呈现紫色或深蓝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呈现红色或粉红色。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较为厚实,富含多糖和多肽聚合物,因此在革兰氏染色过程中能够吸附和保留革兰氏染色碱液和苏木精染色液。

这些染色液与细菌细胞壁中的大量多糖和多肽结合,形成紫色或深蓝色的复合物。

典型的革兰氏阳性菌包括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

相反,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较为薄弱,富含脂质和蛋白质,因此无法吸附和保留革兰氏染色碱液和苏木精染色液。

这些染色液会被酒精洗涤液洗去,导致细菌呈现红色或粉红色。

典型的革兰氏阴性菌包括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

通过细菌的革兰氏染色结果,可以初步判断细菌的分类和特性。

革兰氏阳性菌多数为球状或梭状,常见于皮肤和黏膜表面,有些能够引起感染。

实验四革兰氏染色技术(精)

实验四革兰氏染色技术(精)


染液因素

注意试剂的有效期,是否变质,异常时不使用 结晶紫易沉淀 卢戈氏碘液易变质 酒精易挥发

细菌因素

衰老变性的细菌会出现染色性改变
视频:革兰氏染色

(2)斜面培养物涂片: 用细菌斜面(或平板)培养物涂片,需预先将 接种环沾取生理盐水 1~2 环臵于载玻片中央, 然后再按上述无菌操作法从斜面培养物上沾取 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菌苔少许,混于生理盐水 中,轻轻研匀,涂成直径 lcm 左右的均匀薄膜。

2.干燥
涂片最好在室温自然干燥,如需加速干燥,也可将
涂面向上,小心地放臵离火焰 20 ㎝处,远 离火焰 上方微加温略烘促使干燥( 切勿加热过度,以 防 将标本烧枯)。

3.固定
标本干燥后,常用加热固定法。在火焰的最热部分
让玻片有菌膜的面向上,通过酒精灯火焰三次(约 2~3秒钟),固定之目的是使细菌蛋白变性,菌体 牢固黏附于玻片上,还可杀死细菌,改变菌体对染 料的通透性。


5.结果
染色片待干后,于油镜下,调强光视野观察,呈紫
色的为革兰阳性菌,呈红色的为革兰阴性菌。 葡萄球菌染成紫色,为革兰阳性,以 G+表示;大 肠杆菌染成红色,为革兰阴性,以 G-表示。
菌悬液
涂片
干燥
固定 滴加无 菌水 取菌苔
涂片
四、注意事项

操作因素

脱色:关键步骤 涂片:太厚影响染色,太薄细菌分散不匀 干燥:过热使细菌菌体变形,排列失常
碘 1g;碘化钾 2g ;蒸馏水 300ml
先将碘化钾 2g 溶于 100ml 蒸馏水中,再加碘 1g,用力摇匀待溶解后加蒸馏水至 300ml 即成。供革兰染色媒染用。

革兰氏染色法实验报告

革兰氏染色法实验报告

革兰氏染色法实验报告革兰氏染色法实验报告引言:革兰氏染色法是微生物学中常用的染色方法之一,它可以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类。

本实验旨在通过革兰氏染色法的应用,观察不同菌落的染色效果,进一步了解细菌的结构和分类。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菌株:选择了两种细菌,分别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2. 培养基:使用了含有足够营养物质的琼脂培养基。

3. 革兰氏染色试剂:包括结晶紫、碘酒和乙醇。

4. 实验器材:无菌培养皿、移液管、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1. 在无菌培养皿上分别接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并在恰当的温度下培养。

2. 将培养皿中的菌落取出,用无菌移液管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悬浮菌落。

3. 取一滴悬浮的菌液,滴于载玻片上,用火焰消毒玻片。

4. 将滴有菌液的玻片放在炉子中,用火焰烘烤至完全干燥。

5. 滴加结晶紫染色液,静置片面染色1分钟。

6. 用自来水冲洗玻片,直至水洗净。

7. 滴加碘酒,静置片面染色1分钟。

8. 用自来水冲洗玻片,直至水洗净。

9. 滴加乙醇,静置片面脱色30秒。

10. 用自来水冲洗玻片,直至水洗净。

11. 用吸水纸轻轻吸干玻片上的水分。

12. 将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菌落的染色效果。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显微镜下观察,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这是因为在革兰氏染色法中,结晶紫染色液可以渗透进细菌细胞的胞质,使细菌呈紫色。

而碘酒可以形成结晶紫-碘复合物,使细菌细胞内的染色物质更稳定,不易被乙醇脱色。

乙醇的作用是脱去细菌细胞外的结晶紫,但革兰氏阳性菌由于细胞壁较厚,结晶紫不易脱色,因此呈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由于细胞壁较薄,结晶紫易被脱色,因此呈红色。

通过实验可以发现,革兰氏染色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可以快速区分细菌的类型。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在细胞结构上有所不同,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较厚,含有较多的胞质,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胞质较少。

这种区别导致了革兰氏染色法的染色效果不同。

实验四 革兰氏染色

实验四 革兰氏染色

实验二 革兰氏染色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和操 作方法。
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很重要的鉴别染 色法,此法是由Christian Gram1884年创立, 因用此法能将细菌分为两大类 (Gram+,Gram-),所以一直被沿用至今。
实验原理:
细菌等电点:使细菌所带电荷相等的溶液 的PH值,叫做该细菌的等电点(PI)。 当PH>PI时,该细菌带负电。 一般细菌的等电点较低,PI值多为2~5,故 在中性、碱性或弱酸性溶液中细菌都带负 电,带负电的细菌与带正电的碱性染料容 易结合着色,所以一般选用带正电的碱性 染料,如:美蓝、结晶紫、碱性复红等。
革兰氏染色的四种溶液及作用: 1、碱性染料:带正电的碱性染料容易与 带负电的细菌相互结合着色。 常用的有美 蓝、结晶紫、碱性复红等。 2、媒染剂:其作用是增强染料与细菌的 亲和力,更好地加强染料与细胞的结合。 常用的媒染剂是碘液。
3、脱色剂:帮助染料从被染色的细胞中 脱色。利用细菌对染料脱色的难易程度不 同,而将细菌加以区分。革兰氏阳性细菌 不易被脱色剂脱色,而革兰氏阴性细菌则 易被脱色。常用的脱色剂是丙酮或乙醇, 这里所用的是95%的乙醇。
4、复染液:也是一种碱性染料,目的是 使脱色的细菌重新染上另一种颜色,以便 与未脱色菌进行比较。这里用的是碱性复 红染液。
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尚未完全阐明,可能 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 1、G+菌细胞壁结构致密,肽聚糖层厚, 脂质含量少,乙醇不易透入;同时乙醇使 细胞壁脱水形成一道屏障,阻止结晶紫-碘 复合物从胞内渗出。 G-菌的壁则较为疏松、肽聚糖层薄, 而外膜、脂蛋白、脂多糖又含大量脂质, 易被乙醇溶解,致使细胞壁通透性增高, 胞内结晶紫-碘复合物被 乙醇溶解析出而脱 色。

实验四 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四 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四革兰氏染色法实验教学课题:实验四革兰氏染色法实验教学目的:1学习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掌握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2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其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

实验教学重点:细菌革兰氏染色原理和步骤。

实验教学难点:酒精洗脱时间。

实验用品:1大肠杆菌24h的斜面培养物。

2 乳酸菌24h的斜面培养物。

3 简单染色液(美蓝染色液、黑色素液或炭素墨水)4 革兰氏染色液(结晶紫染液、卢戈氏碘液、95%乙醇、石碳酸复红)5 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镊子、酒精灯、火柴、玻璃铅笔、蒸馏水等。

6 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等。

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板书讲解+演示实验+学生动手实验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一、实验原理1 简单染色的原理大多数微生物细胞质是带负电荷,简单染色时采用已知的、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

染料适用于热固定的涂片,染料与菌体细胞质黏附使菌体着色。

经染色后的细菌细胞与背景形成鲜明对比。

2 革兰氏染色的原理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主要有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在染色过程中,当用95%乙醇处理时,由于脱水而引起网状结构中的孔径变小,细胞壁的通透性降低,使结晶紫-碘复合物被保留在细胞壁内而不易脱色,因此呈蓝紫色。

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低,脂类物质含量高,当用乙醇处理时,脂类物质溶解,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加,使结晶紫-碘复合物容易被乙醇抽提出来而脱色,然后又被染上了复染剂的颜色,因此呈现红色。

二、实验方法和步骤1、简单染色(1) 涂片:取两块干净的载玻片,各滴一小滴生理盐水于载玻片中央,用无菌操作分别挑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于二载玻片的水滴中(每一种菌制一片),调匀并涂成薄膜。

注意滴生理盐水时不宜过多,涂片必须均匀。

(2) 干燥:自然气干或酒精灯高处微微加热。

(3) 固定:于火焰上通过2—3次。

(4) 染色:在整个涂面上滴加齐氏石炭酸复红,染色1分钟。

(5)水洗:倾去染液,用自来水细流冲洗至流下的水中无染料颜色为止。

革兰氏染色的实验报告

革兰氏染色的实验报告

革兰氏染色的实验报告革兰氏染色的实验报告导言: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菌染色技术,它能够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类。

本实验旨在通过革兰氏染色技术,对不同细菌进行染色观察,以便更好地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细菌培养物- 革兰氏染色试剂:紫晶染液、碘液、酒精、脱色剂、蔗糖水- 显微镜- 玻璃片- 消毒棉球2. 实验方法:1) 取一滴细菌培养物,涂抹在玻璃片上。

2) 将玻璃片放入火焰中进行固定。

3) 滴加紫晶染液,静置1分钟。

4) 用蒸馏水洗净玻璃片,使其呈现紫色。

5) 滴加碘液,静置1分钟。

6) 用蒸馏水洗净玻璃片,使其呈现紫色。

7) 滴加酒精,静置数秒钟。

8) 用蒸馏水洗净玻璃片,使其呈现紫色。

9) 滴加脱色剂,静置数秒钟。

10) 用蒸馏水洗净玻璃片,使其呈现紫色。

11) 滴加蔗糖水,静置数秒钟。

12) 用蒸馏水洗净玻璃片,使其呈现紫色。

13) 用消毒棉球擦干玻璃片。

14) 将玻璃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实验结果:经过革兰氏染色处理后,观察到细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形态。

根据染色结果,我们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1. 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呈现紫色,形态多为球形或椭圆形。

其细胞壁含有较多的肽聚糖和穿孔素,因此在染色过程中能够保留紫晶染液并呈现紫色。

2. 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呈现粉红色或无色,形态多为椭圆形或棒状。

其细胞壁含有较少的肽聚糖和穿孔素,因此在染色过程中无法保留紫晶染液,而被脱色剂脱色。

讨论:革兰氏染色技术通过染色剂的作用,能够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这一技术在细菌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革兰氏染色能够帮助鉴定细菌的类型。

根据染色结果,我们可以初步判断细菌的分类,从而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指导。

例如,对于临床医学来说,革兰氏染色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细菌感染的种类,从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其次,革兰氏染色还能够帮助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实验四细菌的革兰染色法

实验四细菌的革兰染色法

五、注意事项
决定革兰染色成败的关键是脱色程度。 若脱色过度,即使是G+菌,其蓝紫色也会被脱去而染上红色,被误认为是G-菌(假阴性)。若脱色不足,即使G-菌也因蓝紫色被保留而染不上红色,被误认为G+菌(假阳性)。脱色程度又受脱色时间、涂片之厚薄、脱色时载玻片摇晃的快慢及酒精用量多少等因素的影响,无法严格规定。一般可用已知G+菌和G-菌作练习,以掌握脱色时间。当要确证一个未知菌的革兰反应时,应同时另作一张已知G+菌和G-菌的混合涂片,以资对照。
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染色差别的原因
G+菌细胞壁结构致密(肽聚糖层厚),且脂质含量少,乙醇不易渗入脱色。 G-菌细胞壁结构疏松(肽聚糖层薄),且脂质含量多,乙醇溶解脂质后易渗入细胞而脱色。 G+菌菌体含有大量核糖核酸镁盐,可与碘、结晶紫牢固结合,使已着色的细菌不被乙醇脱色。 G-菌菌体核糖核酸镁盐含量小,易被乙醇脱色。 G+菌等电点比G-菌低,在同一pH值条件下阳性菌比阴性菌所带负电荷要多,故与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结晶紫)结合牢固,不易被乙醇脱色。
涂片以薄而匀为佳,切不可浓厚。 过于密集的菌体,因脱色不均匀常呈假阳(阴)性。镜检时,要以分散开的细菌着色为准。
做革兰染色的菌种,以培养18~24h为宜。 一般情况下G-菌的染色反应较稳定,不易受菌龄的影响;而G+菌,有的在幼龄时呈阳性,培养24和48h以上,由于细胞老化或死亡也可变为阴性反应。
不宜使用放置过久的碘液,以免影响固定结晶紫的作用。
01
02
显微镜、酒精灯、火柴、牙签、载玻片、吸水纸、擦镜纸、香柏油、二甲苯、生理盐水、蒸馏水
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卢戈氏(Lugol)碘液、 95%乙醇、蕃红红染液

实验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革兰氏染色法
过厚,以免脱色不完全造成假阳性。 ❖涂片—干燥—固定
➢初染 将玻片置于玻片搁架上,加草酸铵结 晶紫染色液(加量以盖满菌膜为度),染色12min。倾去染色液,用自来水小心地冲洗。
➢媒染 滴加碘液冲去水迹,再染1-2min, 水洗。
➢脱色 滴加95%乙醇,脱色20-30s立即水 洗,以终止脱色。
➢复染 滴加番红,染色2-3min,水洗。最 后用吸水纸轻轻吸干。
实验四 革兰氏染色法
目的要求
1. 学习并掌握革兰氏染色法。 2. 了解革兰氏染色原理。 3. 巩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无菌操作技术。
❖菌种
➢ 参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G+), 大肠杆菌 (G-) ➢ 待测菌:蜡样芽孢杆菌、蓝细菌(微囊藻)
❖仪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显微镜
❖材料 载玻片、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 吸水纸、染色缸等
❖试剂 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液、卢戈氏碘液、 95%乙醇、0.5%番红染色液
主要操作步骤
❖制片 ❖初染 ❖媒染 ❖脱色 ❖复染 ❖镜检
制片
❖要用活跃生长期的培养物进行革兰氏染色; ❖注意练习无菌操作; ❖在载玻片上滴一小滴生理盐水; ❖取菌不要贪多,接种环上肉眼可见菌苔痕
迹即可; ❖菌苔在生理盐水中涂片要均匀,局部不宜
• 干燥后,置显微镜下观察。
• 被染成蓝紫色者即为革兰氏阳性菌(G) • 被染成红色者是革兰氏阴性菌(G-)
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细胞壁成分比较
成分
占细胞壁干重的%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
肽聚糖 含量很高(50-90) 含量很低(~10)
磷壁酸 含量较高(<50) 无
类脂质 一般无( < 2) 含量较高(~20)
作业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革兰氏染色实验,观察和比较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形态特征,了解其细胞壁的结构差异。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革兰氏阳性菌(如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墨汁、碘酒、95%乙醇、碘液、革兰染色试剂盒、显微镜等。

方法:1. 取一片清洁的玻璃片,用酒精棉球擦拭干净,标记好样本编号。

2. 取一根无菌的接种环,在无菌条件下取一部分革兰氏阳性菌涂抹于玻璃片的一侧,用另一根无菌接种环取一部分革兰氏阴性菌涂抹于玻璃片的另一侧。

3. 将玻璃片放在通风处晾干,然后用火烧消毒。

4. 将墨汁涂抹在细菌上,静置1分钟后用水冲洗干净。

5. 用碘酒浸渍1分钟,倒去碘酒,用95%乙醇洗涤10秒钟,然后用水冲洗干净。

6. 最后用碘液浸染30秒钟,然后用水冲洗干净,晾干后即可进行观察。

实验结果:观察革兰氏阳性菌在显微镜下呈紫色,球状或椭圆形,细胞壁较厚,没有外膜;而革兰氏阴性菌在显微镜下呈红色,细胞形态多样,细胞壁较薄,有外膜。

两者在染色后呈现出明显的形态差异。

实验讨论:革兰氏染色是细菌学中的一种重要染色方法,通过染色后的观察可以初步判断细菌的分类,对于细菌的形态特征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在染色后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形态特征,这与其细胞壁的结构有关。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主要由大量的肽聚糖组成,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的脂多糖,这也是它们在染色后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进行了革兰氏染色实验,并观察到了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在染色后的形态特征。

革兰氏染色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细菌分类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初步了解细菌的结构和分类。

对于进一步的细菌鉴定和分类有着重要的意义。

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实验前要做好无菌操作,避免细菌的外源污染。

2. 实验中的染色试剂要注意保存,避免受到光照和高温影响。

3. 在观察细菌形态时,要注意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以便更清晰地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细胞壁结构的不同,观察细菌的革兰氏反应,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及分类情况。

实验原理: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不同,根据革兰氏染色方法可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在染色后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在染色后呈红色,通过观察染色后的细菌颜色能够大致了解细菌的分类情况。

实验材料:
1. 革兰氏染色试剂(含靛派液、碘酒、脱色剂、碱性洗涤液)
2. 外部消毒液、无菌采样棒、无菌平板
3. 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4. 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
实验步骤:
1. 将需要实验的细菌分别接种于无菌平板上。

2. 用外部消毒液将无菌采样棒消毒并晾干。

3 .取一个无菌采样棒分别在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菌落上轻轻刮取,避免沾到无关菌种。

4. 将采样棒沾有菌落的一端放入一滴靛派液中浸润,再在菌液上加2-3滴碘酒,静置1分钟,使靛派液和碘酒渗透到其内部。

5. 倒掉靛派液和碘酒,用脱色剂加水洗涤液一一洗去染色剂,每次洗涤2-3秒,规定洗4次,每次可以轻轻甩去液体。

6. 最后观察染色后的细菌颜色,革兰氏阳性菌为紫色,革兰氏阴性菌为红色。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观察到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染后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染后呈红色。

实验结论:通过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实验,发现革兰氏阳性菌在染色后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在染色后呈红色,这种染色方法为快速鉴别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提供了简单、快捷的方法。

实验四、革兰氏染色法研究报告

实验四、革兰氏染色法研究报告

实验四、革兰氏染色法研究报告革兰氏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细菌分类和鉴定方法。

本实验目的是通过革兰氏染色法观察不同细菌的染色特点,以及细菌的形态结构。

实验材料和方法:1. 细菌培养基:脑心提取物琼脂(Nutrient Agar)。

2. 细菌:选择不同类型的细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3. 革兰染色试剂:碘酒、靛洋红、碱性甲基蓝。

实验步骤:1. 在脑心提取物琼脂培养基上分别划线培养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2. 制备菌液:取一根无菌草铺,沾于脑心提取物琼脂培养基上的菌落,均匀涂抹于玻璃片上。

3. 将制备好的菌片放于温箱中培养24小时,使细菌生长繁殖。

4. 将细菌片用火焰炙烤,以杀死细菌。

5. 在细菌片上滴加碘酒,静置1分钟。

6. 用水冲洗细菌片,使碘酒冲洗掉。

7. 在细菌片上滴加靛洋红,静置2分钟。

8. 用水冲洗细菌片,使靛洋红冲洗掉。

9. 在细菌片上滴加碱性甲基蓝,静置1分钟。

10. 用水冲洗细菌片,使碱性甲基蓝冲洗掉。

11. 用纸巾将细菌片上的水分吸干,使之变干。

12. 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片上的染色效果和细菌形态结构,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实验结果:通过革兰氏染色法,观察到大肠杆菌呈现粉红色的染色效果,这说明大肠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

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呈现紫色的染色效果,说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

结论:革兰氏染色法能够根据细菌细胞壁的染色特性,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本实验的结果和观察显示,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菌。

这一结果对于细菌的分类和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四细菌革兰氏染色

实验四细菌革兰氏染色

再见
涂片染色程序: 涂片 自然干燥 固定 干燥 镜检
染色
大肠杆菌、枯草杆菌 水
革兰氏染色可将所有的细菌分为两大类,蓝 色的革兰氏阳性菌和红色的革兰氏阴性菌。 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步骤为:紫、碘、酒、红四步。
1、草酸铵结晶紫染色1-2 min(碱性染料着 染)→水洗; 2、革兰氏碘液染1-3 min(媒染剂媒染) → 水 洗; 3、酒精脱色30s-1 min(脱色剂) →水洗; 4、稀释的石炭酸复红10-30s(复染) →水 洗。 →干燥→镜检。
革兰氏染色时注意事项:
1、要用幼龄培养物作革兰氏染色; 2、涂片不宜太厚,以免脱色不完全造成假阳 性
革兰氏染色原理: 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不同 。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肽聚糖层厚,交联而成的
肽聚糖网状结构致密,经乙醇处理发生脱水作用, 使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结晶紫与碘形成的大分 子复合物保留在细胞内而不被脱色,结果使细胞呈 现紫色。
95% 酒精
脱色 20~30s
结草 晶酸 紫铵
初染 1min
媒染 碘 2-3min

思考题:
1、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是什么? 2、当你对未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时,怎样保证操作 正确,结果可靠? 3、进行革兰氏染色时注意那些事项? 作业:原理、方法、结果、分析讨论及绘图 绘图:绘出用革兰氏染色法染出的细菌形态图 要求:视野要圆;细菌的大小要合理;并写出菌名 及放大倍数;用铅笔。标出染的细菌种类及颜色。
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肽聚糖层薄,网状结构交
联少,类脂含量较高, 经乙醇处理后,类脂被溶解, 细胞壁孔径变大,通透性增加,结晶紫与碘的复合 物被溶出细胞壁,因而细菌细胞被脱色,再经石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 物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学 实 验 教 学 中 心
Central laboratory of Biology
【方法步骤】
A. 初染 B. 水洗 C. 媒染 D. 水洗 E. 脱色 F. 水洗 G. 复染 H. 水洗 I. 吸干
图4-1 革兰氏染色程序
【方法步骤】
★获得本实验成功的关键: 1)选用活跃生长期菌种染色,老龄的革兰氏阳性细菌会被染
成红色而造成假阴性。 2)涂片不宜过厚,以免脱色不完全造成假阳性。 3)脱色是革兰氏染色是否成功的关键,脱色不够造成假阳性,
课前提问与目的要求
【课前提问】
1.油镜的特点及使用范围是什么? 2.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是什么?
【目的要求】
1. 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 了解革兰氏染色原理; 3. 学习并掌握革兰氏染色的方法。
【基本原理】
1. 油镜提高分辨率
油镜与其他物镜的不同是载玻片与物镜之间是隔一层油质。
如香柏油的折射率n=1.52,与玻璃相同。
图4-1 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比较
【实验用品】
1. 菌种:大肠杆菌16h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斜面培养物,金黄色 葡萄球菌16h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斜面培养物。
2. 试剂:革兰氏染液,草酸铵结晶紫染液,卢戈氏(Lugol) 碘液,95%乙醇,番红复染液等。
3. 仪器和其他用品:酒精灯,载玻片,显微镜,双层瓶(内装 香柏油和二甲苯),擦镜纸,接种环,试管架,镊子,载玻 片夹子,载玻片支架,滤纸,滴管和无菌生理盐水等。
【方法步骤】
4)复染:将玻片上残留水用吸水纸吸去,用番红复染液染色 2min,水洗,吸去残水晾干(图4-1)。 3.镜检:干燥后,油镜观察。以分散开的细菌颜色为准,革兰 氏阳性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4.混合制片观察:一载玻片上两种菌混合制片,对比观察。菌 龄和脱色程度对染色结果影响较大。
脱色过度造成假阴性。
【实验结果】
图4-2 大肠杆菌染色结果 图4-3 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染色结果
【注意事项】
★涂片不宜过厚,以免脱色不完全造成假阳性;火焰固定不宜 过热(以玻片不烫手为宜)。 ★加热时使用载玻片夹子及试管夹,以免烫伤。 ★使用染料时注意避免沾到衣物上。 ★使用乙醇脱色时勿靠近火焰。 ★实验后洗手。
【基本原理】
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含量高,壁厚且脂质含量低, 肽聚糖本身并不结合染料,但其所具有的网孔结构可以滞留碘结晶紫复合物,现在一般认为乙醇处理可以使肽聚糖网孔收缩 而使碘-结晶紫复合物滞留在细胞壁,菌体保持原有的蓝紫色。 而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含量低,交联度低,壁薄且 脂质含量高,乙醇处理时脂质溶解,细胞壁通透性增加,原先 滞留在细胞壁中的碘-结晶紫复合物容易被洗脱下来,菌体变为 无色,用复染剂(如番红)染色后又变为复染剂颜色(红)。
【方法步骤】
1. 涂片:将大肠杆菌(16h)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6h)分别 涂片、干燥、固定。 2. 染色: 1)初染:加草酸铵结晶紫一滴(以刚好将菌膜覆盖为宜), 染色1~2min后倾去染液,水洗至流出水无色; 2)媒染:先用卢戈氏碘液冲去残留水迹,再用碘液覆盖1min, 倾去碘液,水洗至流出水无色。 3)脱色:用滤纸吸去玻片上的残水(从边缘吸,以防擦去菌 体),将玻片倾斜,并衬以白背景,用95%乙醇滴洗至刚刚无紫 色为止,约20~30秒,立即用水冲去乙醇;
【实验报告】
1. 结果 1)绘出油镜下观察的混合区菌体图像。 2)填表
表4-1 结果记录表
菌名
菌体颜色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细菌形态
结果(G+,G-)
【实验报告】
2. 思考题 1)革兰氏染色是否成功,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为什么? 2)现有一株未知杆菌,个体明显大于大肠杆菌,请你鉴定该 菌是革兰氏阳性还是革兰氏阴性,如何确定你染色结果的正确 性? 3)为什么用老龄菌进行革兰氏染色会造成假阴性? 4)你认为革兰氏染色法中哪个步骤可以省略?在何种情况下 可以省略?
a)光线通过不减低视野的照明度;
b)更主要能增加数值孔径,提高显微镜的放大效能。
c)
分辨率=λ/2NA
λ=光波波
d) (物镜的数值孔径值)NA=n×sinα α=镜口角的半数
★可知n(介质折射率)对提高显微镜的分辩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基本原理】
2. 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法可将细菌分成革兰氏阳性(G+)和革兰氏阴性 (G-)两种类型,细菌对革兰氏染色的不同反应是由于它们 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不同而造成的。 首先利用草酸铵结晶紫初染,所有细菌都会着上结晶紫的蓝 紫色。然后利用卢戈氏碘液作为媒染剂处理,由于碘与结晶 紫形成碘-结晶紫复合物,增强了染料在菌体中的滞留能力。 之后用95%乙醇作为脱色剂进行处理时,两种细菌的脱色效果 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