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力系统对大规模储能的需求分析
储能技术分类及市场需求分析

(3)钠硫电池。钠硫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充放电效率高、 运行成本低、占地面积小、维护方便等优点。但放电深度和循环 寿命有待提高,运行需要保持 300℃的高温环境,运行安全性还 需要更多工作予以保障。钠硫电池系统在平滑可再生能源发电 功率输出、削峰填谷、应急电源等领域已有应用。
181
M 管理及其他 anagement and other
表 1 各种储能技术关键性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标对比
储能方式
锂电池组(1kW~10MW)
液流电池(5kW~100MW)
抽水蓄能(100~2000MW) 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示范
(中国电建集团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0031)
摘 要 :储能技术作为未来新能源系统和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产业化发展迅速,各类储能技术也日益成熟。本文
介绍了常见的几类储能形式的技术特性,进行了性能对比,并对储能产业现状、国内外市场需求进行了分析,以期推动储能技
电磁储能主要包括超级电容器储能和超导磁储能,是功率 型储能技术。
(1)超级电容器。超级电容器具有循环效率高、充放电速度 快、功率密度高、循环充放电次数多、工作温度范围广等优点。 它主要应用于电力系统中,具有时间短、功率负荷平滑、峰值电 能质量高等优点。其制约因素主要是能量密度低、自放电率较 高、成本较高。
(2)超导磁储能。超导磁储能是将通过变流器进入线圈的电 能转换为磁能进行储存的一种储能技术,在进行转换电能时,功 率输送无需进行能源的形式转换,其响应的速度为 ms 级,转换 与循环的效率较高,具有较大的功率密度和比容量。 1.3 物理储能
电力系统储能技术发展及应用现状

电力系统储能技术发展及应用现状展开全文第一节储能技术分类及特性目前,电力系统储能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四类:①机械储能②化学储能③电磁储能④相变储能另外,电动汽车也是电力系统储能的一种形式。
一、机械储能机械储能是电能与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换。
机械储能在能量转化过程中,会产生机械损耗;机械储能寿命一般较长,容量一般较大。
目前机械储能技术主要包括:抽水储能、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
不同机械储能有着较明显的技术特性上的差别。
(一)抽水蓄能抽水蓄能电站包括上、下水库及地下电站、相应的输配电系统和其他附属设置等。
负荷低谷时段机电设备工作在电动机状态,将下水库的水抽到上水库,负荷高峰时段机电设备工作在发电机状态,利用储存在上水库中的水发电。
因此,抽水蓄能可将电网负荷低谷时段的多余电能,转变为电网高峰时段的稀缺电能。
抽水蓄能电站可以按照一定容量建造,装机容量可以从几十兆瓦到几千兆瓦,电能释放时间可以从几小时到几天,综合效率在70%~85%。
1. 技术特点(1)储能容量大。
抽水储能电站特别适合大容量开发,装机规模可以达到1000MW以上,目前世界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为我国的丰宁蓄能电站,完全建成后总装机容量将达到3600MW。
抽水储能的抽水或者放水发电的时间可以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储能总规模远大于其他所有储能设备,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电力系统储能技术,主要用于电力系统的调峰填谷、调频、调相、紧急事故备用等。
(2)技术成熟、可靠。
抽水蓄能电站发展历史悠久,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的发展应用,技术成熟、可靠。
我国抽水蓄能电站虽起步晚,但由于常规水电开发技术基础雄厚,起点较高,蓄能电站发展较迅速,同时规划建设有序,建设水平目前已居世界先进水平。
(3)循环次数多,使用寿命长。
抽水储能电站一般使用年限在50年及以上,其蓄水坝体使用年限可达100年。
抽水蓄能在抽水或者放水过程中,只受到相关设备机械性能的限制,因此其充放电循环次数可以达到无限次。
大规模电池储能对电网稳定性影响简析

大规模电池储能对电网稳定性影响简析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大规模电池储能系统作为一种管控电网平衡的重要手段,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那么,大规模电池储能对电网稳定性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本文将就此问题作一简析。
首先,大规模电池储能可以提高电网的平衡能力。
由于可再生能源来源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需要通过对其发电量的管控和调节,使其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
此时大规模电池储能就发挥了作用。
储能系统可以在电网需要时释放电量,也可以在电网供电过剩时进行充电,从而平衡负荷和供需,提高电网的稳定性。
其次,大规模电池储能可以增强电网的韧性。
电网受自然灾害、事故等因素影响时,储能系统可以提供“后备电源”,维持电网的基本运转,减轻电力系统的压力,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应急能力。
然而,大规模电池储能也会对电网造成一定的影响。
首先,储能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必须充分考虑到经济效益和使用成本。
其次,储能系统的不良运营、故障等问题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和安全隐患。
此外,电网稳定性还会受到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挑战。
综上所述,大规模电池储能作为电网平衡的一种有效手段,对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应急能力有积极作用。
但建设和运营储能系统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技术、安全等多方面因素,并加强对储能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以确保电网稳定性的长期发展。
在大规模电池储能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其最大的优势,来提高电网的稳定性。
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电池储能的快速响应。
电池储能系统具有快速响应、灵活性高的特点。
在可再生能源出现不足时,可以通过储能系统提供快速响应来弥补不足的电力供应。
同时,储能系统还可以在负荷不稳定的情况下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这些特性不仅可以保持电网的稳定性,而且可以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
其次是实现电力负荷的平衡。
由于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性,导致电力负荷的波动性较大,因而我们必须采用储能系统来弥补波动的差异。
一旦储能系统的充放电效率得到充分优化,就可以实现电力负荷的平衡,从而降低电力系统的运营成本,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作用研究

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作用研究摘要:传统电力系统发电采用即时传输模式,发电/负荷往往要求实时平衡的状态。
而我国电力需求存在高峰段和低峰段。
电网调峰过程中的负荷冲击增加了电网系统的不稳定性。
储能技术在店里系统中的应用解决了传输电力系统中快速补偿不平衡功率的问题。
通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发电并进行大规模储能,可以有效的打破传统电力系统供电网络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平衡的状态,平滑能源发电波动,从而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关键词:储能技术;新型电力系统;现代能源体系;新能源;储能创新一、新型电力系统(一)定义新型电力系统是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对现有大电源、大电网的形态借助源、网、荷、储等技术升级,实现多能源融合互动、低碳清洁的电网运行目标。
新型电力系统的供电主体为新能源,且引入了各种新型装备技术及创新机制,为电网运行负荷低谷和高峰供需平衡的调节提供了可行的实施方案,高效的实现了对风能、氢能、太阳能、天然气、智能能源、储能等清洁能源的在电网系统内部的智能调节。
简言之,新型电力系统是新能源融合发展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
(二)系统特征新型电力系统利用互联网技术、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技术实现多种清洁能源的产业融合互动,为数字清洁能源新业态和数字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它最大的特征在于为新能源业态构建起了智慧系统,为新能源产业融合发展赋予了新动能。
通过多种清洁能源的融合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新能源的优化配置,有效的提高了新能源的利用率。
新型电力系统还具有平衡源荷互动的特征。
多种新能源的融合发展构建起大电网柔性互联形态,在数字化管理下智能配网与微电网实现了多元化协同发簪,形成了良性互动。
新型电力系统多种能源的融合采用了分布式结构消纳能量的方式,客观的解决了不同能源发电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波动性与间歇性,实现了源荷互动与平衡。
新型电力系统还具有多层级电力防护的特征。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分析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分析摘要:阐述能量储存技术的特点,新能源的发展状况,储能技术在新能源发电系统中的应用,包括化学储存、物理能量储存、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存、EMC能量储存、相变能量储存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能量储存,新能源,EMC能量储存,相变能量储存。
引言新能源的应用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大规模的能量不足,并通过加强其稳定性来确保系统的通用性,从而在波动期间进一步改善电源的质量,最终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
综合上述不同的能量储存技术特性,可以合理地安排和协调不同的能量储存技术,从而获得更好的储存效益。
1.能量储存技术的特点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不断短缺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新的能源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天然气的规模不断扩大,在电网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例如,传统的电力生产方式,如火电,一般都是根据电力市场的需要来生产、分配和调节电力供应;而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技术,则更多地依靠自然资源。
由于风能、太阳能是一种波动、间歇性的能源,对其的调控与控制变得更加困难,导致对电网的安全运行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但是,运用新能源技术,可以有效地克服其固有的波动、间歇特性,使得电力系统的运行更安全、更稳定,并能有效地提高能量利用率,从而使其在经济、安全等方面都具备一定的优越性。
2.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2.1物理能量储存技术抽水蓄能技术。
抽水蓄能技术是一种以低电位为能量储存的技术,这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具有高能量和低消耗的特点。
这种技术在实施的时候,需要在大坝的上下两个地方都有一个蓄水池,这样在没有足够电量的情况下,就可以启动蓄水池,让电机一直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这样就可以将下游水库的水排出来,从而保证上游水库的水量得到最大的保护。
在超负荷运行的时候,采用这种储能技术,可以保证发电机始终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在这个时候,主要是利用上游的水库来发电,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可以转化80%的电能。
采用压缩空气储存技术。
空气压缩技术,是一种用于大型工业企业的电能存储技术,当电网的负荷不够大的时候,它就会对大气进行进一步的压缩,然后通过高压的方式将空气储存起来。
储能项目政策及经济性分析

储能项目政策及经济性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储能项目政策也有了很大进展。
为加速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国发布众多储能相关利好政策,储能行业正快速发展。
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储能政策要求,其次探讨了储能政策分析,最后就储能项目造价管控重心及价格趋势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储能政策;电价改革;电力辅助服务引言新能源发电占比逐年递增,进而引发了储能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国内外针对各种类型的储能建设示范工程,陆续出现了各种类型的超大型储能项目,推动了储能技术的发展。
1中国储能政策要求我国为推动储能发展,从储能规划、技术标准等多方面配套了相关政策,这里主要对价格方面尤其是今年以来出台的相关政策进行介绍。
(1)国家层面。
今年以来,在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方面出台了具有突破性的两个价格政策。
抽水蓄能方面:2021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抽水蓄能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发改价格〔2021〕633号),该文件在总结我国抽水蓄能电价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抽水蓄能电价形成机制进行了科学调整与优化设计,提出了建立以“电量电价+容量电价”的两部制电价体系,电量电价以竞争方式形成,容量电价以政府定价方式核定,缓解了当前抽水蓄能电站成本疏导矛盾。
新型储能方面: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规〔2021〕1051号),提出要明确新型储能独立市场地位、健全新型储能价格机制和“新能源+储能”激励机制,要基于应用场景分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合理划分新型储能分类,实现分类施策,为后续储能成本疏导在宏观层面上给予方向性指导。
(2)省级层面。
在地方层面,各地政府从电力市场建设、“新能源+储能”配置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积极推动储能发展。
在电力市场方面,据统计,我国已有17个省份地区明确指出储能可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
青海、甘肃、湖南等省份明确电池储能参与深度调峰服务,浙江、广东、福建等省份电池储能可参与调频服务。
大规模储能装置在电网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CE MAGAZINE PAGE 93大规模储能装置在电网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龙勇 代高富 范治政【摘 要】近年来,新能源发电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是,由于新能源发电受自然环境影响,其电力输出具有较大的间歇性和波动性,对电网调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首先对大规模储能装置在电网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个合理的配置策略;然后仿真了在该策略下对电网调峰的影响;最后对储能装置配置投资进行了敏感分析,找出了投资可行性的关键因素。
本文以10MW 光伏发电厂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该电厂的发电出力特性,在此基础上论证储能装置在电网中应用的可行性,对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储能装置;调峰;敏感分析作者简介:龙勇,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专职教师,工程师;代高富,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专职教师,讲师;范治政,内江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专职教师,讲师。
引言新能源的大量接入电网,对电网的调峰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解决大规模新能源接入造成的电网功率波动以及调峰压力,需要一个缓冲设备或系统来平抑功率波动和平缓波峰和波谷。
从目前的技术现状来看,抽水储能电站和化学储能是比较可行的方案。
但抽水储能对地理位置的选择比较苛刻[1-2],在电网中大规模的应用不具可行性。
因此,探索化学储能在电网中的大规模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一个方案的可行性不光要从技术角度探究其可行性,也要从经济角度来论证其可行性。
本文从技术角度出发计算出在一个系统中到底应该配置多少容量,然后以此为基础论证了其在经济方面的可行性 [3]。
一、储能配置策略储能容量由调峰缺额决定,功率和容量的计算公式为:(1) (2)(3) (4)式中,P Ess 为储能的功率;E Ess 为储能的容量;ΔP i 为各时刻储能出力要求;ΔT为样本数据采样时间间隔;1~m 1、m 2~m 3、m j ~m n 为不间断充电/放电的数据采样时刻。
加入充放电平衡条件限制,引入控制策略:(1)导入发电数据,分析负荷的峰/谷值;(2)根据负荷的峰/谷值,设置储能叠加出力低值 ,设置储能叠加出力高值 ;(3)系统循环赋初值n=1;(4)与 、 对比负荷大小。
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前景分析 赵满

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前景分析赵满发表时间:2019-09-18T17:28:41.897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8期作者:赵满[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国电力系统得到了迅速发展。
(华北油田科达开发有限公司河北任丘 062552)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国电力系统得到了迅速发展。
随着许多新能源被发现和利用,如何更高效的储存能源成为了电力行业关注的热点话题,它直接影响着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
文章通过对储能技术的作用与优势的分析,阐述了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现状,并结合两者对储能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我国的电力系统在储能技术方面的应用能不断精进,谋求其更大的价值。
关键词:储能技术;电力系统;应用前景引言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推动了我国建设发展,资源需求量增加,尤其是电力资源的需求量是逐年增加。
在资源严重缺乏的时代,新能源发电逐渐受到重视。
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当中的应用,主要是提高电能智能与电力可靠性等,尤其是提高电网对新能源的接纳能力,这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储能技术研究时间较短,相比发达国家而言,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是还是取得了不凡成就。
为此,有必要正视储能技术发展面临的问题,才能促进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当中应用价值提升。
1储能技术概述1.1抽水蓄能抽水蓄能通常是由水库、发电系统以及输水系统组成。
水库由上下水库两部分构成,之间有落差,当电力负荷过低的时候,下水库中水就会抽到上水库,通过借用水力势能来储存能量,而当电力负荷过高时,就可以将上水库中的水送入下水库,这样就可以将水力势能转化为电能。
这项技术已经非常稳定,其储能的容量以及功率都比较大,只是会受到水库容量的限制,不会受到其他方面的限制。
但这项技术也有一定的缺陷,就是对地理条件有着严格的要求,建造水库本身就需要一定的特殊条件。
1.2压缩空气储能在燃气轮机技术的基础上出现了一种新的能量储存系统,即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新型电力系统下的储能解决方案探讨

新型电力系统下的储能解决方案探讨摘要: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本文针对储能技术进行分析,阐述了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具体应用,并提出了合理的运用措施,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理论参考,不断优化储能技术,提高能源转化率,促使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市场上对电力能源的消耗量也逐渐增加,我国电力能源供应不足问题日益显著。
为了缓解电力能源压力,将储存技术合理应用于新能源电力系统中,以能源储存转化的方式,控制电力系统的能源消耗量,实现对可再生能源的有效转化,满足电力系统的用电需求,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促进新能源电力系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型电力系统;储能;应用场景引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稳步有序推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必然趋势。
新型电力系统之“新”,不仅仅是指在发电侧,大力提高新能源发电规模化开发利用水平;在供给侧,新型电力系统更加强调源网荷储不同环节的协调性,同时,大力提高电能输配的灵活性水平,以及电力系统与天气等外部条件的一体化运行能力也同样重要。
储能具有调峰的天然优势,在未来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体系中,储能将找到适合的角色,并贡献价值。
1新型电力系统概念新型电力系统的概念是在“双碳”目标下,为了适应当前新能源的快速发展而提出的。
较早提出“新型电力系统”概念的是《电网与清洁能源》学术期刊2009年第4期上发表的一篇题为《构建适应可再生能源资源特点的新型电力体系》的论文,文章认为,构建适应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就是要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以及发挥可再生能源清洁环保作用,用以推动能源体系由化石能源为主向可再生能源为主转变。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面临诸多挑战:电力系统中生产、传输、消费方式面临根本性变革;能源电力需求仍将快速增长;我国能源资源与负荷中心逆向分布;灵活电源的最大调节能力与新能源波动不匹配;电压、频率稳定性问题凸显,从技术层面上讲,就是要把新能源接入进来,同时实现电力系统平衡、稳定、高质量运行。
电网大规模电池储能技术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频 率及相 位 的变 化 , 为 新 能 源汽 车 的大 规 模 推 广 提 供基础 。储 能技 术还 可 以将 电 网在 负荷 低谷 时 的电力储 存起 来 到 电网 负荷 高 峰 时 放 电 , 缓解 目
前 电 网 目前 面 临 的 电力 供 应 巨大 的峰 谷 差 压 力 。
1 . 1 锂离 子 电池储 能 系统
与其他 蓄 电池 相 比 , 锂 离 子 电池 的储 能 密度
总 之储 能技 术可 以提 高 电 网设 备 的利 用 效率 , 减 少 备用 电厂 的建 设 , 为 国家 节 约输 配 电设 备 巨额
投资。
高、 储 能效 率高 、 循环 寿命 长 , 近年 来发 展很 快 , 已
经 广泛 地应 用 在各 种 手 提 移 动 设 备 例 如 手机 、 相
机、 笔 记本 电脑 和平 板 电脑 中 , 也 是 目前 新 能源 汽
1 大 规模 电 池储 能 技 术 简 介
大规模 储 能技 术 主 要有 物 a n g J i a n x i n g 1 , 2 。Z h a n g Y u 。 , C a o Z h i h u i ,C h e n S h i f e n g
( 1 .xI P OW ER Co .,Xu c h a n g 4 6 1 0 0 0,Ch i n a ; 2 .Co l l e g e o f El e c t r i c a l& El e c t r o n i c E n g i n e e r i n g ,
2 0 0 4 3 7 )
4 3 0 0 7 4 ; 3 .上 海 市 电力 公 司 电力 科 学 研 究 院 , 上海
摘
要: 随着新能源 、 智能电网和电动汽 车的迅速 发展 , 大 规 模 储 能 技 术 在 电 力 系 统 发 电侧 、 电网侧 、 用 户 侧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分析与研究

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分析与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能源电力系统是指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进行发电的系统,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
随着新能源的逐渐普及和应用,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其在能源领域的地位日益重要。
由于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的特点,使得新能源电力系统在实际运行中面临着供需不平衡、能源浪费等问题。
储能技术的应用成为解决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中关键的环节。
本文旨在对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探讨不同类型的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为优化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结合现阶段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建议,推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储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
1.2 研究意义研究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的快速发展,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规模与复杂度不断增加,但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与波动性也带来了挑战。
储能技术可以帮助平衡能源供需之间的差异,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降低运行成本。
储能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促进清洁能源的消纳与利用,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在能源结构调整与环境保护的背景下,储能技术作为关键技术之一,对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研究储能技术还有助于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与规划,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与可控性,提升系统的供电质量与功率匹配能力。
储能技术的应用还可以促进电力市场的竞争与发展,推动行业技术的创新与进步,为建设智能、高效、可靠的新能源电力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1.3 研究目的,格式等。
谢谢!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储能技术,分析其分类与原理,重点关注电池储能技术、超级电容储能技术和氢能储能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这些储能技术的深入研究,旨在为提高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储能技术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与优势分析

储能技术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与优势分析储能技术是一种能够储存电能并在需要时释放的技术,它在电力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储能技术可以提供多种益处,包括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和效率,并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
本文将从影响和优势两个方面,详细分析储能技术对电力系统的积极作用。
储能技术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储能技术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传统电力系统依赖于燃煤、天然气等发电方式,这些发电方式存在着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储能技术能够稳定供电并应对电力系统中的电能波动。
当电供需不平衡时,储能设备能够迅速调整储存或释放电能,以平衡发电和消费之间的差距。
这样一来,储能技术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因电力强度突然下降或中断而产生的供电故障,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其次,储能技术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灵活性。
传统电网需要通过调度中心的集中控制来平衡供需,储能技术的引入使得电力系统能够实现分布式的能量储存和释放。
这意味着储能技术能够将电能储存到分布式设备中,使得储能设备和电力系统的间距更近,减少输电线路的能耗。
更重要的是,储能技术可以应对负荷的瞬态变化,比如高峰时段供电需求大,储能技术可以迅速释放储存的能量,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这种灵活性增强了电力系统对负荷波动的适应能力,提高了整个系统的运营效率。
再次,储能技术降低了电力系统的能源消耗。
传统电力系统需要保持发电和用电之间的平衡,当供电超过需求时,多余的电能往往会浪费。
而储能技术可以将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此外,储能技术还可以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解决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发电问题。
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效率常常受到天气等不可控因素的限制,在能量闲置时,储能技术可以存储这些多余的能量并在需要时释放,避免了可再生能源的浪费。
这种能源的有效利用有助于降低整个电力系统的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储能技术对电力系统具有诸多优势,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储能技术可以提供稳定而持续的电力供应。
国内储能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第41卷第6期2020年12月电力与能源739D()I:10. 11973/dlyny202006019能源技术国内储能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张军1,张伟1,曹凌捷2,王伊晓2,马喜平3,沈渭程3,梁有珍3(1.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甘肃兰州730070;2•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25;3.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2019年国家电网公司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规定公司“不得以投资、租赁或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开展电网侧电化学储能设施建设,不再安排抽水蓄能新开工项目”。
这一文件的发布对快速布局的电网侧储能造成了极大影响;同时电改政策意外造成峰谷价差缩小的情况也在动摇负荷侧储能商业模式根基;而电源侧虽然火储市场和新能源+储能市场表现活跃但仍然面临风险和发展制约。
目前储能市场似乎在各个方面都遇到了发展阻力.使得储能市场发展方向变得扑朔迷离。
通过对近年来电源侧、电 网侧、负荷侧储能市场的发展情况及相关政策进行梳理分析.从而提出了储能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储能市场;合同能源管理;商业模式作者简介:张军(1975 —),男,高级工程师,从事电网及新能源规划运行工作。
中图分类号:T M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1256(2020)06 — 0739 — 05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nergy Storage Market andthe Key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 ChinaZ H A N G J u n1 ,Z H A N G W e i1 ,C A O Lingjie2 ,W A N G Yixiao2,M A Xiping3,S H E N W e i c h e n g3,L I A N G Y o u z h e n3(1. S ta te grid G ansu Electric Pow er Com pany* L anzhou 730070, G ansu P ro v in c e»C h in a;2. Shanghai E lectric Pow er Design In stitu te C o.,L t d.,Shanghai 200025,C hina;3. State Grid Electric Pow er Research Institute, Gansu Electric Pow er Company* Lanzhou 730070, Gansu Province? China)Abstract:In 2019, S ta te G rid C orporation of C hina (S G C C) issued T h e N otice of F u rth e r S trict C ontrol of Grid In v e stm e n t, w hich stip u lates th at the com pany "shall not carry out the co n stru ctio n of electrochem ical e nergy sto ra g e facilities on the grid side by m eans of in v e stm e n t»lease or co ntract energy m anagem ents and shall not arran g e new projects of pum ped storage". T h is docum ent im pacts g reatly on th e layout of grid side energy sto rag e. A t th e sam e tim e, the unexpected red u ction of peak valley price difference caused by th e electricity reform policy is also shaking the foundation of the load side energy storage b u sin ess m odel. A lth oug h th e fire storage m ark et and new energy +energy sto rage m arket on the g en erato r side are a c tiv e»they still face risk s and developm ent c o n strain ts. A t p re sen t, th e energy sto rag e m arket seem s to enco u n ter developm ent re s is tance in all a s p e c ts»w hich m akes the developm ent direction of the energy sto rag e m arket becom e confusing.T h is p 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 ent and relevant policies of energy storage m ark et on g e n era to r sid e,grid side and load side in recent y e a rs»th u s pointing out the fu tu re developm ent direction of energy storage m arket.Key w ords:energy sto rag e m a rk e t;contract energy m anagem ent; business m odel2019年5月24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新版的《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规定“抽水蓄能电站、电储能设施、电网所属且已单独核定上网电价的电厂的成本费用”不得计人输配电定价成本;11 月22日,国家电网公司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电网投资的通知》(国家电网办〔2019〕826号),明确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国网公司“不得以投资、租赁或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开展电网侧电化学储能设施建设,不再安排抽水蓄能新开工项目”。
规模化储能技术典型示范应用的现状分析与启示

五、结论
五、结论
综上所述,电池储能技术、超级电容储能技术、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和飞轮储 能技术是规模化分布式储能的关键应用技术。这些技术在分布式能源系统中具有 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有效提升电力质量和稳定性,促进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 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这些技术的应用将更加成熟和广泛。
参考内容二
三、压缩空气储能技术
三、压缩空气储能技术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是一种将空气压缩储存于地下,并在需要时释放出来发电 的技术。这种技术适用于大规模、长时间、低成本的能量储存,特别适合于分布 式能源系统。近年来,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得到了广泛,其效率和可 靠性得到了显著提升。
四、飞轮储能技术
四、飞轮储能技术
一、规模化储能技术典型示范应用的现状
2、超级电容器:超级电容器是一种具有高功率密度、快速充放电、循环寿命 长等特点的储能元件。它在电力调峰、混合动力汽车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例如, GE的Hybrid Grids项目和欧盟的超级电容器储能项目Super-Cen等。
一、规模化储能技术典型示范应用的现状
一、电池储能技术
电池储能技术以其高效、稳定、可持续供电等优势,成为分布式储能的重要 手段。其中,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镍氢电池等电池类型在分布式储能中得到 广泛应用。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和充电效率等 性能指标得到显著提升,使得电池储能技术在分布式能源系统中的应用更加广泛。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分布式储能技术已成为实现能源可 持续发展和提升电力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次演示将介绍规模化分布式储能的关键 应用技术,包括电池储能技术、超级电容储能技术、压缩空气储能技术、飞轮储 能技术等,并综述这些技术在分布式能源系统中的应用情况。
电力设备行业深度分析:海内外需求共振,2023年大储装机弹性可期

内容目录1. 全球储能行业更大的爆发或在2023年 (4)2. 国内:发展模式渐明,2023年项目加速落地 (6)2.1. 2022H1国内储能装机节奏有所滞后,下半年有望加速 (6)2.2. 新能源配套储能有望率先放量 (6)2.3. 电网侧储能潜力巨大,期待成本疏导机制建立 (10)2.4. 工商业储能需求空间有望逐步打开 (11)2.5. 2022年起国内储能装机规模有望成倍提升 (13)3. 海外:收益上行叠加成本下降预期,2023年大储弹性可期 (15)3.1. 2022年海外户储市场高景气,2023年大储有望接力 (15)3.2. 2022年起海外大储收益端已有明显抬升 (16)3.2.1. 容量电价:确定性较高的固定收益,近年来成交价格持续上行 (16)3.2.2. 峰谷套利:电价波动加剧,储能项目套利空间提升 (17)3.2.3. 辅助服务:市场容量相对有限,市场饱和后收益可能下降 (18)3.3. 部分海外地区大储经济性或已较为理想,2023年装机有望大规模启动 (19)4. 投资建议:重点关注大储产业链投资机会 (21)4.1. 大储产业链各环节竞争趋于激烈,电池及热管理环节格局相对较好 (21)4.2. 建议重点关注2023年装机弹性更大的大储产业链 (23)5. 风险提示 (24)图表目录图1:全球风电、光伏平均LCOE变化情况($/kWh) (4)图2:全球锂离子电池平均成本变化情况($/kWh) (4)图3:全球新增储能装机规模(GWh) (4)图4:全球累计风电光伏装机规模(GW)及储能渗透率 (4)图5:全球储能装机结构(GWh) (5)图6:储能需求爆发刺激因素 (5)图7:全球储能行业更大的爆发或在2023年 (5)图8:国内电化学储能新增装机规模情况(GW) (6)图9:2022国内储能项目月度招标规模(GWh) (6)图10:现阶段国内新能源发电侧储能商业模式尚未完全建立 (8)图11:2021年起国内风机招标规模持续放量(GW) (8)图12:2022年9月起国内硅料时间产出明显放量(万吨) (8)图13:国网/南网2030年抽水蓄能、新型储能装机规划(GW) (11)图14:现阶段国内抽水蓄能价格形成机制 (11)图15:不同省市2022年10月电网代理购电最大峰谷价差(元/kWh) (12)图16:美国、欧盟火电装机变化情况(GW) (15)图17:2021年全球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地区分布 (15)图18:海外新增储能装机结构(GWh) (15)图19:2022年欧盟消费者电价指数快速攀升(2015=100) (15)图20:2022年大型储能项目收益上行滞后成本上行,2023年或反转 (16)图21:德国新增储能装机结构(MWh) (16)图22:加州Pomona储能项目季度收益情况(万美元) (16)图23:英国T-4容量市场拍卖出清价格情况(£/kW/年) (17)图24:加州备用容量(RA)平均成交价格($/kW/月) (17)图25:英国T-4容量市场拍卖出清价格情况(£/kW/年) (17)图26:加州备用容量(RA)平均成交价格($/kW/月) (17)图27:2021年起德国平均电价中枢抬升,同时波动显著加大(单位:€/MWh) (18)图28:加州Pomona储能项目2021年日收益情况(万美元) (18)图29:英国动态遏制(DC)平均月度出清情况 (19)图30:加州电力市场各类辅助服务平均出清价格($/MWh) (19)图31:加州储能项目收益率敏感性测算 (19)图32:2021年英国新提交储能项目规模超过11GW (20)图33:2022H1美国延期的大型风光储项目超过32GW (20)图34:全球储能装机规模预测(GWh) (20)图35:大储产业链构成 (21)图36:2021年全球储能锂离子电池主要企业市场份额 (22)图37:宁德时代储能/动力电池毛利率对比 (22)图38:2021年国内储能PCS提供商全球出货量排名(MW) (23)图39:盛弘股份/上能电气储能PCS毛利率对比 (23)图40:2021年国内储能系统集成商国内新增投运装机排名 (23)图41:2021年全球储能集成商市场份额情况 (23)表1:大型储能/户用储能市场对比 (5)表2:《“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中各环节储能发展模式的表述 (6)表3:2021部分省份新能源项目竞配储能配套要求 (7)表4:部分省份大型风光基地储能配臵时长已达到4小时 (7)表5:湖南、山东、河南独立储能项目盈利来源 (9)表6:2022年部分省份储能示范项目规模 (9)表7:山东独立储能项目收益率测算假设 (9)表8:山东独立储能电站收益测算模型 (10)表9:山东独立储能项目IRR敏感性测算 (10)表10:2021年以来针对工业用户用电的相关政策 (12)表11:国内工商业储能经济性测算模型 (13)表12:国内工商业储能项目IRR敏感性测算 (13)表13:国内新型储能装机空间测算 (14)表14:大储产业链各环节竞争格局及国内代表企业 (21)表15:储能温控市场规模测算 (22)1. 全球储能行业更大的爆发或在2023年储能行业规模化发展的条件已经成熟。
浅析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浅析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432100摘要:储能是构建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是缓解电能长距离传输,实现电网稳定运行的关键,也是实现清洁能源,改善电能质量的重要手段。
随着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电力系统对电能储能的要求日渐增大,储能装置以其灵活的布置、智能的充电蓄能与放电功能将会渗透到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和配电各个环节,可对重要用户实现无缝电力供应。
电能储能技术的社会效益和重要程度逐渐凸显出来,也逐渐影响到电力系统的规划布局和运行方式的改变。
本文针对电能储能技术,从多个维度和性能指标上进行技术分析和比较。
关键词:电能;储能技术;电力系统;应用1.引言电网作为传输和分配能量的主要方式,对于提高能源供应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依耐电力资源、依靠电能而发展的时代。
因此为了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就必须加强对电能储能技术研究。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集中供配电体系并逐步建立起完善可靠安全稳定高效节约清洁环保可持续发展模式。
但是在一些偏远山区或某些城市中较高要求标准的区域以及部分负荷与一般常规电网供电相比,仍然存在着电能供应不足,供电质量难以满足用户需求的问题。
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我国电网输送能力和可靠性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电能储能技术是指通过对电网中的发电机组进行供电,将其能量直接转换为可使用或需要的电能。
目前我国主要有三种应用形式:一是利用发电机发电。
二是运用配电变压器降压变流装置来储存和分配电力负荷。
三是用于供电地区偏远山区、或者城市用电量比较大且用户分布分散情况比较复杂地场所。
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对电能储能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危机。
2.电能储能技术概述电能储能技术,是指通过储能装置或能量转换方式,在电网负荷低的时候储能,在电网高负荷的时候输出能量,用于削峰填谷,减轻电网波动;自然界能量的存在有多重形式,包括辐射能,化学能,重力势能,高温高热能等等。
新型电力系统中储能创新方向分析

新型电力系统中储能创新方向分析发布时间:2022-12-28T03:31:41.691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9月17期作者:张婕[导读] 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是全新的模式,需经历技术、商业模式探索以及与市场的深度磨合。
张婕国网晋中供电公司山西晋中 030600摘要: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是全新的模式,需经历技术、商业模式探索以及与市场的深度磨合。
“十四五”期间,应着力构建产业发展的政策标准基础,坚持储能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双轮驱动,建立良性循环的储能产业生态系统,推动储能产业朝多元化、应用场景广泛化高质量发展。
同时,深入挖掘储能产业发展的附加价值,推动产业生态圈健康循环。
关键词:新型电力系统;储能;创新方向1 引言在全球能源革命背景下,中国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可再生能源产业将呈现几何式增长,清洁电力装机比例将大幅提升,同时电力负荷也将变得多元而复杂。
储能技术的应用是实现电力供需双方快速动态匹配的最佳手段,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储能协调控制技术是通过调节储能的有功出力情况,可以在接入大电网运行时,来提供多种支撑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电网的削峰填谷、频率调节、黑启动以及需求响应等。
储能协调控制技术具有响应快速、灵活性高、安全性强、投资效益明显等特性,而这些特性也同时提升了传统电力系统的调度、调节能力,大大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配电网末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角色已经变得多元化,客户侧可集用电、发电、储能多种身份于一体。
因此,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将面临几大难题:有序接入难、高效并网难、调控消纳难、运维监控难。
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合理利用储能单元,尤其是网间分散的闲置储能资源,是未来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所必要的调控方法之一。
2 新能源电力系统储能技术的应用意义分析就目前的新能源电力系统来看,其主要的新能源开发与应用都集中在了太阳能和风能等这些新能源转化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电力系统对大规模储能的需求分析
摘要:电化学储能作为一种调节速度快、布置灵活、建设周期短的调节资源日
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推动 GW 级电化学储能建设应用,构建更加灵活高效的电力系统,是保障“十四五”以及未来新能源健康发展和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
必然要求。
本文所研究的大规模储能指的是技术上的电化学储能,所提及
的储能电站指的工程上的电化学储能电站。
关键词:电力系统;大规模储能;需求分析
常见储能技术
(1)物理储能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其中最成熟的也是最普及
的是抽水储能,其主要的应用场景是在电力系统中参与削峰填谷、调频调相等。
抽水储能的
时间长短各异,从几个小时一直到几天,其能量转换效率为 70%~85% 之间。
但抽水储能电
站也有其不利因素,其建设受到地形的限制因素较多,建设周期也因地形地貌而异,一般周
期都较长。
当用电的区域与抽水蓄能电站相距较远时,其效率也得不到保证,过程中的消耗
较大。
压缩空气储能早在 1978 年就实现了应用,但由于受地形、地质条件制约,没有大规
模推广。
飞轮储能是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以能量转换的方式将能量储存起来,在需要时飞
轮运转使发电机发电产生电能。
飞轮储能的有点是寿命较长且无污染,但是其可发出的能量
密度较低,可以考虑作为蓄电池方式的补充方案进行建设。
(2)化学储能的方式是现有的
几种储能方式中最多的。
在化学储能范围内其技术水平和应用的条件也各有不同。
首先,蓄电池储能是最成熟,最被广泛大众所应用的技术,根据其化学组成部分的不同可分为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等。
铅酸电池的技术在现阶段已经成熟,
可以作为大容量大规模储能系统,其单位成本和储能成本都很低,安全性可靠性也十分优秀,已经与小型的风力、光伏发电系统和中小型的分布式发电系统中得到了应用,但是铅酸电池
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铅是重金属,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符合当下绿色能源、清洁能源的发
展趋势,所以其不具备未来的发展空间,仅能在现阶段小范围使用。
锂离子、钠硫、镍氢电池等这些蓄电池存在着其制造成本过高的问题,作为大规模的储能电站还不成熟,产品的性
能目前尚无法满足储能的要求,其经济性也无法实现商业化运营。
最后超级电容是 1970 年
来开始产生的储能器件,其原理是使用特殊的电极材料和电解质,这种超级电容是普通的
20-1000 倍,其优点是容量巨大,而且还保留了传统的电容器的释放能量快的特点,目前已
经不断应用于高山气象站、边防哨所等电源供应场合。
我国电力系统对大规模储能的需求分析
特高压电网过渡期面临的问题
随着大容量直流、高比例新能源的发展,我国电源、电网格局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以低
惯量、弱支撑为特征的新能源机组在电网中的比例不断增加,跨区输送的大容量直流替代了
受端电网的部分常规电源,导致电网中传统的同步发电机组占比逐渐降低,同步电网的惯量支撑和一次调频能力不断下降,频率的支撑和调节能力难以应对大容量直流闭锁造成的功率
不平衡量冲击,造成频率跌落深度增大,频率恢复困难,系统安全稳定受到威胁。
在跨大区
交直流混联电网中,跨区直流的闭锁还可能引发大区间交流联络线上的大规模潮流转移,造成跨区同步互联电网之间的失稳和解列事故。
2015 年 9 月 19 日锦
苏特高压直流发生双极闭锁,引起华东电网瞬时损失功率 490 万千瓦 ( 设计容量 720 万
千瓦 ),当日负荷水平 1.5 亿千瓦,网内开机容量
1.7 亿千瓦,由于其他电源一次调频能力不足,导致系统频率最低跌至 49.56Hz,对电网
运行带来严重影响。
2.2 储能提升特高压电网安全性方面的作用
初步研究表明,在受端电网内配置 GW 级 ( 数百万千瓦 ) 的电化学储能,并使其参与到
电网频率安全控制系统 ( 以下简称频控系统) 中,可作为频控制系统中原有的切泵 ( 抽水状态
的抽蓄机组 )、精准切负荷等频控措施的替代或互补解决方案,能有效减少功率不平衡量的
冲击,保障系统频率安全;或使在受端配置的数百万千瓦电化学储能实现功率源的虚拟惯量
控制与一次调频控制,在频率跌落和恢复期间迅速响应系统的频率变化率与偏差量,提供快
速的有功功率支撑,也可以有效减少系统频率跌落的幅度、改善频率恢复特性、保障系统的
频率稳
定性。
在功角暂态稳定问题比较突出的跨区交直流混联受端电网内,配置GW 级( 数百
万千瓦) 的储能,并使其参与到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中,立即响应大直流闭锁事件,快速
放电进行紧急功率支撑,则可以等效替代切负荷安全稳定控制措施,释放跨区直流和交流联
络线的输电能力。
储能技术应用模式
(1)新能源发电站储能应用模式。
对风电、光伏电站配置储能系统,能有效平抑输出
功率的间歇性波动,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储能还可解决可再生能源的限电问题,将短时间过剩的电力转移至需要的时段进行释放,减少弃风弃光现象,从而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无障碍消纳。
(2)峰谷电价差套利模式。
在有条件的变电站内建立大规模储能系统,可以对整个区
域电网内的负荷曲线做削峰填谷,降低电网大小方式潮流差,提高输配电设备利用率,缓解
输配电阻塞。
一方面可以减少为满足尖峰负荷而建设的调峰电源和输配电设施的投资,另一
方面也可以利用电池储能系统的快速响应特性平衡电网的频率和电压,提供无功支持和紧急有功支持,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
(3)用户侧节电应用模式。
我国执行分时电价地
区的工商业用户峰谷电价差普遍在 0.5-1.25 元
/kWh,这一电价差额越大,对于用户自行配置储能用于充放电套利的经济性就越突出。
该应用对电池的循环性能要求相对较低,可以梯次利用被电动汽车替换下的动力电池,从而
大幅降低初始投资成本。
具体应用案例分析
采用蒙西某局域电网 1 个月的AGC 数据,参考电网峰谷时段的电价及电池的维护成本等
参数设计储能系统调频的收益参数和惩罚运行参数,如表 5 所示。
计算 100MW/50MWh(功
率/ 容量)不同类型的电池储能系统配置的调频经济性,选取 1 种经济性较好的电池储能类型,对不同功率/ 容量配置组合与经济性的关系进行分析。
根据上述各类型电池储能的特点,仿真分析 100MW/50MWh(功率/ 容量)不同类型的电池储能系统参与 AGC 调频 1 个月内的
综合收益。
现依据全寿命周期理论,将不同类型的电池储能系统总投资成本折算为 1 个月成本。
储能系统参与调频的充、放电电量基本相当,由于调频过程中的单位充电电价参考平时
电价,单位放电电价参考峰时电价,因此调频放电电量虽小于充电电量,但其收益大于充电
收益。
储能系统成本中投资建设及维护成本为 1198.8 万元,约占总成本的 58.8%,是影响电
池储能调频应用经济性的重要因素。
因惩罚功率较大,造成惩罚成本处于较高水平,占总成
本的 39.6%,对电网调频性能的提升有一定的制约,但通过改变电池储能的配置,可大幅提
高电网的调频控制性能。
储能系统替代部分火电机组应用于电网调频,起到了节能减排的作用。
为了鼓励储能系统在电网调频方面的应用,可适当给予储能系统一定的调频补偿。
通过仿真计算可得,磷酸铁锂电池应用于储能调频,收支平衡的调频电量补偿为 0.036 元 /kWh。
结束语
在我国建设 GW 级电化学储能电站不仅是新能源发展和高效消纳的需要,也是保障未来
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需要,具有必然性和可行性。
电化学储能已经在电力系统有多种应用,电池本体、集成技术、协调运行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经验,并形成了标准体系,为下一步更大规模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仇晨光 , 程锦闽 , 李新家等 . 网荷互动用户可中断负荷选择与恢复策略研究[J]. 电力工程
技术,2018(4):33-37.
赵爱云 . 储能电池参与风电调频控制策略 [J]. 通信电源技术,2018,35(7):209-214.
王晓东, 苗宜之, 卢奭瑄, 等. 基于 SCM-ANFIS 负荷预测的储
能电站调峰控制策略[J]. 太阳能学报,2018,39(6):1651-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