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课件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

合集下载

教育学第五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教育学第五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节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2.按照教育性质,可分为传统的教育目的和现代的教 育目的。
3.按照文字表述方式,可分为纲要式的教育目的和详 列式的教育目的。
4.按照约束力,可分为强制性的教育目的和建议性的 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二、全面发展教育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 全面发展的学说。
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①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 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②社会主义生 产关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共产主义条件下人的全 面发展将成为现实。③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 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最好途径和方法。 (二)西方思想家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观点
第一节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三)全面发展教育的内涵 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而实施的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 劳动技术教育五个方面。
,文革后大多数地区迅速恢复“六三三”学制。
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
3.统一性与灵活性 (1)清末民初学制的共同倾向是强调统一性。 (2)革命根据地学制的基本走向,是由高度灵活逐步趋于
统一。 (3)新中国的学制,是在统一性之理想与灵活性之现实的
张力中发展起来的。
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
六、当代中国学制改革的主要趋势 (一)为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我国的学制趋于弹性和灵
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
(二)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 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 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相互衔接关系。 学制是国家教育制度的核心和主体。
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
二、学制建立的依据 (一)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二)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三)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 (四)各国历史条件、文化传统

《学校教育制度》PPT课件

《学校教育制度》PPT课件
• 教C育o制p度yri既gh有t 与20其0他4-社20会11制A度s相po类se似P的ty性L质td,. 又
有其自身的特点
• 客观性:人们并不是也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制定或废止教育制度,某种教育制 度的制定或废止,有它的客观基础和发展的规律性。这个客观基础和规律性 主要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个C国o家py通rig过ht建20立0和4-2不0断11改As进po教s育e P制ty度L、td.调 整教育结构来实现教育目的,才能使培养
的人才在类型、数量和质量上满足社会的
多方面需要,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 一、教育制度的含义和特点
•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对教育制度作了两种解
和等C级op性y,rig能h够t 享20受0学4校-2教0育11的A只s能p是os少e数P有ty特L权td的.人,
其余的人都被排斥在学校体系之外,接受一些粗浅的生活 教育或劳动技能教育。在现代社会里,由于普及义务教育 的,再把大部分国民排斥在学校教育系统之外的做法行不 通了。但家庭的财产和文化背景对受教育权仍然起着重要 作用,远没有实现教育公平。教育公平仍为政治关注的一 个重点问题
• (一)经济对教育制度的制约 • 经济的发展为教育制度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提出了相应的客观需
要。例如,在古代社会,教育制度基本上把教育机构与组织的功能规 定为上层建筑服务,而不是为生产服务。学校教育的内容绝大多数都
是 生伦 产理 劳的动、,宗鄙教视的生内产E容 劳v, 动a而 有lu不 关a是 ;t生 另io产 一n知 方o识 面n与 ,ly技 也.能 与。 当这时与生统产治力阶及级经脱济离发 ted wi展 能th水 有A平 关s总。p体只o上有s不当e高社.S,会l不 生id需 产e要 的s通 发fo过展r专达.门到N的这E教样T育的3机地.构步5来,C传即li递与e劳之n动相t P知关r识的o和知fi技识le 5.2

教育学完整版ppt课件

教育学完整版ppt课件
和发展的需要;目的是为了社会。
2.动物界的“教育”与人类的教育信息传递的延续性不同
将个体经验总结、抽象、提升并化为“类”经验; 将类化的经验再转注给每个社会个体,是个体获得“类”的经验而“类化”
3.动物界的“教育”与人类的时间延续性不同
动物的教育止于个体的生理成熟; 人类的教育贯穿人生始终,“终身教育”
“教育”的词源
1.我国古代
《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 尽心上》:君子有三乐, 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 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作了文字解释:教,上所施,下所 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总之,我国古代把教育解释成“劝人为善”。
19
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①教育的终身化 ②教育的社会化 ③教育的生产化 ④教育的民主化 ⑤教育的国际化 ⑥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⑦教育多元化
20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概念)
教育学 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现象:教育的外部表现形式 教育问题:人们对某些具体的教育现象所进行的思索 教育规律: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以及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
4
• 教育的三要素 •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
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包 括学校教师、设计和编写教育计划、教科 书的人员、教育管理者及教育活动参与者。
• 受教育者:是指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
类学校的学生。
•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
(一)原始教育
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
教育具有原始性;
教育具有同一性

教育学第五章教育制度PPT课件

教育学第五章教育制度PPT课件



(二)学段学制变革:各个学段学制各有不同变化。 1.幼儿教育阶段:普及学前教育,纳入学制系统。 2.小学教育阶段:提早入学年龄,直接衔接初中。 3.初中教育阶段:延长义务教育年限,预备教育分流。 4.高中阶段:肩负“三重”任务(大学预备、高中文化 普及,职业教育),终归单轨学制。 5.职业教育:普遍得到加强,学段逐渐后移。 6.高等教育阶段:教育层次多样,学校类型多样。 7.终身教育:各国普遍重视,渐次成为学制。(开放大 学、老年大学、业余大学)

双轨学制:18,19世纪的西欧,由古代学校演变而来的带有等级特权的 学术性现代学校和新产生的供劳动人民子女入学的群众性学校,都同 时得到了发展,于是就形成了欧洲现代教育的双轨学制: 一轨自上而下的结构——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 (包括中学预备班),各方面条件都比较优越,学术性很强,学生学 习可升到大学以上; 另一轨从下而上的结构——小学(后来是小学和中学)及其后的职业 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联结的中等 职业教育)。,是为劳动人民的子弟所开设的新学校,学生在经过一 定的基础教育之后,便升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从事劳动生产的技术, 属生产性的一轨。两轨之间互不相通,互不衔接。
1922年壬戌学制:中国现代教育改革重磅炸弹 1922年壬戌新学制为中国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 的中小学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当时蓬勃 发展的高等教育输送了优质生源,造就出一大批 科学文化领域的杰出人才,如诺贝尔奖得主杨振 宁、李政道,以及两弹元勋邓稼先、钱学森、钱 三强等。

(一)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教育学第五章 教育制度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第二节 我国学校教育制度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教育学课件第五章

教育学课件第五章
现代学校系统,如果按照程度,可以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 按照性质,可以分为普通教育机构、专业教育机构、职业技术教育机构; 按照办学主体,可以分为国立学校、地方学校、民办学校; 按教育阶段,可以分为学龄教育机构、成人教育机构; 按教学时间,可以分为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业余制学校 按教学方式、手段,可以分为面授学校、函授学校、广播电视学校、网络教育机构; 按照教育证书,可以分为学历教育机构、学位教育机构、培训教育机构,等等。
•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学校教育制度 • (一)新中国学制的发展 • 1951年学制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学校教育制度的确
立 • 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我国的学制 • 1985年 义务教育 • 1993年 高校招生就业制度改革
(二)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经过“文革”破坏和之后的恢复和改革,我国形
三、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一)重视幼儿教育并加强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一是幼儿教育的
结束期有提前趋势 ,二是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联系在加强,甚至使幼儿教育
的高班和小学的低年级结合起来。
(二)逐渐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日趋接近。中等教育阶段的普通教育与职
业教育之间关系的发展趋势是: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
高等教育在学人数占同龄人口数比例 <15%,精英教育阶段 15%----50%,大众化教育阶段 >50%高等教育普及阶段
第二节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一、旧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开始的。
1902年清朝政府提出“废科举,兴学校”,颁布了壬寅学制(但未实施) 1904 年又颁布了癸卯学制 ,这是我国第一次以法令形式颁布并在全国推行 的学制,也是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 辛亥革命以后,于1912年—1913年在修改癸卯学制的基础上又颁布了壬子癸 丑学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于1922年颁布了“新学制”。这就是当时以美国学制 为蓝本的壬戌学制 。这个学制在我国沿用了40年之久。

(教育学)第5讲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学)第5讲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公平性
学校教育制度是否能够保障所有学生 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减少地域、经
济条件等带来的不公平现象。
教育适应性
学校教育制度是否能够适应社会 发展和科技进步,及时更新教育 理念、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
教育质量
学校教育制度是否能够提供优质的 教育资源和服务,满足学生全面发 展的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特点
系统性、规范性、历史性和强制性。
学校教育制度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从古代的官学、私学,到近代的初等 、中等、高等教育,再到现代的职业 教育和成人教育,学校教育制度经历 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学校教育制度也在不断变革和发展, 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学校教育制度的意义与价值
标的设定。
教育方式
文化传统中的教育方式会影响学校 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例如强调 集体主义或个人主义的教育方式。
教育内容
文化传统中的教育内容会影响学校 的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例如重视 传统文化或现代科技的教育内容。
教育政策对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
教育政策决定教育方向
教育政策决定了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是推动 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重要力量。
意义
学校教育制度是实现教育目标、 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 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
价值
学校教育制度体现了国家的教育 意志,保障了公民的教育权利, 促进了人才的成长和发展。
02 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
公立学校
由政府投资兴办,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教育服务,面向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
需求。
终身学习
随着社会发展和职业变 迁,终身学习将成为人

《教育学》课件 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学》课件 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
14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四)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类型日益多样化
一是层次增多;二是短期大学迅速发展;三是开放性 的招生政策和严格的选拔考试相结合;四是加强大学与新 兴工业的联系,建立起多种形式的教学、科研、生产联合 体。
15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五)终身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阶段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也 是人所受的不同类型教育的总和。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 终身教育逐渐成为一种最有影响的教育思潮,深受各国 的普遍重视。ents Page
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第二节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第三节 义务教育
2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第二节 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第三节 义务教育
3
第一节 学校教育制度概述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 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具体规定着各级 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 它们之间的关系。
(2)调整现有教育体系结构,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规模;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3)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教育内在规律相适应、不同类型教育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教 育体制。 (4)继续完善基础教育主要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切实落实和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 权;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5)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 同发展的格局。 (6)加快改革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 (7)切实加大教育投入;不断完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
普 通 高

成 人
(本科)
等 校高 等

《学校教育制度》课件

《学校教育制度》课件

04
学校教育制度的影响与挑战
社会影响
80%
促进社会流动
学校教育制度通过提供公平的教 育机会,帮助个体实现社会流动 ,从贫困和不利的环境中脱颖而 出。
100%
培养社会价值观
学校教育制度传递社会主流价值 观,塑造学生的道德观念、社会 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80%
维护社会稳定
通过培养符合社会规范和价值观 的公民,学校教育制度有助于维 护社会稳定和团结。
课程类型
介绍学校课程的主要类型,如必修课 、选修课、活动课程等,分析不同类 型课程的特点和作用。
教育评价
评价目的
明确教育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分析教育评价与教育质量的关系。
评价方法
介绍教育评价的主要方法,如考试、观察、作品评价等,分析不同方法的优缺 点和应用范围。
教育管理
管理体制
阐述学校教育管理体制的构成和特点,分析不同管理体制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经济发展影响
提升人力资源质量
学校教育制度提供必要的知识 和技能培训,为经济发展提供 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促进技术创新
教育系统培养的创新思维和科 研能力有助于推动科技进步和 产业升级。
经济增长的引擎
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创新能 力,教育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 重要驱动力。
教育公平与质量挑战
教育机会不平等
不同地区、家庭背景和社会经济地位的学生在获取优质教育资源 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育信息化
总结词
教育信息化是学校教育制度的重要发展趋势 ,旨在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详细描述
教育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 网络、移动设备等,实现教育资源的数字化 、共享化和智能化。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可 以更好地实现个性化教学、远程教育、在线 学习等新型教育方式,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同时,教育信息化还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 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参

教育学原理(06)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学原理(06)学校教育制度
特点:以日本学制为蓝本,学习年限长 1912年 壬子癸丑学制 1922年 壬戌学制(六三三)全国教育联合会, 以美学制为蓝本
二、新中国建立后的学校教育制度
1951.10.1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 《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1958.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1985.5.27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6.4.13 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95.3.18 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8.12.24 国务院《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2001.5.29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15. 通过终身教育来实现个人或社会的适应机能和革新机能。 16. 终身教育实行补正的机能,克服现行教育的缺点。 17. 终身教育的最终目标是维持和改善生活的质量。 18. 实施终身教育有三个主要的前提条件:提供适当机会、增进学习动
机、极高学习能力。 19. 终身教育是把所有的教育组织化的原理。 20. 在付诸实施方面,终身教育提供一切教育的全部的体系。
终身1教97育5年的,联特合征国: 教科文组织汉堡研究所主任戴夫将终身教育的基本特
征概括为20个方面: 1. 终身教育这个概念是以”终身””生活””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
的.这些术语的含义和对他们的定义基本上决定了终身教育的含义和 范围。 2. 教育不是在正规学校教育结束时便告终止,它是一个终身过程。 3. 终身教育不限于成人教育,它包括并统一所有阶段的教育,而且全面 地看待教育。 4. 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 5. 家庭在终身教育过程的初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家庭学习贯穿于一个 人的一生。 6. 当地社会在终身教育体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是从儿童与它 的接触时开始的。 7. 中小学、大学和训练中心之类的教育机构固然是重要的,但这不过是 终身教育机构的一种。它们不再享有教育的垄断权,也不再能够脱离 其他社会教育机构而存在。 8. 终身教育从纵的方面寻求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贯性。 9. 终身教育从横的方面寻求教育的结合。 10. 终身教育与拔尖主义的教育相反,具有普遍性,它主张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学课件5.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学课件5.学校教育制度

发生 纵向:下延型学校系统-上伸型学校系统
类型
横向:各类学校逐步化分化,类别更加多样化
双轨制--英国 单轨制--美国 分支型--前苏联
现代教育制度诞生于19世纪的欧洲,它以国家教育制度的出现为标志--是法制型教育制 度,不同于教会和行会自发形成的教育制度--诞生与发展的基本标志是:国家建立相对统 一的教育管理体制和学术系统,承担部分教育经费,颁布法令,对教育培训、课程内容和教 育目标实施控制。
(3)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短期大学迅速发展; --开放性的招生政策和严格的选拔考试相结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日益开放的办学模式
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空前紧密 社会对教育的支持方式日益多样化 加强国际教育交流,建立国际间的教育认可制
(4)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各自分立,走向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综合统 一,且层次与类型多样化。
1. 有专门的规格要求; 2. 有专门的人员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 3. 有相应的教育媒介、教育手段、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与活动方 式等; 4. 其基本功能是利用一定的教育教学设施和选定的环境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传授知 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在性质上,学校是属于规范性组织,是一个公益性组织。
注重学生自修和教师指导的结合,培养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 除集体讲学外,教师更多的是指导学生读书和自修 。
注重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和谐的人文环境的结合
•斯巴达的军事学校--教育由国家控制
•雅典的学校--私立为主
共和早期:以培养农夫、军人为目标的家庭教育为主要
•古代罗马的教育模式 共中后期:以培养学说家、政治家为目标的私立学校为主
(二)1904年的“癸卯学制” (《奏定学堂章程》)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五章 教育制度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五章  教育制度

(一)双轨学制– 西欧(纵向划分的 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
(二)单轨型学制—美国(横向划分 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
(三)分支型学制—苏联(介于两者之间的 学制结构)
三、学校教育制度的结构
➢“级”的概念是指各级学校机构在纵向比
较上的教育程度差异。
➢“类”的概念是指不同性质学校机构横
向比较的差异性。
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 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 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 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 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 系。
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
➢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是与现代学
校的产生和发展联系在一起的。
➢ 由双轨制发展为一轨制
注重从外部施加
内容涉及知识、情 感、审美、职业、 政治、身体等,并 注意从整体上寻求 它们之间的联系
尊重每个人的个 性、独立性
四、终身教育的实施
1.终身教育的对象是谁 2.由谁来进行终身教育 3.终身教育的内容是什么 4.终身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5.怎样实现终身教育
4.终身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鼓励受教育者的自我发展,培养他们的 自治能力。
关于“义务”:
第一, 国家有制定法律强迫儿童、 青少年在学龄期受教育的义务。
第二, 国家有开办学校、任用教师、 提供教材等便利儿童入学的义务。
第三, 儿童及少年在学龄期有入学 受教育的机会。
第四, 家长有送子女入学受教育的 义务。
第五, 社会有交纳捐税或集资兴办 学校,发展教育的义务。
2.义务教育的特性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
学制”,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 第一个现代学制。这个

第五章-教育制度PPT课件

第五章-教育制度PPT课件

二、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 1、 双轨学制 ❖ 指两种不同形式的学校系统,彼此平行,分头进行,
以完成各自的教育任务的学制。原来的西欧学制属 于双轨学制,一轨注重学术性,从上而下是由大学 到文法中学;一轨注重职业性,由下而上从小学到 职业学校 。 ❖ 特点:有两个平行的系列,既不相通,也不相连。
❖ 2、单轨学制 ❖ 指由小学、中学到大学为统一的直线系
度。 ❖ 下图是我国现行学制系统图。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 (一)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 (二)全面普及义务教育
❖ 1、义务教育的含义
❖ 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 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 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国家 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
❖ 德国是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令的国家, 我国于1986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法,2006 年修订了义务教育法。
❖ …… ❖ 4、我国普及义务教育的主要对策 ❖ ①更新义务教育观念; ❖ ②改善义务教育条件; ❖ 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案例:
北京城六区高中排名(2014年版)
❖ 一、北京一类高中
❖ 1.1一类高中:此类学校A.一本率均保持在97%以上;B.大量 学生考入世界知名大学;C.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统考录取的北 京生源90%以上来自这十所中学;D.部分中考录取分数线低的 学校在高考中分数超越中考录取分数线高的学校,如十一学 校、101中学超越了北大附中、清华附中等。E、同为大学 附属中学:师大实验、师大二附平均分依然很高。
❖ 五、北京五类中学
❖ 考入五流中学所要面对的高考结果无缘一本 线、二本线,进入三本线也属极端奢望,考 上大专也很不易。
三、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2021)第五章教育制度完美版PPT

(2021)第五章教育制度完美版PPT

我国现行的学制是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教育法》里得到确认:
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学制改革和发展的基本
方向是重建和完善分支型学制。我国现在正 在走的道路是通过发展基础教育后的职业教 育走向分支型学制,下一步要走的道路是通 过高中综合化走向单轨学制,这是现代学制 发展的大趋势。
❖ 第三:现代社会不断进步,使得人们发现自己总 是置身于一个急剧变化的社会中,只有持续再受 教育才能胜任自己的社会职责。
❖ 第四,现代科技使每个人都处在信息剧增的实惠 和威胁之中。
❖ 第五:现代人总是面临挑战。
❖ 终身教育建立在四个支柱的基础上: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终身教育
学会认知
(学会学习)
典型的是19世纪下半叶的英国,(学校系统和贫 民学校)
2.单轨学制(美国)
小学、中学和大学相衔接,二战以后,英国等一些 双轨制的国家开始向单轨制演化的趋势。目前,单 纯形式的单轨制和双轨制已经不存在了。
3.分支型学制(苏联)
四、现代教育制度改革
1.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目前世界上已 有168个国家和第五宣布实行普及九年义务教 育,其中4-6年占29.7%、7-9年占43.5%、 10-12年占26.8%。
学会做事
学会共同 生活
学会生存
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称为:壬寅 (yin)学制,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但未实施。
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称为:癸卯(guimao) 学制,这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该学 制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宗旨是 “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以当时的日 本学制为篮本,并保留了尊孔读经的封建残余。突 出特点是教育年限长,总共26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是国民党统治区原来实行的学制。随着政治经济制度的根本变革和 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改革旧 学制、建立新学制已成为必然。
1. 1951年的学制改革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1年10月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指 出我国原有学校的许多缺陷,其中最重要的是工人、农民的干部学校、各种 补习学校和训练班,在学校系统中未置于应有地位;技术学校没有一定制度, 不能适应国家培养建设人才的要求等。为此规定我国当时的学制为:
本世纪30—40年代,中国共产党为适应革命战争的需要,在革命根 据和解放区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学校,文化教育机关,创立了一种新型学 制。
其具体特点是:
1. 干部教育与群众教育并举
革命根据地的教育,其主要任务是提高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和政治 觉悟,培养革命干部。与此相适应,根据地的教育就分为群众教育和干 部教育,而尤以干部教育为重。在干部教育中,在职干部提高重于未来 干部的培养。在群众教育中,成人教育重于儿童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是 传授战争和生产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三、当代学制发展的特征
二十世纪,社会呈现高速发展,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学制也 随之发生了许多变化,特别是西欧双轨制变革更为明显。各个国 家都在不断地改进学制,以期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纵观当代 学制 发展,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一)重视学前教育,注意早期智力开发 (二)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三)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四)高等教育结构多层次化,类型多样化 (五)接受终身教育思想,发展继续教育
第二节 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一、我国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一)旧中国学制的建立
学制是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我国古代的学制,萌芽于西周,如最早设立的“庠、序、校”等,形成 于西汉,到唐宋时期才比较完备。但由于古代学校教育不发达,因此这一时 期的学制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 具有完整体系的学制是以现代学制的出现为标志。我 国现代学制建立比欧美现代学制的建立晚,到清朝末年才 出现。
现代学制阶级性与古代学制的阶级性在其表现上有所不同。
古代学制的阶级性体现在“等级学校”上,即古代的学制具有 严格的等级制度,而现代学制则以“阶级学校”代替了“等级学校”, 这是现代学制的一种进步。现代学制的科学性体现在学校层次结构、 组织管理、教学内容等方面的科学化水平上,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现代科学知识逐步进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来,使学制逐步科学化。 现代学制的生产性是现代工业文明的结果,这就使得学制的制定要充 分考虑为社会生产服务的要求,学制便有了生产性的特点。现代学制 的群众性与普及性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在现代社会,文化科 学知识不再为少数统治者所垄断,劳动人民迫切需要掌握文化科学知 识,社会的发展也需要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因此,学制就必须具 有群众性和普及性。
2.1958年的学制改革
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以下 简称《指示》),提出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和“三结合六并举”的具体 原则。
三结合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全面规划与地 方分权相结合。六并举是:国家办学与厂矿、企业、农业合作办学并举,普 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成人教育与儿童教育并举,全日制学校与半工半读、 业余学校并举,学校教育与自学并举,免费教育与不免费教育并举。《指示》 明确规定全国将有三类学校: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业余学校。根据 《指示》精神,全国展开了中小学学生学制改革实验。由于“左”的思想影 响,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学制改革一哄而起,一哄 而散,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 1902年,由清政府管学大臣张百熙主持首次制定了现 代学制《钦定学堂章程》,史称“壬寅学制”,虽然该学 制未能实行,但从此形成了旧中国现代学制。
癸卯学制: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由张之洞、张百熙、 荣庆等人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 这个学制体现的是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吸收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学制形式,也保留了一定的封 建科举制度的残余,该学制的最大特点是修业年限长,从 小学堂至大学堂要21年,至通儒院要26年。
壬戌学制:1922年,由当时留美派主持的教育联合会, 参照美国的“六、三、三制”,制定颁布了壬戌学制, 又称新学制。这个学制从小学到大学比癸卯学制缩短了5 年,为16年,并在小学实行四二分段,这一改革至当时 的社会发展十分有利,后虽几经修改,但都没有重大变 动,一直沿用到建国初期。
(二)老解放区的学制
年。业余中学分初、高两级,修业年限为3—4年。中等专业学校修业年限为
2—4年。
(4)高等教育:大学、专门学院修业年限为3—5年。专科学校修业年限 为2—3年。大学和专门学院附设的研究部,修业年限为2年以上。
(5)各级政治学校和训练班:这个学制继承了老解放区的办学经验,吸 收了解放闪旧学制的合理因素,还借鉴了苏联学制的经验,是进行综合的结 果。它体现了教育为工农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体现了民族平等、 男女平等的原则。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业余教 育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形成,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首先,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制约着学校教育 制度。
其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学校教育制度的成立。 再次,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制约着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 第四,民族文化传统也是建立学制的一个制约因素。
在制定学制的过程中,不仅要考察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学制 的制约作用,保证学制性质与社会的一致性,同时要充分研究社 会生产力、科学技术水平以及民族文化传统对学制的影响,使学 制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在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注意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办学的积极性。 学制除公办外,还提倡民办或民办公助。正是由于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 力支持,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教育才能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获得了 较快的发展。
(三)我国社会主义学制的建立与发展
1. 1951年的学制改革 解放初,我国实际上存在着两种学制:一种是老解放区的学制,另
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体系中最严密、最有效的基本制度,是 国家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制度保证,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 个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学制是国家通过立法作出规定而建立起来的,从而保证一个国家 学制的统一性、稳定性和完整性。
二、制定学校教育制度的依据
学制是由国家政权机关制定并颁布实施的。但是,制定学制不能 凭主观意志,因为任何一种学制,都要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 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制约。
(二)欧美现代学制的类型
西欧双轨制:以英国的双轨制典型为代表,法国、前西德等欧洲国家的 学制都属这种学制。这种学制是古代等级特权在学制发展过程中遗留的结果。 一轨为非群众性的特权阶层子女所占有,学校多从古代学校发展而来,各方 面条件都比较优越,学术性很强,学生学习可升到大学以上,属学术性的一 轨。另一轨是为劳动人民的子弟所开设的新学校,学生在经过一定的基础教 育之后,便升入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从事劳动生产的技术,属生产性的一轨。 两轨之间互不相通,互不衔接。这种学制显然不利于教普及。在现代社会 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特权阶层的削弱,较高的学术性一轨已逐渐向劳动人民 子女开放,但普通劳动者子女入学的仍然不多,原因在于这类学校学费昂贵, 非劳动人民子女所能承受。只有少数优秀的学生因免费或接受资助而得以入 学。但这种学制的学术性一轨的学术水平较高,像牛津、剑桥大学等就培养 出许多杰出的人才。
• 第一,延续时间过长
• 第二,传统的中国经学教育内容仍占很大比重
• 第三,按地方行政级别规定办学级别
• 第四,保留旧学校每月朔日(初一)的祭孔、宣读《圣谕 广训》的典礼,及月课、岁考、以学业成绩奖惩学生的各 项制度
• 第五,仍没有女子教育的位置
壬子癸丑学制:辛亥革命后,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时,于 1912年对学制进行修订,称为壬子癸丑学制,次年又陆续 颁布了一些学校令,综合起来就构成了壬子癸丑学制。该 学制对旧学制的改动不大。
二、欧美现代学制的建立
(一)欧美现代学制的形成
学制的产生是在学校产生之后,原始社会没有学校便没有学制。古代社 会学校产生之后,才有了古代学制。由于古代学校只为统治阶级服务, 学校被统治阶级把持,完全脱离社会生产劳动,从而使古代的学制不系 统、也不完善。古代学制鲜明的阶级性掩埋了生产性和群众性。
现代学制是在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之后,随着现代学校的产生和 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欧洲文艺复兴之后,社会文化科学知识 得到空前的发展,社会各个领域对文化知识的需求,刺激了现代学校不 断建立和发展。现代学校与古代学校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现代学校具有为 社会生产和生活服务的性质,使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结合起 来,从而形成了集阶级性、生产性、群众性和普及性为一体的现代学制。
(3)中等教育:指全日制普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等各类中 等职业技术学校及业余中学。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一方面为国家 培养劳动后备力量,另一方面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中等专业 学校的修业年限多为3—4年,技工学校的修业年限多为2—3年。高等学 校的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各种各样的高级专门人才。
美国的单轨制:美国的现代学制最初也是双轨制,但是,美国的历 史发展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发展不同,没像英国皇室等那样的特 权阶层,在这样的历史传统下,学术性的一轨没有充分的发展,而群众 性的新学校迅速发展起来,从而开成了从小学直至大学、形式上任何儿 童都可以入学的单轨制。这种学制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其特点是教育参 差不齐,同级学校教学质量相差较大,许多学校的水平不高。
(1)幼儿教育: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的为幼儿园,招收3至7周岁的儿童。
(2)初等教育:对儿童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小学,修业年限为5年,入学年 龄以7岁为标准。对失学青年和成年人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为工农速成初等 学校、业余初等学校和识字学校。
(3)中等教育:中学的修业年限为6年,工农速成中学修业年限为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