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络分析选论梁贵书

合集下载

电力市场教材

电力市场教材

电力市场教材
电力市场教材有很多,以下是部分推荐:
《电力系统经济学原理》(Kirschen著,朱治中译)。

这是一本经典书目,也是高校电力市场基础课的推荐教材。

从经济学原理出发,介绍了电能交易市场、辅助服务、输电网络、发电和输电投资几大部分,语言通俗易懂,有很多简化案例帮助理解。

《电力市场理论与应用》(Jeremy著,电力规划设计总院译)。

整体结构和设计的内容与第一本书差不多,包括系统基础、经济学原理、机组组合、经济调度、市场设计等模块。

整理来看内容更新一点,涉及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等新兴话题,作为入门来讲比较全面。

《电力现货定价原理》(Schweppe著,朱治中、谢开译)。

这本书是电
力现货市场、节点电价理论的开山之作,原版书写于1988年,中文译本也是大牛作序、大牛翻译。

《电力现货市场101问》(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这本书解答了现货
市场基础、国内现货市场关键问题、现货技术支持系统三部分共101个问题,既有全面的理论总结,又结合中国实际,是系统学习现货市场最全面、权威的资料,适合以查询方式阅读。

此外,还有《电力市场基础》、《电力市场运营模式与电价机制》、《电力市场理论与实践》等教材可供选择。

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合适的教材进行学习。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高被引论文的特征分析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高被引论文的特征分析

第41卷第1期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41No.12024年 1月JournalofGuizhouUniversity(NaturalSciences)Jan.2024文章编号 1000 5269(2024)01 0119 06DOI:10.15958/j.cnki.gdxbzrb.2024.01.18《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高被引论文的特征分析于慧梅1,杨 洋 1,马成燕2(1.贵州大学学报编辑部,贵州贵阳550025;2.贵州大学经济学院,贵州贵阳550025)摘 要:为研究《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高被引论文特征,采用文献计量方法统计研究数据,通过百分比方法确定高被引论文,论文基于高被引论文本身(论文类型、学科分布、基金资助情况、论文篇幅、参考文献数量)和作者情况(作者单位数量及第一作者单位类型、作者数量、第一作者职称学历)两大方面分析了《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020年发表的74篇高被引论文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74篇高被引论文总被引1801次,论文本身方面以研究型论文(49篇)、计算机技术科学(23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8篇)、篇幅4~5页(41篇)、参考文献数量1~10篇(33篇)数量居多;论文作者方面以作者单位数量1个(41篇)、作者数量2~4个(50篇)、本科高校(67篇)、在读研究生(41)数量居多。

研究结果可为编辑人员在今后的期刊选题策划和组稿选稿等工作中提供参考。

关键词:《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高被引论文;文献计量;下载量中图分类号:G237 5 文献标志码:A 被引频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论文受关注的程度,进而决定着其所在领域的学术价值[1],高被引论文是指基于被引用频次数据,按照一定的确定方法定义的高水平学术论文[2]。

高被引论文的质量决定了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期刊刊载高被引论文数量越多,说明期刊的学术质量越高,其学术影响力越大、竞争力越强[3]。

东北区域电力市场发电报价网损修正算法

东北区域电力市场发电报价网损修正算法
本文观点。
量之和占全网竞价机组全年总上网电量的 2%. 0 全电量竞价交易以电厂为单位进行, 使用网损 修正后的报价, 竞争目 标是全网购电费用最小,同 时考虑安全约束。如果发生输电断面输电能力不
足, 按该断面将电网分为中标电量过剩区域和中标 电量不足区域。 中标电量过剩区域考虑电厂最小运 行方式后按中标电厂的报价由高到低减少交易电 量;中标电量不足区域按未中标电量的价格由 低到 高增加交易电量,直到满足安全约束。
注。作者从公平性和经济性的角度明确了发电 报价网 损修正 研究的必要性。指出发电 报价网损修正问题的实质是输电损
耗分摊问题。结合东北区域电力市场运营规则以及实用化算
fr s ad nm t at r epc e ncst o an s eoo y u os la t ee i f ie n c h h x it h e e sy r er i nto l s d i t n b d g cs e a h g w r o m ic i f i i pi ad s c n e k s o f ao o d n re n r pi ot a t sbt te ae o ntok s o t t t e s nv m tr e r l s n u h h u ai f w o m d i tn b d g i s nto l s oao. oic i f i i p c i e r o a ctn fao o d n re s w k l i r s l C m in oe tn e o N r esC i a ae c it o b i pr i rl f t a h a l tc n g ao u s o h t n r l ri e e y m r t d i r u e et t pata a oim t a e a b c im n o ccl rh , k n a e r s q s r i l t g h e cm a te s r o to o t s nto l s o pri r e c n a rh o e r o av e a h w l im f w k s g m d i tn r di pi s ., pw r w oic i f b d g re, . h o e l fao o i n c i t e e f o pr rao m t d d w r w ai m t d a e u tn e o a p e f t c g e o, tb i h n o l o r n h r e c rd t f r et nm l m d ctn t o a i o i o a c , e oi ao f o f re u n s s a y f i a r u p i c nto l sm d i tn et i i p csot in e r o , ic i et ob d g e pmz g w k o fao x n f n r , i s d i i

关于联接二端口网络的S参数分析

关于联接二端口网络的S参数分析

L .

几 艺
2 L = J 2 S aJ
Sr ( ,a 1 Z ) l, 〕
由图可知

.口
( 4)
b=, a= , b二 2 a= 2 ) , b , , 2 b, 2 a ( , a 5
由于满足级联兼容的条件,因此有
二 2 I = + R + , a b ( ) ( I ) ; 1 2
大学, 0 3 20 [ 刘国林等,电子测量,北京: 3 ] 机械工业出版
社,20 03
[ H 4 7 ] . 米歇尔, 用功率波分析二端口 网络, 北京:
中国计量出版社
参数。
+E S (+ ", ( ) (一 "E S 一 2 ) ) 4
为了 检验上述方法的有效性, 设计了 两个不同 的二端口网络, 并使其并连, 路结构及元件参数 电 如上图5 所示. 从图5 看出, 可以 两个二端口的 端
[ 1 ]邱关 电 北京: 等教育出 源, 路, 高 版社,97 1 9 [ 梁贵书,电网络分析选论, 2 〕 保定: 华北电 力

l l l 气
Z =RIR2 } Z

一一

=TT
=T 2 ' 瓦





U = r } ZI t n () I 5
() 7
由式 (3. )和 (6 可得: 1) (4 1 1)
将 T参数转换为S 参数, 可得: 戈 又 1 丁

1 r . 二 1 .. ‘ J
其T4 中} - 二
阮 al
S 一;. ; SS S A。 , ; ,
, , .十 r l .. 蕊 tes
S, 1 z 一; S,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各学科课程教学大纲(定稿)学习资料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各学科课程教学大纲(定稿)学习资料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各学科教学大纲(定稿)目录《GIS装置及其绝缘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课程教学大纲 (3)《超高压电网继电保护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5)《城市供电》课程教学大纲 (7)《大型电机故障诊断》课程教学大纲 (9)《大型发电机与变压器运行》课程教学大纲 (10)《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12)《电磁测量》课程教学大纲 (14)《电磁场数值计算》课程教学大纲 (16)《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大纲 (18)《电磁兼容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0)《电动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22)《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25)《电工学B》课程教学大纲 (27)《电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30)《电机学1》课程教学大纲 (31)《电机学2》课程教学大纲 (34)《电机状态监测》课程教学大纲 (36)《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38)《电力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41)《电力电子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43)《电力负荷预测》课程教学大纲 (45)《电力工程A》课程教学大纲 (47)《电力工程B》课程教学大纲 (49)《电力生产过程与动力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51)《电力生产技术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54)《电力市场运营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56)《电力系统调度运行与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58)《电力系统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60)《电力系统故障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62)《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课程教学大纲 (64)《电力系统过电压》课程教学大纲 (68)《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71)《电力系统可靠性》课程教学大纲 (74)《电力系统数字仿真》课程教学大纲 (76)《电力系统稳定》课程教学大纲 (80)《电力系统谐波与无功补偿》课程教学大纲 (82)《电力系统远程监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84)《电力系统远程监控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86)《电力系统暂态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88)《电力系统主设备保护》课程教学大纲 (90)《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教学大纲 (92)《电路计算机辅助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94)《电路理论A(1)》课程教学大纲 (96)《电路理论A(2)》课程教学大纲 (99)《电路理论(B)》课程教学大纲 (101)《电路理论B(1)》课程教学大纲 (104)《电路理论B(2)》课程教学大纲 (106)《电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08)《电路实验(1)》课程教学大纲 (111)《电路实验(2)》课程教学大纲 (113)《电能计量》课程教学大纲 (115)《电能质量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117)《电气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119)《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20)《电气设备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课程教学大纲 (122)《电气与电子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124)《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126)《高电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30)《高电压技术在非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132)《高电压绝缘》课程教学大纲 (134)《高电压试验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36)《高压电气设备状态维修》课程教学大纲 (138)《高压电器》课程教学大纲 (140)《工程电磁场》课程教学大纲 (143)《供电系统电能质量》课程教学大纲 (145)《光纤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147)《交流电机调速》课程教学大纲 (149)《可编序程控制器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151)《控制电机》课程教学大纲 (153)《配电自动化》课程教学大纲 (155)《人工智能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157)《输电线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61)《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163)《数字信号处理(电)》课程教学大纲 (165)《微机保护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167)《微机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69)《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A》课程教学大纲 (171)《现代用电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74)《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77)《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179)《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182)《虚拟仪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85)《用电管理与监察》课程教学大纲 (187)《用电营销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189)《直流输电与FACTS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91)《中压电网运行分析与接地保护》课程教学大纲 (194)《专业英语阅读(电气)》课程教学大纲 (196)《自动控制理论B》课程教学大纲 (198)《GIS装置及其绝缘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0200010课程名称:GIS装置及其绝缘技术英文名称:GIS Equipment and Insulation Technology总学时:24 总学分 1.5适用学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先修课程:《高电压技术》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电网络分析选论梁贵书

电网络分析选论梁贵书
u L di dt

iL u
2、非线性电感 (1)流控电感
Li
三、电感元件 (续)
(2)链控电感 约夫逊结(Josephson Junction)
i I0 sin K (3)单调电感
绝大多数线圈的电感模型 属于此类,且具有饱和特性。
0
i
(4)多值电感 铁芯线圈的电感模型属于此类,具有磁滞回线
2 i2
i0 i1 i2
in
1 i1
in n
n口元件的端口电压、电流列向量
i0
0
u u1,u2 , ,un T
i i1,i2 , ,in T
5. 容许信号偶和赋定关系
• 可能存在于(多口)元件端口的电压、电流向量随时 间的变化或波形称为容许的电压—电流偶,简称容许信
号偶(Admissible Signal Pair),记作 u(t),i(t) 3Ω电阻的伏安关系为 u 3i 3cost,cost 容许信号偶
四、忆阻元件(Memristor)
定义:赋定关系为Ψ和q之间的代数关系的元件
M (q, ) : fM (q, ) 0
分类:
(1)荷控忆阻 (2)链控忆阻 (3)单调忆阻
+i
u

(4)多值忆阻
建议符号
四、忆阻元件(续)
在线性情况下
Mq
与线性电阻等价。
d M dq u Mi
dt
dt
线性电路无需忆阻元件
● 基本变量和高阶基本变量又可统一成 u( )和 i( ) 两种
变量 ,其中α和β为任意整数。
动态关系
• 基本表征量之间存在着与网络元件无关 的下述普 遍关系:
u(t) d(t) dt

旺点电气网书籍及论文目录

旺点电气网书籍及论文目录
heattracingsystemdesigns原创防爆安全技术讲座徐建平原创福岷9号挖泥船690v电压系统设计分析原创eps的设计选型120问会使你很通透通透原创变压器期刊2009年第7期原创电机工程手册试用本第29篇电力电容器pdf原创电气测试原理与方法pdf非扫描清晰版20090914浏览次数77原创风力发电技术基础pdf原创可编程控制器教程基础篇胡学林清晰pdf原创民用核安全设备焊工焊接操作工基本理论知识考试培训教材pdf清晰版20090915浏览次数162原创电子书plc应用开发案例精选第二版高钦和2008原创全美经典电机与机电学原创全美经典电气工程基础原创全美经典基本电路分析原创全美经典数字信号处理原创全美经典信号与系统原创电气工程图形符号pdf原创电气技术文字符号pdf原创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国家标准汇编原创风力发电机设计与运行维护pdf原创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其系统问答二百例pdf原创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清晰版pdf原创机器人制作宝典原创控制装置与仪表pdf原创生产过程自动化仪表识图与安装pdf原创伺服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pdf原创伺服系统设计指导pdf原创遥控机器人pdf原创仪表工试题集第二版控制仪表分册dfp原创仪表维修工技术工人岗位培训题库原创智能建筑与综合布线系统pdf原创智能建筑自动化技术pdf原创自动化仪表北京大学出版社pdf原创自动化仪表故障处理实例pdf原创0508年注册电气工程师公共基础真题部分有答案原创10kv真空断路器故障分析与处理原创10kv真空断路器常见故障处理与日常维护原创10kv真空断路器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原创10kv架空配电线路工程设计分析原创10kv配电网潮流计算方法的实用化改进原创1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优缺点及其选择原创10kv配电网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分析原创10kv配电用避雷器故障分析原创10kv配电用避雷器故障分析原创10kv真空断路器的故障分析及处理原创110kv数字化变电站二次系统检验规范的研究20090914浏览次数233原创110kv电缆线路护层接地方式及护层保护的一些措施原创110kv交联聚乙烯电缆的交接试验原创110kv氧化锌避雷器故障分析原创110kv用户工程接入系统投资决策经济比较原创110kv整站数字化变电站电力装置的现场调试原创126kvsf6断路器出线端故障试验原创2600mw热电厂烟气脱硫工程的电气设计原创200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

1 电网络的性质

1 电网络的性质

e(t ) M e , M r s . t . r (t ) M r t 0
极点全部位于左半平面的线性网络是BIBO稳定的
BIBO稳定性不具有封闭性
N
uL
1H 1 uL 1H
i
稳定
• 网络的驱动点导纳函数
i
有源
1 1 YN s 2 s s 1 s 0.5 j 0.866 s 0.5 j 0.866
•高阶元件(Higher order Element)
赋定关系为
f M (u , i ) 0
( )
( )
i
的二端元件 称为 (α,β)元件


u

• 高阶二端代数元件 α和β至少有一个为正时称为高阶二端代数元件 α和β称为端口指数, 均为整数 元件的阶数为|α-β|
一般线性高阶元件
对于(α,β)阶线性元件,其赋定关系为
0 i1 2 i2 R2
解 该元件吸收的功率为 R
2 p(t ) u1i1 2 uR i R i 21 2 1 1 R2 (i2 i1 )i2
取 i1
2
i2
2 2 R2 R2 p(t)≥ 2 0 R2 2 双口电阻元件是无源的。 R1 i1 i1i2 i2 R2i2 R1 i2 R1 2 R1 2 R1
• 集中元件(Lumped Element) 在任何时刻,元件任意两个端子之间的电压和端子电 流 u(t ), i(t )都是确定的量。 定义: 集中元件可用仅含有有限个对端口变量和有限个 附加的内部变量的同一时刻瞬时值的代数、常微分和积分 运算的方程来描述。

华电(保定)研究生教材

华电(保定)研究生教材

电子与通信工程 信息处理
动力工程
动力
动力工程
热能
动力工程
热能
动力工程
热能
法政
法学
课程名称 无线通信原理及应用 现代电路理论及分析 通信网络运营支撑技术
光电子技术 现代电子系统设计与测试
传感与检测技术 现代通信网理论 检测与估值理论 现代通信理论 微波技术基础 信息论及编码 现代传感与检测技术 现代光纤通信技术 智能信息处理 高等工程热力学
机械工程
机电
机械工程
机电
机械工程
机电
计算机
计算机
计算机
软件
计算机
计算机
计算机
计算机
有机合成工艺 煤炭转化的化学基础 腐蚀原理与控制技术
工程优化方法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人机工程学 工业设计理论与应用
系统工程学 现代工业工程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工程经济学 人因工程 机械系统动力学 高等材料力学 光机电技术 工程测试与信号处理 转子动力学 机电系统工程学 网络信息安全 计算机仿真技术 离散数学(三) 离散数学
法政
公管
法政
公管
法政
公管
法政
社工
法政
社工
法政
社工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 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 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 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 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 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 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 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 院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 应用化学 应用化学 应用化学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刑事诉讼法专题 法理学专题 民事诉讼法专题 证据法学 民商法专题 债权法专题 公共管理学

电化学相关书籍

电化学相关书籍

电化学相关书籍
电化学是研究电荷转移过程及与化学反应相结合的科学分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电池、电解、电沉积、电化学传感器等。

以下是一些电化学相关的书籍推荐:
1.《电化学分析》(作者:李振国):本书介绍了电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电极反应、电化学分析方法等内容,适合作为电化学分析课程的教材。

2.《现代电化学》(作者:王永忠):本书介绍了电化学基本理论、电化学催化、电化学能源、电化学传感器等内容,涵盖了电化学的多个分支领域。

3.《电化学功率源与电池》(作者:周小凡):本书介绍了电化学功率源的基本原理、电化学能量转换、电化学节能技术等内容,适合对电池、电化学能源等领域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4.《电化学工程原理与应用》(作者:李德贵):本书介绍了电化学反应的工程原理,以及在电化学反应中应用的电极材料、反应器设计等内容。

5.《电化学传感器技术》(作者:陈鑫华):本书介绍了电化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不同类型传感器的设计与制备、电化学传感器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应用。

以上是一些经典的电化学相关书籍,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

- 1 -。

华北电力大学2014博士招生简章

华北电力大学2014博士招生简章

03. 仿真技术与系统建模 04. 清洁能源发电系统检测与控制技术
韩璞
05. 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
06. 节能优化理论与控制
01. 非线性预测控制理论、方法及应用
02. 复杂工业系统的智能化控制
刘向杰
03. 节能优化理论与控制
01. 新能源转换与控制
02. 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
张建华
03. 随机控制理论及应用
01. 企业经营管理理论与应用
01.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应用
120204 技术经济及管理
01. 技术经济预测与评价理论及应用 02. 电力经济管理 01. 优化理论与技术经济决策 02. 技术经济预测与评价理论及应用 01. 技术经济预测与评价理论及应用
01. 电力经济管理 02. 优化理论与技术经济决策
1
杨勇平
1 英语 2 高等传热学 3 高等工程热力学 4 电厂热力设备及运行
2
赵毅 张胜寒 潘伟平 张锴
1 英语 2 化工原理 3 高等工程热力学 4 环境污染化学与物理 5 电厂热力设备及运行
6
赵毅 付东 马双忱 肖慧宁
张胜寒 黄国和 李永平
1 英语 2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3 环境工程学 4 环境应用数学 5 环境污染化学与物理 6 环境科学 7 电厂热力设备及运行
李存斌 王敬敏
同上
同上
牛东晓 曾鸣 余顺坤
牛东晓 黄元生 张兴平 闫庆友 胡兆光 曾鸣 谭忠富 董军
吴志功
1 1 英语 2 技术经济学 3 运筹学 4 西方经济学
8
③④任选一 同等学力加试: 现代管理理论 战略管理
同上
同上
3
1 英语 2 高等工程教育管理 ③ 中外大学基金管理比较

基于GO法的复杂配电网可靠性评估及其软件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GO法的复杂配电网可靠性评估及其软件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GO法的复杂配电网可靠性评估及其软件系统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和意义:复杂配电网络是一个包含大量节点和线路的系统,其可靠性评估是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

GO(Graph Object)法是一种用于评估复杂系统可靠性的先进方法,在复杂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同时,建立基于GO法的软件系统,能够实现自动化计算、可视化展示和可靠性分析,为配电网的管理和决策提供重要的支持。

2. 研究内容:本论文将重点研究基于GO法的复杂配电网可靠性评估及其软件系统的开发。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复杂配电网络的结构分析和建模方法,选取适当的指标和计算方法,构建基于GO法的可靠性评估模型;(2)设计并实现基于GO法的软件系统,支持配电网的自动化计算、可视化展示和可靠性分析;(3)通过实际配电网系统进行可靠性评估,分析不同因素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并针对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3. 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法:通过检索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专利和技术报告等文献,获取关于复杂配电网可靠性评估和基于GO法的研究进展以及相关技术信息。

(2)理论分析法:利用图论和概率论等数学理论,对复杂配电网络进行结构分析和建模,构建基于GO法的可靠性评估模型。

(3)软件开发法:借助MATLAB、Python等软件开发工具,设计并实现基于GO法的复杂配电网可靠性评估软件系统。

(4)实践验证法:通过实际配电网系统进行可靠性评估,分析不同因素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并针对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4. 预期成果:(1)建立基于GO法的复杂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模型,能够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2)设计并实现基于GO法的软件系统,能够实现配电网的自动化计算、可视化展示和可靠性分析;(3)通过实际配电网系统进行可靠性评估,得到不同因素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并针对实际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5. 论文结构:本论文将分为以下几个章节:第一章:绪论。

互联网经济垄断:结构的合理和行为的危害

互联网经济垄断:结构的合理和行为的危害

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
场竞争ꎬ高市场集中度是市场竞争的结果ꎬ政府应该
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
放松管制ꎮ 后芝加哥学派修正了芝加哥学派完美市
能ꎮ” 我国互联网发展水平已居于世界前列ꎬ全球市
场的假定ꎬ认为现实市场中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垄断ꎬ
值最高的十家互联网企业中ꎬ我国占据了四席ꎮ 伴
2021 年 7 月 第 35 卷 第 4 期
ECONOMY AND MANAGEMENT
Jul.ꎬ2021 Vol.35 No.4
互联网经济垄断:结构的合理和行为的危害
周 军
( 南京大学 经济学院ꎬ江苏 南京 210093)
摘 要:对于互联网领域的垄断ꎬ应该区分垄断结构和垄断行为ꎮ 由于互联网经济在供给端具有边际收益递增特
政府对垄断的干预是有必要的ꎮ 伴随着垄断与竞争
随着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ꎬ互联网领域的垄断问题
研究的深入ꎬ经济学界已经逐步认识到垄断也是一
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ꎮ 互联网三大市场ꎬ搜索引擎、
种均衡的市场结构ꎬ垄断同样能够实现市场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研究也
[8]
结构的形成过程ꎬ然后在博弈论框架下进一步分析
这种垄断市场结构是否具有稳定性ꎮ (2) 已有文献
对于互联网垄断可能产生的危害大多是从某一细分
领域市场出发展开讨论ꎬ本文则深入研究互联网垄
结构ꎬ即单寡头平台厂商与多个关联厂商共生的网
断市场格局下可能出现的各种垄断行为ꎬ全面分析
络生态现象ꎬ单寡头厂商负责构造网络生态体系并
得互联网垄断成为了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ꎮ
效用理论难以很好地解释互联网领域出现的垄断现
市场集中度的提高ꎬ互联网领域的垄断不再仅仅局

7 基于节点重要度评价的骨架网络重构

7 基于节点重要度评价的骨架网络重构

第27卷第10期中国电机工程学报V ol.27 No.10 Apr. 20072007年4月Proceedings of the CSEE ©2007 Chin.Soc.for Elec.Eng. 文章编号:0258-8013 (2007) 10-0020-08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献标识码:A 学科分类号:470⋅40基于节点重要度评价的骨架网络重构刘 艳,顾雪平(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保护与动态安全监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北省保定市071003)Node Importance Assessment Based Skeleton-network ReconfigurationLIU Yan, GU Xue-ping(Key Laboratory of 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Dynamic Security Monitoring and Control under Ministry of Education,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3, Hebei Province, China)ABSTRACT: Black start is important to power system safety. As an integrant part of black start, reasonable network reconfiguration is helpful to establish the main network and restore loads quickly. Based on assessment of node importance, a skeleton-network reconfiguration strategy is proposed. Firstly, ranks of sources and loads could be scaled quantitatively according to network cohesion degree. Secondly, network reconfiguration efficiency is constructed to evaluate the reconfiguration effect including network structure and operation performance. Furthermore, discrete version of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is employed in forming skeleton networks. Application examples verify that the strategy could relieve the reconfiguration burden greatly and schemes achieved are effective under the uncertain system situations.KEY WORDS: power system; black start; network reconfiguration; network cohesion degre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摘要:电力系统全停电后的黑启动恢复问题是电力系统安全防御的重要课题,合理的网络重构策略对于快速建立输电网架、全面恢复负荷具有重要意义。

电网络分析选论梁贵书概述.

电网络分析选论梁贵书概述.

第一章 网络理论基础
本章主要内容:
• • • • 网络及其元件的基本概念 基 本 代 数 元 件 高 阶 代 数 元 件 动 态 元 件
• 分 布 参 数 元 件
• 非线性元件的小信号模型 • 网 络 的互 联规 律性 • 网 络 及 元 件的基本性质
§ 1-1 网络及其元件的基本概念
• • • • • • 实际电路与电路模型 器件与元件 网络的基本表征量 多口元件和多端元件 容许信号偶和赋定关系 网络及其元件的分类依据
3Ω电阻的伏安关系为 u 3i 3cost,cost 容许信号偶
{3, 2}不是容许信号偶
•元件所有的容许信号偶的集合,称为该元件的赋定关系 (Constitutive Relation)
R (u, i) : u Ri
R
对赋定关系的说明
● 完全表征了该元件的端口电气性能 ● 区分不同类型元件的基本依据 ● 可以用方程、曲线或者一种规定的算法表示 ● 全局赋定关系 与局部赋定关系
u 和i
( )
( )
两种
动态关系
• 基本表征量之间存在着与网络元件无关 的下述普 遍关系:
t d(t ) ( 1 ) u (t ) (t ) u u( )d dt t dq (t ) ( 1) i (t ) q(t ) i i( )d dt dW (t ) p(t ) u(t )i (t ) dt
6. 网络及其元件的分类依据
(1) 集中性与分布性 • 集中元件(Lumped Element)
在任何时刻,元件任意两个端子之间的电压都是确定 的量。集中元件可用仅含有有限个对端口变量u(t ), i(t ) 和有限个附加电网络分析选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网络及其元件的分类依据
(1) 集中性与分布性
• 集中元件(Lumped Element)
在任何时刻,元件任意两个端子之间的电压都是确定
的量。集中元件可用仅含有有限个对端口变量u(t ), i(t )
和有限个附加的内部变量的同一时刻瞬时值的代数、 常微分和积分运算的方程来描述。
uR RiR
uL
{3, 2}不是容许信号偶
•元件所有的容许信号偶的集合,称为该元件的赋定关系 (Constitutive Relation)
RR (u,i) : u Ri
对赋定关系的说明
● 完全表征了该元件的端口电气性能 ● 区分不同类型元件的基本依据 ● 可以用方程、曲线或者一种规定的算法表示 ● 全局赋定关系 与局部赋定关系
t
t
W (t) p( )d u( )i( )d
4. 多口元件和多端元件
• 当流入一个端子(Terminal)的电流恒等于流出另一个端 子的电流时,这一对端子称为一个端口(Port)。
• 如果多端元件的端子数为偶数,并且两两能组成端口,则
称该多端元件为多口元件。
• 多端元件和多口元件可以互换
电网络分析选论
华北电力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电力工程系
电工教研室 梁贵书
E-Mail: Gshliang@
0 绪论
• 电网络理论的内容 • 电网络理论有关的重要学术期刊 • 本课程的教学用书与参考资料 •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 本课程的成绩评定方式
电网络理论内容
电网络理论
网络分析 (已知网络结构、 参数和输入求输出)
[1] 电子学报 [2] 电工技术学报 [3]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4] 电路与系统
本课程教学用书与参考资料
教学用书 [1] 梁贵书. 电网络分析选论.
华电教材科,2003.7
[2] 梁贵书.电网络分析选论习题及部分答案. 华电电工教研室
参考资料 IEEE/IEE及其他期刊的 相关学术论文
本课程主要内容简介
L
diL dt
f (u,i, u(1) ,i(2) ,i() ) 0
•分布元件(Distributed Element)
u x
R0i
L0
i t
i x
G0u
C0
பைடு நூலகம்u t
(2) 时变性与时不变性
如果对于元件的任一容许信号偶
u(t ), i(t )
和任一实数T,
u(t T ),i(t T )
也是该元件的容许信号偶,则该元件是时不变的,否则 称为时变的。
[2] IEEE TRANSACTION ON COMPUTER-AIDED ANALYSIS AND DESIGN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3]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IRCUI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电网络理论有关的重要学术期刊(国内)
备注:论文形成WORD文档(Visio画图)
第一章 网络理论基础
本章主要内容:
• 网络及其元件的基本概念 •基 本 代 数 元 件 •高 阶 代 数 元 件 •动 态 元 件
•分 布 参 数 元 件
• 非线性元件的小信号模型 • 网 络 的互 联规 律性 • 网 络 及 元 件的基本性质
§ 1-1 网络及其元件的基本概念
• 元件新体系 • 元件的互联规律性 • 多口网络 • 网络的代数方程 • 动态电路的时域方程 • 简单非线性电路 • 网络函数与稳定性 • 网络的灵敏度分析
本课程成绩评定方式
三种方式 [1] 期末笔试考试(100%) [2] 撰写小论文(30%)+期末笔试考试(70%) [3] 撰写小论文,并用Powerpoint课堂讲解(100%)
• 实际电路与电路模型 • 器件与元件 • 网络的基本表征量 • 多口元件和多端元件 • 容许信号偶和赋定关系 • 网络及其元件的分类依据
★ 集中性与分布性 ★ 时变性与时不变性 ★ 线性与非线性
1. 实际电路与电路模型
电网络理论是建立在电路模型基础之上的一门 科学,它所研究的直接对象并不是实际电路,而 是实际电路的模型。
网络综合 (已知网络输入和输出 确定网络结构及参数)
模拟电路故障诊断 (已知网络输入、输出、 网络结构及参数,确定故障)
电网络理论有关的重要学术期刊(国际)
[1] IEEE TRANSACTION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 IEEE TRANSACTION ON CIRCUITS THEORY) (IRE TRANSACTION ON CIRCUITS THEORY)
● 基本变量和高阶基本变量又可统一成 u( )和 i( ) 两种
变量 ,其中α和β为任意整数。
动态关系
• 基本表征量之间存在着与网络元件无关 的下述普 遍关系:
u(t) d(t) dt
(t) u(1) t u( )d
i(t) dq(t) dt
q(t) i(1) t i( )d
p(t) dW (t) u(t)i(t) dt
• 实际电路:为了某种目的,把电器件按照一定 的方式连接起来构成的整体。
• 电路模型:实际电路的科学抽象,由理想化的网 络元件连接而成的整体。
2. 器件与元件
• 器件( Device ): 客观存在的物理实体,是实际电 路的组成单元。
• 元件(Element):理想化的模型,其端子上的物理量 服从一定的数学规律,是网络的基本构造单元。
2 i2
i0 i1 i2
in
1 i1
in n
n口元件的端口电压、电流列向量
i0
0
u u1,u2 , ,un T
i i1,i2 , ,in T
5. 容许信号偶和赋定关系
• 可能存在于(多口)元件端口的电压、电流向量随时 间的变化或波形称为容许的电压—电流偶,简称容许信
号偶(Admissible Signal Pair),记作 u(t),i(t) 3Ω电阻的伏安关系为 u 3i 3cost,cost 容许信号偶
3. 网络的基本表征量
基本表征量分为三类:
• 基本变量:电压 u(t) 、电流 i(t) 、电荷q(t)和磁链(t)
• 基本复合量:功率p(t) 和能量W(t)
• 高阶基本变量:u ( )和 i( ) 、 0,1
x(k)
dkx dtk
x(k)
t
tk ...
t2
x(
1
)d
1d
2
...
d
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