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教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案
教案编辑专员回应: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和分析《李凭箜篌引》,使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诗意的阐释。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李凭箜篌引》的原文、译文和相关的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李凭箜篌引》,了解诗的背景,查阅生僻字词的意思。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李凭和箜篌引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齐读《李凭箜篌引》,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的理解。
3.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等,理解诗的意境。
4. 情感探究:讨论诗中的情感变化,如“江娥素女愁何在”,“李凭中国弹箜篌”等,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作业布置:1. 学生翻译《李凭箜篌引》,加深对诗的理解。
2. 写一篇短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拓展:1. 比较《李凭箜篌引》与其他古诗词的异同,如《琵琶行》、《长恨歌》等,探讨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 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中的音乐元素,如音律、节奏等,提高他们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七、课堂互动:1. 学生分角色朗读《李凭箜篌引》,增强对诗的感知和理解。
2. 教师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中意象和情感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翻译作业和短文写作,评估他们的理解和写作能力。
九、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十、课后作业:1. 学生背诵《李凭箜篌引》,加强记忆和语言表达能力。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免。赏析:运用了侧面描写和想象夸张的手法,没有直接写乐声,而是从观众们的反应来侧面烘托李凭乐声的美妙。白云、秋雨;潭中的老鱼、瘦蛟;神话传说中的湘娥、素女,紫皇、神妪,吴刚、玉兔等等都为李凭弹箜篌的乐声所吸引,由此可见李凭乐声的美妙。
② 秋吹动摇神女佩
③ 其声鸣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侧面描写)
④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王勃《滕王阁序》(侧面描写)⑤ 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赵嘏《闻笛》(侧面描写)⑥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列子·汤问》(侧面描写)
诗歌描写了李凭在秋高气爽之时于国都长安之中演奏箜篌,引得各路观众纷纷为之动容的场面。表现了李凭技艺之高超,琴声之绝妙。
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2.交流讨论:试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各句描绘了箜篌声的什么特点?分别是运用什么手法来描写乐声的?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赏析: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六、文本小结
这是一首描写李凭演奏箜篌的诗作。诗人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以瑰丽的辞采、丰富的艺术形象再现了演奏者所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把一首悲戚的乐曲描写得惊天动地,赞美了李凭高超的演奏技艺。诗本身也和乐曲一样具有了一种凄寒冷艳的气质。
合作探究七、在这首诗中,诗人李贺仅仅是想赞美李凭箜篌演奏的不同凡响和演奏技艺的高超吗?有人说在“惊天地,泣鬼神”的音乐背后隐藏着诗人坎坷的人生遭际。你如何看?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表格式)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课本、导学案
8.教学评价
课堂评价上,以交互式电子白板加强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二维码,补充拓展资料,加深理解;设计评价量表,及时反馈学情,为教学策略调整和学习支持提供依据。
9.教学反思
从教学设计理念方面,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为主要方式,借助多媒体教学,使学生主动学语文,赏析诗歌,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互动生成的动态结构模式,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所教册次、单元、课、框、目
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第二首诗歌
题目
《李凭箜篌引》
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本节课在“三新”背景下,立足于自主学习理念,合作学习理念,探究性学习理念,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简易交互式白板教室环境下,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独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为主,在整个教学程序设计上围绕“以活动为主轴、以问题为主线、以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来开展学习。在学法指导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展示成果,合作探究。使教法和学法和谐地统一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教育目标之中。将技术融入语文课堂,让课堂更有趣味性,高效性。
6.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情境导入:
“李足以泣鬼”
思考回答记笔记
以作品产生的巨大魅力吸引学生阅读兴趣
解读诗题
初步感知
分析解读诗题:
引:诗体的一种。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与歌、行一样,是乐府诗。
李凭:红极一时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而名噪一时。
箜篌:古代西域传来的一种弦乐器。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教案: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李凭箜篌引》的背景和意义。
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诵读技巧。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简介《李凭箜篌引》的作者和背景。
分析《李凭箜篌引》的诗歌结构和韵律特点。
指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诵读练习。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和背景介绍第二步:诗歌分析和解读第三步:诵读技巧指导第四步:诵读练习和展示2.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和分析诗歌内容。
示范法:教师示范诵读技巧和引导学生模仿。
互动法:学生提问和回答,进行小组讨论。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教材:《李凭箜篌引》文本。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PPT和播放相关音频材料。
3.2 教学材料PPT:包含诗歌文本、背景介绍、诵读技巧指导等内容。
音频材料:包含《李凭箜篌引》的诵读示范和背景音乐。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和回答情况。
诵读练习:评估学生在诵读练习中的表现,包括语音、语调和表情等方面。
4.2 教学反馈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改进空间。
在课堂上进行集体反馈,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介绍背景和分析诗歌内容。
第二课时:指导诵读技巧并进行诵读练习。
5.2 时间安排第一课时:40分钟第二课时:40分钟第六章:教学扩展活动6.1 教学扩展活动一:古诗词知识问答设计一些关于古诗词的知识问答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抢答。
通过问答活动,增加学生对古诗词知识的了解和记忆。
6.2 教学扩展活动二:古诗词创作比赛让学生分组进行古诗词的创作比赛。
每组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主题,运用所学的古诗词技巧进行创作。
邀请学生对各组的创作进行评价和投票。
第七章:教学注意事项7.1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高中语文】《李凭箜篌引》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高中语文】《李凭箜篌引》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李凭箜篌引》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结构。
(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能够欣赏诗歌的音韵美、意象美和情感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3)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李凭箜篌引》的基本内容。
2. 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对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李凭箜篌引》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李凭箜篌引》的作者李清照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中的生僻词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分析与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诗歌的深入分析,讲解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结合课文,举例说明李清照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点。
5. 朗读与背诵(1)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鼓励学生背诵诗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李凭箜篌引》的鉴赏文章。
(2)让学生选择一首李清照的其他诗歌进行学习,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拓展1. 对比拓展:结合单元中其他诗歌,比较李清照与另一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分析其风格异同。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2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一、教学目标1. 通过诵读和解析《李凭箜篌引》,使学生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李凭箜篌的音乐特点,领悟作者通过音乐表达的情感。
3. 通过对诗文的诵读和解析,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2. 分析李凭箜篌的音乐特点,领悟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对李凭箜篌音乐特点的分析和领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诗文内容。
2. 运用音乐欣赏法,让学生感受和分析李凭箜篌的音乐特点。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共同提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单介绍《李凭箜篌引》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掌握生僻字词的含义。
3. 问题探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析诗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4. 音乐欣赏:播放李凭箜篌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其音乐特点,领悟作者的情感表达。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共同提高。
6. 总结提升: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文的理解和音乐欣赏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内容1. 细读诗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深入探讨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理解其象征意义。
3. 通过对诗文的深入理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诗文的理解程度。
2. 引导学生细读诗文,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并分享自己的理解。
4.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解释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含义。
5. 通过诵读和解析,帮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
八、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诗句来理解和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章: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1.1 了解唐代诗人李白的生平事迹及创作风格1.2 分析《李凭箜篌引》的创作背景及历史意义1.3 解读诗歌的题目,理解“箜篌引”的含义第二章:诗歌结构及艺术特色2.1 分析诗歌的结构,掌握其韵律、节奏2.2 品味诗歌中的意象、形象,理解其象征意义2.3 领悟诗歌中的情感表达与意境创造第三章:诗句解析3.1 逐句解析诗歌,理解诗句的含义及表达手法3.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3.3 探讨诗句中的哲理思想及诗人的价值观念第四章:诗歌鉴赏与感悟4.1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分析诗歌的美学特点4.2 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4.3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进行互动交流第五章:诵读技巧与表演展示5.1 教授古诗词的诵读技巧,如节奏、语调、情感把握等5.2 指导学生进行诗歌表演展示,培养学生的表现力5.3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诵读比赛,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第六章:古诗词创作手法分析6.1 介绍古诗词的创作手法,如起兴、承转、铺陈、抒情等6.2 分析《李凭箜篌引》中的创作手法,让学生理解其运用技巧6.3 指导学生运用古诗词创作手法进行诗歌创作实践第七章:诗歌鉴赏讲座7.1 邀请专家进行诗歌鉴赏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7.2 分析《李凭箜篌引》的艺术特色,帮助学生提高鉴赏能力7.3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第八章:拓展阅读8.1 推荐与《李凭箜篌引》相关的古诗词作品,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8.2 分析拓展阅读作品中的艺术特色及创作手法,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8.3 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第九章:诗歌创作实践9.1 指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创作9.2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交流,分享创作心得与经验9.3 评选优秀诗歌作品,并进行奖励和展示,提高学生的创作积极性第十章:总结与反思10.1 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回顾教学目标和成果10.2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10.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阅读和欣赏古诗词,提高诗歌素养这五个章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李凭箜篌引》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古诗词的创作手法、鉴赏技巧以及实践运用,从而提高他们的古诗词素养和鉴赏能力。
【高中语文】《李凭箜篌引》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高中语文】《李凭箜篌引》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李凭箜篌引》。
(2)理解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古代文化常识。
(3)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诗的背景知识和作者简介。
(2)运用文本分析法,解读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采用小组讨论法,探讨诗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提升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的背景知识和作者简介。
2. 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中生僻词语和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
2. 诗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的解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李凭箜篌引》的背景知识和作者简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诗,注意生僻词语和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
3. 文本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解读关键词语和句子。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诗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5. 总结提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总结诗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强调诗的艺术价值。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李凭箜篌引》。
2. 写一篇关于《李凭箜篌引》的鉴赏文章,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3.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古代箜篌的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对诗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对箜篌音乐特点的了解。
3. 鉴赏文章评价:评价学生的鉴赏文章,关注学生对诗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以及文章的结构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案
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李凭箜篌引》,使学生了解作者李清照和诗歌的背景知识,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培养阅读和欣赏古诗词的兴趣。
3.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韵律、修辞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歌背景知识的学习。
2. 诗歌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的理解。
3. 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意象、韵律、修辞等的分析。
2. 诗歌深层含义的领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知识、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诗歌中的意象、韵律、修辞等,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五、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知识的学习: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风格,理解《李凭箜篌引》的创作背景。
2. 诗歌的逐句解析:分析诗歌的意象、韵律、修辞等,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3. 诗歌主题思想的探讨:引导学生领悟诗歌所表达的爱情、思乡等主题思想。
4. 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韵律、修辞等,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古筝曲《李凭箜篌引》,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氛围。
2. 学习诗歌背景: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风格,理解《李凭箜篌引》的创作背景。
3. 诗歌逐句解析:分析诗歌的意象、韵律、修辞等,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七、课后作业1. 阅读李清照的其他诗歌,比较其风格和主题。
2. 写一篇短文,谈谈对《李凭箜篌引》的理解和感悟。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包括阅读和写作能力。
3. 课堂测试:进行一次课堂测试,测试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以便于改进今后的教学。
《李凭箜篌引》教案含理解性默写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李凭箜篌引》教案含理解性默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李凭箜篌引》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3)能够默写《李凭箜篌引》全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通过默写练习,巩固学生的记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领悟诗歌中的人生哲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李凭箜篌引》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3. 默写《李凭箜篌引》全文。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哲理。
2. 掌握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李凭箜篌引》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
3. 默写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课文《李凭箜篌引》的背景和作者。
(2)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讨论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2)引导学生领悟诗歌中的人生哲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4. 默写练习:(1)布置默写练习题,要求学生默写《李凭箜篌引》全文。
(2)检查学生的默写成果,纠正错误,巩固记忆。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拓展知识面。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鉴赏和默写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李凭箜篌引》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记忆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哲理。
《李凭箜篌引》教案含理解性默写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李凭箜篌引》教案含理解性默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李凭箜篌引》。
(2)理解诗中的意象、典故和比喻,领会诗人的情感和主旨。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李凭箜篌引》。
(2)运用诗词鉴赏的方法,分析诗歌的美感和艺术特色。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人的创作动机和心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的音乐美、意境美和情感美,提高审美情趣。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诗歌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3)培养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意象、典故和比喻的理解。
3. 诗歌结构和韵律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
2. 诗歌深层含义的挖掘。
3. 诗歌创作背景的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李凭箜篌引》的作者李贺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中的生僻词语和意象。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分析诗歌的美感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体验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5. 理解性默写:根据课堂学习内容,进行理解性默写练习。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审美价值。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李凭箜篌引》。
2. 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并赏析诗歌。
4. 深入了解李贺的生平事迹和创作风格,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2. 默写评估:通过理解性默写练习,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意象和情感的掌握情况。
3. 作业评估: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背诵、翻译、赏析和背景研究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一、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词《李凭箜篌引》。
2. 理解诗文内容,把握作者李凭的生平背景及创作背景。
3.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体会诗歌的美感。
4. 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5. 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词《李凭箜篌引》。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词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式。
2. 体会诗歌的美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古诗词《李凭箜篌引》的文本和注释。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如李凭的生平介绍。
3.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李凭的生平背景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学生跟读,教师指导发音和节奏,确保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
3. 解析:教师讲解诗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4. 分析:学生自主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欣赏:学生欣赏古诗词的美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6. 练习:学生进行古诗词诵读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7.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8. 作业:学生完成古诗词《李凭箜篌引》的诵读和赏析作业。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诗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诗句为例,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3. 采用分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4. 运用多媒体展示法,通过图片、音频等资料,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七、教学步骤1. 初步感知:学生自读古诗词《李凭箜篌引》,理解诗文大意。
2. 探究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分享讨论成果。
3. 深度解读: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一、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词《李凭箜篌引》,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
2. 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 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4. 通过对诗文的探讨,引导学生了解古代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把握,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 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诗中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诗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文讲解稿和参考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李凭箜篌引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大意,疏通文意。
3. 课堂讲解:讲解诗文内容,分析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句,深入剖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5.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时安排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自主学习,课堂讲解,案例分析。
八、作业设计1. 抄写诗文,注意生僻字词的书写。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九、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评价。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给予评价。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交流表达能力等。
十、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辅导措施。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李凭箜篌引》。
(2)理解诗中的典故、意象和修辞手法,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能够评价诗歌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李凭箜篌引》。
(2)学会比较分析,将《李凭箜篌引》与其他作品进行对比,探讨其独特之处。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进行诗歌创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词的韵味和美感,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2)体会诗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思考,提升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释义和句意理解。
2. 诗歌中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3. 诗歌主题的归纳和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解读。
2. 诗歌的意境创造和艺术特色的评价。
3. 诗歌创作练习的指导和评价。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2. 参考资料:有关《李凭箜篌引》的解析、评论和相关文学作品。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词。
(2)简要介绍《李凭箜篌引》的背景和作者王之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李凭箜篌引》,注意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2)学生自主查阅资料,理解诗歌中的典故和意象。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2)讲解诗歌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含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进行情感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6. 艺术特色评价:(1)学生评价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等。
(2)进行小组讨论,总结评价结果。
7. 诗歌创作练习:(1)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尝试运用《李凭箜篌引》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组织一次音乐欣赏活动:可以邀请专业音乐家或者音乐教师,为学生举办一场箜篌音乐音乐会或者讲座,让学生亲身体验箜篌音乐的魅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 开展文学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参加文学创作比赛,如写一首以音乐为题材的诗或者短文,通过创作过程提升对音乐描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重点:
1. 诗句的意境感受:《李凭箜篌引》通过抽象的文字描绘音乐,学生需理解诗句与音乐之间的联系,感受诗句中的意境。
2. 文学与文化知识:理解诗中箜篌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它在古代音乐中的独特地位。
难点:
1. 诗句的深层含义:诗句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学生需要解读其深层意义。
2. 文学创作技巧:如何借鉴诗中的创作手法,进行自己的文学创作。
- 诗中的象征和隐喻手法使诗歌具有更深的意义,增强了音乐描写的感染力。
- 音乐在古代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是宫廷音乐和宗教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4. 艺术性和趣味性:
- 板书设计采用音乐符号和图案,如五线谱、音符等,以增强艺术性。
- 板书设计中融入音乐元素,如箜篌的图片或模型,以增加趣味性。
-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箜篌音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音乐的魅力。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李凭箜篌引》是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绘箜篌的声音和表现音乐的力量,使学生感受到古典音乐的魅力。本诗具有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提高文学素养的好材料。此外,诗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结构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设计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分析和创作,深入理解课文,提高语文素养。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案
一、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李凭箜篌引》的文学背景和历史情境。
2. 学生能够朗读并背诵诗歌。
3.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象与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 通过对比分析,提高学生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能够体会诗中表达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2. 学生能够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与正确朗读。
2. 诗歌中关键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难点:1. 诗中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
2. 诗歌深层情感和哲理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箜篌的音乐形象,为学生创造氛围。
简要介绍李凭及《李凭箜篌引》的背景。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词的正确发音和节奏。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分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修辞及情感表达。
每组选取一个重点进行分析讨论。
4. 分享与讲解(20分钟):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做补充讲解。
重点解析诗中的难点词汇和文化背景。
四、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需准确背诵诗歌。
完成对诗中意象与修辞的练习分析。
五、课后反思教师需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学生朗读和背诵的情况。
学生讨论和分析的能力展现。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案内容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思考。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情境教学: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
3.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提高合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朗读、讨论和问答表现,及时给予反馈。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背诵和练习分析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深度。
《李凭箜篌引》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诵读
《李凭箜篌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李贺的生平、诗风和诗歌的创作背景。
2.把握诗歌正侧面描写声音的特点。
3.鉴赏诗歌诡谲的想象和多种感官融合的手法。
4.陶冶音乐情感,感受诗歌的独特意境。
教学重难点:把握诗歌正侧面描写声音的特点;鉴赏诗歌诡谲的想象和多种感官融合的手法。
二、作者简介
三、写作背景
四、诗歌鉴赏
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全诗语言峭丽,构思新奇,独辟蹊径,对乐曲本身,仅用两句略加措摹,而将大量笔墨
用来渲染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效果,大量的联想、想象和神话传说,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知识链接
五、文本探究
1、描写音乐关键是化抽象为具体,李贺怎么描写李凭弹箜篌的呢?
主题归纳
这是一首描写箜篌演奏的诗作。
此诗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诗人把自己对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物象,使之可见可感。
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令人赏心悦目的艺术境界。
六、对比鉴赏
1、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
请阅读《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比较它们音乐描写的异同,结合各自的内容与艺术风格分析。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2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一、教学目标:1. 通过诵读和解读《李凭箜篌引》,使学生理解诗文内容,把握诗文结构,领会诗文主旨。
2. 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意象美、音韵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通过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提升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能力。
4. 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诵读并理解《李凭箜篌引》的诗意。
(2)欣赏诗中的意象美、音韵美。
(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中意象与情感的深入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李凭箜篌引》的背景、意象、修辞手法等。
(2)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和参考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李凭箜篌引》。
(2)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李凭及《李凭箜篌引》的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诗文中的疑问。
3. 讲解与赏析:(1)讲解诗文中的生僻字词、意象、修辞手法等。
(2)分析诗文的意境、情感,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美。
4. 诵读练习:(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文,注意语气、节奏、停顿等。
(2)学生分组进行诵读练习,互相评价、改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李凭箜篌引》,巩固诗文内容。
2. 结合诗文,分析李凭的写作风格及艺术特色。
3. 选取一首古代诗词,进行诵读练习,准备下一节课分享。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诗文中的疑问,激发学生思考。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详细讲解诗文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3. 采用诵读教学法,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文的音韵美,提高文学素养。
4.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中的音乐美。
2.从表达技巧.炼字方面鉴赏全诗,体会诗人描写音乐手法的妙处。
3.有感情的诵读诗歌,在诵读中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中的音乐美;
2.从表达技巧.炼字方面鉴赏全诗,体会诗人描写音乐手法的妙处。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解法、朗诵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
《琵琶行》音乐描写名句。
二、作者简介: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
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解题:
李凭: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
“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
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引:乐府民歌的一种体式,篇幅较长。
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
跟“歌”“行”等相似,均称“乐府歌行体。
三、诵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的音乐美。
⑴简介箜篌(详见课件)
⑵听音朗诵,自由诵读
①注意诗句间的起承转合。
②注意音乐的情感基调和音乐表情的起伏变化:由强→弱,从悲戚→欢快→冷清
⑶个人示范朗诵
⑷全班齐读
四、品读探究,小组展示。
1、用散文化语言疏通诗意。
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
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江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
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优美的乐声使人觉得笼罩整个长安城的清冷的月光变得温煦起来,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天神的心弦也被乐声吸引。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
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
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
2.这首诗歌描写了很多听众的感受,请分别介绍一下他们的身份,并描绘一下他们听李凭演奏时的神态。
(1)江娥,就是湘妃,传说中的湘水女神。
在斑竹林中悲啼洒泪,为舜的去世而悲痛欲绝。
(2)素女,是神话中的月宫仙子,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3)紫皇,“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
被音乐打动。
(4)女娲,神话中的创世纪女神,远古时代,天裂地塌,灾凶四起,女娲采炼五色石修补苍天,又消除其他祸患,才使得剧烈动荡的宇宙安定下来。
女娲听得入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斜
(5)神妪,成夫人。
神仙婆婆,好音乐,能弹箜篌。
虚心向李凭学习箜篌技艺。
(6)老鱼、瘦蛟,潜在神秘深山的幽涧中。
随音乐在水波中上下跳跃,翩翩起舞。
(7)吴质,吴刚,月宫中神仙,整天伐桂。
彻夜不眠,倚着桂树,久久立在那竟忘了睡眠。
(8)寒兔,月宫中嫦娥的宠物。
蹲伏在一旁,任凭露水斜飞滴在身上,也不肯离开。
(9)云,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在俯首谛听。
(10)十二门的百姓。
唐代的都城长安方圆70多里,呈正方形四面每面三门,共十二门。
人们陶醉在美妙的弦乐声中,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
3.作者没有用过多的笔墨直接描摹音乐。
而是通过侧面描写听众的感受来描绘绝美的乐声。
这
种技法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优势?你能举出一些我们学习过的例子吗?
(1)①侧面描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
侧面描写往往比正面描写更机智,它能以较经济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象,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效果。
②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
好的侧面描写,往往能起到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
用。
③侧面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或事物特征。
4.(1)诗人是如何正面细致刻画音乐的呢?
昆山玉碎(壮其声之清脆) 有时激越得像昆仑美玉碎裂的声音,
凤凰叫(壮其声之和缓) 有时又柔和得像凤凰对舞唱和的声音,
芙蓉泣露(壮其声之惨淡) 有时凄伤哀怨,像是带露荷花在哭泣
香兰笑(壮其声之冶丽) 有时又明快欢乐,像是盛开的兰花在微笑
⑵在这句诗歌中,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摹声音?
“昆山玉碎凤凰叫”是“以声类声”,但也可以唤起形象感。
“芙蓉泣露香兰笑”成功地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
⑶举出运用拟声手法描摹音乐的例子( 白居易的《琵琶行》)
让我们回顾《琵琶行》中以声喻声的形象化描写——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进。
铁骑突出刀枪鸣,四弦一声如裂帛
思考:如此的比喻描写凸现了音乐的什么特点?
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的声势;小弦切切如私语——轻幽的音韵;
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而和谐;间关萤语花底滑——悠扬而明快;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而冷涩;银瓶乍破水浆进——突发而激烈;
铁骑突出刀枪鸣——清脆而尖锐;四弦一声如裂帛——刚劲而激越。
⑷举出运用通感手法的例子
②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荷塘月色》
②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仿佛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月色》
③还有远处闪光的河带,岸边的薄雾,怒放的凌霄,绛紫或淡蓝的牵牛花,那蛋壳般薄薄的静——《按时看日出的人》王开岭
五、艺术手法总结:
(1)侧面烘托: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
(2)正面描写:以声类声(比喻),以形类声(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和夸张、拟人
(3)奇特的想象:驰骋自由的想像力,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
小结:描写音乐的手法。
总结:描写音乐的手法
直接描写:
摹拟声音:运用拟声词来描绘声音的写法
以声写声:即用彼事物的声音来比附此事物声音的写法
以形写声:即利用人类五官通感的生理机能,把难于捕捉的声音转化为易于感受的视觉形象来表现的写法。
运用多种修辞……
侧面烘托:不对声音作直接的描写,而是通过描写其它事物对声音的感受或反应来表现声音的写法。
或写人物感受,或写景物气氛,或写效果影响。
六、比较鉴赏,拓展延伸。
阅读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比较它们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说说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
①表现手法不同。
《琵琶行》主要用正面描写和比喻,写琵琶女弹奏前试弦调音,弹奏中指法。
写乐曲旋律变化是由舒徐流畅到逐渐沉咽,由间歇停顿到激越雄壮,最后是戛然而止。
侧面描写的成分较少。
而《李凭箜篌引》主要用侧面描写,通过幻想天空流云、湘妃素女、天上紫皇、山上神妪、仙人吴刚、月宫玉兔的听后反响,烘托出了箜篌奇异变幻的声音。
②表达效果不同: 《李凭箜篌引》通过描绘李凭箜篌所创造的离奇幽怪的艺术境界,赞美李凭的高超技巧,有人说这首诗的描写“幽若神鬼,顽若异类泣鬼神”,恰当指出了它的特点,即以描绘幽冷怪诞的意境取胜。
《琵琶行》触景生情,描绘琵琶声,处处围绕着人,围绕着人的情感来写,使眼前景、耳中声、心头景三者结合,与人物情感融汇在一起,能移人性情。
③结构顺序不同。
《琵琶行》就全诗而言,依次写江边闻琵琶、江心听琵琶、听诉身世苦、共鸣感慨多,结构严谨;就音乐描写而言,先写琵琶女调弦动作,然后分两个阶段写她的演奏内容,最后写乐曲收束,层次分明。
《李凭箜篌引》先渲染乐声产生的艺术效果,再点明李凭在弹奏,然后刻画奇异怪诞的艺术境界。
④内容的侧重不同。
《琵琶行》主要是突出表现琵琶女这个人物形象,对音乐的精妙描写只是为表现琵琶女服务。
再加上琵琶女自叙悲惨的遭遇身世,怎能不引发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不仅暗示了诗的主题,而且升华了诗的内容。
《李凭箜篌引》中则基本主要突出弹奏者的弹奏技艺,描摹乐曲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