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实芍药散
小方治病篇:古今小药方大汇集!(收藏备用)
小方治病篇:古今小药方大汇集!(收藏备用)一、伤寒金匱35小方1.桂枝甘草湯 : 【組成】桂枝12克,炙甘草6g【主治】;治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下悸,欲得按者。
2.葶苈大枣瀉肺湯 : 【組成】葶苈:9克(熬令黃色,搗丸如彈子大) 大枣:12:枚:主治;肺痈,喘不得卧;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支饮胸满者。
3.栝蔞牡蛎散 : 【組成】天花粉(栝蒌根)20~30g 牡蛎20~30g【主证】:百合病,阴虚内热,虚阳上浮,口渴口干,脉微数。
副证:神志恍惚,心烦等4.栀子豉汤 : 【组成】栀子9克(擘) 香豉4克(绵裹)【主治】;1.治伤寒汗吐下后,虚烦不眠,剧者反复颠倒,心下懊憹。
2.及大下后身热不退,心下结痛,或痰在膈中。
【归经】:此足太阳阳明药。
5.梔子干姜湯 : 组成】栀子9克(劈) 干姜6克【主治】伤寒,医以丸药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
6.大黄黄连泻心汤 : 【组成】大黄6克黄连3克【主治】;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
7.干姜附子湯 : 【组成】干姜60克附子5克(生用)【主治】;伤寒下之后,复发汗。
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
8.薏苡附子败酱散 : 【组成】薏苡仁30克,附子6克,败酱草15克。
【主治】;肠痈内脓已成,身无热,肌肤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
9.桔梗湯 : 【組成】 [组成]桔梗(30克)甘草(60克)【主治】;肺痈。
咳而胸痛,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
10.甘草麻黃湯 : 【处方用药】甘草二两(6g)麻黄四两(12g)【主治】; 治里水。
身体面目悉肿,腰以上肿甚,身微热,口不渴,无汗,小便不利者。
11.大黃甘草湯 : 【组成】大黄12克甘草3克【主治】;胃肠积热,浊腐之气上逆,食已即吐,吐势急迫,或大便秘结不通,苔黄,脉滑实者。
12.紫參湯 : 【組成】紫参25g 甘草9g【主治】;下利,里急后重,或胸痛,或腹痛。
四逆散临床应用3则
1208四逆散临床应用3则彭建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337000)关键词:四逆散;胃神经性呕吐;血管性头痛;便秘;医案四逆散出自《伤寒论》,由柴胡、白芍、枳实、甘草四药组成,具有透邪解郁。
疏肝理气的功用,被广泛地应用临床。
笔者按中医异病同治原理灵活应用本方,治疗胃神经性呕、血管性头痛、便秘等疾病,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胃神经性呕吐患者李某,女,41岁,2004年9月12日初诊。
患者自觉头晕、失眠、胸胁涨满,不欲饮食,食入则吐,呕吐6~10次/d,由门诊收入急诊住院。
胃钡餐检查未见异常。
B超检查显示:胆囊壁毛糙。
初步诊断为胆系炎症,给予抗生素、维生素B6静脉滴注;2d后症状无缓解。
故转我科病房,查:腹平软,未触及肿块,舌苔白,脉沉弦。
证属肝胃不调,胃失和降.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为法则,投四逆散加味方。
药用:柴胡、茯苓、枳实、白芍、旋复花(包煎)各20克,半夏15克,甘草10克。
每天1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
服药3剂后,患者恶心、呕吐次数略减、睡眠稍安,仍有头晕、胸闷,舌、脉如前。
遂上方减甘草,加生姜,继续治疗10d后,呕吐止,诸症悉除。
按语:呕吐病因多,邪之入内,伤及脏腑,皆可致病。
正如《景岳全书呕吐》所说:“或暴伤寒凉、或暴伤饮食,或因胃火上冲,或因肝气上逆,或因痰饮水气聚于胸中,或以表邪传里,聚于少阳、阳明之间,皆有呕证,此皆呕之实邪也。
”本病病机为肝失条达,横逆犯胃,胃气上逆,忧思伤脾,脾失和降所致。
根据《内经》的“木郁达之”之旨,予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为其法,故用四逆散加味投之,药中病机,故得痊愈。
2血管性头痛患者王某,男,58岁,2006年7月9日初诊,半年多来,一直有头痛,以左侧为重,发作时,有针刺样跳痛,伴失眠,急躁易怒,每逢情绪激动则病情加重。
脑血流图示:双侧波幅不对称。
查体:舌苔白,脉弦。
证属肝气郁结,化火上冲。
治宜疏肝调气,泻火止痛。
处方:柴胡、白芍、菊花各20克,枳实、牡丹皮、天麻、全蝎各15克,甘草10克,用药4剂后,患者头痛缓解,舌脉如前。
四逆散
四逆散【方名】四逆散【出处】《伤寒论》【分类】和解剂-调和肝脾【组成】柴胡(6克)枳实(6克)芍药(6克)炙甘草(6克)【方组趣味记忆】只烧干柴。
解:只(枳实),烧(芍药),干(炙甘草),柴(柴胡)。
【汤头歌诀】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邪成厥逆,敛阴泄热平剂服【方诀】【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1.阳郁厥逆证。
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
2.肝脾气郁证。
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
(本方常用于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肋间神经痛、胃溃疡、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附件炎、输卵管阻塞、急性乳腺炎等属肝胆气郁,肝脾(或胆胃)不和者。
)【用法】水煎服。
【禁忌】斟酌。
【加减】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小便不利者,加茯苓;腹中痛者,加附子;泄利下重者,加薤白。
【方论】本方为疏肝解郁,调和肝脾的祖方。
方中柴胡既可疏解肝郁,又可升清阳以使郁热外透,用为君药;芍药养血敛阴,与柴胡相配,一升一敛,使郁热透解而不伤阴,为臣药;佐以枳实行气散结,以增强疏畅气机之效;炙甘草缓急和中,又能调和诸药为使。
【方解】四逆者,乃手足不温也。
其证缘于外邪传经入里,气机为之郁遏,不得疏泄,导致阳气内郁,不能达于四末,而见手足不温。
此种“四逆”与阳衰阴盛的四肢厥逆有本质区别。
正如李中梓云:“此证虽云四逆,必不甚冷,或指头微温,或脉不沉微,乃阴中涵阳之证,惟气不宣通,是为逆冷。
”故治宜透邪解郁,调畅气机为法。
方中取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为君药。
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为臣,与柴胡合用,以补养肝血,条达肝气,可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弊。
佐以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与柴胡为伍,一升一降,加强舒畅气机之功,并奏升清降浊之效;与白芍相配,又能理气和血,使气血调和。
使以甘草,调和诸药,益脾和中。
综合四药,共奏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效,使邪去郁解,气血调畅,清阳得伸,四逆自愈。
原方用白饮(米汤)和服,亦取中气和则阴阳之气自相顺接之意。
四逆散方解——精选推荐
四逆散⽅解【读伤寒】四逆散⽅解字号:⼤中⼩四逆散的药物组成:柴胡、枳实、芍药、⽢草从药⽅组成看,四逆散由芍药⽢草汤、枳实芍药散和简化的⼩柴胡汤构成。
芍药⽢草汤:芍药、⽢草两味药,酸⽢化阴,养⾎柔筋,缓急解痉。
《朱⽒集验⽅》把芍药⽢草汤叫“去杖汤”。
仲景原⽂:“伤寒脉浮,⾃汗出,⼩便数,⼼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
……若厥愈、⾜温者,更作芍药⽢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医学⼼悟》⽤芍药⽢草汤"治腹痛如神"。
《类聚⽅⼴义》⽤它来治疗“腹中挛急疼痛”。
本⽅还可以⼴泛运⽤于⾎症,⽩芍治⾎证,如罗⽌园的《⽌园医话》“⽅中主药是⽩芍,其⽌⾎之效⼒乃⾄神妙不⼼思议”;“放胆⽤之,率皆—剂⽽有奇效”。
岳美个认为“临床上凡吐⾎、衄⾎皆可⽤之”枳实芍药散:枳实配芍药,⾏⽓散结。
和⾎⽌痛。
仲景原⽂:“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
”“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 枳实⾏⽓,芍药去⾎痹,⾏⽓、去⾎痹⽽治腹挛痛。
⼩柴胡汤:⼩柴胡汤药有7味,但从条下加减法可见⽅中黄芩、半夏、⼈参、⽣姜、⼤枣皆可去,唯独柴胡和⽢草不可去,因此柴胡配⽢草可以看成是简化的⼩柴胡汤。
黄芩主治烦热,半夏主治呕逆,⼈参、⽣姜、⼤枣温中,针对的是默默不欲饮⾷,去掉⼩柴胡汤证中的⼼烦、喜呕、默默不欲饮⾷,则可把柴胡⽢草的主治定为“胸胁苦满”“往来寒热”。
综上所述,四逆散的⽅证则为:胸胁苦满、往来寒热、腹胀腹痛、肌⾁痉挛。
仲景原⽂:少阴病,四逆,其⼈或咳,或悸,或⼩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318)胡希恕先⽣的解释:四逆散是常⽤⽅,凡是⼤柴胡汤证,⼼下急,郁郁微烦,但是不呕,故没有半夏、⽣姜,没有⼤黄,不可下,就⽤四逆散没错的,其它都象⼤柴胡汤证。
这个⽅剂很少有四逆,因为⽓闭寒的厉害,有可能四逆,但是⼜不⼀定有,虽然名为四逆散,但四逆在临床上很少见。
由于⽓不得下⾏,上逆于肺,也有时候咳,凡是柴胡剂⼤概都治咳,柴胡剂是疏理胸膈这⼀带。
医圣张仲景治妇科病十法(附刘茂甫教授应用经验)
医圣张仲景治妇科病十法(附刘茂甫教授应用经验)仲景对妇科病的治疗,在《疗妇人方》二卷、《金匮要略》及《伤寒论》有关条文中,有不少著述。
可见仲景不仅是研究内科病的大师,同时也是祖国医学治疗妇科病的鼻祖。
遗憾的是《疗妇人方》早已佚失,而《伤寒论》中关于治疗妇科疾病的条文较少,现只有根据《金匮要略》中有关妇科疾病治疗的记载,探讨其学术思想,以就正于同道。
《金匮要略》共二十五篇,其中有关治疗妇科疾病的有三篇,即“妇人妊娠脉证并治篇”、“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篇”、“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
综观论证及治法,约有以下十个大法,兹结合刘茂甫教授以之所治验案略述如下。
1.活血化瘀法活血化瘀法是仲景用以治疗妇女因瘀血所致的月经不利(畅),少腹胀满疼痛以及产后腹痛的主要方法,如第二十二篇第十条指出:“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
”同篇第十四条又说:“妇人经水不利,抵当汤主之”。
盖月经不利有气虚者,有血虚者,有血瘀者,而临床上较为多见的则为血瘀证候,而仲景一再指出月经不利同时合并有少腹胀满疼痛的,则为血瘀证,同时由于血瘀而导致血不循经,表现为月经一月再见,故用活血化瘀之土瓜根散或抵当汤治疗则为经验之谈。
至于产后腹痛如先用行气和血无效者,必然为血瘀所致之腹痛,则应以活血化瘀之法治之,如第二十一篇第六条说:“产后腹痛,法当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著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
说明仲景治疗产后腹痛,先以理气,继以活血,同时说明气滞又可导致血瘀。
以上这些病证,仲景是主张用活血化瘀来进行治疗的。
刘茂甫教授遵仲景法,对月经不畅、经闭、痛经以活血化瘀法治之,则往往奏效。
衡某,女,19岁,1969年10月17日初诊。
患者于16岁月经开始来潮,第一年两月或三月行经一次,第二年周期很不规律,但突出的证候是每当月经来潮,腹胀、疼痛,月经涩滞难下,腹胀严重时影响大小便排泄,食纳减少。
求诊时月经已错后十二日。
脉弦涩,舌质绛、苔略黄。
经方传真歌诀
第一部分太阳病表阳证篇一·一桂枝解外类方1·桂枝汤桂枝汤方中风证,发热汗出又恶风,芍姜草枣饮热粥,调和营卫建奇功; 2·桂枝加桂汤桂枝加桂治上冲,用量不同治不同,汗出上虚是主因,桂枝降逆要记清; 3·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又加葛根汤,表虚更显项背强,葛根解肌有特能,加强解热略清凉; 4·瓜蒌桂枝汤瓜蒌桂枝治拘急,是因津虚不养肌,桂枝汤本调营卫,花粉强壮补津虚; 5·桂枝加黄芪汤桂枝汤本治表虚,营卫不和是病机,汗出恶风表虚甚,益气固表加黄芪; 6·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芪芍桂酒治黄汗,身肿痹痛亦可见,黄芪补虚在实表,米醋救液功在敛; 7·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去草增生姜,散寒固表调营卫,麻木不仁可调畅;8·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汤中加厚杏,外寒内饮表虚证,咳喘新久若如此,解表化痰皆能胜; 9·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汤方简,二味量大而力专,汗出过多心下悸,温阳降逆证能痊; 10·桂枝救逆汤桂枝救逆治惊狂,痰饮阻滞津血伤,桂枝去芍加蜀漆,牡蛎龙骨来敛阳; 11·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龙牡汤,证治相似救逆汤,躁烦惊悸痰饮轻,因此不用漆枣姜; 12·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龙骨牡蛎敛,惊悸梦遗不得眠,皆因汗出伤津液,调营和卫使其安; 13·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腹中虚,外有表证并未止,去芍因无腹满痛,重在辛温把邪驱; 14·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桂枝去芍加皂荚,咳吐涎沫用温法,辛温解表兼排痰,治疗肺痿肺冷家; 15·小建中汤小建中本桂枝汤,芍药增倍加饴糖,甘温补中兼解外,胃腹满痛力能攘; 16·当归建中汤当归建中补血虚,小建中加当归齐,不论男女腹中痛,适证应用效神奇; 17·黄芪建中汤黄芪建中善补虚,小建中汤加黄芪,能治虚劳里急病,益气固表最有力; 18·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新加汤增芍姜量,更添人参使胃强,汗出身痛表里虚,扶正祛邪效能彰; 19·桂枝人参汤桂枝人参汤方并,桂枝甘草合理中,太阳未解并太阴,补中解外是其宗; 20·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病太阳,桂枝汤中无生姜,当归细辛和通草,调和营卫血脉畅; 21·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当归四逆汤证更见心腹痛,呕逆,头痛者;22·苓桂术甘汤苓桂术甘痰饮主,桂枝甘草加苓术,气冲胸满头眩晕,解外化饮同时除;23·苓桂枣甘汤苓桂枣甘治上冲,桂枝甘草加枣苓,增桂加重治冲气,欲作奔豚本方中; 24·茯苓甘草汤茯苓甘草为变方,扔出桂枝甘草汤,苓姜治呕和心悸,解表利水是其长; 25·茯苓泽泻汤茯苓泽泻汤方好,茯苓甘草汤为煲,加入泽术增茯苓,呕渴逐水是其要; 26·苓桂五味甘草汤苓桂五味甘草汤,桂枝甘草味苓镶,咳逆上气痰饮重,解表化饮是良方; 27·五苓散五苓散即猪茯苓,泽泻白术桂枝行,外寒内饮成水逆,解外利水表里宁; 28·防己茯苓汤防己茯苓用黄芪,桂枝甘草治表虚,此治皮水是正法,固表利水肿自去; 29·蜘蛛散蜘蛛十四桂枝三,小儿寒疝腹痛连;30·桂枝生姜枳实汤枳实十五桂姜九;31·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丸用多,丹皮桃仁芍药和,冲悸身疼有定处,治在降逆祛瘀血; 32·半夏散及汤半夏散及汤方并,桂草半夏等分用,桂枝甘草治咽痛,当知不是少阴病; 33·炙甘草汤炙甘草汤胶桂人,枣姜生地麦麻仁,津血虚极脉结代,煎药用酒功可垂;一·二麻黄解表类方1·麻黄汤麻黄汤桂草杏仁,太阳表实脉浮紧,发热无汗身疼痛,发汗解表要温饮; 2·葛根汤葛根汤本桂枝汤,加入葛根增麻黄,太阳项背强几几,无汗而喘用之良; 3·甘草麻黄汤甘草麻黄二味行,表实无汗此为营,增量麻黄为驱水,不似越婢治身疼; 4·千金麻黄醇酒汤麻黄一味,解表祛黄;5·半夏麻黄丸治水气,表实见心下悸者;6·葛根加半夏汤葛根汤证有下利或无下利而呕者;7·麻黄加术汤麻黄加术治湿家,发表利水同时下,汗出变少而尿多,身体痛烦效果佳; 8·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枣生姜,五苑冬夏细辛镶,小青龙汤主同近,外寒内饮痰鸣强; 9·牡蛎汤牡蛎汤内四味药,甘草麻黄蜀漆到,胸腹悸动痰饮作,解表逐饮治牝疟; 10·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麻黄各半汤,邪在表而身发痒,发热不得小汗出,热多寒少如疟状; 11·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麻黄一汤,表证在而非少阳,形似疟一日再发,小汗出调营胃畅;12·小青龙汤小青龙本桂枝汤,去生姜枣加干姜,麻黄无味半细辛,外邪内饮治之良; 13·千金三黄汤千金三黄麻芪芩,再加独活与细辛,无汗恶寒关节痛,中风历节烦热寻;一·三其他解表类方1·防己黄芪汤防己黄芪汤表虚,白术甘草姜枣宜,身重汗出恶风重,解表重在补中气; 2·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去桂加苓术,津虚解表生姜主,外邪不解里停饮,解表利水要同伍; 3·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黄芩黄连汤,太阳阳明合病方,甘草和之缓急迫,解表止利两解良; 4·升麻鳖甲汤升麻鳖甲治疫毒,蜀椒甘草雄黄涂,阳毒面赤斑如锦,咽后脓肿望可除; 5·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汤治咽喉肿痛、身痛明显而表证不明显者;第二部分阳明病里阳证篇二·一表里双解类方1·白虎加桂枝汤白虎加桂枝汤方,桂枝甘草白虎汤,论中原本治温疟,表里痛热皆能章; 2·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芍腹满疼,表里并病属阳证,芍药加倍为缓急,若加温热可建中; 3·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加大黄汤方,本于桂枝加芍汤,虽然都是表里病,里实明显加大黄; 4·防己地黄汤防己地黄桂草风,虚热里重而表轻;5·竹皮大丸竹皮大丸生竹茹,桂草石膏白薇足,妇人乳中虚烦乱,安中益气呕逆除; 6·土瓜根散土瓜根桂芍蟅虫,腹痛有热酒服轻;7·木防己汤木防己石膏桂枝人参,治喘满心下痞坚烦渴;8·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木防己汤桂枝参,重加石膏逐水饮,加入苓硝去石膏,复发不愈此法寻; 9·厚朴七物汤厚朴七物亦合方,二阳合病用之良,桂枝去芍合三物,去满去热好商量; 10·越婢汤越婢似麻杏甘石,加入姜枣去杏子,皆治外邪内热证,健胃逐水是目的; 11·越婢加术汤越婢加术治风水,一身面目尽水饮,小便不利湿痹痛,发汗利水肿自诊; 12·越婢加半夏汤越婢加半夏汤方,治咳逆上气肺胀,热雍饮逆外邪郁,解表逐饮力能昌; 13·大青龙汤大青龙汤是合方,越婢汤合麻黄汤,发热烦躁身疼痛,水气郁表里热尝; 14·文蛤汤文蛤汤证亦合方,麻杏石甘越婢汤,渴不欲饮烦热重,文蛤酸敛理应当;15·小青龙加石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外邪内饮烦热尝;16·厚朴麻黄汤厚朴麻黄小青龙,去桂芍加麦杏供,重于养正轻利水,主治喘满显其功; 17·麻杏石甘汤麻杏石甘表里热,汗出而喘证奇特,无论误下或误汗,阳明里实热未结; 18·桂枝二越婢一汤治太阳阳明合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19·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麻杏苡甘四味药,麻黄加术有同效,薏苡性寒治湿热,不用桂术温药疗; 20·风引汤风引汤内有六石,桂草龙牡黄姜施,惊痫瘈疭治脚气,寒热错杂并相宜; 21·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连翘赤小豆,姜枣草杏白皮凑,表实湿热身发黄,发汗祛湿表里瘳; 22·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汤麦冬,夏草粳米人参从,热病后期热尚炽,气阴两伤此方中;二·二和解清里类方1·柴胡加芒消汤治少阳阳明并病,小柴胡汤证里有热而大便干结者;2·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龙骨牡蛎,除草桂苓铅黄立,小柴胡汤心冲悸,烦惊不安便不利; 3·大柴胡汤大柴胡汤用大黄,夏芩枳芍枣生姜,病传少阳兼阳明,胸胁满痛不用慌;二·三清里实热类方1·瓜蒂散治胸脘满闷,欲吐而不能吐者;2·一物瓜蒂汤夏秋季见身痛、身重、身热、脉微弱者;3·白虎堂白虎汤用生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熬,汗出身热又烦躁,清阳明热功劳高;4·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人参汤方,热盛汗出津液伤,石膏重清里外热,口渴才用参补偿; 5·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用甘草,安中缓急调胃好,芒硝软坚大黄下,阳明里实无晚早; 6·小承气汤小承气本大承气,减厚朴量芒硝去,虽属里实之下剂,大承气汤怎敢比7·厚朴三物汤厚朴三物小承气,里实腹痛胀满剧,增加厚朴枳实量,理气消满在通闭; 8·大承气汤大承气汤救急方,厚朴枳实硝大黄,阳明实热满塞闭,迅猛通利涤胃肠; 9·大黄甘草汤治阳明病,大便难见呕逆者;10·麻子仁丸麻子仁丸小承气,杏仁芍药和蜂蜜,安中缓下不伤正,老年虚人常便秘; 11·泻心汤泻心汤方即三黄,阳明里热常用方,芩连除烦大黄泻,心气不定易惊狂; 12·大黄黄连泻心汤治心烦、心下痞者;13·附子泻心汤附子泻心也三黄,减量加附不煎汤,阳明太阴成合病,解痞可要细端详; 14·大黄硝石汤大黄硝石善驱黄,栀子黄柏挑大梁,二便不利里有热,养明里实用本方; 15·茵陈蒿汤茵陈蒿汤治阳黄,瘀热在里湿邪强,栀子祛黄又除烦,泻下通便靠大黄; 16·栀子豉汤治胸中窒塞而烦闷;17·栀子甘草豉汤治栀子豉汤证而虚怯少气者;18·栀子甘草豉汤治栀子豉汤证而呕者;19·枳实栀子豉汤证治栀子豉汤证而心下胀满者;20栀子大黄汤治栀子豉汤证见腹胀满、大便难者;21·栀子厚朴汤治心烦热和腹胀满者;22·栀子柏皮汤治黄疸病发热心烦者;23·栀子干姜汤治身热微烦而呕逆下利者;24·黄连阿胶汤黄连阿胶鸡子黄,黄芪芍药合自良,除热止烦阴血虚,久痢失眠也能尝; 25·千金三物黄芩汤千金三物黄芩汤,黄芩苦参干地黄,里热血热见心烦,手足心热可煎尝; 26·白头翁汤白头翁汤仲景方,黄连黄柏秦皮将,清热解毒兼凉血,痢下赤多白少良; 27·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白头翁汤证又见血便、粘血便而虚乏少气者;28·千金苇茎汤千金要方苇茎汤,桃苡冬瓜三仁襄,毒热蕴肺结成痈,清热排脓效力强; 29·薏苡附子败酱散治肠痈腹痛、皮肤甲错,或皮肤肿痒流黄水者;30·猪苓汤猪苓汤中二苓全,泽泻阿胶滑石研,利水育阴兼清热,水热互结阴伤选; 31·葵子茯苓散治里虚有热,妊娠浮肿,小便不利者;32·牡蛎泽泻散方牡蛎泽泻藻蜀漆,瓜蒌商陆根葶苈;治浮肿、小便不利而口渴;33·栝楼牡蛎散治里热津伤而渴或胸腹动悸不安者;34·百合地黄汤治百合病口苦、小便赤、脉微数者; 35·百合鸡子汤治百合病里有虚热而胃虚弱者;36·百合知母汤治里虚热兼心烦者;37·百合洗方治百合病出现轻度口渴者;38·百合滑石散方治百合病有明显里热者;39·滑石代赭汤百合滑石代赭石,治有虚热而便溏者; 40·蒲灰散蒲灰、滑石;治小便艰涩有热或有血者; 41·滑石白鱼散滑石、白鱼、乱发;治小便不利而尿道灼热或尿血者; 42·茯苓戎盐汤茯苓、白术、戎盐;治小便不利、心下悸者;43·猪膏发煎猪膏、乱发;治黄疸见大便干、小便不利者;44·文蛤散文蛤;治渴欲饮水者;45·矾石汤矾石;治脚气痿弱不仁,气上冲心者;46·消石矾石散硝石、矾石等分;治黄疸色黯黑,身热明显而淤血轻者; 47·苦参汤苦参;里热证的阴部湿疮、溃疡或阴部瘙痒者;48·当归贝母苦参汤当归、贝母、苦参;小便灼痛、淋沥者;49·下淤血汤下淤血汤为蜜丸,酒煎下血如猪肝,大黄蛰虫并桃仁,里实腹痛血瘀顽; 50·桃核承气汤桃核承气硝黄草,病在少腹上犯脑,调胃承气来加味,桂枝降逆治冲好; 51·大黄牡丹皮汤大黄牡丹皮汤俏,讨人冬瓜加芒硝,里实淤血有痈肿,驱瘀活血肿能消; 52·抵当汤抵当汤丸用大黄,水蛭虻虫桃仁帮,驱瘀活血皆峻猛,顽固瘀血能除光; 53·抵当丸治抵当汤证较轻者;54·大黄蛰虫丸大黄蜇虫有抵当,芩芍草地杏蛴藏,干漆四虫皆祛瘀,肝血虚劳蜜丸良; 55·大陷胸汤大陷胸汤证真凶,水热结上腹胸痛,甘遂温服得快利,硝黄辅佐始成功; 56·大陷胸丸大陷胸丸本于汤,再加葶苈杏仁帮,驱水逐饮力更大,和蜜煎服攻不狂; 57·十枣汤十枣汤方实用末,芫花甘遂大戟剉,重用大枣制其猛,胁下悬饮攻勿过; 58·甘遂半夏汤甘遂半夏逐水气,芍药甘草来缓急,蜜煎解毒并安中,心腹满痛皆可治; 59·大黄甘遂汤大黄、甘遂、阿胶;治少腹满痛,小便不利、大便不畅者;60·己椒苈黄丸防己、椒目、葶苈子、大黄;治腹满、肠鸣、便干者;61·小陷胸汤小陷胸汤用黄连,解除心热又除烦,瓜蒌半夏降痰气,除却胸痹心下满; 62·葶苈大枣泻肺汤治咳喘、吐黄脓痰偏实热证者;63·枳实芍药散枳实芍药各等份;治腹满挛痛或心烦不安者;64·排脓散枳实、芍药、桔梗、鸡子黄;治枳实芍药散有痈脓者;65雄黄熏方治肛门溃烂、湿疹;66大猪胆汁方大猪胆一枚;用于大便不通而不宜攻下者;第三部分少阳病半表半里证篇1·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治少阳,芩夏参草枣生姜,补中滋液抗外邪,和解清热邪无藏; 2·柴胡去半夏加瓜蒌汤治小柴胡汤证不呕而渴明显者;3·柴胡桂枝汤治小柴胡汤证与桂枝汤证并见者;4·四逆散治胸胁苦满,或腹痛、大便溏泻者;5·泽漆汤泽漆白前夏紫参,参草生姜桂黄芩,逐饮清热治咳逆,解除顽痰和宿饮;6·黄芩汤黄芩汤方用大枣,挛急腹痛须芍草,太阳少阳并下利,湿热肠澼都逃跑;7·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治黄芩汤证又见恶心呕吐者;8·当归散当归、芍药、川芎、黄芩、白术;治当归芍药散证腹痛较轻、妊娠血虚有热者; 9·猪肤汤猪肤;治咽痛、胸满、心烦者;10·奔豚汤奔豚汤中归芎芍,夏芩葛李生姜草,血虚水盛气上冲,往来寒热亦可保;11·甘草汤甘草;治咽喉痛之轻证者;12·桔梗汤桔梗、甘草;治咽痛、咳吐脓痰或胸痛者;第四部分太阴病里阴证篇四·一温中祛饮类方1·干姜附子汤治四逆、身冷、脉沉微者;2·理中汤或丸理中汤方用人参,甘草干姜白术追,太阴里证心下痞,小便不利治认真; 3·四逆汤治四逆、脉微欲绝,里虚寒甚者;4·通脉四逆汤四逆汤证虚寒更甚者;5·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方治他们四逆汤证沉衰更甚,脉微欲绝,或脉不出者;6·四逆加人参汤治吐利后,胃气虚衰,脉微弱者;7·茯苓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加茯苓;治四逆加人参汤证又见心下悸、烦躁及小便不利者; 8·附子汤附子汤方苓术附,腹痛痹疼芍药主,人参补胃扶正气,风湿痹痛常可服; 9·附子粳米汤附子半夏粳草枣;治腹痛肠鸣、恶心,里虚寒者;10·大乌头煎乌头大者5枚,蜜煎;治寒疝腹痛,手足厥逆,脉沉弦者;11·乌头赤石脂丸椒姜附乌头赤石脂;心口痛甚且虚寒甚者;12·赤丸半夏茯苓乌头细辛;治寒性腹痛痰饮明显者;13·薏苡附子散薏苡仁附子;治寒湿痹痛胸痹疼痛时缓时急者;14·栝楼瞿麦丸瓜蒌根、瞿麦、茯苓、薯蓣、附子;治体虚寒见小便不利、腹水或下肢肿者; 15·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细心;治寒湿偏注而见身体某侧、某处疼痛者;16·八味丸八味丸桂萸生地,苓泽山药丹附子,瘀血水毒阴虚证,益精壮血可去痹; 17·小半夏汤半夏生姜;治呕逆或头痛,口不渴者;18·生姜半夏汤半夏生姜汁;治小半夏汤证而饮剧者;19·小半夏加茯苓汤半夏生姜茯苓;治小半夏汤证又见心悸头晕者;20·大半夏汤半夏人参白蜜;治胃虚之心下痞,呕吐者;21·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茯苓苏,生姜化痰七气舒,原本善治梅核气,温化止咳效更殊;22·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治中气虚之腹胀满者;23·大建中汤大建中汤用干姜,人参蜀椒加饴糖,里虚寒重腹痛甚,更使蛔虫无处藏; 24·半夏干姜散半夏干姜;治干呕吐涎沫而属胃虚寒者;25·干姜人参半夏丸干姜人参半夏,生姜汁糊丸;治呕吐甚而心下痞硬者;26·吴茱萸汤吴茱萸汤治太阴,生姜大枣更人参,胸闷烦躁甚欲死,头痛吐涎皆寒饮; 27·生姜甘草汤生姜甘草人参枣;治咳吐白痰而呕,胃虚纳差者;28·麦门冬汤麦门冬汤热伤气,草人半夏麦枣米,健胃生津化痰饮,咳逆上气咽喉利; 29·甘草干姜汤治胃虚寒,吐涎沫呕逆者;30·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治腰冷沉重、小便自利者;31·苓甘五味姜辛汤苓甘五味姜辛汤,病属太阴里寒方,冲气不显熊满甚,温中逐饮祛寒凉; 32·苓甘五味姜辛夏汤苓甘五味姜辛夏,咳满暂止充气发,痰饮在里无表证,治疗支饮效可夸; 33·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治苓甘五味姜辛夏汤证兼见头面四肢浮肿者;34·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黄汤治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证兼见上热而大便难者;35·茯苓杏仁甘草汤治短气胸闷、小便不利者;36·旋复代赭汤旋复代赭枣生姜,半夏人参甘草藏,安中降逆除噫气,呕哕噎隔用无妨;37·橘皮汤橘皮、生姜;治干呕纳差者;38·橘皮枳实生姜汤橘皮、枳实、生姜;治胸痹、短气、堵闷者;39·橘皮竹茹汤橘皮竹茹汤大枣,人参生姜和甘草,重用橘皮治哕逆,健胃降气咳逆好; 40·外台茯苓饮外台茯苓饮白术,橘枳姜加人参服,中寒停饮心下痞,嗳气纳差咳逆除; 41·甘草小麦大枣汤甘草、小麦、大枣;治无故哭笑、呵欠难以自制者;42·苦酒汤半夏、鸡子、苦酒;治咽干痛,声嘶哑表证不明显者;43·甘草粉蜜汤甘草、粉、蜜;治胃脘疼痛、急迫而胀满不甚者;44·排脓汤甘草、桔梗、生姜、大枣;治咳唾浊痰、胸痛而病久者; 45·枳术汤枳实、白术;心下坚满而边界清楚又见小便不利者;46·瓜蒌薤白白酒汤治胸闷、胸背痛、短气或喘息着;47·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薤白、白酒、半夏;治胸闷心痛咳逆短气甚者;48·瓜蒌薤白桂枝汤瓜蒌薤白枳实厚朴桂枝;治瓜蒌薤白白酒汤证胸腹逆满明显者; 49·猪苓散猪苓、茯苓、白术各等份;治呕渴而小便不利者;50·泽泻汤泽泻、白术;治心下停饮见眩晕、小便不利者;51·皂荚丸皂荚蜜丸,枣糕和汤服;治里寒咳逆上气吐痰者;52·蜀漆散蜀漆、云母、龙骨各等份;治疟寒多热少者;53·柏叶汤柏叶、干姜、艾叶、马通汁;治吐衄下血、烦热腹痛而脉无力者; 54·蛇床子散蛇床子仁、铅粉;治妇人阴部寒湿肿痛,或瘙痒下白浊者;55·肘后獭肝散獭肝;治虚劳证属虚寒者;56·诃黎勒散诃黎勒;虚寒性咽痛腹泻;57·鸡屎白散鸡屎白;治虚寒转筋腹痛;58·蜜煎导方蜜;治热不明显的便秘;59·烧裈散妇人中裈,近隐处,烧取作灰;治房劳后见头重、头晕、少腹拘急者; 60·头风摩散方附子、盐;治偏头疼恶寒者;61·外台走马汤杏仁、巴豆;治胃腹剧烈疼痛、大便不通呈里寒实者;62·三物备急丸大黄、干姜、巴豆;治心腹诸暴百病、心腹胀满卒痛、里寒实者; 63·桔梗白散桔梗、贝母、巴豆;治胸满、胸痛、咽痛咳唾脓浊而属寒实证者; 64·赤石脂禹余粮汤赤石脂、禹余粮;治急慢性腹泻属虚寒者;65·桃花汤赤石脂、干姜、粳米;治虚寒久痢,或见脓血者;四·一养血利水类方1·当归芍药散当归芍药散茯苓,白术泽泻和川芎,血虚水盛腹中痛,养血利水此为宗; 2·温经汤温经吴萸芍归芎,参丹夏胶姜麦冬,桂枝甘草驱胃寒,养血祛瘀为调经; 3·薯蓣丸薯蓣八珍柴桔防,麦杏胶豆桂干姜,枣膏再加白蔹曲,慢性气血俱虚方; 4·胶艾汤胶艾汤本四物汤,甘草加入治血忙,腹痛脱血心中烦,补血祛瘀体可康; 5·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生姜、羊肉;治里虚寒、血虚、腹痛、里急者;6·赤小豆当归散赤小豆、当归;治诸疮有痈脓恶血者;7·芍药甘草汤治四肢、胃腹等处挛急疼痛者;8·芍药甘草附子汤治芍药甘草汤证更见里急虚寒证者;9·酸枣仁汤酸枣仁汤治失眠,川芎知草茯苓煎,杨雪触犯情绪热,安然入睡梦香甜; 10·红蓝花酒红蓝花;治腹痛、身疼属刺痛,疼有定处者;11·旋复花汤旋复花、葱、新绛;治胸闷、胸痛而无热象者;第五部分少阴病表阴证篇1·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附子甘草汤,是治少阴表证方,麻黄量小附子温,微汗解表神能强; 2·麻黄附子汤麻黄附子同前方,只是增加麻黄量,发散水气有侧重,制因证异细端详; 3·白通汤白通汤里姜附葱,辛温发汗称白通,发汗解表治下利,太少合病有奇功; 4·白通加猪胆汁汤治少阴病表证明显又见下利而呕烦者;5·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汤,解表祛饮好商量,少阴表证反发热,外寒内饮两解良; 6·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治手足逆冷、恶寒、身痛者;7·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去枣增桂姜,加入麻防为解表,术附逐痹知母尫; 8·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汤中加附子,加重温阳祛寒力,太阳已转少阴病,强壮解表是玄机; 9·乌头汤乌头汤自乌头煎,麻黄黄芪芍药甘,脚气历节关节肿,发汗解表重祛寒; 10·乌头桂枝汤治大乌头煎证与桂枝汤证并见者;11·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去芍加附子,只因表寒邪未去,病从太阳转少阴,加强温散解表力; 12·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即前方,增加桂枝附子量,药味虽同量不同,祛湿除痹是特长; 13·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去桂加白术汤方,桂枝附子去桂汤,只因津伤大便硬,加术逐湿二便畅; 14·甘草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方温,术附同用最要紧,温中利湿兼解表,善治寒湿痹痛甚; 15·天雄散天雄、白术、桂枝、龙骨;治虚劳寒湿痹痛、汗出怔悸等;16·真武汤治心悸头晕、下肢浮肿或痛,脉沉者;第六部分厥阴病半表半里阴证篇1·乌梅丸乌梅丸有姜附辛,蜀椒桂枝加人参,黄连黄柏除上热,本寒标热病厥阴; 2·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桂枝干姜汤,花粉牡蛎芩草唱,寒多热少厥阴病,半表半里须强壮; 3·黄连汤黄连汤方桂干姜,半夏人参大枣藏,腹痛烦悸因水气,上热下寒此方良;4·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治胸中烦热、恶心呕吐而大便溏者;5·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枣人参,干姜甘草黄连芩,呕而肠鸣心下痞,上有虚热下有水;6·甘草泻心汤治半夏泻心汤证中气更虚,或见口舌糜烂,肠鸣腹泻、前后阴溃疡者;7·生姜泻心汤治心下痞满、干噫食臭、肠鸣下利者;8·六物黄芩汤六物黄芩用人参,半夏干姜大枣桂,干呕下利心下痞,上热下寒病厥阴;9·麻黄升麻汤麻黄、升麻、当归、知母、黄芩、玉竹、芍药、天门冬、桂枝、茯苓、甘草、石膏、白术、干姜;治伤寒表不解,陷于厥阴病,上热下寒,症见咽喉不利、腹泻者;10·鳖甲煎丸。
金匮要略-15
郁冒兼见大便难的治法 文中有“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讲的是 郁冒兼见大便难的治法。 从本条“但头汗出,呕不能食,大便坚”等证而言,是 既有表、又有里的证侯。所以治疗方法当以和解表里为 宜。 用小柴胡汤是取其转利枢机,扶正达邪,从而使阴阳达 到平衡。 其加减如《金鉴》所说:有汗减柴胡,无热减黄芩,呕 当倍姜枣,虚则倍人参。
郁冒解后转为胃实的证治 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方见 痉病中。(三) 从上条知郁冒病本呕而不能食,但经服小柴胡汤以后七八日, 又复发热的,这是什么原因呢? 很显然,是治疗不够彻底,余邪未尽。虽能进食,但运化功能 未完全恢复,故新谷虽入,又见积滞,以致热与食积,形成阳 明胃实之证。此时发热,已不属于表而属于里实之热。 病情既为阳明实证,则要用大承气汤攻下,荡涤实热。 “胃实”说明本条当有大便秘结,其与上条之“大便坚”病机 不同。
郁冒与大便难兼见的病机和治法 产妇郁冒,其脉微弱,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 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 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 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 胡汤主之。方见呕吐中。(二) 产妇郁冒由产后亡血伤津,阴液亏损,阴虚则阳无所制,阳 气相对偏盛,复感邪气,邪气闭阻阳气上逆所致,故见头昏 目眩,郁闷不舒,但头汗出。 血虚—阴虚—阳气偏盛—偏盛之阳上厥 郁冒
血虚内寒产后腹痛
本条为孕妇产后血虚内寒,由于寒邪乘虚入里,以致腹中拘 急作痛,因其证属虚寒,故以腹痛绵绵,且喜温喜按为特征。 当归生姜羊肉汤由当归、生姜、羊肉三药组成。当归养血补 虚,生姜温中散寒,羊肉为血肉有情之品,功能补虚温中止 痛。三药合用而成当归生姜羊肉汤补虚养血,散寒止痛。 程门雪:羊肉气温味厚,味厚能补,气温能通,是通补非呆 补也;加以当归温行;生姜辛散。系一完全通补奇脉之方。
黄煌教授常用的几张经方
黄煌教授讲座----我常用的几张经方以下是黄煌教授于07年11月22日晚在广东省中医院作的学术讲座记录。
一、常用经方的应用体会1. 排脓散组成:枳实芍药桔梗用法:三味药打成粉,冲服,泡服治疗支气管哮喘,咯痰,痰吐不爽,比沐舒坦要好此方非外科排脓液的方,而是排痰方。
粘稠的液体即脓,粘痰即脓。
所以可称“排痰散”枳实芍药合用有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所以可解除支气管哮喘桔梗:促进痰液分泌,便于痰液稀释,有利于排出2.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治卒呕吐,心下痞,眩悸治偏头痛,伴吐水者。
或头痛即恶心、吐水者举例:治一会计,偏头痛,呕清水甚痛苦,脸肿状。
方用姜半夏60克,茯苓40克,干姜12克,很快缓解,头痛止,睡眠改善,不吐水了。
3.芍药甘草汤治疗脚挛急,以及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者常干瘦,有黄疸。
用法:可用赤白芍各30克,甘草10克。
很多肝病患者出现脚挛急,可用大剂芍药甘草汤,用后胆红素下降,肝功能好转,身不痒。
4.栀子厚朴汤组成:栀子厚朴枳实原文:“心烦腹满,卧起不安”治焦虑症专方。
表现有:腹满、多气、食欲不振,出汗。
5.甘草泻心汤狐惑病专方,治白塞病(口-眼-生殖器综合征)。
组成:生甘草、炙甘草各10克,其它药用常量。
可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它有修复粘膜的作用,可作为粘膜修复剂,治疗粘膜糜烂充血,可治肛裂、溃疡性结肠炎、胃溃疡、阴道炎、宫颈炎6.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专方。
治疗“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张仲景时代:战争抑郁症。
症状:烦:睡不好觉,注意力不集中惊:做恶梦,心慌心悸胸满:胸闷,气透不过来用法:原方即可,不要乱加减,如合欢皮,夜交藤,钩藤等,有可能破坏原方的结构7.温胆汤组成:半夏茯苓甘草陈皮枳壳竹茹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专方,不是温药,是壮胆药,胆寒适用。
胆小,心惊胆战,吓破胆后,服此方。
症状:胸闷心悸,血压高,腹胀;此病多有。
8.五苓散治疗脂肪肝专方。
阳气不足,寒湿停留体内,五苓散可通阳,称通阳散。
千古名方——四逆散
千古名⽅——四逆散千古名⽅——四逆散汇报⼈:LuYinLab 本导⽣燕晨宇前⾔四逆散,中医⽅剂名,出⾃《伤寒论·少阴篇》,由柴胡、芍药、枳实、⽢草四味药组成,是透解郁热,疏肝理脾的代表⽅。
主治阳郁厥逆证和肝脾⽓郁证。
现代研究表明,四逆散有抗抑郁、抗炎、改善睡眠、改善微循环、调节胃肠道、保肝、解痉等作⽤。
临床中常⽤于抑郁焦虑、失眠、痛经、肝纤维化、溃疡性结肠炎等多种疾病的治疗,疗效确切。
扩⼤经⽅应⽤范围,更是⼀⽅多⽤、⼀⽅多效的重要体现。
阳郁厥逆证:阳盛格阴,阳⽓过盛,⼊侵阴经,导致出现假外寒的症状,但是病根却是阳⽓过盛,郁积在经脉,本是热病,却四肢厥冷,是为厥逆。
肝脾⽓郁证:情志不舒,⽓机郁滞,导致⽓机阻滞在肝脾所致。
PART01四逆散的由来四逆散,源于张仲景《伤寒论·少阴病篇》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或咳,或悸,或⼩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PART02四逆散的组成柴胡,《神农本草经》列之为“上品”,云:主⼼腹,去肠胃中结⽓,饮⾷积聚,寒热邪⽓,推陈致新。
久服,轻⾝明⽬益精。
芍药,《神农本草经》列之为“上品”,云:主邪⽓腹痛,除⾎痹,破坚积寒热,疝瘕,⽌痛,利⼩便,益⽓。
枳实,《神农本草经》列之为“上品”,云:主⼤风在⽪肤中,如⿇⾖苦痒,除寒热结,⽌利,长肌⾁,利五脏,益⽓轻⾝。
⽢草,《神农本草经》列之为“上品”,云:主五脏六府寒热邪⽓,坚筋⾻,长肌⾁,倍⼒,⾦创,解毒。
有“⼗⽅九草”的美誉。
⽅剂讲究以君、⾂、佐、使进⾏配伍,柴胡作为君药,发挥四逆散的主要功效,疏肝解郁,升提肝⽓,⽽⽩芍作为⾂药辅佐柴胡,使其不过于宣发肝⽓⽽耗伤阴⾎,枳实作为佐药与柴胡配伍,⼀升⼀降,调畅⽓机,⽽⽢草作为使药,调和诸药,益脾和中。
⼀⽅多⽤,⼀⽅多效剂量增减:减《医学统旨》记载的柴胡疏肝散中将芍药和枳实的⽤量减少⾄⼀钱半,减少其对柴胡的制约,增强柴胡升阳举陷之功效,来应对肝⽓过于郁滞之证。
经方治疗胃脘痛
经方治疗胃脘痛经方治疗胃痛副主任中医师杨兆林主办:河南黄帝内经学会临证研究院一寒热错杂——半夏泻心汤组成:半夏半升15g 黄芩3两(9g) 干姜3两(9g)人参3两(9g) 炙甘草3两(9g) 黄连1两(3g)大枣12个(4枚)功效:和中降逆消痞主治:凡中气虚弱,寒热互结,升降失常,而致肠胃不和者,多用本方治疗。
以心下痞满且痛,呕吐泻利,苔腻微黄为证治要点。
运用:1、心下(胃脘部痞满疼痛)为主,同时伴见腹泻与呕吐;2、在临床中脾胃病以胃脘部痞满皆可加减使用;3、口腔溃疡伴见脾胃病的:加白芨;4、失眠伴见脾胃病的;合半夏秫米汤6、呕吐;7、胃肠功能紊乱;8、根据寒热多少,适当调整寒热药的比例;9、如果兼湿热,只是胃脘胀痛而没有呕吐和泄泻可以去党参、炙甘草、大枣,加茯苓、枳实;10、伴食积:加焦三仙。
病案一患者,女,35岁,间断胃脘痛月余,发作时口服西药。
现症见:胃脘胀疼,有烧灼感,泛酸,时有干呕,大便稍稀,日两次,舌淡苔中间黄腻,脉滑略数。
病机:中焦寒热错杂,胃气上逆。
治则:和胃降逆,消痞止痛方药:半夏泻心汤加枳壳、吴茱萸、浙贝。
半夏15g 黄芩9g 黄连5g 干姜5g党参10g 炙枳壳15g 吴茱萸5g浙贝10g 炙甘草9g 大枣4枚水煎服,斟酌加减十余付后愈二脾胃虚寒——小建中汤组成:桂枝三两9g 芍药六两18g 甘草二两6g生姜三两9g 胶饴一升30g大枣十一枚4枚功效: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
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舌淡苔白,运用:1、凡临床上出现以胃脘部及腹痛喜得温按、面色无华、舌淡、脉弱或弦细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2、如果兼气虚:加黄芪,为黄芪建中汤3、如果兼血虚:加当归,为当归建中汤4、如果同时兼气血两虚:加黄芪、当归,为芪归建中汤;5、寒盛者:可用附子理中汤,或大建中汤温中散寒;6、呕吐甚:可临时去掉饴糖,加小半夏汤;7、伴吐清水较重者:加干姜、吴茱萸、半夏、茯苓等温胃化饮;8、痛甚者:加元胡病案二患者,男,45岁,胃脘部间断隐隐作痛数月,按压或遇温疼减,面色无化,气短乏力,睡时易流口水,舌淡苔白,脉弱无力。
(17)少阳篇笔记四逆散、柴芍枳甘汤、胆结石、温胆汤2
(17)少阳篇笔记四逆散、柴芍枳甘汤、胆结石、温胆汤22、神经衰弱:柴胡、芍药都是让一个人比较容易从交感神经切换到副交感神经,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切换有困难,这就是一般所谓的神经衰弱。
交感神经一般是作用在使骨骼上的肌肉变得比较有力,交感神经加上肾上腺髓质素是帮我们在火灾的时候搬冰箱用的,副交感神经药物会让骨骼肌放松,肠胃道的消化能力变强。
但柴芍枳甘汤只是柴胡、芍药、或柴胡、芍药、甘草——因为柴芍枳甘汤的结构中,柴胡、甘草跟柴胡汤的剂量是一样的,因为柴胡汤本来就是很好外挂的方子,以柴胡、甘草为主,其他都可以拿掉,所以柴胡跟甘草有小柴胡汤的基本结构,走少阳去做大脑的开关,芍药也关系到副交感神经的切换,但芍药是让内脏平滑肌放松的药,不会让内脏活泼起来,所以肚子绞痛要吃芍药甘草汤,如果肚子没有绞痛而吃芍药甘草汤,一整天会觉得像坐云霄飞车往下冲时肚子一空的感觉。
芍药跟枳实的相互作用,芍药让内脏平滑肌松开,枳实让内脏活泼的作用,所以枳实是排各种结石的特效药,因为他可以让内脏动起来。
枳实芍药散用在生产后腹部绞痛,因为孕妇的子宫需要收缩,若用了芍药甘草汤会让子宫垮掉;所以要用枳实芍药散,芍药让她放松不会痛、枳实让子宫收缩。
柴胡汤的世界往往牵涉自律神经、内分泌失调,所以说柴胡汤是帮人开开关的。
这件事如果要让西医来给一个漂亮的论述,可能会变得非常复杂,因为消化道的内分泌激素作用是非常复杂的,西医的世界太仔细,所以遇到不同的病人会有点难处,因为他不会知道到底该刺激哪些东西,所以柴胡剂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过程,在中药的化学研究上是被归为「不可研究」的,只要看它治疗的效果就好;因为它的过程太复杂了,研究不了。
同样的,柴芍枳甘汤,柴胡调自律神经、芍药是让消化轴的内脏放松;枳实以结果而论就是让消化轴的内脏活泼运动。
中间到底动员了多少神经与内分泌,我们就当鸵鸟,什么都没看见。
所以。
阴旦汤就是阴旦汤,把它放在未知的世界就好了。
所以,以结果而论,各种消化功能失调,四逆散再加两味药就变成后代的柴胡疏肝散,但柴胡疏肝汤(或散、或饮)处理的是情绪轴的影响,四逆散就是满单纯的消化轴,但消化轴的问题要怎么抓主症?很难。
《伤寒杂病论》中枳实及其类方对癌瘤治疗的启发
收稿日期:2020-10-13作者简介:纪丽芝(1994-),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肿瘤学。
Email :*****************。
通信作者:蒋梅,副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肿瘤学。
Email :**********************。
基金项目:广州中医药大学一流学科研究重大项目(编号:A1-AFD018181A29);岭南中医肿瘤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项目(编号:2016LP03)。
《伤寒杂病论》中枳实及其类方对癌瘤治疗的启发纪丽芝1,张琦璐1,陈薇伊1,林森1,梁嘉琦1,蒋梅2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广东广州510405【摘要】仲景使用枳实及其类方治疗脓毒、瘀血、气滞、水饮、停痰、燥屎诸结实之毒,形成了一定的用药规律。
肿瘤具有瘀滞、痰凝、毒聚等结实壅盛的病理特征,和枳实去结实之毒的功用正好相对应,而枳实及含有枳实的经方在肿瘤治疗的临床实践中已被广泛应用。
本文从分析《伤寒杂病论》中记载的枳实用法用量出发,阐述枳实及其类方在癌瘤治疗中的作用特点,应借鉴经方中枳实的配伍药对、方剂组成,确定目标病种,灵活开展拆方研究和同类方剂对比研究,从而发挥中医药辨证论治肿瘤的优势。
【关键词】《伤寒杂病论》;枳实;用药特点;肿瘤中图分类号:R273文献标志码:ADOI :10.19811/ki.ISSN2096-6628.2020.05.001Enlightenment of Fructus Aurantii Immaturus and Prescriptions ContainingFructus Aurantii Immaturus Recorded in 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 to the Treatment of TumorJI Li-Zhi 1,ZHANG Qi-Lu 1,CHEN Wei-ji 1,LIN Sen 1,LIANG Jia-qi 1,JIANG Mei 21.The Fir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405Guangdong ,China ;2.Tumor Center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405Guangdong ,China Abstract:There exerts certain regulariti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Fructus Aurantii Immaturus (Zhishi )and the prescriptions containing Zhishi by ZHANG Zhong-jing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excess-toxin syndrome induced by sepsis ,blood stasis ,qi stagnation ,fluid-retention ,phlegm-retention ,and dry stool.For the tumor also has the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ccumulation of excess-solid syndrome of blood stasis ,qi stagnation ,phlegm ,and toxin ,and the manifestations are exactly corresponded to the indications of Fructus Aurantii Immaturus ,which has the actions of removing excess-solid toxin.Zhishi and Zhishi -containing classical prescription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clinical practice of tumor treatment ,but the systematic research for the application of Zhishi is still not in depth till now.Based on th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n the treatment of tumor ,we can make good use of herbal pairs and prescriptions which contain Zhishi ,define the target diseases ,carry out the research of separated compound recipe and the similar prescriptions.Keywords: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 s ;Fructus Aurantii Immaturus (Zhishi );medication characteristics ;tumor·学术探讨·《伤寒杂病论》对中医肿瘤学科思想体系的奠定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其以方证统病,记载了大量治疗癌症本病的方药,如以茵陈蒿汤、大黄䗪虫丸、大黄牡丹汤的大黄类方治疗肝癌、胰腺癌、肠癌;以大半夏汤、半夏厚朴汤、旋覆代赭汤的半夏类方治疗食管癌、胃癌等[1]。
经方 四逆散
经方四逆散四逆散四个方根四逆散药仅柴胡、芍药、枳实、甘草四味,但是组方精妙,配伍奇绝,其包含了四个方根:柴胡、甘草;芍药、甘草;枳实、芍药;柴胡、枳实、芍药,此四个基本方根巧妙组合,是构成四逆散临床疗效显著的基础柴胡甘草即为小柴胡汤之雏形,邹澍云:“小柴胡汤七味,五味皆可加减,惟柴胡、甘草无可加减,以安内攘外,不容偏废也。
”(《本经疏证》)此二味乃四逆散最重要的配伍。
方中柴胡味苦平,“禀少阳之气,动于子而发于寅,故得从坚凝闭密之地,正中直达,万化为之一新”(《本草乘雅》)入于肝,能条达肝木,升提肝气,畅达脾土通路,推陈致新,携引肾中真水上达。
甘草味甘平,“外赤中黄,包兼坤离”(《本草纲目》)调节心肾,“含章土德,为五味之长,故治居中之府藏”(《本草乘雅》),入于脾土“能缓其中气不足”(《本草求真》),脾气充盛,道路通畅,则肾水上行之路无碍。
故此二药配伍,实为助肝用、补脾体、疏肝气、畅脾道芍药甘草芍药、甘草相配即为《伤寒论》中误服桂枝汤导致变证而随证施治的芍药甘草汤。
四逆散实为芍药甘草汤的衍化方,如当代金匮大家何任先生便认为“四逆散是芍药甘草汤加味而来”。
芍药甘草相伍酸甘化阴,以生津血,润滑降泄郁结,宣畅道路。
甘草“味甘主中,有升降沉浮,可上可下,有和有缓,有补有滞,居中之道尽矣。
”(《本草求真》引王好古语)其能助芍药入于肝木脾土,条达肝脾血分郁结,宣通脏腑积聚主气,故而郁滞散去,肾中真水自会由肝经脾徐徐上达枳实芍药《金匮要略》载枳实芍药散,方治“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并主痈脓”。
枳实苦寒,性酷而速,具有“疏通决泄破结实之义”(《本草衍义补遗》),而其“形圆臭香,胃家之宣品也,所以宣通胃络”(《伤寒直解》)枳实入于脾胃泻滞消积、破气,有冲墙倒壁之力,味酸又能入肝“肝木郁于地下,则不能条达而胁痛,得其破散冲走之力”(《本草经疏》),所以《本经逢源》总结其功用为:“入肝脾血分,消食泻痰,滑窍破气”再配以芍药“敛肝之液,收肝之气”(《本草求真》)开达肝脾阴结,共奏祛痰、宣畅气机之功,气机条畅,则肝木脾土皆顺其性,所以真水自当上奉柴胡枳实芍药此三味则是大柴胡汤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汉方医家和田东郭等人即认为“四逆散是大柴胡汤的变方”。
医案(二)
痉病表虚津伤柔痉: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
(解肌祛邪,生津润燥;栝楼根2桂枝3芍药3甘草2生姜3大枣12)表实郁闭刚痉: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卫闭营郁,经气不利;发汗解表,生津舒经;麻黄3葛根4桂枝2芍药2生姜3大枣12炙甘草2)热盛致痉: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
(阳明腑实,燥屎阻塞,痞满燥实俱重;峻下燥结,荡涤热实;大黄4厚朴半斤枳实5芒硝3)湿病风湿表实: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
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
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轻清宣化,解表祛湿;麻黄半两杏仁10个薏苡仁半两甘草1)风湿兼气虚: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益气除湿;防己1甘草半白术7钱半黄芪1)风湿表阳虚: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温阳散寒,除湿止痛;桂枝4生姜3附子3甘草2大枣12)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白术附子汤:祛除表湿;白术2附子1.5甘草1生姜1.5大枣12)历节病风湿历节: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滋阴清热;桂枝4芍药3甘草2麻黄2生姜5白术5知母4防风4附子2)寒湿历节: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温经散寒,除湿止痛;麻黄芍药黄芪3甘草3川乌5枚)血痹病重症: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温阳行痹;黄芪3芍药3桂枝3生姜6大枣12)虚劳病虚劳失精,阴阳两虚失精: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
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调和阴阳,潜镇摄纳;桂枝芍药生姜3甘草2大枣12龙骨牡蛎3)虚劳腹痛: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痠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金匮要略》卷二十一妇人产后病脉证
人参汤(人参甘草干姜白术各三两)即理中汤
四君子汤(人参、甘草、茯苓、白术各等分。)
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以5∶1组成)
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八钱,山萸肉、干山药各四钱,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各三钱)上为末,炼蜜为丸。
五子衍宗丸(枸杞子、菟丝子(酒蒸,捣饼)各240g、北五味子60g、覆盆子(酒洗,去目)120g、车前子(扬净)60g)
7.阳旦汤即桂枝汤(中风化热桂枝汤加黄芩,阳虚加附子)
第九条
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
原文分析:阳虚中风,产后正气偏虚,易感风邪。
面正赤——淡红,真阳上浮(红妆样);喘而头痛——产后大虚,元阳不能自固,外感风邪
8.竹叶汤(竹叶1把、葛根3两、防风1两、桔梗1两、桂枝1两、人参1两、甘草1两、炮附子1枚、大枣15枚、生姜5两)服药后,温覆使汗出。颈项强,用大附子一枚。呕者加半夏半升。
第十条
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
原文分析:烦乱——阴虚,虚热扰及心神;呕逆——胃气不和。
9.竹皮大丸(生竹茹2分、石膏2分、桂枝1分、甘草七分、白薇1分、枣肉)
分析:本方清热降逆,安神益气。
生竹茹,清胃热,降逆止呕;石膏,清热而不伤阴;(桂枝、甘草)辛甘化阳;白薇,清虚热;(枣肉、甘草)增强填补真阴的作用。本方甘草为君药。
枳实芍药散在治疗血虚气滞的产后腹痛,病位偏上,胸胁的疼痛,可加疏肝理气的药,如柴胡、郁金、当归、川芎;中脘、偏于胃脘不适,加木香、砂仁、元胡、丹参;下腹部的疼痛,加茴香、乌药、牛膝、红花等。
临床应用:枳实、芍药用药比为1:6,止痛效果更好。
如有肝郁气滞,苔少,苔薄,可加郁金、山茱萸。
经前因肝疏气滞而产生的乳胀乳痛(经前紧张症,乳胀乳痛易怒),并可加柴胡、瓜蒌,如果肝郁化热可加入夏枯草、玄参、牡蛎、甲珠、穿山甲,都有利于乳胀乳痛的减轻(包括小叶增生)。
中医《方剂学》和解剂(调和肝脾)——四逆散(《伤寒论》)
中医《方剂学》和解剂(调和肝脾)——四逆散(《伤寒论》)一、组成甘草炙(6克)、枳实破,水渍,炙干(6克)、柴胡(6克)、芍药(9克)。
二、用法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日三服(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
三、歌括1.四逆散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郁成厥逆,疏和抑郁厥自除。
2.柴胡疏肝散四逆散中加芎香,枳实易壳行气良;方名柴胡疏肝散,气闷胁痛皆可畅。
四、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五、主治少阴病,四逆之证。
或颏,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
六、方解本方主证为“少阴病,四逆”,故以四逆散为名。
四逆,即手足不温也,与四肢厥逆有别,由阳气不得至于四肢之故。
《伤寒论》对本方证虽未明言寒热,但有“少阴病,可知有“但欲寐”,无心烦;而其临证相应之加减用法,除茯苓外,皆是温热之品,可知非少阴热证。
然而又无恶寒踡卧,呕吐下利,方中又不用姜、附,可知亦非治虚寒之证。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阳实四肢”。
而四肢为脾所主。
故知此证由脾气素虚,又因外邪传入少阴而抑阳气不得至于四肢,故为四逆。
阳郁不伸,虽能生热,却无明显之热证,所以当平调兼顾为治。
本方用炙甘草甘温益气以健脾,柴胡透邪升阳以舒郁,枳实下气破结,与柴胡合而升降调气;芍药益阴养血,与柴胡合而疏肝理脾,四味互配,使邪去郁解,气血调畅,清阳得伸,四逆自愈。
至于“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温肺散寒以止咳;“悸者,加桂枝五分”,温阳制水以定悸;“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淡渗健脾以利水;“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温中散寒以止痛;“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以温中散结而除下重;以及后世用本方加减以治肝郁而见四肢厥逆,或肝脾不和而致脘腹胁肋诸痛和小儿发热肢厥者,均是变化为用,即“师其法而不泥其方”,不可与立方本旨相混。
七、附方及方论1.枳实芍药散(《金匮要略》):枳实烧令黑,勿太过,芍药等分,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蒋家道临床应用枳实芍药散独见100
蒋家道临床应用枳实芍药散独见蒋家道主任是60年代毕业于黑龙江中医学院,曾任扬州大学医学院中医系主任,退休后至今返聘于扬州市中医院《中医名医馆》。
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中医经方的研究运用独树一帜。
是第二批江苏省农村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工程的指导老师。
我从2014年跟随蒋老师学习,蒋老师独特的认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数不胜数,今将蒋老师对“枳实芍药散”的独特见解介绍如下:《金匮要略本义》:产妇血流不快,积于腹中作痛,心烦胁满不得卧,此为实邪。
法应开散而行其瘀滞,则诸病可已。
枳实烧黑者,入血中行积也;加以芍药走血分,而血症可散矣;以麦粥下之者,即大麦粥取其滑润宜血,且有益胃气也。
依据以上所述,蒋主任独见如下:第一是病机之独见:认为“枳实芍药散”主要用于产后瘀血所致烦满不得卧,为气血运行异常,而气血的异常运动谓之风,故病机属“风”。
?中医学“风病”的概念有两大类,一是外风,一为内风。
外风是指因感受了自然界中的虚邪贼风而患的病,如面神经麻痹等;内风指因脏腑功能失调,阴阳不合,气血运行逆乱引起的诸症,如肝阳化风所见的头晕头昏、面目(或肢体)麻木;阴虚生风所见的腰酸膝软、头目昏花;血虚生风所见的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眼花、四肢抽搐等。
由此蒋老师认为从属“内风”。
第二是其功能主治的范围之独见,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奇效。
①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内经》首先提出本病病机为气逆,与寒气有关。
《灵枢·口问》曰:“谷人于胃,胃气上注于肺。
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人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
”蒋老师说:西医学中的呃逆为膈肌痉挛。
认为《内经》提出呃逆的病机为气逆,仍而气逆也属气机运动失常,总属“风”,临床中往往运用“丁香、柿蒂”之类治疗呃逆无效,尤其对顽固性呃逆,蒋老师运用“枳实芍药散”加减治疗,疗效甚佳。
枳实芍药散的功效与作用
枳实芍药散的功效与作用
中国古代很早已使用单味药物治疗疾病。
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又学会将几种药物配合起来,经过煎煮制成汤液,即是我们所说的方剂。
今天为大家介绍枳实芍药散这种方剂。
【处方】
枳实(烧令黑,勿大过)芍药各等分
【制法】
上二味,杵为散。
【功能主治】
治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痈肿。
【用法用量】
每服3克,一日三次,以麦粥下之。
【摘录】
《金匮要略》卷下
经常性不注意饮食健康的人们一定要注意,我们在选择枳实芍药
散等药物的时候需要根据我们的体质。
我们在肠身体不适的时候不能单单靠药物来化解,还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够很好的远离疾病。
徐文兵讲解枳实:味酸性温,治疗皮肤瘙痒,过敏,荨麻疹
徐文兵讲解枳实:味酸性温,治疗皮肤瘙痒,过敏,荨麻疹第一:枳实:阳历五六月间未成熟的小的果实.枳壳:阳历八九月果实成熟以后采摘下来!枳树是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的干燥幼果,阳历五六月间人们会收集那些散落在树下自落的果实,晒干或低温干燥。
用时洗净、闷透,切薄片,干燥,生用或麸炒用。
这种未成熟的小的果实,就叫枳实。
而等到阳历八九月果实成熟以后采摘下来制作成的中药,就叫枳壳了。
枳实,味酸性温,治疗皮肤瘙痒,过敏,荨麻疹第二:枳实:味酸性温,治疗皮肤瘙痒,过敏,荨麻疹!早期中医用药并不分枳实、枳壳,统一称为枳实,认为它味酸,性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神农本草经》记载其功效为“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
枳树的果实虽然不如橘子酸甜可口,但是天生万物,各具其性,酸涩的枳实入药能治疗外感邪风,风行皮肤.中造成的瘙痒,类似于目前流行的过敏和荨麻疹。
同时枳实还能配合消食药,治疗饮食不当造成的寒热错杂,食积结滞。
因其本身味酸涩,能治疗腹泻下痢,经常服用还能提髙肠胃平滑肌和四肢肌肉的弹性和张力,身体也会变得轻盈。
枳壳,成熟的果实,作用较缓和,长于行气开胸,宽中除胀第三:枳实:橙的未成熟果实,行气力量比较大;枳壳:成熟的果实,作用较缓和,长于行气开胸,宽中除胀!虽然张仲景的《伤寒论》中也用枳实的名称,但是临床处方已经开始区分枳实大小和炮制方法,比如在治疗轻度便秘使用小承气汤的时候,选用大黄、厚朴开泄大肠积滞,选用枳实反佐避免腹泻过度,这时候用的枳实张仲景特别标明用大者,所谓大者用的就是枳壳。
而在治疗重度便秘,神昏谵语的时候选用的大承气汤中,为反佐大黄、芒硝的剧烈泻下作用,选用就是小枳实。
总体说来枳实是橙的未成熟果实,行气力量比较大;枳壳是成熟的果实,作用较缓和,长于行气开胸,宽中除胀。
枳实可以制作成很多的中成药:枳实导滞丸,枳术丸,枳实薤白桂枝汤,枳实芍药散第四:枳实命名的中成药:枳实导滞丸,枳术丸,枳实薤白桂枝汤,枳实芍药散!中医使用枳实、枳壳入药,是直接用它作为主要药物来使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枳实芍药散枳实芍药散(方组、临证参考用量)枳实9g 白芍9g上2味,共为细末,每服3~--6g,日2次;或水煎服。
(功效)行气散结,和血止痛。
(主治]主证:产后腹痛,且胀,呕恶,大便略秘,烦满不能卧;或妇人胁痛;或行经腹痛。
脉沉紧或弦涩。
副证:烦躁易怒,腹胀纳少;或泄利不畅。
(临证加减)1.血虚气滞,痛在胃脘,本方加砂仁、白蔻仁、木香、元胡;痛在两胁,加柴胡、白芍、甘草,则有四逆散之义。
2。
产后恶露不尽,腹中痛,心烦易怒,胀满食少,本方加焦栀子、当归用之佳。
3。
本方证偏气滞者,症见胀甚于痛,胸胁满闷,适加台乌药、元胡、枳壳、香附、大腹皮行气之品。
4.瘀血化热,症见腹刺痛,得热反增,恶器量少色紫,口干,心烦,便难,适加红花、当归、蒲黄、丹皮、鸡血藤、黄芩等,以化瘀清热。
5.枳实芍药散加味治疗便秘:枳实15g,生白芍30g,生甘草20g。
治各种原因所致便秘者。
[新中医,1990,t12,;2Z] 6。
枳实(麸炒、去瓤)一两,炒白芍药、川芎、人参各半两。
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姜枣煎汤或酒调下,日三次。
治两胁疼痛,名枳实散。
[普济本事方]7.芍药二两,桂枝(去粗皮)、甘草(炙)各一两.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治产后血气攻心腹痛,名芍药汤。
下瘀血汤(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大黄6g 桃仁20枚廑虫20枚上3味,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和为4丸,以酒15g,煎工丸,取8ml,顿服之;或用酒送之。
每次l丸,日2—3次。
(攻效)活血逐瘀.(主治]主证:产后恶露不下,或下极少,少腹刺痛拒按,痛处不移,身热烦闷,口燥舌干,舌质暗有瘀点,苔黄少津,脉沉结或沉涩。
副证:呼吸气促,大便燥结。
(临证加减)1.闭经未气虚,本方酌加泽兰、当归、川芎、赤芍、红花等;体已虚者酌加党参、黄芪,以扶正祛邪。
2.慢性肝炎、肝硬化之肝脾肿大者,本方酌加丹参、赤芍、鸡血藤、王不留行、红花、柴胡、鳖甲等软坚化瘀,舒肝理气之味。
3。
产后恶露不下,子宫收缩不佳,正虚邪实者,本方合人参汤、四君子汤、当归补血汤,以标本兼治,攻补兼施。
4.本方证兼寒冷者,症见小腹冷痛、绞痛,得热痛减,脉沉紧或沉弦者,加小茴香、莱菔子、荔枝核、橘核、吴茱萸,以温经散寒止痛。
5.本方证痛甚者,合《傅青主女科》散结定痛汤(当归、川芎、丹皮、益母草、黑荆芥、乳香、山楂、桃仁),或加元胡、刘寄奴。
以增强活血化瘀,散结定痛之力。
6.下瘀血汤的临床应用:丁氏通过本方化裁,治疗盆腔炎、低热、肠粘连、肝病、肥胖症等。
病例分析,认为瘀阻气滞,有碍清浊之升降,用祛瘀方法是着而行之,使脏邪以腑为出路,肠腑为瘀血排泄的一个通道,因而取效。
认为本方对经脉损伤,瘀血留着,闭塞络道,影响循环,阻碍升降之病情,有逆转病变的作用。
文中认为瘀阻低热,瘀在心肾者,以本方配合补心丹;病在肝肾者,以本方配合青蒿鳖甲汤;肝病瘀阻者,在重用活血化瘀药获效后,要及时益气,可仿王清任补阳还五汤;若肠粘连因营虚络痹,配合芍药甘草附子汤;肥胖症因痰瘀交阻,配合平胃二陈汤;盆腔炎因为症块,配合桂枝茯苓丸等,有参考价值。
7。
桃仁八钱,大黄五钱,廑虫三个,甘遂五分或八分,为细末冲服或水煎服。
治血瘀腹大,腹皮上有青筋者,名下瘀血汤。
[医林改错]8.本方加干漆二两,荞麦糊为丸。
治小儿疳疾,痞块诸药无效,羸瘦胀满不欲饮食,面身萎黄浮肿,唇舌淡白或殷红,肌肤元泽,巨里(即心脏部)跳动,如黄胖兼有蛔虫者,名尾台氏下瘀血汤。
[金匮要略方论集注]9.三棱、莪术各9g,藏红花、穿山甲、陈皮各15g,生大黄30g。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大如梧子,晨午各服工次,每次3—6g,以大便微利为度。
治肝脾肿大,名下瘀血丸。
阳旦汤(方组)考阳旦汤,注家认识不一,有认为桂枝汤加黄芩,亦有认为桂枝汤加附子。
但大多数认为阳旦汤即桂枝汤。
本书拟从后者,故此款将方组略。
(功效)解肌和营卫。
(主治)详参桂枝汤之“主治”项。
(临证加减)1.阳旦汤即桂枝汤,产后体虚外感,但阳旦证仍然存在,还可以用阳旦汤治之。
2.产后外感见本方证者加法半夏或黄芩,以燥湿化痰清热。
竹叶汤(方组、临证参考用量)竹叶6g 葛根9g 防风3g 桔梗3g桂枝3g 人参3g 甘草3g 制附子3g 大枣5g 生姜log上10味,以水1000ml,煮取250ml,分3次温服。
(功效)扶正祛邪,表里兼治。
(主治)主证:产后,发热恶寒,头痛身疼,无汗而喘,面赤,舌质淡红,苔白薄,脉浮而无力。
副证:或四肢欠温。
(临证加减)工。
如邪犯少阳,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苦,咽干,作呕,舌苔薄白,脉弦或弦数,合小柴胡汤或三合散加减。
2.三合散:白术、当归、芍药、黄芪、茯苓、熟地、柴胡、人参、法夏、黄芩、甘草、川芎。
3.如属外感风热,症见发热,微微恶风,头痛,口干咽痛,或咳嗽,微汗,苔薄黄,脉浮数,合银翘散加减。
4.若产时正值炎热酷暑季节,外感暑邪,气津两伤,症见身热多汗,口渴心烦,倦怠少气,舌红少津,脉虚数,合清暑益气汤加减: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
本方证若兼血虚,可加当归、生地、阿胶,以补血生血。
5.竹叶、麦门冬各一升,甘草二两,茯苓、生姜各三两,小麦五合,大枣十四枚。
为粗末,先煮竹叶、小麦,后入诸药再煎,分三次服。
治产后心中烦闷不解.若心中虚悸者,加人参二两;食少加粳米五合;气逆者,加半夏二两,名竹叶汤。
6.竹叶、小麦各一升,知母、石膏各三两,茯苓、黄芩、麦门冬各二两,人参一两半,生姜五两,天花粉、半夏、甘草各一两。
先煎竹叶、小麦去滓,内诸药再煎,分三次服,老幼五次服。
治五心烦热,手足烦疼,口于唇燥,胸中热,名竹叶汤(又名千金竹叶汤)。
[千金要方]7.竹叶(细切)一握,小麦二合,生姜(切)一两,白马通(新者,绞取汁)一合,用水三盏,先煮小麦,煮取二盏,去麦下竹叶、生姜,煎至一盏半,去滓,人白马通汁和匀,分二次服.治走马黄,病人眼黄面赤,狂言骂詈,怒目高声,起卧不安,发即狂走,名竹叶汤。
8.生干地黄五两,芍药四两,黄芪、茯苓、泽泻、炙甘草、麦门冬各三两。
为末,每服四钱,加生姜三片,淡竹叶十片,水煎,不拘时服。
治目睛实极,眼视不明,齿焦,发落,形衰,通身虚热,甚则胸中?痛,烦闷,泄精,名竹叶汤。
9.妇人36病小考:《金匮》妇人病三篇,包括妊娠篇9方证,产后篇8方证,杂病工9方证,共36方证,可视为36病。
若按病名统计,凡能单独成病名的为一病,有的一个方证可分为3种病,正好也是36病,即妊娠期8病,产后9病和杂病工9病。
认为张仲景所指36病可能是这两者之一。
LN南中医,1985,c3,:10]竹皮大丸(方组、临证参考用量)生竹茹9g 生石膏工5—39g(先煎) 桂枝5g 白薇8g 甘草lOg 红枣5枚上6味,共为细末,日3次,每次3.-~5g,白开水冲服。
或共为细末泛水为丸,大如梧桐子,每日2—3次,每次3—5g,白开水送服.或以水600ml,煮取200ml,分2次服。
(功效]安中益气,除烦止呕。
(主治} .主证:产后气血不,胃有虚热,心烦不安,呕逆,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舌质红,苔少,脉滑数无力。
副证:低热留恋。
(临证加减}1:产后虚热留恋不已,酌加地骨皮、桑白皮、鳖甲、青蒿,以清虚热。
2.呕吐重者,酌加瓦楞子、代赭石、姜半夏,以平呕逆。
3。
气虚重且汗频者,酌加生黄芪或与玉屏风散合方,以补气固表。
4.妊娠呕吐者加旋覆花、姜半夏、代赭石。
5.本方治疗产后呕逆:产后呕逆,治以益气安胃,方用竹皮大丸加半夏,可取得良效。
[北京中医学院学m真1983。
c3,:19]6.运用竹皮大丸的经验:运用本方常以竹茹20g,白薇20g,生石膏50g,桂枝lOg,甘草5g,大枣2枚。
水煎服。
原方中甘草用量独重,又用枣肉和丸,旨在益气安中;竹茹、石膏、白薇意在清热降逆;桂枝辛温,用量又少,一则佐凉之品从阴引阳,二则桂枝配甘草,取桂枝甘草汤之意以振奋心阳.总之,本方清热中寓于通阳,祛邪兼顾扶正,既能舒肝又能和胃健脾,调理气机,故能平冲逆,清邪热,除烦乱,止呕吐等。
运用本方时重用石膏、白薇、竹茹意在加强清热之功;若素体虚弱者,可酌情加大甘草、大枣用量。
[中医杂志,1986,c6,;13]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方组、临证参考用量}白头翁9g 黄连6g 秦皮6g 黄柏6g阿胶6g 甘草3g上6味,以水700ml,煮取250mi,烊化阿胶,分3次温服.(功效)补血益气,清热止利。
(主治)主证:产后或素体阴虚血弱,面黄乏力,下利脓血,腹痛即便,里急后重,舌质红苔黄少津,脉虚数。
副证:肛门灼热,身热口渴,虚烦不寐。
(临证加减)1.发热恶寒表证明显者,酌加葛根、黄连、黄芩、双花、连翘、马齿苋,以清热解毒。
2.腹痛里急后重明显者,酌加木香、槟榔、黄连、莱菔子、白芍等,以理气止痛。
3.挟有食滞者,酌加炒三仙、莱菔子、鸡内金等,以消食。
4.治产后下利腹痛,荏苒不已,羸瘦不食、心悸身热,唇口干燥,便血急迫者。
又云:痔核肛中掀热疼痛或便血者,若大便燥结加大黄。
[类聚方广义]5.若白头翁汤证而又心烦不得眠或烦躁者,白头翁汤加甘草阿胶治之。
《千金》三物黄芩汤(方组、临证参考用量)黄芩3g 苦参6g 干地黄12g上3味,以水800ml,煮取200ml,分2次服,每次温服lOOm]。
(功效)清热燥湿,滋阴养血。
(主治)主证:外感已解,或非外邪,仅手足烦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副证:口干口苦;大便灼肛或热痛,小便不利,阴痒。
(临证加减)1.产后烦酌加炒栀子、淡豆豉、竹叶、沙参、麦冬、黄精,以除烦生津。
2。
湿热下注之阴肿、阴痒,加当归、土茯苓、地肤子、蒲公英、黄柏、以养血燥湿。
3.心胸苦烦加全瓜蒌、半夏、黄连,以开胸除烦。
4.在临证应用本方时,应清楚与小柴胡汤的鉴别。
一般认为小柴胡汤的腹证表现为胸胁苦满,而本方则为心下痞硬。
作为参考,翻阅了前人的记述。
在《搞本方与聣》中有“此方亦用于血而手足烦热,然未成劳者”,认为“柴胡和三物之区别,在于三物以烦热为主,柴胡以头痛为主”。
CR方临床,1988,cl,:723《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当归12g 桂枝9g 芍药18g 生姜9g 甘草6g 大枣12枚’上6味,以水1000ml,煮取300ml,分温三服,一日服完。
(功效)养血补虚,和营止痛。
(主治) .主证:腹中疗痛,少腹拘急,不能饮食,舌质淡,苔薄白,脉虚缓。
副证:面色不华,唇淡,口淡。
(临证力口减)1.详参小建中汤之“类方鉴别”项。
2.如劳损久病,腹痛里急,气血两虚,本方加黄芪,其效尤良,不必拘于男妇之分。
3.经后腹痛,证属中焦营卫虚寒,少腹喜温喜按者加吴茱萸、小茴香,荔枝核以温经散寒。
关于本方的适应证:日本学者认为凡腹中拘挛紧缩,如系数条绳索,痛引少腹腰背;或手足疼痛浮肿者;或突然手足挛痛,俗称转筋者;或因血证虚羸,气息将绝者,用此方皆有效,颇为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