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 专题一
教育学原理考试重点(3篇)
教育学原理考试重点(3篇)教育学原理考试重点(一):教育的本质与功能一、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实践活动,旨在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方式,对个体的身心发展施加影响,使其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
教育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 社会性: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教育的社会性决定了它必然反映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要求。
2. 目的性: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旨在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教育的目的性体现在教育目标的设定、教育内容的选择和教育方法的运用上。
3. 实践性: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通过具体的教与学过程来实现其目的。
教育的实践性要求教育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技能和教育艺术。
4. 发展性:教育是促进个体身心发展的活动,通过教育,个体不仅在知识、技能方面得到提升,而且在思想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也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功能是指教育对个体和社会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教育的功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个体发展功能认知发展:教育通过传授知识和技能,促进个体的认知能力发展,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创造力等。
品德发展:教育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个体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社会责任感。
情感发展:教育通过情感教育,培养个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身体发展:教育通过体育活动,促进个体的身体健康和体能发展。
2. 社会功能政治功能: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社会政治发展。
教育是实现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经济功能:教育通过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
文化功能:教育通过传承和创新文化,促进社会文化发展。
教育是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重要载体。
社会整合功能:教育通过培养具有共同价值观和社会规范的个体,促进社会整合和社会和谐。
3. 选择与分配功能社会选择:教育通过考试、评价等方式,对个体进行筛选和选拔,为社会各部门提供合适的人才。
《教育学原理》考试大纲(3篇)
《教育学原理》考试大纲(3篇)第一篇:教育的基本概念与理念一、教育的定义与功能1. 教育的多维度定义广义教育与狭义教育的区别教育与培训、教学的联系与区别2. 教育的基本功能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功能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二、教育学的发展历程1. 古代教育理念中国古代儒家教育思想西方古代的博雅教育2. 近现代教育学的发展工业革命对教育的影响现代教育制度的形成3. 当代教育学的新趋势终身教育理念全民教育运动教育信息化与全球化三、教育的基本理念1.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罗杰斯的学生中心教学2. 科学主义教育理念桑代克的实证主义教育研究赫钦斯的学科中心教育3. 社会主义教育理念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的学说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演变四、教育目的与价值取向1. 教育目的论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教育无目的论2. 教育价值取向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能力本位的价值取向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第二篇:教育制度与组织一、教育制度1. 学制的概念与类型学制的定义与构成要素学制的分类与特点2. 我国学制的演变历史上的学制改革当代我国学制的结构3. 世界主要国家学制比较美国学制英国学制德国学制二、教育组织与管理1. 教育行政组织教育行政组织的职能与结构我国教育行政体系的构成2. 学校组织与管理学校组织的类型与特点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学校领导理论三、课程与教材1. 课程论课程的定义与类型课程理论与课程模式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2. 教材建设教材的作用与编写原则教材的选用与评价我国教材改革与发展四、教师与学生1.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职业素养教师教育与发展途径教师评价与激励2. 学生发展与评价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学生个体差异与教育学生评价方法与原则第三篇:教育方法与评价一、教育方法1.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情境教学2. 学习方法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索学习3. 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创新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改革网络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二、教育评价1. 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教育评价的定义与功能教育评价的类型与方法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2. 学生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学业评价学生发展评价3. 教育质量评价学校教育质量评价课程与教材质量评价教师教育教学评价三、教育研究方法1. 教育研究概述教育研究的定义与类型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论2. 定量研究方法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纵向研究3. 定性研究方法案例研究叙事研究行动研究。
第一部分 教育学原理1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第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
而自从有了教育活动,就有了人们对教育活动的认识。
当人们对教育的认识超越了经验和习俗的水平,形成了系统、科学的理性认识时,教育便成为教育之”学”。
因而,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教育学的任务主要有三:一是揭示教育的规律。
即揭示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外部诸事物之间的本质性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阐明教育的各种规律。
二是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
即对纷繁复杂的教育问题提供超越日常习俗认识和传统理论认识的新解释,促进教育知识的增长。
三是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即通过对教育规律的揭示和教育问题的解释,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依据,进而成为沟通教育理论和教育实属践的桥梁。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l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学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古代的一些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都混杂在他们的哲学著作或政治著作、语言记录中。
如《论语》一书,就汇集了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散记在他的哲学著作《理想国》等书中。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它大约出现在战国末|期,是儒家思孟学派撰写的,比国外最早的教育著作一-古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教育》一书还早三百来年。
但所有教育方面的著作,多属论文的形式,停留于经验的描述,缺乏科学的理论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因而只可以说是教育学的萌芽或雏形。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
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教育学原理选择题题库及答案大全解析
教育学原理选择题题库及答案大全解析第一大题:教育学基本概念题目1: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A. 培养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B. 传授知识和技能C. 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D.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答案:A解析: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目2:教育学的定义是指什么?A. 研究教育的学科B. 教育教学的理论体系C.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D. 学习规律和教育规律的科学总结答案:A解析: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和原理的学科,它旨在提供关于教育教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题目3:教育学的科学性是指什么?A. 教育学的研究是严密、系统和科学的B. 教育学的研究是开放、灵活和创造性的C. 教育学的研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D. 教育学的研究是可重复和可验证的答案:A解析:教育学的科学性是指教育学的研究具有严密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它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去研究教育现象和规律。
第二大题:教育学流派及代表理论题目1:行为主义流派的教育理论主张是什么?A. 学习以外部刺激和强化为导向B. 学习应该注重个体的自我实现C. 学习应该根据个体的认知结构来进行D. 学习应该注重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答案:A解析:行为主义流派的教育理论主张学习是以外部刺激和强化为导向的,通过奖惩制度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和行为。
题目2:人本主义流派的教育理论主张是什么?A. 学习以外部刺激和强化为导向B. 学习应该注重个体的自我实现C. 学习应该根据个体的认知结构来进行D. 学习应该注重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答案:B解析:人本主义流派的教育理论主张学习应该注重个体的自我实现,培养学生的个性、情感和创造力发展。
题目3:认知主义流派的教育理论主张是什么?A. 学习以外部刺激和强化为导向B. 学习应该注重个体的自我实现C. 学习应该根据个体的认知结构来进行D. 学习应该注重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答案:C解析:认知主义流派的教育理论主张学习应该根据个体的认知结构来进行,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发展。
2024版《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及其本质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 性。
不同学派关于教育本质观点比较
实用主义教育本质观 实用主义认为教育本质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 预备。强调教育要与生活相联系,满足社会的需要。
要素主义教育本质观 要素主义强调教育的本质是传递人类文化遗产中的要素, 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忽 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当代教育趋势与挑战
01
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教育全球化、信息化、终身化、个性化等成为当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02
当代教育面临的挑战
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同时,教育内部也面临着质量不均、公平缺失、创新不足等问题。
03
应对挑战的策略与措施
各国纷纷制定教育发展战略和规划,加强教育投入和管理,提高教育质
近代教育改革与发展
近代教育的开端
01
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新
要求,促进了近代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近代教育改革运动
02
各国纷纷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制度,推广大众教育,
提高国民素质。
近代教育发展的特点
03
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和平等化;教育内容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科
学性;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的联系更加紧密。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及 其本质
目录
• 教育基本概念与功能 • 教育历史发展与演变 • 教育本质探讨与争议 • 教育要素与结构分析 • 教育过程与规律揭示 • 教育评价与改革策略
01
教育基本概念与功能
教育定义及内涵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学原理题库及答案大全
教育学原理题库及答案大全第一章:教育学概论1.1 什么是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活动的规律、原理和方法的学科。
它通过研究教育的本质、目标、对象、内容、方法等,旨在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答案: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活动的规律、原理和方法的学科。
1.2 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和探讨教育的本质、目标、对象、内容、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促进教育的改进和发展。
答案:教育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和探讨教育的本质、目标、对象、内容、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1.3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有意识地引导和影响人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培养和发展人的全面素质,使其适应社会生活和实现个人发展的过程。
答案: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有意识地引导和影响人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培养和发展人的全面素质,使其适应社会生活和实现个人发展的过程。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原理2.1 人的发展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人的发展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遗传因素决定了人的基本特征和潜能,而环境因素则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答案:人的发展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2.2 什么是适应教育?适应教育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要,提供个性化教育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适应环境、克服困难、发展潜能的教育方式。
答案:适应教育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要,提供个性化教育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适应环境、克服困难、发展潜能的教育方式。
2.3 什么是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指人从出生到生命结束的整个过程中,通过不断学习和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教育理念。
答案:终身教育是指人从出生到生命结束的整个过程中,通过不断学习和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教育理念。
第三章:教育的基本原则3.1 教育的个别差异原则是什么?教育的个别差异原则是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11-12课件
课程描述: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理 论课程,必修课程。
理性上认识教育的基本原理
课程要求
提高教育实践能力
增强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 责任感,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
本课程参考文献 :
1.叶澜《教育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 社,1999年版。 3.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年版。 课程考核:
❖ 1972年,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巴班斯基 (Ю.K.БбaÓ aHcКИЙ)出版了《教学过程最优化》。
2、特点
❖ (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 (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 (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
体系。 ❖ (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 (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
❖ 1、观察法:指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下,直接用自己 的眼睛、耳朵等各种感觉器官或借助仪器和其他 技术等手段去感知和研究对象的方法。
❖ 2、实验法:指研究者按照预先确定的研究目的, 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 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 研究方法。
3、调查法:
❖ 指研究者为深入了解教育实际情况,弄清事实, 发现存在的问题或原因,探索教育规律而采取的 系统研究步骤和方法。
4、文献法: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对需要的文献进行查阅、分 析、整理,从而筛选出有助于研究进行的文献的 一种方法。
5、行动研究法:
❖ 指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 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 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 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一种方法。
《教育学原理》课件PPT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
05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的内涵与层次
教育目的的定义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预 期结果,它规定着教育活动的方 向和标准,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和归宿。
教育目的的层次
教育目的可分为不同层次,如国家 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 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等,它们之 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使其能够 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 精神,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时,加强学校与社会 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06
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
教育制度的内涵与类型
教育制度的内涵
教育政策的制定
教育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包括问题诊断、政策制定、政策合法 化等步骤。它需要政府、专家、公众 等多方面的参与,确保政策的科学性 和民主性。
教育政策的实施
教育政策的实施是将政策转化为实践 的过程,包括资源配置、组织变革、 教学改革等方面。实施过程中需要注 意政策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可持续性 。
教育能够激发个体的潜能,提高 个体的素质,为个体的未来发展
奠定基础。
教育还能够培养个体的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体的全面发
展和终身发展。
教育如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应该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促进个体在认知、情 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教育应该关注个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满足不同个 体的发展需求。
教育学的定义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的本质ppt课件
ppt课件CONTENTS•教育本质概述•教育本质特征分析•不同流派对教育本质认识比较•当代社会背景下教育本质新内涵探讨•总结:全面把握和深入理解教育本质教育本质概述01教育定义及功能教育定义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功能教育具有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教育能够促进个体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社会发展功能教育能够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
教育与社会关系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受社会生产力的制约,同时也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教育与社会政治教育受到社会政治制度的影响,同时也对社会政治制度起着维护或变革的作用。
教育与社会文化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对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教育历史发展阶段原始社会的教育教育起源于劳动,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
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内容以人文知识为主。
近代社会的教育近代社会的教育开始走向普及化和义务化,教育内容逐渐增加了自然科学知识。
现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具有多元化和民主化的特点,教育内容更加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
教育本质特征分析02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具有各种素质和能力的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通过提供系统的知识和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掌握专业领域的核心能力和素质。
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
培养人才为核心任务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各种学科知识和技能。
教育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强调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包括沟通、协作、领导力等。
教育还承担着传递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传授知识、技能与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教育通过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全球视野的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汇总整理(一)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汇总整理
知识点一: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教育学中的重要方面之一。
其中,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对环境刺激的反应来实现的,而认知学习理论则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个体内在的认知结构。
另外,社会文化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社会文化环境中的实践过程。
知识点二: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在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过程。
其中,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是发展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
这些理论帮助我们了解儿童认知和行为发展的规律。
知识点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育实践的关键环节。
有效的教学设计需要根据学习者的特点、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来进行。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
此外,评估和反思也是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知识点四:教育评估
教育评估是对教学过程和成果进行客观评价的过程。
评估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改进教学方法和设计。
形成评价体系和采用多种评价方法是有效的教育评估手段。
知识点五:教育管理
教育管理包括学校管理和课程管理等多个方面。
学校管理着重于组织结构和人员管理,而课程管理则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内容和方法。
高效的教育管理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结语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知识体系,通过对学习理论、发展心理学、教学设计、教育评估和教育管理的深入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
希望本文所述知识点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教育学原理专题》课程
《教育学原理专题》课程
《教育学原理专题》课程是一门专门研究教育学基本原理和理论的学科专题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教育学的基本范畴、核心概念和研究方法,掌握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培养教育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该课程的内容包括教育学的起源和发展、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的主要学派和教育学的实践应用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论,培养教育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在《教育学原理专题》课程中,学生将通过听讲、阅读相关教材和文献、讨论和论文写作等方式进行学习。
课程的评估方式主要包括平时成绩、课堂参与和期末考试等。
通过这些评估方式,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并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教育学原理专题》课程在教育学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阶段都是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教育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重要环节。
同时,该课程也适用于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如心理学、社会学、幼教等专业的学生,以及从事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工作的教育工作者。
教育学原理(PPT)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
不同的观点 六种要素
1.有关教育要素的不同观点
三因素说 四因素说 五因素说 六因素说
2.六因素说
教育者
教育者是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教育者 代表着社会的利益和要求,受过专门的培养和训 练,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人的神圣使命,教育者在 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教育者是人类现 实和未来的桥梁与纽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他的劳动对象是一个个 活生生的能动的个体,它的劳动价值是人参与现 代生活的权利的获得、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民 族的兴旺发达。教师要具有高尚的师德和更强的 使命感,要具有奉献精神,要有高的育人素质。
2.历史上的思想家对“教育”的理解
夸美纽斯:假如要去形成一个人,那便必 须由教育去完成。“教育在于培养和谐发 展的人”。
裴斯泰洛齐:教育就是“依照自然的法则, 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 力。”
斯宾塞:教育就是“为我们的完美生活作 好准备”。
3.教育的定义
建国后三十年内:凯洛夫的全面影响
3.教育的定义
1980年代后的“千人一面”
《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 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广义上说, 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 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 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 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 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 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育这个词有时还作为 思想品德教育的同义词使用。”
袁振国:《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1年。
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人民教 育出版社,2006年版。
考试与成绩
教育学原理全部考点背诵版(一)
教育学原理全部考点背诵版(一)一、教育学概述1. 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的性质:教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民族性、阶级性、生产性。
2. 教育的功能个体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包括生存功能、发展功能、享用功能。
社会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
3. 教育的目的教育目的的内涵: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规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
教育目的的类型:终极目的、阶段目的、具体目的。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宗教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教育无目的论、生活本位论、能力本位论。
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全面发展、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坚持个性发展。
4. 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古代社会教育、近代社会教育、现代社会教育、当代社会教育。
教育的发展趋势:全民化、终身化、民主化、多元化、信息化。
二、教育制度1. 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的定义: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
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制。
学校教育制度的构成:学校类型、学校级别、学校形式。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
2. 现行学制现行学制的特点:重视早期教育、强调基础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注重职业教育、发展成人教育。
现行学制的改革:学制缩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学校类型多样化。
3. 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概念:指国家对适龄儿童和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免费的、强迫的、世俗的基础教育。
义务教育的发展: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义务教育法》,实现免费义务教育。
向贤明主编马工程《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及其本质--ppt课件
中外教育家对教育的界定
*
PPT课件
广义的教育:自有人类产生以来就已产生的教育,这种教育存在于各种生产和生活的活动之中。其定义一般为: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教育的定义
*
PPT课件
教育的定义
狭义的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
实体教育 实体教育是指在一个现实的空间里,根据现实空间里的要求来规范人们行为的一种教育。
虚拟教育 虚拟教育意味着教育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物理空间的限制,是以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网络空间为媒介而展开的一种教育形态。包括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校园、心理学社、虚拟图书馆等。
实体教育与虚拟教育
*
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
*
PPT课件
非正规教育 非正规教育是“在非正规教育系统外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即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学制要求范围(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以外的各类教育活动,如扫盲、文化技术培训、政治学习、业务训练、专题讲座、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等。
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
*
PPT课件
较强的可控性
教育的专业性
教育时空的集中性和效率性
学校教育
较强的目的性、系统性和组织性
*
PPT课件
第一章完,感谢聆听
*
PPT课件
*
PPT课件
教育内容是学校基于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行为和习惯的总和。教育内容在学校教育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课程标准和教材。
教育学统考背诵要点(教育学原理)(一)
教育学统考背诵要点(教育学原理)(一)一、教育学概述1.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 教育学的任务:揭示教育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3.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古代教育学、近代教育学、现代教育学。
4. 教育学的分化与综合:普通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比较教育学、民族教育学等。
5.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法、比较法、实验法、调查法、逻辑法等。
二、教育的基本概念1. 教育的本质: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 教育的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3. 教育的功能:个体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
4. 教育的价值:内在价值、外在价值。
5. 教育的类型:按教育对象分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按教育性质分为公立教育、私立教育、民办教育;按教育形式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三、教育与社会发展1. 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影响: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人口等。
2.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培养人才、传承文化、促进科技创新、促进社会公平等。
3. 教育与社会互动关系:教育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1. 人的发展概述:人的发展的内涵、阶段、特点。
2.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3.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引导个体发展、促进个体全面发展、激发个体潜能。
4. 个体发展的规律: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五、教育制度1. 教育制度的定义:教育制度是规范教育活动的各种规则、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的总和。
2. 教育制度的发展:从等级制到平等制、从封闭制到开放制。
3. 现代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
4. 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制。
六、课程与教学1. 课程概述:课程的概念、类型、结构。
2. 课程理论: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学生中心课程理论、社会中心课程理论。
《教育学原理专题》课程
《教育学原理专题》课程
(实用版)
目录
1.介绍《教育学原理专题》课程的基本信息
2.阐述课程的目标和意义
3.介绍课程的主要内容
4.分析课程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5.总结课程的价值和影响
正文
《教育学原理专题》是一门针对教育学原理进行深入研究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
该课程对于培养未来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人员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程的目标在于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对教育现象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此外,该课程还希望培养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激发他们对教育研究和实践的热情。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的历史发展、教育目的和价值、教育制度和组织、课程和教学论、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
这些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教育学的各个方面,为他们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学生需要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和策略。
首先,他们需要认真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理解并记住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其次,他们需要参加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思想和观点,提高自己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此外,他们还需要完成课程作业和考试,检验自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育学原理专题》课程对于学生的学术和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
值。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提高自己的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此外,该课程还可以为学生未来的教育和研究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2024年《教育学原理》1课件-(含多款)
《教育学原理》1课件-(含多款)《教育学原理》课件一、引言教育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学科,具有广泛的研究领域和深远的影响。
本课件旨在介绍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教育学的核心概念、理论和方法,从而提高教育实践的质量和效果。
二、教育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探讨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以揭示教育的基本规律。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
教育现象是指教育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如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问题是指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如教育不平等、教育质量下降等;教育规律是指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的规律性联系,如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等。
三、教育学的理论基础1.哲学基础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教育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教育应该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道德品质和专业能力的劳动者。
2.心理学基础教育学的发展离不开心理学的支持。
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为教育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它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以提高教育效果。
3.社会学基础教育学与社会学密切相关,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为教育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相结合的产物,它研究教育与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变迁等方面的关系,以揭示教育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作用。
四、教育学的核心理论1.教育目的论教育目的论是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它研究教育的目的和价值。
教育目的论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道德、体力、美育等方面的发展。
教育目的的实现需要通过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科学设计和有效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这一定义包括以下四点含义:(1)教育这个概念首先指的是某一类型的实践活动,而不是纯粹的理念或在某种理念支配下的一套规则。
(2)教育是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耦合的过程。
(3)教育活动要在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过程中起到一种“促进”或“加速”的作用。
(4)教育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具有社会性、历史性和文化特征。
2.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存在、建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统一的合理性教育理论的科学,教育学的科学化就是教育学的合理性。
教育学是关于教育智慧的学问,在与教育学的自觉对话中把握教育学的发展逻辑,对其教育意向的形成和教育智慧的追求具有重要意义。
3.教育事件:所谓教育事件,就是描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真实而又典型的事件,以及对此事件的剖析、反思与总结。
二、填空
1.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可以将教育划分为(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
2.根据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可以将教育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3.根据教育系统的层次,可以将教育划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4.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
5.教育学的科学化就是教育学的(合理性的科学化过程)。
三、简答
1.立足中西文教育的不同词源分析中西方教育思想的差异。
西方对教育的理解围绕儿童的内在潜能和需要,强调以儿童为中心,主张儿童身心自由与和谐发展,提倡在教育者的积极引导下,将其内在的东西展现出来,然后逐渐加强和丰富。
而中国对教育的理解主张按照成人既定的计划,在成人的严厉监督、鞭笞与惩罚下,强制要求儿童被动学习外在于自己的知识、智慧、美德等,表现出事先所希望表现出来的素养。
教育意识影响教育行为,中西方对教育理解的巨大差异,决定了相应的教育观念以及行为上的巨大分野。
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教育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在于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认识教育的本质,揭示教育的规律。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教育学的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逻辑层次,去揭示教育的各种规律(包括宏观的和微观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体系,并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
在理论上,教育学要为教育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帮助教育行政部门制定、调整教育方针政策;在方法论方面,教育学要给予实际教育工作者以指导,帮助学校和教师改进工作,提高教育科学质量。
四、论述
1.学习化社会的教育本质观。
(1)教育首先是一种学习。
教育与学习具有内在联系,学习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学习的规范和效率的提高。
具有教育意义的学习是“凭借经验产生的、按教育目标进行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
”教育的根源在于学习,学习未必就是教育,但没有学习就不可能有教育,教育必定是一种学习。
学习效率和水平、层次的提高离不开教育,但不论从教育的直接目的还是就教育教学过程说,教育都是为了学习者的学习,教育的目的是学习,指向学习层次的提升。
教育和学习的内在联系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系列文献中有明确体现,《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包括学会做人)、学会生存作为教育的四大支柱。
《学会生存》指出:既然教育对社会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崇高的价值,这个社会就应该称为学习化社会。
“每一个人必须终身继续不断学习。
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
”
人的学习可以分为有意学习和无意学习、自主学习和指导学习几种类型。
指导学习是学习者在教育者指示和引导下的学习。
教育就是指导学习,指导学习中的有意学习、无意学习和自主学习必然受到时代、国家和教育者的引导和规范,对个人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指导学习之中和之外的自主学习对个人和社会发展同样有重要作用。
在学习化社会甚至指导学习的目的和追求就是实现更高层次的自主学习,教是为了不教。
教育在任何社会任何历史时期都是指导学习,这是教育的自本质。
指导学习就是教学,是教育的本体,是教育与世界上任何事物和人类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区别。
而指导学习在不同社会不同历史时期又有各自特点和类型,体现出教育本质的历史性和发展性,教育本质的这些不同类型是教育的类本质,它们共同反映了教育的自本质。
(2)学习化社会的教育是主体间的指导学习。
所谓主体间即主体之间的关系,是现象学、解释学、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哲学的重要概念。
主体间性是主体之间在语言和行为上相互平等、相互理解和融合、双向互动、主动对话的交往特点和关系,是不同主体间的共识,
是不同主体通过共识表现的一致性。
关于教育本质的定义,有功能性、过程性和目的性等定义类型,指导学习是它们的综合,教育的功能、过程和目的都是指导学习。
教育和学习本质上是认识和实践统一的活动。
在教育者看来,教育是培养或改造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者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受教育者是被培养者。
在学习者看来,教育是教育者指导下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教育者是被学习者。
学习者的实践是学习实践。
教育既离不开教育者的教,也离不开学习者的学,也就是说既离不开作为教育者这个教育实践主体,也离不开学习者这个学习主体。
教育是教育实践主体指导学习者学习主体的一种指导学习活动,即主体间的指导学习。
在教育活动中不仅学习者学习,教育者也学习,即所谓教学相长,但教育教学的主要和终极目标是教育者通过各种指导活动教会学习者学习,而不是相反。
因此把教育定义为既重视教育者及其教的作用,又重视学习者及其学的作用的主体间的指导学习,而不是定义为只强调教育者的教,轻视甚至忽视学习者的学的“无主体”的培养人的实践活动,不仅是一个语言表达问题,甚至不仅是一个教育观问题,而是一个更深层次的社会思想观和价值观的问题。
教育本质问题是有关教育是什么的教育事实判断问题,教育价值问题是关于教育应该是什么的教育价值判断问题,但事实上许多教育事实判断无不受到教育价值判断的影响,而且许多教育实践也是在受到教育价值判断影响下的教育本质观和对教育客观规律认识形成的教育科学规律指导下的教育实践。
将学习化社会的教育本质理解为主体间的指导学习意味着教育活动的重心从教学活动向学习活动的转移,也意味着学习者从教育对象向学习主体的转变。
2.如何理解教育学研究方法的合理性?
合理认识教育学研究对象是确定合理的教育学研究方法的关键,对对象的认识不同对研究方法的认识也就不同。
教育学研究既包括对自然、社会物质世界存在、客观精神世界存在和主观精神世界存在的认识,也包括主观精神世界的自我反思。
教育学研究的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方法的综合性与合理性。
(1)教育学方法与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法有密切关系
教育学与哲学自古就有天然的紧密联系,在当代人类认识的科学视野由自然转向社会文化,由事实转向价值,由认识转向评价,由存在转向行动,由描述转向规范的背景下更是如此。
哲学是教育的一般理论,教育是哲学的实验室。
现代社会教育学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业已建立起密切联系。
采用实证方法认识教育事实和客观规律与采用哲学社会科学方法研究教育价值和主体追求规律,对建构合理性教育理论和教育学的科学化都是重要的。
(2)教育学方法与人文科学方法有密切关系
教育学研究与其他人文科学研究相似多于差异。
人文科学作为研究人的本性的学科,其研究方法必然受到人的本性的制约。
教育学借鉴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就是要把人当作具体的人来研究,避免形成这样的认识:当教育学把人当作人和具体的人研究时,认为它是不科学
的;当教育学把人当作物(自然人)和抽象的人研究时则认为它是科学的。
现代解释学认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有不同特点,人文科学具有明显的理解和解释的特点,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也不完全是对客观事实的“价值中立”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解释性和理解性。
(3)教育学研究方法的多样化
教育学研究需要根据具体研究对象确定和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而不是以偏概全,把任何一种具体的方法当作教育学研究的全部方法。
强调实证和实验并不是说教育学对每一个问题的研究都要实验和实证,达到数学化的精确程度。
重视思辨和形而上学的方法也绝不是要求教育学的每一个具体问题的研究都要研究教育本体、本质等形而上学问题。
教育研究的方法,只要有利于教育和社会及其人的发展,从总体说正像费耶阿本德主张的那样“怎样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