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朵芬芳的花》教案 新 参赛优质文档

合集下载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教案1(含5篇)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教案1(含5篇)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教案1(含5篇)第一篇:《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教案1第四单元我们都是中华儿女第一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教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热爱自己伟大的祖国。

能力:尝试多渠道地收集相关民族特点的服饰、文字、风俗等资料,并学会对已有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归类,从中了解相关知识。

知识: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尊重、理解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礼仪内容。

教学重点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礼仪习俗。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多民族的统一大家庭,增进民族情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歌曲《爱我中华》,有关少数民族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进行民族小考察,收集整理相关的图片、文字等各种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说说自己的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的教材内容。

第3课时完成话题“多彩的民族节日”“各具特色的体育运动”“民族习俗与礼仪” 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第1课时活动一中华民族大家庭1.[播放视频:爱我中华] 结合情境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我们的大家庭有哪些民族?(板书:中华民族大家庭)在民族分布图上找一找各民族,并把找到的这些民族填在表格中。

[出示图片:中华民族分布图] [播放课件:我所知道的民族] 2.开展“看谁知道的民族多”抢答竞赛。

小结:汉族人口最多,而其他55个民族人口相对汉族人口较少,被称为少数民族。

(板书:56个民族55个少数民族)“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我们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设计意图:歌曲《爱我中华》拉开了此课的序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抢答竞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初步感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五十六朵花》教学设计4篇

《五十六朵花》教学设计4篇

《五十六朵花》教学设计4篇《五十六朵花》教学设计4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十六朵花》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十六朵花》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土家族民歌,会唱这首歌。

2、运用《乃呦乃》引起学生兴趣,通过看课件、用碗、盘子、茶杯,为歌曲伴奏、游戏、表演、小组合作达到学生会唱这首歌。

3、通过听、看、唱、演,让学生明白土家族有自己的歌,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唱会<五十六朵花>这首歌。

[教学难点]:边演唱边用打击乐器作四分音符的伴奏。

[教具准备]:《乃呦乃》光盘、一段录像(课件)、碗、盘子、茶杯、皮筋和小药盒,漂亮的贴画(用于奖励)。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快乐有序学生听音乐《乃呦乃》进入教室。

二、创设情景学唱歌曲导入:刚才老师给同学们听的音乐跟我们平时听到的音乐一样吗?这是一首土家族的民歌。

请同学们先看一看土家族的小伙伴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看课件,看完后请同学们讲出土家族小朋友生活中给同学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歌曲《乃呦乃》。

老师为大家演唱这首歌曲请同学们拿出碗、盘子、茶杯为歌曲进行伴奏。

老师教大家唱歌。

会唱后请部分同学到讲台上用碗、盘子、茶杯,为歌曲伴奏,其余同学边演唱边用打击乐器作四分音符的伴奏。

教师与同学们一起来玩游戏:教师与同学们一起动手用皮筋和小药盒做一个有三根弦的小琴,用皮筋的松紧来调整音高发出1、2、3的音。

并能在自己制作的琴上弹奏歌曲的乐句。

三、小组合作激励评价3—4位同学一组自由组合,练习表演歌曲。

(1位同学弹琴,1位同学用碗等伴奏,1—2位同学表演唱)请几组同学表演,评出表演最好的小组。

老师为表演最好的小组的同学发漂亮的贴画。

五十六朵民族花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五十六朵民族花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五十六朵民族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56个民族和各自代表的花卉。

2.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兴趣。

3.激发学生对花卉的美感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介绍中国的56个民族和各自的代表花卉。

2.通过分组合作制作56个民族花卉的手工。

3.展示和分享手工作品。

三、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的56个民族和各自的代表花卉。

2.培养学生对花卉的美感和创造力。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教师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中国的56个民族,并简要介绍每个民族的特点和代表花卉。

鼓励学生提出与花卉相关的问题,并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文化的兴趣。

步骤二:学习教师具体介绍每个民族对应的代表花卉,包括名称、特点和象征意义等。

同时,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有趣的花卉知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可以做笔记或记录重要内容。

步骤三:小组合作制作手工1.教师分成数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民族。

2.给每个小组分配相应的材料和工具,鼓励学生合作制作代表花卉的手工作品。

3.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制作,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步骤四:展示和分享1.每个小组完成手工作品后,教师安排时间让每个小组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

2.学生可以介绍自己组别的民族和代表花卉,并解释手工作品的设计理念和材料运用。

3.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观点,以促进交流和互动。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评价学生对民族花卉的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

3.评价学生制作手工作品的创意和完成度。

六、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花卉展览或当地的花卉市场,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各种花卉,拓宽视野。

2.鼓励学生自己种植花卉,培养他们的耐心和责任心。

以上就是五十六朵民族花教案,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民族文化和多样性,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创造力的发展,同时也能够增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希望这个教案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

五十六多芬芳的花

五十六多芬芳的花

五十六朵芬芳的花《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鉴赏课教案音体美教研室杜国利一、教学年级:高一年级二、课型:鉴赏课三、教学内容:1、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2、藏族民歌《酒歌》3、朝鲜族民间乐曲《纺织谣》4、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5、乌孜别克族民歌《一杯酒》6、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四、教材分析:“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是《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音乐鉴赏》模块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

本课是湘版《音乐鉴赏》模块中的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的第一节内容。

这节内容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不但让高中学生进一步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而且能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本课介绍的六首音乐作品分别为蒙古族、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常用的歌曲或乐曲,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

因作品较多,可选择《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歌唱美丽的家乡》作为重点鉴赏的曲目,《纺织谣》、《一杯酒》作浏览性欣赏。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认真听赏本课的音乐作品,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部分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2)能独立搜集我国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六、教学重点:1、聆听体验《辽阔的草原》、《酒歌》、《牡丹汗》、《歌唱美丽的家乡》。

2、理解音乐作品中体现风格特征的表现要素。

七、教学难点: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点。

八、教学方法:聆听体验法、对比听辩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九、课时安排:一课时六、鉴赏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1、介绍苗族所分布的地域及生活特点。

2019-2020年高一音乐 五十六朵芬芳的花教案

2019-2020年高一音乐 五十六朵芬芳的花教案

2019-2020年高一音乐五十六朵芬芳的花教案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音乐鉴赏》2)年级:高一年级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湖南文艺出版社4)所属章节:《音乐与民族》5)学时数:45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不同民族的音乐鉴赏,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的民族音乐文化的风格特征。

(2)能辨别不同民间音乐所属的民族。

(3)能根据欣赏少数民族音乐的感受,总结归纳出不同民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2:设计思路:(包含教材结构,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思路及教学方法及手段)《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全体学生获得基本的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

《少数民族音乐》作为《音乐与民族》单元的第一课,是学生将已有的民族知识进行综合表现,为此,本课从身边熟悉的民族和民族人物着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教学重点放在民族音乐鉴赏和区别不同民族音乐的风格与音乐特点上,让学生在听辩不同民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过程描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2分钟1:选用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名言:“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的音乐,必须研究民歌。

”2:看一组图片让学生来分辨分别属于哪些民族。

学生齐声回答。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

2:让学生对少数民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深入5分钟1: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芬芳的花,每一朵花都开得那么迷人,那么鲜艳,老师采摘几朵最具代表性的花和大家一起分享。

(出示中国地图,标出几个民族,沿中国外围边境走一圈。

)2:中国民歌分为两个部分:少数民族音乐和汉族民歌。

3:播放一组少数民族音乐家的图1:仔细听讲。

2:学生讨论并回答1: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围绕所教内容展开探究学习。

2:明白少数民族音乐家为少数民族音乐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片。

提问: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少数民族音乐家?展开35分钟1:朝鲜族:(1):简介从东北出发,来到朝鲜族居住的地方。

苏少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五十六朵花》教案

苏少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五十六朵花》教案

苏少版六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五十六朵花》教案⑴带着问习题初听歌曲,听出歌曲的情绪、速度以及典型节奏分别是什么?(情绪愉快、速度稍快、典型节奏xxx xx)⑵集体拍奏典型节奏⑶用"来"随着录音小声哼唱歌曲,哼唱的过程中找出歌曲中有没有旋律雷同的句子⑷把旋律雷同的句子用"来"唱一下⑸小声跟录音唱歌词,然后找出歌曲中你认尴尬唱的句子,并随琴模唱⑹用自然柔美的声音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认识都它尔和手鼓四、表演歌曲第二课时【教学内容】⑴观赏马头琴独奏《嘎达梅林》。

⑵观赏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

⑶认识马头琴。

【教学目的】⑴观赏马头琴演奏的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感受音乐悲壮的情绪。

⑵认识马头琴,初步感受其深厚、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

⑶观赏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

感受"花儿"高亢、明亮的音色特点。

【教学过程】一、观赏马头琴独奏《嘎达梅林》⑴师:这首乐曲是根据蒙古族民歌改变的。

马头琴独特的音色,增添了内蒙古草原的气息,使嘎达梅林的音乐形象更加的苍劲,悲壮。

现在我们来听一听,用马头琴演奏的这首民歌。

听后说出乐曲给你怎样的感受?⑵学生观赏答复:具有草原的格调,悲壮、浑厚⑶师:你们知道马头琴的形状吗?(出示多媒体课件:马头琴)马头琴是蒙古族特有的民族乐器,因为琴头上雕刻着马头,所以叫马头琴。

马头琴的音色独特,一听就能联想起草原的景色。

在演奏这首乐曲时,这种独特的音色使我们感到音乐更有草原的气息,更加苍劲、悲壮。

(设计用意:初步感受歌曲悲壮的情绪,并能演唱歌曲,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佩和热爱。

)二、观赏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上去高山望平川》是"河湟花儿"的代表曲目,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名誉极高。

这首歌的歌词采用"民间格律诗"的形式和手法写成。

其典型特征是采用"双句双字尾"的模板。

这首歌的旋律高亢开阔、自由舒缓,富裕西北民歌的典型特点。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教案

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教案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教案一、教材分析《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都是中华儿女》主题下的一个活动。

这一活动又分“中华民族大家庭”“说说自己的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多彩的民族节日”“各具特色的民族体育运动”和“民族习俗与礼仪”六个小的活动。

根据教材安排,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第一个活动:“中华民族大家庭”。

教材一开始安排的是一张少数民族地区分布图和各民族人民穿着民族服装的团结照。

民族地区分布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能在地图中找出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

各族人民穿着民族服装的团结照展现了“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欢乐祥和的愉快场景,使学生明白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教材还安排了一个拓展练习,让学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知道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权利;“我知道的民族”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掌握一些少数民族的名称,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也进一步让学生明白各民族都是心心相印的兄弟姐妹。

二、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简单了解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能在地图中找出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

3、让学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知道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权利。

4、活动过程中受到民族大团结的教育,感受祖国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三、教学重点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受到民族大团结的教育,感受祖国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四、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MTV《爱我中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分布图、民族团结照片和体现民族特色的图片。

2、学生简单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并搜集民族团结方面的资料(图片、文字、音像等)。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一首歌曲,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

(MTV《爱我中华》)师生一起边拍手边跟着唱(一段)。

2、师:看得出来,欢快的乐曲深深地感染和打动了每一个人,孩子们,大声说出歌曲的名字吧!(学生大声说:爱我中华)3、师:是的,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歌,“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唱出了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

品德与社会《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教学案例

品德与社会《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教学案例

品德与社会《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四课《好大一个家》主题下的第一个活动。

本主题包括“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和“勤劳智慧的好女儿”两个活动内容。

教科书24—25页是中国主要民族分布图。

通过阅读图例,引导学生了解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北部、西部、西北、西南、东北等边疆地区。

通过阅读教科书提供的文字信息,了解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特点。

教科书第26页上图是各族人民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合影,结合资料和统计表等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各民族不分大小,地位平等,都是国家的主人。

二、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很多,一般的学生都清楚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民族人口较少。

还有许多并不都是学生在生活中能直接感受到的,如民族历史文化与民族风情等。

好在我们面对的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查阅资料与研究问题的能力。

课前我让学生收集了一些关于各民族的资料,再进行适当的帮助与指导,使学生将资料进行提炼与总结,这样就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充分的资源。

教学时我再尽量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与合作性学习,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三、设计思路1.放手先让学生收集自己所感兴趣的各族资料:地理分布,名称由来,民族服饰图片等等,从而训练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在课堂上以探究性学习与合作性学习式的教学策略为主,充分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集体交流,这样就能达到一个苹果换两个苹果的效果,而且对于五十五个少数名族的知识也了解更全面一些。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和共同参与提高的过程。

为了达到这一教学效果,课堂上我采用听一听、找一找、赛一赛、说一说、唱一唱以及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湘艺版高中音乐鉴赏 一、五十六朵芬芳的花 教案

湘艺版高中音乐鉴赏  一、五十六朵芬芳的花 教案

中国民歌《茉莉花》的前生今世
音乐教案
课型:欣赏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茉莉花》,使学生了解其在海外流传的过程和现在特殊的国际地位;
2.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中国民歌的风格和特点,了解中国民歌的分类,进而开始了解和走进中国民歌音乐。

二、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和演唱《茉莉花》,加深对中国民歌风格和情感的体验。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让世界倾听我们的声音”宣传片,导入本课——中国民歌《茉莉花》的前生今世。

《茉莉花》是江苏民歌,曲调婉转流畅,感情细腻,在国内外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并在中国和世界广为传唱,是中华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性,被誉为“中国第二国歌”。

(二)中国民歌的起源、分类
1.早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在狩猎、祭祀、求偶、搬运时就开始了他们的歌唱。

2.中国民歌分类:
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三)课堂互动
请同学演唱或演奏《茉莉花》,加深同学们对《茉莉花》的印象。

(四)《茉莉花》的流传——前生
1.《茉莉花》是中国流向海外的第一首民歌。

2.《茉莉花》与明太祖朱元璋之间的关于反腐的故事。

(五)《茉莉花》的历史瞬间——今世
(六)课堂互动:
1.全班同学一起演唱《茉莉花》
2.欣赏中国民歌《茉莉花》,之后全体同学交流欣赏感受。

(七)小结:
作为一首传统风格的中国民歌,《茉莉花》不仅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更具有广泛的世界性,在重大的国际舞台上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展现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追求美好生活、努力与世界人民和睦相处的愿望和诚意。

中国民歌《茉莉花》的前生今世
音乐教案
李晶妍。

《五十六朵芬芳的花》教学设计

《五十六朵芬芳的花》教学设计
我的教学设计
课题:《五十六朵芬芳的花》
科目
歌唱
教学对象
高中一年级
课时
3
提供者
李宏波
单位
垣曲县高级职业中学
一、教学目标
1、能认真、用心的听赏本课的七首歌曲,感受不同体裁、不同地域汉族民歌的不同特点。并了解名族风格各异的原因。
2、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号子、山歌、小调三种汉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学生能认真欣赏本课的七首歌曲,并了解不同地域民歌的特点。
难点:学生能通过讨论归纳总结出山歌、小调、劳动号子这三种汉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播放:湖南民歌《浏阳河》提问:这段音乐具有怎么样的风格特点?它描绘了什么地方的风土人情
根据自己的感受说出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和地方风情。
总结讲解民歌的概念及分类
回顾本课内容,同学们自己谈心得体会。
在回顾总结中,进一步明确本课学习目标民歌的概念及其风格特点。
七、教学评价设计
学生自我评价
八、板书设计
五十六多芬芳的花
体裁
歌曲
特点
山歌
《赶牲灵》
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
小调
《茉莉花》
轻快、活泼、热情奔放。
劳动号子
《澧水船夫号子》
粗犷豪迈,坚实有力。
2、教师评价、小结。
听赏、体验、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学生参与表演感受音乐
归纳总结劳动号子
学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学生反分析、比较、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在音乐中感受号子的特点。
学唱通过动作体验,感受劳动号子的特点。

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教案
备课人:薛娟
2016年10月20日
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
一、五十六朵芬芳的花
(一)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增加学生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了解。

2、掌握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及朝鲜族的音乐特点。

3、能分辨本课音乐作品所属的民族,并从作品背后了解民族文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比较欣赏能够产生对作品特征的把握。

2、探讨音乐作品中节奏、旋律、速度等要素与音乐作品风格的关系。

3、通过聆听、演唱切身体验感受民族歌曲的魅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从而热爱民族音乐文化。

2、鼓励学生大声说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通过对比,感受与体验掌握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民歌的风格特点。

三、教学难点:如何运用音乐要素分析民族音乐作品的风格。

四、教学方法:聆听体验法、对比听辩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六单元 五十六朵花

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六单元  五十六朵花

新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六单元五十六朵花第六单元五十六朵花第—课时幸福花儿开心上教学目标:通过对局部少数民族歌曲、音乐的观赏等方法,来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歌舞,感受民族音乐特点。

教学重、难点:1. 通过教师的指导能够正确地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唱好歌曲的二声的合唱局部。

2. 感受柯尔克孜族民歌欢快、热烈的情绪。

课前打算:音乐磁带、录音机教学过程:一、播放柯尔克孜族民歌的一段音乐画面,与学生一起来观赏师:你们了解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音乐吗?你们了解这个民族吗?这个民族有什么特点?学生依据自己所了解的来答复下列问题。

教师介绍:柯尔克孜民族以从事畜牧业为主,兼营狩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新中国成立以前还保存着氏族部落的组织形式,每个部落下有假设干个家庭及基层组织,生产生活低下。

新中国的柯尔克孜草原出现了兴盛景象。

(幸福花儿开心上)就描述了牧民们过上幸福生活的喜悦心情。

二、学习歌曲①播放歌曲录音,请同学们认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

②引导学生有节奏地读歌词,注意歌曲中的节奏难点。

③引导学生在教师的伴奏下有节奏地读歌词。

④加上旋律演唱歌曲。

⑤分声部练习合唱局部,进行和声训练。

⑥完整演唱歌曲第—段〔注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演唱及歌曲中的重音记号的演唱〕⑦完整演唱歌曲第二段。

⑧小组间展开竞赛,进行演唱。

三、歌表演分小组进行动作创编,进行歌表演,并通过侗族舞蹈来精确地表达歌曲欢快的音乐情绪。

第二课时打秋千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打秋千),指导学生听辨歌曲的情绪,引导学生用欢快生动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这充满朝气,愉快的童心世界。

2、初步感知二声部,为学唱二声部做打算!开展学生的合唱能力,在合唱中学会与人合作。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品质。

教学难点:两声部的音准。

教学过程:师生音乐问好。

师:同学们上新课之前老师有个问题问大家,有哪些歌曲是在游戏时唱的?生:略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略〕师:同学们唱的非常好,那么这些歌曲都是我们汉族小朋友在做游戏时唱的,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首其他民族游戏时唱的歌曲。

高中音乐选修:音乐鉴赏一五十六朵芬芳的花-“黄冈赛”一等奖

高中音乐选修:音乐鉴赏一五十六朵芬芳的花-“黄冈赛”一等奖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何琦玉教学内容: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目标:1.能认真听赏本课的音乐作品,辨别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2.能积极参与本课的课堂活动全方位体会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3.能学唱1-2首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明白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聆听本节课中少数民族声乐作品《辽阔的草原》、《酒歌》、《一杯酒》,让学生从不同民族的声乐作品中感受其独有的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对于这些听着流行音乐长大的00后的孩子来说,如何让他们能正确理解民族音乐的意义,是这节课的难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伴着宋祖英的歌曲《爱我中华》,直接点题。

二.新授:蒙古族音乐1.观看图片,说出图片所显示的民族。

2.聆听声乐作品《辽阔的草原》,感受蒙古长调音乐的特点(要求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加以指挥动作)3.简介这首蒙古族声乐作品的特点,从而引出蒙古族长调、短调以及呼麦的音乐特点。

4. 聆听《鸿雁》,再次让学生感受。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5.学唱《嘎达梅林》三. 藏族音乐1.观看图片,说出图片所显示的民族。

2.聆听声乐作品《酒歌》,感受藏族音乐的特点(要求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加以指挥动作)3.简介藏族音乐的特点4. 聆听才旦卓玛老师演唱的《北京的金山上》,再次让学生感受藏族音乐的特点。

5.音乐活动:①.教师跟着《北京的金山上》的音乐“跳皮筋”,让学生感受“音乐无处不在”!②.学生跟着《北京的金山上》的音乐集体跳“锅庄”,让学生随着音乐律动,感受藏族音乐的魅力。

三. 新疆音乐1.观看图片,说出图片所显示的民族。

2.聆听声乐作品《一杯歌》,感受新疆音乐的特点3.简介新疆音乐的特点四、拓展与升华少数民族的山美,水美,歌更美,但我们身边也同时存在着这样不美好的景象,让学生观看环境被破坏的图片,唤醒大家的保护意识,同时观看中央电视台录制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益广告让学生明白传承意义。

《五十六朵芬芳的花》教案

《五十六朵芬芳的花》教案

〈〈五十六朵芬芳的花》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了解少数民族的音乐特征(2) 通过歌曲分析,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3) 由少数民族歌曲的欣赏,让他们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1、聆听音乐,感受各个民族作品的音乐风格。

2、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

教学难点:根据音乐旋律、节奏区分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

教学用具:黑板、多媒体、首像资料等。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法、启发诱导法、归纳总结法等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以富有民族特色乂流行的陶笛曲《故乡的原风景》为背景音乐,利用图片展示部分民族服饰。

提问:同学们知道他们分别都是那个民族吗?学生回答老师点评并做介绍师讲: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都那么丰富多样,用我们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富有个性,那他们的音乐是不是也与服饰一样那么丰富多彩而有个性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的海洋之中(多媒体课件显示《五十六多芬芳的花》)去听听少数民族的音乐,看看那里的人们有怎样的风俗习惯,音乐风格乂是怎样的呢?(通过导入部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明确了学习目标。

)2、新课教学:第一步:赏析四首民歌(1) 要求:注意歌曲的节奏、节拍、曲调以及情绪,区分其特点(2)播放:《辽阔的草原》、《洒歌》、《歌唱美丽的家乡》、《纺织谣》(3)带着问题聆听、比较,给时间学生谈论,老师提问并给予评价。

第二步:老师简单介绍音乐作品《辽阔的草原》(蒙古族)这是一首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长调”歌曲。

全曲节奏自由,旋律悠扬宽广,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洒歌》(藏族)乂名《年轻的朋友》,在我国广为流传的藏族民歌。

歌曲为一段体结构。

特点:节奏规整、结构均匀、情绪热烈、曲调热情、婉转、流畅<《歌唱美丽的家乡》(苗族):徵调式,曲调高亢悠扬,情绪激动,节奏自由奔放。

“飞歌”苗语为“夏样”,即高声歌唱的意思。

《纺织谣》(朝鲜族):曲调明朗流畅、优美抒情、旋律活新质朴、四分之三拍、节奏富有动感、情绪祥和。

人教版小学音乐六下五十六朵花WORD版教案

人教版小学音乐六下五十六朵花WORD版教案

《五十六朵花》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勇敢的鄂伦春》是我国少数民族——鄂伦春族的一首民歌,鄂伦春族居住在我国黑龙江省的黑河、大兴安岭和伊春、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盟等地,他们能歌善舞,“鄂伦春”一语是其民族的自称,有两种含义:第一是山岭上的人们;第二是驯鹿的人们。

歌词充满着无比自豪的感情,语言朴实、简洁,表现了鄂伦春人雄健、骠悍的气质,他们骄傲地向人们述说不惧严寒、不怕困难,肩负着巡逻、守护山林的神圣职责。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鄂伦春族的服饰特点、生活习性等简单知识。

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感情。

2.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3.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们明白爱护森林、保护林木人人有责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1.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2.歌曲中“一呀一杆枪” “日夜巡逻”的音准及咬字吐字四教学课时:共三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随音乐《快乐的罗嗦》律动,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1.师:我们在“五十六朵花”这个单元学习了少数民族的民歌、民乐,还记得刚学唱过的湖南土家族民歌叫什么吗?《乃哟乃》2.学生跟琴复习演唱《乃哟乃》,请在音高相同的地方“53 1”加入拍手。

3.我们一起回味了南方土家族民歌《乃哟乃》之后,要带大家学唱一首北方的少数民族歌曲,鄂伦春族民歌《勇敢的鄂伦春》(板书)三、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1.播放范唱录音,你仔细听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2. 请同学们打开书p28,观察鄂伦春族小朋友的服饰特点。

问:看没看到书上有一个背枪、骑马的鄂伦春小朋友?他头戴——皮帽,身穿——袍式的皮服,脚穿——皮靴,这说明他居住的兴安岭地区天气怎么样?(寒冷)3.再听范唱录音,勇敢的鄂伦春人不惧严寒、不怕困难,在茂密的森林里干什么呢?像歌中唱的那样:一匹马,一杆猎枪,勇敢的鄂伦春肩负着狩猎、巡逻、守护山林的神圣职责。

4.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1)带学生分句读歌词,要求:划节拍有节奏地读,声音位置要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十六朵芬芳的花》参赛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了解少数民族的音乐特征
(2)通过歌曲分析,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由少数民族歌曲的欣赏,让他们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1、聆听音乐,感受各个民族作品的音乐风格。

2、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

教学难点:根据音乐旋律、节奏区分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

教学用具:黑板、多媒体、音像资料等。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法、启发诱导法、归纳总结法等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以富有民族特色又流行的陶笛曲《故乡的原风景》为背景音乐,利用图片展示部分民族服饰。

提问:同学们知道他们分别都是那个民族吗?
学生回答老师点评并做介绍
师讲: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都那么丰富多样,用我们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富有个性,那他们的音乐是不是也与服饰一样那么丰富多彩而有个性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少数民族
的音乐的海洋之中(多媒体课件显示《五十六多芬芳的花》)去听听少数民族的音乐,看看那里的人们有怎样的风俗习惯,音乐风格又是怎样的呢?
(通过导入部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明确了学习目标。

)2、新课教学:
第一步:赏析四首民歌
(1)要求:注意歌曲的节奏、节拍、曲调以及情绪,区分其特点。

(2)播放:《辽阔的草原》、《酒歌》、《歌唱美丽的家乡》、《纺织谣》
(3)带着问题聆听、比较,给时间学生谈论,老师提问并给予评价。

第二步:老师简单介绍音乐作品
《辽阔的草原》(蒙古族)这是一首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长调”歌曲。

全曲节奏自由,旋律悠扬宽广,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酒歌》(藏族)又名《年轻的朋友》,在我国广为流传的藏族民歌。

歌曲为一段体结构。

特点:节奏规整、结构均匀、情绪热烈、曲调热情、婉转、流畅。

《歌唱美丽的家乡》(苗族):徵调式,曲调高亢悠扬,情绪激动,节奏自由奔放。

“飞歌”苗语为“夏样”,即高声歌唱的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