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 切线支距法敷设曲线

合集下载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术语2.1.1路基宽度为行车道与路肩宽度之和,以m计。

当设有中间带、变速车道、爬坡车道、紧急停车带时,尚应包括这些部分的宽度。

2.1.2路面宽度包括行车道、路缘带、变速车道、爬坡车道、硬路肩和紧急停车带的宽度,以m计。

2.1.3路基横坡路槽中心线与路槽边缘两点高程差与水平距离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

2.1.4路面横坡对无中央分隔带的道路是指路拱表面直线部分的坡度,对有中央分隔带的道路是指路面与中央分隔带交界处及路面边缘与路肩交界处两点的高程差与水平距离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

2.1.5路面中线偏位路面实际中心线设计中心线的距离,有一mm计。

2.1.6压实度筑路材料压实后的干密度与标准最大干密度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2.1.7平整度路面表面相对于理想平面的竖向偏差。

2.1.8弹性模量材料在弹性极限内应力与应变的比值。

2.1.9水泥混凝土强度水泥混凝土标准试件在规定条件下养生后的抗压强度。

2.1.10弯沉在规定的荷载作用下,路基或路面表面产生的总垂直变形值(总弯沉)或垂直回弹变形值(回弹弯沉),以0.01mm为单位表示。

2.1.11构造深度路表面开口空隙的平均深度,即宏观构造深度TD,以mm计。

2.1.12摆值用摆式摩擦系数测定仪测定路面在潮湿条件下的摩擦系数表征值,为摩擦系数的100倍,即BPN。

2.1.13横向力系数与行车方向成20°偏角的测定轮以一定速度行驶时,专用轮胎与潮湿路面之间的测试轮轴向摩擦阻力与垂直荷载的比值,简称SFC,无量纲。

2.1.14渗水系数在规定的初始水头压力下,单位时间内渗入路面规定面积的水的体积,以mL/min计。

2.1.15路面错台不同构造物或相邻水泥混凝土板块接缝间出现的高程突变,以mm计。

2.1.16车辙路面经汽车反复行驶产生流动变形、磨损、沉陷后,在车行道行车轨迹上产生的纵向带状辙槽,车辙深度以mm计。

2.1.17土基的现场在公路土基现场条件下按规定方法进行贯入试验,得到荷载压强—贯入量曲线,读取规定灌入量的荷载压强与标准压强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曲线桥梁布置 切线法 平分中矢

曲线桥梁布置 切线法 平分中矢

由于曲线桥的路线中线是曲线,而所用的梁是直的,因此路线中线与梁的中线不能完全吻合。

梁在曲线上的布置,是使个梁跨的中线联结起来,成为与路中线基本相符的折线,这条折线成为桥梁的工作线。

墩、台中心一般就位于这条折线转折角的顶点上.在桥梁设计中,梁中心线的两端并不是位于路线中线上,而是向外侧移动了一段距离E,E称为偏距。

如果偏距E为梁长为弦线中失值的一半,这种布梁方法称为平分中矢布置。

如果E等于中失值,称为切线布置。

偏移距的算法曲线桥的墩位中心是不在线路中线上,偏距E的计算方法如下:先确定梁的布置是切线布置,还是平分中矢布置,计算公式不同哟。

1。

圆曲线:切线布置 E=L*L/(8*R),平分中矢布置 E=L*L/(16*R)2. 缓和曲线:切线布置 E=L*L*t/(8*R*l)平分中矢布置:E=L*L*t/(16*R*l)其中:R-圆曲线半径,L-交点距,l- 缓和曲线长,t-计算点至ZH(HZ)的距离.关于连续梁与简支梁过渡墩的布置连续梁在曲线上,由于梁可以弯做,所以它下面的墩子是用不着外偏的,但是它相邻孔的简支梁下面的墩却要外偏,如果曲线半径很小,这个偏值很大,这样就造成了连续梁下面的墩子不偏,相邻孔简支梁的墩子外偏,显然简支梁无法架梁了,因为没有了梁缝。

还是求高人解答。

这个问题本来是我看上面的问题时在筑龙论坛看到的,也没注意。

后来我负责的一个桥也有这个问题才注意的.图纸上写的是:联间墩的简支梁支座根据该侧偏角、偏距确定,连续梁支座按照径向布置确定。

这个可能干过的都觉得很明确了,但我不敢确定,后来问了总工和设计院的才确定的。

呵呵.。

就是过渡墩不用偏,简支侧支座要偏移。

至于曲线半径大小,是否需要进行偏移,要看偏距大小和验标的要求了,桩基,墩身,支座的要求都是不同的。

实习四切线支距法圆曲线详细测设

实习四切线支距法圆曲线详细测设

实习四 圆曲线详细测设——切线支距法一、实习目的及要求1. 学会用切线支距法详细测设圆曲线。

2. 掌握切线支距法测设数据的计算及测设过程。

二、仪器设备与工具1. 由仪器室借领:经纬仪1台、皮尺1把、小目标架3根、测钎若干个、方向架1个、记录板1块。

2. 自备:计算器、铅笔、小刀、记录计算用纸。

三、实习方法与步骤1.切线支距法原理:切线支距法是以曲线起点YZ 或终点ZY 为坐标原点,以切线为X 轴,以过原点的半径为Y 轴,根据曲线上各点的坐标(X ,Y )进行测设,故又称直角坐标法。

如图9-1所示,设P 1、P 2…为曲线上的待测点,l i 为它们的桩距(弧长),其所对的圆心角为i ϕ,由图可以看出测设元素可由下式计算 :式中:2. 测设方法(1)在实习前首先按照本次实习所给的数据计算出所需测设数据。

(2)根据所算出的圆曲线主点里程测设圆曲线主点。

(3)将经纬仪置于圆曲线起点(或终点),标定出切线方向,也可以用花杆标定切线方向。

(4)根据各里程桩点的横坐标用皮尺从曲线起点(或终点)沿切线方向量取x 1、x 2、x 3……,得各点垂足,并用测钎标记之,如图4-1所示。

(5)在各垂足点用方向架标定垂线,并沿此垂线方向分别量出y 1、y 2、y 3……,即定出曲线上P 1、P 2、P 3……各桩点,并用测钎标记其位置。

sin (1cos )x R y R ϕϕ==-180l R ϕπ︒=⋅图4-1 切线支距法测设原理(6)从曲线的起(终)点分别向曲线中点测设,测设完毕后,用丈量所定各点间弦长来校核其位置是否正确。

也可用弦线偏距法进行校核。

五、实习数据已知:圆曲线的半径R =100 m,JD2的里程为K4 +296.67,桩距l =10 m,按切线支距整桩距法设桩,试计算各桩点的坐标(x,y),并详细测设此圆曲线(转角视实习场地现场测定)。

切线支距法详细测设圆曲线数据记录表日期:班级:组别:观测者:记录者:交点号交点里程转角观测结果盘位目标水平度盘读数半测回右角值右角转角盘左盘右曲线元素R(半径)= T(切线长) =E(外距)=α (转角) = L(曲线长)= D(切曲差)=主点桩号ZY 桩号: QZ 桩号: YZ桩号:各中桩的测设数据桩号曲线长x y 备注略图:计算:检核:。

道路工程各章知识点及标准答案

道路工程各章知识点及标准答案

一、复习要点:第一篇第1章绪论考核要求:1、了解道路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五种运输方式及特点。

2、了解我国道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划。

3、理解划分道路等级的依据及等级划分。

4、理解道路可行性研究、设计任务书、设计阶段及适用条件。

5、理解设计车辆、设计车速、交通量、通行能力等道路设计依据。

知识点:1.什么是道路?包括哪些实体?道路设计有哪两大方面?答:道路是带状的三维空间人工构造物,包括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等工程实体。

道路设计要从几何和结构两大方面进行研究。

2.道路的等级和规模取决于什么?道路几何设计的意义如何?答:道路的等级和规模不取决于构造物的结构如何,而是取决于几何构造尺寸,一是道路宽度的构成,二是线形的几何构成。

道路几何设计的意义在于:(1)几何构造尺寸是伴随道路全部设计和施工的基础;(2)几何构造尺寸决定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舒适性及道路建设与运营的经济性;(3)几何构造尺寸决定了道路的等级与规模。

3.道路几何设计中要综合考虑哪些因素?答:道路几何设计中要综合考虑如下因素:(1)汽车在运动学及力学方面是否安全、舒适;(2)视觉及运动心理学方面是否良好;(3)与环境风景是否协调;(4)从地形方面看在经济上是否妥当。

4.道路的分级按技术标准公路是如何分级的?各有何特点?答:根据交通部2004—03—01实施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以后简称《标准》)将公路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1)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2)一级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3)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4)三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5)四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

按行政管理体系公路是如何划分的?有和意义?答:按行政管理体制根据公路的位置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运输特点分为:国道、省道、县乡(镇)道、及专用公路。

4平面线形设计

4平面线形设计

(2)回头曲线 ) 定义:转角接近、等于或大于 的曲线称为回头曲线。 定义:转角接近、等于或大于180º的曲线称为回头曲线。 的曲线称为回头曲线 回头曲线一般由主曲线和两个副曲线组成。 回头曲线一般由主曲线和两个副曲线组成。 适用场合: 四级公路越岭线路段,因地形、地质条件等的限制, 适用场合:三、四级公路越岭线路段,因地形、地质条件等的限制, 采用自然展线难以达到要求时,可设置回头曲线。 采用自然展线难以达到要求时,可设置回头曲线。
3. 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 (6 )C 型 定义:同向曲线的两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衔接的线形。 定义:同向曲线的两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衔接的线形。 线形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受限(交点间距较小) 适用场合:交点间距受限(交点间距较小)。C型曲线只有在特殊地形条件 下方可采用。 下方可采用。 适用条件: 形曲线。 适用条件:同S形曲线。 形曲线
3. 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 (4)凸型 定义:在两个同向回旋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衔接的组合。 定义:在两个同向回旋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衔接的组合。 适用条件:凸型的回旋线的参数及其连接点的曲率半径, 适用条件 : 凸型的回旋线的参数及其连接点的曲率半径 , 应分别符合 容许最小回旋线参数和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的规定。 容许最小回旋线参数和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的规定。
l1
l2
应能够设置两段 反向回旋线
(2)回头曲线 ) 定义:转角接近、等于或大于 的曲线称为回头曲线。 定义:转角接近、等于或大于180º的曲线称为回头曲线。 的曲线称为回头曲线 回头曲线一般由主曲线和两个副曲线组成。 回头曲线一般由主曲线和两个副曲线组成。 适用场合: 四级公路越岭线路段,因地形、地质条件等的限制, 适用场合:三、四级公路越岭线路段,因地形、地质条件等的限制, 采用自然展线难以达到要求时,可设置回头曲线。 采用自然展线难以达到要求时,可设置回头曲线。

5路线平面设计成果

5路线平面设计成果

2. 平面设计应提交的主要成果
(1)设计图:路线平面设计图 )设计图: 道路平面布置图(路线总体布置图) 道路平面布置图(路线总体布置图) (2)设计表: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设计表:直线、 逐桩坐标表 路线固定表 总里程及断链桩表等。 总里程及断链桩表等。
3.7.1 直线、曲线及转角表
平面线形设计成果: 平面线形设计成果: 路线各交点桩号JD 路线各交点桩号 半径R 半径 缓和曲线长度Ls 缓和曲线长度 公路偏角α 公路偏角 交点坐标( , ) 交点坐标(X,Y)等。
3.7
路线平面设计成果
(第5讲)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1. 路线平面设计主要任务; 路线平面设计主要任务; 2. 平面设计主要成果; 平面设计主要成果; 3. 一种特殊平面线形的计算 ——同向复曲线。 同向复曲线。 同向复曲线 重点解决的问题: 重点解决的问题: 1. 平面图绘制方法 2. 同向复曲线半径及里程桩号计算方法
城市道路平面设计图示例
附I:同向复曲线计算方法 已知某三级公路( 例:已知某三级公路(V=40km/h)有两个相邻的同向曲线,拟按复曲线 )有两个相邻的同向曲线, 设 计 。 其 中 JD1=K9+420.85 , 偏 角 α1=45°10′25″ , 半 径 R1=400m , ° Ls1=160。偏角 2=41°20′22″,交点间距 1-2=345.96m。 。偏角α ° ,交点间距l 。 要求计算确定R 并计算曲线主点里程桩号。 要求计算确定 2及Ls2,并计算曲线主点里程桩号。
3.7.2 逐桩坐标表 1. 坐标系统的采用
(1)采用高斯正投影 ° 带或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 投影面可采用 采用高斯正投影3° 带或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采用高斯正投影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测区抵偿高程面或测区平均高程面; 年国家高程基准、 年国家高程基准 测区抵偿高程面或测区平均高程面; (2)三级和三级以下公路、独立桥梁、隧道及其它构造物等小测区,可不 三级和三级以下公路、独立桥梁、隧道及其它构造物等小测区, 三级和三级以下公路 经投影,采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在平面上直接进行计算; 经投影,采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统在平面上直接进行计算; (3)在已有平面控制网的地区,应尽量沿用原有的坐标系统,如精度不合 在已有平面控制网的地区,应尽量沿用原有的坐标系统, 在已有平面控制网的地区 要求,也应充分利用其点位,选用其中一点的坐标及含此点的方位角, 要求,也应充分利用其点位,选用其中一点的坐标及含此点的方位角, 作为平面控制的起算依据。 作为平面控制的起算依据。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计算书学院系:土木工程系专业:道路与桥梁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目录1道路平面设计................................................... 1平面设计中的基本原则.....................................1线形设计....................................................2路线方案确定..............................................2选线步骤与方法.............................................2路线的方案比选..............................3路线方案的试算.......................................3方案比选.......................................5被选方案精确计算........................................5方位角的计算............................................... 5平曲线要素计算....................................6平曲线主点桩号计算.........................................7平曲线内设计计算切线支距法.............................82纵断面设计.............................................10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 10最大纵坡......................................... 10最小纵坡..........................................10坡长....................................................10合成坡度............................................. 11竖曲线半径及长度......................................... 11纵断面设计注意问................................... 12线形组合特征及注意问题................................... 13纵断面设计步骤................................... 14高程计算................................................. 14竖曲线要素及变坡点处设计高程计算.......................... 15坡度计算.......................................... 15公路竖曲线要素计算.................................. 15 计算高程.................................. 173 横断面设计................................ 18路幅构成................................ 18加宽计算................................ 18超高计算................................ 19横断面地面线绘制................................ 21视距验算............. (21)填挖面积计算............................22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 22结束语....................................................... 23参考文献.................................................241、道路平面设计平面线形的设计主要是确定交点位置、曲线半径、缓和曲线的长度等.确定过程中:应保证平面线形连续顺适,保持各平面线形指标的协调、均衡,而且要与地形相适应和满足车辆行驶舒适的要求.1路线的交点主要确定路线的具体走向位置,因此其位置的确定非常重要,必要时应做相应的比较方案进行比选,保证方案可行、经济、合理、工程量小.2曲线和缓和曲线长度的确定首先在满足圆曲线及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的前提下,初步拟定其长度,然后平曲线半径及缓和曲线长度可以根据切线公式或外距公式反算:()tan2T R p q α=+⨯+()2E R p SecR α=+⨯-在确定s L R 、以后就计算各曲线要素,推算各主点里程及交点的里程桩号.最后由平面设计的成果可以得到直线曲线及转交表.3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拆迁,就地取材,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 4公路平面线形是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构成.直线作为使用最广泛的平面线性,在设计中我们首先考虑使用,该地区的新建三级公路,所经区域为平原区,本设计在平原区采用的主要技术指标以争取较好的线形为目的,同时注意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应不小于6V ,即360米;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应不小于2V ,即120米. 平面设计中的基本原则在路线的平面设计中所要掌握的基本原则有:1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本设计地区部分地势开阔,处于平原微丘区,路线直捷顺适,在平面线形三要素中直线所占比例较大.在设计路线中间地段,路线多弯,曲线所占比例较大.路线与地形相适应,既是美学问题,也是经济问题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选用与合理组合取决于地形、地物等具体条件,片面强调路线要以直线为主或以曲线为主,或人为规定三者的比例都是错误的.2行驶力学上的要求是基本的,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对高速路应尽量满足;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计算行车速度≥60Km/h的公路,应注重立体线形设计,尽量做到线形连续、指标均衡、视觉良好、景观协调、安全舒适,计算行车速度越高,线形设计所考虑的因素越应周全.本路线计算行车速度为60Km/h,在设计中已经考虑到平面线形与纵断面设计相适应,尽量做到了“平包竖”.3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为使一条公路上的车辆尽量以均匀的速度行驶,应注意各线形要素保持连续性而不出现技术指标的突变,在长直线尽头不能接以小半径曲线,高低标准之间要有过渡.本设计中未曾出现长直线以及高低标准的过渡.4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连续急弯的线形给驾驶者造成不便,给乘客的舒适也带来不良影响,在设计中可在曲线间插入足够的直线或回旋线.5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平曲线太短,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间过短会使驾驶操纵来不及调整.缓和曲线的长度不能小于该级公路对其最小长度的规定,中间圆曲线的长度也最好有大于3s的行程.当条件受限制时,可将缓和曲线在曲率相等处直接连接,此时圆曲线长度为0.路线转角过小,即使设置了较大的半径也容易把曲线长看成比实际的要短,造成急转弯的错觉.这种倾向转角越小越显着,以致造成驾驶者枉作减速转弯的操作.一般认为, ≤7°应属小转角弯道.在本设计中平曲线长度都已符合规范规定,也不存在小偏角问题.线形设计路线的平面设计所确定的几何元素以设计行车速度为主要依据.本路段按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的顺序组合.为了实现行连续、协调,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之比尽量在1:1:1~1:2:1之间.最小缓和曲线长度为45米.所选设计路线共有2个交点,为提高公路使用性能,在圆曲线半径的选择过程中尽量选取较大的半径.当地形限制较严时方可采用极限.本设计中偏角均大于7°,不存在小偏角问题.路线方案确定选线步骤与方法(1)全面布局路线方案选择:路线方案选择主要是解决起、终点间路线基本走向问题.此工作通常是在小比例尺1:~1:10万地形图上从大面积范围内找出各种可能的方案,收集各可能方案的有关资料,进行初步评选,确定数条有进一步比较价值的方案,然后进行现场勘察,通过多方案的比选得出一个最佳方案来.(2) 逐段安排加密控制点:是在路线基本方向选定的基础上,按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选定出一些细部控制点,连接这些控制点,即构成路线带.路线布局一般应该在1:1000~1:5000比例尺的地形图上进行.具体定线:有了上述路线轮廓即可进行具体定线,根据地形平坦与复杂程度不同,可分别采取现场直接插点定线和放坡定点的方法,插出一系列的控制点,然后从这些控制点中穿出通过多数点特别是那些控制较严的点位的直线段,延伸相邻直线的交点,即为路线的转角点.随后拟定出曲线的半径,至此定线工作基本完成. 路线的方案比选道路做为一条三维空间的实体,是由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和沿线设施所组成的线性构造物.选线是在道路规划起终点之间选定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道路中心线的工作.但影响选线的因素有很多, 这些因素有的互相矛盾, 有的又相互制约, 各因素在不同的场合重要程度也不相同, 不可能一次就找出 理想方案来, 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反复比选来确定最佳路线.路线方案是路线设计是最根本的问题.方案是否合理,不但直接关系到公路本身的工程投资和运输效率.更重要的是影响到路线在公路网中是否起到应有作用. 路线方案的试算 方案I :初估算圆曲线要素值:1JD : 29a250Rm 55s l m圆曲线的内移值: 切线增长值:27.492qm切线长: ()tan92.2702T R p q缓和曲线角 :180 6.3122S ol R平曲线长度 : (2)2181.435180o SR L l m缓和曲线:圆曲线=55:=1:满足要求 2JD : 60a150Rm 60s l m圆曲线的内移值: 切线增长值:29.96qm切线长: ()tan2T R p q缓和曲线角 :18011.4602S ol R平曲线长度 : (2)2217.026180o SR L L m缓和曲线:圆曲线=60:=1:校核1JD 与2JD 之间的直线距离:300-T 1-T 2=>80满足要求 方案I 路线总长为:1388m 路线延长系数: 方案II :初估算圆曲线要素值1JD : 81a120Rm 70s l m圆曲线的内移值: 切线增长值: 34.900q m切线长: 缓和曲线角 :18016.7232S ol R平曲线长度 : (2)2219.561180o SR Ll m2JD : 75a120Rm 70s l m圆曲线的内移值: 切线增长值:34.900qm切线长:缓和曲线角 : 18016.7322S ol R平曲线长度 : (2)2207.000180o SR Ll m缓和曲线:圆曲线=70:87=1:满足校核JD1与JD2之间距离D=390-T 1-T 2=满足要求方案II 路线总长:1546m 路线延长系数: 方案比选如表表方案指标比较表由表中可见方案I 优于方案II,因此最终选择方案I. 被选方案精确计算 方位角的计算 对于方案一起点 A 坐标: NX=7384 EY=7440 1JD 坐标: NX=6830 EY=7725 2JD 坐标: NX=6660 EY=7974终点B 坐标: NX=6200 EY=7933 象限角2121arctanarctanY Y DY DXX X A ~1JD :象限角127.2第二象限 方位角1180152.2671JD ~2JD :象限角2arctan55.5DY DX第二象限 方位角 2180124.52JD ~B 段 象限角3arctan5.1DY DX第二象限 方位角 33180185.1转角12128.3平曲线要素计算 1JD 的计算R=250 LS=55m a= 圆曲线的内移值: 切线增长值: 3s 227.4892240R S l l q m切线长:缓和曲线角 :180 6.3062S ol R平曲线长度 : (2)2178.417180o SR L l超距 : 2 2.871D T LmJD2 的计算= 60.3 150R m 60s l m圆曲线的内移值: 切线增长值: 3s 229.9602240R S l l q m切线长: 缓和曲线角 :18011.4652S ol R平曲线长度 : (2)2219.093180o SR L l m超距 : 218.007DTLm1JD 与2JD 之间的距离:D= 直线段的长度D-T 1-T 2=符合要求JD 1:缓和曲线:圆曲线=1: JD 2 ;缓和曲线:圆曲线=1: 符合要求平曲线主点桩号计算 JD 1的桩号K0+ 校核:0623.0112D JDQZK校核无误.2JD 的计算 2JD 的桩号为K0+校核:0921.6382D JD QZK校核无误.平曲线内设计计算切线支距法在缓和曲线上以ZH点为坐标系原点,建立坐标系XOY 在圆曲线上具体计算结果如表:2 纵断面设计纵断面线形设计主要是解决公路线形在纵断面上的位置,形状和尺寸问题,具体内容包括纵坡设计和竖曲线设计两项.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最大纵坡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_2003及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规定,三级公路平原微丘区的最大纵坡,应不大于7%.公路的纵坡不应小于%,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或长路堑路段,采用平坡或小于%的纵坡时,其边沟应做纵向排水设计.纵坡的长度不应小于120米.当坡度为7%时,最大坡长为500米.表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在长路堑地段.设置边沟的低填方地段以及其他横向排水不畅地段,为满足排水要求,防止积水渗入路基而影响其稳定性,均应设置不小于%的纵坡,并做好纵、横断面的排水设计.坡长表最小坡长表不同纵坡最大坡长合成坡度在有平曲线的坡道上,最大坡度既不是纵坡方向,也不是横坡方向,而是两者组合成的流水线方向.将合成坡度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目的是尽可能避免急弯和陡坡的不利组合,防止因合成坡度过大而引起的横向滑移和行车危险,保证车辆在弯道上安全而顺适的运行.在设有超高的平曲线上,超高与纵坡的合成坡度值不得超过10%.当路线的平面和纵坡设计基本完成后,应检查合成坡度,如果超过最大允许合成坡度时,可减小纵坡或加大平曲线半径以减小横坡,或者两方面同时减小.允许合成纵坡值见下表:表允许合成纵坡值竖曲线半径及长度表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及长度表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及长度纵断面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1设置回头曲线地段,拉坡时应按回头曲线技术标准先定出该地段的纵坡,然后从两端接坡,应注意在回头曲线地段不宜设竖曲线.2大、中桥上不宜设置竖曲线,桥头两端竖曲线的起、终点应设在桥头10m以外.3小桥涵允许设在斜坡地段或竖曲线上,为保证行车平顺,应尽量避免在小桥涵处出现“驼峰式”纵坡.4注意平面交叉口纵坡及两端接线要求.道路与道路交叉时,一般宜设在水平地段,其长度应不小于最短坡长规定.两端接线纵坡应不大于3%,山区工程艰巨地段不大于5%.5拉坡时如受“控制点”或“经济点”制约,导致纵坡起伏过大,或土石方工程量太大,经调整仍难以解决时,可用纸上移线的方法修改原定纵坡线.线形组合特征及注意问题表线形组合特征及注意问题纵断面设计步骤:1准备工作:在厘米绘图纸上,按比例标注里程桩号和标高,点绘地面线.填写有关内容.2标注控制点:如路线起、终点,越岭垭口,重要桥涵,地质不良地段的最小填土高度,最大挖深,沿溪线的洪水位,隧道进出口,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点,铁路道口,城镇规划控制标高以及受其他因素限制路线必须通过的标高控制点等.3试坡:在已标出“控制点”的纵断面图上,根据技术指标、选线意图,结合地面起伏变化,本着以“控制点”为依据,照顾多数“经济点”的原则,在这些点位间进行穿插与取直,试定出若干直坡线.反复比较各种可能的方案,最后定出既符合技术标准,又满足控制点要求,且土石方较省的设计线作为初定试坡线,将坡度线延长交出变坡点的初步位置.4调整:对照技术标准检查设计的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坡长限制等是否满足规定,平、纵组合是否适当,以及路线交叉、桥隧和接线等处的纵坡是否合理,若有问题应进行调整.5核对:选择有控制意义的重点横断面,如高填深挖,作横断面设计图,检查是否出现填挖过大、坡脚落空或过远、挡土墙工程过大等情况,若有问题应调整.6定坡:经调整核对无误后,逐段把直坡线的坡度值、变坡点桩号和标高确定下来.坡度值要求取到%,变坡点一般要调整到10m的整桩号上.7设置竖曲线:根据技术标准、平纵组合均衡等确定竖曲线半径,计算竖曲线要素.8计算各桩号处的填挖值:根据该桩号处地面标高和设计标高确定.高程计算直线段用50米整桩高程,曲线段用20米整桩高程根据地形图采用内差法计算,在厘米格坐标纸上,绘制直角坐标系,横坐标表示路线桩号,采用1:2000的比例;纵坐标表示地面高程,采用1:200的比例.在坐标纸上描点,绘制出地面线,具体结果见表表桩号地面高程表桩号高程m 桩号高程m桩号高程mK0+000+640+960 +100+++150+660+980 +200+680K1+000 +250+700+20 +300+++350+750+50 +400+800+100 +450++150 +500+820+200 ++840+250 +540+860+300 +560++350 +580+880+桩号高程m 桩号高程m桩号高程m++900 +600+912 +620+920++940竖曲线要素及变坡点处设计高程计算 坡度计算: 坡度+=高差坡长竖曲线类型:当1n n i i +-为正值时,为凹型竖曲线;当1n n i i +-为负值时,为凸型竖曲线.由厘米坐标纸上,经过反复试坡、调坡, 根据土石方填挖大致平衡和道路设计规范中最小坡长等设计要求最后确定出变坡点: 变坡点1桩号:K0+250高程395m变坡点2桩号:K0+620 高程391m 变坡点3桩号:K0+920 高程395m 变坡点4桩号:K1+150 高程388m 坡度 i 1=%i 2=% i 3=% i 4=%公路竖曲线要素计算变坡点1:桩号K0+250,高程为395m,124.0%,1.1%i i ==-,竖曲线半径为R=2000m竖曲线要素计算竖曲线类型为凸形竖曲线,则: 曲线长 102L R m ω== 切线长 512LT m == 外距 20.6502T E m R== 变坡点2:桩号K0+620,高程为391m,121.1%, 1.3%i i =-=,竖曲线半径为R=5800m竖曲线要素计算竖曲线类型为凹形竖曲线,则: 曲线长 139.2L R m ω== 切线长 69.62LT m == 外距 20.4182T E m R== 变坡点3:桩号K0+920,高程为395m,121.3%,-3%i i ==,竖曲线半径为R=4500m 竖曲线要素计算竖曲线类型为凸形竖曲线,则: 曲线长 193.5L R m ω== 切线长 96.752LT m == 外距 21.042T E m R== 变坡点4:桩号K1+150,高程为388m,123%, 1.9%i i =-=,竖曲线半径为R=2000m竖曲线要素计算竖曲线类型为凹形竖曲线,则: 曲线长 98L R m ω== 切线长 492LT m == 外距 20.62T E m R== 计算设计高程由110()H H T X i =-- H=H 1±hH 1:任一点切线的高程 x :计算点到起点的距离 i 1:坡度H:任一点的设计高程 可得: 桩号K0+50处直线段 x=-149设计高程 10()H H T X i =--=387m其余各点见下表表 设计高程表桩号高程m桩号高程m桩号高程mK0+000 +640 +960 +100 + + +150 +660 +980 +200+680K1+000+250+700+20+300+++350+750+50+400+800+100+450++150+500+820+200++840+250+540+860+300+560++350+580+880+++900+600+912+620+920++9403 横断面设计路幅构成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_2003及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规定:三级公路,40km/h,选单幅双车道,车道宽度,行车道宽度,路拱横坡选%,路肩横坡选%,路肩宽度选,加宽计算对于第一平曲线 R=250 可得圆曲线上加宽值第二平曲线R=150 全加宽为加宽过渡段上 由公式 Xx L b b L=L X : 任一点距过渡段起点的距离 L: 加宽过渡段长度 b : 圆曲线上全加宽可得其余各桩号的加宽值见表表 加宽值超高计算对于第一平曲线2127h V i R=-μ =0.017% 因为h i < G i 故取h i = G i = %,对于第二平曲线2127h V i R=-μ = i max = 则取i h =超高计算公式在圆曲线上外缘h c ()j j j h b i b B i ++ 中线'c h 2j j h B b i i +内缘''c h ()j j j h b i b b i -+ 在过渡段上外缘h c ()()j j g j g j h cxb i i b i b B i L ⎡⎤-+++⎣⎦ 中线'c h 2j j g Bb i i +2j j h c B x b i i L +内缘''c h ()j j j x g b i b b i -+ ()j j j x h cxb i b b i L -+ 其各桩号的超高值见下表表超高计算表横断面地面线绘制 横断面地面线绘制:见附图. 地面控制点各点距离及高程见下表表地面控制点各点距离及高程视距验算由于两个平曲线都属于Ls <S <L.计算公式如下:平曲线1:R=250,Ls=55,L=,028.3α=,06.306β=,T S 40m =,会车视距为80m.b 0.75,0.8j x b ==计算得,h=小于L 阻 满足视距要求.平曲线2:R=150,Ls=60,L=,060.3α=,011.465β=,T S 40m =计算得,h=>L 阻 =. 需要对周围岩石边坡进行清除. 填挖面积计算采用积距法:i i F bh =12n bh bh F bh ++---+= 取b=测1:200的里厘米格图纸上每一小格代表ⅹ=㎡ 故查厘米格坐标纸小方格数可得: K0+000桩:w A =㎡K0+50桩:T A =㎡ 0.28w A = K0+100桩:17.6T A =㎡ K0+150桩:21.6T A =㎡ K0+200桩: 5.8T A =㎡ 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若相邻两断面均为填方或挖方且面积大小相近,则可假定断面之间为一棱柱体,其体积计算公式为: 其结果详见路基土石方表 结束语在道勘课程设计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到设计的完成,此时,回想起来真是既紧张又充实.课程设计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从选定题目到收集资料,再进入设计计算过程,几乎应用了所学过的所有知识,每一步都要付出艰辛的汗水,在忙乱与紧张中,一步一步的把以前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重新温习了一遍,b 0.75, 1.0j x b ==而且经验的累积也让我对所有所学专业的知识形成了系统的有逻辑性的认识,不但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阔了视野,更为了以后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工程制图是设计中重要的环节之一.电子版采用计算机绘图,自己的CAD又没学过,这比手工绘图困难多了.好在已经有了课程设计的经验和老师不时的指导以及同学的互助,在大家的研究和自己的努力下,将困难逐个击破.自己明白了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技术,计算机绘图确实是又省时又省力,而且准确也清晰干净.通过绘图不但完成了设计任务,对所设计内容有了更理性,更深刻的认识,而且进一步提高了自己计算机绘图的能力,使计算机应用日趋熟练,一举两得. 虽然中间有着不完美,但却是我自己不断地查阅资料、思考和动手的结果.三周的课程设计转瞬即过,在这里我特别感谢老师给予我关怀和指导,其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一直深深的感染着我,激励着我向着更好,更精准的目标前进.参考文献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3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4 杨少伟道路勘测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95 孙家驷道路勘测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

工程测量填空题库及参考答案

工程测量填空题库及参考答案

填空题库及参考答案第1章绪论1-1 测量工作的基准线是铅垂线。

1-2 测量工作的基准面是水准面。

1-3测量计算的基准面是参考椭球面。

1-4水准面是处处与铅垂线垂直的连续封闭曲面。

1-5通过平均海水面的水准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1-6地球的平均曲率半径为6371km。

1-7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中央子午线的投影为坐标x轴。

1-8地面某点的经度为131°58′,该点所在统一6°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是129°。

1-9为了使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y坐标恒大于零,将x轴自中央子午线西移500km。

1-10天文经纬度的基准是大地水准面,大地经纬度的基准是参考椭球面。

1-11我国境内某点的高斯横坐标Y=22365759.13m,则该点坐标为高斯投影统一 6°带坐标,带号为 22 ,中央子午线经度为 129°,横坐标的实际值为-134240.87m,该点位于其投影带的中央子午线以西。

1-12地面点至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为该点的绝对高程,而至某假定水准面的垂直距离为它的相对高程。

第2章水准测量2-1高程测量按采用的仪器和方法分为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和气压高程测量3种。

2-2水准仪主要由基座、水准器、望远镜组成。

2-3水准仪的圆水准器轴应与竖轴平行。

2-4水准仪的操作步骤为粗平、照准标尺、精平、读数。

2-5水准仪上圆水准器的作用是使竖轴铅垂,管水准器的作用是使望远镜视准轴水平。

2-6望远镜产生视差的原因是物像没有准确成在十字丝分划板上。

2-7水准测量中,转点TP的作用是传递高程。

2-8某站水准测量时,由A点向B点进行测量,测得AB两点之间的高差为0.506m,且B点水准尺的读数为2.376m,则A点水准尺的读数为 2.882 m。

2-9三等水准测量采用“后—前—前—后”的观测顺序可以削弱仪器下沉的影响。

2-10、水准测量测站检核可以采用变动仪器高或双面尺法测量两次高差。

(建筑工程管理)道路工程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建筑工程管理)道路工程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建筑工程管理)道路工程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道路工程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内容:理解线路勘测设计阶段的主要测量工作(初测控制测量、带状地形图测绘、中线测设和纵横断面测量);掌握路线交点、转点、转角、里程桩的概念和测设方法;掌握圆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掌握圆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了解虚交的概念和处理方法;掌握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理解缓和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掌握路线纵断面的基平、中平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方;了解全站仪中线测设和断面测量方法。

重点:圆曲线、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路线纵断面的基平、中平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方法难点: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缓和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

§9.1交点转点转角及里程桩的测设道路工程测量概述分为:路线勘测设计测量(routereconnaissanceanddesignsurvey)和道路施工测量(roadconstructionsurvey)。

勘测设计测量(routereconnaissanceanddesignsurvey)分为:初测(preliminarysurvey)和定测(locationsurvey)初测内容:控制测量(controlsurvey)、测带状地形图(topographicalmapofazone)和纵断面图(profile)、收集沿线地质水文资料、作纸上定线或现场定线,编制比较方案,为初步设计提供依据。

2、定测内容:于选定设计方案的路线上进行路线中线测量(centerlinesurvey)、测纵断面图(profile)、横断面图(cross-sectionprofile)及桥涵、路线交叉、沿线设施、环境保护等测量和资料调查,为施工图设计提供资料。

(二)道路施工测量(roadconstructionsurvey)按照设计图纸恢复道路中线、测设路基边桩和竖曲线、工程竣工验收测量。

高铁曲线站台折线渐变排版、切线支距放样铺贴技术探讨

高铁曲线站台折线渐变排版、切线支距放样铺贴技术探讨

高铁曲线站台折线渐变排版、切线支距放样铺贴技术探讨摘要:随着城市用地紧张以及设计师对建筑美感的追求,曲线站台越来越多的应用到高铁站的设计之中,曲线站台铺贴一般都是先于轨道施工,铁路限界难以掌控;站台两边曲线要素不一样,往往导致站台面铺贴观感不好。

通过联合定测减少轨道和建筑专业测量误差;采用轨道上成熟的“切线支距法”进行站台边线放样,确保曲线站台平顺精准,并在测量时设置施工误差预控值,保证铁路建筑限界;采用“折线对缝、调整缝宽实现渐变曲折”的原理进行石材排版,石材分隔井然有序、观感良好。

关键词:曲线站台;联合定测;折线渐变;预排版;切线支距法引言:因高铁站台施工一般先于轨道施工,本文主要探讨说明了一种高铁曲线站台“折线渐变调缝排版、切线支距放样”铺贴施工技术,适用于高铁曲线站台铺贴,特别适用于工期紧、轨道施工(或精调)后于站台铺贴的高铁工程。

也适用于建筑装修工程特殊造型精确施工。

站台施工时和轨道专业进行联合制作曲线控制点,确保站台和轨道相对位置,设置“预控施工误差值”确保铁路建筑限界,保证行车安全;采用“切线支距法”进行站台边放样,在确保曲线位置精准的同时,提高测量效率,缩短工期;采用“折线对缝、调整缝宽实现渐变曲折”的原理进行石材排版,感观良好;精确定位,避免后期大面积切割;安全线、盲道砖均为标准尺寸,不需特殊开模;帽石切割成梯形,只需在加工石材的时候微调红外线数控仪,不需定制特殊机械;且同一条曲线上只需设置两种尺寸(半加宽和全加宽位置),方便加工及后期维修更换。

综合施工成本低。

1.施工技术工艺原理1.1联合定测:曲线站台施工最大的安全隐患就是侵限,往往是在轨道精调后,对侵限部位进行切割,不仅增加施工成本,而且会产生曲线不平顺(观感不好)、帽石边没有防护剂(后期发黑)、安全线距离不够等一系列问题。

其主要原因是站台测量和轨道测量体系不一样、或者采用控制点不一样,产生累计误差。

本工法采取和轨道专业联合定测的措施减少测量误差,和轨道专业共同测定曲线控制点,并根据该控制点进行轨道和站台放样,从而确保站台和线路相对位置。

平曲线的详细测设—切线支距法

平曲线的详细测设—切线支距法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切线支距法的原理;缓和曲线和圆曲线上各点坐标的计算及其测设 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
作业:2个测验题(1个单选题、1个判断题)。
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反思
注:授课颗粒教案是对该门课程每个授课颗粒的设定,
“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业等。
授课颗粒教案首页
授课教师赵玉肖授课班级授课日期
模块名称
道路中线测量
模块学时
18
单元名称
带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测设
单兀学时
6
颗粒名称
平曲线的详细测设一切线支距法
授课方式
讲授
教学目标
熟悉切线支距法的原理;
掌握缓和曲线和圆曲线上各点坐标的计算及其测设方法。
教学重点
与难点
重点:切线支距法的原理、缓和曲线和圆曲线上各点坐标的计算及其测设方法; 难点:缓和曲线和圆曲线上各点坐标的计算及其测设方法。

工程测量习题集

工程测量习题集

一、填空题:1、地下施工测量中,地下控制应和地面控制采用相同的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这可以通过联系测量来实现。

2、地下建筑物施工测量一般采用现场标定法和解析法。

3、隧道贯穿误差包括纵向贯穿误差、横向贯穿误差和高程贯穿误差。

4、隧道施工精度主要取决于横向贯穿误差和高程贯穿误差。

5、在施工期间,临时水准点的密度应保证放样时只设1个测站,即能将高程传递到建筑物上。

6、隧道中线方向进洞的类型有直线进洞和曲线进洞两种类型。

7、地下导线的三种类型是施工导线、根本导线和主要导线。

8、对于直线型的隧道而言,常用的平面测量类型有中线法和串线法。

9、隧道施工中的测量工作主要任务有定方向、检查施工进度和计算土方量。

二、简答题1、举例说明什么是地下工程2、地下建筑物的施工测量主要包括哪些内容?3、常用的地下建筑物施工测量方法4、地下施工测量的内容5、贯穿误差概念、分类及来源6、什么是进洞数据的推算7、直线进洞数据有哪些?8、曲线进洞的过程9、地下控制测量的内容10、地下导线的特点地下导线布设时的考前须知11、隧道开挖中测量常用的方法,各有何优缺点?12、施工测量的内容有哪些?13、贯穿误差的测定方法14、调整贯穿误差的方法15、地下高程测量与地面高程测量有何不同之处?16、地下工程的地面控制测量有哪些方法和技术?17、地下工程测量有哪些特点?18、何谓联系测量?20、高程联系测量有几种方法?21、简述隧道施工和竣工测量的内容。

22、在深基坑或高楼施工时,通常采用什么方法传递高程的?三、判断题1、隧道的贯穿精度主要取决于纵向贯穿误差和高程贯穿误差。

2、隧道的横向贯穿误差仅受导线测角误差的影响。

第九章竖井联系测量与陀螺经纬仪测量一、填空题1、竖井联系测量是将地面控制中的坐标、方向及高程经由竖井传递到地下去。

2、按照地下控制网与地面上联系的不同,定向方法可以分为一井定向、两井定向、横洞〔斜井〕定向和陀螺经纬仪定向。

3、一井定向在地面上测量的数据有两吊锤线的坐标X、Y以及连线的方向角。

第14章 井下测量

第14章 井下测量


ω= (180-ΔR)/ 2
(9-14)
➢ 则望远镜视线方向即为指向圆心方向,沿此方向量出外
矢距E,打下曲线中点桩QZ。
为保证主点的测设精度,以利曲线详细测设,切线长 度应往返丈量,其相对较差不大于1/2000时,取其平均 位置。
2,用全站仪按极坐标法测设 用全站仪测设线路主点时,一般采用极坐标法,具有
为了测设圆曲线的主点,要先计算出圆曲线的要素。
(二),圆曲线测设要素及其计算
如图9-9所示: ➢ T——切线长,为交点至直圆点ZY或圆直点YZ的长度; ➢ L——曲线长,即圆曲线的长度(自ZY经QZ至YZ的弧
线长度); ➢ E——外矢距,为交点JD至曲中点QZ的距离。 ➢ T、L 、E称为圆曲线要素,即主要的测设元素。
1, 圆曲线主点坐标计算 以图9-13所示为例,根据路线交点JD及转点ZD1、ZD2的
坐标,反算出切线ZD1→JD的方位角为 1,按路线的转
角 ,推算出切线JD→ZD2的方位角 2 1 ,分角线
JD→QZ的方位角 3
2
90
2
,根据JD点的坐标及方位
角1 、2 、3和切线长T 、矢距E,计算出ZY和YZ的坐标,
速度快、精度高、现场条件适应性强的特点。测设时, 安置全站仪于平面控制点或线路交点上,输入测站坐 标和后视点坐标(或后视点方位角),再输入要测设 的主点坐标,仪器即自动计算出测设角度和距离,据 此进行主点现场测设。
二、圆曲线的详细测设
当地形变化不大、曲线长度小于40m时,测设曲线的三 个主点已能满足设计和施工的需要。如果曲线较长, 地形变化大,则除了测定三个主点以外,还需要按照 一定的桩距,在曲线上测设整桩和加桩。测设曲线的 整桩和加桩称为圆曲线的详细测设。

道路勘测设计-第七章-定线

道路勘测设计-第七章-定线

1.纵坡线形要满足《标准》要求。如坡长限 制、设置缓坡、合成坡度等要求,并力求两控 制点间坡度均匀,避免出现反坡。
2.应结合地形选用坡度。尽可能不用最大纵 坡,但也不宜太缓,以接近两控制点间匀坡线 (平均坡度)为宜,在地形整齐地段可稍大些, 曲折多变处宜稍缓些。
放坡由受限较严的控制点开始,一人持手水 准对好选用纵坡相当的角度,立于控制点处指挥另 一持花杆的人在山咀或山坳等地形变化处、计划变 坡处以及顺直山坡每隔一定距离处上下横向移动, 找到二人距地面同高点后定点,插上坡度旗或在地 面做标记,以该点为固定点继续向前放坡。如果一 边放坡一边进行后续工作,应先放完一定长度(一 般不应小于4~5条导线边长)的坡度点后,利用 返程进行下一步操作。
θ
d
DDi
三 实地定线
实地定线是设计人员在实地现场确定 道路中线位置的方法。
平原、微丘区直接定线工作步骤与其纸 上定线相同,不同之处是交点坐标或转角 及交点间距应经实测获得。
山岭、重丘区直接定线的指导原则与 纸上定线相同,但定线条件不同,工作步 骤有所改变
山岭、重丘区直接定线是采用带角手水准 进行的。带角手水准如图7-16所示,使用时用 手水准瞄准前方目标,旋转游标使气泡居中, 此时游标所指的度数即为视线倾角,该倾角可 换 算 为 纵 坡 度 , 1°≈1.75% , 此 法 用 于 量 测 已 知两点间的坡度;手水准的另一种用法是已知 一点和坡度,寻找该坡度上的另一点目标,即 放坡测量。下面以山区越岭线为例说明直接定 线的工作步骤。
(四)穿线交点
修正导向线是具有合理纵坡、横断面上位置最佳 的一条折线。穿线工作就是根据修正导向线确定平面 线形直线的位置和长度、定出路线导线并考虑平纵组 合问题。所穿直线应尽可能多地靠近或穿过修正导向 线上的坡度点,特别要满足控制较严的点子,适当裁 折取直,使平、纵、横三面合理组合,试穿出与地形 相适应的若干直线,延长这些直线交汇出交点,即为 路线导线,如图7-19中JD1-JD2-JD3…。穿线工作需 要定线人员反复试穿和修改才能定出合理的路线。

[交通运输]第三章平面设计断背曲线

[交通运输]第三章平面设计断背曲线

§2.4缓和曲线
• 缓和曲线是道路平面线形三要素之一。 • 缓和曲线:设置在直线和圆曲线之间
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 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 《规范》规定:除四级公路外的其它各 级公路都应设置缓和曲线,另外,当圆曲 线半径大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可 省略缓和曲线。
2.当不得已采用了长直线时,应注意其对应的纵坡不 宜过大;如果两侧地形过于空旷时,适宜种植不同树 种或设置一定建筑物等技术措施予以改善;定线时应 注意把自然风景或建筑物纳入驾驶员的视线范围内;
在长直线尽头设置的平曲线,除曲线半径、 超高、视距等必须符合规定要求外,还必 须采取设置标志、增大路面抗滑能力等安 全保障措施。
ih 6% ~ 8% h 0.05 ~ 0.06
• 适用:一般最小半径是在通常情况下推荐采用的最 小半径。
• 一方面考虑了汽车在这种曲线上以设计速度或以 接近设计速度行驶时,旅客有充分的舒适感;
• 另一方面考虑到在地形比较复杂的情况下不会过 多增加工程量。
③.圆曲线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指道路曲线半径较大、 离心力较小时,汽车沿双向路拱(不设超高)外侧 行驶的路面摩擦力足以保证汽车行驶安全稳定所采 用的最小半径。
(3)这个轨迹的曲率变化是连续的,即轨迹上任意一 点不出现两个曲率变化率值。
三、道路平面线形
1.平面线形三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2 .路线平面设计的内容 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的选用和相互间的组合; 线形与地形、地物、环境和景观的协调; 考虑线形设计对驾驶员视觉与心理的影响。
§2.2 直线
4.横向稳定性的保证
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的横向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横向力系 数μ值的大小。
现代汽车在设计制造时重心较低,一般b≈2hg,而 h<0.5,

建筑物基础施工放线各种方法与放样

建筑物基础施工放线各种方法与放样

建筑物基础施工放线基槽开挖边线放线与基坑抄平1.基槽开挖边线放线在基础开挖前,按照基础详图上地基槽宽度和上口放坡地尺寸,由中心桩向两边各量出开挖边线尺寸,并作好标记;然后在基槽两端地标记之间拉一细线,沿着细线在地面用白灰撒出基槽边线,施工时就按此灰线进行开挖.2.基坑抄平为了控制基槽开挖深度,当基槽开挖接近槽底时,在基槽壁上自拐角开始,每隔3~5m测设一根比槽底设计高程提高0.3~0.5m地水平桩,作为挖槽深度、修平槽底和打基础垫层地依据.水平桩一般用水准仪根据施工现场已测设地±0标志或龙门板顶面高程来测设地.如图9.9所示,槽底设计高程为-1.700m,欲测设比槽底设计高程高0.500m地水平桩,首先在地面适当地方安置水准仪,立水准尺于±0标志或龙门板顶面上,读取后视读数为0.774m,求得测设水平桩地应读前视读数0.774+1.700-0.500=1.974m.然后贴槽壁立水准尺并上下移动,直至水准仪水平视线读数为1.974m时,沿尺子底面在槽壁打一小木桩,即为要测设地水平桩.为砌筑建筑物基础,所挖地槽呈深坑状地叫基坑.若基坑过深,用一般方法不能直接测定坑底标高时,可用悬挂地钢尺来代替水准尺把地面高程传递到深坑内.基础施工放线基础施工包括垫层和基础墙地施工.1.垫层中线地测设在基础垫层打好后,根据龙门板上地轴线钉或轴线控制桩,用经纬仪或用拉绳挂锤球地方法(见图9.8a和图9.8b),把轴线投测到垫层面上,并用墨线弹出墙中心线和基础边线,作为砌筑基础地依据.由于整个墙身砌筑均以此线为准,所以要进行严格校核.2.垫层面标高地测设垫层面标高地测设是以槽壁水平桩为依据在槽壁弹线,或在槽底打入小木桩进行控制.如果垫层需支架模板可以直接在模板上弹出标高控制线.3.基础墙标高地控制墙中心线投在垫层上,用水准仪检测各墙角垫层面标高后,即可开始基础墙(±0.00以下地墙)地砌筑,基础墙地高度是用基础皮数杆来控制地.基础皮数杆是用一根木杆制成,在杆上事先按照设计尺寸将每皮砖和灰缝地厚度一一画出,每五皮砖注上皮数,(基础皮数杆地层数从±0.00m向下注记)并标明±0.00m和防潮层等地标高位置.立皮数杆时,可先在立杆处打一根木桩,用水准仪在木桩侧面定出一条高于垫层标高某一数值(10㎝)地水平线,然后将皮数杆上标高相同于木桩上地水平线对齐,并用钉把皮数杆与木桩钉在一起,作为基础墙砌筑地标高依据.基础施工结束后,应检查基础面地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可用水准仪测出基础面上若干点地高程,并与设计高程相比较,允许误差为±10mm.(九)悬高测量(REM )* 为了得到不能放置棱镜地目标点高度,只须将棱镜架设于目标点所在铅垂线上地任一点,然后测量出目标点高度VD .悬高测量可以采用“输入棱镜高”和“不输入棱镜高”两种方法.1、输入棱镜高(1)按 MENU —— P1 ↓—— F1(程序)—— F1(悬高测量)—— F1(输入棱镜高),如:1.3m .(2)照准棱镜,按测量(F1 ),显示仪器至棱镜间地平距HD ——SET (设置).(3)照准高处地目标点,仪器显示地VD ,即目标点地高度.2、不输入棱镜高(1)按 MENU —— P1 ↓—— F1(程序)—— F1(悬高测量)—— F2(不输入棱镜高).(2)照准棱镜,按测量(F1 ),显示仪器至棱镜间地平距HD ——SET (设置).(3)照准地面点G ,按SET (设置)(4)照准高处地目标点,仪器显示地VD ,即目标点地高度. (十)对边测量(MLM )* 对边测量功能,即测量两个目标棱镜之间地水平距离( dHD )、斜距 (dSD) 、高差 (dVD) 和水平角 (HR) .也可以调用坐标数据文件进行计算.对边测量MLM 有两个功能,即: MLM-1 (A-B ,A-C):即测量 A-B ,A-C ,A-D ,…和 MLM-2 (A-B ,B-C):即测量A-B, B-C ,C-D ,….以MLM-1 (A-B ,A-C )为例,其按键顺序是:1、按 MENU —— P1 ↓——程序( F1 )——对边测量( F2 )——不使用文件( F2 )—— F2 (不使用格网因子)或F1 (使用格网因子)——MLM-1 (A-B , A-C )(F1 ).2、照准 A 点地棱镜,按测量(F1),显示仪器至 A 点地平距HD ——SET (设置)3、照准 B 点地棱镜,按测量(F1),显示 A 与 B 点间地平距dHD 和高差dVD .4、照准 C 点地棱镜,按测量(F1),显示 A 与 C 点间地平距 dHD 和高差 dVD …,按◢ ,可显示斜距. (十一)后方交会法(resection )(全站仪自由设站)* 全站仪后方交会法,即在任意位置安置全站仪,通过对几个已知点地观测,得到测站点地坐标.其分为距离后方交会(观测 2 个或更多地已知点)和角度后方交会(观测 3 个或更多地已知点).其按键步骤是:1、按 MENU —— LAYOUT (放样)( F2 )—— SKIP (略过)—— P↓(翻页)( F4 )—— P↓(翻页)(F4 )——NEW POINT(新点)(F2 )——RESECTION (后方交会法)(F2 ).2、按 INPUT (F1),输入测站点地点号—— ENT (回车)—— INPUT (F1),输入测站地仪器高—— ENT (回车).3、按NEZ(坐标)(F3),输入已知点 A 地坐标——INPUT (F1),输入点 A 地棱镜高.4、照准 A 点,按F4 (距离后方交会)或F3 (角度后方交会).5、重复 3 、4 两步,,观测完所有已知点,按 CALA (计算)( F4 ),显示标准差,再按 NEZ (坐标)( F4 ),显示测站点地坐标. 第二章高等级公路中桩边桩坐标计算方法一、平面坐标系间地坐标转换公式如图 9 ,设有平面坐标系 xoy 和 x'o'y' (左手系—— x 、 x' 轴正向顺时针旋转 90°为 y 、 y' 轴正向); x 轴与 x' 轴间地夹角为θ( x 轴正向顺时针旋转至 x' 轴正向,θ范围: 0°— 360°).设 o' 点在 xoy 坐标系中地坐标为( xo',yo' ),则任一点 P 在 xoy 坐标系中地坐标(x,y )与其在x'o'y' 坐标系中地坐标(x',y' )地关系式为:二、公路中桩边桩统一坐标地计算(一)引言传统地公路中桩测设,常以设计地交点( JD )为线路控制,用转点延长法放样直线段,用切线支距法或偏角法放样曲线段;边桩测设则是根据横断面图上左、右边桩距中桩地距离(、), 在实地沿横断面方向进行丈量.随着高等级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地兴起,公路施工精度要求地提高以及全站仪、 GPS 等先进仪器地出现,这种传统方法由于存在放样精度低、自动化程度低、现场测设不灵活(出现虚交,处理麻烦)等缺点,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公路建设地需要, 遵照《测绘法》地有关规定,大中型建设工程项目地坐标系统应与国家坐标系统一致或与国家坐标系统相联系,故公路工程一般用光电导线或 GPS 测量方法建立线路统一坐标系,根据控制点坐标和中边桩坐标,用“极坐标法”测设出各中边桩.如何根据设计地线路交点( JD )地坐标和曲线元素,计算出各中边桩在统一坐标系中地坐标,是本文要探讨地问题. (二)中桩坐标计算任何复杂地公路平面线形都是由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几个基本线形单元组成地.一般情况下在线路拐弯时多采用“完整对称曲线”,所谓“完整”指第一缓和曲线和第二缓和曲线地起点( ZH 或 HZ )处地半径为∞;所谓“对称”指第一缓和曲线长和第二缓和曲线长相等.但在山区高速公路和互通立交匝道线形设计中,经常会出现“非完整非对称曲线”.根据各个局部坐标系与线路统一坐标系地相互关系,可将各个局部坐标统一起来.下面分别叙述其实现过程.1、直线上点地坐标计算如图 10 a) b) 所示,设 xoy 为线路统一坐标系, x'-ZH-y' 为缓和曲线按切线支距法建立地局部坐标系,则JDi-1—JDi 直线段上任一中桩P 地坐标为:( 1 )式( 1 )中(, )为交点 JDi-1 地设计坐标;, 分别为 P 点、 JDi-1 点地设计里程;为 JD i-1 ~JD i 坐标方位角,可由坐标反算而得.曲线起点(ZH 或ZY),曲线终点(HZ 或YZ)均是直线上点,其坐标可按式(1)来计算.2、完整曲线上点地坐标计算如图 10 a ) ,某公路曲线由完整地第一缓和曲线、半径为 R 地圆曲线、完整地第二缓和曲线组成.(1)第一缓和曲线及圆曲线上点地坐标计算当K 点位于第一缓和曲线(ZH—HY )上,按切线支距法公式有:( 2 )当 K 点位于圆曲线(HY—YH )上,有:( 3 )其中有:( 4 )式( 2 )( 3 )( 4 )中, 为切线角;为 K 点至 ZH i 点地设计里程之差,即曲线长; R 、、、 p 、 q 为常量,分别表示圆曲线半径,第一缓和曲线长、缓和曲线角()、内移值()、切线增值().再由坐标系变换公式可得:( 5 )式( 5 )中 f 为符号函数,右转取“ + ”,左转取“- ”(见图 1 b )).图 10 a )直线第一缓和曲线圆曲线段点坐标计算(右转) 图 10 b )直线第一缓和曲线圆曲线段点坐标计算(左转)(2)第二缓和曲线上点地坐标计算 如图 12 所示,当 M 点位于第二缓和曲线( YH —HZ )上,有:( 6 ) 式( 6 )中,,为 M 点至 HZ 点地曲线长; R 为圆曲线半径,为第二缓和曲线长. 再由坐标系变换公式可得:( 7 ) 式( 7 )中 f 为符号函数,线路右转时取“ - ”,左转取“ + ”.(3)单圆曲线(ZY —YZ )上点地坐标计算 单圆曲线可看作是带缓和曲线圆曲线地特例,即缓和曲线段长为零.令式( 3 )( 4 )中内移值 p 、切线增长 q 、第一缓和曲线长、缓和曲线角 为零,计算出单圆曲线上各点地局部坐标后,由式( 5 )可得 ZY~YZ 上各点地统一坐标.图 12 第二缓和曲线段点坐标计算(右转)图 13 非完整缓和曲线段点坐标计算(右转) 3、非完整曲线上点地坐标计算如图 13 所示,设非完整缓和曲线起点 Q 地坐标为( , ),桩号 ,曲率半径 ,切线沿前进方向地坐标方位角为 ;其终点 Z 地桩号 ,曲率半径 ,则 Z 点至 Q 点曲线长 .若> ,则该曲线可看成是曲率半径由 ∞ 到 地缓和曲线去掉曲率半径由 ∞ 到后地剩余部分.设N 点为该曲线上一点, N 点至 Q 点地曲线长为 ; O 为对应完整缓和曲线地起点, Q 点至 O 点地曲线长为,则由回旋型缓和曲线上任一点曲率半径与曲线长成正比地性质,有:得:(8 )设,则由缓和曲线地切线角公式及偏角法计算公式知:(9 )(10 )(11 )由图13 知:(12 )则直线QO 地坐标方位角为:(13 )O点切线方向轴地坐标方位角为:(14 )式(13 )(14 )中, f 为符号函数,线路右转时,取“- ”;线路左转时,取“+ ”.故O 点坐标()为:( 15 )将式(14)、(15)代入坐标平移旋转公式,得任一点 N 地坐标为:( 16 )式( 16 )中,(, )按式( 2 )计算,代入时用()替代; f 为符号函数,右转取“+ ”左转取“- ”. (三)边桩坐标计算有了中桩坐标( x,y )及其至左、右边桩地距离 d L 、 d R 后,计算出中桩至左、右边桩地坐标方位角AZ-L 、AZ-R ,则由式(17 )、(18 )得左、右边桩坐标(, )、(, ).( 17 )( 18 ) 1、直线上点 AZ-L 、 AZ-R 地计算从图10 a ) b )知:( 19 ) 2、第一缓和曲线及圆曲线段点 AZ-L 、 AZ-R 地计算如图10 a ) b )所示,有:( 20 )式( 20 )中,当 K 点位于第一缓和曲线上, 按式( 9 )计算;当K 点位于圆曲线段,按式( 4 )计算. f 为符号函数,右转取“+ ”,左转取“- ”.3、第二缓和曲线段点AZ-L 、AZ-R 地计算如图12 所示,有:( 21 )式( 21 )中, 按式计算; f 为符号函数,右转取“- ”,左转取“+ ”. (四)算例如图 13 设某高速公路立交匝道 ( 右转 ) 地非完整缓和曲线段起点 Q 地桩号 K8+249.527 ,曲率半径R Q = 5400m ,切线沿前进方向地坐标方位角, 坐标为( 91412.164 , 79684.008 );终点 Z 桩号 K8+329.527 ,曲率半径 R Z = 1800m .中桩 K8+309.527 到左、右边桩地距离 d L = 18.75m , d R = 26.50m ,试计算K8+309.527 地中、边桩坐标.1、完整缓和曲线起点O 地计算由公式( 8 )—( 15 )计算得:, , , ,, , , .2、中桩坐标地计算由式( 2 )( 14 )(16 )计算得:m , m ;轴地坐标方位角;, .3、边桩统一坐标地计算由式(9 )(20 )得:, ,式(20 )中Ai-1-i 即轴地坐标方位角.再由式(17 )(18 )得,;, . (五)小结通过坐标转换地方法,在传统测设地各个局部坐标系与线路统一坐标系间建立了纽带,通过编程能实现各个中桩边桩坐标地同步计算.对于复曲线、回头曲线、喇叭形立交、水滴形立交等复杂线形,可将其分解成直线、非完整非对称缓和曲线、圆曲线形式,再按文中地方法进行计算.用线路统一坐标进行放样,测设灵活方便,不必在实地标定交点( JD )位置,这对于交点位于人无法到达地地方(如山峰、深谷、河流、建筑物内),是十分方便地.应用中,以桩号 L 为引数,建立包括中桩、边桩、控制点在内地坐标数据文件.将坐标数据文件导入全站仪或 GPS 接收机,应用坐标放样功能,便可实现中、边桩地同时放样.特别是 GPS 地 RTK 技术出现后,无需点间通视,大大提高了坐标放样地工作效率,可基本达到中、边桩放样地自动化.第三章建筑施工点位坐标计算及放样方法一、平面坐标系间地坐标转换公式如图 14 ,设有平面坐标系 xoy 和 x'o'y' (左手系—— x 、 x' 轴正向顺时针旋转 90°为 y 、 y' 轴正向); x 轴与 x' 轴间地夹角为θ( x 轴正向顺时针旋转至 x' 轴正向,θ范围: 0°— 360°).设 o' 点在 xoy 坐标系中地坐标为( xo',yo' ),则任一点 P 在 xoy 坐标系中地坐标(x,y )与其在x'o'y' 坐标系中地坐标(x',y' )地关系式为:在建筑施工中,上面地平面坐标系 xoy 一般多为城市坐标系,平面坐标系 x'o'y' 一般多为建筑施工坐标系 AOB ;若 xoy 、 x'o'y' 均为左手系,则用上式进行转换;但有时建筑施工坐标系 AOB 会出现右手系——x' ( A )轴正向逆时针旋转90°为y' ( B )轴正向.此时,应注意上面地计算公式变为:二、建筑基线测设及角桩定位如图 15 ,选择 100m × 35m 地一个开阔场地作为实验场地, 先在地面上定出水平距离为 55.868m 地两点,将其定义为城建局提供地已知导线点A5 、A6 ,其中A5 同时兼作水准点.图15 基线测设及角桩定位图1、“T ”形建筑基线地测设(1)根据建筑基线 M、O、N、P 四点地设计坐标和导线点 A5 、 A6 坐标,用极坐标法进行测设,并打上木桩.已知各点在城市坐标系中地坐标如下:A5(2002.226,1006.781,20.27) , A6(2004.716,1062.593) , M(1998.090,996.815) , O(1996.275,1042.726) , N(1994.410,1089.904) , P(1973.085,1041.808) .(2)测量改正后地 <MON ,要求其与 180°之差不得超过,再丈量 MO 、 ON 距离,使其与设计值之差地相对误差不得大于1/10000 .(3)在O 点用正倒镜分中法,拨角90°,并放样距离OP ,在木桩上定出P 点地位置.(4)测量 <POM ,要求其与 90°之差不得超过,再丈量 OP 距离,与设计值之差地相对误差不得大于1/10000 .2、根据导线进行建筑物地定位设图中 NOP 构成地是建筑施工坐标系 AOB ,并设待建建筑物 F2 在以 O 点原点地建筑施工坐标系 AOB 中地坐标分别为 1# ( 3 , 2 )、 2# ( 3 , 17 )、 3# ( 23 , 17 )、 4# ( 23 , 2 ),且已知建筑坐标系原点 O 在城市坐标系中地坐标为 O ( 1996.275 , 1042.726 ), OA 轴地坐标方位角为, 试计算出 1# 、 2# 、 3# 、 4# 点在城市坐标系中地坐标,并在在 A6 测站,后视 A5 ,用极坐标法放样出 F2 地1# 、 2# 、 3# 、 4# 四个角桩.并以 A5 高程( 20.47m )为起算数据,用全站仪测出 F2 地 1# 、 2# 、 3# 、4# 四个角桩地填挖深度.(F2 地地坪高程为20.50m ). 参考答案:F2 地 4 个角桩地设计坐标分别如下:1#(1994.158,1045.644 )、2#(1979.170,1045.051 )、3#(1978.378,1065.035 )、4# (1993.366,1065.629 )检查 1—2 个角桩地水平角与 90°地差是否小于,距离与设计值之差地相对误差不得大于1/3000 .3、根据建筑基线进行建筑物地定位*根据图中地待建建筑物 F1 与建筑基线地关系,利用建筑基线,用直角坐标法放样出 F1 地 1# 、 2# 、3# 、 4# 四个角桩.检查 1—2 个角桩地水平角与 90°地差是否小于,距离与设计值之差地相对误差不得大于1/3000.三、圆曲线中桩测设地局部极坐标法如图16 所示,用局部极坐标法测设圆曲线中桩地方法是:(1)以圆曲线起点 ZY 为原点,切线指向交点 JD 为 x 轴正向,再顺时针旋转 90°为 y 轴正向,建立切线支距法坐标系.(2)用切线支距法同样地方法求出各中桩 P 在该坐标系中地坐标.(注意 y 坐标地正负符号. )其中有:(3)在 ZY 点架仪,输入测站点坐标( 0 , 0 ),后视 x 轴正向,输入方位角,测出一任意点ZD 在该坐标系中地坐标.(4)在 ZD 点设站,后视 ZY 点,根据各中桩 P 地坐标用全站仪坐标放样功能,放样出各中桩.若使用经纬仪,则可先用坐标反算公式,求出 P 点至 ZD 点地距离 D 及转角δ(方位角之差),再进行拨角、量边. 第四章CASIO FX-4800P 程序一、缓和曲线切线支距法程序1、程序名:HUAN QIE (缓切)2、用途该程序是“完整对称带缓和曲线地圆曲线”地切线支距法详细测设坐标计算程序.3、程序数学模型按切线支距法建立地缓和曲线局部坐标系.即以曲线起点或终点为坐标原点,切线方向为 X 轴正向,圆心方向为Y 轴正向.4、程序清单A “ZH ”:R :S “LS ”:Lbl 1 ↙{L , B} ↙:↙Lbl 2 ↙ C=Abs(L-A) : D=RS : X=C-C^5 ÷ 40D 2 +C^9 ÷ 3456D^4-C^13 ÷ 599040D^6+C^17 ÷ 17542600D^8 ◢Y=C^3 ÷ 6D-C^7 ÷336D^3+C^11 ÷42240D^5-C^15 ÷9676800D^7+C^19 ÷3530097000D^9 ◢Goto 1 ↙Lbl 3 ↙ E=180(Abs(L-A)-S) ÷ R ÷π +180S ÷ (2 π R) : P=S 2 ÷ 24 ÷ R-S^4 ÷ 2688 ÷ R^3 :Q=S ÷2-S^3 ÷240 ÷R 2 ↙X=RsinE+Q ◢Y=R-RcosE+P ◢Goto 1 ↙5、程序说明ZH —— ZH 点桩号(里程); R ——圆曲线半径; LS ——缓和曲线长; L ——待测设桩地桩号(里程); B ——当待测设中桩位于缓和曲线段,则输入“ 1 ” ,当待测设中桩位于圆曲线段,则输入“ 1 ”以外地数值. X ——切线支距法地X 值;Y ——切线支距法地Y 值.二、平面坐标转换程序1、程序名:ZHUAN HUAN (转换)2、用途该程序是“两平面坐标系间坐标转换”地计算程序.3、程序数学模型根据图14 地平面坐标系间坐标转换地平移旋转公式,进行计算,即有公式:4、程序清单:C“X0”:E“Y0”:D“ANGLE”:F“SIGN”↙Lbl 0 ↙{A , B} ↙F 1 A=A :B=-B ΔX=C+AcosD-BsinD ◢Y=E+BcosD+AsinD ◢Goto 05、程序说明:X0 ,Y0 ——施工坐标系(A-O'-B )地原点O' 在统一坐标系(x-o-y )中地坐标.ANGLE ——为统一坐标系地x 轴顺时针旋转至施工坐标系地 A 轴地角值.SIGN ——为符号函数,若输入“ 1 ”时,则表明 x-o-y 为左手系,且 A-O'-B 也为左手系;若输入“ 1 ”之外值,则表明x-o-y 为左手系,而A-O'-B 为右手系.A ,B ——某点在施工坐标系中地纵、横坐标.X , Y ——该点在相应统一坐标系中地纵、横坐标. 第五章理论与实操习题集一、理论习题说明:请路桥类学生完成第 1 、 4 题,请建工类学生完成第 2 、 3 、 4 题.1、在左转地带缓和曲线地圆曲线中桩测设中,设起点ZH 桩号为K5+219.63 ,其坐标为( 31574.163,62571.446 ),其切线方位角为,缓和曲线长为 120m ,圆曲线地半径为 1000m ,试计算:(1)直线上中桩K5+160 、K5+180 、K5+200 地坐标.(2)缓和曲线上中桩K5+260 、K5+280 、K5+300 地坐标.(3)圆曲线上中桩K5+340 、K5+360 、K5+380 地坐标.(4)若将题目地“左转”改为“右转”,试计算直线上中桩 K5+180 、缓和曲线上中桩 K5+300 、圆曲线上中桩K5+340 地坐标. 部分参考答案:左转时,有:K5+180 :x=31551.259 , y=62603.787 K5+300 :x'=80.36417853 , y'=0.7209861767 , x=31620.020 , y=62505.446 .K5+340 :x'=120.3261366 , y'=2.421637931 , x=31641.728 , y=62471.850 .2、如图 16 ,已知单圆曲线地半径 R= 300m ,交点地里程为 K3+182.76 ,转角,试计算出里程为K3+120 、K3+130 、K3+140 三个中桩地切线支距法坐标.3、完成此教材 P26-P27 地“建筑基线测设及角桩定位”中角桩地坐标计算及实地测设方法.4、用CASIO fx-4800P 或CASIO fx-4500PA 编程计算器编制程序,使其实现以上计算功能.二、实操习题1、输入棱镜常数PSM 为-30mm ,气温T 为35°C ,气压P 为760mmHg .2、将倾斜改正地X 、Y 均打开.3、将竖盘读数 V 地显示由目前地“望远镜水平时盘左为 90°”改为“望远镜水平时盘左为 0°”(即显示地V 直接为竖直角.)4、将测量模式由目前地“精测(Fine )”改为“粗测(coarse )”,再改回“精测”.5、将距离单位由目前地“米”改为“英尺”,再改回“米”.6、在地面上任取 2 个点,为 A 和 B ,在 B 点架全站仪,后视地面上任一点 A ,用“距离放样方式(S.O )”在BA 直线上找到一点,使其与 B 点地距离等于23.115m .7、在地面点上任意选 3 个点,分别为 D1 、 D2 、 D3 ,在 D2 架仪,后视 D1 ,用“测角模式”中地“盘左盘右取平均地方法”(测回法),测出所夹地水平角.然后在“距离测量模式”中,测出 D2 至 D3 地水平距离.8、在地面点上任意选 3 个点,分别为 D1 、 D2 、 D3 ,在 D2 架仪,后视 D1 ,设 D2 地三维坐标为( 1367.357 , 2568.854 , 58.348 ), D2 至 D1 地坐标方位角为,用盘左测出 D3 点地三维坐标.9、在地面上任取 2 个点,为 A 和 B ,在 B 点架全站仪,后视地面上任一点 A ,设 B 点地平面坐标为(3458.129 , 9761.275 ),坐标方位角,用“偏心测量方式(OFSET)”,测出一棵树中心地平面坐标.10、在地面上任取 2 个点,为 A 和 B ,在 B 点架全站仪,后视 A 点,设 B 点三维坐标为( 1035.447,3316.815,52.617 ),坐标方位角, D 点地三维坐标为( 1038.000,3307.509 , 52.505 ),试放样出点 D 地平面位置及需填挖地深度.11、利用全站仪“面积测量”功能,测出地面上一个花池地平面面积.12、利用全站仪地“悬高测量”功能,测出某一栋建筑物地高度.13、利用全站仪地“对边测量”功能,测出地面上两点间地距离、高差.14、用全站仪地“坐标输入”( COORD.INPUT )功能,在全站仪上建立一个“坐标数据文件”,文件名为“ ZBSJWJ1 ”.输入文件地内容为: D1 ( 209.232,100.199, 12.551 )、 D2 ( 200.736,100.458, 10.458 )、D3 ( 189.345,120.441,11.512 )、 K0+000 ( 207.334,105.465, 10.700 )、 K0+020 ( 212.521,111.664, 10.700 )、 K0+040 ( 214.629,117.384, 10.900 )、 K0+060 ( 218.542,122.442, 10.900 )、 K0+080 ( 224.331,129.214, 11.200 )、 K0+100 ( 230.615,132.671, 11.400 )、 K0+120 ( 235.986,133.900, 11.400 )、K0+140 (240.333,138.262, 11.500 )、K0+160 (245.326,140.341, 11.500 ).15、在电脑上利用 TOPCON 通讯软件“ T-COM ”,将内容为: D1 ( 209.232,100.199, 12.551 )、 D2 ( 200.736,100.458, 10.458 )、 D3 ( 189.345,120.441,11.512 )、 K0+000 ( 207.334,105.465, 10.700 )、K0+020 ( 212.521,111.664, 10.700 )、 K0+040 ( 214.629,117.384, 10.900 )、 K0+060 ( 218.542,122.442, 10.900 )、 K0+080 ( 224.331,129.214, 11.200 )、 K0+100 ( 230.615,132.671, 11.400 )、 K0+120 ( 235.986,133.900, 11.400 )、 K0+140 ( 240.333,138.262, 11.500 )、 K0+160 ( 245.326,140.341, 11.500 )地坐标数据文件上传至全站仪,文件名为“ ZBSJWJ2 ”.。

道路勘测设计-平面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平面设计
允许设置等于直线路段路拱的反超高。 ▪ 从行驶的舒适性考虑,必须把横向力系数控制到最
小值。
编辑ppt
4.最小半径指标的应用
编辑ppt
4.最小半径指标的应用
▪(1)公路线形设计时应根据沿线地形等情况,尽量选 用较大半径。在不得已情况下方可使用极限最小半径;
▪(2)当地形条件许可时,应尽量采用大于一般最小半 径的值;
▪μ的舒适界限,由0.11到0.16随行车速度而变化,设 计中对高、低速路可取不同的数值。
▪美国AASHTO认为V≤ 70km/h时μ=0.16,V=80 km/h 时, μ= 0.12是舒适感的界限。
编辑ppt
2.关于最大超高: ▪《标准》规定: ▪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超高横坡度不应大于10%, ▪ 其它各级公路不应大于8%。 ▪ 在积雪冰冻地区,最大超高横坡度不宜大于6%。
不设超高时 : R V 2
127( 编i辑1p)pt
1.横向力系数μ对行车的影响及其值的确定:
(1)危及行车安全 汽车能在弯道上行驶的基本前提是轮胎不在路面
上滑移,这就要求横向力系数μ低于轮胎与路面之 间所能提供的横向摩阻系数f:
μ≤f
f与车速、路面种类及状态、轮胎状态等有关, 一般在干燥路面上约为0.4~0.8,在潮湿的黑色路 面上汽车高速行驶时,降低到0.25~0.40。路面结 冰和积雪时,降到0.2以下,在光滑的冰面上可降 到0.06(不加防滑链)。
编辑ppt
(二)最小半径的计算
《标准》中规定的最小平曲线半径是汽车在曲线部 分能安全而又顺适的行驶的条件而确定的。
最小平曲线半径的实质是汽车行驶在公路曲线部分 时,所产生的离心力等横向力不超过轮胎与路面的 摩阻力所允许的界限,并使乘车人感觉良好的曲线 半径值。

工程测量复习试试题库

工程测量复习试试题库

1、在中线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 )。

A.传递方向 B.传递高程C.A 和 B 都可以 D.A 和 B 都不行答案: (A)2、已知=300°04′,X =14.22m,Y =86.71m,要测设坐标为X =42.34m,Y =85.00m 的 A 点,mn m m A A则仪器安置在 M 点上用极坐标法测设 A 点的测设数据和S 分别为( )。

mA mAA.356°31′12″ 28.172m B.266°31′12″ 28.172mC.176°31′12″ 28.172m D.86°31′12″ 28.172m答案: (D)3、在路线右角测定之后,保持度盘位置不变,如果后视读数为32°40′00″,前视读数为172°18′12″,则分角线方向的度盘读数是( )。

A.51°14′33″ B.102°29′06″C.153°43′39″ D.204°58′12″答案: (B)4、已知路线的转角为39°15′,又选定圆曲线的半径为 220m,则该圆曲线主点测设元素 T,L,E,D 分别为( )。

A. 6.19m;13.57m;150.71m;78.45mB.13.57m;150.71m;78.45m;6.19mC.78.45m;150.71m;13.57m;6.19mD.150.71m;13.57m;78.45m;6.19m答案: (C)5、路线水准测量中,基平测量和中平测量各采用( )方法。

A.高差法;视线高法 B.高差法;高差法C.视线高法;高差法 D.视线高法;视线高法答案: (A)6、下列选项中,建造基线普通不布设成( )。

A.两点直线形 B.三点直线形C.三点直角形 D.四点丁字形答案: (A)7、下列选项中,不是测设最基本的工作的选项是( )。

A.水平距离 B.水平角度 C.高程 D.坡度答案: (D)8、坝体与地面的交线称为( )。

高铁曲线站台“折线渐变调缝排版、切线支距放样”铺贴施工工法

高铁曲线站台“折线渐变调缝排版、切线支距放样”铺贴施工工法

高铁曲线站台“折线渐变调缝排版、切线支距放样”铺贴施工工法高铁曲线站台“折线渐变调缝排版、切线支距放样”铺贴施工工法一、前言高铁曲线站台的施工工法是高铁建设中关键的一环。

为了确保曲线站台的平整度和稳定性,市场上推出了一种新型的施工工法——“折线渐变调缝排版、切线支距放样”铺贴施工工法。

本文将对该工法的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以及经济技术分析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并附上一个实际工程的案例。

二、工法特点该工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应用广泛:适用于高铁曲线站台的施工,能够满足不同曲线半径和切线支距的要求。

2. 精度高:采用全数字化计算和自动化机械设备,能够精确控制每个调缝的位置和尺寸,保证施工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 施工效率高:相比传统的手工施工,该工法能够大幅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时间和人力成本。

4. 效果好:铺贴的站台坡度和平滑度良好,能够确保高铁列车的运营安全。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高铁曲线站台的建设,能够满足不同曲线半径和切线支距的要求。

无论是直线段、缓和曲线段还是急曲线段,该工法都能够有效应对,并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周期的控制。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通过对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以及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详细分析和解释,使读者了解该工法的理论依据和实际应用。

主要原理是通过采用折线渐变调缝排版和切线支距放样的方式进行施工,以确保站台的平整度和稳定性。

五、施工工艺详细描述该工法的施工阶段,让读者了解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包括准备工作、调缝排版、切线支距放样、铺贴和养护等施工过程。

六、劳动组织介绍该工法的劳动组织安排,包括施工人员的配置、工作分工和责任划分等,以确保施工进展顺利。

七、机具设备详细介绍该工法所需的机具设备,包括调缝机、放样仪、铺贴机等。

对这些机具设备的特点、性能和使用方法进行介绍,以便读者了解并正确操作。

八、质量控制对施工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措施进行详细介绍,包括调缝位置和尺寸的控制、铺贴坡度和平滑度的控制等,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7
3.4.5 切线支距法敷设曲线计算方法
①用切线支距法敷设回旋线公式:
式中:l ——回旋线上任意点m 至缓和曲线终点的弧长(m )。

②切线支距法敷设带有回旋线的圆曲线公式:
x = q + R sin ϕm (m) y = p + R (1 - cos ϕm ) (m)
式中: l m ——圆曲线上任意点m 至缓和曲线起点的弧长(δ——l m 所对应的圆心角(rad )例题:已知平原区某二级公路有一弯道,JD=K2+536.48,偏角α右=15°28′30″,半径R=600m ,缓和曲线长度Ls=70m 。

要求:(1)计算曲线主点里程桩号;
(2)计算曲线上每隔25m 整桩号切线支距值。

解:(1)曲线要素计算:
48
J=2T-L=2×116.565-232.054=1.077
(2)主点里程桩号计算:
以交点里程桩号为起算点:JD = K2+536.48
ZH = JD – T =K2+536.48 - 116.565 = K2+419.915
HY = ZH + Ls = K2+419.915 +70 = K2+489.915
QZ = ZH + L/2= K2+419.915+232.054/2 =K2+535.942
HZ = ZH + L = K2+419.915 +232.054 =K2+651.969
YH = HZ – Ls = K2+651.97 –70=K2+581.969
(3)计算切线支距值:
①缓和曲线段:ZH=K2+419.915
②圆曲线段:HY=K2+489.915 ,YH =K2+581.969
LCZ=K2+500,l m= 2500 - 2489.915 = 10.085
=34.996+250sin4.3053=80.038(m)
x = q + Rsinϕ
m
y = p + R(1-cosϕ
) = 0.34+250(1-cos4.3053)=2.033(m)
m
③计算曲线上每隔25m整桩号的切线支距值:
列表计算曲线25m整桩号:ZH= K2+419.915,
K2+425,K2+450,K2+475,K2+500 …
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