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声教学设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之声

设计思路:

本课内容是初一第二学期第一单元《春之声》的第一课时,课堂中选取反映“春”题材的音乐作品中的优秀作品。在课堂设计中,让学生通过聆听导入、名曲赏析、活动体验等多种环节,熟悉优美的乐曲,从中领略音乐中的人文精神、文化特征,同时以音乐中的欢乐情绪感染学生,使学生具有热爱生活。在备课时,我思考着如何把学生引入到那种欢快、热烈的气氛中去,在进行欣赏教学时,我力求以听觉为先导,以节奏节拍为主线。动是人的本能,在听觉先导的条件下,以动觉为切入,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中动起来,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通过不断地听、想、创、律动,去理解音乐、音乐想像与音乐体验,从中真正体验音乐的情绪。在师生平等互动的学习氛围里,通过欣赏感受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课型:综合课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春之声圆舞曲》,是奥地利著名音乐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不朽名作。作于1883年。当时作者已年近六旬,但此曲依然充满活力,处处散发着青春的气息。据说小约翰·施特劳斯是在一个晚上就在钢琴上即兴创作出此曲的,因此此曲最早的版本是钢琴曲,后经剧作家填词成为声乐圆舞曲由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比安卡·比安琪演

唱,这也是此曲的第一次演出,直到现在仍然是许多花腔女高音十分喜爱的曲目。后来作者又将它改编为管弦乐曲,一直深受世界人民喜爱。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小学生有明显变化,是对小学阶段的一次升华,同时通过多次合理的音乐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并且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还为学生终生学习音乐和音乐审美素质的提高奠定一定的基础。

教学目的:

1、欣赏《春之声圆舞曲》通过欣赏以“春”为主题的音乐作品,并通过一系列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能力。

2、学习音乐要素,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乐曲中的表现作用,正确感受乐曲情绪。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欣赏乐曲,学习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丰富的音乐想象力与正确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热爱生活,热爱音乐。重点:培养学生理解感受音乐的能力。

难点:正确感受音乐的情绪,感受不同节拍、节奏、速度等在乐曲中

的不同表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葫芦丝等

教学方法:聆听欣赏法、比较法、实践体验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让学生用成语来表达春天,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二、发展阶段:

1、聆听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

(1)、聆听全曲,欣赏后谈体会。

【设计意图:感性欣赏,音乐具有非语义性,音乐教学就要让学生从音乐的本身感受音乐。让学生在没有任何局限的情况下,真正地去切身体验音乐】

教师小结并简单介绍约翰施特劳斯及作品。

(2)、学习乐曲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感受理解作品。

【设计意图:动是人的本能。在听觉先导的条件下,以动觉为切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音乐,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授学生音乐要素,对节奏、力度、速度、音色等,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在活动中逐渐熟悉所要学习的音乐中的音乐要素,比让学生强记音乐的主题效果好得多。以舞蹈、配乐诗朗诵的形式

出现既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又能使学生兴趣盎然,还能使学生切身感受和深刻记忆。】

(4)、完整欣赏全曲。

课件播放视频管弦乐版本《春之声》,引导学生感受音乐。

把音乐要素带入音乐当中,即学即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度感受乐曲,理解其内涵。】

三、拓展阶段:

感受我国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春江花月夜》,感受其音乐特点!让学生热爱音乐,喜欢音乐。

四、小结:

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音乐,让我们热爱生活热爱音乐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