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现代管理的精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才是现代管理的精髓

——从《致加西亚的信》到《六西格玛的力量》

●从“给加西亚送信”到“六西格玛”,西方的管理哲学在近一百年间好像走了一个螺旋,最后在一个“人”字上发生了奇妙的重叠——它让我们看到,究竟什么才是现代管理的精髓

●希望中年以上的“过来人”,能读一读“六西格码”,能抛弃类似于“我们早已有过了”的盲目自信;也希望对“六西格码”并不陌生的年轻人,能够真正理解“给加西亚送信”时的那种精神的力量

这是两本很有趣的书;更重要的是,它们及时地给中国读者带来了有用的思考。

近年来,企业管理、职场谋生之类的书——尤其是引进版图书,早已屡见不鲜。但如果把这两本新书——《致加西亚的信》和《六西格玛的力量》并置在一起,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会不由自主地冒出来,简而言之:究竟什么才是现代管理的精髓?

对这个问题,《致加西亚的信》所给出的似乎不是一个很时髦的回答。

此书写于一百多年前,它的主角,其实不是“加西亚”,而是“给加西亚送信的人”。十九世纪末,美国和西班牙因为古巴而开战。在宣战前,美国总统麦金莱有一封极为重要的信件,要交给古巴的起义军领袖加西亚将军。但后者为逃避西班牙军队的缉捕,正转战在丛林里,没有人知道他到底在什么地方。年轻的中尉安德鲁·萨莫斯·罗文毫无保留地接受、并出色地完成了送信任务。罗文的故事让阿尔伯特·哈伯德受到极大的触动。1899年2月22日,他用了短短一个小时的时间,写就了一篇题为《致加西亚的信》的随笔,发表在自己办的杂志上。

哈伯德没有想到,这篇文章居然会大受好评并且一版再版,甚至在2000年被评为有史以来全球畅销书第六名。不过,更让人意外的是,哈伯德在一百多年前的评论,听起来却像是写于今日:

“我要强调的重点是:美国总统把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罗文,而罗文接过信之后,并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

“像他这种人,我们应该为他塑造不朽的雕像,放在每一所大学里。年轻人所需要的不只是学习书本知识,也不只是聆听他人的种种指导,而是更需要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把信送给加西亚’。”

这听上去似乎有些“老土”。难怪本书的译者之一艾柯会在中文版的序言中,称这是一本“不合时宜”的书:“当整个世界都在谈论着‘变化’、‘创新’等等时髦的概念时,重提‘忠诚’、‘敬业’、‘服从’、‘信用’之类的话题未免陈旧。”

当然,艾柯是在欲扬先抑,因为上述这些“陈旧”的话题是至今都无法回避的:“员

工的忠诚、敬业、道德风险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企业的老板和公司的管理者们,我们所面临的变化也带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包括那些经济起飞所依赖的基本的商业精神——信用、勤奋和敬业……许多年轻人以频繁跳槽为能事,以善于投机取巧为荣耀。老板一转身就懈怠下来,没有监督就没有工作。……懒散、消极、怀疑、抱怨……种种职业病如同瘟疫一样在企业、政府机关、学校中蔓延,无论付出多么大的努力都无法彻底消除。”

和《给加西亚的信》的主旨相似,《六西格玛的力量》一书中,同样认为“每个人都要起作用”是“最重要的原则之一”。不过,与纯朴的“信使罗文”相比,有着希腊名字的“六西格玛”,也许会让现在的年轻人更感兴趣——

早在去年出版的《杰克·韦尔奇自传》中,中国读者就接触过了这个新名词。该书第二十一章告诉人们,韦尔奇在大病初愈时,没有忘记在GE公司推进“六西格玛”项目的实施(本文左上角题图即韦尔奇为对比六西格玛应用前后的变化所画的图表);而“六西格玛”也不负所望,它使GE的经营利润从实施当年(1996年)的14.8%,上升到2000年的18.9%,为GE节省的投资高达数十亿美元。

那么,“六西格玛”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刚刚出版的《六西格玛的力量》以不长的篇幅和说故事的形式,揭示了“全球第一CEO”所推崇的管理流程和管理哲学。简而言之,希腊字母西格玛(σ)所代表的是“一种测量方法,用于确定一个流程的业绩有多好或者有多差。书中给出的五个步骤(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以及有关案例,似乎是相当令人信服的。“六西格玛”的概念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由摩托罗拉公司的几名员工提出,现在,实施了这一管理流程的公司的名单,几乎就已经是一份《财富》500强的名单了。

《六西格玛的力量》正文才八十来页,用一个小时就可以飞快地看完。但接受“六西格玛”的“原版”培训并不便宜。根据书中所言,四周的培训,分别安排在四个月内进行,学费高达一万五千美元——但回报显然更加惊人。

似乎很容易给“六西格玛”贴上标签,说它是为“中层干部”准备的。也有人认为《致加西亚的信》是“替老板们写的书”,就像《谁动了我的奶酪》曾被认为是“给被辞退者看的”。但是,“让你重新获得在早晨高高兴兴地去上班的情形,你因为工作带来的刺激而变得更加负责”——“六西格玛”所描述的这种生活状况,难道不是对每个人——不管你的职位是高是低——都有意义的吗?至于“效忠老板”,译者的解释也可发人深思:“忠诚和敬业并不仅仅有益于公司和老板,最大的受益者是我们自己,是整个社会。一种职业的责任感和对事业的高度忠诚一旦养成,会让你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

但这两本书对于中国读者的意义,其实还要大得多——它让我们看到了现代管理的精髓:从《致加西亚的信》到《六西格玛的力量》,西方管理哲学在近一百年间的变化好像走了一个螺旋,最后在一个“人”字上发生了奇妙的重叠。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当罗文中尉默默地接过总统的信,独自地奋力地去完成这个艰巨得难以想象的任务时,像他这样的人在当时多不多?回答显然是否定的。否则,他的故事也不会如此感人,这本关于他的小书也不会如此畅销并长盛不衰。此书所倡扬的,还是一

种个人的精神的力量。而到了杰克·韦尔奇的公司,通过“六西格码”的管理,对于人的这种高要求,已经有了一种几乎遍及全员的规模;而且,它不是让某个如罗文那样的人去单兵作战、自由发挥,而是有了量化的、科学化的、制度化的保证——这种保证也就是现代管理。有趣的是,管理一到真正成熟的程度,它的着眼点又从物回归到人,它同样要求从老板到每个员工,每个人都有一种像罗文那样坚韧不拔而又兴致勃勃的敬业的精神。似乎是划了一个圆,终点与起点呼应起来——而这,不就是现代管理的精髓吗?

对于中国读者,特别是有了点年纪的人,也许会把“干一行,爱一行,成一行”、“人的因素第一”、“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之类的老话倒背如流,甚至因此认为上述管理哲学中的“舶来品”不值一提,“我们祖上早有了”。但是,这种貌似自豪的姿态背后,其实有着最令人害怕的无知。我们所熟悉、所一再提倡过的,常常是一种模糊的精神力量,它与“六西格玛”所要求的“测量每件事”,是无法同日而语的。没有用数字来实现的清晰而精准的目标,没有量化、科学化、制度化作保障的精神呼唤,是称不上管理,更谈不到现代管理的。因此,“信使”与“西格玛”之间的路程,其实并不是一个平面上的圆,而是处于上升状态的曲线。

同样,对于年轻的白领来说,他们也许已经生活在严密的量化管理中,甚至对“六西格码”都并不陌生——因为经常要接受各种商业培训,“在新的管理方法出现时,就能飞快地用新的语言讲话”是他们的强项。但这样一种极有规律的生活,很可能是相当乏味的;你和你所在的公司,所缺的也许恰恰倒是“精神”。在这样的时候,不妨收起不屑一顾的神情,认真地读一读《致加西亚的信》那样的书。

至少,我们都可以试着回答《六西格玛的力量》中提出的一个“小”问题:“你还记不记得,最近一次在早晨高高兴兴地去上班,是多久以前的事了?”

(《致加西亚的信》[美]阿尔伯特·哈伯德著赵立光、艾柯译哈尔滨出版社2002

年5月版;《六西格玛的力量》[美]苏比尔·杜乔里著郭仁松、朱健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5月版)

《致加西亚的信》让我们意识到:忠诚和敬业并不仅仅有益于公司和老板,受益者同时也是我们自己,是我们整个社会。

《六西格玛的力量》说的是一种管理流程或曰管理哲学,它要把整个企业的误差降低到一个惊人的数值:一百万分之三点四——而其中的关键,是让每个人都愿意去追求完美。(舒明)

《文汇报》2002年6月14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