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大地上的史前时代(中华文明的起源)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170万年,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
2、北京人距今70万——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使用打制石器,会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
3、山顶洞人距今3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
4、半坡氏族村落生活在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距今六千余年,种植粟、
住半穴居式房子,过着定居生活。
5、河姆渡氏族村落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长江流域),距今约1万年,种植水稻,建造干栏式的房子,过定居生活。
半坡居民遗址发现有人面鱼纹盆和四鹿纹盆证明了半坡人还会烧制彩陶。
打制石器旧石器旧石器时代磨制石器新石器新石器时代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6、大汶口氏族村落墓葬中出现了陪葬品多寡的差别,说明当时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现象。
7、黄河流域的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所以我们是华夏儿女,黄帝和炎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所以中华民族称为炎黄子孙。遍尝百草,发明医药,号称“神农氏”的是炎帝。被称为“人文初祖”的是黄帝。炎帝的贡献:改进农具,教人耕田、制陶、尝百草、发明医药。黄帝的贡献:修盖房屋、制造车船、文字、历法。
8、尧、舜、禹时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叫“禅让”。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周
9、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这样“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10、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商朝也称为殷朝。
1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西周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土地制度是井田制。
12、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制(东周列国和诸侯等称呼都来自于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的目的:加强西周对全国的统治。
分封制的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和奴隶。
13、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东周分为春秋和
战国两个时期,
14、我国有文字可靠的历史开始于商朝。商朝人把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被称为甲骨文。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
15、商周时期,把文字刻在青铜器上被称为金文(或“钟鼎文”)。
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最精美的青铜器:四羊方尊;金文最多的青铜器:毛公鼎;
17、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战,发展生产,在葵丘会盟,正式成为霸主。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晋、楚之间的城濮之战。问鼎中原的成语说的是楚庄王的故事
19、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支持者:秦孝公目的:富国强兵
商鞅变法的内容:
政治方面——削弱贵族特权,加强中央集权。
①奖励军功。制定20级爵位,依军功授爵位、田宅、奴婢。
②实行中央集权。推行县制,县令由国君任免。
经济方面——大力发展以农业为主的社会经济。
①废除土地国有制,实行私有制,土地准许买卖。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③统一度、量、衡。
其它: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实行连坐。
商鞅变法核心内容:奖励耕战,以农养战。商鞅名言: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
20、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1、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建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形容的便是都江堰。
2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仁”和“礼”;政治主张:以“德”治国,以“礼”为行为规范(为政以德)。教育思想:①有教无类②因材施教③学生要有诚实的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④温故而知新。
23、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具有辩证思想。主张“无为”;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和“非攻”。
24、韩非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①反对空谈、提倡改革②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商鞅法家,秦始皇用法家思想治国
25、孟子是儒家学派春秋时期代表人物,主张:①“仁政”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学说③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观念。
26、庄子是道家学派春秋时期代表人物,他主张“道法自然”,实行“无为而治”。
第三单元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秦汉
一、秦朝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历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李白形容秦始皇统一六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一)政治上:(1)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2)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百官之长)、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3)在地方:废除旧的分封诸侯制,实行郡县制。正式确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此后,历代封建王朝都基本沿用了这一制度。
(二)、经济上:(1)统一货币:使用圆形方孔铜钱(秦半两),(2)统一度、量、衡。(三)、文化上:(1)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书同文)
(四)、交通上:(1)统一车轨(车同轨)(2)修驰道。
(五)、思想上:“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秦始皇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是“焚书坑儒”)
(六)、军事上:(1)北筑长城(为抵御匈奴,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2)南修灵渠。(为解决向岭南运粮输兵的问题,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3、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秦朝的暴政;表现为:徭役繁重赋税深重刑罚残酷。
4、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
二、汉朝(西汉和东汉)
1、刘邦和项羽为了争夺全国统治权的战争被称为“楚汉战争”。
2、西汉建立者:刘邦;都城长安;刘邦就是汉高祖;
3、汉高祖刘邦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休养生息,继任的文帝、景帝进一步推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因此出现了西汉时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
4、汉武帝的“大一统”(指实现对全国政治和思想等方面的有效统治,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一)、政治上:(1)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2)削弱诸侯王权,加强中央集权;(推恩令)
(3)加强中央的监察权,每州设刺史一人,监察不法行为。
(二)、经济上:加强中央的财权,收盐铁归国营。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三)、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后来又在长安设立太学,传授儒家思想,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政治指导思想。(四)、军事上:(1)在北部,派卫青和霍去病大力反击匈奴。
(2)在西部,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今新疆及其以西地区),打通了东西方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从此,今新疆开始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评价汉武帝:汉武帝雄才大略,他的大一统措施增强了西汉的国力,促进了西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在奠定国家疆域,巩固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西汉进入最强盛时期。
5、东汉的建立者是:刘秀,定都:洛阳,刘秀就是光武帝。
刘秀在位时期东汉最严重的两个问题是:土地兼并和奴婢问题,所以刘秀为了解决这两大问题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两大措施:解放奴婢和清查田地户口。
6、刘秀在位时期,社会生产发展,人口也在增多,东汉保持了几十年的繁荣局面,政治稳定,国力富强,疆域有所拓广,史称“光武中兴”
7、东汉逐渐走向没落的原因是:外戚和宦官专权。
8、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班超经营西域,保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西域的葡萄、石榴、胡桃、胡萝卜和核桃等开始传入中原地区。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弃笔投戎。
9、东西方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
(1)路线:中国长安(起点)—河西走廊——新疆——西亚——欧洲(终点)。
(2)意义:是东西交通的要道,是我国与亚欧各国人民加强联系、发展友谊的桥梁。今天在丝绸之路沿线出土的各种遗物,为我们考察和研究当年丝绸之路的兴盛繁荣情况提供了宝贵资料。
10、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写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之间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1、《汉书》是东汉时班固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12、佛教产生于印度,创立者释迦牟尼,传入我国的时间是东汉明帝时期。
13、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道教,形成与东汉中后期。
14、造纸术发明于西汉前期,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被称为蔡侯纸。
16、华佗:东汉末年,发明“麻沸散”进行外科手术(世界之最),被医学界尊为“外科鼻祖”,民间称他为“神医”。
17、东汉时期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
1、200年,曹操对袁绍的官渡之战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2、208年,曹操对孙刘联军的赤壁之战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3、魏蜀吴的建立者谁?时间?都城?
魏:建立者曹丕时间220年都城洛阳蜀:建立者刘备时间221年都城成都
吴:建立者孙权时间222年都城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
4、各国的统治措施各是什么?
魏:曹魏修建许多水利,农业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蜀:蜀国的丝织业发达,蜀锦行销天下;吴:吴国的造船业先进,孙权曾派将军卫温率船队曾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的联系。
5、西晋建立者:司马炎;定都洛阳。后灭孙吴,三国鼎立局面结束,全国归于统一。
6、东晋建立者:司马睿,定都:健康。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7、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批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补充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是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9、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①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经验、生产工具和充足的劳动力。②自然条件优越,气候适宜,土地肥沃③社会条件:北方混战,南方相对安定④南方统治者的重视,人民辛勤劳动
10、北魏建立的民族:鲜卑族;都城:平城(山西大同)。
11、北魏孝文帝改革
前期:(1)整顿吏治,严格考核制度(2)实行均田制
后期:实行汉化政策(1)迁都洛阳;(2)讲汉语,(3)穿汉服;(4)改汉姓,(5)提倡民族间通婚。
作用:推动了北方各民族社会生产、生活的进步,加速了民族间的互相认同与民族融合,为以后南北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
12、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夏商周时期;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秦汉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促进了民族融合的事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
18、南朝宋的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1000多年。(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祖率”。
19、杰出地理学家郦道元写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20、北朝北魏的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这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农书。
22、东晋的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后人尊称他为“书圣”。形容他的字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23、陶渊明(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归田园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