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
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夜书所见
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夜书所见《夜书所见》古诗原文1夜书所见【诗人】叶绍翁【朝代】宋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了一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让出门在外的我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亮着灯不肯睡觉。
注释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的思乡之情。
挑:挑弄、引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篱落:篱笆。
创作背景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
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
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
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夜书所见》古诗原文2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注释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挑弄、引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篱落:篱笆。
赏析这首诗,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思乡之情。
一句写梧叶,“送寒声”,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
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是秋天的突出景象。
诗词中常以具有物候特征的“梧叶”,置放在风雨之夜的典型环境中,表现秋的萧索。
韦应物《秋夜南宫寄沣上弟及诸生》诗:“况兹风雨夜,萧条梧叶秋。
”就采用了这一手法。
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
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
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起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第二句以“江上秋风”四字,既点明秋风的起处,进一步烘托出了寒凉的气氛。
秋风已至,而人客居他乡未归,因此触动了思乡之念。
最新人教部编本语文三年级上册4 古诗三首夜书所见课件
六、感情升华
所听———梧叶送寒声 所感———秋风动客情 所见———篱落一灯明 所想———儿童挑促织 我体会到了诗人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情感。
七、拓展延伸
描写秋天的古诗
《秋词二首·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八、布置作业 1、读一读,连一连。
第二句诗中的“客”指的是谁? 诗人
为什么说诗人是“客? 因为他身处异乡。
站在秋风阵阵的江边,诗人的心情是孤独、 凄凉的,他十分思念亲人。
有感情地朗读第3、4句诗。 思考:诗人描写儿童捉蟋蟀, 他心里会想到什么呢?
蟋蟀,也叫蛐蛐。 料想,猜想。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篱笆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意: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 夜深了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诗人描写了儿童挑灯 夜游去捉蟋蟀,他可能会 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 此天真烂漫,开心有趣;他 可能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 馨美好;他可能会想起亲 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 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 亲切感油然而生。
梧叶送寒声 秋风动客情 儿童挑促织 篱落一灯明
所感 所想 所听 所见
2.按课文内容填空。
《夜书所见》的作者是( 宋 )代诗人 (叶绍翁),他通过景象( 萧萧秋风 )、 (梧桐落叶 )和回忆(儿童捉蟋蟀)来表达
思乡之情。
九、结构梳理
近处:梧叶送寒 秋风动情
《夜书所见》思念家乡远处:儿童 Nhomakorabea织 篱落灯明
亲爱的读者: 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 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夜书所见的意思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夜书所见的意思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意思: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意思: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第1页共1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夜书所见诗句翻译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夜书所见诗句翻译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2、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古诗二首生字注音组词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古诗二首生字注音组词《夜宿山寺》诗人借助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把山寺的高耸和夜晚的恐惧写的很逼真,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敕勒歌》描绘了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反映北方少数民族殷实富足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危wēi 危险危难安危危机危害垂危危及病危敢găn 敢于果敢勇敢不敢胆敢敢当敢问敢请惊jīng 惊吓吃惊惊怕受惊惊慌惊扰惊恐惊动惊喜阴yīn 阴天阴山阴雨阴阳阴暗阴沟阴谋阴极似 s 好似似乎相似类似近似神似貌似疑似野yě 山野野外田野野生野菜下野粗野视野苍cāng 白发苍苍苍白苍老苍茫苍天苍山苍松茫 mng 白茫茫茫然茫昧茫茫渺茫茫然若失3、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近义词反义词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近义词反义词《登鹳雀楼》: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靠着群山落下去了,黄河的水正滚滚流向大海。
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
远远望去,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了人间。
近义词:依靠望看反义词:白黑人出穷富前后直弯4、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生字注音专项练习一、给下列生字注音欲牧何倍异佳借符二、给下列汉字注音并组词旧()()()魂()()()兄()()()独()()()苏()()()酒()()()屠()()()三、比一比,再组词欲()()牧()()浴()()收()()何()()倍()()河()()陪()()异()()佳()()导()()桂()()借()()符()()惜()()府()()四、给下列多音字组词shǎo() zhng()少中sho()zhōng()5、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生字注音及组词《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秋景诗。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夜书所见》,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感悟等多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夜书所见》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之一,作者为南宋诗人叶绍翁。
诗中描绘了夜晚读书时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把握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手法进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夜晚读书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夜书所见》,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并尝试运用这些手法进行创作。
4. 朗读感悟: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和审美价值。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一首以夜晚读书为主题的诗歌。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夜书所见》2. 作者:叶绍翁3. 诗意概括:夜晚读书所见所感4. 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对仗等5. 课后作业:创作一首以夜晚读书为主题的诗歌七、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一首以夜晚读书为主题的诗歌。
2. 作业要求:运用比喻、拟人、对仗等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4课 古诗三首夜书所见
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作者简介
叶绍翁,字嗣宗,号
靖逸,龙泉(今浙江
丽水龙泉市)人,南
宋中期文学家、诗人。
新 字 读 认 sh3o xi`o ti2o c& l!
邵
萧
挑
促
篱
你放 还在 认词 识里 吗, ?
促 织
挑 战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小结 “动客情”即作客他乡因 某事某物触发了思乡、思 亲的情思。本诗中,前两 句的“萧萧梧叶”“江上 秋风”触发诗人动了客情; 而后两句的儿童夜捉蟋蟀 的场面又一次使诗人动了 客情。
名家点评
“声华馥似当风桂,
气味清于著露兰。”
归纳诗意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 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 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 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 们在捉蟋蟀。
我会写
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思念家乡、思念
亲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
作 业
在生活中寻找秋天的足迹。
大 声 朗 读
理 解 词 义 • 萧萧: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 挑:用细长的物件逗引。 • 促织:俗称蟋蟀,又叫蛐蛐。 • 篱落:篱笆。
闪仔 现细 出读 怎诗 样, 的你 画的 面脑 ?海 里
体会情感
假如你就是这个背井离乡、独 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 景,你会是怎样的心情? 孤寂落寞、思乡念亲、怀想故园
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
4 古诗三首
《山行》 《赠刘景文》 《夜书所见》 这三首诗的题目分别是什么意思?
《山行》
秋
《赠刘景文》
《夜书所见》
天
请把能让你感受到秋天的词句圈画出来。
山行
【唐】杜牧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请想一想: 一路上杜牧有哪些惊喜呢?
秋风 远处的灯火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 萧 梧 叶 送 寒 声,
江 上 秋 风 动 客 情。
知 有 儿 童 挑 促 织,
夜 深 篱 落 一 灯 明。
温暖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萧 萧 梧 叶 送 寒 声, 江 上 秋 风 动 客 情。
伤感
知 有 儿 童 挑 促 织,
夜 深 篱 落 一 灯 明。
(哇哦)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天哪)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枯荷 残菊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 尽 已 无 擎 雨 盖,
菊 残 犹 有 傲 霜 枝。
一 年 好 景 君 须 记,
最 是 橙 黄 橘 绿 时。 黄橙绿橘
枯荷 < 残菊 <黄橙绿橘 请结合诗句说说看你为什么这么排序。 苏轼写这样一首诗送给刘景文,想表达什么呢?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山行
【唐】杜牧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白云缥缈处竟然有人家 突然发现一片红色枫林 枫林竟然比红花还要艳
三年级《古诗三首》夜书所见
三年级《古诗三首》夜书所见《三年级〈古诗三首〉夜书所见》在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一首名为《夜书所见》的古诗,它就像一幅细腻而动人的画卷,缓缓在我们眼前展开。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人叶绍翁用简洁而深情的笔触,描绘出了一个秋夜的景象,同时也传达出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
诗的开篇“萧萧梧叶送寒声”,那萧萧的梧叶声,仿佛是大自然在向我们诉说着秋的来临。
梧叶在秋风中瑟瑟作响,送来阵阵寒意。
这声音,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秋的清冷,也为整首诗奠定了一种孤寂的氛围。
当我们在秋风中听到梧叶的萧萧之声,是不是也会像诗人一样,心中涌起一种莫名的愁绪呢?“江上秋风动客情”,江面上吹来的秋风,触动了诗人这位漂泊在外的游子的思乡之情。
秋风本是无情之物,但在诗人的笔下,它却仿佛有了情感,能够撩动人心。
我们可以想象,诗人站在江边,望着那滔滔江水,感受着秋风的吹拂,心中对家乡的思念愈发浓烈。
这种思乡之情,或许是对家中亲人的牵挂,或许是对故乡熟悉风景的怀念。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这两句诗则为整个秋夜增添了一丝温暖和生机。
诗人想到,在这深夜里,也许有一群孩子正兴致勃勃地挑着促织。
那篱笆角落里的一盏明灯,在黑暗中显得格外明亮。
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仿佛就在耳边,他们无忧无虑的身影让人感到温馨。
这与诗人的孤独和思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更加深了诗人对家乡和童年的思念。
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词藻,却用最朴实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了秋夜的宁静、诗人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它让我们明白,诗歌不一定要用夸张的手法和绚烂的词句才能打动人心,简单而真实的情感同样能够引起共鸣。
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们来说,理解这首诗可能会有一些难度。
但是,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引导,我们可以试着去想象那个秋夜的场景,去感受诗人的心情。
我们可以在脑海中勾勒出萧萧的梧叶、吹拂的秋风、挑促织的儿童和那一盏明灯。
这样,这首诗就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一幅生动的画面。
部编版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夜书所见》时课件
通过对《夜书所见》的学习, 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 力,让学生从《夜书所见》中 领略自然之美、古诗之美。
02
教学内容
古诗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
介绍《夜书所见》所处的南宋时 代的社会矛盾和民族关系的紧张。
创作背景
阐述诗人叶绍翁在异乡漂泊,深 秋之夜触景生情,写下这首诗的 情境和心境。
程,提高课堂互动性。
情境教学
个性化教学
创设与古诗内容相关的情境,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
诗的意境。
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 采用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和手段,
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05
作业与练习
基础练习
01
背诵《夜书所见》
02
默写《夜书所见》
03
04
解释《夜书所见》中重点字词 的含义
翻译《夜书所见》整首诗的意 思
诗人生平简介
叶绍翁简介
简要介绍叶绍翁的生平事迹,突出其文学成就和展示其诗歌的多样性和艺术 魅力。
诗句解析
诗句解读
逐句解释《夜书所见》的诗意,包括 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
意境分析
分析诗中描绘的秋夜景色和诗人所表 达的情感,探讨诗的意境之美。
03
教学过程
知识掌握程度
通过测试学生对古诗中生 字、词的理解,评估他们 对古诗基础知识的掌握情 况。
教学方法的反思与改 进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评估当前教学方法是否有 助于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 和情感,是否有助于培养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环节的优化
思考并改进课堂导入、讲 解、互动等环节,以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 与度。
拓展练习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第3课时】-优质课件
秋夕
【唐】杜 牧
píng
yíng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思考: 1. 看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 从“冷”“凉”读出诗人要表达什么感情?
4 古诗三首
第三课时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助读 资料
初读 感知
品读 释疑
结构 主旨
课堂 拓展
当堂 检测
《夜书所见》
作者:叶绍翁
走近作者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他 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 句最佳。主要作品:《游园不值》 《嘉兴界》《访隐者》《四朝闻 见录》等。
学习目标
1.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看图、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进
而理解古诗文。(重点) 3.学习一组写秋景的古诗,感受作者对秋天的赞美,
体会借景物描写抒发的情感。(难点)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朗读视频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1、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2、一个人的知识如果只限于学校学习到的那一些,这个人的知识必然是十分贫乏的2021/10/162021/10/162021/10/1610/16/2021 8:48:14 AM •3、意志教育不是发扬个人盲目的意志,而是培养合于社会历史发展的意志。 •4、智力教育就是要扩大人的求知范围 •5、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6、我们要提出两条教育的诫律,一、“不要教过多的学科”;二、“凡是你所教的东西,要教得透彻”2021年10月2021/10/162021/10/162021/10/1610/16/2021 •7、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愉悦的,是教师的最高本领2021/10/162021/10/16October 16, 2021 •8、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2021/10/162021/10/162021/10/162021/10/16
部编《4、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说课稿(附教案)
《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夜书所见》。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说教材《夜书所见》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九组课中的古诗。
作者叶绍翁,表达了他目睹秋风落叶和篱笆灯火而勾起的思乡之情。
根据我对教材、课标的理解,把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个方面:知识技能目标:1、会认两个生字萧、梧,会写两个生字促、深,读准一个多音字挑(tiao )。
2、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过程方法目标: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品味诗句蕴含的感情,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这课的重难点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由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可能对古诗所表达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不容易理解,需要他们通过画面,以及多次诵读,从字里行间去品味。
三、说教法: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品诗赏画,品味思乡情。
四、说学法:1、诵读法: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人的情感。
2、想象法:联系儿童的现实生活想象画面。
五、说教学流程对于教学过程我是这样预设的:(一)、引入文本,读准古诗。
A 出示诗题,读题,说题目的意思。
(要求读得整齐,响亮)题目中的书是什么意思?(古代用书解释为写)B 出示诗歌,自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生字多读几遍C 谁愿意来露一手,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大家评议;字音读准了吗?再读,注意找出多音字“挑”,请同学标上拼音,把字带到诗句里读。
还有两个生字朋友:“促”、“深”,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这是渗透《课标》第二学段目标中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和表现的机会。
D 指名读古诗,全班齐读古诗。
这是让学生充分的读书,让学生正确流利的读通古诗。
(二)、深入文本,理解诗意。
A 诗人夜晚所看见了什么?(快速找出来)梧叶灯儿童捉蟋蟀B 你从哪句看出儿童在捉蟋蟀?(知有儿童挑促织)你怎么知道促织是蟋蟀?因为诗歌的左下角多了一项注释。
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课件(共27张PPT)
[宋]叶绍翁
晚上写。 书,写。
叶绍翁,字嗣宗,号 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 市龙泉市)人,南宋诗人。 著有《四朝闻见录》,补 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 库全书》。其诗语言清新, 意境高远。
我会写
残君 橙 送挑
平舌音、后鼻音
sònɡ
部首:辶
结构:半包围
送
组词:赠送 迎来送往 形近字:达 字义:把东西从甲地运到乙地。
①用同桌互背、指名背、小组赛背等方式 熟背古诗。
②积累更多描写秋天的古诗词。
深秋时节的夜晚,客居他乡的诗人看到远 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他 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情?
留恋童年、怀念童年。
孩子们玩的游戏肯定多种多样, 诗人为何如此肯定孩子们是在 “挑促织”呢?
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
温暖亲切
反
回到现实的处境
冷清孤独
衬
思乡深沉
料想,猜想。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对秋天的赞美,对友
荷、菊、橙黄橘绿 人的敬佩、勉励
萧萧梧叶、江上秋风 思念家乡,思念亲 、篱落、灯明、儿童 人 挑促织(想象)
课堂练习
一.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萧萧:这里形容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二、《夜书所见》是_宋___代诗人叶__绍__翁__ 的作品。题目中“书”的意思是_书__写___。 其中后两句是___夜__深__篱__落__一__灯__明_____, __知__有__儿__童__挑__促__织____。在这首诗中,表 达了作者_思__念__家__乡__、__留__恋__童__年__的感情。
作者为何在这里用“知”字,而不用“见” 字呢?为什么这两句诗不倒过来说呢?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4-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课件PPT(公开课)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猜测内容
猜测依据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客游在 外的诗人此时会想到什么呢?
这两句描写儿童深更半夜借着灯火,津津 有味地捉蟋蟀的生活情景。
诗人会想到: 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 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 亲人朋友的声音容颜……
请同学们试着说一说这首诗的大意吧!
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 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这三首诗写的都是秋天的景色。从 “霜叶红于二月花”“橙黄橘绿”“秋风” 可以看出。
《夜书所见》通过对秋风梧叶、小孩捉 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的描写,抒发了诗人 在秋夜 思念家乡 的情感。
梧叶送寒声
夜 写景 秋风动客情 孤独郁闷
书 所 见
写人 儿童挑促织 篱落一灯明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我不由自主地停车靠边,是因为这傍晚
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 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
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子,送来阵阵 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 念起自己的家乡。猜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 为夜深了,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前面老师已经对这三首古诗进行了详细的 讲解,接下来请同学们开启你的智慧之门,探 究以下问题。
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 哪些地方发现的?
忧愁、苦闷 思家怀乡 乐观自信 怡然自得
这三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 些地方发现的?
这三首诗写的是秋季的景色。《山行》 中可从“寒山、枫林、霜叶”等地方发现; 《赠刘景文》中可从“荷尽、菊残、傲霜枝、 橙黄橘绿”等地方发现;《夜书所见》中可 从“萧萧梧叶、秋风”等地方发现。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_人教部编版(共18张PPT)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10:11:1710:11:1710:118/6/2021 10:11:17 AM
•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1.8.610:11:1710:11Aug-216-Aug-2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10:11:1710:11:1710:11Friday, August 06, 2021
此处暗用张翰辞官典故。据传晋人张翰官居洛阳, 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于是辞官回乡,了却心愿。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 张籍《秋思》
知有儿童 挑促织, 夜深 篱落一灯明
捉 蛐 蛐
斗 蛐 蛐
思乡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 梧叶送寒声 ,
江上秋风
忧愁,孤单,寂寞,郁闷
知有儿童
动客情 。 挑促织,
夜深 篱落一灯明 。
些许的开心,快乐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 梧叶送寒声 , 江上秋风 动客情 。 知有儿童 挑促织, 夜深 篱落一灯明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杜甫《月夜忆舍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送挑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1.8.621.8.6Friday, August 06, 2021
他动了哪些“情”?
想了哪些事? 他为什么做客不回家?
儒士:读书人、学者的称呼,怀有济世安民的理想。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是江湖诗派诗人, 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 怜屐齿(jī chǐ)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 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历来为人们所 传诵。
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
远
lí
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风声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萧萧秋风吹动着梧 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 念自己的家乡。
料想 拨弄 知有儿童挑促织,蟋蟀 夜深篱落一灯明。
篱笆
深夜了,远远看见篱笆 下还亮着一盏灯,料想那是 孩子们在拨弄蟋蟀呢。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思念家乡 想念亲人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拓展延伸 说说你知道的思乡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 节倍思亲。
4 古诗三首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夜 书所见
(宋)叶绍翁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他 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 绝句最佳。主要作品:《游园 不值》《嘉兴界》《访隐者》 《四朝闻见录》等。
所见到的景物
送 夜书所见xiāoFra bibliotek萧萧梧叶送寒声,
近
挑 江上秋风动客情。
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课件(共25张PPT)
学习古诗的方法:
1、先将诗的内容读准确,读流畅。
2、根据提供的注释试着理解诗句 的意思,有的需要补充或调整。
3、体会诗中所包含的情感。
4、试着背诵。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宋 叶 绍
知有儿童挑促织,翁
夜 书 所 见
夜深篱落一灯明。
词语理解 夜书 萧萧 客情 促织 篱落
晚上写。 这里形容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旅客思乡之情。 蟋蟀,也叫蛐蛐。 篱笆。
叶绍翁:南宋中 期文学家、诗人 。他是江湖诗派 诗人,他的诗以 七言绝句最佳, 代表作《游园不 值》《夜书所见
巧记多音
交流讨论:读一读下面的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知有儿童挑. 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挑 tiǎo (挑战)
tiāo (百里挑一)
加点的字, 是多读音。
巧记:小红经过层层挑. ( tiǎo )战,最终获得第一名。 她真是个百里挑. ( tiāo )一的技术人才。
你知道叶绍翁科,也叫蛐蛐儿、促织、吟蛩。在 地下活动,啮食植物茎叶、种实和 根部,是农业害虫。以翅摩擦发音, 鸣声清脆响亮。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生字闯关
sòng tiǎo
送
挑
自读检测
指名朗读课文,听评朗读效果。 1.课文生字、多音字读音是否正确。 2.朗读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3.是否能读出节奏。
萧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带来阵阵寒 意,诗人独自一人行走在江边。假如你就是 客居他乡的叶绍翁,看到此情此景,你会产 生什么样的心情?又会想到什么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舟夜书所见
【清】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 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 散作满河星。
学古诗五步法
1、解题意 2、知诗人 3、诗朗读 4、明诗意 5、悟诗情
3、诗朗读
夜书所见
shào
[宋]叶绍翁
xiāo
sònɡ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
有
儿
童t挑iǎo
促cù
织
,
夜
深
lí
篱
落
一
灯
明
。
4、明诗意
风声。 送来阵阵寒意。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梧桐树。
使客人产生了思 念家乡之情。
梧桐叶落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谁能给我们 模仿一下?听到这样的声音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唐 杜牧
秋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
荷
菊
橙
橘
读古诗,完成填空。 (1)《赠刘景文》写的是( 秋 )季的景 色,从( 荷尽 )、( 菊残 )可以看出来。 (2)《山行》的作者是( 唐 )代诗人 ( 杜牧 ),他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描写秋天的古诗
1、解题意
夜
书
[]
宋
所 见
叶
绍
翁
晚上写。书,写。
2、知诗人
作家名片:叶绍翁,字嗣 宗,号靖逸,南宋诗人。
主要作品:《游园不值》 《嘉兴界》《四朝闻见录》等。
叶绍翁是福建人,小时侯被送给浙江的 一个叶氏的人家做儿子。他的爷爷原来是朝 廷的一位大官,因为朝廷政变,受到别人的 迫害,所以他的整个家族受到牵连,他的家 变得凄惨不堪。他的爸爸妈妈不得不把他送 给别人。
悲凄
萧瑟的秋风吹下梧桐树叶, 江边寒气逼人,作者孤独一人 行走在江畔,假如你就是这个 孤身在外的诗人,看到此情此 景,你会产生什么样的心情? 又会想到什么呢?
蟋蟀,俗称 料想,猜想。 蛐蛐。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用细长的东 西拨弄。
篱笆。
夜书所见
[宋]叶 绍 翁
5、悟诗情
萧萧梧叶送寒声,
《秋词二首·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