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夜书所见

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夜书所见

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夜书所见《夜书所见》古诗原文1夜书所见【诗人】叶绍翁【朝代】宋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了一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让出门在外的我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亮着灯不肯睡觉。

注释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的思乡之情。

挑:挑弄、引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篱落:篱笆。

创作背景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

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

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

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夜书所见》古诗原文2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注释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挑弄、引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篱落:篱笆。

赏析这首诗,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思乡之情。

一句写梧叶,“送寒声”,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

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是秋天的突出景象。

诗词中常以具有物候特征的“梧叶”,置放在风雨之夜的典型环境中,表现秋的萧索。

韦应物《秋夜南宫寄沣上弟及诸生》诗:“况兹风雨夜,萧条梧叶秋。

”就采用了这一手法。

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

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

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起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第二句以“江上秋风”四字,既点明秋风的起处,进一步烘托出了寒凉的气氛。

秋风已至,而人客居他乡未归,因此触动了思乡之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共14张PPT)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共14张PPT)
mèi
寂寞银灯愁不寐,萧萧风竹夜窗寒。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动客情。
自主合作学习要求:
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动客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灞上秋居》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秋思》
guō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
1、背诵《夜书所见》,用自己的 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收集一些关于思乡的古诗, 把 自己喜欢的背诵下来。
1、自由读、反复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结合注释、查字典、 借助插图想象、联系生活实际体验等)边读 边想古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
挑 [tiǎo] 1、用竿子棍棒等的 一头举起或支 起:~起帘子。
2、用条状物或有尖 的东西拨开或弄出 来:~打。
3、拨弄,引动:~ 拨、~战、~头。
1.位于北海道西南部的洞爷湖是日本 最北端 的不冻 湖,湖畔 有著名 的昭和 新山和 有珠山 两座火 山。 2.说明洞爷湖冬季不冻的原因以及北 海道多 火山、 温泉的 原因。 3.北海道附近海域有世界第一大渔场,分析其 形成原 因。 4.列举冰岛主要的清洁能源,分析冰岛 发展炼 铝业的 有利条 件。 5.依据冰岛的自然环境特点,推测其适 合发展 的农业 部门并 说明理 由。 6.当技术蓄势待发并逐渐成熟且准备 在人类 社会运 用时, 治理主 体的缺 位、治 理能力 的低弱 就可能 导致生 产秩序 混乱、 权责不 清、道 德忧虑 等后果 。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夜书所见诗句翻译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夜书所见诗句翻译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夜书所见诗句翻译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2、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古诗二首生字注音组词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古诗二首生字注音组词《夜宿山寺》诗人借助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把山寺的高耸和夜晚的恐惧写的很逼真,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敕勒歌》描绘了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反映北方少数民族殷实富足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危wēi 危险危难安危危机危害垂危危及病危敢găn 敢于果敢勇敢不敢胆敢敢当敢问敢请惊jīng 惊吓吃惊惊怕受惊惊慌惊扰惊恐惊动惊喜阴yīn 阴天阴山阴雨阴阳阴暗阴沟阴谋阴极似 s 好似似乎相似类似近似神似貌似疑似野yě 山野野外田野野生野菜下野粗野视野苍cāng 白发苍苍苍白苍老苍茫苍天苍山苍松茫 mng 白茫茫茫然茫昧茫茫渺茫茫然若失3、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近义词反义词二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近义词反义词《登鹳雀楼》: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靠着群山落下去了,黄河的水正滚滚流向大海。

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

远远望去,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了人间。

近义词:依靠望看反义词:白黑人出穷富前后直弯4、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生字注音专项练习一、给下列生字注音欲牧何倍异佳借符二、给下列汉字注音并组词旧()()()魂()()()兄()()()独()()()苏()()()酒()()()屠()()()三、比一比,再组词欲()()牧()()浴()()收()()何()()倍()()河()()陪()()异()()佳()()导()()桂()()借()()符()()惜()()府()()四、给下列多音字组词shǎo() zhng()少中sho()zhōng()5、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生字注音及组词《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秋景诗。

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课件)-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课件)-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课堂目标
1. 1.学习古诗《
夜书所见》中的生 字,能会读会写。
2.
能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古 诗《夜书所见》并 背诵。
3.
借助注释,了 解古诗的意思,理 解诗人要表达的感 情。
作者介绍
叶绍翁(公元1194年~公元1269年) ,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龙 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 南宋中期诗人。作品有《四朝闻见录 》等。
巧记多音
交流讨论:读一读下面的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知有儿童挑. 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挑 tiǎo (挑战)
tiāo (百里挑一)
加点的字, 是多读音。
巧记:小红经过层层挑. ( tiǎo )战,最终获得第一名。 她真是个百里挑. ( tiāo )一的技术人才。
诗词解析
朗读全诗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 xiāo
萧条
萧萧
促 cù
促进
促织
篱 lí
篱笆
篱落
字词积累
挑 tiāo 挑水 tiǎo 挑战
•夜深篱落一灯明。 看到远处篱笆下有一点灯火。
萧萧梧叶送寒声,
萧萧落叶,听觉描写,寒,触觉 描写。用五觉描写写出了秋气萧 森,环境凄清幽冷的感受。
词语理解 夜书 萧萧 客情 促织 篱落
晚上写。 这里形容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旅客思乡之情。 蟋蟀,也叫蛐蛐。 篱笆。
生字识记
shào xiāo tiǎo cù lí
绍萧挑促篱
萧萧梧叶送寒声,
萧萧:风声 送寒声:送来阵阵寒意
江上秋风动客情。
动客情:使客人产生了思念家乡之情
江上秋风动客情。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夜书所见》,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朗读感悟等多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夜书所见》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之一,作者为南宋诗人叶绍翁。

诗中描绘了夜晚读书时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把握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手法进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夜晚读书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夜书所见》,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并尝试运用这些手法进行创作。

4. 朗读感悟: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和审美价值。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一首以夜晚读书为主题的诗歌。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夜书所见》2. 作者:叶绍翁3. 诗意概括:夜晚读书所见所感4. 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对仗等5. 课后作业:创作一首以夜晚读书为主题的诗歌七、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一首以夜晚读书为主题的诗歌。

2. 作业要求:运用比喻、拟人、对仗等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之《夜书所见》PPT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之《夜书所见》PPT
由寂寞变得快乐。
课后作业
收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词语、句子、片断或诗。
课文讲解
要求:理解诗句大意。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
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 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 的家乡。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 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 亮着灯不肯睡觉。
课文讲解
要求:朗读诗歌第一、二句。 思考:体会到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又想到了什么?
看到了梧桐树叶随风摆动的景象。
书写指导:“辶”的捺要长; “关”下横稍长,最后一笔 捺变为点。
我会写
挑逗
tiǎo

结构:左右。
音序:T。部首:扌。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左边
组词:挑开、挑拨离间。
是“扌”不是“木”,“儿” 左右各有两笔,居中间位置。
造句:小明正在挑逗着小猫玩呢。
多音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知有儿童挑. 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课文讲解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 / 梧叶 / 送寒声, 江上 / 秋风 / 动客情。 知有 / 儿童 / 挑促织, 夜深 / 篱落 / 一灯明。
课文讲解
要求:理解题目的含义。
(1)“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写
(2)“所见”是什么意思? 所看到的
(3)“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
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夜书所见
(宋中期诗人,文学 家,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 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 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 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 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 诵。
我会写
送来
sònɡ

结构:半包围。 音序:S。部首:辶。 组词:欢送、雪中送炭。 造句:妈妈给我送来了书包。

(三上)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 PPT精品课件 部编版

(三上)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 PPT精品课件 部编版

新知讲解
知有儿童挑促织,
促织:俗称蟋蟀,有 的地区又叫蛐蛐。 篱落:篱笆。
夜深篱落一灯明。
新知讲解
作者走到大门外,忽然看到远 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 们在捉蟋蟀。
从庭内移到户外,来了个大跨度 的跳跃。这两句是倒装句,按意 思顺序,应该前后互移。
创作背景
这是叶绍翁在异乡触景生情之 作。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 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 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 情思婉转的小诗。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
新知讲解
文学赏析
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 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 出“寒声”。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起触觉的 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来自江上的阵阵秋风,触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 情怀。此诗作者耳闻秋风之声,牵动了旅中情思,也怅然欲归。诗人意绪纷繁, 难以入睡,转身步出户外,以排遣萦绕心头的羁思离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给他以 新的感受。那茫茫的夜色中,闪现在篱落间的灯火,不正是“儿童挑促织”吗? 这种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的凄然情伤、低回不已,形成鲜明的对 比。作者以“篱落一灯”隐喻自己的“孤栖天涯”,借景物传达一片乡心,与 “江上”句相关联,收束全篇,引人遐想。诗人善于通过艺术形象,把不易说出 的秋夜旅人况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飒的境界。最后以景结情,词淡意远,耐 人咀嚼。
新知讲解
朗读节奏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
新知讲解
如何理解题目 “夜书所见”?
在夜里写下自己所看 到的景象

部编《4、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说课稿(附教案)

部编《4、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说课稿(附教案)

《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夜书所见》。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说教材《夜书所见》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九组课中的古诗。

作者叶绍翁,表达了他目睹秋风落叶和篱笆灯火而勾起的思乡之情。

根据我对教材、课标的理解,把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个方面:知识技能目标:1、会认两个生字萧、梧,会写两个生字促、深,读准一个多音字挑(tiao )。

2、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过程方法目标: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品味诗句蕴含的感情,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这课的重难点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由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浅,可能对古诗所表达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不容易理解,需要他们通过画面,以及多次诵读,从字里行间去品味。

三、说教法: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品诗赏画,品味思乡情。

四、说学法:1、诵读法: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人的情感。

2、想象法:联系儿童的现实生活想象画面。

五、说教学流程对于教学过程我是这样预设的:(一)、引入文本,读准古诗。

A 出示诗题,读题,说题目的意思。

(要求读得整齐,响亮)题目中的书是什么意思?(古代用书解释为写)B 出示诗歌,自己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生字多读几遍C 谁愿意来露一手,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大家评议;字音读准了吗?再读,注意找出多音字“挑”,请同学标上拼音,把字带到诗句里读。

还有两个生字朋友:“促”、“深”,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这是渗透《课标》第二学段目标中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和表现的机会。

D 指名读古诗,全班齐读古诗。

这是让学生充分的读书,让学生正确流利的读通古诗。

(二)、深入文本,理解诗意。

A 诗人夜晚所看见了什么?(快速找出来)梧叶灯儿童捉蟋蟀B 你从哪句看出儿童在捉蟋蟀?(知有儿童挑促织)你怎么知道促织是蟋蟀?因为诗歌的左下角多了一项注释。

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夜书所见》精品教学课件

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夜书所见》精品教学课件

课后作业
本课达标练习册第 2题、第3题。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 获呢?希望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语言, 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学习感受,好 吗?
你是最棒的! 加油!
好好读书
好好读书
肆 课文赏析
核心问题
《夜书所见》诗人在瑟瑟秋风中看 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夜书所见》诗人在瑟瑟秋风中看 到了秋叶、秋风、秋江、秋灯、想到了 儿童在明亮的灯光照耀下挑促织。
延伸问题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夜书所见》诗人通过对秋风落叶、
小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的描写, 抒发了自己在秋夜思念家乡的感情。
诗的前两句:“寒”字一语双关,不仅写出秋风的寒凉逼人,更体现了 诗人的孤独,不如意。一“送”一“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梧叶摇 落,萧萧作响,江上秋风寒气袭人,写出了秋意的清冷,表达了游子漂泊流 浪、孤单寂寞得凄凉之感。
诗的后两句:这两句描写了儿童挑灯夜捉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 发作者的联想。她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烂漫,无忧无虑;想 起家乡得温馨美好。儿童无忧无虑、活泼天真得举动,巧妙地反衬出了诗人 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及对家乡得思念之情。
伍 课文拓展
推荐阅读
和杜录事题红叶 【唐】白居易 寒山十月旦,霜叶一时新。 似烧非因火,如花不待春。 连行排绛帐,乱落剪红巾。 解驻篮舆看,风前唯两人。
思考:背诵这首诗,借助资料思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推荐阅读
秋夕 【唐】杜 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思考: 1. 看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 从“冷”“凉”读出诗人要表达什么感情?
学习生字
tiǎo

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

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
知有儿童ti挑ǎo促cù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风声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萧萧秋风吹动着梧 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 念自己的家乡。
料想 拨弄 知有儿童挑促织,蟋蟀 夜深篱落一灯明。
篱笆
深夜了,远远看见篱笆 下还亮着一盏灯,料想那是 孩子们在拨弄蟋蟀呢。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思念家乡 想念亲人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拓展延伸 说说你知道的思乡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 节倍思亲。
4 古诗三首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夜 书所见
(宋)叶绍翁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他 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 绝句最佳。主要作品:《游园 不值》《嘉兴界》《访隐者》 《四朝闻见录》等。
所见到的景物
送 夜书所见xiāoFra bibliotek萧萧梧叶送寒声,

挑 江上秋风动客情。

最新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人教部编版

最新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古诗三首》夜书所见人教部编版

课文讲解
要求:理解题目的含义。
(1)“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写
(2)3)“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 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课文讲解
要求:理解诗句大意。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 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 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家中几个小 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 了还亮着灯不肯睡觉。
要求:朗读诗歌第三、四句。 思考:诗人是在深夜从远处看见篱笆底下有灯火,他真的能看见那 么小的蟋蟀吗? “知”字是什么意思?
不能。 料想、想象。
课文讲解
要求:朗读诗歌第三、四句。 思考:作者看见儿童玩得那么高兴,那么投入,想到了什么?
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作者想起他的家乡和自己的童年。 抒发了思乡之情。
课文讲解
要求:齐读诗歌,想象画面。 思考:诗中写出哪些景物?
荷花、擎雨盖、残菊、傲霜枝。
课文讲解
要求:1.读前两句,理解意思。 2.怎样刻画菊花的形象?
诗意:荷叶败尽,像一把遮 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再也不像夏 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 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 显得生机勃勃。
菊花形象:前两句写景,抓 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 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 “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 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
4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引入新课
秋天,我们可以看见它五彩缤纷的色彩,听见它美妙的声音, 分享它带给我们的欢乐,但是黄叶飘飞的深秋又给诗人带来了怎 样的情绪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叶绍翁的古诗。
引入新课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文学 家,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 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 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 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 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三年级《古诗三首》夜书所见

三年级《古诗三首》夜书所见

三年级《古诗三首》夜书所见嘿,朋友!你知道三年级语文里那中的吗?这诗啊,就像一幅在夜晚展开的神秘画卷。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你想想,那萧萧作响的梧桐叶,是不是就像有人在耳边轻轻诉说着秋的凉意?这就好比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突然吹来一阵冷风,让你忍不住打个寒颤,心里也跟着泛起一丝孤单的感觉。

我读这两句的时候,仿佛能看到诗人站在江边,被那秋风撩动了心底的情思。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哎呀,这画面多美呀!想到一群小孩子,在夜深的时候还兴致勃勃地挑着促织,那篱笆角落里的一盏明灯,就像黑暗中的一颗小星星。

这多像咱们小时候,哪怕天黑了,也不愿意回家,非得在外面疯玩个够。

读这首诗,我感觉诗人就像是个摄影师,用简单的词句,把秋夜的景色和孩子们的快乐都拍了下来,让咱们这些后来人也能看到。

你说,诗人是不是特别厉害?能把这些平常的场景写得这么生动,让咱们读着读着就好像走进了那个夜晚。

我觉得呀,这首诗真的是太美太有意境啦,让人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地读,每一次都能有新的感受!。

4 古诗三首 第三课时《上行》《夜书所见》课件

4 古诗三首 第三课时《上行》《夜书所见》课件

默读,思考:诗中还描绘了哪些景物,
在诗句中圈出来。
山行
夜书所见
[唐]杜牧
[宋]叶绍翁
远上寒山石径斜, 萧萧梧叶送寒声,
白云生处有人家。 江上秋风动客情。
停车坐爱枫林晚, 知有儿童挑促织,
霜叶红于二月花。 夜深篱落一灯明。
《山行》中描绘的画面
石径
白云
人家
枫林
霜叶
结合注释,说诗句的意思 远上①寒山②石径③斜④, 白云生处⑤有人家。

一年中最好的季节 浓浓的思乡之情
描写秋天的古诗
秋词二首·其一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随堂练习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A 1.白云生处有人家( )
B 2.停车坐爱枫林晚( )
结构梳理
寒山
眺望远景

白云
石径 人家
对秋天的 喜爱之情

驻足欣赏
枫林 霜叶
秋比春美
色彩鲜明 生机盎然
霜叶红于二月花
萧萧梧叶送寒声
结合注释,说一说。
注释 —————————— ① 【萧萧】这里形容风
萧萧①梧叶送寒声②, 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② 【送寒声】送来阵阵 寒意。
【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4 古诗三首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作者简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
夜书九所见
月 九 日 忆 山
夜 书 所 见



夜书所见
叶绍翁
你知道叶绍翁吗?
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叫叶绍 翁,字嗣宗,号靖逸,南宋诗人。我 是江湖派诗人,我的诗以七言绝句最 佳,有的写江南水乡景色,很有风味; 有的写田家生活片段,耐人寻味。我 写的《游园不值》最为著名,历来为 人们所传诵。“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 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 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 一种怎样的感情?
诗人客游在外,看到秋 风落叶,篱落灯明,不禁 勾起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 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 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 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 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 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这下你了解我了吧?喜欢
我吧?
更 到 满像 外 加 自 天, 地 寒 己 的秋 。 有 冷 漂 黑天 一 一 。 泊 暗到 天 年
在 ,了 晚 秋 外 听, 上 天 , 着连 , , 诗 秋树 风 叶 人 风叶 吹 绍 怎 吹都 着 翁 么 动怕 梧 离 都 树冷 桐 开 睡 叶起 树 家 不 的来 哗 乡 着 声。 啦 , , 音看 啦 一 心 ,着 地 个 里 想一 响 人 觉 江,远 得 秋好在
本诗表达了诗人孤身一人,
漂泊在外,思念家乡,思念亲 人的思想感情

看是了时候尽一
到,那也跟管看
的诗美是小已 , 忽
景人好这伙经 原 然
象起的样伴很 来 透
,身童的们晚 是 过
表坐年无一了 几 窗
达到,忧起, 个 户
自书此无捉却 孩 ,
己桌时虑蟋玩 子 他
思前此啊蟀得 用 看
念,刻!、十 细 到
家在一可捉分 枝 不
乡寒个时蝴投 从 远
的冷人光蝶入 缝 处
心的远过、。 穴 的
萧萧梧叶送寒声,
萧萧:风声 送寒声:送来阵阵寒意
江上秋风动客情。
动客情:使客人产生了思念家乡之情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一阵阵
吹动

发出
的声音,
让人感觉

江上的秋风使



知有儿童挑促织,
知:料想 挑:捉 促织:蟋蟀
夜深篱落一灯明。
篱落:篱笆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他看见) 道
,知 。
[注释] ①萧萧:风声。梧:梧桐树。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④篱落:篱笆。
[解说]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
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 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 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夜书所见

梧叶——送——寒声

郁闷、孤独 秋风——动——客情


儿童——挑——促织

亲切之感 篱落——一——灯明
同学们要细心 哦!
作业设计: 一、结合诗句,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萧萧:_____ 促织:_____ 挑: _____ 篱落:_____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夜书所见》
情秋离得逮诗 中 篱
。夜家飞小人 小 笆
里乡快鱼不心间
提,,的禁翼有
笔 写
漂 泊
自 己
快 乐
想 起
翼 地
盏 灯
下在早情自捉火
自外已景己蟋,
己 所
。 于
告 别
, 那
小 时
蟀 ,
仔 细
夜书所见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
我会写:
深 忆异 逢 佳 倍 遥遍 插
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