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历史校本课程《青铜文化》的开发与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校本课程《青铜文化》的开发与研究

历史应当是当代中学生的必修课。历史蕴涵着人类文明的传统,蕴涵着民族优秀文化的传统,蕴涵着时代发展的经验与教训。以史为鉴,批判地继承,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但我们不能不忧虑地看到历史教学的现状:长期以来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使丰富而系统的史学变成枯燥乏味和支离破碎,普遍存在重理轻文现象,历史科被贬为副科而备受冷落,导致基本人文素质失衡,特别是对历史的淡漠,不利于青年学生形成全面正确的历史观,历史责任感和以史为鉴就更无从谈起了。而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使历史教学呈现出课程的多元化、开放化、生活化、乐趣化、统整化、弹性化和个别化等趋势。因此,在强化高中阶段的历史教育的同时,开发历史校本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什么叫“校本课程”呢?“校本课程”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丹东一中的历史校本课程——《青铜文化》就是根据第二层含义而编制的。

一、课程提出的依据

(一)校本课程的提出符合教育改革的需要

面向21世纪,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其中,关于课程管理,出台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极大地改变了过去国家课程一统天下的局面,地方、学校将拥有课程开发的一部分权力,从而也把学校教师推到了学校课程开发的第一线,使课程开发形成了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开发课程的态势。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教师应迅速从理念和行为上完成教师角色的转换,不仅要考虑"怎么教",还要考虑"教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担当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为此,丹东一中老师编写的《青铜文化》历史校本课程,目的就是为补充、延伸国家课程,实践"教什么"。

(二)本课程的提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曾指出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九种基本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智力的强项。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根据统一教材,以相同的教学方式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位学生又以相同的学习方式学习相同的学科,然后再接受同一张试卷的测试,甄别出好学生和差学生。这种看似绝对公平的教育,只能让一小部分学生受益,其他学生被埋没掉了,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一项活动失去了它的应有价值。所以,学生的多元智力决定了我们要用多元课程去满足他们,即在实际教学中,高度重视每一个学生的背景、兴趣爱好、学习强项等,再确定如何因材施教,

使每一位学生的潜能被最充分地挖掘出来,他们的身心才能得到真正地发展。校本课程《青铜文化》的开发就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以及同一学生的多元的学习需求的。

二、通过本课程的实施,改变历史课教学的现状

1、历史课教学的现状

目前,在大多数的中学里都存在着学生不重视历史,不喜欢上历史课的现象。我曾对我校高一学生作了调查:如高一(4)班50人,对历史兴趣浓的10人,占20%,一般的30人,占60%,没兴趣的10人,占20%,既然这个班有70%的学生表示出对历史的不同程度的兴趣,为什么上课如此"杂乱无章"呢?为此,我继续调查学生的兴趣点,结果见下表:

兴趣班级名人名事文物考古生活习俗古今关系

高一⑷班15人8人10人17人

通过调查不难看出,学生不喜欢历史的理由很简单:历史书不好看,离他们太远了。他们说得一点也不过分,我们的历史教材有个很大的弱点,挤掉了那些学生想了解的鲜活的成份,如讲岳飞抗金,只提收复建康,郾城大捷的名称;介绍孝文帝改革,只介绍具体政策、影响等等,很少有学生喜欢的内容。因此,历史课变得缺乏生气,远离生活,使学生很难产生兴趣。

2、学校历史教学现状

在高中阶段高一时,学生学完中国近现代史,高一参加市考,高二参加全省会考,到了高三,部分选修历史的学生要参加高考。这三次统一的考试,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命运,所以历史教师严格执行统一教材的要求,导致教师围着考试转。这些年,教材虽有变化,但更多地表现为结构和数量上的增减,实际并没改变长期以来"浓缩史学"的历史教育内容模式,以至使不少高中毕业的学生在回顾对历史课程教学的感受时会说纯粹是灌输式教学,因此不会有多少兴趣。

3、应如何体现历史教学与学生的现实需要相结合

从上述情况来看,当前历史课程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存在着严重的脱节:历史课教的,学生不喜欢;学生想了解的,历史课偏偏省略掉了。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学校历史教学与学生的现实需要相结合?

《青铜文化》的开发就是从高中学生的实际出发,主要介绍青铜器种类、生产技术、文饰、铭文方面的基本知识。内容通俗易懂,生动具体,问图并茂。做到了科学性、通俗性、趣问性的结合。对大家特别感兴趣的内容,力求讲得深透一些,并尽可能引用一些考古上的新发现和学术研究中的新成果。这样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欲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又将历史教学与学生的现实需要结合起来了。从某种意义上说,《青铜文化》的开发正好弥补了这种缺陷。

中国是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卓越的贡献。青铜器是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项珍品。也是研究古代历史的宝贵事物资料。科学的配方、精湛的工艺、幽雅的造型、迷人的风采、丰富的底蕴,青铜器所反映的聪明才智——想象力和创造力,令世界叹服,更另每一个炎黄子孙自豪。

现如今,中国古代青铜器散见于国家和地方的各级博物馆,散布于世界各地。

青铜器是现实走进历史的一座色彩斑斓的桥梁。从我国古代青铜器的发展和演变,可以折射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文明演进,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开设《青铜文化》历史校本课程,可以使学生在对祖国古代工艺、古代文化、古代贸易等的了解和掌握过程中,增强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入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本

课程《青铜文化》的框架设计

中国古代青铜器博大精深,应该选择其中哪些内容进行教学呢?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去学呢?本着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感知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欲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的原则,本书目录如下:

第一单元青铜时代

第二单元青铜器种类

第三单元先进的采矿、冶炼和铸造技术

第四单元青铜器文饰图案

第五单元青铜器上的文字

第六单元夏商周断代工程

主要参考文献

四、编制本课程的几点体会

1、打破了校本课程的神秘感

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的实践,可以说,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我们从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着眼,从学生的性格塑造、能力培养考虑,同学生国家课程的知识内容接轨,就能找到校本课程的丰富内容。

2、消除开发校本课程影响升学率的担心

近年来,中高考试题命题正在向能力化、素质化、个性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方向正是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开发校本课程不仅不会影响中考升学率,反而会促进中考升学率的提高。

3、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得到了培养、锻炼和提高

教师参与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实践,确立教师即研究者的信念,在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中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教学实践的提高,教师特别感受到压力、责任,更感受到成功的欣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