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内传播中“里比多”的扩散——以杨丽娟事件为个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里比多”由“人内传播”扩散到“人际传播”
公众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和预防,尽量杜绝此类事件的发
疯狂“追星”的杨家独生女杨丽娟自 1994 年开始迷恋刘 生,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至于危及他人和公共利益。
德华后,苦追偶像 13 年,不愿工作,当起“全职追星族”。双亲
3、当事人需正视自身,家庭需防微杜渐
⑤《杨丽娟事件反思“媒体效应”谁负责》,载甘肃新闻网
在杨丽娟事件中,不仅杨丽娟一家成为公众人物,与该 ⑥《杨丽娟事件:媒体缺失了什么》,载新华网
事件有关联的有价值的人物都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围绕在 ⑦《杨丽娟与媒体,谁比谁更疯》,载中华传媒网
杨丽娟一家周围的组织也都成为这件事的主角。从这个角
度,我们不能不说由杨丽娟产生的“里比多”效应已经超出了
原先仅在杨丽娟一人身内传播的“里比多”经不断传播,竟然 通过“人际传播”的沟通交流,使当事人看清自身的问题,培
转变为一家人“里比多”的集体爆发,酿成了惨剧。
养健康的“人内传播”心态。
杨丽娟刚开始疯狂追逐刘德华时,其父母极力反对,但
后来因溺爱女儿,便与之一起开始了追梦之旅。由此,“里比 注 释:
多”便由“人内传播”扩散到“人际传播”。
DOI:10.13556/j.cnFra Baidu biblioteki.dncb.cn35-1274/j.2007.07.043
So u t h e a s t Co mmu n i c a t i o n 2007
人内传播中“里比多”的扩散
— ——以杨丽娟事件为个案
文/ 张 浩 刘金星 石 芳
【内容提要】杨丽娟事件一经报道,便产生了不小的舆论 丽娟一家成为他们的谈资,并成为话题人物。
三、杨丽娟事件中“里比多”扩散对传播控制的启示
特 别 策
演变为一场“媒体盛宴”。 2、研究目的
1、媒体需要自觉 其实,从杨丽娟一人的追星到全家人的不可自拔,尤其

运用精神分析的相关理论分析杨丽娟事件,会让我们对 是其父母不惜倾家荡产满足女儿的疯狂,其父自杀后的遗

该事件以及此类事件有个全新的再认识。所谓“里比多”,弗 愿,竟然仍是让女儿见偶像一面,这一悲剧的逐步升级,媒体
不起眼的院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刚一跨进院门,一群 馆,1984 年 11 月第 1 版,第 106 页
正在打牌、聊天的大姐大妈便冲记者大喊起来:“嘿,你是哪 ④《女儿 13 年苦追刘德华老父倾家荡产跳海自杀》,载网
儿来的记者?是不是采访追星女来了?今天已经是第三拨儿 易
了,香港记者还采访过我们呢。”⑤
①《“不见刘德华今生不嫁人”》,载《兰州晨报》
2、“里比多”由“人内传播”扩散到“组织传播”
②《刘德华怒斥歌迷病态行为 母女二人离开香港》,载网
但自从 68 岁的杨勤冀在香港跳海自杀后,他曾经租住 易
过的甘家巷 72 号院便出现在数以千计的新闻报道中,这个 ③ [奥]弗洛伊德著、高觉敷译:《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印书

神圣不可侵犯的— ——如母亲和姊妹,父亲和兄弟等。③杨丽娟 的长期发展也是极其不利的。


内心的真实世界,我们无从知道,因此,只能依托精神分析的
2、社区和心理学界要积极干预
基本理论,借助大众传媒的相关报道展开分析。
社区和心理学界在心理疾病防治初期有着举足轻重的
二、杨丽娟事件中“里比多”扩散
地位和作用,需在今后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对有心理问题的

凌晨,香港尖沙咀一个通宵营业的快餐店内,68 岁的慈父杨勤 丽娟的“里比多”由隐秘的“人内传播”转为“大众传播”来完

冀写下怒斥刘德华“狠心、无德”的 10 页遗书后,在尖沙咀天 成这次运作,杨丽娟的“里比多”也就随之进入“大众传播”环
星码头跳海,为自己的生命画上了一个悲怆的句号。!"
节。
杨丽娟事件一出,便引起了国内各大媒体的竞相追逐,
寻找和刘德华面对面的机会。其家人为了帮她实现和刘德华 度;另一方面,又可以抓住受众眼球,赚取巨额广告。因此,为

见一面的愿望也不惜一切代价,不仅债台高筑,就连家里不足 数众多的大众传媒蜂拥而起,进行了所谓的新闻策划。

40 平方米的房子也卖了,几乎倾家荡产。①2007 年 3 月 26 日
在很大程度上,媒体利用了人们的“窥视欲”,通过将杨

洛伊德认为,打破一切伦理束缚的自我乃是受美育所拒斥、 有不可推卸的责任。⑦

道德规律所制裁的性欲需要所支配的。而对快乐的追求,称
媒体利用受众对他人“里比多”的窥视心理,达到新闻运

之为“里比多”— ——肆无忌惮的选取一般人所禁止的事物作 作的目的。但这种轰动性是建立在对他人直接伤害的基础上

为自己的对象:不仅是他人的妻子,甚至于是普通人都视为 的,尤违社会公德。即使取得了预期效应,这对负责任的媒体
说”迷雾纷呈。⑥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2006 年,杨丽娟事件由《兰州晨报》首先报道后,开始并
77
1、研究背景
没有引起多大反响,但杨勤冀的跳海自杀却成为此事产生轰
一个 28 岁的女子发誓“:不见刘德华,我决不嫁人。”12 动效应的一个重要导火索。大众传媒当然不想错过这次绝好
年来(此事于 2006 年初次报道),她前后三次前往香港和北京 的“媒体盛宴”— ——一方面可以借机炒作,拓展自己的知名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人内传播”和“人际传播”范围,已经进入了“组织传播”。杨
(责任编辑:林水钊)
东南传播 2007 年第七期 (总第三十五期)
影响,也引发了一场激烈的关于媒体责任的讨论。本文试图
3、 “里比多”由“人内传播”扩散到“大众传播”
通过运用精神分析的相关理论,为解读杨丽娟事件提供一个
“杨丽娟事件”发生后,传媒蜂拥而上,报道铺天盖地。更
心理学视角。
有消息称,有媒体资助杨丽娟母女的各种声讨行为,以求得
【关 键 词】 杨丽娟 杨丽娟事件 里比多 扩散 “独家报道”。而网友对杨父遗书的质疑,也使得“策划炒作
宠溺女儿,为促成女儿与偶像见面,不惜倾家荡产。杨勤冀去
在面对此类问题时,当事人要敢于正视自身存在的心理
年为了让女儿筹措赴港旅费,甚至打算“卖肾”为她圆梦。④在 疾病,尽快找心理医生就诊,让心理问题得到及时疏导,让
常人看来极不合理的事,却在杨丽娟一家人的身上发生了。 “人内传播”趋于正常。家庭要积极配合当事人的心理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