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笔记及考研真题详解 (1-5章)【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笔记及真题详解 (问卷法)【圣才出品】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笔记及真题详解 (问卷法)【圣才出品】

第八章问卷法8.1 复习笔记一、问卷的类型和结构1.问卷的主要类型依据填答或使用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两种主要的类型:(1)自填问卷自填问卷是由被调查者本人填答的问卷。

自填问卷直接面对被调查者。

自填问卷依据发送到被调查者手中的方式的不同,分为邮寄问卷和发送问卷两类。

①邮寄问卷通过邮局寄给被调查者,被调查者填答完后又通过邮局寄回。

②发送问卷由调查员或其他人将问卷送到被调查者手中,被调查者填答完后再由调查员逐一收回。

(2)访问问卷访问问卷是由访问员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填写的问卷。

访问问卷直接面对访问员。

2.问卷的基本结构(1)封面信即一封致被调查者的短信,其作用在于向被调查者介绍和说明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目的等内容。

在封面信中,一般需要说明下列内容:①调查的主办单位或个人的身份。

可以直接在封面信中说明,也可以通过落款来说明;②调查的内容和范围;③调查的目的;④调查对象的选取方法;⑤填答问卷的方法、要求、回收问卷的方式和时间等具体事项。

(2)指导语即用来教被调查者如何正确填答问卷,教访问员如何正确完成问卷调查工作的一组陈述。

指导语有卷头指导语和卷中指导语之别。

①卷头指导语一般以“填表说明”的形式出现在封面信之后,正式调查问题之前。

其作用是对填表的要求、方法、注意事项等作一个总的说明。

②卷中指导语一般是针对某些较特殊的问题所作出的特定指示。

(3)问题和答案问题和答案是问卷的主体。

问卷中的问题在形式上可分为开放形式和封闭形式两大类:①开放式问题,即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的答案,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问题。

a.开放式问题的优点。

包括:第一,允许回答者充分自由地按自己的方式发表意见,不受什么限制;第二,所得的资料也往往比封闭式问题所得资料丰富生动得多。

b.开放式问题的缺点。

包括:第一,开放式问题要求回答者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这就大大限制了调查的范围和对象;第二,开放式问题要求回答者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第三,开放式问题所得到的资料难于处理,尤其难于定量的处理和分析。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重排本)章节题库(1-4章)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重排本)章节题库(1-4章)

第一章绪论——科学与社会研究一、判断并改错题1.演绎推理的过程是从特殊到一般,即从一组具体的观察结果推导出一般性的规律或法则。

(中财2010年研)答:错误。

正确表述为:归纳推理的过程是从特殊到一般,即从一组具体的观察结果推导出一般性的规律或法则。

2.实证主义方法论认为研究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社会行为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人的特殊性,考虑到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差别。

(中财2010年研)答:错误。

正确表述为:人文主义的方法论认为,研究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社会行为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人的特殊性,考虑到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差别。

3.调查研究、理论研究、文献研究和实地研究是社会研究的四种基本的研究方式。

(中财2010年研)答:错误。

正确表述为: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和实地研究是社会研究的四种基本的研究方式。

二、单项选择题1.非介入性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不直接观察或接触社会成员,因此不会出现霍桑效应,下列不属于非介入性研究方式的有()。

(中财2009年研)A.内容分析B.局外观察C.痕迹测量D.深度访谈【答案】D【解析】深度访问又称临床式访问,它是为搜集个人特定经验(例如偷窃、吸毒、自杀等)的过程及其动机和情感资料所作的访问。

深度访问是一种半结构式访问,它选取研究问题的某些方面向调查对象提问题,访问是机动的或结构松散的,但重点与焦点是有的。

它是一种介入研究。

2.提出证伪主义科学观的学者是()。

(中财2007年研)A.孔德B.迪尔凯姆C.马克思D.波普尔【答案】D三、多项选择题1.根据研究目的,可以将研究分为()。

(中财2009年研)A.探索性研究B.理论性研究C.描述性研究D.解释性研究E.应用性研究【答案】ACD【解析】社会研究者在对各种特定现象进行研究时,其研究的具体目的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的。

但是,所有这些研究的更为一般性的目的,都可以归结到以下三种之一,即:探索、描述和解释。

四、概念题1.社会研究(social research)(中山大学2008年研)答:社会研究是指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社会研究方法考研科目配套的题库-第一~五章【圣才出品】

社会研究方法考研科目配套的题库-第一~五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导论一、简答题1.述评实证主义方法论。

(云南大学2016年研)答:在社会研究中,存在着两种基本的、同时也是相互对立的方法论倾向,即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论。

(1)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论的观点①实证主义方法论认为,社会研究应该向自然科学研究看齐,应该对社会世界中的现象及其相互联系进行类似于自然科学那样的探讨。

要通过非常具体、非常客观的观察,通过经验概括得出结论。

同时,这种研究过程还应该是可以重复的。

在研究方式上,定量研究是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最典型特征。

长期以来,实证主义方法论一直占据着社会研究方法论的主流地位。

②人文主义的方法论则认为,研究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社会行为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人的特殊性,考虑到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差别,要发挥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主观性。

在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是人文主义方法论的典型特征。

由于这种定性研究方式来自与定量研究方式所不同的哲学传统和理论假定,因而在实践中常常被人们所忽视。

(2)二者在社会研究中的作用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论,都会实实在在地对社会研究的整个过程产生影响。

比如,它们将形成社会研究者关于社会现实的性质的种种假设,形成他们收集资料的各种方法,形成他们对于研究所需要的资料的选择,形成他们分析资料和解释结果的方式等。

2.简述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三者的特点及关系。

(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研;河北大学2016年研)相关试题:结合你个人的经验或者实例,阐释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三者的特点及其关系。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研)答:社会研究中基于不同研究目的,可分为三种研究类型: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1)三种研究类型的含义①探索性研究。

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需要进行这种探索性研究的要求,经常出现在下列两种情况中:a.当研究者准备研究的问题或现象本身十分特殊、十分新鲜,且很少有人涉及时;b.研究者本人对打算研究的问题或现象不大熟悉、了解很少时。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笔记及真题详解 (社会研究的过程)【圣才出品】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笔记及真题详解 (社会研究的过程)【圣才出品】

第四章社会研究的过程4.1 复习笔记一、社会研究的逻辑1.“科学环”“科学环”是社会学家华莱士在1971年提出的,如图4-1所示。

图4-1“科学环”——社会研究的逻辑模型(1)在该模型中:方框表示五个知识部分:①理论;②假设;③经验观察;④经验概括;⑤被检验过的假设。

椭圆表示研究各阶段中使用的六套方法:①逻辑演绎方法;②操作方法,它包括研究设计、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测量方法、抽样方法和调查方法等等;③量度、测定与分析方法,指观察的记录、资料的整理、分类、评定、统计及分析的方法;④检验假设的方法,如统计检验;⑤逻辑推论方法,如统计推论;⑥建立概念、命题和理论的方法。

箭头表示知识形式转换的阶段。

中心线的右边是理论演绎的过程,即把理论应用到现实中,在这一过程中是运用演绎法。

中心线的左边是理论建构的过程,它首先是运用归纳法由经验观察概括出研究结论,然后再上升到抽象的概念和理论。

在横剖线的上方属于理论研究,它们处于抽象层次。

横剖线的下方则属于经验研究。

(2)该模型是对社会研究中各种逻辑过程的概括,它表明了科学研究是从理论→假设→观察→概括或检验→新的理论……,这样一个周而复始,无限循环的过程。

它的优点在于没有始点也没有终点,研究工作可从任何一点开始。

当然,具体的研究工作只是整个科学过程中的一部分,许多研究往往只包括其中一个或几个阶段。

2.归纳与演绎归纳是从经验观察出发,通过对大量现象的观察概括出具有普遍性或一般性的结论。

演绎是从一般原理或理论出发,通过逻辑推理来解释具体的事件或现象。

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从个性到共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经验到理论,演绎则相反。

(1)归纳逻辑的局限①由一些个别事例概括出的一般性结论并非是可靠的,它有可能被其它未观察到的事例所推翻。

②由归纳不可能逻辑地推论出一般原理,因为由归纳得到的结论只是对一些具体的、个别的经验现象的概括,它只适合于一定的时间、地点、场合、范围,它仍停留在经验层次。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笔记及真题详解 (资料整理)【圣才出品】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笔记及真题详解 (资料整理)【圣才出品】

第十四章资料整理14.1 复习笔记一、定性资料的整理定性资料的来源一是“实地源”,它包括无结构式访问和观察的记录。

二是“文献源”,即以文字形式叙述的文献资料。

在整理方法上经历三个阶段:审查、分类和汇编。

1.资料的审查(1)资料审查的目的消除原始资料中的虚假、差错、短缺、余冗等现象,以保证资料真实、可信、有效、完整、合格,从而为进一步整理分析打下基础。

(2)定性资料审查的主要内容①真实性审查真实性审查又称信度审查,即看资料是否真实可靠地反映了调查对象的客观情况,进行真实性审查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a.根据已有的经验和常识进行判断,一旦发现与经验、常识相违,就要再次根据事实进行核实;b.根据材料的内在逻辑进行核查,如果发现资料前后矛盾,或违背事物发展的逻辑,就要找出问题所在,剔除不符合事实的材料;c.利用资料间的比较进行审核;d.根据资料的来源进行判断,一般地说,当事人反映的情况比局外人反映的情况更可靠些,有文字记录在案的情况比传说的情况可靠一些;引用率高的文献比引用率低的文献可靠一些等等。

②准确性审查即效度检查,一方面是审查收集到的资料符合原设计要求及对于分析所研究的问题有效用的程度;另一方面是审查资料对于事实的描述是否准确。

③资料的适用性即考察资料是否适合分析与解释。

主要包括:资料的分量是否合适、资料的深度与广度如何、资料是否集中紧凑是否完整等。

(3)资料的分析评价对于文献资料,为审查其是否合用,需要对其进行分析评价。

分为两个方面:①外在批判,即审查: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什么人、为什么目的、用什么方法编写这些文献的。

文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适用性与这五个方面密切相关。

②内在批判,即了解资料的编写者表达的是什么内容,在什么条件下编写的这些资料,内在批判特别要注意:a.对作者使用的词,特别是多义词,价值语进行反复的推敲;b.在文笔的表现上特别要区分“事实”和“对事实的解释与推论”;c.要进行多方面的研究,看作者是否真实地反映了客观事实,资料的叙述是否正确,有无夸张歪曲,或偏执于一家之言;叙述是否准确,叙述者写作上的表现能力如何等。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重排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社会研究的过程)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重排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社会研究的过程)

第四章社会研究的过程一、概念题1.归纳与演绎(北师大2010年研)答:归纳是从经验观察出发,通过对大量现象的观察概括出具有普遍性或一般性的结论。

演绎是从一般原理或理论出发,通过逻辑推理来解释具体的事件或现象。

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从个性到共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经验到理论,演绎则相反。

2.扎根理论(北师大2008、2005年研)答:由经验资料建立的理论称为扎根理论,它的建构程序是:a.未经研究假设而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b.从观察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c.由经验概括上升到理论。

3.间接检验(浙大2011、2007年研)答:间接检验是提出一个与研究假设相反的虚无假设,根据统计检验的原理,研究者可以依据由样本计算出的统计量在总体的范围内证明虚无假设是不成立的,从而拒绝或否定虚无假设,并接受与之相反的研究假设。

间接检验能够证实研究假设,但不能完全否定研究假设。

4.虚无假设(人大2003年研)答:虚无假设是指与备择假设相对应的假设,一般用H0表示,它常常是根据已有的资料或根据周密考虑后确定的。

例如,根据理论探讨假定妇女生育意愿与教育水平相关,这个假设就是原假设。

但直接用于假设检验的不是原假设,而是备择假设,又称研究假设,备择假设就是与原假设相反的假设,用H1表示,它是当原假设被推翻时需要接受的假设。

二、简答题1.简述归纳法与演绎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不同作用。

(人大2006年研)答:(1)归纳法与演绎法的含义归纳法是从经验观察出发,通过对大量现象的观察概括出具有普遍性或一般性的结论。

演绎法是从一般原理或理论出发,通过逻辑推理来解释具体的事件或现象。

(2)归纳法与演绎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不同作用科学研究中,通过演绎法,可以将一般原理或公理转化为可以检验的命题;通过归纳法,可以对一些具体的、个别的经验现象进行概括,由此得出的结论即可对命题进行检验。

归纳法的主要作用是发现经验事实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发现一般原理。

2.简述“理论检验”的程序并试举一例说明(不要求在每一步都举例)。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笔记及考研真题详解 (6-8章)【圣才出品】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笔记及考研真题详解 (6-8章)【圣才出品】
用类别和等级区分的,有些是用数量区分的。研究对象的差异都是由一定的原因造成的,因 此,通过对差异的比较和分析就能找出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二、测量尺度 1.定类尺度或名义尺度 定类尺度是测量定类变量所使用的尺度,可分为标记和类别两种。 (1)标记 标记可作为一个识别的记号,当数字被用作标记时,它并不表示数量的多少,也不能对 它作数量运算。 (2)类别 类别可作为对变量的不同状态的度量。与标记不同,类别区分可说明观测对象的某些本 质特征。类别也可用数字来表示,但与标记一样,这种数字仅用于区分而不能运算。 2.定序尺度或等级尺度 一个变量如果能够依操作定义所界定的明确特征或属性而排列等级大小、高低、先后的 次序,就适用于定序尺度进行测量。定序测量程序的种类包括: (1)等第顺序法
1 / 117

上的差异。 ②完备性,是指分派规则必须能包括研究变量的各种状态或变异。 ③互斥性,是指每一个观测对象(或分析单位)的属性和特征都能以一个而且只能以一
个数字或符号来表示。研究变量的取值必须是互不相容的。 2.测量的作用 测量的主要作用在于作出准确的分类,以便比较研究对象的各种差异。这些差异有些是

象的,无法直接观察的,因为它本来并不存在,是人们创造了它。 (2)概念的界定 概念的界定是用抽象定义将概念所指的现象与其他现象区分开来。 ①界定的第一步是将概念分解,即从不同角度或维度对概念所表示的现象进行分类。高
度抽象的概念要逐步分解。 ②界定的第二步是作出抽象定义。通过分解可大致了解一个概念的基本内容和各种分类,
(4)编制综合指标 对简单的概念可以用一两个指标来测量,而对复杂的概念,则要用多个指标来测量。 2.操作定义 操作定义是指建立一些具体的程序或指标来说明如何测量一个概念(变量)。 (1)操作定义的功能 ①澄清概念在研究中所选用的意义; ②说明测量变量的操作方法; ③使一些陈述变量间关系的假说获得验证的机会; ④使今后同样的研究有所根据,以便比较彼此的结果。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重排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重排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重排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目录第一部分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篇社会研究原理与过程第一章绪论——科学与社会研究1.1复习笔记1.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章社会研究发展史2.1复习笔记2.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章社会研究的方法论问题3.1复习笔记3.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章社会研究的过程4.1复习笔记4.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五章社会研究的设计5.1复习笔记5.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六章测量6.1复习笔记第七章抽样7.1复习笔记7.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篇资料收集第八章问卷法8.1复习笔记8.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九章访问法9.1复习笔记9.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章量表与测验法10.1复习笔记10.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一章观察法11.1复习笔记11.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二章实验法12.1复习笔记12.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三章文献法13.1复习笔记第三篇资料分析第十四章资料整理14.1复习笔记14.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五章资料的统计分析15.1复习笔记15.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六章变量分析的逻辑和策略16.1复习笔记16.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七章多元分析概论17.1复习笔记17.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八章路径分析18.1复习笔记18.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九章因素分析19.1复习笔记19.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章社会网络分析20.1复习笔记第二十一章数理分析简介21.1复习笔记21.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二章撰写研究报告22.1复习笔记22.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十三章社会学研究的评估23.1复习笔记23.2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部分10套名校考研真题及详解2013年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方法(代码814)考研真题及详解2013年北京科技大学社会学研究方法(代码630)考研真题及详解(文法学院、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共用)2013年东北财经大学社会学专业社会学研究方法(代码806)考研真题及详解2013年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学研究方法(代码617)考研真题2012年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方法(代码804)考研真题及详解2011年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方法(代码805)考研真题及详解2010年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方法(代码805)考研真题及详解2010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社会学研究方法(代码804)考研真题及详解2009年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方法(代码805)考研真题及详解2009年北京科技大学社会学研究方法(代码630)考研真题及详解(文法学院、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共用)本书是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笔记及真题详解 (社会研究发展史)【圣才出品】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笔记及真题详解 (社会研究发展史)【圣才出品】

第二章社会研究发展史2.1 复习笔记一、社会研究方法论的演进1.实证精神的引入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创立始于孔德。

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真正确立始于实证精神的引入。

实证精神是社会研究的精髓所在。

它使社会学独立为一门科学,同时也为其研究手段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前提。

(1)孔德(为社会学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原则)19世纪,孔德提出“实证主义”的命题,形成社会科学史上的分水岭。

思辨的社会哲学在科学的、实证的研究思潮的冲击下分化。

孔德的“实证”范畴在当时有其特定含义:①现实的而不是幻想的;②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③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④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⑤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

孔德由此提出了他确认的社会研究方法:观察是社会学的主要方法;其次是实验;再次是比较法,即基于世界各种文化的比较,以及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比较。

此外,孔德还提出了历史法——即不同历史阶段和过程比较,这也可归入比较法的一种。

(2)马克思(为科学的社会研究提供了范例)马克思主张通过直接考察现实的“市民社会”来建立社会理论,这种以经验事实为依据,以唯物辩证法为分析手段,在具体的社会过程和社会联系中探求历史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体现在包括《资本论》在内的一系列研究中,它们对社会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3)迪尔凯姆(对社会研究方法论作出深入探讨)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在《社会学方法的规则》(1895)一书中首先制定了社会研究方法论的细则。

其中,“首要的,同时也是最基本的规则是:把社会事实作为事物来看待”。

他认为,信仰体系、社会习俗等社会现象也可以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加以分析和解释。

迪尔凯姆发展了孔德的实证主义,他的方法论原则成为20世纪占主流的西方社会学研究的指导思想。

2.反实证主义的方法论观点该方法论认为,人有意识、有差异性,人类社会有着不同于自然界的特殊性,因此自然科学的方法论不适用于人类社会的研究。

(1)人文学科的主观方法论①德国社会学家狄尔泰(1833—1911)狄尔泰利用社会现象的特殊性向实证主义发起攻击。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社会学研究方法教程》第一章绪论1、科学: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

是科学研究和科学知识这两种形式的结合。

2、科学研究:以系统的、实证性的方法获取知识。

3、科学三任务:描述、解释和预测事物的产生、发展与变化。

(2)因果决定论—科学假设,事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3)普遍性—科学对象与科学结论是普遍的(4)开放性—任何科学知识都知识相对真理科学研究的性质:(5)实证性—科学研究依靠经验观察与验证等实证方法(6)客观性—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规则尽量排除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7)明确性—科学研究针对具体事务,并且以明确的操作化方法进行(8)社会性—科学必然受社会影响和制约5、科学的功能:技术功能—是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一种技术手段学术功能—基本功能,科学的首要任务是发现真理、建立科学理论社会功能—科学是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

6、科学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与分类;第二阶段是对自然界运行机制或规律的认识;第三阶段是对人类社会和人类本身的认识。

7、当代科学在发展上遇到的问题:科学与文化的分离、科学方法的局限、社会制度的制约。

8、社会科学的内容:社会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研究9、社会科学的出发点:社会及人类行为也可以像自然现象那样由科学来研究10、社会科学的性质:同科学的性质11、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1)研究对象复杂、异质性大;(2)研究更受个人因素的影响;(3)研究对象的不确定性,偶然性和独特性更大。

12、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从早期强调对社会现象的客观描述没发展到更强调对现象做系统的解释;社会科学像自然科学家那样更侧重发现普遍的规律,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注重说明个别事件或现象的特殊性。

13、14、传统的求知方法:权威法、经验法、思辨法(依靠直觉、洞察和逻辑推理来获取知识)科学程序:科学方法的核心,基本程序:建立假设、操作化、经验观察、得出结论15、16、17、操作化:对假设中的概念作出具体定义。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笔记及真题详解 (数理分析简介)【圣才出品】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笔记及真题详解 (数理分析简介)【圣才出品】

第二十一章数理分析简介21.1 复习笔记一、数理分析的一般概念1.资料的数理社会学分析资料的数理社会学分析是指从一定的数学理论假定出发,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模型分析与预测社会现象的方法。

数理分析与统计分析不同,表现为:(1)数理分析是对某类社会现象的理论说明,是在已建立的数理模型的框架中分析这类社会现象的各种可能的数量关系,具体的经验资料只是各种可能性之一,它们可作为特例验证模型,或用于修正模型及其中的系数或参数,严格地说,数理分析是一种理论分析,属于实质性科学。

(2)统计分析是对现实性的经验数据的分析,它不是依据一定的数学模型,而只是分析调查资料中的可能的数量关系。

2.数理分析方法的发展历程数理分析方法主要产生于战后美国社会学界,最初使用数理分析方法是在20世纪40年代,但它的名副其实的发展却是在50年代开始的,其后十年取得的重要成果有情报传播模型、社会流动模型、团体结构分析模型、决策模型等。

60年代后数理分析开始走向成熟,经过对已往成果的整理与综合,形成了社会学的一门新的分支学科——数理社会学。

这一时期除了有大量各种形式体系的著作出版外,又建立了一些新的分析模型,如运动过程模型、集体行为模型、亲属关系网络模型等。

60、70年代所建立的这些模型一般是动态平衡模型,用以描述和分析社会现象的数量变化和因果关系。

从80年代开始,依据非平衡系统热力学和协同学的原理,人们开始构造能反映社会现象质变(或突变)的非连续过程模型。

3.模型(1)模型是对现实世界进行抽象、模拟所构成的假想世界,由于表述模型的数学方法不同,数理分析中所用的模型可分为两大类,即解析模型和操作模型。

①解析模型是用数学方程式体系所表现出来的模型。

解析模型又有动态的过程模型和静态的结构模型之分;必然性模型与随机性模型之分;用于离散型变量的模型和用于连续型变量的模型之分等。

a.过程模型旨在模仿和提供一种对于变化机制的理解,例如态度变化模型,常用的数学工具有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b.结构模型试图描绘社会关系的结构,如群体结构和人际关系模型,常使用的数学工具是矩阵代数和图论;c.随机模型是用于刻画和分析随机现象的过程的,如描述代际社会流动的马尔可夫链模型,这种模型使用的主要数学工具是统计;d.必然性模型与随机模型相反,用于分析确定性现象,如亲属关系结构模型,抽象代数是其主要的数学工具。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重排本)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重排本)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重排本)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5分)1.阿道夫·凯特勒答:阿道夫·凯特勒是统计学发展史上早期开拓者之一,是数理统计学派的创始人,也被称为“经验社会学之父”。

凯特勒是位法籍比利时学者,他是将概率论思想引入社会研究的第一人。

他坚信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这一点在他的社会调查实践中得到证实。

凯特勒在研究法国不同年龄层次的犯罪现象时系统地运用了数理统计。

在实际研究的基础上,凯特勒提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平均人”概念。

他注意到,在人数的统计量足够大的时候,人们各种特性的分布遵从正态分布律。

而“平均人”是所有人的特性的平均数,其属性正处于正态分布图形的中央。

按凯特勒的理解,“平均人”是一个民族主要生理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客观指标,是一个社会的典型,是描绘社会稳定状况的统计指标的中轴。

2.扎根理论答:由经验资料建立的理论称为扎根理论,它的建构程序是:a.未经研究假设而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b.从观察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c.由经验概括上升到理论。

3.鲍格达斯量表答:鲍格达斯量表,又称社会距离量表。

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它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鲍格达斯于1925年创用的。

这种量表过去一直广泛用于测量人们对种族群体的态度,现在,它也被用来测量人们对职业、社会阶层、宗教群体等事物的态度。

鲍格达斯量表由一组表示不同社会距离或社会交往程度的陈述组成。

按从最近社会距离到最远社会距离排列开来,如可以结亲(1)﹑可以作为朋友(2)﹑可以作为邻居(3)﹑可以在同一行业共事(4)﹑只能作为公民共处(5)﹑只能作为外国移民(6)﹑应被驱逐出境(7)。

括号内分值越大表示社会距离越大。

在这一组问题中,实际上蕴含着一种超强的逻辑结构。

4.前侧与后侧答:在实施实验刺激前对实验对象(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的测量称为前测。

而在实施实验刺激后对他们的测量称作后测。

在对实验对象进行前测和后测过程中,也可能产生一定的问题:①实验对象可能会对测量问题的形式由不熟悉变得比较熟悉,对研究的目的由不了解变得比较了解,因而可能在后测中有意改变他们的回答,从而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客观性;②两次测量可能会使一部分对象感到厌烦,因而缺乏积极合作的热情;③两次测量之间其它一些因素(如实验对象个人的生活经历、环境等)可能发生变化,也可能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因而导致两次测量的差别不能完全归于实验刺激。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笔记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笔记

第一章:绪论1域中的各种问题而去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2北大2001<简>:简述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体系):辑、原则、规则、程序等问题,它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学;和操作方式,它表明研究的主要手段与步骤。

包括研究法与研究设计类型。

实地研究、实验研究和间接研究;和具体方法加以选择并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法。

<1>究、解释性研究和探索性研究;<2>和纵观研究;<3>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4>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

集方法(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表法、实验法和文献法)、资料分析方法(数据资料:统计方法、数理方法模拟法;文字资料:比较法和构造类型法)和其他技术手段和工具。

三个层次相互联系:方法论影响研究者对研究方式的选择,一定的研究方式又规定了一套与其相应得具体方法和技术。

3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

4描述、解释和预测事物的产生、发展与变化。

5法获取知识6(1)系统性;(2)因果决定论;(3)普遍性;(4)开放性。

科学研究的性质:(5)实证性;(6)客观性;(7)明确性;(8)社会性。

7能。

8定义。

9对象复杂、异质性大;(2)研究更受个人因素的影响;(3)研究对象的不确定性,偶然性和独特性更大。

10、调查是一种了解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活动,而社会研究是通过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来探索真理的理性认识活动。

11、会研究泛指各种具体的、分门别类地对某一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研究;社会学研究旨在探索人们的社会行动和社会关系,探索个人、群体和社会三者之间及其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原因及结果。

作为社会研究之一的社会学研究更具综合性与实证性。

第二章:社会研究发展史12、北大92<详>:试说明在社会研究中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方法论的主要观点;北大2003<简>:简述社会研究中实证主义方法论的主要观点):(1)孔德提出“观察优于想象”,“实证”含义:<1>现实的而不是幻想的;<2>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3>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4>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5>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笔记(精编打印版)精编版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笔记(精编打印版)精编版

第一章:绪论解释的过程。

北大2001<简>:简述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体系)(1)方法论:主要探讨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原则、规则、程序等问题,它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学。

(2)研究方式:指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程序和操作方式,它表明研究的主要手段与步骤。

包括研究法与研究设计类型。

四种主要研究法:统计调查研究、实地研究、实验研究和间接研究。

研究设计是对研究类型、研究程序和具体方法加以选择并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分类:<1>根据研究目的: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和探索性研究;<2><3>根据调查范围: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4>其他分类: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

(3)具体方法与技术:包括资料收集方法(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表法、实验法和文献法)资料分析方法(数据资料:统计方法、数理方法模拟法;文字资料:比较法和构造类型法)其他技术手段和工具。

三个层次相互联系:方法论影响研究者对研究方式的选择,一定的研究方式又规定了一套与其相应得具体方法和技术。

统的知识。

特征:它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与客观的、可实证的知识体系的结合。

也就是说,是科学研究与科学知识这两种形式的结合。

4、科学三任务:描述、解释和预测事物的产生、发展与变化。

5、科学研究:以系统的、实证性的方法获取知识。

6、科学的性质:科学知识的性质:(1)系统性;(2)因果决定论;(3)普遍性;(4)开放性。

科学研究的性质:(5)实证性;(6)客观性;(7)明确性;(8)社会性。

7、科学的功能:技术、学术和社会功能。

8、操作化:对假设中的概念作出具体定义。

9、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1)研究对象复杂、异质性大;(2)研究更受个人因素的影响;(3)研究对象的不确定性,偶然性和独特性更大。

通过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来探索真理的理性认识活动。

会问题的研究;社会学研究旨在探索人们的社会行动和社会关系,探索个人、群体和社会三者之间及其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原因及结果。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笔记及真题详解 (科学与社会研究)【圣才出品】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笔记及真题详解 (科学与社会研究)【圣才出品】

第一章绪论——科学与社会研究1.1 复习笔记一、科学1.科学的含义及主要性质(1)科学的含义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

科学的三个主要任务是描述、解释和预测失误的产生、发展与变化。

科学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与客观的、可实证的知识体系的结合,即科学是科学研究与科学知识这两种形式的结合。

①科学知识所说明的是具有普遍性的事物,而不是某个具体现象或特殊事件。

②科学研究是以系统的、实证性的方法获取知识。

科学要使用实验、观察、检验等实证方法,以保证所获得的知识是真实可靠的。

(2)科学的主要性质①系统性。

科学理论是一种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体系。

②因果决定论。

科学假定,事物之间存在着有序的因果关系,尽管这种因果关系可能表现为概率的形式。

③普遍性。

科学的对象与科学结论是普遍的。

④开放性。

任何科学知识都只是相对真理。

⑤实证性。

科学研究要依靠经验观察与验证等实证方法,无法被实践检验的知识称不上科学。

⑥客观性。

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规则尽可能地排除了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使科学发现具有客观性。

⑦明确性。

科学研究都是针对具体事物,并且是以明确的操作化方式进行的。

⑧社会性。

科学必然要受到社会的影响和制约。

2.科学的功能(1)技术功能。

科学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有效手段,使人类摆脱了对于物质世界的被动地位。

(2)学术功能。

科学是一种探索未知、发现真理、积累知识、传播文明、发展人类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活动。

(3)社会功能。

科学是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它首先是通过技术革命间接地、不自觉地对社会产生影响,然后是通过思想革命直接地、自觉地促进社会变革。

3.科学的发展(1)科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与分类;第二阶段是对自然界的运行机制或规律的认识;第三阶段是对人类社会和人类本身的认识。

(2)当代科学在发展问题上面临着三个重大问题:①科学与文化的分离;②科学方法的局限;③社会制度的制约。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笔记及真题详解 (撰写研究报告)【圣才出品】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笔记及真题详解 (撰写研究报告)【圣才出品】

第二十二章撰写研究报告22.1 复习笔记一、研究报告概述1.研究过程不同阶段中的四种基本成分:(1)明确的主题在研究报告中,研究的主题必须以书面语言的形式清楚明确地表示出来。

(2)对相关研究的分析在研究设计时,可能已对有关的文献进行了搜集和分析。

当研究已基本完成,即将撰写研究报告时,很可能还需要通过查阅最近的相关研究以及考虑其他领域的证据来进一步完善研究者的观点。

(3)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控制着研究课题的模型。

在撰写研究报告时,必须阐述研究所依据的确切模型。

(4)分析的资料研究的结果存在于所分析的资料中。

写一篇关于某些资料的报告,实际上就是对资料进行分析的一种方式。

2.研究报告的内容和结构(1)导言(即说明研究的是什么问题以及为什么进行这一研究);(2)方法(即说明使用了哪些程序和方式、技术等);(3)结果(即说明在研究中发现了什么);(4)讨论(即说明发现意味着什么,从发现中还能得到其他的什么,以及还可以继续做些什么);(5)小结或摘要(即对上述四个方面的简要小结);(6)参考文献(即列出报告中所涉及到的书籍和文章目录);(7)附录(即列出研究中所用问卷或量表的原件、所引用的材料,以及难于包括在报告中的那些数量太大、太繁琐的数据表格及计算公式等)。

从总体上看,研究报告应有类似于沙漏的形式。

即报告应从广阔的导言开始,逐渐转变到较为专门化的领域,直到指出研究领域,介绍研究方法和结果。

此为“沙漏”的最狭窄部分。

从讨论研究结果的内涵开始,报告又开始逐渐向一般的领域拓宽。

导言可提供问题形成的背景及其意义,讨论部分的拓宽可展示研究结果的价值及应用。

二、导言导言又称引言或绪论,是研究报告的第一部分。

它通常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介绍所研究的问题(1)性质和背景研究报告的第一件工作是介绍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背景,即清楚地陈述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以及为什么选择这一问题作研究。

(2)基本规则①尽可能用常用语言写作,而少用专业术语;②不要把毫无思想准备的读者拉进你的问题或理论之中。

社会研究方法 袁方

社会研究方法  袁方

第一章绪论——科学与社会研究重点:1、科学涵义和功能 2、求知方式(传统的求知方式、科学方法)3、社会科学知识的性质4、社会科学研究的性质和特点5、社会研究与社会调查的定义6、社会研究方法体系考点:1、社会研究方法体系第二章社会研究发展史重点:1、社会研究方法论的演进(实证精神的引入,反实证主义的方法论观点,科学方法论的发展)2、社会研究手段的发展(统计学方法,心理学方法,人类学方法)第三章社会研究的方法论问题重点:1、社会理论的构造(概念和变量、命题与假设、理论的形式)2、解释的类型(个性解释与共性解释,因果解释,功能解释)考点:1、概念和变量的涵义第四章社会研究的过程重点:1、科学环的内容 2、归纳与演绎的定义和局限性3、理论建构的过程4、理论检验的过程5、研究步骤与研究准备考点:1、归纳与演绎的定义 2、假设的涵义 3、理论建构的过程第五章社会研究的设计重点:1、描述性和解释性研究的定义和包含的内容 2、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的定义3、研究方法的种类及其定义与主要特点4、定量和定性方法的比较(共同点与区别)5、研究方案的设计过程考点:1、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的定义 2、信度和效度的定义 3、研究方案的设计过程第六章测量重点:1、测量的概念 2、定类、定序、定距和定比变量的概念3、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4、信度和效度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考点:1、测量的概念 2、定类、定序、定距和定比变量的概念3、信度和效度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第七章抽样重点:1、抽样和抽样误差的概念 2、抽样的基本程序3、简单概率抽样和分层抽样的概念4、偶遇、主观、定额、滚雪球抽样的概念5、样本和样本容量的概念考点:1、抽样和抽样误差的概念 2、样本和样本容量的概念第八章问卷法考点:1、问卷法的优缺点和运用第九章访问法考点:1、访问法的特点第十二章实验法考点:1、实验法的原理和程序 2、实验法的优点与缺点第十三章文献法考点:1、文献法的优点与缺点第十五章资料的统计分析(必考章)考点:1、统计表与统计图的画法 2、掌握列联表的画法3、掌握一元方差、回归分析4、掌握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分析方法第一章:绪论1、社会研究:为了发现和解答社会领域中的各种问题而去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笔记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笔记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笔记第一章:导论一、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1. 定量研究定义:定量研究是一种基于数学和统计学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它通过量化的方式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便对社会现象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

特点:- 数据量化:定量研究依赖数字数据,这些数据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验等方式收集。

- 可操作性:定量研究通常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可以通过标准化流程进行重复。

- 统计分析:定量研究使用统计学方法来分析数据,从而得出普遍性结论。

分类:- 描述性统计:涉及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展示,如频数分布、平均数、中位数等。

- 推断性统计:从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包括假设检验、置信区间、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2. 定性研究定义:定性研究是一种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它通过非数字化的手段来理解社会现象的深层含义和背景。

特点:- 数据非量化:定性研究侧重于文字、图像、声音等非数字数据。

- 灵活性:定性研究方法更加灵活,可以根据研究进展进行调整。

- 深入理解:定性研究旨在深入理解个体的经验、观点和行为的背景。

分类:- 田野调查:研究者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中,进行长期的观察和记录。

- 访谈法: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对话,收集他们的看法和经验。

- 内容分析:对文本、图像、视频等资料进行系统分析,以揭示其中的主题和模式。

二、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1. 研究方法论研究方法论是对研究方法和过程的哲学思考,它包括:- 研究范式:指导研究的基本信念和假设,如实证主义、建构主义等。

- 研究逻辑:研究推理的逻辑结构,如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 研究伦理:研究过程中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如知情同意、隐私保护等。

2.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实现研究目的的具体手段,包括:- 数据收集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实验等。

- 数据处理方法:如数据编码、数据清洗、数据转换等。

- 数据分析方法:如统计分析、主题分析、案例研究等。

3. 研究技术研究技术是指研究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和技巧,例如:- 问卷设计技巧:如何设计有效、可靠的问题。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笔记及真题详解 (社会学研究的评估)【圣才出品】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笔记及真题详解 (社会学研究的评估)【圣才出品】

第二十三章社会学研究的评估23.1 复习笔记社会学研究的评估是运用社会学方法的原理,依照社会学研究过程的逻辑,从社会学方法的技术性角度对已经得出的社会学研究结论——研究报告——进行有效性检验,判断该项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和可推论范围,以确定它的可信程度,对它的解释力以及对社会学理论的贡献作出评估。

一、评估的基本逻辑1.社会学研究的理想模型依照“理论—证据”联结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所有的社会学研究划分为两大类型(或理想模型),一类称为理论检验,一类称为理论构建。

(1)理论检验理论检验是指通过调查研究来对已有的社会学理论加以验证。

验证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通过调查研究来确定理论的正确性程度;二是根据调查研究的结论来对理论的错误及疏漏之处进行修正与完善。

这类研究中,“理论—证据”联结的性质表现为:搜集资料获取证据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理论,评价理论的正确性程度,并在验证过程中引申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理论构建理论构建是指对某一社会事实只有现象上的认识,还缺乏理论上的解释,因而需要通过研究来建立关于该社会事实的理论。

这类研究中,“理论—证据”联结的性质表现为:搜集资料获取证据的目的是为了构建理论,为了对某一社会现象作出社会学意义上的归纳、概括和解释。

2.社会学研究资料的性质资料的性质是指一项研究用以分析的资料是定性的还是定量的。

(1)由研究的不同类型来决定使用什么样的资料。

①以理论检验为主的社会学研究所依据的多是定量性资料,又称统计资料。

在理论检验的调查过程中,多采用结构性调查,即事先设计好标准化问卷,按照一定的标准选取样本,运用统计原理处理资料数据,然后通过对各种数据分析来寻找检验理论的证据。

②以理论构建为主的社会学研究所依据的多是定性资料,在调查过程中,多采用非结构性调查,如参与观察法,访谈法等等。

研究程序不是预先明确制定的,而是在调查过程中根据调查的逐步展开形成的。

资料的形式更多地也不是数据,而是各种文字记录。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笔记及真题详解 (变量分析的逻辑和策略)【圣才出品】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笔记及真题详解 (变量分析的逻辑和策略)【圣才出品】

第十六章变量分析的逻辑和策略16.1 复习笔记一、变量关系的类别1.变量间的关系变量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有两个变量间的关系和多个变量间的关系。

两个变量之间关系有无和大小可以用相关系数进行测量,称为统计相关或统计无关。

(1)两个从统计上看无关或弱相关的变量,实际上可能的确无关,但也可能有关系,两变量间这种统计上无关而实际上相关的情况,称为虚假无关。

(2)两个从统计上看具有相关关系的变量,它们之间的真实关系有下列三种可能的情况:实际上无关、实际上相关、实际上具有因果关系。

2.统计相关的不同类型(1)统计相关,实际无关“统计相关,实际无关”的情况称为对称关系或虚假关系,即从统计上看有关系的两个变量实际上相互独立、互不影响,并无有意义的联系。

两变量间的对称关系用符号表示就是:X—Y。

(2)统计相关、实际也相关“统计相关,实际有关”的情况称为相互关系,相互关系是指统计上相关的两变量间实质上也是有关系的,这种关系是一种交互影响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两个变量相互作用、相互加强。

相互关系用符号表示就是X Y。

(3)实际的因果关系“实际的因果关系”是指统计上相关的两个变量之间实际上存在着因果关系。

社会研究中的因果关系是指在两个变量中,一个变量的变化伴有另一变量的变化,即一个变量影响另一个变量,但反过来不会成立。

在因果关系中,能够影响其它变量发生变化的变量称为自变量;依赖于其它变量,但其本身不能影响其它变量的称为因变量。

因变量通常是希望解释说明的变量。

因果关系用符号表示就是X→Y。

判断因果关系中哪个变量为自变量,哪个为因变量的一般原则有两个:①时间的先后。

由于后发生者无法影响先发生者,因此先发生者一定是自变量。

②变量的不变性与可变性。

时间的因素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决定关系方向的不变的标准。

社会研究中常将一些具有固定性、持久性的变量作为自变量。

因果关系又称非对称关系(即X→Y),它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的两变量关系中,一个变量影响另一个变量,反过来,后者对前者没有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科学与社会研究1.1 复习笔记一、科学1.科学的含义及主要性质(1)科学的含义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

科学的三个主要任务是描述、解释和预测失误的产生、发展与变化。

科学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与客观的、可实证的知识体系的结合,即科学是科学研究与科学知识这两种形式的结合。

①科学知识所说明的是具有普遍性的事物,而不是某个具体现象或特殊事件。

②科学研究是以系统的、实证性的方法获取知识。

科学要使用实验、观察、检验等实证方法,以保证所获得的知识是真实可靠的。

(2)科学的主要性质①系统性。

科学理论是一种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体系。

②因果决定论。

科学假定,事物之间存在着有序的因果关系,尽管这种因果关系可能表现为概率的形式。

③普遍性。

科学的对象与科学结论是普遍的。

④开放性。

任何科学知识都只是相对真理。

⑤实证性。

科学研究要依靠经验观察与验证等实证方法,无法被实践检验的知识称不上科学。

⑥客观性。

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规则尽可能地排除了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使科学发现具有客观性。

⑦明确性。

科学研究都是针对具体事物,并且是以明确的操作化方式进行的。

⑧社会性。

科学必然要受到社会的影响和制约。

2.科学的功能(1)技术功能。

科学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有效手段,使人类摆脱了对于物质世界的被动地位。

(2)学术功能。

科学是一种探索未知、发现真理、积累知识、传播文明、发展人类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活动。

(3)社会功能。

科学是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它首先是通过技术革命间接地、不自觉地对社会产生影响,然后是通过思想革命直接地、自觉地促进社会变革。

3.科学的发展(1)科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与分类;第二阶段是对自然界的运行机制或规律的认识;第三阶段是对人类社会和人类本身的认识。

(2)当代科学在发展问题上面临着三个重大问题:①科学与文化的分离;②科学方法的局限;③社会制度的制约。

二、求知方式1.传统的求知方式(1)权威法,即接受由权威人物提供的知识。

(2)经验法,即依靠人的感官来获取知识。

(3)思辨法,即依靠直觉、洞察和逻辑推理来获取知识。

2.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指系统地消除个人经验观察中有可能出现的主观偏差或观测误差,以便得到共同接受的、可靠的知识。

科学与其他求知方式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它的方法,即科学的研究程序。

(1)科学程序是科学方法的核心,它由以下几个步骤构成:①通过对理论的演绎建立研究假设。

假设是对所要研究的问题做尝试性的回答,它一般来自对某一理论的演绎推理。

②操作化。

操作化是指对假设中的概念作出具体定义,说明如何测量概念、如何检验假设等,这涉及到研究设计或实验设计的问题。

③经验观察或实验。

④利用归纳推理得出研究结论。

(2)科学的求知方式的局限性①科学从其方法来看,主要是用于检验已有的知识,而很少用于发现新知识,科学发现常常是依靠直觉、猜想或偶然的机遇。

科学尚未将科学发现的过程纳入科学方法的体系中成为科学的缺憾。

②从科学的程序看,科学是依靠对抽象概念的操作化,即对概念的明确界定和精确测量。

但在实际研究中往往很难做到完美的操作化。

③科学知识虽然都曾得到经验事实的检验和证实,但它也是一种相对真理,它也可能是错误的。

④科学方法主要适用于可直接观测的现象,不仅如此,对于某些理论上可实证的现象,科学还必须依赖技术手段和理论的发展。

三、社会科学的性质与特点“社会科学”主要包括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和法律学(有些人还将历史学、心理学包括在内),以及由它们形成的各种交叉学科和分支学科,如社会心理学、管理学、行政学、社会人类学、人口学、政治经济学等。

1.社会科学知识的性质(1)系统性社会科学的目的是系统地说明和解释人类的社会行为。

这种说明也像自然科学那样依据一定的逻辑法则。

(2)因果决定论社会科学家假定,任何事物都有其发生的原因,即每一个事物都是由在它之前的某些事物所决定的。

社会科学的因果决定论的假设并非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指集体的社会行为。

(3)普遍性社会科学家通常要从多种因素中找出最主要的、对所有人都有影响的因素。

从他们的理想来看,这种普遍的、简化的因果说明应当能适用于任何人,任何时间、地点。

因为被解释的现象的范围越广,理论的概括性就越高,它的应用价值就越大。

(4)开放性任何科学体系都是开放的,社会科学也不例外。

由于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社会科学理论的修正与补充比自然科学更加频繁。

2.社会科学研究的性质(1)实证性社会科学理论必须通过经验资料的验证,理论必须与资料所显示的结果相一致。

(2)明确性研究者要对他们所研究的概念必须作出明确的定义,并对概念操作化。

(3)客观性科学研究的客观性是指任何研究者,不管他们属于哪个阶级、哪个党派,信仰哪一宗教,只要他们采用同样的科学方法,就能够得出同样的研究结论。

社会科学研究也是如此。

3.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社会与自然界的差异导致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些特点。

与自然科学相比,其主要特点有:(1)社会科学所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异质性较大。

(2)社会科学研究更多地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这不仅指研究者的观察失误,而且还包括研究者的阶级地位、政治倾向、文化观念、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影响。

(3)社会现象的不确定因素更多,它的偶然性和独特性也更大。

四、社会研究及其方法1.社会研究与社会调查(1)社会研究是一种通过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来探索真理的理性认识活动。

既包括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研究,也包括各个社会工作部门的研究。

社会研究要对所收集的数据或资料进行加工、分析和推理,以求确定社会现象的性质和规律。

(2)社会调查是一种了解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活动,从科学的程序上看,社会调查实际上是直接收集社会资料或数据的过程,它是社会研究的一种途径和手段。

2.社会研究与社会学研究(1)社会研究泛指各种具体地、分门别类地对某一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研究。

具体的社会研究一般是在某一学科范围内进行的,这是由于科学分工的缘故。

(2)社会学侧重研究社会的基本性质、社会整体的结构与内部联系,以及人类行为和社会生活的一般方式。

旨在探索人们的社会行动和社会关系,即探索个人、群体、社会三者之间及其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原因及结果。

社会学研究包括“由于人们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风俗、结构和制度,形成和削弱这些风俗、结构和制度的力量,参加群体和组织对于人们的行为和性格所产生的影响。

此外,社会学还阐述人类社会的基本性质,这包括地方性和普遍性,并阐述保持连续性和引起变革的各种过程。

”(3)社会学研究的主要特点①综合性。

社会学研究注重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特别是注重对影响社会现象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②实证性。

社会学是试图用各种科学方法来解答过去由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所回答的问题。

实证方法和科学方法论在社会学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3.社会研究方法体系社会研究方法体系如图1-1所示。

图1-1 社会研究方法(1)方法论主要探讨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原则、规则、程序等问题,它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学。

(2)研究方式指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程序和操作方式,它表明研究的主要手段与步骤。

研究方式包括研究法与研究设计类型。

①研究法。

在社会研究中有四种主要的研究法:统计调查研究、实地研究、实验研究和间接研究。

②研究设计类型。

研究设计是对研究类型、研究程序和具体方法加以选择并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

研究设计的类型主要有:a.从研究目的上可分为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和探索性研究;b.从研究的时间性上可分为横剖研究和纵贯研究;c.从调查的范围上可分为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3)具体方法与技术主要包括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和其他技术手段或工具。

社会研究方法的三个层次是相互联系的,一般来说,方法论观点影响研究者对研究方式的选择,而一定的研究方式又规定了一套与其相应的具体方法和技术。

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一、判断并改错题1.演绎推理的过程是从特殊到一般,即从一组具体的观察结果推导出一般性的规律或法则。

[中财2010年研]答:错误。

正确表述为:归纳推理的过程是从特殊到一般,即从一组具体的观察结果推导出一般性的规律或法则。

2.实证主义方法论认为研究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社会行为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人的特殊性,考虑到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差别。

[中财2010年研]答:错误。

正确表述为:人文主义的方法论认为,研究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社会行为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人的特殊性,考虑到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差别。

二、单项选择题非介入性研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不直接观察或接触社会成员,因此不会出现霍桑效应,下列不属于非介入性研究方式的有()。

[中财2009年研]A.内容分析B.局外观察C.痕迹测量D.深度访谈【答案】D【解析】深度访问又称临床式访问,它是为搜集个人特定经验(例如偷窃、吸毒、自杀等)的过程及其动机和情感资料所作的访问。

深度访问是一种半结构式访问,它选取研究问题的某些方面向调查对象提问题,访问是机动的或结构松散的,但重点与焦点是有的。

它是一种介入研究。

三、多项选择题根据研究目的,可以将研究分为()。

[中财2009年研]A.探索性研究B.理论性研究C .描述性研究D.解释性研究E.应用性研究【答案】ACD【解析】社会研究者在对各种特定现象进行研究时,其研究的具体目的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的。

但是,所有这些研究的更为一般性的目的,都可以归结到以下三种之一,即:探索、描述和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