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孟浩然喝酒误前程
历史上那些伟大的诗人都是怎么死的?醉酒、吃鱼,居然还有中暑!
历史上那些伟大的诗人都是怎么死的?醉酒、吃鱼,居然还有中暑!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得重于泰山,有的人死得轻如鸿毛,嗯,看看这些大诗人们各种奇葩死法,你一定会犯迷糊。
——他们到底是死得“苟且”还是死得“远方”。
醉酒死之李杜要说文人不抽烟的估计还好找,但要是说哪个文人不喝酒,那就像是大海捞针,无从筛选。
对酒当歌,明月几何,文人好酒求自醉。
哪曾想,下面要说的这几个大诗人,却因酒而了此余生。
大诗人李白,人称“诗仙”,一生佳作逾千首,留世的也很多。
纵观他的诗作,“明月”和“美酒”是其百用不腻的字眼。
譬如《挂席西江上待月有怀》中的“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
倏忽城西月,青天悬玉钩。
”再如《将进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诗人有酒有月,可谓人生足矣。
然而令人难以想象的是,李白的人生结局也和“酒”与“月”沾上了边儿。
《唐摭言》记载“李白著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
”一代文人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十分可惜。
与李白并称“李杜”的杜甫,人生结局也很意外。
杜甫为湖北襄阳人,早年仕途不顺,后来又经历了战乱流离,西南漂泊之苦。
大历五年(公元770 年),杜甫为了躲避战乱客居湖南耒阳,到了那里恰巧遭遇洪水被困,连续饿了数日。
当地的小县令用小船把杜甫救了回来,并赠以牛肉和白酒,谁知吃完便“一夕而卒于耒阳”,享年五十九岁。
关于杜甫的死因,主流的看法有两个,一说是患风疾而死,另一说是吃饱了撑死,文雅点说叫“饫死”。
不过,这两种说法并不太靠谱。
实际上根据史料的记载,杜甫很有可能是醉酒而死。
郑处诲的《明皇杂录》说“甫饮过多 , 一夕而卒。
”刘昫的《旧唐书》说“大历五年,啖牛肉白酒 , 一夕而卒于耒阳 , 时年五十九”,《新唐书· 杜甫传》则记载的是“令尝馈牛炙白酒, 大醉,一昔卒, 年五十九。
”以上三种史料,都是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虽未捉月但因酒而死,倒也真正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了。
因喝酒而误前程的唐朝诗人孟浩然
因喝酒而误前程的唐朝诗人孟浩然因喝酒而误前程的唐朝诗人孟浩然在唐朝,大凡吟诗作赋有点名气的,基本上混得都不错,要么在中央任职,要么到地方做官,唯独一位老兄除外。
谁?山水田园诗两大代表之一——孟浩然。
这位孟兄年轻时恪守孔老夫子“父母在,不远游”的训示,主要呆在家里,侍奉双亲,兼读书作文。
几十年工夫,博览群书,吟诗作赋,那是出口成章,信手拈来。
40岁那年,老孟看看周围能作几首诗的同志们都谋了个一官半职,而自己还是白身一个,挺失落,心想我老孟不比别人差啊,怎么着也得混出个人五人六吧。
于是出游京师,准备以一腹锦绣诗赋换套华丽官服。
可惜出师不利。
第一次参加考试,可能经验不足,竟然没有考上。
但老孟诗文实在太好了,当时在中央大学里读过他诗的人如张九龄等,也是以作诗著称的高官,没有一个不感叹佩服他的。
山水田园诗的另一大代表、吏部郎中王维很看重老孟,以私人的名义把他请到官邸来,小酌浅饮,好不惬意。
谈笑正欢,冷不丁当朝皇帝唐玄宗有事闯了进来。
唐玄宗也是个附庸风雅的人物,见到老孟十分高兴,寒暄两句便问起了老孟的诗。
老孟一阵激动,借着酒劲就作起了诗,确切地说应该是朗诵起自己以前所作的诗,一首接一首,唐玄宗听了一个劲叫好。
老孟更加情不能禁,随口又把自己落榜后作的一首诗《岁暮归南山》朗诵出来,当念到第二句的前半句“不才明主弃”时,唐玄宗皱起眉头发话了:“是你自己早不来要求当官,我又什么时候抛弃了你?为什么赖到我身上?”唐玄宗不太高兴。
等老孟酒醒回过神来,唐玄宗早走了。
3年后,在家隐居的老孟多少还有点耿耿于怀3年前的那次错失良机,想再进京一搏。
他和当时唐玄宗跟前的红人、襄州刺史兼山南东道采访使韩朝宗关系不错,韩朝宗也挺欣赏他,有心把老孟推荐给唐玄宗破格录用,于是和老孟约好几月几日一同赴京。
不巧那天老孟家有个老朋友登门拜访,老孟陪他喝了几盅,一喝就喝高了,家人几次提醒他说:“你和韩采访使约好的.上京的时间到了哦。
”老孟正喝在兴头上,头脑有些发胀,嫌家人三番五次在客人面前打断他喝酒有些跌面子,很不高兴地说:“既然已经喝开了,哪里还管什么别的事情!”一副豁出去的样子。
孟浩然(唐代诗人孟名浩)1
孟浩然(唐代诗人孟名浩)中文名:孟浩然外文名:MengHaoran别名:孟山人、孟襄阳国籍:中国(唐朝)民族:汉出生地:湖北襄阳出生日期:689逝世日期,简介:孟浩然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
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
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王昌龄交谊甚笃。
有诗名。
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
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
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
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朓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
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
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
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
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
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
现通行的《孟浩然集[1] 》收诗263首,但窜有别人作品。
新、旧《唐书》有传。
与王维并称“王孟”。
李白诗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人物生平:坎坷一生:孟浩然出生于公元689年(武后永昌元年)。
出身于襄阳城中一个薄有恒产的书香之家,自幼苦学。
年轻时隐居读书于鹿门山。
25到35岁间,辞亲远行,漫游长江流域,广交朋友,干谒公卿名流,以求进身之机。
开元十二年(724),因玄宗在洛,便往洛阳求仕,滞洛三年,一无所获。
[2]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他和王维交谊甚笃。
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
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
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
唐朝诗人孟浩然喝酒误事小故事
唐朝诗人孟浩然喝酒误事小故事
导语:唐朝兴诗成风,大凡写诗作赋稍有名气的人大都混得不错。
年届四十的孟浩然,亦按捺不住,便来到京城谋求一官半职。
他找到交往甚笃的王维帮
唐朝兴诗成风,大凡写诗作赋稍有名气的人大都混得不错。
年届四十的'孟浩然,亦按捺不住,便来到京城谋求一官半职。
他找到交往甚笃的王维帮忙。
当下王维得知来意便满口答应,并择日约孟到官邸饮酒畅聚。
诗坛泰斗与翘楚雅聚的消息不知如何被当朝皇帝唐玄宗知道,竟突然摆驾到了王宅,见了孟浩然便询问诗作之事。
孟见皇帝垂问便受宠若惊,一首接一首背诵诗作。
这时,朗诵不停、喝酒不断,人已进入醉态,当孟把这次进京新作《岁暮归南山》朗诵的第二句“不才明主弃”时,本来听得很高兴的唐玄宗,突然正色说:“你何曾求官,朕又何曾抛弃你?”说罢便拂袖离去。
这次“醉吟”口不择句得罪皇上,丢失了进身机遇。
回乡隐居三年的孟浩然,依然想着进身事。
一日,他想到好友韩朝宗能帮他进身出力。
韩朝宗约其一同赴京。
赴京当日,正巧一位老朋友登门造访,孟设席招待,席间两人举杯叙旧,孟又喝醉了。
家人几次提醒:“你和韩大人约好上京的时间已到……”
孟不但不立即停杯,竟然认为家人扫兴,便大声说:“既然喝开了,管它还有什么事情?”这句话被在客厅等候的韩朝宗听见甚为生气,暗思这厮不识抬举,我为何要推荐你?当下不辞而别。
古人“醉吟”与今人的“醉驾”,同是害人误事,可鉴。
孟浩然诗歌为何不如李白杜甫喝酒没有他们多没有灵感
孟浩然诗歌为何不如李白杜甫?只因喝酒不够多2010年11月28日11:51 中新网-华文报摘【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21条孟浩然画像(来源:资料图)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作者:阿瑟,原题:《孟浩然诗歌为何不如李白杜甫?》有证据表明,孟浩然是一位好酒人士。
王士源《孟浩然诗集序》、《新唐书》孟浩然传等多种文献,都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山南采访使韩朝宗十分欣赏孟浩然的诗歌才华,带他一同赴长安,准备向朝廷举荐。
韩朝宗为了替他造声势,先行一步,约好日子一同进朝廷。
不料,到了约定的那一天,孟浩然遇到老朋友,就进了酒家,喝上了。
当时有人提醒他跟韩朝宗约定的事,孟浩然很不以为然地说:“业已饮矣,身行乐耳,遑恤其它!”结果,误了约会,惹怒韩朝宗,不再替他引荐。
孟浩然本人,也并不后悔。
事关仕途命运的举荐机会,孟浩然竟然可以为了喝酒,置之度外。
可见,他好酒的程度,不是常人所能企及的。
这一点,唐代诗人当中,大约只有“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诗仙李白可以相提并论。
不过,李白的酒后狂放,很可能是受到了孟浩然的影响。
李白在《赠孟浩然》一诗中,有“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两句,可知李白对孟浩然的嗜酒行为是欣赏、钦佩的。
如此好酒之人,本应深受酒精的两大影响:麻醉和兴奋作用。
具体地说,麻醉使其摆脱世俗的烦恼和束缚,兴奋使其灵感勃发文思泉涌。
李白、杜甫,都是深受酒精这两大作用嘉惠的诗人,他们许多“凌沧州”“撼五岳”“泣鬼神”“惊风雨”的作品,就是在飮酒之后写成的。
而孟浩然,读其诗作,我实在替他感到惋惜:他经常喝酒,似乎也经常喝高,但是,他始终都能保持理性,从不说醉话。
换言之,酒精对孟浩然的麻醉作用仅限于脸红眼晕腿虚之类的生理层面,并没有影响到他的精神世界,没能让他多说一句话,发一点儿感慨。
因而,酒精对于他的诗歌创作,没有任何促进作用。
他的跟酒有关的诗句,酒都只是一种普通的食物,诗句中几乎没有酒后的感慨。
古诗送陈七赴西军翻译赏析
古诗送陈七赴西军翻译赏析《送陈七赴西军》作者为唐朝诗人孟浩然。
其古诗全文如下: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
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前言】《送陈七赴西军》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五言律诗,是《全唐诗》的第159卷第19首。
此诗赞扬陈七素有大志,一闻国家有难,即从戎请缨,万里赴边。
歌词中处处流露出浑健壮逸的意境,既有称颂又有勉励,既饱含怨恨又无迹可寻,表现了诗人关心国事的感情,预祝友人早日凯旋,也抒发出诗人对明主弃才,友人失意的愤慨。
【注释】非常者:非凡的人。
碌碌:平庸,一般。
鸿鹄志:《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勿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此以有远大志向的鸿鹄(天鹅)比陈七。
鸿鹄:鸟名,飞得高远。
蹉跎:耽误失时。
比喻失意,时间白白过去,光阴虚度。
书剑年:指读书做官、仗剑从军的年月。
书剑,指文武之事。
书剑:指文才武略。
边烽动:边塞上的军事行动。
烽:烽火。
古时边境有敌入侵。
在高台上烧柴或狼粪以报警。
京国:京城。
何当:何时可以。
献:献功。
凯还:胜利归来。
【翻译】我看一些非凡之人,被眼前的小事纠缠。
你颇具有远大志向,文武才华耽误多年。
听说边境有敌入侵,立即赴军万里争先。
我将进京谋求功名,何时你才胜利归来。
【赏析】首联,诗人从生活经验上远远起笔,说非凡之人往往在眼前干些小事,无所作为,以消除友人对仕途失意的愧恨,为后文的称颂勉励作好铺垫。
首句的“吾观”二字,把这一生活经验,说成亲眼所见,表达得斩钉截铁,使人不得不信。
第二联由普遍转到个别,具体写友人的抱负和遭遇。
前后两联意脉贯通,应接严谨。
“鸿鹄志”三字是对友人的称赞,也是诗人“冲天羡鸿鹄”的勃勃雄心的表露。
“蹉跎”一句,为友人申述了怀才不遇的悲愤,也表现了诗人宏图难展,碌碌无为的苦闷。
第三联由感伤转入豪放,用数字对举法构成顿挫。
酒喝多了耽误事 古诗文
酒喝多了耽误事古诗文
酒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但是喝酒过多有可能会耽误事情。
饮酒不仅会对自己造成危害,还会对他人产生不良影响。
首先,过度饮酒会导致大脑功能受损。
当人喝酒时,血液中的酒
精会混合在氧气分子中,进入大脑时,会抑制正常的神经传递。
当醒
酒时候,大脑需要恢复几个小时才能恢复正常状态,但是如果饮酒过多,长期下去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其次,过度饮酒会对家庭、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不良影响。
饮酒过多的人容易陷入欲望和放纵,经常会在家庭和社会中引起矛盾,给他人带来不便。
更严重的是,某些人由于饮酒过多而丧失工作能力,失去经济来源,甚至违法犯罪,给社会造成更多的损失。
最后,古人早就明白过喝酒过多的危害,留下了许多反映饮酒的
诗词。
例如,唐代诗人李清照在《如梦令》中写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而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
上一層樓。
”
总之,饮酒过量会带来种种不良后果,因此我们应当珍爱自己的
身体,远离过度饮酒的诱惑。
同时,我们也应该呼吁身边的人一起加
强对过度饮酒的认识,争取让更多的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错失良机的孟浩然
I
你 缺 的不 是 机会 , 而是 迎 接 机会 的准 备 。
?| 1错失 良机的 孟浩 然 ■ 文 / 梁 水源
唐 朝 时 期 大 凡 吟 诗 作 赋 有 点 名 气 的 诗 ,
人 ,
托 许场
上 况 以 部 + m 。 比 如 ,
储 多 钟 v 通 纪 # v . i
满 腔热血不 免演变为 满腹牢骚 。
此污蔑 我吗
你 自 己 不来应 聘
我 也 没说 不 用 你
!
,
时 ,
王维 仍然 十分看 重 他 ,
并 以 个人 的 名 义 将啊
行了
你 回 去 吧 。 ” 与 机 会擦 肩 而 过 的 孟
!
,
孟浩 然请到 自 己的府邸中来 ,
与 他 饮 酒 作 诗 。 浩 然 只 能 继 续隐 居 。
在 家 里侍 奉 双 亲 做 个 孝 顺 随子 空 闲 时 也…
,
,
意.
不忘读书 写作 晃眼几+年的工夫 过去 了 他
。
,
&
職 群 书 满 腹 经 纟仑 像 吟 诗 作 赋 这 种 小 事
,
,
,
lH| ^^ fi
v ? , -
.
-
.
-
:
.
.
|
那是 出 口 成章 ,
信 手 拈 来 。 孟 浩 然 的 诗 文 十 分
了 得 当 时 中 央 学 府 里 读 过 他 诗 的 人 都感 叹
,
,
敬 服 他 的 文 学 造 诣 。 就 连 张 九 龄 这 位 以 作 诗 著
称的高官 都非常佩服他 ,
山 水 田 园 诗 派的另一的能力 ,
饮酒误事的诗句
饮酒误事的诗句酒足思淫欲,醉后误佳机。
- 白居易醉来狂少年,误入表千里。
- 王之涣酒醉失身节,贪欢妨道德。
- 李白醉后误三江,梦中入五岭。
- 孟浩然饮酒赏花时,不觉误良辰。
- 杨万里饮酒误事身,谨慎万年贵。
- 陆游醉来误名景,不觉妨事业。
- 王昌龄醉时犯颜色,误事唯伤己。
- 陶渊明饮酒误三分,莫贪虚荣名。
- 周敦颐饮酒误天年,财物皆自损。
- 陈子龙醉后误深思,不觉废聪明。
- 欧阳修饮酒误前程,怀才不自显。
- 徐干饮酒误君子,戒之在乎心。
- 王安石醉后误婚姻,勿待悔莫及。
- 李清照饮酒误青春,虚耗徒自伤。
- 王国维醉后误技艺,忌讳才能熟。
- 王阳明饮酒误身体,苦恶实可长。
- 朱熹醉后误才情,淡泊胜富贵。
- 释道宣饮酒误一生,时时须戒律。
- 关汉卿醉时误前途,怪不得别人。
- 蒲松龄饮酒误品德,知己何不贵? - 陆游醉后误诗句,言行莫失当。
- 杜甫醉来误交友,别有深根蒂。
- 陶渊明饮酒误恩义,思虑须格外。
- 韩愈饮酒误人生,从善始于今。
- 陆游醉后误知音,怨别不得已。
- 杜牧饮酒误道德,慕蔺岩多虑。
- 范仲淹醉后误朝令,减少会稽民。
- 陆游饮酒误亲情,爱子在襁褓。
- 白居易醉时误友谊,悔之何时极。
- 李白饮酒误为害,知者自重之。
- 陆游醉后误儿孙,勤俭日不沉。
- 韩愈饮酒误前途,路漫漫其修远。
- 李商隐醉时误人生,心静自得安。
- 王维饮酒误道路,定志莫失当。
- 陆游饮酒误为人,见善莫不称。
- 程颢饮酒误追求,吾有所不为。
- 陶渊明醉时误事业,惜时勿虚度。
- 白居易饮酒误医学,自识不自欺。
- 王阳明醉后误至理,深思方自知。
- 陆游醉时误言行,且听著他人。
- 杨万里醉后误追求,执心勿忘初。
- 陆游醉后误竞争,知止莫太迟。
- 程颢饮酒误大事,淡泊胜奢华。
- 程颢醉时误友谊,合则同游,不则相忽。
- 陆游醉后误为害,思之则不难。
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
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李白与孟浩然的故事阳春三月,繁花盛开,万紫千红,远处的黄鹤楼里,坐着两位正在对酒畅饮的诗人,一位是诗人孟浩然,他虽然仕途不得意,但早已诗名满天下了,另一位是诗人李白,李白比孟浩然小十几岁,他刚离开四川不久,还未进入仕途,潇潇洒洒,自由自在。
李白久闻孟浩然的大名,此次在湖北得以相见,特别高兴。
而孟浩然见到,诗才入仙,谈吐非凡的李白,也是相见恨晚,几天来二人游遍了湖北的名胜。
谈诗情,谈人生,十分投机,正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孟浩然就要离开此地沿长江东下去扬州了,李白特意在这依山傍水的黄鹤楼为他仰慕的孟浩然践行。
李白说:“孟兄,千言万语也无法代替我对你依依惜别的心情。
我们将要在此分别,望你一路走好。
”孟浩然说:“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但有缘千里再相会,到时我们再聚在一起开怀畅饮,珍重啊!”说完,孟浩然便背上行李,踏上了小船,挥手向李白道别。
李白目送着小船离去,直至小船消失在天空的尽头,他还是久久不肯离去。
他看着身边青翠的柳树和含苞欲放的花儿,不由得诗性大发,写下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赏析这首送别诗有着它特殊的感情色调。
它不同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
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
古诗问舟子·向夕问舟子翻译赏析
古诗问舟子·向夕问舟子翻译赏析
《问舟子·向夕问舟子》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
其古诗全文如下:
向夕问舟子,前程复几多。
湾头正堪泊,淮里足风波。
【前言】
《问舟子》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
此诗通过向舟子询问“前程”,表达了诗人漂泊后的寂寞以及对所在世道的黯然之情。
【注释】
1、向夕:傍晚,黄昏。
向:接近
2、几多:多少
3、泊:停泊
4、淮:淮河
【翻译】
黄昏时候,我询问划船人,前面还有多少路程?船夫说:“河湾处正好停船,淮河里浪高风紧。
”
【鉴赏】
诗人到处漂泊,等走到一个渡头前,虽然问的是前面的路程,当更深处是在问自己:我的前途在何方,我将要去哪里呢?一种惆怅之情油然而生。
问前程,既问自己,也是问国家、民族,既表达了诗人漂泊后的寂寞和黯然之情,也表现了对所在世道的忧虑和愤懑之情。
“湾头正堪泊,淮里足风波。
”看到江里了浪花的激荡,想起心里,内心的激动也久久不能平静。
而淮河里面的波澜,诗人表达Org 了一种欲降服,欲感化的壮志豪情。
不过词词句句中多少充斥着忧伤的情怀,悲观的心绪。
从这首诗的内容看,当与《宿建德江》作于同时,为孟浩然漫游吴越时的作品。
诗用问答的形式写行旅之情,显得旅情无主意,全靠船夫。
第二句为全诗中心,表现了盼望快点到目的地的急切心情。
但淮河风浪却很大,只好在河湾处暂作停泊,颇有吴越尚远,日暮途穷之感。
“复”“足”,虽是平常之语,却是诗中之眼。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谈孟浩然的仕途生涯
谈孟浩然的仕途生涯谈孟浩然的仕途生涯孟浩然以善写山水田园诗著名,在四十岁之前,他一直过着隐士的生活。
不过,孟浩然选择当隐士,其实是类似求仙访道的“终南捷径”。
那时的人,要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通常是走科举考试的道路。
此外,还可以通过求仙访道的隐居生活,扩大影响,引起朝廷重视,也可能被召去做官。
这就是所谓的“终南捷径”。
孟浩然四十岁的时候,已经名满天下,但却始终没有接到朝廷要他出力的诏书,这让他有些坐不住了。
于是,他到长安寻找机会。
京师文人荟萃,孟浩然出口成章,立即语惊四座。
文人竞相与之结交,其中就有宰相张九龄和著名诗人王维。
王维与孟浩然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有一天,王维邀请孟浩然到内署作客。
两人正聊得兴起,唐玄宗突然到来。
如此大好机会,孟浩然竟然慌作一团,匆忙间躲到床底下。
唐玄宗进来发现屋里的情况不太对劲,便责问王维。
得知是孟浩然在此时,唐玄宗高兴地说:“我听说过此人的诗名而没有见过面,为什么要躲起来呢?”说完叫孟浩然出来。
孟浩然拜见了皇帝。
唐玄宗让孟浩然朗诵他得意的诗作。
决定前途的关键时刻到了,拜侯封相的希望就在眼前。
孟浩然又是兴奋又是紧张。
仔细想了想,他选择了寓意深刻的《归终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这首诗是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
孟浩然的本意,是表明求仕之心未灭,希望皇帝重用。
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入世做官的'美好愿望就在这首诗中断送了。
唐玄宗听到“不才明主弃”那一句时,勃然变色道:“卿不求朕,朕岂弃卿?何不云‘气蒸云梦泽,波动岳阳城!’”(明·蒋一葵《尧山堂外纪》)遂放还,不复见录。
经历此事,孟浩然大受打击,觉得掉了隐士的身价,因而心灰意懒,形骸也开始放浪起来。
后来采访使韩朝宗入京,决定带上孟浩然一起去,以便向朝廷推荐。
但孟浩然因为与人喝酒,错过了出发的时间。
韩朝宗大为生气,独自而去。
“浩然亦不悔也”。
酒与文人的不解之缘
酒与文人的不解之缘时间:2019-03-10 09:33:24 | 作者:张恩赫纵观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大文人,他们都与酒之间有着不解之缘。
文人们写酒文,抒酒情,名家名篇,千古渊源不断。
酒在文中,文在酒中,在文与酒的历史长河中,演绎着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李清照与酒有着不解之缘。
出生于书香世家的她,自幼受父母熏陶,勤习古词诗文,研习百家经典。
一次到郊野游玩,她在溪亭饮酒直到黄昏,醉酒驾船找不到归路。
后来,她时常想起这段美好经历,于是秀笔一抖,一首《如梦令》脱口而出:“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时间,这首小令像是一阵清风掠过平滑的湖面,在京城荡起了层层涟漪。
十六岁的李清照初试文墨,竟一鸣惊人!孟浩然与酒也有不解之缘。
孟浩然善饮酒,却从未在诗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更多的是让酒香氤氲在诗行中。
从他的诗中散发出的酒香弥漫千余年,依然如此强烈。
有一年秋天,一位朋友请他去家中饮酒,他欣然前往。
江南的秋天如同暮春,风轻云淡,草色凝碧。
一路欣赏风光,不知不觉已来到了朋友的村头。
小菜已摆上桌,酒杯已斟满。
喝到痛快时,他诗兴大发,取来笔墨纸砚,写下了《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主客二人开怀畅饮,闲谈家常,一派田园风光,充满无限乐趣。
李白也与酒有不解之缘。
他是诗歌王冠上一颗最耀眼的明珠。
然而,即使是高唱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谪仙人,也有遭遇挫折、困顿失意的时候。
他之所以爱酒,很大程度和失意有关。
他曾怀着建功立业的梦想来到长安,然而,他的雄心壮志在这个城市中落了空。
这让年轻的气盛的他感到无比失落。
但他似乎永远都不会沮丧太久,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茫然都是暂时的,美好的一天总会到来!文人与酒的故事,正印证了李白的诗:“惟有饮酒留其名”。
文人与酒,总是有不解的情缘,更有不解的情怀。
孟浩然因诗不仕的民间故事
孟浩然因诗不仕的民间故事唐玄宗开元年间(728),40岁的孟浩然才来到当时的京都长安,并结识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如张九龄、王维等。
张九龄是当朝宰相,王维也在朝廷任官。
孟浩然参加了进士考试并在当时全国最高学府“太学”赋诗,得到了张九龄、王维等许多著名诗人的高度赞赏,在当时曾流传着孟浩然在皇帝面前“栽筋斗”的故事。
有一天,孟浩然参加完进士考试,来到了王维的官衙内,不巧皇上唐玄宗驾到,这可慌了孟浩然,他来不及避开,只好躲藏在床下。
玄宗走进屋里,环顾了一下四周,王维不敢向皇上隐瞒,只好说出了实情:“请万岁恕罪,刚才我来了位朋友,也是一位诗人,他害怕见圣上,所以躲在床下。
”唐玄宗问:“哪位诗人?”王维忙回答:“前几天在太学府赋诗的孟浩然。
”玄宗听了高兴地说:“我早就听说了此人的诗名,何必躲藏,快快出来吧!”孟浩然从床下爬出,忙拜见了皇上。
玄宗问他:“你的诗赋很好,今天带来了吗?”孟浩然忙选出一首他自己认为写得很成功的诗朗诵给皇上听:岁暮归南下壮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我对做官已经心灰意冷,所以不再向皇上上书提出自己的建议了,还是回南山我的那破旧的茅草屋吧。
自己没有什么才能,所以也得不到皇上的赏识,由于身体多病,与亲友来往少,也疏远了他们。
白发催我一年年的老下去,时光像流水一样转眼又是新的一年了,想到自己蹉跎岁月,一事无成,晚上躲在月光下有松影的窗子里,真使人彻夜难眠啊。
唐玄宗听完这首诗很不高兴,特别是诗中“不才明主弃”一句,皇上很是恼火。
他生气地说:“是你多年不来求官,怎么能说我抛弃你,这不是在诗中诬蔑我吗?”皇上离开后,王维非常生气地说:“我真不明白你是怎么想的,千里迢迢赶来应试。
皇上非常赏识你的诗才,这是天赐的良机,你为何不吟一首别的什么诗,皇上可是听惯了歌颂奉承的话,怎么容你当面奚落他,不赐你一死算是对你的恩典啦!”孟浩然回到住所后,提笔写下了一首诗:留别王维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两句诗毁了一个人,这位文人的情商竟然如此之低!
两句诗毁了一个人,这位文人的情商竟然如此之低!昨天给大家谈了谈中华历史上的第一全才,诗文音书画佛的六绝之人王维,今天我们来看看和他同时代的另外一位诗人。
此人看上去悠然自得,但心中苦闷无比,看上去与世隔绝,但为了招待朋友却不惜搭上自己的性命,他就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第一人诗星孟浩然。
他的前半生还不错,手上有余钱,仗义疏财。
靠这个把他的诗名传向了整个中华,但是随之而来的还有很多骗子。
他不堪其扰,躲尽鹿门山中,还算比较悠闲。
可以到了后来,慢慢钱花光了,他也不得不和那时候的很多人一样,去长安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混个一官半职。
他在那时候的地位就跟现在娱乐圈的一哥一姐一样,按道理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可惜就败在了他的情商上。
唐玄宗知道他来长安后,就兴致勃勃的来拜访他,当时他正在和王维喝酒,不知道唐玄宗是专门来找他的就躲了起来,不过后来还是被揪了出来。
唐玄宗就叫他念一念最近的新作。
他倒好,念了一首《岁暮归南山》,诗中有两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这可就完蛋了。
唐玄宗一听,这不是诽谤我吗?我知道你来长安还专门来拜访你,你给我来个名主弃,好像我抛弃了人才似的。
再一传播别人怎么看我?怒气冲冲的就走了。
这件事说实话不怪李隆基,没有以欺君之罪杀孟浩然就算不错了,只怪孟浩然自己情商太低了。
至此之后,孟浩然基本失去了做官的希望,毕竟那时候没有谁敢和皇帝对着干啊。
不过后来又有一次机会,当时权力比较大的郡守韩朝宗看好他,也觉得自己有把握说服唐玄宗,就和他约好一起去长安。
孟浩然开始答应了但在约定的日子又喝了个烂醉如泥,还说:我喝酒了就快乐,还管其他事干嘛?由此失约,韩朝宗气得大骂他不识抬举。
情商低到如此地步也是一个人才了。
公元740年,王昌龄来拜访他,他不顾自己背发毒疮,和王昌龄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死,真是为了朋友不要命啊。
因一首臭诗而断送仕途的唐代诗人是谁?
因一首臭诗而断送仕途的唐代诗人是谁?历史上对孟浩然仕途的失意语焉不详,孟浩然因何怀揣诗歌这块金字闪闪的敲门砖,却又怏怏而归息隐山林,且对官场始终有着一种难舍难分却又耿耿于怀的怅惘情结呢?田园诗人孟浩然说起唐代诗人孟浩然,都知道他是继陶渊明和谢灵运后,盛唐时开一代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的大家,他和王维合称为“王孟”,其诗歌成就虽不如王维境界广阔深远,但亦具有独特的艺术造诣,孟诗清新自然,恬淡飘逸,多为田园和隐逸、行旅之作,为时人和后世诗家喜爱。
然孟浩然的一生,始终徘徊和纠缠在求官和归隐之中,是一位不甘隐居却又不得不归隐终老的诗人,所以孟诗多有愤世嫉俗之作,多少影响和淡化了他的艺术成就,其与少年得志、历经宦海风波而深谙官场潜规则而后大彻大悟的王维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这也可能是二人艺术成就高低立下的一道分水岭。
孟浩然壮年时曾经游学吴越,后又到长安谋求官职,可惜屡试不中,直到四十多岁时,于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举座皆惊,纷纷为之搁笔。
按说孟浩然似乎有着看得见的锦绣前程,然却因“当路无人”和碰上了“官场软钉子”而不得不终老山林。
历史上对孟浩然仕途的失意语焉不详,孟浩然因何怀揣诗歌这块金字闪闪的敲门砖,却又怏怏而归息隐山林,且对官场始终有着一种难舍难分却又耿耿于怀的怅惘情结呢?真实的历史可能藏于蛛丝马迹之中,宋人孙光宪在《北梦琐言》中有一则关于孟浩然的故事似乎揭开了这个秘密。
文载,唐襄阳孟浩然,与李太白交游。
玄宗征李入翰林,孟以故人之分,有弹冠之望。
久无消息,乃入京谒之。
一日,玄宗召李入对,因从容说及孟浩然。
李奏曰:“臣故人也,见在臣私第。
”上令急召赐对,俾口进佳句。
孟浩然诵诗曰:“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上意不悦,乃曰:“未曾见浩然进书、朝廷退黜。
何不云‘气蒸云梦泽,波动岳阳城’?”缘是不降恩泽,终于布衣而已。
孟浩然初意并非是一个纯粹的山水诗人,其青年时代的一切努力和诗文成就,仍然是期待得到达官贵人的青睐而跃上龙门,这对盛唐时代的读书人来说,无可厚非,即使潇洒如诗仙李太白也依然希望能够步入仕途一展抱负,何况布衣小子孟浩然,但是孟浩然所谓希望愈大,失望也就愈大,何况已经步入壮年?所以难免既对友人迟迟不推荐自己而充满怨气,同时对皇帝也犯下了意气用事的酸儒之病,他竟然负气的对皇帝说“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什么意思?你以为你是谁?你是在嗟怨皇帝不识天下英才,对皇帝的遗珠之恨深感委屈,还是牢骚满腹,遣责世态炎凉?可怜孟浩然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一生创作了那么多清丽脱俗、时人传诵的佳句名诗,偏偏在皇帝召见时吟诵了这么一首臭诗,就连皇帝也不无调侃的对其说,你怎么不吟诵你那首天下传承的名句“气蒸云梦泽,波动岳阳城”呢?(《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可见唐玄宗并非没有听到孟浩然的大名,否则怎么会随口读出孟的得意之作?而且玄宗本意对孟也是充满了好感的,可是谁会用一个满腹怨气,挟私泄愤,不谙世事的读书人呢?换作你是领导,也绝不会提拔这样自视甚高,却又不感恩图报的手下人。
【写人作文】写孟浩然的作文
【写人作文】写孟浩然的作文小学时学过一首古诗,《过故人庄》。
这是一首田园诗,它的作者是被誉为“盛唐第一山水田园诗人”的孟浩然。
那个时候就对这个人特别感兴趣,因为他一生都在求官,却一生隐居山林。
这不是很矛盾吗?后来才知道,他这是在“待价而沽”。
在他的一生中,他结交了许多好朋友,他们都是当时的才华横溢的名人。
其中包括李白、王伟、王长岭,甚至现任总理张九龄。
可以看出,每个人都有好运气与牛奶,可以有这么多有才华的朋友。
但他的缺点也很明显。
他一生好酒,经常酒后误事,比如在开元二十二年,襄州刺史大力向朝廷举荐孟浩然,双方约好见面的时间,不巧,正值孟浩然在喝酒,酒到酣处,间对刺史韩朝忠说:“我正在与朋友喝酒,谁都不见!”从那以后,韩朝忠不再推荐孟浩然,他们的友谊也结束了。
他很想当官,但似乎又很“怕官”,一次,孟浩然在尚书右丞王维办公室作客,忽然听见太监大喊:“皇上驾到!”孟浩然一时情急,吓得竟躲到床底下。
虽然这样,还是被皇帝李隆基感觉到了。
唐玄宗曾听说孟浩然的名字,打算提拔他为官。
他对孟浩然说:“听说你的诗写得很好,你就背一首吧。
”孟浩然背诵了他写的《年底回南山》,表达了他最近考试不及格的内心愤慨。
唐玄宗一开始听得还很高兴,但听到他背“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后大怒,指着他的鼻子说:“明明是你不求上进,还诬我不重用你,你走吧!”从此,孟浩然算是彻底与官场绝缘了。
孟浩然对朋友很好。
有一次,他的好朋友王长岭来看他。
他不顾背上的毒疮,和王长岭一起喝酒,吃鹅。
结果,王长岭离开几天后,孟浩然背部的毒疮复发,一代人才倒下。
纵观孟浩然的生平,经历可谓坎坷。
他的才能交际不可谓不好,他也一直追求上时,但他就是没法实现梦想。
他的遭遇对他个人来说,是不幸的。
但对中华民族来说,又是何其幸运。
他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充其量只是中国历史上少了一个小官僚。
但它为中华民族增添了一位杰出的诗人。
三百多首诗的流传,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知识宝库。
马宝山《大隐》阅读答案
大隐马宝山酒一醒,孟浩然就后悔了,他知道又一次失去了求仕的机会。
几天前,襄州刺史韩朝宗约孟浩然吃酒吟诗,谈得甚欢。
刺史十分欣赏孟浩然的才学,决定把他举荐给皇上,为朝廷效力。
说好两天后一起赴长安去见皇上。
第三天,当韩朝宗派人前来孟家,唤他一同进京时,和朋友喝得醉醺醺的孟浩然说:已经喝酒了,哪有时间管他。
来人见劝不走孟浩然,回去禀告刺史。
韩朝宗很生气,一人独自进京去了。
说来,这已经不是头一回了。
六年前,孟浩然正在王维处谈诗论文,唐玄宗李隆基忽然来了,王维以孟浩然是布衣不能面圣为由,叫他躲在床底下。
皇上与王维谈了一些政务之后,看到桌上有诗笺,便随手拿起来看。
这诗正是孟浩然所写的《岁暮归南山》,诗云:“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玄宗看了“不才明主弃”一句不大高兴,悻悻然对王维说:“这人岂有此理,他自己不来找我,怎么可以说我弃他呢!”皇上走后,王维很是埋怨了几句孟浩然。
仕不成还受一顿奚落。
那一次的求仕之路也就这样断了。
这两件事,使原本一心报国的孟浩然心寒。
加上孟浩然读些史书,发现自己的性格根本无法适应尔虞我诈的官场,决定不再求官,进山隐居起来了。
孟浩然隐于鹿门山的鹿门寺。
寺院里有殿堂僧房数十楹。
除了一二十个僧人外,没有闲杂人来,十分清静。
鹿门山东南三十里外是襄阳城,有一位叫姚邺宸的长史。
这是一个为襄州刺史做文案的七品官。
姚长史雅爱诗书,特别是喜欢孟浩然风神散朗、清淡自然的山水田园诗。
姚长史听说孟浩然在鹿门山就跑来,想与诗人切磋,向他请教。
头一回进山,孟浩然醉酒,没有见到。
第二回进山,说是孟浩然病了,也没有相见。
姚长史真是个执着的文人,没过一个月,再次进山。
寺里住持告诉姚长史,说孟浩然游山去了。
姚长史在寺里等了半天,游山的孟浩然还不见回来。
长史告别住持下山去了。
走到半路,他看到一个樵夫坐在一块石头上歇息。
见到自己就热情地打招呼:“官家,下马歇歇脚吧。
大诗人孟浩然,考不上科举,跑皇帝面前说了5个字,毁掉前途!
大诗人孟浩然,考不上科举,跑皇帝面前说了5个字,毁掉前途!大诗人孟浩然,考不上科举,跑皇帝面前说了5个字,毁掉前途孟浩然是唐朝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有很多作品都出现过在教科书上,他在吴越一带游历多年,因此创作了非常多的田园诗,也结交了很多文人墨客,诗人王维就是他的好友之一,两人合称“王孟”,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
王维九岁就写得一手好文章,十四岁就出门去长安求功名,那时候唐玄宗刚坐上皇位不久,又是求官的高峰期,十八岁那年王维在长安凭借了才学结交到了岐王李范,也就是唐玄宗的弟弟,王维第一次参加科举就落榜了,因为后来有了这层关系第二年就顺利的上榜了,没多久去了朝廷做官了。
孟浩然比王维大两岁,王维非常欣赏他的诗,据说他常常吟诵“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还拍手叫好,孟浩然是孟子的第三十三代孙。
他因为诗写得好在长安小有名气,可是参加两次科举考试都落榜了。
有一次王维待诏于皇朝,闲来无事喊好友孟浩然一起过来吟诗作赋,不巧唐玄宗突然来到王维的住所,因为孟浩然是普通老百姓没有什么原由不可以面见皇帝,慌忙之中孟浩然钻入床底下躲起来,王维担心唐玄宗知道床底下藏了人会治他一个欺君之罪,干脆说“我这里有个朋友在,因为是布衣不敢贸然面见圣上”,唐玄宗听说是襄阳的孟浩然,反倒高兴的说“早就听说过此人,带他来见见。
”可能皇上来的太突然,孟浩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唐玄宗问他说“听说你的诗不错,今天有没有带两首过来呢?”孟浩然很自信的说“没有带诗过来,但是我现在可以做一首”不一会他写到《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唐玄宗看了看叹气说“不才明主弃”,“卿非不才之流,朕亦未为明主;然卿自不来见朕,朕胃肠弃卿也。
”诗中孟浩然发牢骚,说君主弃置了他,而唐玄宗本是赏识孟浩然的,说完拂袖而去。
可能皇上来的太突然,孟浩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唐玄宗问他说“听说你的诗不错,今天有没有带两首过来呢?”孟浩然很自信的说“没有带诗过来,但是我现在可以做一首”不一会他写到《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盛唐有趣的诗人孟浩然自述(一生毁在两顿酒上一顿丢了官一顿要了命)
盛唐有趣的诗人孟浩然自述(一生毁在两顿酒上一顿丢了官一顿要了命)我,叫孟浩然,一个自我纠结了大半生的盛唐诗人。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如你所知,我出生在襄阳一个颇有恒产的书香世家,吾祖为“亚圣”孟子,十世祖孟怀玉为南朝宋国的开国功勋,领平南将军,袭阳丰县男爵位。
所以打小我就很纠结,我到底是习文还是学武呢?习文,我肯定超不过家祖孟子;练武,除非赶上乱世我才能崭露头角。
最终,发小张子容一语点醒梦中人,他跟我说,“要不,你就每样都学点吧!”因此,我10岁开始练剑,同时攻读经史,身为唐人,自然也学诗。
说起我的故事,一定少不了我那两个小兄弟李白和王维,他们俩是盛唐最闪亮的星,所以我也为能活在大唐盛世而感到与有荣焉。
但实际上,我经历了睿宗、武周、中宗、睿宗、玄宗五朝,因为这一点,诗坛上这些朋友都愿意喊我一声“老大哥”。
当然,“大哥”不是一种社会地位,“老”却是实实在在的,比如王昌龄、李白、王维、裴迪、崔国辅、綦毋潜、房琯、崔宗之等,他们都比我小,许多还是忘年交。
至于岑参、高适、杜甫等,我们虽无缘相见,但我死后,他们都有追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莫大的遗憾。
资历老,经历的事情就多。
我出生时,睿宗皇帝执政,但实际上大权完全掌握在武后手中,这让许多文人士子都忿忿不平。
待我两岁时,武后称帝,改唐为周,随后狄公得重用,全力辅佐女皇。
不得不说,武皇在位期间,经济繁荣,国富民安,可江山毕竟是李唐的,因此狄公下了一盘大棋。
他重用张柬之、姚崇、桓彦范等数十位大臣,均把他们安插在重要位置上。
狄公去世前,极力向武皇举荐张柬之为相,接替自己,并召回庐陵王李显,重立太子。
五年后,张柬之携桓彦范等其他五王,发动了“神龙政变”,逼武皇传位给太子,因此李唐成功复辟。
关于这一点,狄公居功至伟,所以后来几度追封,配享太庙。
然而中宗李显登基后,却宠信韦后、武三思等人,张柬之遭到排挤,放归襄阳故里,出任本州刺史。
回到家乡后,张公礼遇襄阳学子,常宴酒对诗,而我也成了张公府上的常客,虽然此时我才18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诗人孟浩然喝酒误前程
本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
州阳(今湖北阳)人,世称孟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
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创作的题材也不宽。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 ji )旅行役的心情。
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他和并称“王孟”,虽远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他们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是唐代著名的田园隐逸派和山水行旅派诗人,与王维并称为“王孟”。
其刚正志高,但仕途坎坷。
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
在唐朝,大凡吟诗作赋有点名气的,基本上混得都不错,要么在中央任职,要么到地方做官,唯独一位老兄除外,谁?山水田园诗两大代表之一——孟浩然。
这位孟兄年轻时恪守孔老夫子“父母在,不远游”的训示,主要呆在家里,侍奉双亲,兼读书作文。
几十年工夫,博览群书,吟诗作赋,那是出口成章,信手拈来。
40岁那年,老孟看看周围能作几首诗的同志们都谋了个一官半职,而自己还是白身一个,挺失落,心想我老孟不比别人差啊,怎么着也得混出个人五人六吧。
于是出游京师,准备以一腹锦绣诗赋换套华丽官服。
可惜出师不利。
第一次参加考试,可能不足,竟然没有考上。
但老孟诗文实在太好了,当时在中央大学里读过他诗的人如张九龄等,也是以作诗著称的高官,没有一个不感叹佩服他的。
山水田园诗的`另一大代表、吏部郎中王维很看重老孟,以私人的名义把他请到官邸来,小酌浅饮,好不惬意。
谈笑正欢,冷不丁当朝皇帝唐玄宗有事闯了进来。
唐玄宗也是个附庸风雅的人物,见到老孟十分高兴,寒喧两句便问起了老孟的诗。
老孟一阵激动,借着酒劲就作起了诗,确切地说应该是朗诵起自己以前所作的诗,一首接一首,唐玄宗听了一个劲叫好。
老孟更加情不能禁,随口又把自己落榜后作的一首诗《岁暮归南山》朗诵出来,当念到第二句的前半句“不才明主弃”时,唐玄宗皱起眉头发话了:“是你自己早不来要求当官,我又什么时候抛弃了你?为什么赖到我身上?”
唐玄宗不太高兴。
等老孟酒醒回过神来,唐玄宗早走了。
3年后,在家隐居的老孟多少还有点耿耿于怀3年前的那次错失良机,想再进京一搏。
他和当时唐玄宗跟前的红人、州刺史兼山南东道采访使韩朝宗关系不错,韩朝宗也挺欣赏他,有心把老孟推荐给唐玄宗破格录用,于是和老孟约好几月几日一同赴京。
不巧那天老孟家有个老朋友登门拜访,老孟陪他喝了几盅,一喝就喝高了,家人几次提醒他说:“你和韩采访使约好了上京的时间到了哦。
”老孟正喝在兴头上,头脑有些发胀,嫌家人三番五次在客人面前打断他喝酒有些跌面子,很不高兴地说:“既然已经喝开了,哪里还管什么别的事情!”一副豁出去的样子。
这话恰巧又让正在客厅等候的韩采访使听见了,韩采访使很生气,一拂袖走了。
后果自然很严重,酒醒后的老孟又一次与机会擦肩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