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诊断应用于腹部疝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腹内疝的螺旋CT诊断有何特征?
腹内疝的螺旋 CT诊断有何特征?腹内疝是临床较为少见的一种疾病,该病主要是由于腹内脏器经过腹腔内异常或者正常的裂隙从原本的位置脱离至一个异常的位置而引起的疾病症状。
常见的腹内疝内容物主要为肠管以及胃。
虽然腹内疝的发病率较低,但由于大部分患有腹内疝疾病的患者在病症的早期的症状不明显,故极易导致腹内疝的早期诊断或治疗效率较低,从而导致严重的胃肠道疾病症状出现,对患者的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如何有效的对腹内疝进行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成为近年来临床试验研究重点。
本文主要通过讲解腹内疝的常见病因、临床症状以及螺旋CT检查的特征,帮助大家对腹内疝有进一步的了解。
1.导致腹内疝病发的常见病因腹内疝主要的病发原因包括手术、先天因素以及外伤等。
根据临床现有资料可知,专科医生在对患者进行常规临床治疗前,通常将患者根据发病原因分为先天性腹内疝和后天性腹内疝两种情况。
先天性腹内疝通常是发生于患者生长发育阶段,一般病变部位位于十二指肠周围,因此容易造成腹腔隐窝。
若患者不及时治疗,或该隐窝呈现深且大的征象时,极易导致腹内疝的出现。
后天性腹内疝主要是胃肠手术的一种常见并发症,部分患者接受胃肠手术治疗后,由于机体恢复问题易在肠系膜上形成一个狭小空隙,从而为腹内疝的病发埋下伏笔。
因此建议凡是存在胃肠道梗阻症状的,尤其是那些接受过腹腔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听从医师的建议进行详细的检查,这样有助于对患者是否存在腹内疝病变可能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1.患有腹内疝患者的常见临床症状由于腹腔脏器从原有部位经过异常或正常的狭小空隙脱出,虽然早期临床症状较不明显,但是随着病症的进展,患者可出现腹胀、呕吐、腹痛、肛门排便排气停止以及包块等典型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治疗经验,将常见的腹内疝症状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腹痛:这是腹内疝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大多数腹内疝患者都存在反复发作性腹痛的症状。
若患者是由于胃肠手术治疗而引起的腹内疝并发症,那么患者除了存在阵发性且持续加重的腹痛症状之外,还存在明显的狭窄性肠梗阻症状。
腹内疝的螺旋CT诊断分析
腹内疝的螺旋CT诊断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螺旋CT在腹内疝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12例腹内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确诊,均行螺旋CT检查,分析腹内疝的临床特点以及螺旋CT表现。
结果:12例患者术前经CT检查,均显示为小肠梗阻,肠管绞窄3例,腹内疝7例;不同类型腹内疝的典型CT表现具有相似性,均表现为局部肠梗阻、肠管异位、占位、漩涡/缆绳、鸟嘴、肠缺血等。
结论:螺旋CT可作为腹内疝的诊断手段,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螺旋CT;腹内疝;诊断本研究为了进一步分析螺旋CT在腹内疝诊断中的临床应用,选取了我院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期间诊治的12例腹内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腹内疝的临床特点以及螺旋CT表现,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诊治的12例腹内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完整有效,临床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腹痛、阵发性加剧、恶心呕吐等症状,均经手术确诊。
患者中,男7例,女5例;年龄范围为8~76岁,平均(44.6±9.5)岁;其中5例既往有腹盆腔手术史,术后时间为2~9年,平均(4.8±1.3)年。
入院体检时,患者均存在腹部压痛,部分患者出现肠鸣音亢进或消失。
1.2 方法所有患者检查前均禁食6h。
选用Sensation 4层螺旋机与GE Light speed 16层螺旋机,从膈上至耻骨联合下缘进行平扫,其中10例行双期增强扫描,经肘前静脉高压注入对比剂欧乃派克1.5ml/kg,注射速率约为3.0ml/s。
扫描参数为140Kv,300mA,层厚8mm,床速27.5,螺距1.375:1。
增强扫描动脉期与静脉期的延迟时间分别为25s、60s。
扫描后,插薄处理横断面CT图形的初始数据,层厚为1.25mm,间隔为1.0mm,数据传至EBW4.0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后处理。
螺旋CT 诊断38 例腹部疝的临床意义
螺旋CT 诊断38 例腹部疝的临床意义腹部疝是指患者的小肠通过腹腔从而形成一种先天或后天性的脏层腹膜孔道,也包括以往手术以后对患者造成的肠系膜间隙以及粘连所形成的间隙等。
腹壁疝在临床上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等特点,其不仅严重的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更加是导致肠梗阻的主要因素之一[1]。
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螺旋CT 已经成为基层临床中诊断腹部疝的主要手段,为了进一步提高螺旋CT 诊断腹部疝的准确率,我院应用螺旋CT 诊断腹部疝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38 例男25 例,女13 例,年龄26 ~ 82 岁,所以患者均经手术证实为腹部疝,就诊时均有腹痛及恶心、呕吐,体查有腹部包块12, 无排气、排便28 例,既往手术4 例(阑尾切除术2 例,胆囊切除术2 例)。
2 例有不明原因的腹痛史。
1.2 诊断标准及肠内容物。
①在临床诊断时,疝的具体位置及内容物 38 例患者疝内容物均为小肠;②观察患者肠梗阻表现主要为肠管扩张,≥ 3.0cm, 肠腔内积液或积气,另外,扩张肠管与萎陷肠管交界处,可确定疝所在部位。
③关注患者肠壁增厚情况≥ 0.2cm;④观察患者病变肠壁是否出现强化异常当CT 增强扫描后病变肠壁CT 值与正常肠壁CT 值相比较,相等时为正常强化,<为强化减弱,CT 增强静脉期或延时强化(病变肠壁动脉期强化减弱),病变肠壁CT 值增强扫描前、后无明显变化为无强化,后三种表现可作为诊断肠管绞窄和(或)坏死的标准;⑤肠系膜、血管改变情况患者的肠系膜密度增高,肠系膜血管增粗,走行改变异常聚集呈缆绳状或扇形。
1.3 CT 检查方法 38 例患者均采用飞利浦螺旋CT 扫描机,患者取仰卧位,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CT 扫描时间一般在1 ~ 7d,扫描范围为自隔上至耻骨联合下缘,平扫扫描6 例,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32 例。
扫描参数为140kv、280 ~ 350mA,平扫扫描厚度7mm,螺距1.2:1,造影剂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100ml),总剂量按1.5L/kg 计算,用自动高压注射器自肘静脉注药,主要速度3.0ml/s, 分别于注药后25s(动脉期)和50s(静脉期)扫描采集图像,当发现肠壁增强异常时,在注药后120s(延时期)再次扫描,用腹窗(窗宽/ 窗位为220/46),腹膜窗(窗宽/ 窗位为300/-10)观察图像。
多排螺旋CT诊断闭孔疝影像学分析
例2 : 全 腹部 MS C T平 扫 提示 腹 腔 内肠 管 扩 张 、 胀气 , 部分 肠管 内可见 液 平 影 ( 见图 2 A) , 盆 腔 扫 描 可见 左侧 闭孔 管外 侧开 口区闭孔 外肌 与耻 骨肌之 间
囊性低 密度影 ( 见图 2 B ) , 其 与邻 近结构 分界 清 ,
合文献分析其多排螺旋 C T ( M S C T ) 表现及 M S C T多 平面 后处 理重建 ( MP R) 技 术 的应 用 , 以期 提 高 对该
病 的认识 及早 期 明确 诊 断 。
1 资料 与方法
注射速剂计 算, 延迟 时 间 2 5—3 0 S ( 动 脉期 ) 、 6 5~ 7 0 S ( 静脉 期 )
占所有类型疝的 0 . 0 5 % 一1 . 4 0 %_ 1 ; 由于其症状
和体 征常缺 乏特 异性 , 故术 前确 诊较 为 困难 , 往 往在
剖腹探查术时才能确诊 , 而延误治疗可使其病死率 达l O % ~ 5 0 % 。2 0 1 0年 l 0月 至 2 0 1 2年 1 1月 ,
对症 支持 治疗 , 患者 症状 缓解 后 出院 。
无其他部位放射痛 , 伴有恶心 , 无呕吐 , 同时伴有肛 门停止 排气 、 排便 ; 消瘦体 型 , 腹 部平 软 , 全 腹 压痛 阳
性, 肌卫 、 反 跳 痛 阳性 , 无包块 , 无 移动 性 浊 音 , 肠 鸣 音亢进 , 腹 股 沟 区 未扪 及 包 块 。肛 门指 检 阴性 。人 院诊 断为 急性肠 梗 阻 , 原 因待查 。例 3 : 女性 , 9 0岁 , 因腹 痛 、 腹胀伴 肛 门停止 排气 、 排便 1 d入 院 。呈 持
MP R图像 示 其 与 盆 腔 内小 肠 管 呈 鸟 嘴样 相 连 。经 手 术确诊 为左 侧 闭孔 疝 , 术 后 对 症 支 持 治 疗后 患 者 治 愈 出院 。 例3 : 全腹 部增 强 C T示 腹 腔 内肠 管 扩 张 、 胀气 , 部 分小 肠管 内可 见 液气 平 面 影 , 小 肠 壁 未 见 明 显局 限性增 厚 。盆腔 扫描示 左 侧 闭孔 外 肌及耻 骨 肌之 问 囊 性低 密度 影 , 增强后 囊壁 似可 见轻 度强 化 , 其强化 程度低 于 腹腔 内肠 管 ( 见图3 A、 3 B、 3 C) , 提 示 相 应 区肠 管缺 血 , MP R示 疝 出物 与 腹腔 内肠 管 呈 鸟嘴 样 相连 , 其位 于左 侧耻 骨上 支下 方 ( 见图3 A、 3 B ) 。手
多层螺旋CT诊断腹股沟疝
多层螺旋CT诊断腹股沟疝作者:黄增超李家言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23期【摘要】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在腹股沟疝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分析41例腹股沟疝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
结果 41例患者中,腹股沟斜疝37例,腹股沟直疝4例。
MSCT显示疝囊直径2 cm以下15例, 2~5 cm 25例, 6.5 cm 1例;其中疝囊内容物为肠管、大网膜及小肠系膜组织者33例;单纯大网膜及小肠系膜组织者8例。
结论 MSCT是非常有效的检查方法,能为临床诊断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腹股沟疝;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腹股沟疝为外科常见病,以往腹股沟疝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及病史,但对其作全面深入的了解有一定困难,常需要影像学检查为鉴别诊断及外科修补术前评价提供充足的依据。
本文搜集本院2013年1~1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股沟疝患者41例,回顾性分析其多层螺旋CT表现,旨在探讨腹股沟疝的MSCT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41例患者中,男36例,女5例,年龄4~85岁,平均年龄56.4岁。
以反复出现的腹股沟肿块为主诉就诊者29例,其余12例患者是在其他疾病检查过程中偶然发现的,主要症状为发作性下腹部疼痛。
1. 2 检查方法与MPR重建检查采用GE Discovery 750HD宝石CT或GE Light speed 16层螺旋CT机,检查前一般要求患者口服等渗甘露醇800~1500 ml以充盈胃、小肠,充分充盈胃肠道有利于解剖结构的识别和鉴别。
根据病变所在部位和大小确定扫描范围,扫描层厚及间隔为5、10 cm。
然后对原始扫描数据行1.25 mm薄层重建。
再将薄层图像传送至ADW4.6工作站行冠状位和矢状位重建。
19例加行增强双期扫描,动脉期25 s,静脉期55 s,造影剂为300 mgI/ml碘海醇, 1~1.5 ml/kg体重,注射速度3~3.5 ml/s ,经肘前静脉推注。
多排螺旋CT诊断腹内疝的临床价值探讨
159腹内疝是指腹腔内脏器或组织,通过腹膜或肠系膜正常或异常的孔道、裂隙离开原有位置,进入腹腔内的某一解剖间隙,其发病率约为0.5%左右[1]。
但是腹内疝容易并发肠较窄或者缺血,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因此,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腹内疝缺乏特异性症状及体征,并且多与性别和年龄无关,进而造成术前诊断较为困难[2]。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发展,为腹内疝的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新的依据。
CT 技术的高度发展,多排螺旋CT 因多种优势在腹内疝的诊断中广泛应用,逐渐成为诊断腹内疝的首选方式,但是多排螺旋CT 诊断腹内疝的临床价值研究较少。
因此,本文以腹内疝患者作为对象开展研究,探讨多排螺旋CT 诊断腹内疝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17年8月-2019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腹内疝患者30例。
男19例,女11例,年龄(29-70)岁,平均(53.14±4.50)岁;发病至就诊时间8-24h,平均(15.26±1.89)h。
1.2 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均表现为突发绞痛且痛感并持续并阵发性加重;(2)均接受CT 检查;(3)意识清楚,能与医生进行沟通、交流。
排除标准:(1)合并传染性疾病、重要脏器损伤或恶性肿瘤者;(2)合并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异常者;(3)入院资料不全者。
1.3 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CT 检查,采用美国GE 公司discovery HD750 128排CT 进行检查。
在进行检查前6h 禁止饮水,进食。
管电压的扫描参数为120kV,管电流为260mAs,层厚与层距均设置为5mm,随后进行全腹部扫描,扫描范围从膈肌顶开始,到耻骨联合结束,再选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90~120ml,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进行注射,注射速度为3.0ml/s,进行增强扫描,于启动注射后28s 以及1min 后,进行动脉期以及门脉期扫描,随后将所获得的原始数据,传送至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以及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后进行处理[3]。
多层螺旋CT在腹内疝诊断中运用价值论文
多层螺旋CT在腹内疝诊断中运用价值探讨【中图分类号】r81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002-02【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腹内疝诊断中的影像表现、及与其对应病理基础与分型。
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经手术证实的6例腹内疝患者的msct的影像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6例患者术前msct均诊断为小肠梗阻,其中,有1例提示腹内疝,但未具体分型。
手后证实3例为十二指肠旁疝、2例网膜孔疝、1例肠粘连束带疝。
结论:msct具有多种影像显示方式,对腹内疝能准确的显示。
但由于本病临床特点和ct医师诊断能力上的差异,对本病影像诊断还局限在肤浅的认知层面。
建议对腹内疝的诊断要充分运用msct各种显示技术,全面揭示本病的影像表现、病理基础与分型,不断提高认识水平,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关键词】腹内疝;多层摄影技术;x线计算机;影像诊断腹内疝在临床实践中较为少见,而且既往受到影像显示技术的限制,腹内疝并没有列入临床教学与研究的重点,所以,对腹内疝伴随的相关影像表现人们认识还较肤浅。
同时,又由于该疾病多以急腹症而就诊的临床特点,影像诊断能诊断或提示肠梗阻,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个有用的诊断依据即达到诊断目的,而不必求其具体的病因。
但随着msct在临床投入运用后,对该疾病的诊断、图像显示提供了一个崭新舞台,也为影像学的发展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
笔者有意收集本院6例腹内疝的影像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与同道一起交流学习,旨在于更进一步探讨msct在腹内疝诊断中的运用价值。
1 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6例患者,男性5例,女性1例。
年龄为55-78岁,平均年龄为67.23岁。
6例患者均为我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以急腹症前来就诊。
2例患者既往有阑尾炎手术史。
临床症状共性表现为急性腹痛、阵发性加剧、恶心、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等肠梗阻等。
分析腹部疝患者应用螺旋CT诊断的临床作用及价值
医学影像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月 第3卷第2期腹部疝是当前常见的病症,指的是患者腹腔中的组织或者器官等出现异常现象,器官组织存在经间隙,病症诊断很重要,在初期效果不明显,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诊断难度比较大,如果患者病情严重,则直接对生命安全造成影响。
为了分析腹部疝患者应用螺旋CT诊断的临床作用及价值,选择近一年临床的100例腹部疝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的是X线诊断方式和螺旋CT进行诊断,诊断后对效果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近一年临床的100例腹部疝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的是X线诊断方式和螺旋CT进行诊断,诊断后对效果分析。
两组都是50例患者,甲组中男女比例为2:1,年龄区间在30~70岁,平均年龄(52.2±0.5)岁。
乙组的男女比例分是3:1,年龄区间在35~68岁,平均年龄(56.9±0.8)岁。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后差异不明显(P>0.05),信息资料可以对比和分析。
1.2 方法在本次研究中甲组患者采用的是X线方式进行诊断,检查前需要将机体肠道的粪便和积气等消除,禁止食用早餐。
采用X线片进行腹部检查,如果存在肠胀气或有阶梯状气液,则判定位腹部疝。
乙组给予的是螺旋CT进行诊断,选择GE16排螺旋机进行扫描,医务人员需要顺着膈下到耻骨区进行全面扫描,在扫描钱半小时,静脉注入100~200ml的碘海醇,充盈肠内,提升准确率。
此外患者旋转仰卧位姿势,对病变部位进行扫描,扫描后了解具体位置。
结合诊断结果对腹部周围的软组织光滑程度进行分析,对腹部疝的实际情况判断,增强扫描组织检查后显示实际情况[1]。
1.3 观察指标本次研究中对所有患者的诊断效果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SPSS19.0对统计软件资料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侧检验。
螺旋CT扫描对食管裂孔疝的诊断价值分析
螺旋CT扫描对食管裂孔疝的诊断价值分析目的:分析探讨螺旋CT扫描对食管裂孔疝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食管裂孔疝治疗的22例患者,对其进行螺旋CT扫描,观察其CT表现。
结果:22例患者的CT扫描均可显示出膈上存在疝囊,具体表现为食管裂孔上方层面后纵膈内软组织存在大小不等的密度结节,其中14例患者为结节型,8例为假肿块型;2例患者同时伴有网膜食管裂孔疝,14例患者的食管裂孔疝膈肌角间距变大。
结论:食管裂孔疝疾病的诊断中采用螺旋CT扫描诊断率较高,CT扫描可以有效显示出食管裂孔是否变大、疝囊情况以及食管裂孔疝的并发症情况,螺旋CT扫描可以作为食管裂孔疝的辅助检查方法。
标签:螺旋CT;食管裂孔疝;诊断价值食管裂孔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引起的疾病,常见于膈疝中,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膈疝中食管裂孔疝达90%以上[1]。
食管裂孔疝是一种消化内科疾病,可发于任何年龄段,患者症状较轻微,其症状轻重与疝囊以及食管炎症的严重程度无关。
临床检测食管裂孔疝疾病多采用上消化道造影或胃镜检查方式,但部分患者对造影及胃镜检查不耐受,影响疾病的准确诊断[2]。
本文通过研究螺旋CT扫描对食管裂孔疝疾病的诊断效果,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1月在我院接受食管裂孔疝治疗的22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49岁~85岁,平均年龄71.4±2.6岁。
1.2 检查方法采用美国通用公司生产的双层螺旋CT进行扫描,扫描参数设置为120kv,层厚及间隔设置为0.75~1.5、5mm~7mm,22例患者均取仰卧位进行检测。
22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增强扫描,增强扫描时采用100ml碘比乐经高压注射器肘静脉团注,流速设置为3ml/s;16例患者进行平扫,2例患者口服碘海醇后进行平扫。
2 结果22例患者的CT扫描均可显示出膈上存在疝囊,具体表现为食管裂孔上方层面后纵膈内软组织存在大小不等的密度结节,CT显示肿块部位的外缘较为光整,肿块影可与胃腔延续,增强扫描后可看见延续部分的黏膜。
多层螺旋CT联合MRI在老年腹壁疝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临床治疗指导价值
多层螺旋CT联合MRI在老年腹壁疝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临床治疗指导价值发布时间:2022-03-17T05:32:59.09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2期作者:迟强1 齐玮2通讯作者[导读] 讨论多层螺旋CT联合MRI在老年腹壁疝患者中的诊断效果。
迟强1 齐玮2通讯作者1.解放军第九七〇医院放射诊断科山东省烟台市 2640002.解放军第九七〇医院信息科山东省烟台市 264000【摘要】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联合MRI在老年腹壁疝患者中的诊断效果。
方法:以2020年5月-2021年11月,本院60例老年腹壁疝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采取多层螺旋CT以及MRI诊断检查,而后观察单独实施多层螺旋CT、MRI,与联合实施这两种诊断方式后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
结果:对比单独实施多层螺旋CT、MRI,多层螺旋CT联合MRI诊断下的准确率(98.33%)、敏感性(100%)及特异性(83.33%)指标更高。
结论:多层螺旋CT联合MRI诊断老年腹壁疝有较高诊断效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老年腹壁疝;诊断;MRI;多层螺旋CT老年人发生腹壁疝的机率相对较高,为精确诊断此病,需借助于影像学技术详细了解患者的疝囊、疝颈以及疝内容物等病灶细节,若采取X线及超声影像学技术,将存在很大的误诊及漏诊机率,不利于实现患者病情的诊疗[1]。
多层螺旋CT以及MRI(核磁共振)则为诊断老年腹壁疝敏感性诊断技术,分别以这两者诊断技术检测此病,均会获得高于X线与超声的诊断价值,其中多层螺旋CT可从冠状面、横断面以及矢状面对患者疝内容物进行显现,MRI则可显现患者任一方面断层图像,利于有效判断病灶情况,若两者诊断技术联合应用,将极大的提高老年腹壁疝诊断价值,使之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意见[2]。
基于此,本次研究中对本院2020年5月-2021年11月收治60例老年腹壁疝患者采取多层螺旋CT联合MRI诊断后价值进行了研究分析。
多排螺旋CT时代的内疝诊断:影像与手术对照
27
28
网膜孔(Winslow孔)疝
网膜孔疝为小肠或其他脏器经 Winslow 孔疝入网膜囊内,是最常见的网膜囊疝,由于网膜囊孔是 一个正常的解剖结构,所以此型疝多是先天性的;最常受累的脏器是小肠,末端回肠、盲肠、升结肠、 降结肠以及胆囊也可累及。
多排螺旋CT(MSCT) 对该病的术前诊断更为准确。多排螺旋CT(MSCT)具有扫描速度快、 薄层扫描、 多 维后处理重建技术及CTA, 在明确肠梗阻诊断、 判断内疝的部位及分型、 评价有无肠管绞窄坏死等严重 并发症方面有着明显优势,已成为诊断腹内疝的首选检查方法 。
8
CT增强扫描在无禁忌症情况下可以用于排除小肠梗阻原因,也可以用于评估腹内疝周围血管情况 和小肠绞乍的严重程度;此外,增强CT还可以描述肠系膜血管是否穿过或进入疝孔和周围结构的标志 性血管,有助于腹内疝及其类型的精确诊断。
13
外科手术
腹内疝外科手术的第一步就是复位,复位成功地患者,应该仔细检查疝内容物是否有缺血征象,对于 无活力的肠管应切除。关闭疝孔以防止腹内疝复发,但一般不关闭Winslow孔,因为可能会发生门静脉血 栓等并发症。
腹内疝传统手术是剖腹探查,最近,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比有很多好处,如:住院时间缩短、 伤口小、术后并发症少。
盲肠周围疝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可出现囊袋征,疝囊会使盲肠和升结肠向前内方移位。
32
女,83岁,盲肠周围疝,恶心、右下腹痛一天。
33
乙状结肠系膜疝
乙状结肠系膜相关疝发病机制及分类有点复杂,Benson和Killen将其分为三种类型:(a)经乙状结肠系 膜疝;(b)乙状结肠系膜间疝;(c)乙状结肠间疝。
14
用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腹内疝的效果观察
的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并发肺结核的几率更高。此外,
随着糖尿病患者病程的不断延长,其肺动脉的功能和形态
均可发生改变,其肺动脉中血氧的含量可明显减少,其白
细胞的灭菌能力可明显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低下,
一旦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其病情发展的速度可明显加快,
对其进行治疗的难度加大。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早期
《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 2020 年 第 18 卷 第 4 期 ·检测与诊断其糖尿病的平均病程为(11.75±4.13) 年。在这些患者中,在入院时存在咳嗽症状的患者有 30 例, 进行痰结核菌涂片检查的结果为阳性的患者有 24 例,进行 抗结核抗体检测的结果为阳性的患者有 6 例。 1.2 检查方法
表 1 对这些患者进行多层螺旋 CT 检查和 X 线检查结果的
比较 [n(%)]
检查方法 多层螺旋 CT 检查 X 线检查 χ² 值 P值
例数 30 30
空洞征 20(66.67) 14(46.67) 8.145 0.004
小结节征 16(53.33) 8(26.67) 14.807 0.001
大片的实变影 24(80) 18(60) 9.524 0.002
在这些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多层螺旋 CT 检查和 X 线检查。采用飞利浦 MX4000 型双层螺旋 CT 机对这些患者 进行多层螺旋 CT 检查。进行多层螺旋 CT 检查的方法是 : 指导患者在平静的状态下屏气,自肺尖至肺底对其肺部进 行全面扫描。进行扫描时的各项参数是 :电流为 180 mA, 电压为 120 kV,准直为 5 mm,层厚为 5 mm,层间距为 6 mm, 螺 距 为 1.85。 肺 窗 的 窗 宽 为 1200 HU, 窗 位 为 600 HU。纵膈窗的窗宽为 400 HU,窗位为 40 HU。采用美国 GE Definium 6000 型 DR 机对这些患者进行 X 线检查。进 行 X 线检查的方法是:对患者的肺部进行正位、侧位的扫描。 扫描时的电流为 320 mA,电压为 120 kV。 1.3 观察指标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腹内疝中的诊断价值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腹内疝中的诊断价值贾艳荣;张浩亮;张凤翔;徐彦东;奇丽霞【期刊名称】《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年(卷),期】2022(6)15【摘要】目的:分析总结腹内疝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表现,探讨MSCT对腹内疝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12月于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经手术证实的14例腹内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SCT表现,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
结果:14例术前CT检查13例表现为小肠梗阻,1例无肠梗阻表现。
其中13例术前考虑为腹内疝,1例考虑为肠扭转。
术后证实14例均为腹内疝,包括大网膜裂孔疝3例,肠系膜裂孔疝7例,盲肠周围疝2例,粘连性束带疝2例。
其中1例合并先天性肠管发育异常,6例合并肠坏死,13例合并腹水,4例既往有外科手术史。
腹内疝的CT表现有肠管异常聚集、扭曲(100.0%)以及肠梗阻(92.9%);肠系膜血管纠集、扭曲(71.4%),部分可见“漩涡征”;肠系膜水肿增厚(57.1%);肠壁增厚及强化减弱(57.1%);疝口显示(14.3%);腹水(92.9%)。
结论:MSCT在腹内疝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总页数】3页(P149-151)【作者】贾艳荣;张浩亮;张凤翔;徐彦东;奇丽霞【作者单位】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CT-MRI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3【相关文献】1.腹内疝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2.多层螺旋 CT 重建在腹内疝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3.多层螺旋CT重建在腹内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4.研究多层螺旋CT重建在腹内疝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5.多层螺旋CT诊断不典型腹内疝的应用价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壁疝的多层螺旋CT评价
大小 , 为外科手术修补提供 可靠依据。
【 关键词】 腹壁疝; 多层螺旋 C ; T 多平面重建
Ev l a i n o e n a fa d mi a l vt u t sie c m p t d t mo r p y AO Xi g h n T G ig WAN Xio r n au t fh r i s o b o n l o wal、ih m l - l o u e o g a h G n - a , AN P n , i c G a - e ,
adtem l- l a cnt co s M R 、R s t I 12css, ee eetehri o prt ei io = 4 )h e i o l el l n ut pa r eos ut n( P ) eu s n ae t r w r h e a f ea v cs nf 13, ehr af i a a- h i n r r i l 8 h n o i n i n t n n b(= )t m icl e i n 3, ei unl e i n 1)tehri o e i l p nn f b o ia w ln 8, n et u ai hr a 2 h u bl a hr a(= ) h g i r a(= 2,h e a f dc eigo dm nl a (= )adt am t e— n , e i n t n a hn n m ao a l h r c nao b o ia w l (= .h im tr o teh ri pnn f bo nl al eebl c (= 6, n - 0 m (= 4 , d i f ad mnl a n l) eda e s f h e a oe igo a dmi lw r eo 5 m n 8 )mog6 1c n 7 ) l 4T e n l aw w a n a a oelc (= 2 rset e .Co c s n MS Tcnpa ni pr n rl i ted goi o eadmia hris b v O m n 2 )ep cvl i y n l i C a l a o atoe n h i n s fh bo nl e a. uo y m t a s t n
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技术在腹股沟疝分类中的应用
3 . De p a r t me n t o f Ra d i o l o g y,C h a n g xi n g Zh i a n g Ho s p i t a l ,Ch a n g xi n g 3 1 3 1 O 0 ,P. R. 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o a s s e s s t h e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o f mu l t i — 。 s l i c e s p i r a l CT a n d t h r e e — — d i me n s i o n a l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s
Appl i c a t i o n o f mu l t i ・ - s l i c e s p i r a l CT a n d t hr e e 。 。 di me n s i o na l r e c o ns t r uc t i o n t e c h ni que s i n t he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o f i ng u i n a l h e r n i a H UA N G X“ 一 hu i ,LU Yu e z ho n g ,GE Yu — xi 。
i n t he a c c ur a t e di a gn os i s of di r e c t a nd i ndi r e c t i ngu i n a l h er n i a s .M e t h o ds Fi f t y f o ur pa t i e nt s,w ho ha d u nde r g on e b o t h a m ul t i — s e c t i on CT a n d a h er n i o pl a s t y,we r e i de n t i e d i n o r de r t o e v al ua t e t he di s pl a y o f i ngu i na l he r ni a on a xi a l ,c or o na r y a nd s a g i t t a l pl a ne s a n d t O di s t i ng ui s h t he di r e c t a nd i n di r e c t i n gui n al he r ni a s . The n,we c o m pa r e d t he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o f i ngu i n a l he r ni a wi t h t he r e s ul t o f s ur ge r y. Re s u l t s I n gui na l h e r n i as we r e c l e a r l y de mo ns t r a bl e u s i ng m u l t i — s e c t i o n CT a n d r e c on s t r uc t i o ns a n d we r e a c c ur a t e l y c l a s s i f i e d i n d i r e c t a n d i nd i r e c t i ng ui na l he r ni a s .On c or o na l CT r e c ons t r u c t i o ns ,t he a na t o my of i ng ui na l he r ni as wa s c l e ar l y d e m on s t r at e d t ha n ot he r s a n d t he a c c ur a c y o f i n gu i n a l he r ni a s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wa s 1 0 0 , f ol l o wi n g by s a gi t t a l p l an e s wi t h t he a c c ur a c y o f 9 4 ,t he ax i al wa s po or f o r t he i de nt i c a t i on of t he i n gui na l he r ni a s wi t h t he a c c u r a c y r a t e of 87 . Co nc l u s i o n The hi gh — r e s o l u t i on c o r o na l a nd s a gi t t al i ma ge s a v a i l a b l e f r o m mu l t i s e c t i o n CT no w pe r mi t t he a c c ur a t e di a gn os i s of g r oi n h e r n i a s .Us i n g s i mp l e a na t o mi c a l c r i t e r i a,di r e c t a n d i nd i r e c t i ng ui na l he r ni a s c a n h e r e l i a b l y di s t i ngu i s he d.
螺旋CT在无疝囊型白线疝中的诊断价值
螺旋CT在无疝囊型白线疝中的诊断价值摘要目的:评价螺旋CT在无疝囊型白线疝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26例白线疝患者,术前全部行螺旋CT扫描,作3D重建和矢状位、冠状位多平面重组(MPR),评价螺旋CT的图像质量。
结果:腹白线脐上部25例,脐下部1例。
其中17例略高脂肪密度灶,边缘清晰;6例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等密度灶,边缘欠清晰;3例混杂密度灶,边缘欠清晰。
螺旋CT显示疝环26例。
螺旋CT对白线疝疝环评价敏感性和准确性均100%。
结论:螺旋CT图像分辨率高,可作为无疝囊型白线疝术前检查的可靠方法。
关键词无疝囊型白线疝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白线疝是一较少见的腹壁疝,临床上分为2个病理阶段,且大多数白线疝停留在前一阶段,即无疝囊型。
无疝囊型白线疝由于多种原因,易发生误诊。
笔者通过分析26例无疝囊型白线疝的螺旋CT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10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白线疝患者36例,在术前行螺旋CT扫描,男23例,女13例,年龄25~60岁,26例均在白线处触及肿块,其中25例位于脐上,1例位于脐下。
检查方法:CT检查,患者取仰卧位,轴位扫描模式,先行常规CT平扫,扫描参数120kV,100mA,层厚10mm,层距10mm,然后在病变区改用1或2mm 层厚和层距行薄层螺旋CT扫描。
用该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得以充分显示疝环。
治疗方法:无疝囊型白线疝仅行突出的腹膜前脂肪组织切除,根据白线缺损大小分别采用单纯横行对合缝合、单纯纵行对合缝合或横行重叠缝合法修补白线缺损。
图像分析和评价:分两组分析螺旋CT图像,采用盲法,对疝环、疝囊、疝出物进行分析。
结果26例腹壁疝主要分布:腹白线脐上部25例,脐下部1例。
螺旋CT检查均表现为腹正中线附近前腹壁上的脂肪密度灶,直径1.0~8.5cm,平均3.2cm。
其中17例略高脂肪密度灶,边缘清晰;6例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等密度灶,边缘欠清晰;3例混杂密度灶,边缘欠清晰。
多层螺旋CT在腹壁疝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多层螺旋CT在腹壁疝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在腹壁疝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到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腹壁疝41例作为研究对象。
予以所有患者多层螺旋CT检查,统计经多层螺旋CT诊断腹壁疝的类型、疝囊直径情况等。
结果:本组41例患者中,切口疝10例,腹股沟斜21例,腹股沟直疝10例,造口疝1例。
疝囊直径5cm以内21例,5~10cm12例,>10cm8例。
结论:多层螺旋CT在腹壁疝的临床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腹壁疝;临床诊断腹壁疝作为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与生活质量。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腹壁疝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引起了医学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腹壁疝的诊断与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生和患者关注的焦点,因此,寻求一种高效、准确的诊断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多层螺旋CT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临床诊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
它以其高分辨率、多平面重建以及快速成像的特点,成为诊断腹壁疝的有力工具。
通过对腹壁疝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呈现疝囊的解剖结构、疝孔的大小和位置,同时还能评估疝囊内是否有肠管等脏器脱出[2]。
因此,多层螺旋CT技术在腹壁疝的临床诊断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价值。
本文将深入探讨多层螺旋CT技术在腹壁疝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快速的诊断手段,促进患者的早期干预和治疗。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医院中2019年1月到2022年12月期间的腹壁疝41例,患者男性28例,女性13例,年龄25岁至74岁,平均年龄(45.12±4.15)岁。
1.2 方法采用飞利浦Brilliance多层螺旋CT设备,患者采取平卧位姿势,根据病变的位置和大小,确定适当的平扫范围。
扫描范围从膈顶到耻骨联合下方,层厚和间距设置在5~10 mm之间。
多层螺旋CT结合后处理重建在腹内疝中的诊断价值
多层螺旋CT结合后处理重建在腹内疝中的诊断价值
李盛;苏佳娜;李昶荣;钟景云;文康彦;谭仲伦
【期刊名称】《西藏医药》
【年(卷),期】2024(45)2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结合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腹内疝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我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经过手术证实的腹内疝40例患者的CT
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A、B两组,各20例,A组为无后处理重建组,B组为
有后处理重建。
对比两组肠管形态、肠管壁、肠系膜血管、肠系膜密度差异。
结果A组肠管形态异常8例(40%),B组肠管形态异常15例(75%),肠系膜血管异常6例(30%),B组肠系膜血管异常18例(90%),差异(p<0.05);B组,A组肠系膜密度异常
11例(55%)、肠管壁异常14例(70%),B组肠系膜密度异常10例(50%)、肠管壁
异常13例占65%,差异(p>0.05)。
结论腹内疝诊断通过多层螺旋CT结合后处理
重建的准确性较高,利于早期诊断、对症治疗,临床价值显著。
【总页数】2页(P69-70)
【作者】李盛;苏佳娜;李昶荣;钟景云;文康彦;谭仲伦
【作者单位】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多层螺旋 CT 重建在腹内疝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2.多层螺旋CT重建在腹内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3.研究多层螺旋CT重建在腹内疝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4.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5.多层螺旋CT的不同组合后处理技术诊断腹内疝的临床价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螺旋CT诊断应用于腹部疝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6-11-25T15:33:20.730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19期作者:史曙光[导读] 腹部疝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其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综合各种因素。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江苏/连云港222002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螺旋CT诊断应用于腹部疝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来我院接受诊治的50例腹部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采用螺旋CT进行扫描诊断,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研究。
结果:按照疝的位置不同,有23例腹股沟区疝,7例腹壁切口疝,9例腹腔内疝,4例外伤性腹壁疝,3例脐疝以及4例闭孔疝,经手术验证结果与之符合。
腹股沟区疝在患者发生疝的具体位置中比例最高,且与其他位置相较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所有患者均存在肠梗阻表现,腹部疝内容物全部为小肠,其中腹水33例,血管和肠系膜改变3例,主要表现为血管显著增粗、肠系膜水肿以及疝方向不断展开等。
结论:螺旋CT诊断应用于腹部疝中的临床效果良好,不仅可以显示出临床中较难发现的隐秘腹部疝,还可以较准确地分析出小肠的存活情况,并且其操作方法简捷迅速、没有创伤。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腹部疝;螺旋CT;临床效果
腹部疝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其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综合各种因素,使得腹腔内组织或脏器经先天或后天薄弱曲、间隙、裂孔进入另一部位而导致,该病起病急骤,且病情发展迅速,会诱导发生肠梗阻,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1]。
因此,在术前及时准确的诊断至关重要,可以降低误诊率,提升治疗效果及预后。
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螺旋CT逐渐成为了临床诊断腹部疝的主要方法。
本次研究特对我院采用螺旋CT进行诊断的相关病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来我院接受诊治的50例腹部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23-71岁,平均年龄(38.5±6.1)岁;患者从发病到就诊时间为1-7天。
其中急性发作性腹痛28例,发作性腹痛22例。
所有患者均充分了解此次研究的目的及方法,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在患者发病后1-7天内采用螺旋机对其进行扫描诊断,具体扫描范围如下:从隔上起到趾骨联合下缘,其中平扫7例,平扫双期增强扫描43例。
在进行CT扫面前静脉滴注100-150ml的碘海醇,使肠腔充盈,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首先取患者仰卧位进行定位片扫描,然后按照患者不同的病变部位扩大扫描区域。
整个扫描过程时长约在10-20s。
扫描过程中应对患者腹壁菲薄区域充分的显示,并明显展示出疝和疝口的具体位置、大学及内容物等。
患者腹壁外突出的腹部囊袋块状影密度和软组织块边界光滑度,均于疝内容物有关[3]。
对于组织结构在增强扫描中仍有疑问的患者,可区分各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并加以显示,从而为腹部疝的准确诊断提供有效依据。
1.3观察指标
临床诊断中,对患者疝的具体位置及内容物进行观察,在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中,全部患者的疝内容物都为小肠;其次对患者的肠梗阻表现进行观察,以根据肠梗阻的具体表现确定疝的位置;然后还应关注患者肠壁增厚的情况;并观察患者病变肠壁有否强化异常等临床表现的出现;最后还应对患者的肠系膜和血管改变情况等进行密切关注,以为临床诊断腹部疝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1.4数据统计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本实验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并将各组间的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得到了准确诊断。
按照疝的位置不同,有腹股沟区疝23例,腹壁切口疝7例,腹腔内疝9例,外伤性腹壁疝4例,脐疝3例以及闭孔疝4例,经手术验证结果与之符合。
腹股沟区疝在患者发生疝的具体位置中比例最高,且与其他位置相较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存在肠梗阻表现,腹部疝内容物全部为小肠,其中腹水33例,血管和肠系膜改变3例,主要表现为血管显著增粗、肠系膜水肿以及疝方向不断展开等。
3讨论
腹部疝是临床中造成疝源性肠梗阻最为主要的原因,该病在临床中发生率仅有0.2%-0.9%,虽然发病率并不高,但该病发病急骤,且病情发展迅速,若诊断被延误,则会导致肠纹变窄并且增加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可能,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出现休克甚至死亡[4]。
且腹部疝的临床表现有较大差异,没有明显典型的临床症状,为临床诊断增加了难度。
在以往临床中,使用X线检查诊断时,仅可以显示肠管扩张和液平面等肠梗阻征象,而很难明确腹部疝的具体病因、疝出的肠管及病变肠管的血供状况等方面[4]。
而螺旋CT可以克服X线检查中所存在的困难,因此,现今螺旋CT已逐渐成为检查腹部疝的主要影像方法,其具有操作简捷、扫描迅速、图像层厚薄以及空间分辨率高等优点,图像后处理功能也十分强大,临床用于腹部疝诊断,不仅可以发现位置较为隐蔽的疝,还能够将腹部疝的病因、具体部位、大小和内容物等分析出来,而且,螺旋CT能够对疝内小肠有否纹窄或坏死进行提示[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螺旋CT确诊有腹股沟区疝23例,腹壁切口疝7例,腹腔内疝9例,外伤性腹壁疝4例,脐疝3例以及闭孔疝4例,经手术验证结果与之符合,表明螺旋CT能够明确将腹部疝进行分型。
综上所述,螺旋CT诊断应用于腹部疝中的临床效果良好,不仅可以显示出临床中较难发现的隐秘腹部疝,还可以较准确地分析出小肠的存活情况,并且其操作方法简捷迅速、没有创伤。
患者在进行检查前不用做特殊准备,就能快速扫描,且结果十分准确,有效提高了腹部疝诊断的准确率,为后期治疗及预后提供了有效依据。
未来,随着螺旋CT技术的不断提升及其设备的不断改进,必然会使得螺旋CT在腹部疝的诊断中更为重要,成为其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参考文献
[1]蒋宏华.螺旋CT诊断应用于腹部疝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8):47-48.
[2]郑邦林.螺旋CT诊断腹部疝的临床应用价值[J].浙江创伤外科,2015,(1):168-169.
[3]陈深耀,张志成.螺旋CT诊断腹部疝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5):88-89.
[4]黄思宏.螺旋 CT 诊断腹部疝40例应用价值评述[J].大家健康旬刊,2015,9(12):50-50.
[5]蔡卫东,郭勇,罗旺启,等.螺旋CT诊断腹部疝的临床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2):296-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