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在上腹部肿瘤应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CT表现
脾脏:低于肝脏密度,厚度小于4cm,前 后径小于5个肋单位。 肾脏:轮廓光滑,实质呈均匀密度(低于 脾),肾盂肾盏无扩张积水。 腹膜后:血管周围清晰。
肝肿瘤分类
良性与恶性;原发与继发 。
良性最常见为海绵状血管瘤,少见的有肝
细胞腺瘤、局灶性结节增生、错构瘤等。
恶性有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转移瘤等。
胰岛细胞瘤CT表现
平扫:等密度或略低密度肿块,类圆形,常由于 病灶较小不引起轮廓改变而漏诊,对超过3mm以上 的局限性隆起变化应予高度重视,常规 CT 检查诊 断胰岛素瘤时胰腺轮廓的变化可作为定位诊断的 重要根据。 增强:动脉期、门脉期肿瘤明显强化,持续时间 长,常规CT检查时不易发现此种改变。 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多位于胰体尾部,平扫多为 较均匀的低密度,肿瘤较大,界限可清楚或不甚 清楚,轻微或内部无强化及边缘强化明显,对附 近组织少有侵犯。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CT表现
大多无特异性 平扫:肝内低密度或等密度肿块,边界清楚。 增强: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静脉期密度渐低。 病变中央疤痕组织和放射状纤维分隔无增强 (车轮状),延迟期可强化,为其CT特征。
FNH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FNH容易被发现,有时难与肝癌、肝腺瘤 等鉴别。 CT出现“星状疤痕征”可做出诊断。 放射性核素及特殊MRI造影剂(例如菲立磁 等)具有特异性表现(Kupffer细胞)。
肝左叶巨块型肝癌
同一病人血管成像
多发结节型
弥漫型
肝癌并门脉癌栓
肝癌侵犯IVC
肝癌侵犯IVC
胆管细胞癌
指发生在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 组织学表现为腺样分化或伴有粘液分泌,富 于纤维性间质,比肝细胞癌硬。 呈少血供型。 临床症状常表现为上腹痛及腹块,胆管阻塞 出现黄疸。常有胆管结石病史;AFP阴性。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
为一种非常少见的良性病变,并非真正的肿瘤。 病因不明,多见于女性。 病变主要由正常肝细胞、胆管、肝巨噬细胞等组 成,但无正常肝小叶结构。 虽无包膜,但与周围组织界线清楚。 病变内可见星状纤维疤痕,向周围呈放射状分隔, 隔内含动脉、静脉及增生的胆管。 一般无症状,肿块大者可表现为腹部肿块,偶有 破裂出血等。
胆囊癌
胆囊癌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多发生于胆囊 颈或底部。 绝大部分为腺癌;80%呈浸润性生长, 20%呈乳头状生长。 早期限于胆囊,晚期侵犯邻近器官及远处 转移。
胆囊癌CT表现
分三种类型 1.胆囊壁增厚型:壁呈不规则或结节状增厚。 2.腔内型:呈单发或多发乳头状肿块。 3.肿块型:囊腔全被肿块占据形成软组织块。 影像表现 1. 增强后肿瘤及局部胆囊壁明显强化。 2. 邻近器官侵犯及远处转移征象。 3. 有时伴胆囊结石。
平扫 增强 仰卧位,扫描时宜屏气。 双期或多期增强扫描。
造影CT 动脉造影(CTA)、静脉造影等。
正常CT表现
肝脏:实质均匀等密度,血管分布走行均 匀,密度略低,肝内胆管不显示。 胆囊:内部均匀低密度,壁薄,长条形或圆形 胆总管:位于门静脉前外方,直径小于10mm 胰腺:界限清楚,形态规则,密度均匀, 胰管不显示,胰小叶钩突呈三角形
同一病人血管成像
转移性肝癌
发病率仅次于HCC,AFP(-)多发结节, 大小不等,易坏死、囊变、出血、钙化 转移途径 1.直接侵犯 2.经肝门部淋巴结 3.经门静脉 4.经肝动脉
肝转移瘤CT表现
肝内单发或多发低密度病灶,囊变、钙 化等;边界不清或清楚。 增强后肿瘤强化,境界清楚。 “牛眼征”—表现为病灶中心为低密度, 边缘为高密度强化,最外层密度又低于 肝实质。
胆管癌CT表现
胆管壁增厚、肿块 胆道扩张 梗阻端形态 周围浸润、远处转移征象
肝门胆管癌
胆道梗阻的CT表现
【胆管扩张】 发现肝、内外胆管扩张即可认为有胆道梗阻。 CT显示扩张准确率达98%~100%。 正常肝内胆管一般不显示,直径3mm以下,直径 达5mm诊断之。 肝总管和胆总管扩张,直径大于1cm以上。 炎性狭窄—胆管扩张程度轻,呈枯枝状或残根状; 恶性肿瘤—胆管中、重度扩张,呈软藤状。
胆管癌
指左、右肝管以下的肝外胆管癌。80%为腺癌。 上段胆管癌(肝门部癌):源于左右肝管及汇合 部、肝总管。占肝外胆管癌50%。 中段胆管癌:源于肝总管胆囊管汇合部以下至胆 总管中段。 下段胆管癌:源于胆总管下段、胰腺段和十二指 肠壁内段的肿瘤。 右上腹痛、进行性黄疸,陶土样大便。 生长方式:结节型、乳头型、浸润型。
胆管细胞癌CT表现
平扫为边缘不清低密度肿块,瘤内可有钙化、 结石。 动脉期肿瘤强化不明显 实质期轻度强化,平衡期强化渐明显(延迟 强化)。 近肝门者,肿瘤周围见扩张胆管或肿瘤包埋 胆管。 附近肝叶萎缩和门静脉分支闭塞。
肝右叶肝内胆管细胞癌侵犯门脉右支
同一病人血管成像
肝左叶胆管细胞癌侵犯肝左动脉及静脉
原发性肝癌
90%为HCC,男性多,30~60岁。与乙肝、 肝硬化密切相关,AFP多(+),主要由肝 动脉供血,90%血供丰富,易转移 病理分型 1.巨块型≥5cm 2.结节型<5cm 3.弥漫型<1cm结节,弥漫分布全肝 4.小肝癌:单个结节(或两个之和)<3cm
肝癌CT表现
平扫:低密度,密度均匀与或不均匀。 增强:肿瘤内造影剂“快进快出” 1.动脉期明显强化,实质期及平衡期呈相对 低密度。 2.肿瘤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坏死、囊变等)。 3.肿瘤血管及肝内血管受侵犯。例如:肝动 脉-门静脉分流,门静脉或(和)下腔静脉内 瘤栓,表现为血管腔内充盈缺损。 4.假包膜和血管受侵犯是可靠征象。
多层螺旋CT在上腹部 肿瘤的临床应用
多层螺旋CT优势
时间分辨率高,运动伪影明显减少。 Z轴上的空间分辨率高,64层以上CT实现了 各项同性,可以进行任意角度多平面重组 和三维重建。 大范围的亚毫米覆盖。 多脏器联扫。
上腹部CT的检查技术
扫描前准备:扫描前15~30分钟空腹口服12%的泛影葡胺或温开水500ml。
胰腺肿瘤
【外分泌性肿瘤】
胰腺囊腺瘤:分浆液性和粘液性;
胰腺癌:最常见,多源于胰管上皮,好发于胰头。
前者小,系良性,后者大有恶变倾向。
胰腺癌
胰腺最常见的肿瘤。 40岁以上中老年多见。 早期症状无特异性,可出现梗阻性黄疸。 胰头癌常见,且症状出现较早。 绝大多数源于胰管上皮,极少部分源于腺泡上皮。 常局部侵犯(血管、神经、邻近脏器)或远处转移 (血行、淋巴),肿瘤包绕血管及血管变性或闭塞 是手术不能切除的征象。 CT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脾脏淋巴瘤
脾转移瘤
病理与临床
脾血管丰富但少发生转移。 多来自恶性黑色素瘤以及肺、乳腺、胰腺、胃 肠道、卵巢和骨癌等。 多数为血行转移,少数为直接侵润和种植。 脾转移多见于晚期癌,应注意肝、胰和淋巴结 受累情况。
脾血管瘤
脾脏常见的良性肿瘤。 通常无症状,大病灶压迫周围器官,破裂出现急腹 症,脾亢产生贫血、乏力、心慌等症状。 常为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表现类同肝血管瘤。 大血管瘤中央可有纤维瘢痕形成,偶尔可见钙化。 须与错构瘤、淋巴管瘤、单发转移瘤鉴别。 1.错构瘤常含脂肪及钙化。 2.淋巴管瘤呈囊状,含粗大间隔,无血管瘤强化特征。 3.转移瘤延迟扫描不能充填。
海绵状血管瘤
中年女性多见。 病变可单发,也可多发。 肿瘤由扩张的异常血窦和不完全间隔(纤
维组织)组成,形成海绵状结构。 偶尔肿瘤内血栓形成,出现钙化;较大肿 瘤可出现囊性变。 临床可无症状,病灶大、近包膜多有症状。
海绵状血管瘤CT表现
平扫:肝内低密度灶,轮廓清楚,密度均匀, 少数不均匀。 增强: ①早期(动脉期)病变边缘显著强化呈结 节状或“岛屿状”,密度与邻近腹主动脉相 近,持续时间超过2分钟。 ②随时间延长,增强范围向病变中央推近。 ③实质期及延时扫描病变呈等密度或略高 密度(平扫时病变内更低密度无变化)。
胰腺癌CT表现
胰腺局部增大、肿块形成。 胰腺密度:多低密度,均匀或不均匀,也可等 密度。 增强:少血供,呈相对低密度,有助于发现较小 的肿瘤。 胰头癌可见胰体、胰尾萎缩。
胰腺癌CT表现
胆、胰管梗阻:胆总管、胰管同时显示,称 “双管征”。 肿瘤侵犯周围血管:与血管间脂肪间隙消失、 包饶血管、血管变形及血管内癌栓。 肿瘤侵犯周围脏器:胃肠道、网膜、系膜、脾 脏等。 肿瘤转移:血行—肝脏等;淋巴—腹膜后、肝 门区及胃周。
胰头癌:双管征
胰头癌,十二指肠雍积
胰腺癌包埋腹腔动脉及分支、淋巴结转移
胰腺囊性肿瘤
分浆液性和粘液性囊性肿瘤。 浆液性囊腺瘤多较小,良性,常位于胰头, 有无数小囊构成,浆液透明。 粘液性囊性肿瘤较大,为恶性或潜在恶性肿 瘤。胰体尾部多见,为单囊或及个大囊,囊 内分隔。小肿瘤多为良性。发现壁结节多提 示囊腺癌可能性大,远处转移为癌可靠征象。
胰腺浆液性囊腺瘤
粘液性囊腺癌
粘液性囊腺癌
胰岛细胞瘤
胰岛细胞瘤多数为良性肿瘤,分有功能及无功能 两大类 有内分泌功能者60-75%为胰岛素瘤,90%为单发, 10% 为多发,一般 <2cm ,胃泌素瘤占 20% ,其它少 见的有胰高血糖素瘤、VIP(舒血管活性肽)瘤等 无内分泌功能者在年青妇女中多见,往往生长较 大而无症状,可压迫邻近脏器并有肝内转移。影 像学检查在于明确肿瘤的部位,肿瘤向周围的扩 散以及有无周围淋巴结和肝脏的转移等
恶性淋巴瘤
分为何杰金氏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继发 常见,原发少见。 病理分四型:均匀弥漫型、粟粒结节型、 多肿块型和巨块型。 左上腹痛和脾肿大为主要临床症状。
脾脏淋巴瘤CT表现
脾脏弥漫性肿大,无特异性。 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肿块,大于1cm, 单发或多发。 轻度强化。
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两快一慢” “早出晚归”
海绵状血管瘤典型表现出现在动脉早期,即注药 后20~30秒。因此强调正确的检查技术——“两快 一慢”,即快速、团状注射造影剂,快速扫描, 适时延时扫描。否则,因未见到特征性表现易造 成误诊或漏诊。 CT增强扫描是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的重要方法, 具有特征性表现——“早出晚归”,诊断正确率 可在90%以上。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病理:胰腺少见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30岁左右 的年轻女性, 临床症状无特异性, 在体检 时发现或以腹部无痛性包块为首发症状就 诊, 当肿瘤逐渐增大时可出现压迫症状及 胃肠道不适症状, 如腹痛、腹胀、恶心、 呕吐等。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表现
• • • • • • 类圆或卵圆形肿块 易发生在胰头和胰尾。 边界清楚,有较厚的假性包膜。 呈囊、实性表现,并有出血,常有钙化。 无胆管和胰管扩张。 增强实性部分呈进行性强化,程度低于胰 腺实质,包膜强化明显。
肝细胞腺瘤CT表现
平扫:肝内低密度或等密度肿块,合并出血为不 规则高密度,边缘光滑,周围出现“透明环” 常 为特征性表现,其病理基础为瘤周被挤压的肝细 胞脂肪变性。 增强:动脉期可见均匀性增强,之后,密度下降 与正常肝组织呈等密度,平衡期呈等密度或低密 度,瘤周透明环无增强表现。 肿瘤恶变可呈大的分叶状肿块或大的环死区,偶 尔可见钙化。
囊性肿瘤CT表现
边缘光滑的圆形或卵圆形囊性肿块。 粘液性囊性肿瘤常为单发,病灶较大,边界清楚。 瘤壁厚薄不均和囊内间隔,囊壁上可见乳突状强化 结节。囊壁或囊内可出现壳状或不规则钙化,多为 外周性分布。 提示恶性的征象:实质性肿块,胰管扩张大于1cm, 乳头状突起,弥漫性或多灶性浸润,囊内容物少。
不典型肝血管瘤
肝细胞腺瘤
多见于成年女性,与生育期妇女口服避孕药有密切 关系。 肿瘤一般为单发,多为圆形,被覆被膜,大小不 一,镜下观察肿瘤细胞比正常肝细胞体积稍大,可 有空泡形成。间质为纤维的毛细血管及结缔组织。 肿瘤小时无任何症状,肿瘤大时,出现腹部肿块、 腹胀及钝痛,合并出血则可产生出血性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