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一课一练

合集下载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后赤壁赋 同步练习1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后赤壁赋 同步练习1

后赤壁赋同步练习1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举酒属.客(zhǔ)嫠.妇(lí)渔樵.(jiāo)B.山川相缨.(liáo)横槊.(shuò)酾.酒(shī)C.相与枕藉.(jiè)慰藉.(jiè)星宿.(sù)D.扣舷.而歌(xuán)愀.然(qiǎo)扁.舟(biǎn)解析:A.樵qiáo;C.宿xiù;D.舷xián,扁piān。

答案:B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窈窕遗世独立枉费心机狼藉B.作秀既往不究优柔寡断沧海一粟C.坐落心照不宣迫不及待蜉蝣D.传诵清风明月倚歌而和正襟危坐解析:“不究”改为“不咎”。

答案:B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们也反对那种以禁止化学武器为借口,不按照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办事,而自充国际警察,危害别国航行安全和正常贸易往来,违反国际和国际关系准则。

B.通过学习《邓小平文选》,使我认识到只有改革开放才能迅速增强中国的国力,才能适应二十一世纪国际竞争的形势。

C.澳门在过去数百年里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中介及桥梁,在中国近代史上起了独特的角色及作用。

D.这个地区,在试行科学种田以后,经过一年多的苦战,粮食和棉花的产量都大大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解析:A.宾语残缺,“准则”后面添上“的做法”;B.主语残缺,去掉“使”;C.动宾不搭配,去掉“角色及”。

答案: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

B.为了应付高考,老师越教越细,学生越学越碎,其结果是肢解了一篇篇美文,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见一斑而不见全豹。

C.参加保险,虽不能使人化险为夷....,但却能在灾难后使投保人得到一笔赔偿,减少损失。

D.假如我们不修这么多的水利工程,遇到这样的水旱灾害,其后果是不可思议....的。

《赤壁赋》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赤壁赋》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赤壁赋》课后同步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后赤壁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子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悟。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B.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C.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D.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通常指农历每月的十五日前后。

既望:是农历每月十四月亮将圆之日。

B.赤壁,苏轼曾先后两次游览赤壁,并写下两篇赋。

本文中的赤壁,指的是黄州的赤鼻矶,并非赤壁大战处。

C.冯夷,水神名,相传他溺死于河中,为河伯。

D.羽衣,用羽毛制成的衣服,特指道士或神仙所穿之衣,亦代指道士。

高中语文《赤壁赋》每课一练课时作业含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一)

高中语文《赤壁赋》每课一练课时作业含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一)

课时作业9 赤壁赋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解析:D项中的“盖”,句首副词,表推测。

答案:D2.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解析:①②都是名词作动词,③是名词意动用法,④是名词作状语。

答案:C3.下列句子中与“乌鹊南飞”中“南”字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A.不知东方之既白.B.顺流而东.也C.西.望夏口,东.望武昌D.侣.鱼虾而友.麋鹿解析:例句与C项均为名词作状语,例句“南”,向南;C项,“西”,向西,“东”,向东。

A项,名词作动词,变得发白。

B项,名词作动词,向东进。

D项,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答案:C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苏子愀然./何为其然.也B.寄蜉蝣于.天地/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C.侣鱼虾而.友麋鹿/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D.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耳得之.而为声解析:于:介词,在。

A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指示代词,这样。

C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

D助词,的/代词,指清风。

答案:B5.下列句子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C.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解析:C项与例句都是介宾短语后置。

答案:C6.对这篇赋所表达的感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1段写夜游赤壁,月夜泛舟,把酒诵诗,油然而生“遗世”、“羽化”,飘飘欲仙的快乐情感。

B.作者写曹操横槊赋诗,慨叹自己谪贬黄州,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无限同情。

C.主客对话,先悲后乐,既有哀怨消极,也有豁达乐观。

D.联想古人古事,借题发挥,抒发了内心的愤懑,表现了超然独立,不计得失的情怀。

解析:“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无限同情”不对。

2016语文版语文选修411《后赤壁赋》随堂练习

2016语文版语文选修411《后赤壁赋》随堂练习

第11课后赤壁赋—、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就是()A、顾而乐之,行歌相答行歌:即“歌行”,一种诗体• •B、曾日月之儿何儿何:多少• •C、予乃摄衣而上摄衣:提起下衣• •D、攀栖鹘之危巢危巢:危险的鸟巢• •答案B解析A项边走边歌.C项提起衣襟.D项高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组就是()A、俯冯夷之幽宫燕巢于飞幕之上• •B、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 •C、顾安所得酒乎顾野有麦场• •D、适有孤鹤,横江东来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 •解析A项结构助词,的。

B项跟随.C项可就是/回头瞧。

D项恰好。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的解说,正确的一项就是()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掠予舟而西也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羽衣翩趾• • • • • •A、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④不同,②与③相同答案C解析①句“下”与②句“西”均为方位名词用作动词,“攻下"与“向西飞”:③句“侣"“友”为名词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 为友”;④句“羽衣〃为名词用作状语,“穿看羽衣”。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就是()A、①归而谋诸妇②侣鱼虾而友麋鹿• •B、①凛乎其不可留也②洋洋乎与造物者游• •C、①以待子不时之须②醉则更相枕以卧• •D、①予亦悄然而悲②使之然也• •答案B解析A项①表承接关系,②表并列关系。

B项都用于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

C项①就是表目的的连词,可译为“来” •②用于修饰与被修饰之间,相当于“而"。

D项①用于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

②就是代词,译为“这样”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用白描手法写景的一组就是()①人影在地,仰见明月②江流有声,断岸千尺③山高月小,水落石出④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⑤曾日月之儿何⑥山鸣谷应,风起水涌A、②③⑥B、①④⑤C、®®®D. ®@®解析④⑤不就是写景.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就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后赤壁赋》译文及练习

《后赤壁赋》译文及练习

选修唐宋散文《后赤壁赋》精练题一、背景资料苏轼平生受到两次严重的政治迫害,第一次是45岁那年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至黄州,一住四年。

第二次是在59岁时被贬往惠州,62岁时贬至儋州,到65岁才遇赦北归,前后在贬所六年。

虽说苏轼早就名震文坛,贬至黄州后且因畏祸而不敢多写诗文,但黄州时期仍是他创作中的一个高峰。

散文如前、后《赤壁赋》,诗如《寒食雨二首》,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都创作于此时。

《后赤壁赋》,全篇着重苏轼自身情感的转换,由景而乐,乐而歌,得鱼酒更乐,乐而再游赤壁,因景物而生豪壮之气,而有豪壮之行,又因景物而生忧,忧而长啸,长啸后的寂静孤寂,放任漂流的平静心情,梦境的空灵等,鲜明地表现出视觉、听觉、动态及心中的感受,尤其情感随景物的转换更是巧妙,全篇描述了这么多的情感与景物,却完全融合为一体,若不是心中真实感触,必然无法达到这样的境地。

而将难以言喻之情,以精简的文字呈现,可见苏轼文学修养的不凡。

无论人生的感叹或政治的忧伤,都在对自然和对山水的爱恋中得到了安息。

于是他的山水意识提到了一个远远超出同时代人的高度。

从而,自然山水在他的笔下,不再是象魏晋诗人那样只是作为哲理思辩或徒供观赏的客体,而融入苏轼的生活、兴趣、情感中。

秋风秋月、平畴旷野,极其普通的景色在这里都充满了生命和情意。

而且一种浑化无际、物我两忘的风格在苏轼的笔下流淌出来,这是平凡而不可起企及的美。

二、课文翻译: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

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

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

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

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

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

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几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2016语文版语文选修411《后赤壁赋》随堂练习

2016语文版语文选修411《后赤壁赋》随堂练习

第11课后赤壁赋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就是()A、顾而乐之,行歌..相答行歌:即“歌行”,一种诗体B、曾日月之几何..几何:多少C、予乃摄衣..而上摄衣:提起下衣D、攀栖鹘之危巢..危巢:危险的鸟巢答案 B解析A项边走边歌.C项提起衣襟.D项高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不同的一组就是()A、俯冯夷之.幽宫燕巢于飞幕之.上B、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C、顾.安所得酒乎顾.野有麦场D、适.有孤鹤,横江东来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答案 C解析A项结构助词,的。

B项跟随.C项可就是/回头瞧。

D项恰好。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的解说,正确的一项就是()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掠予舟而西.也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羽衣..翩跹A、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④不同,②与③相同答案 C解析①句“下”与②句“西”均为方位名词用作动词,“攻下"与“向西飞”;③句“侣"“友”为名词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④句“羽衣"为名词用作状语,“穿着羽衣”。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就是()A、①归而.谋诸妇②侣鱼虾而.友麋鹿B、①凛乎.其不可留也②洋洋乎.与造物者游C、①以.待子不时之须②醉则更相枕以.卧D、①予亦悄然.而悲②使之然.也答案 B解析A项①表承接关系,②表并列关系。

B项都用于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

C项①就是表目的的连词,可译为“来”.②用于修饰与被修饰之间,相当于“而"。

D项①用于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

②就是代词,译为“这样”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用白描手法写景的一组就是()①人影在地,仰见明月②江流有声,断岸千尺③山高月小,水落石出④时夜将半,四顾寂寥⑤曾日月之几何⑥山鸣谷应,风起水涌A、②③⑥B、①④⑤C、②④⑥D、②③⑤答案 A解析④⑤不就是写景.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就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16.1 赤壁赋》同步练习及答案(共三套)

《16.1 赤壁赋》同步练习及答案(共三套)

《16.1 赤壁赋》同步练习一【课前自主梳理】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通假、古今异义、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①(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十六日为“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②(起,兴起)。

举酒属.③(劝请)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④(放任)一苇之.⑤(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所.·如· ⑥(所去的地方),凌.· ⑦(越过)万顷之茫然 ⑧(白茫茫的水雾弥漫江面,波光与天空相接。

听任苇叶般的小船飘向其所去的地方,越过万顷茫茫的江面)。

浩浩乎如冯虚..⑨(píng 冯:同“凭”,乘;虚:太空。

冯虚,凭空,凌空。

)御.⑩.(驾)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⑪(连词,表修饰)歌之。

歌曰:“桂棹.⑫(划船的工具,似桨)兮兰桨,击空明兮溯.⑬(sù,逆水而上)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⑭(循,依)歌而和.⑮(hè,唱和,即伴奏)之,其声呜呜然.⑯(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⑰(形容声音婉转悠长),不绝如缕.⑱(细线)。

舞.·⑲(使动用法,使……起舞)幽壑之潜蛟,泣.·⑳(使动用法,使……哭泣)孤舟之嫠妇 ○21(这声音能使得深渊中潜藏的蛟龙起舞,使得孤舟上的寡妇哭泣)。

苏子愀然..○22(容色改变的样子),正.○23(形容词作动词,整理,使……正)襟危.坐.○24(端坐),而问客曰:“何为..○25(即“为何”,为什么)其然.○26(代词,这样)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27(名词作状语,向西)望夏口,东.○28(名词作状语,向东)望武昌,山川相缪.○29(l iáo,通“缭”,盘绕、围绕),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30(被)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31(攻占)江陵,顺流而东.○32(名词作动词,向东行进)也,舳舻..○33(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千里,旌旗蔽空,酾酒..○34(斟酒)临江,横槊赋诗,固.○35(本来)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36(即“在安”,在哪里)哉?况吾与子渔.·樵·○37(名词作动词,捕鱼砍柴)于江.·渚· ○38(江中小洲,亦指江边)之上,侣.·○39(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鱼虾而友.·○40(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友)麋鹿 ○41(何况我和你在江中捕鱼,在沙洲上打柴,和鱼虾作伴,与麋鹿交友),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42(用葫芦做成的酒器。

后赤壁赋练习1

后赤壁赋练习1

• 19.与例句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19. • • • • • 例句:月明星稀,乌鹊南 例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方其破荆州,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望夏口, B.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下江陵,顺流而东 C.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鱼虾而友 D.侣鱼虾而友糜鹿
• 20.翻译下列句子。 20.翻译下列句子。 • • (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哀吾生之须臾, • 译文: 译文: • (2)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挟飞仙以遨游, • 译文: 译文:
对下列两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 一项是( 一项是( ) 时夜将半, 凛乎其不可留也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反而登舟, 顾安所得酒乎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 A.两个“乎”字相同,两个“顾”字也相同 两个“ 字相同,两个“ 两个“ 字不同,两个“ B.两个“乎”字不同,两个“顾”字也不同 两个“ 字相同,两个“ C.两个“乎”字相同,两个“顾”字不相同 两个“ 字不同,两个“ D.两个“乎”字不同,两个“顾”字相同
• 18.对下列加点的实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18. ( ) • A.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愀然,容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愀然, 愀然 色改变的样子) 色改变的样子) • B.旌旗蔽空,酾酒临江(酾酒,斟酒) 旌旗蔽空,酾酒临江 酾酒,斟酒) 临江( • C.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槊,长矛) 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长矛)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江面)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渚,江面)
• 21.对这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1.对这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段文字是苏轼借客人之口,表达了自己的日常感受 这段文字是苏轼借客人之口, 和苦恼,充满了对人事沧桑与吾生有涯的感慨。 和苦恼,充满了对人事沧桑与吾生有涯的感慨。 • • B.客由月夜江上想起曹操的诗句,由诗句联想起曹操兵 客由月夜江上想起曹操的诗句, 下江南、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进而产生了人已逝, 下江南、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进而产生了人已逝,空留 山川遗迹的感慨。 山川遗迹的感慨。 • • C.客抱恨人生须臾,江山无穷,登仙乏术的无可奈何。 客抱恨人生须臾,江山无穷,登仙乏术的无可奈何。 • • D.这段文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偶、借代、反问、 这段文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偶、借代、反问、 夸张和拟人等手法,写得妙趣横生,理趣盎然。 夸张和拟人等手法,写得妙趣横生,理趣盎然。

后赤壁赋同步练习

后赤壁赋同步练习

《后赤壁赋》同步练习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巉.(chán) 蒙茸.(róng) 黄泥之坂.(bǎn)B.冯.(féng)夷栖鹘.(hú) 戛.(gā)然长鸣C.缟.(gǎo)衣临皋.(gāo) 羽衣翩.跹.(piān xiān)D.揖.(yī)予惊寤.(wù) 松江之鲈.(lú)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岁十月之望.(农历每月十五日)B.顾.(看)而乐之C.履.(踏,攀)巉岩D.攀栖鹘之危.(危险)巢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顾而乐之,行歌..(多少)..(即“歌行”,一种诗体)相答 B.曾日月之几何C.予乃摄衣..(危险的鸟..(提起下衣)而上 D.攀栖鹘之危巢巢)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①俯冯夷之.幽宫②燕巢于飞幕之.上B.①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②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C.①顾.安所得酒乎②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D.①适.有孤鹤,横江东来②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5.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语词类活用解说正确的一项是()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掠予舟而西.也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羽衣..翩跹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6.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用白描手法写景的一组是()①人影在地,仰见明月②江流有声,断岸千尺③山高月小,水落石出④时夜将来,四顾寂寥⑤曾明月之几何⑥山鸣谷应,风起云涌A.②③⑥B.①④⑤C.②④⑥D.②③⑤7.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写了作者与二客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并生动描绘了清幽的江上景色。

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初冬之景,而在《赤壁赋》中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新秋之景。

《后赤壁赋》学科练

《后赤壁赋》学科练

黎阳中学学科练 高一(上)语文(必修三)004 编制:张静 审核:赵树杰 2020-1-8 《后赤壁赋》学科练 (时间:20分钟,分数:22分) 文言文阅读 留侯论宋代 苏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

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

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

虽有贲、育,无所复施。

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遂舍之。

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

语文:《后赤壁赋》同步练习及答案)

语文:《后赤壁赋》同步练习及答案)

《后赤壁赋》同步练习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巉. (chán) 蒙茸.(róng)黄泥之坂.(bǎn)B.冯.(féng)夷栖鹘.(hú) 戛.(gā)然长鸣C.缟.(gǎo)衣临皋.(gāo) 羽衣翩跹..(piān xiān) D.揖.(yī)予惊寤.(wù) 松江之鲈.(lú)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岁十月之望.(农历每月十五日)B.顾.(看)而乐之C.履.(踏,攀)巉岩D.攀栖鹘之危.(危险)巢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顾而乐之,行歌..(即“歌行”,一种诗体)相答 B.曾日月之几何..(多少)C.予乃摄衣..(提起下衣)而上 D.攀栖鹘之危巢..(危险的鸟巢)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①俯冯夷之.幽宫②燕巢于飞幕之.上B.①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②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C.①顾.安所得酒乎②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D.①适.有孤鹤,横江东来②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5.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语词类活用解说正确的一项是()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掠予舟而西.也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羽衣..翩跹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6.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用白描手法写景的一组是()①人影在地,仰见明月②江流有声,断岸千尺③山高月小,水落石出④时夜将来,四顾寂寥⑤曾明月之几何⑥山鸣谷应,风起云涌A.②③⑥B.①④⑤C.②④⑥ D.②③⑤7.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写了作者与二客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并生动描绘了清幽的江上景色。

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初冬之景,而在《赤壁赋》中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新秋之景。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后赤壁赋 练习 Word版含解析.doc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后赤壁赋 练习 Word版含解析.doc

一、基础考查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临皋.(ɡǎo)黄泥坂.(bǎn)翩跹.(qiān)B.霜露.(lù) 薄.暮(bó) 摄.衣(shè)C.携.酒(xié) 斗.酒(dǒu) 酒肴.(xiáo)D.虬.龙(qióu) 寂寥.(liáo) 戛.然(ɡā)解析:选B。

A项,“皋”读“ɡāo”;“跹”读“xiān”。

C项,“肴”读“yáo”。

D项,“虬”读“qiú”;“戛”读“jiá”。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江山不可复识.矣识:认识B.适.有孤鹤适:正好C.掠予舟而西.也西:西方D.道士顾.笑顾:回头解析:选C。

西:名词作动词,向西飞。

3.下列各句不.属于名词作动词的一项是()A.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B.行歌.相答C.履.巉岩D.襟.三江而带.五湖解析:选D。

D.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A、B、C都是名词作动词,分别译为:穿着羽衣、唱歌、登上。

4.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复游于.赤壁之下②渔樵于.江渚之上B.①飞鸣而过我者.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C.①而.江山不可复识矣②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D.①以.待子不时之须②举匏樽以.相属解析:选B。

A项,“于”都是介词,表处所。

B项,①代词,“的人”;②代词,“的地方”。

C项,“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

D项,“以”都是连词,表目的关系。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后赤壁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4课 后赤壁赋练习 粤教版选修《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4课 后赤壁赋练习 粤教版选修《

后赤壁赋在那片冷风凄雨之中,在那条崎岖难行的泥泞道路上,有这样一位老者,他脚穿着芒鞋,手拄着竹杖,阵阵的凉风吹过他苍白的发梢,冰冷的雨滴打落在他瘦弱的身躯上,而他却浑然不觉,依然悠然吟啸,缓步徐行。

在那个曾经烈火熊熊、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古赤壁前,有这样一位老者,他面对着滚滚而逝的江水,回想起古之英雄的种种过往,不禁从胸中倾泻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壮美篇章,回首自己这风雨飘零的一生,他更是从心底翻涌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千古长叹!(选自百度文库)美字体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赏美文苏轼就是一杯茶放一小撮瘦细的茶叶在白瓷杯中,一股滚烫的开水冲下去,茶叶在滚水中上下翻腾、盘旋,然后慢慢绽开细嫩的叶片,水也渐渐地有了微微的绿意,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令人仿佛嗅到山野的气息,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苏轼就是杯中被滚水反复冲泡的茶叶。

如果苏轼没有人生上遭受的一次次打击,哪来“坡仙”的名号?哪来后人的景仰?他如同杯中的茶叶,一次次贬谪如同沸水不断地冲泡。

第一次“冲泡”被贬黄州。

他在黄州开荒、种地、酿酒、会友、夜游、赏月,当然也力所能及地为百姓办事。

他把生活上的苦日子过成了精神上的甜日子,也是他人生中最惬意的日子。

他能在雨中从容漫步得到乐趣;他能在月下泛舟长江飘飘欲仙;他能在东坡耕耘土地愿做农夫。

《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等作品都是这一时期写就的。

“茶”散发“清香”,让世人沉醉。

第二次“冲泡”被贬惠州。

此时苏轼已经60岁。

惠州属于岭南,属于边远荒蛮之地,被贬之人九死一生。

他的侍妾朝云就是在此逝去的。

惠州以慈爱的胸怀接纳了中原的这位才子,而苏轼也没有辜负惠州父老的热情相待,积极为当地百姓办学堂,开展文化普及活动,使得荒蛮之地有了文化的氤氲。

当年柳宗元被贬柳州,柳宗元总是感到压抑,感到委屈,他的愁思如海天茫茫,心如九曲回肠。

从他的诗作可以看出: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赤壁赋每课一练

赤壁赋每课一练

氾水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一课一练赤壁赋编者:李彬一.文学及文体常识:1、苏轼:文学家、书画家、字,号。

他与父、弟合称“三苏”。

其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并称“苏黄”。

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并称“苏辛”。

在散文领域也有很高成就,与并称“欧苏”,是““之一。

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并称“宋四家”。

2、赋:着力于铺陈事物,较多地采用的句式。

赋体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影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究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

二、通假字举酒属.客通,。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

山川相缪.通,。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1)七月既望..(2)少焉..(3)纵一苇...之茫然...之所如.,凌万顷(4)击空明.....兮溯流光(5)渺渺..兮予怀(6)余音袅袅....,不绝如缕(7)泣孤舟之嫠妇..(8)苏子愀然..(9)舳舻..千里(10)酾酒..临江(11)横槊..赋诗(12)举匏尊..以相属(13)寄蜉蝣..于天地(14)渺沧海...之一粟(15)哀吾生之须臾..(16)知不可乎骤.得(17)托遗响....于悲风(18)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19)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20)相与枕藉....乎舟中 (21)不知东方之既白..四.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今义:我国民间使牛与牛相斗的一种习俗。

西班牙一种人跟牛相斗的娱乐活动。

(2)白露..横江 古义: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在9月7、8或9日。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

(4)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今义:美貌的女子。

五.写出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乎⎩⎪⎨⎪⎧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相与枕藉乎.舟中:(2)之⎩⎪⎨⎪⎧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不知东方之.既白: 惟江上之.清风: 月出于东山之.上:(3)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月出于.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六.词类活用:掌握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 (1)名词的活用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正.襟危坐:(2)动词的活用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七一词多义:如纵一苇之所如.。

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赤壁赋》课后练习-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赤壁赋》课后练习-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册《赤壁赋》课后练习【课堂演练】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B.白露横江白茫茫的水汽C.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D.不知东方之既白白色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反的一组是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自其不变者而观之B.月出于东山之上哀吾生之顷刻C.徘徊于斗牛之间托遗响于悲风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而又何羡乎3.把以下句子翻译成古代汉语。

(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哀吾生之顷刻,羡长江之无量。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巩固练习】1.对以下句中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斗宿,牛宿,都是星宿名。

B.纵一苇之所如如:往C.渺渺兮予怀予:我D.方其破荆州方:刚2.以下各句加粗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侣渔虾而友糜鹿B.寄蜉蝣于天地C.羡长江之无量D.托遗响于悲风以下3.4题的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3.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A.所以是一代雄杰啊,但今天又在哪里呢?B.本来是一代雄杰啊,但今天又在哪里呢?C.所以是一代雄杰啊,但今天如何存在呢?D.本来是一代雄杰啊,但今天如何存在呢?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A.这是自然界的无量无尽的宝藏,我和你是可以共共享用的。

B.这是自然界的无量无尽的宝藏,我和你一同去取用。

C.这是人们无尽的保藏,我和你是可以共共享用的。

D.这是人们无尽的保藏,我和你一同去取用。

5.最能表现苏东坡旷达心胸的两句是[ ]A.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B.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C.天地之间,物各有主D.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E.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6.对文章理解有误的几项是[ ]A.作者在江风秋月中与客对饮,显出一种乐观的情怀。

后赤壁赋同步练习

后赤壁赋同步练习

《后赤壁赋》同步练习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巉.(chán) 蒙茸.(róng) 黄泥之坂.(bǎn)B.冯.(féng)夷栖鹘.(hú) 戛.(gā)然长鸣C.缟.(gǎo)衣临皋.(gāo) 羽衣翩.跹.(piān xiān)D.揖.(yī)予惊寤.(wù) 松江之鲈.(lú)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岁十月之望.(农历每月十五日)B.顾.(看)而乐之C.履.(踏,攀)巉岩D.攀栖鹘之危.(危险)巢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顾而乐之,行歌..(多少)..(即“歌行”,一种诗体)相答 B.曾日月之几何C.予乃摄衣..(危险的鸟..(提起下衣)而上 D.攀栖鹘之危巢巢)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①俯冯夷之.幽宫②燕巢于飞幕之.上B.①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②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C.①顾.安所得酒乎②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D.①适.有孤鹤,横江东来②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5.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语词类活用解说正确的一项是()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②掠予舟而西.也③侣.鱼虾而友.麋鹿④羽衣..翩跹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6.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用白描手法写景的一组是()①人影在地,仰见明月②江流有声,断岸千尺③山高月小,水落石出④时夜将来,四顾寂寥⑤曾明月之几何⑥山鸣谷应,风起云涌A.②③⑥B.①④⑤C.②④⑥D.②③⑤7.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写了作者与二客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并生动描绘了清幽的江上景色。

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初冬之景,而在《赤壁赋》中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新秋之景。

《赤壁赋》一课一练(含答案)

《赤壁赋》一课一练(含答案)

一、语言基础.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地词地解释,不正确地一项是()A.浩浩乎如凭虚御风乘B.纵一苇之所如往、去C.托遗响于悲风指响声D.吾与子之所共食享有.对下列句式判断不正确地一项是()A.月出于东山之上状语后置句B.固一世之雄也判断句C.凌万顷之茫然宾语前置句D.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句.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地一项是()A.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B.如怨如慕,如泣如诉C.苏子愀然,正襟危坐D.旌旗蔽空,酾酒临江.对下列加点词地活用形式划分正确地一项是()①舞幽壑之潜蛟②泣孤舟之嫠妇③顺流而东也④侣鱼虾而友麋鹿⑤西望夏口⑥乌鹊南飞A.①②③④⑤⑥B.③④①②⑤⑥C.①②③⑤④⑥D.①②④③⑤⑥二、积累与表达.补写出下列句子中地空缺部分.()白露横江,,纵一苇之所如,.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 ()哀吾生之须臾,.挟飞仙以遨游,.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唯江上之清风,.耳得之而为声,. .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恰当地内容.本文作者,字,号,是北宋文坛宗主. 他与其父、其弟,并称“三苏”.他曾数次游览赤壁,写下多篇诗文,以《》、《》及《念奴娇·赤壁怀古》最为著名. 三、文段阅读阅读下面地文段,完成—题.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翻译文中划横线地句子.()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答:()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答:()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答:()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答:.第二段划波浪线地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答:.客于明月清风,良宵美景,奏出充满悲哀地音乐,他之所以要“托遗响于悲风”,其缘由是什么?答:【答案】一、●.C(余音,指箫声.)●.C(项是定语后置句.)●.A(“属”通“嘱”,劝酒.)●.A(①动词使动用法,“使……起舞”;②动词使动用法,“使……哭泣”;③名词活用作动词,“向东进发”;④名词活用作意动词,“把……当作好友”;⑤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⑥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南”.)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⑴水光接天、凌万顷之茫然;⑵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⑶羡长江之无穷、抱明月而长终;⑷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⑸与山间之明月、目遇之而成色.●.苏轼、子瞻、东坡居士、苏洵、苏辙、赤壁赋、后赤壁赋.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⑴举起酒杯,劝客人饮酒,吟诵“明月”诗里“窈窕”这一章.⑵多么飘逸呀,好像超越尘世,独自存在,飞升入仙境.⑶寄托像蜉蝣一般短暂地生命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里地一粒小米.⑷愿与神仙相伴而遨游,同明月一道永世长存.●.运用排比、比喻、通感、夸张地手法渲染了箫声地悲凉,将抽象而不易捉摸地声、情写得形象生动、具体可感.通过箫声地悲凉传达出作者内心地悲凉,使行文由乐转为悲,引起下文主客问答地议论.●.客人认为即使曹孟德那样地英雄豪杰,当年声威赫赫,也只不过是过眼烟云,更何况渔樵江渚地草民,生命如蜉蝣般短暂,渺小得有如沧海一粟,梦想成仙又不可得,便不由悲从中来,借箫声来表达愁绪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赤壁赋》一课一练
一、双基提要
1、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B.扣舷而歌.之歌.曰
C.苏子愀然.何为其然.也
D.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语言形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A.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B.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C.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D.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3.指出各句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不属同类的一项是()
例句: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A.望美人
..兮天一方
B.忧劳可以
..兴国
C.此所以学者
..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小学
..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下列各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B.仰见明月,顾而.乐之
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C.我有斗酒,藏之.久矣
攀栖鹘之.危巢
D.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5.下列六句话分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清风徐来,水波不兴②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⑤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⑥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A.①③⑤/②④⑥ B.①④⑥/③②⑤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⑥/②④⑤
二、课堂反馈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干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1.该段共分三层,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层意。

答:
2.联系苏轼的人生经历,说说攀登赤壁山后,诗人为何会感到“悄然而悲”,“凛乎”不可久留呢?
答:
3.请分别概括诗人在夜游赤壁的过程中,心理和情感的变化过程。

答:
4.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译文: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译文:
三.巩固练习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②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③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⑤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互相轩邈()②鸢飞戾天()
③望峰息心()④负势竞上()
2.翻译句子。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译文: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
3.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参照你乘船或坐车
时的体验,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答:
4.从写景方面看,这段文字的写景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
景物的?
答:
5.从抒情方面来看,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抒发了自己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参考答案
1.A(B项分别为“唱、歌词”;C项分别为“……的样子、这样”;D项分别为“在”、“被”) 2.C(A、B、D项都是对偶句) 3.B(例句“故事”意为先例;A项“美人”意为心中所思慕的人;C项“学者”意为求学的人;D项“小学”意为小的方面;B项基本与现代汉语相同) 4、A(均为介词“到”。

B承接连词/转折连词。

C代词“它”/助词“”的。

D代词“他”/副词“恐怕”) 5.C(句①②③表并列,句④⑤⑥表转折,只有C项符合这一特征。


二.1.①初冬月下阴冷清丽的赤壁②奇异惊险的赤壁景物③令人心惊的赤壁孤鹤2、(1)诗人又震撼于大自然的伟力,而深感个体的渺小,高昂的情绪陡然低落,转为高处不胜寒的忧惧、伤感。

(2)作者被贬黄州,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沉痛、悲凉时不时地袭来,这正是他艰难的政治处境和惊恐的心理状态的反映。

3、心理:江山不可复识→划然长啸→凛乎不可久留→听其所止而休情感:平静的乐→激昂的乐→悲→平静4.(1)才过了多久呀,以前的风景竟再也认不出来了。

(2)回到江边上了船,把船撑到江心,听凭它漂到哪儿就在哪儿休息。

三、①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②至③平息④凭依 2.①像鸢飞到天上的人(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②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3.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更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4.由高到低,由远及近视觉,听觉 5.比喻虽亟思奋发有为,但终未显达,故而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