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七八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教案

2024年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教案

2024年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主要涵盖教材第33页至第36页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简单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圆;了解图形的基本特征及其分类;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圆的基本特征,能够进行图形分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图形的分类及其特征的理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

学具:直尺、圆规、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如交通标志、建筑图案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

2. 例题讲解(10分钟)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利用学具进行实际操作,完成教材第34页的练习题,巩固图形的分类及特征。

4. 小组讨论(15分钟)a. 这些图形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b. 你还能找到其他具有相似特征的图形吗?c. 这些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6. 应用拓展(10分钟)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图形组合,并介绍其特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数学广角——认识图形2. 板书内容:a. 图形的名称: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b. 图形的特征:边、角、面积等c. 图形的分类:按边数、按角度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教材第35页练习题1、2、3b. 课后实践:寻找生活中的图形,并描述其特征c. 家庭作业:设计一个包含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圆的图形组合2. 答案:a. 练习题答案见教材b. 课后实践报告c. 家庭作业答案见学生作品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图形的分类及特征。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统计(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4~97页内容.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在调查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的方法。

教具准备:动物图片、统计图、统计表,水彩笔教学过程:一、兴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小动物吗?师:谁想告诉大家,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生1:我最喜欢小白兔.生2:我最喜欢小狗.生3:我最喜欢熊猫.师:老师知道,大家喜欢的小动物都是非常可爱的.今天,李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几只可爱的小动物,想知道它们是谁吗?师逐个板贴:小猫、小鸡、小狗、小兔。

师:大家喜欢它们吗?现在老师非常想了解,在这4只动物里面,咱们班喜欢哪只动物的同学最多,喜欢哪只动物的同学最少,你们想不想知道?师:那我们就来统计一下,咱们班同学喜欢这几只动物的情况.板书课题:统计二、过程体验1、个人选择,组内收集.师:这4只动物的卡片,都装在每组的信封里,组长拿出这些卡片以后,每位同学把你最喜欢的那只动物卡片挑选出来,交给组长。

收集完以后,组长要数一数手里的卡片数和你们组的人数是不是一样多,开始吧!(学生操作、活动.)2、汇报、记录.师:现在各组的卡片都已经收集完了,接下来,我们应该把喜欢各种动物的人数记录下来,用什么方法记录最好呢?生1:用画O的方法最好.生2:用画正字的方法最好.师:在许多的记录方法中,画“正”字是人们经常使用而又非常方便的一种方法.请大家伸出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写一个“正”字.(师生共同书写“正”字,写时师强调笔顺.)师:下面,我们就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喜欢每种动物的人数,谁愿意当记录员?(师指4名学生到前面,分别记录喜欢每种动物的人数.)师:各组组长,声音响亮地,念得慢一点,来汇报你们组同学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学生操作:组长汇报,记录员记录)3、完成统计表.4、填写统计表.师:喜欢每种动物的人数究竟是多少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5、汇报结果.师指一组学生,到前面展示汇报统计结果,分别说出喜欢每种动物的人数.6、完成统计图.三、完成练习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题四、小结:统计我们在一年级已经学过了,这次你又有什么不同的收获吗?教学后记:第八单元排列与组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主要内容是三位数减一位数。

学生在学习了千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减法、分数和小数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千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知识,对数的概念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进行三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时,可能会对退位操作和借位运算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退位减法的运算过程,以及借位运算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引入课题,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运算的乐趣,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例题、练习题和游戏等。

2.教学道具:小卡片、小动物图片等。

3.学习用品:练习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数学问题。

通过解答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位数减一位数。

2.呈现(10分钟)讲解三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掌握计算步骤。

同时,强调退位和借位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注意这两个操作。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难度可适当调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游戏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如“算术接力赛”,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成员轮流进行计算,最快完成的小组获胜。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 搭配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 搭配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搭配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简单的搭配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1. 教学简单的搭配问题。

2. 学习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简单的搭配问题。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图片或实物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实物,发现其中的搭配问题。

二、新课导入1. 讲解简单的搭配问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搭配的概念。

2.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动手操作1. 让学生分组进行搭配游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课堂练习1. 设计一些简单的搭配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和指导,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五、总结与反思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搭配问题的理解。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六、作业布置1. 布置一些与搭配问题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搭配问题,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其他学科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他们都能够理解和掌握搭配问题。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以上就是对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搭配人教版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6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6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6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6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1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以及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

在课的开场,我让学生进展两道计算练习:561+325= 37+25=通过学生的计算与交流,稳固了竖式计算中一样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的方法,同时也复习了以前所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这样的复习既稳固了旧知又为新知作铺垫。

在新课教学中,我还是利用前面的图书馆借书的情况统计表这个题材,根据各个年级的借书情况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列出进位加的算式后,我让学生尝试先独立计算,因为在笔算两位数加法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个位上数相加满10要想十位进1的方法,因才在解决问题时,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做题,在交流算法时,提出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十位上的8+4=12,该怎么办?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在教学试一试时,虽然在计算中连续进位的难度对学生来说比拟高,但遵循的是一样的运算方法,我还是让学生先独立考虑计算,再同桌交流。

交流时,我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十位上哪几个数相加,得多少,你是怎样处理的?每道题目加的顺序时怎样的?为什么从个位加起?通过这些提问,使学生在充分理解的根底上完成对加法技能的掌握,同时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学生计算出结果后提出“计算的对不对呢”这个问题引出学生验算的需要,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验算方法进展验算,进一步进步计算正确率。

然后及时引导学生比拟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的异同,从而更好的稳固了用竖式计算的注意点,同时强调“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在习题的练习时,我安排了竖式计算、改错,还有解决问题。

竖式计算中学生计算速度比拟慢,改错题中学生通过观察、计算很快发现错误原因,再进展改正。

在练习的最后安排了填方框里的数,但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来得及完成。

本节课通过前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络,注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自己探究计算方法,总结规律,解决问题,使学生较轻松的掌握了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8单元知识点梳理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8单元知识点梳理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7、8单元知识点梳理第1课时-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二年级上册数学第7、8单元的知识点梳理第1课时,依据人教新课标的要求,主要围绕基础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进行讲解。

课程内容将包括对已学知识点的复习,以及新知识点的导入。

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数字的顺序、基础的加减运算、简单的几何图形识别以及初步的计量单位理解。

教学目标1. 让学生复习并巩固第7、8单元所学的数学知识点。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运算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几何图形和计量单位的初步认识。

4. 通过知识点梳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1. 准确理解和运用加减运算,特别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

2. 对几何图形的识别和分类,特别是对于相似图形的区分。

3. 理解和记忆计量单位的基本概念及其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挂图:包括数字顺序表、加减运算示例、基础几何图形和计量单位介绍。

2. 实物模型:用于展示几何图形和计量单位的实际应用。

3. 练习题册:用于课堂上学生的练习和巩固。

4. 电子白板:用于展示动态的教学内容,如动画示例等。

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利用电子白板展示第7、8单元的关键知识点,通过问答形式引导学生复习。

2. 知识点讲解: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结合教具学具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3. 互动练习:通过电子白板或练习册进行课堂练习,即时反馈和纠正学生的错误。

4. 案例分析:运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点的应用。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难题。

6. 总结反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反馈。

板书设计板书将围绕课程内容的四个主要部分进行设计,每部分都配有相应的图示和示例。

板书设计力求清晰、条理分明,方便学生跟随教学进度,并快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2. 拓展练习:设计一些稍微复杂的题目,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附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附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教学内容教材97~99页●教学分析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这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的内容,其目的在于试图将重要的排列、组合教学思想以上及其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的、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当然在“摆数”、“握手”等活动中,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互相沟通,也促进知识的互补和互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简单的排列组合对二年级学生来说都早有不同层次的接触,如用1、2两个数字卡片来排两位数,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

而对1、2、3三个数字排列成几个两位数,不少学生通过平时的奥数辅导都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排列。

再如组合题中用钱买物品等,学生基本上都能准确地回答出结果。

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学的重点应该偏重于让学生说一说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理由,体会到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好处。

并在设计“摆数”、“握手”这些活动时难度再稍微提升些,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事可做。

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教案时也要做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环节,灵活处理教材。

第一课时简单的排列问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2.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教学难点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准备课件、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情景启发,明确目标(课件出示智慧城堡)这节课我们将在智慧城堡里学习,这是为爱动脑筋的、有智慧的小朋友准备的,你爱动脑筋吗?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1.初步感知排列。

(课件出现一把锁)这是一把密码锁,密码是1和2组成的两位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八单元教案

量一量,比一比教学内容:教材第87页。

教学目标:1.在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米、厘米的认识。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渗透简单的统计思想。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量物体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

2.让学生在活动中渗透简单的统计思想。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欲望。

1.温故铺垫:比划出1厘米、1米的长度。

2.谈话创设情境:同学们能猜一猜讲桌大约有多长?窗户的宽大约是多少?二、验证猜想,总结方法。

小组活动:测量课桌宽度、门窗宽度。

学生按每组4~6人,并且记录测量结果。

师:请每组同学先讨论一下每个人做什么,然后再测量。

生:分组测量讲桌长,窗户宽。

汇报测量结果。

师:为什么结果会不一样?生:学生分析原因。

小结: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尺要拉直放平,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就是我们测量出的结果三、测量身高,渗透统计内容。

1.让学生猜一猜同学的身高大约是多少?怎样知道猜测结果是否正确?2.请同学演示并叙述测量身高的正确方法。

3.分小组开展活动,测量自己的身高。

4.将同学的身高数据收集整理成一张表,引导学生学习看统计表。

5.让学生讨论后再说一说自己了解到了什么内容。

四、自由测量,深化发展。

师:你还想测量什么?生自由发言。

讨论:怎样测量步长和手臂伸开的长度?生分组自由测量,记录数据。

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巡视指导。

生:汇报测量结果。

五、总结回顾,巩固应用。

今天这节课开展了哪些活动?测量时要注意什么?第七单元认识时间教材说明: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与几时半,同时学会合理的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时间。

它可以为学生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具体内容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主要是认识时间单位“分”,学会从钟面上读出“多少分”,并认识时与分的关系;第二个层次是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重在掌握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的方法;第三各层次是让学生借助推理解决关于时间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分苹果分香蕉教学目标: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算式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1. 你们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出示智慧老人画面以及挂图谁能把这幅图意说给大家听.2.板书二、问题探究1、通过看图,同学们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把12个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多少?同学用小棒代表香蕉分一分.2、谈话:把12根香蕉分成2份,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法的运算符号是÷读作:除以(把12分成2份怎样列式?为什么等于6?如果把12平均分3份能用除法表示吗?)3、讲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三、体验感悟出示18根小棒图片,让学生自己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组织学生汇报,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四、实践应用完成练习二1,2,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五、小结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六、布置作业课堂作业本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2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三。

教材简析:本节课的学习是建立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题以及初步掌握万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之上的。

教材呈现的是小女孩参观姥爷的花圃的情境。

蓝天、小鸟、蜻蜓、树木、花草、老人和小朋友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活画卷。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通用4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通用4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通用4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篇1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45-46页教学目标:1、a组学生能在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

2、b组学生在a组学生的基础上,能更进一层地认识到线段的由来,知道每两点就能画出一条线段,尤其是四个点能画六条线段。

3、c组学生在b组学生的基础上,能更深层次地理解线段有长有短,并能通过折知道线段的长短。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教学难点:线段的两个端点教学过程:一、新授1、比较红、黄短线的长师:①小朋友,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根线,一根是弯的,一根是直的,你知道哪哪根线比较长?②小朋友意见这么多,谁说的才是对的呢?有什么办法来比较出这两根线的长短呢?生:把弯的拉直就好了。

师:他的意见好不好?那老师就拈住这根线的两头,拉直了贴在黑板上,把黄线也贴在黑板上。

现在两根线都是直直的了,谁来说说哪根线更长呢?生:不能比较师:那有什么办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哪根线长?这个办法好不好?好,我们就把这两根线的一头对齐,现在你能比较出来吗?对啊,红色的线从这里开始(点一点),到这里结束,黄色的线从这里开始到这里结束了?到这里结束(点一点),所以黄色的线比红色的线长。

2、揭示线段概念象这样直直的,有长有短的线,我们把它叫做线段。

(板书:线段)齐读线段(指着线)现在谁来说说哪条线段比较长,哪条线段比较短。

3、直观判断师:(出示较长的线段)小朋友,老师这里还有一条绿色的线呢,你们看这是不是线段呢?为什么?怎样可以让它成为一条线段?师:这是不是线段?不管这些线段位置怎么变,但它们都是线段4、举例得出线段表示法师:其实在我们的周围许多物体的边都可以看作是线段,看我们数学书封面的这条边从这点开始直直的到这点结束也是一条线段,你能跟老师一样也来找找看吗?同桌一起找。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5篇)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5篇)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5篇)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5篇)无限!再也没有其他问题如此深刻地打动过人类的心灵。

宇宙的伟大建筑是现在开始以纯数学家的面目出现了。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精选篇1)课题: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及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没有括号、含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计算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

1.口算24+832-63618947-1037+52874647-25492.计算24+8-636947-21+52876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二、探究新知。

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直接写出得数。

为了看清楚运算的步骤,便于检查运算过程,可以写出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用一种新的格式来表示,即脱式。

1.教学例1(1)板书:47-12+5教师提问:观察算式发现什么?引导学生明确:算式中只有减法和加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教师讲述:用脱式计算两步式题时,要先在原题下面的左边写=,再在=后面写第一步运算的结果,还设计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接着对齐上面的=,在下一行写=,在=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

(边说边板演)教师板书:47-12+5=35+5=40(2)学生试算:48+16-375497指定两名学生板演。

订正时再强调书写格式。

2.教学例2(1)板书:63+5050-63教师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教师说明: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二年级数上7、8单元教案(1)

二年级数上7、8单元教案(1)
第七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七单元统计
单元教材分析: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本册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通过这些教学内容使学生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本册教材与上册教材最大的变化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教材内容的选择注意联系学生的兴趣。
三、小组合作,巩固发展
(1)三人做握手的游戏。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几次。
(2)小组汇报,三人到台上有规律的握手,得出结论。(3次)
2、师:我这由三本练习本卖5角钱可以怎样付钱。请同学们拿出你的人民币,动手试一试。谁想来卖?
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到台上来卖。
板书学生的方法。
3、衣服搭配
出示两件不同的上衣和两条不同的裤子图:请看这里有几种搭配方式?试一试。
(3)、同桌活动。
拿出准备好的动物卡,又一名同学操作,左(右)手拿的是(不是)什么,另一名学生猜,交换进行。
三、游戏三:
1、找三名同学配合,创设真实情景,根据例题做一做,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小组活动
A、师:把猜一猜的游戏规则说一说。4人一组轮流进行,每人至少猜一次。
B、进行活动。教师不做任何规定,让学生撇开思维,自己去猜。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让学生在游戏中产生兴趣,在活动中找到启示。
二、动手操作,探索规律
1、用1和2两张卡片摆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人教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第2课时简单的组合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向大家介绍第八单元的第二课时,简单的组合。

我们将通过实例来理解组合的意义,并学会用图示或列举的方法来表示简单的组合。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组合的意义,能用图示或列举的方法表示简单的组合。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组合的意义,学会用图示或列举的方法表示简单的组合。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组合的特点,并用正确的语言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学具:铅笔、练习本、卡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拿出一个篮子,里面有不同颜色的球,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哪些颜色的球可以组合在一起。

2. 讲解组合的意义:我会通过实例来解释组合的意义,例如从篮子中取出红球和蓝球,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颜色。

3.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几种颜色的球,尝试不同的组合,并用图示或列举的方法记录下来。

4. 举例讲解:我会选取几个学生的组合,进行讲解和展示,让学生说出他们的组合过程和结果。

5.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组合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展示他们的答案。

六、板书设计我会根据讲解的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列出组合的定义和举例。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用图示或列举的方法,表示出五种不同的组合。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用图示或列举的方法表示出五种不同的组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组合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用图示或列举的方法表示简单的组合。

在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展示了自己的组合创意。

但在个别学生的答案中,我发现他们对组合的描述还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拓展延伸:学生们可以尝试更多的组合题目,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将组合的概念应用到生活中,例如在购物时选择不同的商品组合等。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八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八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教材说明:本单元主要教学认识几时几分。

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是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

第二层次是在5分5分数的基础上,再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

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这部分教材在编排上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1.知识的呈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教材注意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

例如,教材一开始就从学生熟悉的上课情景引入,最后还安排了一个“生活中的数学”来说明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间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用直观的图画来呈现知识。

在引出“1时=60分”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图中1小时里时针和分针转动的范围进行比较,就能对时与分的关系一目了然。

在练习十五中,除了安排看钟表读出时间的巩固练习以外,还安排了让学生用不同表示法记录时间以及按要求在钟表上拨出时间的相关练习和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再说一说钟表上表示的时间是多少,可能大部分学生不能准确地说出是几时几分,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几时半”的认识,根据时针的位置在8和9之间粗略地说出是8时多。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说哪些情况下要用到时间,例如,什么时间到校,什么时间放学,要鼓励学生开阔思路,说出不同的答案。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认识整时的基础上掌握认识几时几分。

2、能正确书写时间。

3、学会节约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范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范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范文教案与教学设计进行比较,从中可以看出,从关注“具体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转变为关注“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的教学策略研究”是从传统教案走向现代教学设计的根本转折点,今天我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范文1教学目标:1、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方法,能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多形式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让学生总结并熟练掌握和运用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名山大川更是让世人心驰神往。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近几个美丽的风景区,在领略美丽风光的同时学到一些数学知识。

二、(出示情景图)。

1、观察情境图,寻找数学信息。

2、根据情境图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1)谁?谁最低?(2)比较黄山和泰山谁高?(3)恒山和华山比较,哪座山比较高呢?三、自主学习根据提出问题选择一到二个问题,小组讨论学习。

四、汇报学习情况板书:位数不同直接比位数相同,比首位首位相同,依次比五、你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填一填吗?( )( )( )( )六、提高训练我们都是两个数两个数地比较,你们敢不敢一次比较6个数,把6个数从小到大的排列?1、(课件演示题目)387,809,1752,345,99和4300。

2、独立思考解决,思考用什么符号连接排序。

3、小组讨论:这么多数,怎样能很快从小到大排列呢?4、汇报讨论结论。

生可能会把这些数分成了两位数、三位数和四位数三类。

指导学生一起用这个方法来试一试。

七、巩固练习完成课后练习1、收玉米。

2、比较大小八、课堂总结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板书设计:比一比位数不同直接比位数相同,比首位首位相同,依次比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案范文2教学内容:新课标北师大版第四册铅笔有多长;教材P40、P41。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二课时简单的组合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二课时简单的组合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二课时简单的组合人教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二课时简单的组合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同学们学习第8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简单的组合。

我们将通过实际例子来引入组合的概念,并学习如何用加法来表示两个集合的组合。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组合的概念,学会用加法来表示两个集合的组合,并能够运用组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组合的概念,并学会用加法来表示两个集合的组合。

难点是让同学们能够运用组合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组合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卡片,上面有不同数量的物品,以及一些加法算式。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同学们展示一些图片,上面有不同的物品,比如苹果和橘子。

我会问同学们,如果我们要把所有的苹果和橘子都放在一起,我们应该怎么做?2. 例题讲解:我会给同学们展示一张卡片,上面有3个苹果和2个橘子。

我会问同学们,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这三个苹果和两个橘子的组合呢?然后我会引导同学们使用加法来表示这个组合,比如3+2=5。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同学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自己尝试用加法来表示不同的组合。

比如,如果有4个苹果和3个橘子,我们应该怎么做?4. 组合的游戏:我会和同学们一起玩一个组合的游戏。

我会给同学们一些卡片,上面有不同的物品,比如苹果、橘子和香蕉。

同学们需要将卡片按照不同的组合方式放在一起,并使用加法来表示。

六、板书设计我将会在黑板上写下组合的定义,以及我们如何用加法来表示两个集合的组合。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如果有5个苹果和2个橘子,请用加法来表示这个组合。

答案:5+2=72. 题目:如果有3个香蕉和4个草莓,请用加法来表示这个组合。

答案:3+4=7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组合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运用加法来表示不同的组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精选8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精选8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及验算方法的过程。

2、使学生了解验算的作用,并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4、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数学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提高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及处理信息和探索发现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及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理解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启迪探究。

1、小朋友们,上个星期三我们学校开展了一项活动,谁来说说是什么活动啊?(爱心大义卖的活动)2、你买了哪些物品呢?3、小朋友们通过这次活动,献上了自己的一份爱心,真棒。

4、齐老师在星期天也逛了一次商场,摘录了一些商品的信息。

(示信息)5、谁来说说,你知道了哪些物品的信息?(学生汇报商品价格信息情况)6、那么你最想买那两样物品呢?求一共要付多少钱怎样列式?(学生汇报购买情况)二、自学互动,进行探究。

(一)探究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摘录信息:老师想买两样最贵的,买一个遥控汽车和一个积木要花多少钱呢?怎么列式?126+132 =1、(1)你想怎么算,跟同桌说一说。

(2)生汇报多种计算方法(计数器算法、竖式算法)。

(3)生演示计数器算法。

(4)讲解竖式算法。

这道题在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2、探索验算:(1)同学们算的对不对呢?我们可以来验算。

(2)怎么验算呢?将这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再算一遍。

(3)验算结果和原题结果相同,说明我们算对了。

三、作业练习,反馈探究。

北师大二年上数学七八单元教案

北师大二年上数学七八单元教案

第课时年月日累计课时
一、课前任务,铺垫助学
1、教师出示乘法卡片进行练习。

2、出示2道算式:3×4=12 12÷3=4
说出算式中每部分的名称。

二、创设情境,诱趣激学
今天我们用除法算式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希望大家在要做到认真仔细勤于思考。

三、抓住适机,顺思导学
第一层次练习。

第1和第2题。

能看懂图意是把什么平均分成多少份,每份是多少,并能用除法算式表示。

1、读一读(图意)。

一件衣服钉5粒扣子,10粒扣子可以钉几件衣服?
10÷5=2(粒)
2、说一说(把什么平均分成多少份)。

把12个果子分成4份,每份有几个?
12÷4=3(个)
3、找一找生活中的平分问题。

二、第二层次练习。

第3和第4题。

相同的数量不同的分法求得不同的结果,能正确地表示。

1、活动:给学生若干小棒,随意抓一把,小组内分一分,说
一说,列一列。

2、独立练习课本P66、67第3和第4题。

3、列一列(除法算式)
(1)16÷2=8(组)
(2)16÷4=4(组)
(3)16÷8=2(辆)
4、分南瓜。

(1)18÷3=6(个)(2)18÷2=9(个)
三、第三层次练习。

开放性练习。

第4题。

看图列除法算式。

四、课外延伸,实践延学
看图编故事、看式编故事。

20÷4=5 10÷2=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上册数学七八单元教案李天召第七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 格表示1 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本册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 格表示 2 个单位)和统计表。

通过这些教学内容使学生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本册教材与上册教材最大的变化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 个单位。

教材内容的选择注意联系学生的兴趣。

单元教学要求: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 格表示2 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1、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法,学法:创情,演示,操作,讲解等单元课时安排:单元课时安排:大约 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课本P94、95。

教学目标:1、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几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几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调查表、统计图、多媒体课件等。

教法学法:讲解聆听归纳等教学设计:一、兴趣导入1、小朋友你们喜欢动物吗?谁想告诉大家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2、老师知道大家喜欢的小动物都是非常可爱的。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只小动物,想知道他们是谁吗?(教师逐个板贴:小猫、小狗、小兔、小鸡)3、大家喜欢他们吗?现在老师非常想了解在这四种小动物中我们班喜欢哪种动物的最多,喜欢哪种动物的最少?你们想知道吗?我们就来统计一下我们班喜欢这几只动物的情况。

二、探索新知1、收集整理数据(1)、请学生从学具袋里的四张动物卡片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张投在票箱里。

(或用表格文字打小猫小狗小兔小鸡钩:学生活动。

(2)、合作完成数据统计谁想念动物卡?谁到黑板上来记录?请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记录。

(黑板上没有表格,只有4种动物,有学生自己决定用“∨、正字、Ο等”)2、制作统计表(1)、完成统计表有和黑板上记的结果不一样的吗?我们一起把统计的结果填在统计表中。

(注意统计人数是否和实际人数一致。

)我们已经把喜欢各种小动物的人数统计出来了,看看统计结果,你有什么想说的?(统计图不够清楚)(2)、探索完成统计图尝试:统计表不够清楚明了,有没有其他的统计方法能让我们一眼就看明白的?(出示统计方格纸)请学生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试着涂一涂,完成统计图。

(学生尝试活动,发现疑难:格子不够)(3)、探讨:格子不够怎么办?请每组小朋友共同研究研究。

用你们想的办法试一试,看哪种方法好。

学生活动反馈:请各小组上实物投影展示。

预计:A、学生把格子涂到外边去。

(即往上涂)B、把不够的格子涂在左边或右边。

C、把不够的格子分开,即原来一个表示2个。

(不能只是不够的一格表示2应全部都表示2。

)小朋友内交流不同的方法,讨论尝试发现:一格表示2个人比较合适。

(4)、演示:一格表示2个人,2格表示几个人?3格表示几个人?(依次出现数字)大家觉得这个方法行吗?(5)、请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用1格表示2人的方法在另一张统计图上再来画一画。

学生活动。

(6)、交流,展示。

注意单数的画法----画半格。

师:用一格表示2个人的方法我们终于画出了统计图。

当统计的人数很多时你觉得一格还可以表示几个人?3、看图提出并解答问题。

(1)、现在这张统计图能让人一眼就看明白了吗?你看明白了什么?谁来说?学生汇报。

(2)、根据这幅统计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4、小结:小朋友用一格表示2个人的方法画出了这么清楚、这么漂亮的统计图,5、并且通过统计图还发现了许多的知识,你们真了不起。

三、巩固深化,应用活动(1)、创设情境:小朋友你想不想自己做一份调查?(2)、完成P97(2)天气情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出示晴天、多云、阴天、雨天、雪天的气象标记。

)这几种气象标记谁认得?(3)、这是一个地区11月份天气情况,出示97页第二题统计图:你们能帮助老师把这份结果用统计表表示吗?(4)、学生活动。

(5)、展示统计表,并说说是怎么涂的?为什么涂半格?(6)、分析统计表:从这份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四、课堂总结今天你学得愉快吗?你学会了什么知识?你表现得怎样?五、外延伸下课后调查本班同学喜欢的体育活动,完成95页的做一做。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P96、97、98。

教学目标: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认识条形统计图(1 格表示 2 各单位)和统计表,能提出问题。

3、通过学生身边有趣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是重点。

2、进一步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是难点。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图、表等。

教法学法:讲解,聆听,讨论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让学生仔细观察,练习二十二1 题图,你看到了什么?生:举手自由口答。

2、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板书学生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师生重点解决问题3、小黑板除数统计表、统计图(1) 学生在树上独立完成(2) 上台展示并回答问题(3) 师质疑: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设计意图]:通过统计停车场每种车的数量,把解决问题和统计知识综合进来,巩固所学统计知识和解决问题,体验怎样收集信息。

二、生活应用1、出示97 页2 题(1)同桌观察理解(2)独立在书上完成2、互相纠错评价,教师巡视辅导。

3、质疑: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数“正”字来收集信息。

三、开放实践1、p97 页3 题4 题(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统计。

(1、2、3 组做3 题,4、5、6 组做 4 题)(2)展示师生互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第八单元单元教学计划:数学不仅是人们生活和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学习数学还可以提高人的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

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

传统的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这部分内容,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是本册教材新增的内容之一,教材试图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单元内容结构如下:简单的排列——最简单的推理——简单的推理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2 课时左右单元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课本P99 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1 角、2 角、5 角的人民币。

实物、练习本教法学法:创情,演示,操作,讲解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数学活动课,你们喜欢吗?出示课题:数学活动2、我们先来做一个拼图游戏:小朋友每人的桌子上有三张图,请你任选两张拼一拼看看是什么?先和同桌说一说。

3、交流反馈。

用不同的图可以拼出不一样的效果,如果老师给你数字卡片,你能拼出什么数呢?[设计意图]:激趣导入,让学生在游戏中产生兴趣,在活动中找到启示。

二、动手操作,探索规律1、用1 和2 两张卡片摆数。

(1)自己动手摆一摆,看一看谁最爱动脑筋,谁的小手最巧。

(2)独立动手摆,然后在班内说一说自己用这两张卡片摆了那些数。

展示大家看。

2、用、1、2、3 三张卡片摆数。

教师激励学生动脑摆一摆:从数字卡片中任选两张卡片,你能组成什么数?可以与小组同学讨论,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拿出卡片,自己动手摆一摆。

引导学动脑,找规律去摆,我们比一比谁摆的数朵而不重复。

3、学生摆完后,小组交流,组长把成员摆的数记下来,并总结摆数的方法。

4、小组汇报。

师生总结,指明学生说一说。

三、小组合作,巩固发展1三人做握手的游戏。

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几次。

2小组汇报,三人到台上有规律的握手,得出结论。

3、师:我这由三本练习本卖5 角钱可以怎样付钱。

请同学们拿出你的人民币,动手试一试。

谁想来卖?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到台上来卖。

板书学生的方法。

4、衣服搭配出示两件不同的上衣和两条不同的裤子图:请看这里有几种搭配方式?试一试。

交流反馈。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玩的有趣吗?说说你学会了什么?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课本P102、106、107 页。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与各部分的名称。

熟记1~9 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9 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2、学生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熟记1~9 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计算。

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法学法:讲解,聆听,讨论等教学过程::一、基础知识1、同桌互相背乘法口诀。

2、交流反馈:你的同桌1~9 的乘法口诀背得熟练吗?还存在什么问题?3、教师抽查。

4、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