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银大厦-建筑概论

合集下载

关于香港中银大厦的浅谈

关于香港中银大厦的浅谈

楼高加上当地台风季节强劲的风力,使得建筑物的结构系统需要非比寻常的解决方式,结构工程师罗伯森,这位ENR杂志1989年的风云人物,向贝氏建议采用合成的超强结构体,即以钢组构成盒状,内灌注混凝土,以之做为抗风力暨承重的主干。

仔细观察中银大厦,会发现许多贝氏作品惯用的设计,以平面为例,中银大厦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4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节节高升,使得各个立面在严谨的几何规范内变化多端,至于平面的概念,可以溯至1973年的马德里大厦,马德里大厦亦是以方正的正面做多边的分割,分析其组合,乃系两个平等四边形的变化。

中银大厦整栋大楼以三楼营业厅,17楼高级职员专用餐厅兼宴客厅与顶端70层的“七重厅”等处最受瞩目。

两层楼高的营业空间恢宏,以石材为室内主要建材更增加其气派,位在该层中央直达第17楼的内庭,其在询问服务台上方的天花处形成一个金字塔,令人联想到巴黎罗浮宫整建案的设计,同样是金字塔造型,两者有着不同的空间意义,罗浮宫一案是由玻璃形成一个罩覆的实体空间,中银大厦是在一个实体空间中塑出虚负的空间。

贝氏极为知名的华盛顿艺廊东厢,在东西两廊间的广场,有数个小金字塔错落地分布在喷泉,这些小金字塔是以其雕塑性来丰富景观代间,同时为两廊之间的地下通道采光,若追根究底贝氏采用的最早之金字塔造型,是拟建于剑桥的肯尼迪纪念图书馆,该案因为基地未获解决而夭折,这四个案子的金字塔尺度大为殊异,唯一共同点是皆具有采光的功能。

17楼是第一个有斜面屋顶的楼屋,斜面达7层楼高,在北侧的休闲厅,透过玻璃天窗可以仰视到大厦的上部楼层,自中庭可以俯看到营业大厅,空间的流畅性在此再现得淋漓尽致。

第七十楼的“七重厅”是举办盛大宴会的场所,大厅中有张可坐24人的大桌,两侧有数组沙发,南侧是备餐间,储藏室及男、女厕所,整层就是一个大房间,加上高斜的玻璃屋顶,尺度巨伟,通常建物的顶屋是机械房,贝氏却将香港中银大厦机械房安排在第六十九层,在其上层创造一个充满阳光的玻璃厅,引进阳光,引进风光,将人们对空间的感觉引进至高的层次,令人衷心地佩服建筑师的气魄,这是贝氏一贯的设计手法——结合阳光与空间。

香港中银大厦

香港中银大厦

一、设计师简介
贝聿铭(Ieoh Ming Pei),美籍华人建筑 师,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他的祖辈 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 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其父是 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祖怡。10岁随 父亲来到上海,18岁到美国,先后在麻省 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 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美籍华人 贝聿铭先生,与法国华人画家赵无极、美 籍华人作曲家周文中,被誉为海外华人的 “艺术三宝”。代表作有肯尼迪图书馆, 香山饭店,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苏州博物 馆,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等。
玻璃帷幕墙需要定期清洗,中银大厦的造型独特,清洁维护需要特殊的设计配合,因为建筑物没 有平台,清洁工作台得储藏在第十八、三十一、四十四与六十九楼的机械房内,操作时,工作台得由 特别设计的窗门出入,斜面的部分,与喷泉地大厦的方法相同,在斜面周边设计轨道以架设工作台, 受大斜撑构体的影响,垂直的窗棂不是连续的,工作台的挂勾特别加长以增加安全性,一幢建筑施工 完成并不意味结束,日久天长的维护工作随着业主迁入而开始,建筑师有责任藉着良好的设计为业主 考虑,中银大厦是一个典范。 中银大厦有个三层楼高的石质墩座其上是玻璃帷幕墙楼层,这点是贝氏作品的特例,通常贝氏设 计的高楼,由底至顶通体只有一个建材,墩座是因应基地的斜坡而设计,同时希望藉着厚重的石材, 增强稳定的感觉,墩座部分的窗框呈“冂”形,在窗底加一横石,而非四边连续呈口字形,相同的窗 框出现在好莱坞的艺人经纪中心;石柱顶端的四方菱形白色石饰,则可在巴黎的罗浮宫整建与北京香 山饭店见到;第十七楼与七十楼的遮阳设施,同样地曾用在华盛顿国家艺廊东厢与达拉斯梅耶生音乐 厅;大厦南大门两侧的灯座,使人想到了台中东海大学校区内的类似设计,这些“似曾相识”的建筑 语汇与元素乃是经过历练的设计结晶,凡能经得起考验的,就是历久弥新的设计,这就是贝氏作品隽 永的原因。 大厦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庭园,园中有流水、瀑布、奇石与树木、流水顺着地势潺潺而下。水在此 具有双重意义,实质方面,水声可以消灭周围高架道路的交通噪音,另一方面水流生生不息,隐喻财 源广进,象征为银行带来佳运,西南解处耸立朱铭的“和谐相处”铜塑,对着的两个个巨大青铜像在 灰色的花岗岩衬托下,甚是抢眼,铜塑的位置正是到香港观光胜地山顶缆车站的必经之处,就整个敷 地计划而言,颇有点睛之妙,贝氏从事敷地计划,未若香港一般的惯常方式将建筑盖满整个基地,而 用心地在东西两侧规划了庭园,为人挤楼拥的香港创造了精致的室外空间,诚乃可贵之举。

香港中银大厦

香港中银大厦
香港中银大厦
• 在接受委托于复杂的内陆 场地上设计中银大厦的时 候,贝聿铭不可避免被要 求在台风多发地带设计一 座独特的高耸的总部大楼, 这样可以反映出中国人民 的壮志,同时表达出对当 时作为英国殖民地的香港 的美好祝愿。设计方案同 时考虑建筑和结构,包括 一座作为城市天际线和街 景标志的非对称性塔楼。
பைடு நூலகம்
• 建筑的四个立柱构成 了现代感十足的复合 结构系统,不仅可以 抵挡高流速的风,也 避免了在室内使用竖 向支撑。因此,与同 等尺度的典型建筑相 比,中银大厦的钢材 用量更少。
• 中银香港与其母公司中国银行在法律 上为两个独立个体,但在行政管理及 保险证券等业务上关系密切不可分割。 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于中银国 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银国际”) 是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 国银行”)旗下的全资附属投资银行 机构,是中国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 的主力平台。

中国的九大建筑

中国的九大建筑

中国九大建筑香港中银大厦香港中银大厦自1982年底开始规划设计,至1990年3月19日银行乔迁开始营业,历时六年有余,大厦基地面积约8400平方米,是一块四周被高架道路“绑缚”着的局促土地。

要满足楼地板面积需求,要在高楼林立的香港中环区“出人头地”,唯有向高空发展,这就是如今315米的主要原因之一。

楼高加上当地台风季节强劲的风力,使得建筑物的结构系统需要非比寻常的解决方式,结构工程师罗伯森,这位ENR杂志1989年的风云人物,向贝氏建议采用合成的超强结构体,即以钢组构成盒状,内灌注混凝土,以之作为抗风力暨承重的主干。

仔细观察中银大厦,会发现许多贝氏作品惯用的设计,以平面为例,中银大厦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4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节节高升,使得各个立面在严谨的几何规范内变化多端,至于平面的概念,可以溯至1973年的马德里大厦,马德里大厦亦是以方正的正面做多边的分割,分析其组合,乃系两个平等四边形的变化。

中银大厦整栋大楼以三楼营业厅,17楼高级职员专用餐厅兼宴客厅与顶端70层的“七重厅”等处最受瞩目。

两层楼高的营业空间恢宏,以石材为室内主要建材更增加其气派,位在该层中央直达第17楼的内庭,其在询问服务台上方的天花处形成一个金字塔,令人联想到巴黎罗浮宫整建案的设计,同样是金字塔造型,两者有着不同的空间意义,罗浮宫一案是由玻璃形成一个罩覆的实体空间,中银大厦是在一个实体空间中塑出虚负的空间。

贝氏极为知名的华盛顿艺廊东厢,在东西两廊间的广场,有数个小金字塔错落地分布在喷泉,这些小金字塔是以其雕塑性来丰富景观代间,同时为两廊之间的地下通道采光,若追根究底贝氏采用的最早之金字塔造型,是拟建于剑桥的肯尼迪纪念图书馆,该案因为基地未获解决而夭折,这四个案子的金字塔尺度大为殊异,唯一共同点是皆具有采光的功能。

17楼是第一个有斜面屋顶的楼屋,斜面达7层楼高,在北侧的休闲厅,透过玻璃天窗可以仰视到大厦的上部楼层,自中庭可以俯看到营业大厅,空间的流畅性在此再现得淋漓尽致。

香港中银大厦 建筑概论

香港中银大厦 建筑概论

香港中银大厦座落于香港维多利亚港附近,中环花园道1号,是中国银行香港总部所在地,由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设计,1990年完工。

总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地上70层,楼高315米,加顶上两杆的高度共有367.4米。

原址为美利楼。

大厦为香港第3高的建筑物,仅次于国际金融中心及中环广场,全球排名则为居第12位。

一、建筑环境大厦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庭园,园中有流水、瀑布、奇石与树木、流水顺着地势潺潺而下。

水在此具有双重意义,实质方面,水声可以消灭周围高架道路的交通噪音,另一方面水流生生不息,隐喻财源广进,象征为银行带来佳运,西南解处耸立朱铭的“和谐相处”铜塑,对着的两个个巨大青铜像在灰色的花岗岩衬托下,甚是抢眼,铜塑的位置正是到香港观光胜地山顶缆车站的必经之处,就整个敷地计划而言,颇有点睛之妙,贝氏从事敷地计划,未若香港一般的惯常方式将建筑盖满整个基地,而用心地在东西两侧规划了庭园,为人挤楼拥的香港创造了精致的室外空间,诚乃可贵之举。

二、空间功能分布A、内部中银大厦整栋大楼以三楼营业厅,17楼高级职员专用餐厅兼宴客厅与顶端70层的“七重厅”等处最受瞩目。

两层楼高的营业空间恢宏,以石材为室内主要建材更增加其气派,位在该层中央直达第17楼的内庭,其在询问服务台上方的天花处形成一个金字塔,令人联想到巴黎罗浮宫整建案的设计,同样是金字塔造型,两者有着不同的空间意义,罗浮宫一案是由玻璃形成一个罩覆的实体空间,中银大厦是在一个实体空间中塑出虚负的空间。

贝氏极为知名的华盛顿艺廊东厢,在东西两廊间的广场,有数个小金字塔错落地分布在喷泉,这些小金字塔是以其雕塑性来丰富景观代间,同时为两廊之间的地下通道采光,若追根究底贝氏采用的最早之金字塔造型,是拟建于剑桥的肯尼迪纪念图书馆,该案因为基地未获解决而夭折,这四个案子的金字塔尺度大为殊异,唯一共同点是皆具有采光的功能。

17楼是第一个有斜面屋顶的楼屋,斜面达7层楼高,在北侧的休闲厅,透过玻璃天窗可以仰视到大厦的上部楼层,自中庭可以俯看到营业大厅,空间的流畅性在此再现得淋漓尽致。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汇总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汇总
高层建筑案例分析
香港中银大厦
香港中银大厦
香港的标 志性建筑
简介
香港中银大厦自1982年底开始规划 设计,至1990年3月19日银行乔迁开 始营业,历时六年有余,大厦基地 面积约8400平方米,是一块四周被 高架道路“缚绑”着的局促土地。 要满足楼地板面积需求,要在高楼 林立的香港中环地区“出人头地”, 唯有向高空发展地点。
创意来源于竹子,中国古人有这么一句格言:“宁可食无肉,不可 居无竹。” 贝聿铭正是从中 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 ,汲取到这么一个 美好的创 意 。 这与贝聿铭一贯强调的建筑艺型“X”深表关注。 在 中国“X”意味着遭殃, 部分 的原因是已判罪犯人脖子上 带着牌子上面写有已经打过 叉名字。 经过大量的研究, 贝聿铭把分隔每13层都要应 用的 预制件的横向桁架隐藏 起来 起来,并十分精明地把 遗露 在外面的部分描述成一 系列互相交叉的宝石 种吉利 的形象使银行家们大为高兴。 同时,他把塔 楼比作雨后春 笋——中国传统中再生和希 望的象征。
中银大厦楼高加上当地 台风季节强劲的风力, 使得建筑物的结构系统 需要非比寻常的解决方 式,于是贝律铭采用合 成的超强结构体,即以 钢组构成盒状,内灌注 混凝土,以之做为抗风 力暨称重的主干。这样 就大大增强了大厦的稳 固性。
立面
香港的中银大厦看似一柄青凛凛的、 “刺破青天锷 未残”的利剑
整座大厦的立面,整座大 厦的立面 ,匀以蓝 灰色 玻璃作为幕墙,它贯 灰色 穿以规范的45 穿以规范 的450角的斜向装 饰线, 使由下至上的三角 饰线 , 形产生重叠感 ,但又在重 叠中发生变化,从而有了 向上的动感,向上的动感 , 形成一种颇 为突出的风格。
周围环境
大厦东西两侧各有一 个庭园,园中有流水、 瀑布、奇石与树木、流 水顺着地势潺潺而下。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PPT课件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PPT课件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
——贝聿铭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总体概述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主要内容
作者简介 建筑概况 平面结构 交通组织 空间布局与功能
立面结构 形体特征 结构特点 材料与细部 建筑周边环境
3
33
17楼是第一个有斜面 屋顶的楼屋,斜面达7层楼 高,在北侧的休闲厅,透 过玻璃天窗可以仰视到大 厦的上部楼层,自中庭可 以俯看到营业大厅,空间 的流畅性在此再现得淋漓 尽致。
34
第七十楼的“七
重厅”是举办盛大宴
会的场所,大厅中有
张可坐24人的大桌,
两侧有数组沙发,南
侧是备餐间,储藏室
及男、女厕所,整层
就是一个大房间,加
上高斜的玻璃屋顶,
尺度巨伟。
35
形体特征
全座由最简单的线条所组成,大厦最底

的十多层是近乎正方形的,之后,往上向外
的一面,向上斜斜延伸,另两边则向中央收
窄,与向上斜伸的一面会合;再十多层高后,
原来向内收窄的两翼,均向上斜斜收窄,因
而使最上的十多层回复一个较小的正方形的
建筑形式。而后再上就是几层高的双柱形的
43
重复性的细部构造,形成巨 大的几何形体
玻璃与钢材的结合,使自然 光线得以最充分的利用。
宽广的中庭,仰视可见地面 周围的景色
44
周边环境
45
Q&A问答环节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问学问,边学边问。
He is quick and eager to learn. Learning is learni ng and asking.

香港中银大厦建筑解析

香港中银大厦建筑解析

风水之说


贝聿铭承认吸收了风水先生的一些说法, 在高楼两旁都有水下来,高 楼两旁都有水下来 , 贝聿铭说这个水是源 ,是财源,所以水到下面 变成一个池子,池子养鱼,中国人认为就把财给蓄住了。贝聿铭可以 充满诗意地把大楼比喻成充满希望的春笋,但在一些建筑师和客户眼 里 ,大楼是一柄带有三角形尖刃的寒光四射的尖刀。 据说,大楼有些尖角是直指总督府邸的,总督卫奕 信说 “ 由于在许 多人眼里,总督府代表香港政府,由于在许多人眼里 ,总督府代表香 港政府 , 我们在那个尖角和总督府中心位臵之间的直线上种 了两棵 柳树,算是采取了保护性措施 。柳树的形状 了两棵柳树,算是采取 了保护性措施。 柔和、圆润, 柔和、圆润,对大楼刀一般的尖利角 度起了缓冲作 用。就这样,问题解决,皆大欢喜。”就这样,问题解 决,皆大欢喜。 用柳树来以柔克刚,最后柳树也死了,“用柳树来以 柔克刚,最后柳树也死了,所以这个 都是迷信。
交通
38~44层平面图
51~66层平面图
交通
剖面分析
立面分析
香港的中银大厦看似一柄青凛凛的、 “刺破青天锷 未残”的利剑
整座大厦的立面,整座大 厦的立面 ,匀以蓝 灰色 玻璃作为幕墙,它贯 灰色 穿以规范的45 穿以规范 的450角的斜向装 饰线, 使由下至上的三角 饰线 , 形产生重叠感 ,但又在重 叠中发生变化,从而有了 向上的动感,向上的动感 , 形成一种颇 为突出的风格。
17楼是第一个有斜面
屋顶的楼屋,斜面达7层楼
高,在北侧的休闲厅,透 过玻璃天窗可以仰视到大
厦的上部楼层,自中庭可
以俯看到营业大厅,空间 的流畅性在此再现得淋漓 尽致。
2014-5-8
外部


玻璃帷幕墙需要定期清洗,中银大厦的造型独特, 清洁维护需要特殊的设计配合,因为建筑物没有 平台,清洁工作台得储藏在第十八、三十一、四 十四与六十九楼的机械房内,操作时,工作台得 由特别设计的窗门出入,斜面的部分,与喷泉地 大厦的方法相同,在斜面周边设计轨道以架设工 作台,受大斜撑构体的影响,垂直的窗棂不是连 续的,工作台的挂勾特别加长以增加安全性,一 幢建筑施工完成并不意味结束,日久天长的维护 工作随着业主迁入而开始,建筑师有责任藉着良 好的设计为业主考虑,中银大厦是一个典范。 中银大厦有个三层楼高的石质墩座其上是玻璃帷 幕墙楼层,这点是贝氏作品的特例,通常贝氏设 计的高楼,由底至顶通体只有一个建材,墩座是 因应基地的斜坡而设计,同时希望藉着厚重的石 材,增强稳定的感觉,墩座部分的窗框呈“冂” 形,在窗底加一横石,而非四边连续呈口字形, 相同的窗框出现在好莱坞的艺人经纪中心;石柱 顶端的四方菱形白色石饰,则可在巴黎的罗浮宫 整建与北京香山饭店见到;第十七楼与七十楼的 遮阳设施,同样地曾用在华盛顿国家艺廊东厢与 达拉斯梅耶生音乐厅;大厦南大门两侧的灯座, 使人想到了台中东海大学校区内的类似设计,这 些“似曾相识”的建筑语汇与元素乃是经过历练 的设计结晶,凡能经得起考验的,就是历久弥新 的设计,这就是贝氏作品隽永的原因。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

原来向内收窄的两翼,均向上斜斜收窄,因
而使最上的十多层回复一个较小的正方形的 建筑形式。而后再上就是几层高的双柱形的 装饰、通讯、避雷多重作用的长杆形建筑。
立面图
结构特点
整座大楼采用由八片平面支撑和五根型 钢混凝土柱所组成的混合结构“大型立体支
撑体系”,此一混凝土——钢结构立体支撑
体系,在改进结构性能方面具有如下独到之 处:
关于“地标性”建筑

美国城市学家凯文·林奇曾经 做过一个实验:让非专业人员根据 自己的印象和记忆描画一张城市地 图,一般情况下,只有一个城市的
标志性建筑和街道才会被非专业人
员画出。在巴黎的地图上,这座城 市只剩下艾菲尔铁塔、凯旋门和几
条重要的街道。
丁云芸 2009123706

重复性的细部构造,形成巨 大的几何形体

玻璃与钢材的结合,使自然
光线得以最充分的利用。

宽广的中庭,仰视可见地面 周围的景色
周边环境

大厦东西两侧各
有一个庭园,园中
有流水、瀑布、奇 石与树木、流水顺 着地势潺潺而下。

西南角处耸立朱铭的 “和谐相处”铜塑,对 着的两个个巨大青铜像 在灰色的花岗岩衬托下, 甚是抢眼,铜塑的位置 正是到香港观光胜地山 顶缆车站的必经之处。
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
总裁,也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 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 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
主要作品

台湾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 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 北京香山饭店


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
苏州博物馆


卡达杜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论香港中银大厦及其美学价值

论香港中银大厦及其美学价值

香港中银大厦及其美学价值赵云娟(大连工业大学研究生学院,辽宁大连116034)摘要:香港中银大厦是香港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是世界上很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之一,由华裔设计师贝聿铭所设计。

无论是造型还是内部结构都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值得我们细细推敲。

关键词:中银大厦;结构;美学价值作者简介:赵云娟,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香港中银大厦,是中银香港的总部。

由贝聿铭建筑事务所设计,1990年完工。

总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地上70层,楼高315米,加顶上两杆的高度共有367.4米。

建成时是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亦是美国地区以外最高的摩天大厦。

结构采用四角十二层高的举行钢柱支撑,室内无一根柱子。

仔细观察中银大厦,会发现很多贝氏作品惯用的设计,以平面为例,中银大厦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4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节节高升,使得各个立面在严谨的几何规范内变化多端。

设计基本上没有自我表现的动机,其落脚点更侧重于社会。

中银大厦的外型像竹子的“节节高升”,象征着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基座的麻石外墙代表长城,代表中国。

这也应证了贝聿铭先生的设计理念,他始终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换花样、哗众取宠,建筑应该是千秋大业,要对社会、历史负责。

一.中银大厦和其内部做具体的分析香港中银大厦自1982年底开始规划设计,至1990年3月19日银行乔迁开始营业,历时六年有余,大厦基地面积约8400平方米,是一块四周被高架桥道路“缚绑”着的局促土地。

要满足楼地板面积需求,要在高楼林立的香港中环区“出人头地”,唯有向高空发展,这就是如今315米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银大厦楼高加上当地台风季节强劲的风力,使得建筑物的结构系统需要非比寻常的解决方式。

结构工程师罗伯森,这位ENR杂志1989年的风云人物,向贝氏建议采用合成的超强结构体,即以钢组构成盒状,内灌注混凝土,以之做为抗风力暨承重的主干。

中银大厦整栋大楼以三楼营业厅,17楼高级职员专用餐厅兼宴客厅与顶端70层的“七重厅”等处最受瞩目。

防震·建筑——抗震建筑的杰作:香港中银大厦

防震·建筑——抗震建筑的杰作:香港中银大厦

贝 氏 设计 的 高 楼 ,由 底 至 顶 通 体 只有 一 个 建 材 . 墩 座 是 因 应 基 地 的 斜 坡 而 设 计 , 时 希 望 借 着 厚 同
中 银 大 厦 整 栋 大 楼 以 三 楼 营 业 厅 .7楼 高 重 的 石 材 , 强 稳 定 的 感 觉 。 座 部 分 的 窗 框 呈 1 增 墩
级 职 员 专 用 餐 厅 兼 宴 客 厅 . 以及 与 顶 端 7 0层 的 “ 重 厅 ” 处 最 受 瞩 目。 七 等
“ 形 , 窗底 加一横 石 , 非 四边连 续呈 “ 几” 在 而 口” 字 形 ,相 同 的 窗 框 出现 在 好 莱 坞 的艺 人 经 纪 中
1 7楼是 第 一 个 有 斜 面 屋 顶 的 楼屋 . 面 达 7 心 ; 柱 顶 端 的 四 方 菱 形 白 色 石 饰 , 可 在 巴 黎 斜 石 则 层 楼 高 , 其 北 侧 的休 闲 厅 。 过 玻 璃 天 窗 可 以 在 透
设 计 配 合 , 为 建 筑 物 没 有 平 台 , 洁 工 作 台得 时 , 承 担 了 高 楼 的 几 乎 全 部 重 力 , 而 进 一 步 因 清 还 从 增 强 了立 体 支撑 抵 抗 倾覆 力 矩 的 能 力 将抵抗倾 覆力矩用的抗压和抗拉竖杆 件 , 布
大 厅 , 间 的 流 畅 性 在 此 表 现 得 淋 漓尽 致 。 空
7 0楼 的 “ 重 厅 ” 举 办 盛 大 宴 会 的 场 所 . 七 是 大厅中有张可坐 2 4人 的 大 桌 , 侧 有 数 组 沙 发 , 两
南侧 是 备 餐 间 , 储藏 室及 男 、 卫 生 间 . 层 就 是 历 练 的 设 计 结 晶 。 凡 能 经 得 起 考 验 的 , 是 历 久 女 整 就l 鞲 絮r’ ,

中银大厦

中银大厦
21

中国银行大楼在1985年年中破土动工,以每4天盖
一层楼的速度拔地而起。整座超级建筑结构在16个
月内完成。

1988年8月8日,标志着大楼空中进程完工的封顶典 礼正式举行。 当人们用缠有红带的铲子掀起一铲铲具有象征意义 的水泥时,无数只彩色气球放了出去。大家大开诺 尔曼· 福斯特设计的汇丰银行大厦的玩笑:在这么高
名的华裔建筑师贝聿铭。
一个伟大的建筑家,理所当然也是一位 杰出的艺术家与文化学者。
结构:整座大楼采用由八片平面支撑和五根
型钢混凝土柱所组成的混合结构“大型立体 支撑体系”,属于混凝土---钢结构立体支撑 体系。
9
1 工程概况

屡获香港和国际建筑设计大奖的殊荣,包括2002年 香港建筑环境评估“优秀”评级奖项、1999年香港 建筑师学会香港十大最佳建筑、1992年大理石建筑 奖 (Marble Architectural Award) 、 1991 年 AIA Reynolds Memorial Award、1989年杰出工程大奖 (Award for Engineering Excellence, ACEC) 、 1989 年 杰 出 工 程 奖 状 (Certificate of Engineering Excellence, NYACE)等。 设计师贝聿铭先生也于二○○三年十月十日获得美 国颁授终身设计成就大奖。
20
3

风水之说
对建筑正面展现的众多加了框的巨型“X”深表关注。 在中国,“X”意味着遭殃,部分的原因是已判罪的
Hale Waihona Puke 犯人脖子上带着牌子,上面写有已经打过叉的他们
的名字。

经过大量的研究,贝聿铭把分隔每13层都要应用的

中银大厦

中银大厦

中银大厦中国银行(BOC)塔位于花园路1号,一个蓬勃发展,活动的中心在香港的商业和金融中心。

构造了一个为期四年四个月1985年四月开始了建设。

完成于1989八月占用的楼房,中银大厦Bank of China (BOC) Tower is locatedat No.1, Garden Road, a flourishing centreof activity in Hong Kong's business andfinancial core. The building wasconstructed over a period of four years andfour months commencing in April 1985.Completed for occupancyin August 1989, the building w在可1990打开,地面以上水平,四地下层停车场提供高耸的70层。

315米和50米两桅杆奇塔结构给建筑有抱负的身高367.4米1989,–它,使它和世界的高度第五在香港最高的。

它仍然是一个在香港最高的写字楼。

as opened in May 1990, towering 70 floors above the ground floor level and offering parking in four basement levels. The tower structure of 315 metres and two masts of 50 odd metres give the building its aspiring height of 367.4 metres – which, in 1989, made it the tallest in Hong Kong as well as the fifth by height in the world. It is still one of the tallest office buildings in Hong Kong.中银大厦是世界著名的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的杰作。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百科名片香港中国银行大厦 (Bank of Ch位于香港中西区花园道与金钟道交界处的香港中国银行大厦,是香港最现代化的建筑之一,由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设计。

该大厦曾经是香港最高和世界第5高的建筑。

建筑的顶部为会议中心,一般公众不被允许进入。

游客在大厦的第55层俯瞰壮观的香港城市风景。

简介香港中银大厦自1982年底开始规划设计,至1990年3月19日银行乔迁开始营业,历时六年有余,大厦基地面积约8400平方米,是一块四周被高架道路“缚绑”着的局促土地。

要满足楼地板面积需求,要在高楼林立的香港中环区“出人头地”,唯有向高空发展,这就是如今315米的主要原因之一。

设计以及影响楼高加上当地台风季节强劲的风力,使得建筑物的结构系统需要非比寻常的解决方式,结构工程师罗伯森,这位ENR杂志1989年的风云人物,向贝氏建议采用合成的超强结构体,即以钢组构成盒状,内灌注混凝土,以之做为抗风力暨承重的主干。

仔细观察中银大厦,会发现许多贝氏作品惯用的设计,以平面为例,中银大厦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4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节节高升,使得各个立面在严谨的几何规范内变化多端,至于平面的概念,可以溯至1973年的马德里大厦,马德里大厦亦是以方正的正面做多边的分割,分析其组合,乃系两个平等四边形的变化。

中银大厦整栋大楼以三楼营业厅,17楼高级职员专用餐厅兼宴客厅与顶端70层的“七重厅”等处最受瞩目。

两层楼高的营业空间恢宏,以石材为室内主要建材更增加其气派,位在该层中央直达第17楼的内庭,其在询问服务台上方的天花处形成一个金字塔,令人联想到巴黎罗浮宫整建案的设计,同样是金字塔造型,两者有着不同的空间意义,罗浮宫一案是由玻璃形成一个罩覆的实体空间,中银大厦是在一个实体空间中塑出虚负的空间。

贝氏极为知名的华盛顿艺廊东厢,在东西两廊间的广场,有数个小金字塔错落地分布在喷泉,这些小金字塔是以其雕塑性来丰富景观代间,同时为两廊之间的地下通道采光,若追根究底贝氏采用的最早之金字塔造型,是拟建于剑桥的肯尼迪纪念图书馆,该案因为基地未获解决而夭折,这四个案子的金字塔尺度大为殊异,唯一共同点是皆具有采光的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号,是中国银行香港总部所在地,由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设计,1990年完工。

总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地上70层,楼高315米,加顶上两杆的高度共有367.4米。

原址为美利楼。

大厦为香港第3高的建筑物,仅次于国际金融中心及中环广场,全球排名则为居第12
位。

一、建筑环境
大厦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庭园,园中有流水、瀑布、
奇石与树木、流水顺着地势潺潺而下。

水在此具有双
重意义,实质方面,水声可以消灭周围高架道路的交
通噪音,另一方面水流生生不息,隐喻财源广进,象征为银行带来佳运,西南解处耸立朱铭的“和谐相处”铜塑,对着的两个个巨大青铜像在灰色的花岗岩衬托下,甚是抢眼,铜塑的位置正是到香港观光胜地山顶缆车站的必经之处,就整个敷地计划而言,颇有点睛之妙,贝氏从事敷地计划,未若香港一般的惯常方式将建筑盖满整个基地,而用心地在东西两侧规划了庭园,为人挤楼拥的香港创造了精致的室外空间,诚乃可贵之举。

二、空间功能分布
A、内部
中银大厦整栋大楼以三楼营业厅,17楼高级职员专用餐厅兼宴客厅与顶端70层
的“七重厅”等处最受瞩目。

两层楼高的营业空间恢宏,以石材为室内主
要建材更增加其气派,位在该层中央直达第17
楼的内庭,其在询问服务台上方的天花处形成一
个金字塔,令人联想到巴黎罗浮宫整建案的设计,
同样是金字塔造型,两者有着不同的空间意义,罗浮宫一案是由玻璃形成一个罩覆的实体空间,中银大厦是在一个实体空间中塑出虚负的空间。

贝氏极为知名的华盛顿艺廊东厢,在东西两廊间的广场,有数个小金字塔错落地分布在喷泉,这些小金字塔是以其雕塑性来丰富景观代间,同时为两廊之间的地下通道采光,若追根究底贝氏采用的最早之金字塔造型,是拟建于剑桥的肯尼迪纪念图书馆,该案因为基地未获解决而夭折,这四个案子的金字塔尺度大为殊异,唯一共同点是皆具有采光的功能。

17楼是第一个有斜面屋顶的楼屋,斜面达7层楼高,在北侧的休闲厅,透过玻璃天窗可以仰视到大厦的上部楼层,自中庭可以俯看到营业大厅,空间的流畅性在此再现得淋漓尽致。

B、外部
玻璃帷幕墙需要定期清洗,中银大厦的造型独特,
清洁维护需要特殊的设计配合,因为建筑物没有平
台,清洁工作台得储藏在第十八、三十一、四十四
与六十九楼的机械房内,操作时,工作台得由特别
设计的窗门出入,斜面的部分,与喷泉地大厦的方
法相同,在斜面周边设计轨道以架设工作台,受大
斜撑构体的影响,垂直的窗棂不是连续的,工作台
的挂勾特别加长以增加安全性,一幢建筑施工完成并不意味结束,日久天长的维护工作随着业主迁入而开始,建筑师有责任藉着良好的设计为业主考虑,中银大厦是一个典范。

中银大厦有个三层楼高的石质墩座其上是玻璃帷幕墙楼层,这点是贝氏作品的特例,通常贝氏设计的高楼,由底至顶通体只有一个建材,墩座是因应基地的斜坡而设
计,同时希望藉着厚重的石材,增强稳定的感觉,墩座部分的窗框呈“冂”形,在窗底加一横石,而非四边连续呈口字形,相同的窗框出现在好莱坞的艺人经纪中心;石柱顶端的四方菱形白色石饰,则可在巴黎的罗浮宫整建与北京香山饭店见到;第十七楼与七十楼的遮阳设施,同样地曾用在华盛顿国家艺廊东厢与达拉斯梅耶生音乐厅;大厦南大门两侧的灯座,使人想到了台中东海大学校区内的类似设计,这些“似曾相识”的建筑语汇与元素乃是经过历练的设计结晶,凡能经得起考验的,就是历久弥新的设计,这就是贝氏作品隽永的原因。

三、结构分析
整座大楼采用由八片平面支撑和五根型钢混凝土柱所组成的混合结构“大型立体支撑体系”,此一混凝土——钢结构立体支撑体系,在改进结构性能方面具有如下独到之处:
1.采用几何不变的轴力代替几何可变的弯曲杆系,来抵抗水平荷载,更加经济有效。

2.利用多片平面支撑的组合,形成一个立体支撑体系,使立体支撑在承担全部水平荷载的同时,还承担了高楼的几乎全部的重力,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立体支撑抵抗倾覆力矩的能力。

3.将抵抗倾覆力矩用的抗压和抗拉竖杆件,布置在建筑方形平面的四个角,从而在抵抗任何方向的水平力时,均具有最大的抗力矩的力偶臂。

4.利用立体支撑及各支撑平面内的钢柱和斜杆,将各楼层重力荷载传递至角柱,加大了楼层重力荷载作为抵抗倾覆力矩平衡重的力偶臂,从而提高了作为平衡重的有效
性。

另外,巨型桁架体系,主体结构为八榀巨型桁架,其中四榀沿正方形平面的周边布置,另四榀沿对角线方向布置。

平面为52m*52m,四角为型钢配筋的大型SRC立柱,底部最大截面为4800mm*4100mm,直接落地深入基础,向上逐渐减小截面。

正方形平面中心外的立柱由顶层向下通到第25层结束,支承在金字塔形的空间桁架中心。

在巨型桁架平面内还设置若干吊杆,将楼层荷载通过巨型桁架斜杆传给角柱。

使角柱承担几乎全部全力荷载,增强了巨型桁架的抗倾覆能力。

大厦充分体现了巨型桁架体系的结构优越性,更以其多棱形晶体的独特造型而光彩夺目。

可谓现代巨型桁架体系的的典范。

四、造型特点
1.在传统的高层建筑中,大楼重量随楼层的增加而增加;楼越高,柱越粗。

建筑师们给支撑建筑物重量的长方形框架绑上横向拉结条起稳定作用,防
止大楼侧面发生摇摆。

由于香港经常受台风袭击,其横向拉结条
的标准是纽约的两倍。

2. 贝聿铭原来想利用陡峭的地势,从大楼的一端引入喷泉
水,再让水从另一端喷出。

但根据风水的原则,这样做意味着失
败。

于是,贝聿铭决定在庞大的地基两侧设置两座倾斜式喷泉,以减轻周围车辆的噪音。

3. 即使算上附加的台风加固设备,银行大厦也比传统的高层建筑少用40%的钢材和25%的电焊接缝,价比汇丰便宜几亿美元的业绩,占据了上风。

4.建筑正面展现的众多加了框的巨型“X”
5.中银大厦与风水也有很大关系
五、材料与质感
1.其大厦外墙采用的是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对节能和安全性要求很高。

过去由于风力比较大,此前大楼曾有几次因风力过猛,破坏了玻璃幕墙,玻璃散落而导致过路人员伤亡。

后来装贴了隔热防爆安全膜后,大楼至今依然保持着完整的结构,玻璃幕墙伤人事件不再放生了。

2.这种材料不一般,一般的玻璃商是没有制造这样的,是使用碳纳米管玻璃材料的。

3. 采用合成的超强结构体,即以钢组构成盒状,内灌注混凝土,以之做为抗风力暨承重的主干。

4. 中银大厦外型为棱柱状,就像“节节高升”的竹笋一样,其多棱形晶体的独特造型而光彩夺目。

六、中银的“风水风波”
中银大厦的建筑曾经引来了许多争议,因为这是唯一的
香港主要建筑中没有考虑风水师意见就开始建造的大厦。

而根据风水学说,中银大厦的形状像一把刀,杀气甚重。

刚建成之时因其中一面「刀锋」直指港督府(今香港礼宾府)
,港督府因而请人化解,最后决定在面朝中银大厦的方向种
植柳树以挡杀气。

而中银大厦建成后,在旁兴建的花旗银行大厦
则采取了呈书本开页形状的设计,其开口正好与中银大厦的尖角
相对应,据说亦是为了阻挡杀气。

另一个跟中银大厦风水有关的是其对面的滙丰总行大厦,因为正好也对到中银大厦的「刀锋」,因此据说中银大厦落成后不久,滙丰的业绩受到影响,於是滙丰便在其大楼楼顶加装两座对着中银大厦的炮台装饰,反击中银大厦的杀气,於是滙丰的业绩才又好转。

亦有风水师认为中银最高层的平面是成三角形所以缺角不够四平八稳,因此中银高层经常坐不稳。

而中银入口原本是有一个水池流水由Citibank那一边的入口连接至德辅道中的一边。

但这并不是好风水的设计,有如漏财,所以最后把水池放在大厦两则用来挡来自三边道路的煞气,一举两得。

之后因为幻彩咏香港的关系,在中银的结构部件上加上灯光,这些灯光斜进其他大厦,有如光煞
七、对香港中银大厦的个人体会和认识
根据我的看法,我觉得中银大厦设计很新颖,特别是加了创新框的巨型“X”形钢架,以及大厦外型为棱柱状,就像“节节高升”的竹笋一样,其多棱形晶体的独特造型而光彩夺目。

在空间功能上,中银大厦整栋大楼以三楼营业厅,17楼高级职员专用餐厅兼宴客厅与顶端70层的“七重厅”等处最受瞩目。

另外,中银大厦造价很便宜,只有同种摩天楼的四成,节约了很大成本,材料方面只是用了玻璃和钢材,其中我最欣赏的地方是玻璃的大量使用,这不仅降低成本而且还美观,但我认为头疼的问题是玻璃帷幕墙需要定期清洗,中银大厦的造型独特,清洁维护需要特殊的设计配合,因为建筑物没有平台,清洁工作台得储藏在第十八、三十一、四十四与六十九楼的机械房内,操作时,工作台得由特别设计的窗门出入,这样就显得麻烦,增加了维护的负担。

有很多人说,这栋大楼影响了香港的风水,事实上我也不太懂,但我认为在建筑方面也应该考虑这些问题,这种东西是见仁见智的。

从中银大厦的外观以及设计角度看,它是建筑大师贝聿铭的代表作,代表了他的设计理念以及风格。

比如北京香山饭店、苏州博物馆都是其代表作。

最后我觉得中银大厦是我们国家富强的象征,我们看到中银大厦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4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节节高升,这就代表着我们国家经济也不断节节高升,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我爱中银大厦!
学号:
AP0908536
植立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