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1 O 6 4 0 5 . 5
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 .结合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状况 . 本 文选取 了居 民可支配收入 、利 率、 C P A及制度因素等四个 角度 来对我
国居 民储蓄变动进行研究 ( 1 ) 居 民可支配收入 C A 对居民储 蓄行为影响最大的是居 民可支
Ad j u s t e d R- - s q u a r e d 0 . 9 9 4 4 8 0
2 0 1 3 年1 7 期
科技 一向导
◇ 高教论 述◇
我国居民储蓄影响 因素实证分析
冷冰冰 龙彦伶
(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 院
中国
重庆 4 0 0 7 1 5 )
【 摘 要】 本文采用 1 9 9 0 — 2 0 1 1 年的 时间序列数 据 , 对影响我 国居 民储蓄 变动的 因素进行 了相关回归分析。选取 了居 民可支配收入 , 利率
2 Ol 1 . 9 9 8
O . 0 4 5 2 3 7 1 5 3 6 , 1 5 6 4 7 1 . 23 4 7
7 8 2 5 . 1 7 3
4 1 . 5 3 7 6 6 O . 6 1 8 6 9 9 一 - 0 , 8 6 5 1 2 ( 】
0 . 2 5 7 1 l 9
S u m s q u a r e d r e s i d
9 . 2 2 E + 0 8
S c h wa r z c i t e r i o n
2 1 . O 9 1 0 1
L o g l i k e l i h o o d
F  ̄ s t a t i s t i e
CP I 及制度四项 因素 , 分析 了这些经济变量 对我 国居 民储蓄边 变动的影响 , 并得 出相 关实证 分析 结论 。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以 1998—2017 年样本数据为例
2019年第6期【摘要】研究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通货膨胀率、一年期储蓄利率、基尼系数、居民价格指数五个重要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居民储蓄余额为被解释变量,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据此提出能够将居民储蓄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实际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多元回归分析一、引言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国内外有目共睹的卓著成就,国内生产总值持续保持增长态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带动了居民储蓄存款的不断增加。
居民储蓄的高增长率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应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来看待:一方面,居民储蓄的增长是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强大的体现,快速增长的居民储蓄为几十年来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意味着我国居民有大量闲置资金并未进行有效的投资或消费,一则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低下,导致我国投资不足;二则人民消费水平得不到相应的提高,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化供给侧改革,扩大内需,使经济增长的动力更为多元化,促使中国经济向由国内消费、出口、投资协调拉动。
我国高居民储蓄率不利于有效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和措施。
二、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一)可支配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
由居民储蓄存款的定义可知,居民储蓄来自于居民可支配收入中暂时闲置的资金,可支配收入可以说是居民储蓄之源泉。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在1979年至2017年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为8.5%,在2001年至2017年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为9.6%。
用凯恩斯消费函数解释,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而边际储蓄倾向是递增的,也就是说,当收入增加时,消费以更多的比例减少,储蓄以更多的比例增加。
(二)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指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储蓄是一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居民储蓄率则是反映居民储蓄水平的重要指标。
我国居民储蓄率长期以来呈现出较高的水平,这与中国的储蓄文化、养老保障水平较低、住房、教育等需求相对较高等因素密切相关。
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不仅包括个人收入水平、家庭结构、财务状况等微观因素,还包括宏观经济政策、金融体系发展等宏观因素。
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探究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一、宏观经济因素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1.1 利率水平利率水平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我国,由于银行存款利率相对较高,加之通货膨胀的压力,许多居民更倾向于将资金存入银行,而非进行消费。
利率水平的变化对居民储蓄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当利率水平上升时,居民更愿意进行储蓄,而当利率下降时,居民则更愿意进行消费,从而对居民储蓄率产生影响。
1.2 政府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对居民储蓄率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货币政策的收紧会导致货币供应减少、利率升高,进而影响居民的储蓄意愿;财政政策的调整也会对居民储蓄率产生影响,例如减税政策可能会刺激居民的消费意愿,从而影响居民储蓄率。
1.3 经济增长水平经济增长水平也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水平较高时,居民对未来的收入预期更为乐观,因此更愿意进行消费,储蓄率相对较低;而在经济增长放缓时,居民更愿意进行储蓄以备不时之需,因此储蓄率较高。
二、微观经济因素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2.1 收入水平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收入较高的家庭更有能力进行储蓄,因此收入水平的增长通常会带动居民储蓄率的提高。
2.2 家庭结构家庭结构也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家庭人口较多、年龄较大的家庭更愿意进行储蓄以备不时之需,因此家庭结构对居民储蓄率有一定的影响。
2.3 消费观念消费观念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消费观念较为保守的家庭更愿意进行储蓄,而消费观念较为开放的家庭则更愿意进行消费,因此消费观念对居民储蓄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实证分析
我国城乡居民储蓄的实证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增长迅速,本文选取1981-2007年相关经济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居民储蓄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名义利率一、变量的选择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重要的是居民的收入、利率和制度因素。
1.储蓄增量(y)由于居民储蓄年末余额是一个存量,变化趋势稳定,所以本文采用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年末增加额作为被解释变量。
2.居民的收入(x1)收入是影响储蓄的第一位的因素,由于对城乡居民储蓄真正有影响的是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所以模型中使用可支配收入的概念。
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乡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3.名义利率(x2)考虑到居民的货币幻觉,这里使用的是名义利率。
而且考虑的是一年期储蓄存款名义利率。
4.制度因素(d1)居民储蓄不仅受到收入、利率等的影响,也会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最典型的是制度因素。
因此,本文通过设置虚拟变量将制度因素引入模型当中。
在对影响居民储蓄存款额的各个因素进行初步分析后,建立模型如下:lny=b0+b1lnx1+b2x2+a0d1+a1d1lnx1+a2d1x2+εt回归方程f检验的p值<0.01,说明回归方程十分显著,但d1、d1lnx1和d1x2的系数未通过显著性t检验,所以考虑剔出d1、d1lnx1和d1x2,重新进行回归。
通过多次尝试,最终确定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lny=b0+b1lnx1+b2x2+εt二、模型的检验1.经济意义检验从前面的参数来看,可支配收入的系数为正数,与储蓄增量成同方向变化,利率的系数也为正数,与储蓄增量的关系是正相关的,通过以上的检验,证明该模型系数的符号符合经济理论,该模型能通过经济意义检验。
2. 统计检验判定系数r2=0.948531,调整后的r2=0.941512,说明该回归方程比较显著。
回归方程f检验的p值<0.01,说明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储蓄的增量)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河南省城乡居民储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随着居 民收入的提高 , 其储蓄将增加 , 二者是正相关的关 系。
根据实际情况 , 笔者分别选择 了河南省农 村居民家庭人 均年
代 以后 , 我国证券市场 蓬勃发展 , 为居 民投资 的一个 主要 成
渠道 。故本文选择股 票市 场作 为分析 对象 , 选取 全 国 A股
纯收入 ( ) 城镇家庭平 均每人可支 配收入 ( ) 元 、 元 作为衡 量 居 民收入水平 的指标 , 考虑 到货币幻 觉的存在 , 本文 使用 当
时暂时没有考虑通货 膨胀 的影 响 , 所以我们 引入物价水平这
一
因素。由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的存在 , 物价水平的变化
对居民储蓄的影 响也是不确定 的 , 以 , 际上影 响居 民储 所 实 蓄的主要是 日常消费品 的价 格。下面分别 以河南省 城市居
民消费价格 指数 ( 上年 =10 和农村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0) 上 年 =10 作为解释变量。 0) ( ) 四 房地产投 资情况 随着河南省城镇化 的发展 , 尤其是 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多
水平 、 利率水平 、 物价水平 、 房地产投资情况 、 金融投资情况 、 预防性 动机等 。
( ) 民收 入 水 平 一 居
种金融产 品。虽然我 国债券发行量 比较大 , 但主要是针对金
融 机构发行 , 一般居民很少 有机会 能够参 与。2 0世纪 9 0年
西方消费理论普遍认 为, 收入 是影 响储 蓄 的主要 因素。
21 0 0年 3月
第2 5卷第Leabharlann 1 期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 U N LO N N I S IU E O N I E RN ( O ILS IN E E IIN) O R A FHE A TT T FE GN E I G S CA CE C DT O N
影响中国国民储蓄率的其他因素
影响中国国民储蓄率的其他因素本章主要分析预期寿命之外的其他因素对中国国民储蓄率水平的影响,主要有三个部分。
一是分析预防性储蓄对居民储蓄的影响,二是分析人口结构变动对国民储蓄率的影响,三是分析国民储蓄结构的影响。
第一节预防性储蓄动机居民储蓄是国民储蓄的重要组成部分,居民储蓄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国民储蓄率水平。
目前最终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小,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水平。
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不足主要由居民消费引起,1978年以来,居民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已从50%左右下降至目前的40%以下。
居民消费增长乏力的原因之一可能是预防性储蓄动机较强,为了验证中国家庭是否存在预防性储蓄动机,我们使用中国家庭收入项目调查(Chinese Household Income Project)中针对中国家庭调查的微观数据,考察并验证消费增长的影响因素,解释中国家庭消费特征。
一计量模型的确定与数据的处理1.计量方程的确定一个典型消费者,寿命为T,在第t期的目标是:约束条件为:A i,t+j+1=(1+r i)A i,t+j+Y i,t+j-C i,t+j,A i,T+1=0Y t=P tνtP t=P t-1N t其中,E t为消费者第t期的条件期望,T为死亡年龄,σ为时间偏好,C i,t为第t期消费,Y i,t为第t期现期收入,νt为现期收入冲击,P t为持久收入,N t为呈对数正态分布的持久收入随机扰动项,A i,t为第t期资产,r i为第t期无风险资产收益率,U(·)为CRRA效用函数(1-ρ)C i,t1-ρ。
该模型的解在效用函数为CRRA形式条件下,在r t+1=φt+1=0处取二阶泰勒级数,可得:如果消费冲击是对数正态分布的,设ηt+1=Δln c t+1-E t(Δln c t+1),πt+1=Δln c t+1-E t[Δln c t+1],那么式(8-2)将为:其中,,ρ值为相对谨慎系数,可以度量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大小。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居民储蓄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储蓄水平较低,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对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找出影响储蓄的原因及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储蓄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有数据显示,居民收入水平与储蓄率之间并不呈正相关关系,部分居民储蓄水平较低。
对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居民收入水平对储蓄的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居民储蓄行为背后的原因,为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依据。
的文章。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探讨这些因素对居民储蓄行为的影响程度,深入了解居民储蓄的现状和特点。
通过研究储蓄的影响因素,可以为政府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提供依据,促进居民增加储蓄意识,提高储蓄率,实现个人财富的增值和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
借助实证分析结果,可以为个人和家庭提供更科学的理财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财务目标和实现财务自由。
通过本研究,可以全面了解我国居民储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并对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启示。
1.3 研究意义储蓄是居民金融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经济安全,也对国家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深入分析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研究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可以帮助了解居民的消费行为和储蓄倾向,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通过分析居民收入水平、通货膨胀率、财务知识水平、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以及税收政策等因素对储蓄的影响,可以更好地引导居民理性消费和合理储蓄。
研究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还可以对金融机构提供指导。
了解不同因素对储蓄的影响,可以帮助银行等金融机构设计更合适的储蓄产品,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储蓄也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储蓄对于个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个人应对意外事件,实现个人投资,提高家庭安全感等。
而从宏观角度来看,储蓄也是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经济增长、金融稳定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深入研究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对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为了解当前储蓄现状,指导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一、居民收入水平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影响储蓄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来讲,随着收入的增加,储蓄水平会相应提高。
收入水平的提高意味着家庭有更多的余钱可以用于储蓄。
一般来说,低收入家庭为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可能面临更多的消费压力,因此储蓄水平相对较低;而高收入家庭可能有更多的剩余资金用于投资和储蓄。
收入水平的不平等也会导致储蓄水平的差异。
通过实证分析收入水平与储蓄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居民储蓄行为。
二、教育水平和职业教育水平和职业也是影响居民储蓄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更容易获得高薪工作,拥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因此更有可能进行储蓄。
相比之下,教育水平较低的人可能只能从事低技能劳动,收入较低,难以进行储蓄。
职业类型也会对储蓄产生影响。
金融、科技行业的从业者可能有更高的收入和更强的风险承受能力,更有可能进行投资储蓄。
通过实证分析教育水平和职业与储蓄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指导个人的职业选择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
三、家庭结构家庭结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的储蓄行为。
有一项研究显示,有孩子的家庭可能更倾向于进行长期储蓄,以应对孩子的教育、养老等需求。
而无子女家庭则可能更倾向于进行短期储蓄,以满足当下的消费需求。
单身、双职工等不同的家庭结构也会对储蓄产生影响。
通过实证分析家庭结构对储蓄的影响,可以更好地了解家庭在储蓄方面的行为特点,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四、金融市场发展程度金融市场发展程度对居民储蓄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国居民储蓄利率弹性实证分析
我国居民储蓄利率弹性实证分析摘要:我国居民储蓄是国民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的主要来源。
我国要实现经济长久的可持续增长就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利率政策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是一个十分典型的外生变量。
因此,研究利率变动和居民储蓄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考察中国宏观经济的利率传导机制以及深化对利率调控手段的认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研究分析居民储蓄存款与名义利率及活期存款与实际利率的相关数据,进而得到我国居民储蓄的利率弹性。
关键词: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居民储蓄存款;储蓄利率弹性一、居民储蓄利率相关理论研究根据古典经济学理论,储蓄是利率的决定因素之一,而利率的变动也会给储蓄带来反作用。
一般来说,利率越高,储蓄额就越大;反过来,利率越低,储蓄就越少。
表明储蓄与利率是正相关的。
现代经济理论对利率的研究从利率变动所引发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利率降低时,一方面会因储蓄收益的降低而引起储蓄的减少和消费的增加,这种效应被称为“替代效应”,另一方面也可能因储蓄收益的降低减少了未来的收入从而促使消费者减少当前消费和增加储蓄,以确保未来的消费水平不降低,这种效应被称为“收入效应”。
由于这两种效应对消费-储蓄替代关系的作用方向相反,因而利率变动对居民储蓄-消费替代关系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因此,从总体来说,利率变动对居民消费与储蓄效应在理论上是无法确定的。
在这一点上,现代经济学家的观点与古典经济学家存在明显的差异。
也就说,现代经济学家虽然承认利率对居民的储蓄有重要影响,但认为二者之间不存在古典经济学家所阐述的那种明确的相关关系。
对于居民储蓄是否受利率影响,国内学者把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区分开来,利用全国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矛盾的结论:有的学者认为我国居民储蓄对实际利率有弱正相关性,对名义利率不敏感。
如在徐燕(1992)的实证分析中,发现1979-1987 年我国居民储蓄利率对实际利率变动敏感,实际利率的变化会导致储蓄额的同方向变化;有学者认为,名义利率与居民储蓄有一定的相关性,实际利率与储蓄相关性较小。
对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实证论文
对我国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摘要:储蓄率是影响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的高低会对经济增长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储蓄率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提高呈不断上升趋势。
对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在当前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途径,并让我们对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本文以1979-2002年的城镇居民的数据为样本,引入居民收入,一年期储蓄利率,通货膨胀率,城镇居民基尼系数等4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并对各因素对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储蓄;回归;实证分析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2-0-01一﹑问题提出背景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居民储蓄随着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
高储蓄率对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有着有利的一面,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高储蓄率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充足资金来源,是支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也为我国从容应对金融危机提供了保障。
然而高储蓄率也抑制了我国消费,导致内需不足,从而进一步抑制了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增长。
对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在当前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途径,并让我们对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数据及模型建立本文选取了1979-2002年的数据,建立线性回归模型:y= 0+ 1x1+ 2x2+ 3x3+ 4x4+u三﹑模型数据分析利用eviews6.0软件对表1数据进行最小二乘估计结果如下:y=-0.3265+0.2527x1+0.0320x2+0.4719x3+1.3292x4+ur2=0.902429,修正 r2=0.881888,拟合优度较好,系数的符号也基本上符合经济意义。
(一)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中x1的p值=0.1309>0.05,x3的p值=0.0612>0.05都通不过t检验,在拟合优度较高情况下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内容提要本文使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的微观数据,在综合考虑生命周期一持久收入假说(lcpih)和预防性储蓄理论的基础上,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持久收入、收入的不确定性与城镇居民储蓄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收入差距的上升将会导致城镇居民总体储蓄率的上升;(2)与lcpih不同,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显示出u型的生命周期特征,在考虑了家庭的教育、医疗支出以后,这一特征表现得更加显著;(3)家庭的人口年龄构成对于储蓄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4)城镇居民的住房财富水平与其储蓄率之间基本没有显著关系,但户主的政治面貌、受教育程度、性别对城镇居民储蓄率存在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城镇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中国综合社会调查一、引言因此,本文将使用中国人民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组织的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6),将生命周期一持久收入模型与预防性储蓄理论相结合,综合考察相关因素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希望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国城镇居民的储蓄行为。
二、模型设定式3的含义在于:理性的当事人在生命周期中各期的消费将产生相等的边际效用。
也就是说,尽管收入水平可能会出现较大的波动,但消费者总是试图保持消费水平的平稳,因此居民的消费水平取决于他的终身收入(或持久收入)和财富水平,而不是当期实际收入。
此外,由于人们在青少年阶段没有收入,因此进行负储蓄;在进人青壮年以后,随着收入的增加,为了退休以后能够保持较为稳定的消费,他们的储蓄水平也逐渐增加;而在退休之后,由于收入的降低,储蓄也开始下降。
因此消费水平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保持稳定,但储蓄率则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状。
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lcpih都是研究居民消费、储蓄问题的主要框架。
但是该模型的主要结论是在确定性条件下得出的,而相关条件在现实生活中并不能完全得到满足。
leland(1968)首次从理论上证明了收入的不确定性对消费存在影响,并指出在消费者的边际效用为凸函数,即i阶导数大于0的条件下,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将提高未来边际效用的预期值(式4),为了继续保证式3成立,当事人将降低当期消费,并进行更多的储蓄,以便平滑终身消费,这个额外增加的储蓄就是预防性储蓄(dynan,1993)。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引言储蓄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我国,居民储蓄率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居民储蓄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了解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对于制定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推动居民储蓄率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探讨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
一、收入水平和储蓄率的关系收入水平对储蓄率的影响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一般来说,收入水平较高的家庭在储蓄方面可能会更加充裕,收入水平越高,储蓄率越高的概率就会越大。
在实际情况中,并非所有收入水平较高的家庭都能够保持高的储蓄率。
在我国,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储蓄率的提高并不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有些家庭收入水平较高,但是储蓄率并不高,这可能和他们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以及消费观念有关。
在实证分析中,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收入水平家庭的消费和储蓄行为,以便更好地探讨收入水平对储蓄率的影响。
家庭结构对储蓄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我国,家庭结构多样化,不同的家庭结构可能会对储蓄率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般来说,家庭结构越稳定,储蓄率越高的概率也会越大。
有稳定工作的夫妻双方,他们的储蓄率可能会相对较高;而单身人士或者离异家庭的储蓄率可能会相对较低。
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的家庭结构对储蓄率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探讨家庭结构对储蓄率的影响。
教育水平也是影响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我国,一般来说,教育水平较高的人群,他们对于未来的规划能力更强,对于储蓄也更加重视。
教育水平较高的人群,他们的储蓄率可能会更加高。
而教育水平较低的人群,他们的储蓄率可能会相对较低。
在实证分析中,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教育水平的人群对储蓄率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探讨教育水平对储蓄率的影响。
四、金融市场发展情况和储蓄率的关系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也是影响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不同,不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水平也不同,这可能会对储蓄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我国居民储蓄率一直被视为宏观经济稳定和个人家庭财务健康的重要指标。
储蓄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个人家庭的经济状况。
研究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旨在深入探讨这一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一、宏观因素对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1.政策因素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我国居民储蓄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过去几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大力推行“稳增长”政策,通过各种手段鼓励居民储蓄以支持国家的投资和建设。
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调整金融政策,例如适时地提高或降低存款利率,调整货币供应量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对居民储蓄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2.经济发展水平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收入和储蓄意愿也相应增强。
在经济繁荣时期,人们更愿意将多余的资金储蓄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经济发展水平对居民储蓄率有着直接的积极影响。
3.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也会直接影响居民储蓄率。
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人们更倾向于通过个人储蓄来解决养老、医疗等问题。
而一旦社会保障制度得到完善,人们的储蓄率可能会相应下降。
二、微观因素对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1.收入水平个人家庭的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主要微观因素之一。
收入越高的家庭,其储蓄率往往也越高,因为他们有更多的剩余资金可以储蓄。
相反,收入较低的家庭可能会面临更多的生活压力,不能够有足够的余钱进行储蓄,因此其储蓄率相对较低。
2.消费观念个人家庭的消费观念也会直接影响其储蓄率。
在传统的理念下,人们更倾向于实现“节约致富”,把更多的钱财储蓄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而在现代社会,消费观念逐渐转变,人们更倾向于享受当下的生活,愿意通过消费来提高生活水平。
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也会直接导致个人家庭的储蓄率的变化。
3.家庭结构家庭结构对储蓄率也有较大影响。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收入与利率实证分析——基于1996-2008年的数据研究
影响我 国居 民储蓄 的收入 与利率实证 分析
基 于 1 96 0 8 年 的 数 据 研 究 9  ̄2 0
北 京 工 商大 学经 济 学 院 郑 博
[ 要】 储 蓄 的作 用及 其 决 定 因素 的 研 究 , 期 以 来 一 直 是 经 济 学 中 的 主 要 问 题 之 一 , 是 由储 蓄 在 经 济 中的 重 要 地 位 摘 对 长 这
( ) 率 对 居 民储 蓄 影 响 的 理 论 分 析 二 利
传 统 的看 法 认 为 , 高利 率 可 以 刺 激 储 蓄 。但 现 代 西 方 经 济 学 家 提 认 为 , 高 利 率 是 否 会 增 加 储 蓄 , 制 当 前 消 费 , 根 据 利 率 变 动 对 储 提 抑 要 蓄 的 替 代效 应 和 收入 效应 而 定 。 具 体而言通过 微观经济学 中跨期模 型可知 , 当利 率 提 高 时 , 低 就
的。
从 理 论 角 度 看 . 多 学 者 只 单 一 考 虑 收 入 或 利 率 中某 一 因素 对 居 很 民储 蓄 的影 响效 果 , 忽 略 了 另 一 重 要 变 量 , 论 上 的不 完 善 使 得 实 而 理 证检 验 的结 果 不 明确 或 是 存 在 特 别 大 的 差 异 。
一
、
引 言
f ) 题 的 提 出 一 问 储 蓄 的 作 用 及 其 决定 因 素 的 研 究 一 直 以来 都 是 经 济 学 中的 ) 入 对 居 民 储 蓄 影 响 的 理 论 分 析 一 收 目前西 方 经济 学 界普 遍 认 为 收 入 是 储 蓄 的决 定性 因 素 . 一 理 论 这 正 是 沿 袭 了 凯 恩 斯 的 学 术 观 点 。 因此 根 据 凯 恩 斯 的观 点 1“ , 当所 得 增 加 时 , 们 将 增 加 其 消 费 , 消费 之 增 加 , 若 其 所 得 增 加 之 甚 。 故 随 人 但 不 ” 收人 的 增加 , 加 的 收人 中用 于 消 费 的 比重 越 来 越 低 , 应 的 , 于 储 增 相 用 蓄 的 部 分 越 来 越 大 。 即概 括 为 “ 际 消 费 倾 向 递 减 , 际 储 蓄倾 向 递 边 边 增 ” 心 理 法 则 。因此 综 上 所 述 . 民收 入 中有 多 少 配 置 于 储 蓄 要 视 边 的 居
我国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分析(ppt 26)
LOG(S) = 0.931*LOG(I) + 0.008*R + 0.342*LOG(S(-1)) - 3.257
统计检验与分析
❖ 1.从图中看出,可决系数=0.999226和修正 可决系数=0.998968都接近于1,模型对数据 的拟合程度比较好,这说明列入模型中的解 释变量对应变量联合影响程度比较大;在显 著性水平为0.0572的情况下,各个解释变量 均通过了变量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这说明各 个解释变量对居民储蓄都存在显著影响;由 图中F值可以看出,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也 通过。
2.异方差性检验
12
11
10
9
.06
.04
8
.02
.00
-.02
-.04
-.0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Residual
Actual
Fitted
❖ 进行White检验,结果如图:
查表得:nR 2
8.9089949
2 0.05
(9)
16.919
2000
64332.4
88254.0
2001
73762.4
95727.9
2002
86910.6
103935.3
2003
103617.7
116603.2
❖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 样本容量:18
实际利率 R(%)
-2.64 0.70 -0.10 -10.16 -6.66 6.98 4.16 1.16 -5.52 -13.12 -6.12 -0.83 2.87 5.57 3.65 1.85 1.55 2.78 0.78
1992 1993
计量经济学-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计量经济学期末课程设计南京审计学院2021 级金融院题目: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_学生姓名__学号专业班级___ _ __2021年12 月12 日摘要:自经济体制改革以后,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发生巨大变化。
变化之一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迅速提高。
自1949年以来,中国储蓄率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提高呈不断上升趋势,因而高储蓄率也被认为是解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
虽然高储蓄率总是会导致更高的收入及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但并非储蓄率越高越好,必然会存在一个最优的储蓄率。
这使居民的消费和储蓄行为对于经济开展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探讨中国居民储蓄行为的规律,找出主要决定因素,并在此根底上对储蓄的变化趋势做初步预测,成为确定本论文研究题目的宗旨之一。
关键字:居民储蓄CPI GDP 存款利率股票市值物价指数一,文献综述居民储蓄的快速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开展的主要资金来源,但过高的储蓄,必然伴随着投资或消费的缺乏。
所以对影响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才能在制定宏观政策上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储蓄率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促进经济增长。
据统计,我国近年来的实际GDP平均每年增长9%左右,而资本的净边际产量即MPK-δ,约为0.9%。
我国的资本收益MPK-δ=每年0.9%,大大低于经济的平均增长率〔n+g=9%〕。
可见,我国的资本存量已经远远超过了黄金律水平。
也就是说,当前我国的储蓄率和投资水平已经偏高,而消费率那么偏低。
所以我们应该降低储蓄率,减少投资,把收入的更大份额用于消费,这样就会立即提高消费水平,并最终到达更高消费水平的稳定状态。
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动直接受到可支配收入和储蓄率的影响,而储蓄率的变化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通货膨胀率以及通货膨胀预期造成实际利率的变化,居民消费支出、房地产投资、金融投资收益及渠道的变化。
我国居民的平均边际消费倾向是缓慢下降的,所以,个人可支配收入越大,储蓄存款增加越多;反之也成立。
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b、C 、d为常数 。通 常 b O > 、d O > 、c O > 。
( )数 据 来 源及 处 理 二
VF 1
22 4 2 24 5 1 1 2 5 5
民储蓄 水平( 产 S) 生重 要 影 响 的 因
素 有: 民 的收 入 居
h R
00 01
F
38 3 5
2 541 2 4 0o 0 0 19 1 1
因素、 利率 因素 和 预 防 性 动 机 因素
融 和保险市场缺失条件 下 ,居民只能通过 储蓄 内化 经济 发展过程 中的不确 定性和逆
向风 险 因 素 。
国 民经济的平稳 运行带 来 了隐患 。因此 ,
有 必要对 我 国居 民储 蓄存 款 的状况 进 行 实 证分 析 ,以期 找到 居 民储蓄 快速 增 长
的根本原 因。
鉴 》公布的农村和城镇的人均收入水平相
为了便 于分析和度量 ,笔者对居 民储 蓄 函数 的 变 量均
采用人均指标 , 认 为 对 我 国 人 均 居
变 量
a Y r
本文采用 S S P S软件 ,使用普通最小
表 2 回 归 结 果
尼 等 的生命 周期假 定 和 弗里 德曼 的 持久 收 入假 定虽 然侧 重点 有所 不 同 ,但都 认 为居 民的储蓄和 收入水 平是息息 相关的 , 其 中 比较有 影响 力和 代表 性 的理论 当属 凯恩 斯 的绝对 收入 假定 。根据 凯恩 斯 的 边 际消 费倾 向递减 理论 可 知 ,随 着收 入 的增加 , 费所 占的比例越 来越少 , 消 储蓄 随之 增加。
我国居民储蓄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发现 利率对储 蓄的影 响是负相关 的或者是含混不清的。 我 国经济学界有相 当一部分观点认为利率对居民储 蓄影 响很大 , 而 且是正的影响。如谢平(9 3, 19 )徐燕(9 2。在徐 燕的实证研究 中, 19 ) 发现 17 — 9 7年居民储 蓄对实际利率变动敏感 , 98 18 实际利率 变化会导 致储蓄
《 经济师)00 21 年第 1 期 2
● 经 济 观 察
我 国居 民储 蓄增 长的影响 因素分析
以来 , 国居 民 储 蓄 一 直 处 于 不 断 攀 升 的 态势 。 我
二 、 论 分 析 理
文章 分 析 了影 响 我 国居 民 储 蓄 的 三 个 因素— — 居 民 收 入 、 货 膨 胀 率 与 通 利率 。 过 图表 及 协 整 检 验 , 证 三 因素 的影 响 及 其 强 度 , 而提 出 了几 通 验 进
一
、
引 言
近几十年来 , 国经 济总体 上保持 了持续 、 我 稳定 、 康的发展态势 , 健 居民储 蓄也 因此而不断增 长。 截至 2 0 0 9年末 , 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突 破2 6万亿元 ( 图 1 。对 于巨额储 蓄的存在 , 方观点不一 。积极 的观 如 ) 各 点可以总结 为 : 一方面支持 了我 国改革开放 以来大规模的基础设施 建设 投资的需要 , 另一方面也说 明我 国居 民生活水平 的不断提高 ; 再者 , 可以 支持 我国反腐 败的进 程 , 因为有关学者认为贪污腐败 的款项是储 蓄的来 源之一 ( 张力生, 罗永进 ,0 5 。持批评态度 的人认 为 : 20 ) 巨额储蓄 的存 在 【给我国各方而带来 |一些 负面效应 , l 土 7 例如 : 储蓄 的增 加使 得居 民消费 需求下 降, 迫使政 府财政赤字 、 国家债务连年增加 。 使得政府 的宏观调控 不能伸缩 自如 , 妣政政策 的 自动稳定器功能 被削弱 , 能通 过中央银 行 仅 的货 币政策发挥效力 , 而根据罗伯特 ・ 蒙代尔的政策指派理论 . 这又使得 我国对内的经济调控功能被 削弱 ; 另一方面 , 蓄的迅 速攀 升使得我 国 储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居民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引言储蓄率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既关系到居民的经济安全,也关系到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居民储蓄率一直备受关注。
我国居民储蓄率的高低,以及影响因素到底有哪些,却一直是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的方式,探讨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希望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我国居民储蓄率的现状我国居民储蓄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长期稳居世界前列。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居民储蓄率为45.3%,而且自2000年以来一直保持在40%以上。
这说明我国居民有强烈的储蓄意愿,愿意将更多的收入用于储蓄而不是消费。
高储蓄率的背后,既有我国传统的储蓄理念,也有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未健全的现实问题。
我国利率水平相对较高,也是促使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因素之一。
一些文化、风俗也对我国居民储蓄率产生了影响,比如孝顺父母的传统习俗和未来子女教育等方面的考虑。
二、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1. 收入水平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收入水平越高,居民的储蓄率就越高。
因为收入水平高的人更容易有剩余资金用于储蓄,而收入水平低的人则更需将收入用于满足日常生活需求,无法有太多的剩余资金进行储蓄。
2. 家庭偏好家庭偏好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我国,由于传统教育和家庭观念的影响,很多家庭都有储蓄的习惯。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许多家庭都有“积蓄为财”的观念,因此愿意把家庭剩余的资金进行储蓄。
3. 政府政策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也会对居民储蓄率产生一定影响。
通过调整银行存款利率、税收政策等途径,政府可以引导居民的储蓄行为。
一些与社会保障相关的政策,也会对居民储蓄率产生一定影响。
如果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居民的养老压力相对较小,也会减少居民的储蓄意愿。
4. 教育水平教育水平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一般来说,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容易有更高的收入,更能够理性的规划自己的生活和未来,因此更有可能有较高的储蓄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学院:国贸班级:国贸(4)班姓名:杨德庆学号:
一问题的提出
1979年之后,我国的经济呈现蓬勃发展趋势,与此同时我国居民的储蓄也随之快速增长。
进入90年代后,我国居民储蓄额的增长上升到一个新的阶层,保持着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这一现象引起国内各经济学家及政府的广泛关注。
这对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有着有利的一面,但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适度的储蓄是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均衡发展的,主要表现为居民储蓄使银行能够有足够的资金来源为企业提供贷款,有利于国家经济的长期发展,但是居民储蓄如果达到适度的点后依然高居不下,说明国家居民的消费欲望和能力不强,需求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一直保持快速的增长势头。
1991年到2021年的18年间,居民储蓄存款率增长率达到25倍多。
1998到2000年期间由于中央银行的连续降息、政府开征利息所得税、储蓄实名制的实行等因素,居民储蓄存款的增长速度开始减缓。
进入2001年后,储蓄存款增长势头再次加快,到20xx你12 月末17.25万亿元,20xx年到20xx年我国虽然经历了一轮巨大的牛市,增长幅度有所降低,但是总量依然高居不下。
从国际角度看,我国储蓄从80年代以来,一直列居世界前列,这对于高速发
展的中国而言无疑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因为伴随着储蓄的高速增长,消费的持续低迷将对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我国居民储蓄多年居高不下是不争的事实,尽管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来鼓励居民消费,但成效均不明显。
不管从宏观还是微观来分析,我国居民存款额都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国民经济运行及整个经济的发展,所以对我国居民存款的问题进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十分重要。
我们可以运用研究的结果来分析现状并制定正确的应对方针。
二理论综述
近代人们关于储蓄的研究主要是以凯恩斯的消费函数推到而来:
凯恩斯认为,消费是限期可支配收入的函数,消费与可支配收入之间处在着以下的关系:
(1)在短期无论可支配收入多少,是否等于零,消费支出总是大于零。
可支配收入等于零时的消费支出,来源于从前的储蓄或现在的借债,这部分的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称为自发消费;
(2)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支出也增加。
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变动而变动的消费叫引致消费;(3)消费支出的增加量少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量。
假定消费函数为线性,则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可表述为 C=C0 +cYd
其中,C为消费支出,Yd为可支配收入,C0与c均为常数,且C0>0,00, S0为自发储蓄,与可支配收入无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