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备课参考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合集下载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一课件2.1.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的分类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一课件2.1.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的分类
b.多数能与水化合生成酸。 CO2 + H2O ==== H2CO3
c.能和碱性氧化物生成盐。 CO2 + CaO ==== CaCO3
Ⅲ.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 CO、H2O不是酸性氧化物。 个别金属氧化物也是酸性氧化物。 Mn2O7是酸性氧化物。
提醒:非金属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的关系:

按是否含氧 元素:
含氧酸H2SO4、HNO3、H3PO4(磷酸)
H2பைடு நூலகம்O3
无氧酸HCl、H2S(氢硫酸)
一元酸HCl、 HNO3
按电离氢离子 数目:
二元酸H2SO4 、H2CO3、 H2S
三…元…酸H3PO4
按挥发性: 挥发性酸、难挥发性酸
……
碱的分类
从是否溶 于水分

从碱性强 弱分
……
可溶碱NaOH、KOH、Ca(OH) 2、 Ba(OH)2、NH3·H2O
2.说出实现各物质之间转化的化学反应。
3.由上述关系图试分析氧化钙能与哪些物质反应?
4.探究:K2O属于上述哪类物质?它可能与哪些物质反
应呢?试举出两例。
推测:下列能与SO3反应的是
A.CO2
B.CaO
C.H20
D.Ca(OH)2
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2.物质种类繁多的原因 3.元素的存在形态:游离态、化合态 二、物质的分类 1.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2.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关系
分类
根据研究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它们区分为不同 种类和层次的科学方法。
食物的可存放时间和适宜存放温度
运用分类的实例
分类的好处
为了更全面认识、了解物质世界、研究物质世界: •认识同类的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相似性:以点带面、模仿判 断、举一反三、使知识条理化; •找到不同类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差异和规律--逻辑推理、由此 及彼,使知识系统化; •创新视角、发现规律、开辟新的知识领域

元素与物质的的分类+第1课时+参考教案

元素与物质的的分类+第1课时+参考教案

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鲁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一节《元素与物质分类》的第一课时。

本节从分类的角度出发,安排了安排了“元素与物质分类",在整个高中化学学习阶段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生通过对分类方法的系统学习,可以分类梳理一下已经学习过的化学知识,将这些化学知识在头脑中进行系统化处理,使学生感悟到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分类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学习方法。

而在本章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还要利用这种方法,学习化合物的分类,反应类型的分类等等,这种方法实际也要贯穿于学生整个的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

◆教学目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上学习对物质的分类,从微观上辨析物质的分类,体会微观粒子的变化对宏观物质的性质的影响。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立物质分类的基本模型,理解通过对物质的分类来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为后续的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基础。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学习探究,经历对物质进行分类的过程,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科学思想,体会化学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方法。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对物质分类过程和分类应用的理解,体会掌握科学方法就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建立高效学习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建立分类的科学思想,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在图书馆中为什么我们很容易就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在网页上为什么我们能迅速挑出所自己需要的信息呢?这是因为书、信息都按一定标准进行了分类且根据类别已经摆放好了。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例子吗?【投影】超市图片、一些碳元素的物质在我们接触的事物中,应用分类方法的例子很多,分类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也就是说分类是有依据的,我们也可以称为分类的标准。

【知识回顾】1.初中学习中,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2.对于自然界中的物质,从状态上可分为固态、气态、液态三态。

高中化学新教材优质课课件元素与物质分类

高中化学新教材优质课课件元素与物质分类
氢氧化铁胶体(左)与碘化银胶体(右)
分散系 分散质微粒直径
外观 稳定性 分散质微粒是否 透过滤纸 分散质微粒是否 透过半透膜
比较·归纳
溶液 <1 nm 均一、透明 稳定
胶体
浊液
介于1~100 nm之间 >100 nm
较均一、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
较稳定
不稳定


不能

不能
不能
像氢氧化铁胶体、碘化银胶体这样的液态胶体,用肉眼很难 和溶液相区分,那么用什么方法能快速区分开溶液和胶体呢?
把酸、碱、盐等物质加入胶体中时,它们溶解产生的阳离子或阴离 子所带电荷与胶体的分散质微粒所带电荷中和,会使胶体的分散质微粒 聚集成较大的颗粒,在重力作用下沉淀析出。这种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 现象称为聚沉。
加入硫酸钠溶液
氢氧化铁胶体的聚沉
胶体的聚沉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 用,如向豆浆(一种胶体)中加入硫酸钙使 蛋白质等聚沉制成可口的豆腐。
卤水点豆腐
胶体的分散质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能吸附带有某种电荷的离子, 从而形成带电微粒,这些带电微粒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会发生定向移动, 这种现象称为电泳。
通电前
通电后
-+
氢氧化铁胶体的电泳现象
电泳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如电泳 电镀就是利用电泳将油漆、乳胶、橡胶 等均匀地沉积在镀件上。
白色电泳漆
概括·总结
通过元素与物质分类三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够从“价-类”二 维的角度来看待元素和物质,知道各类物质分别具有一般性质, 并且能够基于物质类别预测和研究陌生物质的性质,认识不同类 别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
其他分类方法
化合物 纯净物
酸 碱
盐 氧化物

高中化学教案:元素和化合物的分类

高中化学教案:元素和化合物的分类

高中化学教案:元素和化合物的分类一、元素的分类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根据元素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

1. 金属元素金属元素大多数具有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和高密度等特点。

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会丢失电子形成阳离子。

常见的金属元素有铁、铜、锌等。

2. 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大多数没有金属光泽,通常是不良的导电导热体。

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通常会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常见的非金属元素有氧、氮、氢等。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分类,元素还可以进一步分为主族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

1. 主族元素主族元素是周期表中1A到8A族元素,它们的化合价主要是1、2、3、-3和-2。

主族元素的化合物在形成化学键时通常会丧失或获得对应的电子。

2. 过渡金属元素过渡金属元素是周期表中3B到12B族元素,它们的化合价可以是多种不同的值。

过渡金属元素的化合物通常具有丰富的颜色和不同的磁性。

二、化合物的分类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根据元素之间化学键的性质和成分的比例,化合物可以分为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和金属间化合物等几种类型。

1. 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是由金属和非金属元素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离子化合物的特点是具有高熔点和电解质的性质。

在离子晶体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以静电力相互吸引。

2. 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是由两个非金属元素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共价化合物的特点是通常具有较低的熔点和不导电的性质。

共价键的形成是通过元素之间共享电子。

3. 金属间化合物金属间化合物是由两个或多个金属元素通过金属键结合而成的物质。

金属间化合物的特点是通常具有高电导率和良好的导热性能。

金属键的形成是通过金属元素的电子云相互重叠。

根据化合物的组成和化学式,化合物还可以分为二元化合物、三元化合物和多元化合物等。

1. 二元化合物二元化合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NaCl)和氧化铁(Fe2O3)等。

高中化学【元素与物质分类】优质课件

高中化学【元素与物质分类】优质课件
解析 答案
考点三
分散系、胶体
知识梳理
1.分散系 (1)概念: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 胶体 ,可用 如下直观地表示。
2.三种分散系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 _<__1__n_m_ _1_~__1_0_0__n_m__ ___>_1_0_0_n_m____
4.简单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1)交叉分类法的应用示例
(2)明确分类标准是对物质正确树状分类的关键
(3)树状分类法在无机化合物分类中的应用
氢化物:HCl、H2S、H2O、NH3等

不成盐氧化物:CO、NO等
机 化 合 物
碱性氧化物:Na2O、CaO等
氧化物成盐氧化物酸性氧化物:CO2、P2O5等
2.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在自然界的 存在形式有 游离态 和 化合态 。 ①游离态:元素以 单质 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 化合物 形式存在的状态。 (2)元素组成物质 元素―组―成→单化质合:物同:种不元同素种组元成素的组纯成净的物纯净物
内容索引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考点二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考点三 分散系、胶体 探究高考 明确考向 课时作业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知识梳理
1.原子、分子、离子概念比较 (1)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 原子是 化学变化 中的最小微粒。分子是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的最小微粒, 一般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离子是带 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2)原子是怎样构成物质的?

教学设计_元素与物质的分类_化学_高中

教学设计_元素与物质的分类_化学_高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元素的资源意识,体会分类的重要意义,形成物质的元素观和分类观;同时进行化学美学教育。
教学重难点
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
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仪器、用品
电脑、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联想质疑
交流研讨: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迁移应用: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指导学生分析铁的化学性质,讲解实验方案:
用分类比较的方法,预测该物质可能具有的性质
根据所给的试剂,设计出可操作的实验方案
实施实验方案,记录现象
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实验记录
展示实验记录表,具体分析铁的化学性质
总结各类物质的化学性质:
1、金属的化学通性;
2、非金属的化学通性;
3、酸的化学通性;
4、碱的化学通性;
交流研讨:
物质的分类依据
活动探究:
研究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相互关系
小结
[板书]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课件展示:
展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的有关物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提出问题:
处于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中,你是否想过,这些物质都是如何组成的?
为了更好地探讨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应该怎样对物质进行分类?
教材分析
在初高中化学学习中,《物质的分类》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惯穿中学化学的始终,有其重要意义,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因为从不同角度研究物质的分类和转化,是化学家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内容。学习《物质的分类》一方面可以与初中化学进行合理衔接,另一方面又为高中化学后续内容的学习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本单元中关于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内容正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还可以为后阶段学习钠、镁、氯、氮和硫等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规律打下必要基础。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PPT课件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PPT课件


碱性 氧化物

【预测4】
指 示
剂酸


金属
碱性 氧化物
【预测5】碱Leabharlann 【预测6】酸 盐 盐
金属

活动·探究
金属单质: Fe、 Zn
氧化物: CaO、 CuO
酸〔稀〕: HCl、 H2SO4 碱溶液:NaOH、Ca(OH)2 盐(溶液):NaCl、 Na2SO4 、 AgNO3、 CuSO4 、 CaCO3
钠盐

按金属离子 钾盐

钙盐…


盐酸盐
按酸根离子 硫酸盐
碳酸盐…
钠单质
(游离态)

Na
钠 元
氧化物 … Na2O、Na2O2

化合物
氧化物对应 的水化物
… NaOH
(化合态)
盐酸盐 … NaCl
钠家族
硫酸盐 … Na2SO4

碳酸盐 … Na2CO3 硝酸盐 … NaNO3
磷酸盐 … Na3PO4 硫化物 … Na2S


CO2
无明显现象 CO2+ 2NaOH =Na2CO3+H2O

类别:酸性氧化物
碱能跟酸性氧化物反应
H2SO4
类别:酸
试管发热
2NaOH+H2SO4 = Na2SO4
+ 碱能跟酸发生反应
H2O
CuSO4
类别:盐
蓝色沉淀 2NaOH + CuSO4 =Cu(OH) 2 ↓ +Na2SO4 碱能跟某些盐发生反应
反应关系 实验现象
结论
石蕊试液 紫色石蕊 酸能使石蕊试

鲁科版化学必修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说课课件

鲁科版化学必修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说课课件
利用元素周期表可以预测元素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为新材料的发现和应用提供理论 支持。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01
02
03
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 掌握元素与物质的基本概 念和分类方法。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探讨元素与物质分类的意 义和应用。
实验法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 身体验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过程,加深理解。
利用物质。
鲁科版化学必修1是高中化学的 起始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化学学
科素养和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目标
01
掌握元素与物质分类的 基本概念和原理。
02
学会运用物质分类方法 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03
04
了解元素在自然界中的 存在形式和循环过程。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 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 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 论、主题辩论、化学竞赛等力。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鲁科版化学必修1教材. 山东科学 技术出版社, 2020.
[3] 李四. "物质的分类及其在生活中的 应用."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3.8 (2021): 45-48.
丰富教学资源
积极开发、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课 件、实验器材、网络资源等,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参加培训、研讨等活动,不断提 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05 教学反思与展望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 度
在教授《元素与物质的分类》这一章 节时,我注意到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需 要适中。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同学, 过多的内容可能会造成理解困难;而 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过于简单的知 识又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因此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精准 地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教学设计_元素与物质的分类_化学_高中

教学设计_元素与物质的分类_化学_高中

教学设计_元素与物质的分类_化学_高中教学设计,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学科:化学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和物质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掌握元素和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特征。

3.能够通过实例判断物质的分类。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元素的概念和特征。

2.物质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的教学PPT。

2.包括金属、非金属、半金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等实验物质的小样品。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瓶水,并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回答是水。

2.教师出示一块铁片,并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回答是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水和铁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回答都是物质。

4.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物质有哪些分类?学生回答可能有很多种。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个包括元素、化合物、混合物在内的示意图。

2.教师依次讲解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和特征。

3.教师强调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经化学变化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在一起而不发生化学变化的物质。

三、元素的分类(15分钟)1.教师出示一个包括金属、非金属、半金属在内的示意图。

2.教师介绍金属、非金属、半金属的特征和常见的例子。

3.教师让学生进行讨论,根据物质的特征将实验物质进行分类。

4.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总结金属、非金属、半金属的分类方法和特征。

四、物质的分类(15分钟)1.教师出示一个包括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在内的示意图。

2.教师介绍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的特征和常见的例子。

3.教师让学生进行讨论,根据物质的特征将实验物质进行分类。

4.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总结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的分类方法和特征。

五、实例分析(2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图片。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第二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学课件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一第二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学课件
将Fe(OH)3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过滤后的现象
Fe(OH)3胶体全部透过滤纸,滤 Fe(OH)3胶体 纸上无滤渣,过滤后的液体还
是红褐色。
泥水过滤后在滤纸上得到泥 泥水 沙,而过滤后的液体是澄清、
透明的。
(6)渗析
利用半透膜把胶体中混有的离子或分子从胶体溶液里分离 的操作,叫做渗析。
盐的分类 酸式盐,NaHSO4-电离出的阳离子除了金属离子还有H+ 碱式盐,Cu2(OH)2CO3-电离出的阴离子除了酸根离子还有 OH-
3、根据物质类别研究物质性质 探究酸的通性(以稀盐酸为例) 实验操作: (1)在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 (2)在盛有铁丝的试管中滴入稀盐酸; (3)在盛有氧化铜的试管中滴入稀盐酸; (4)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滴有紫色石蕊)的试管中滴入稀盐酸; (5)在盛有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滴入稀盐酸。
C.因为Fe(OH)3胶体带正电,所以在电场作用下有电泳现象 D.不能穿过半透膜的微粒一定是胶体微粒
4. “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 100nm的材料,纳米
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
中,所形成的物质( B )
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
滤纸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①④⑥
B. ②③④
C.②③⑤
D. ①③④⑥
5.下列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有关的是 ( D )
①用盐卤点豆腐 ②用明矾净水 ③医药上用三氯化
铁止血 ④ 江河入海口形成三角洲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全部
31
本节课结束 同学们,再见!
宏观特征 均匀、稳定、透明

2024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一轮复习:元素与物质分类课件

2024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一轮复习:元素与物质分类课件

选项 混合物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液氨
苛性钠
胆矾
氧化铁
B
盐酸
烧碱
食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化钠
C “84”消毒液 碱式氯化镁 石灰石 过氧化钠
D 聚乙烯塑料 熟石灰
苏打
生石灰
二氧化碳 二氧化氮 二氧化硅 二氧化硫
4 . 已 知 H3PO3 与 足 量 NaOH 反 应 生 成 Na2HPO3 , 则 H3PO3 为 ________元酸,其结构式为__________。
化、硫化、卤化、橡胶老化
①只有化学键的断裂不是化学变化,如离子晶体、 共价晶体的熔化。 ②蛋白质的变性为化学变化而盐析为物理变化。 ③核裂变或聚变不属于化学变化而属于核变化。 ④一般物质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3.物质的常见转化和反应类型 (1)酸、碱、盐、氧化物和单质之间的转化
①强酸制弱酸:如实验室制 CO2 和 SO2,其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___C__a_C_O__3+__2_H__+_=_=_=__C_a_2_+_+__C__O_2_↑__+__H_2_O_____ 和 ___S_O__23_-_+__2_H_+_=_=_=_ _S_O_2_↑__+__H__2O________。
(3)同素异形体 ①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___性__质__不__同__的__单__质______叫同素异形体。 ②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 之间的转化属于__化__学__变__化____。
①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O2和O3的混合物、金刚 石与石墨的混合物等。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才是单质。 ②高分子化合物为混合物,如聚乙烯等。 ③一种分子式不一定代表一种纯净物,如C4H10等。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第一章:物质的分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

使学生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让学生掌握元素、化合物和物质之间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纯净物、混合物、元素、化合物。

物质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物质分类的实际应用。

1.3 教学重点和难点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物质分类方法的掌握。

物质分类原则的理解。

1.4 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讲授法,讲解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原则。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物质分类的实际应用。

使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物质分类的图像和实例。

1.5 教学步骤引入物质分类的概念,讲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讲解元素的定义和特点,介绍元素周期表。

讲解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介绍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

通过实例分析,展示物质分类的方法和原则的应用。

总结物质分类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巩固。

第二章:元素的概念和特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元素的概念和特点。

使学生能够识别和记忆元素的符号和名称。

让学生了解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和作用。

2.2 教学内容元素的概念和定义。

元素的特点和性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

2.3 教学重点和难点元素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和应用。

元素符号的记忆和识别。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的理解。

2.4 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讲授法,讲解元素的概念和特点。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元素的存在和作用。

使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图像和实例。

2.5 教学步骤引入元素的概念,讲解元素的定义和特点。

讲解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进行符号的记忆和识别练习。

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讲解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通过实例分析,展示元素的存在和作用。

总结元素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巩固。

第三章: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

使学生能够识别和记忆化合物的名称和化学式。

让学生了解化合物在物质中的存在和作用。

3.2 教学内容化合物的组成和定义。

高中化学教案:元素和化合物的分类

高中化学教案:元素和化合物的分类

高中化学教案:元素和化合物的分类一、引言化学是研究物质性质和变化的科学,其中元素和化合物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本教案将介绍高中化学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和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二、元素的分类及特点1. 主要分类方法:(1)按性质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而非金属元素大多没有这些性质。

(2)按在自然界中存在形态分为自然界元素和人工合成元素:自然界元素存在于大自然中,而人工合成元素是通过实验室条件下人工制备获得的。

(3)按周期表位置分为主族元素和过渡金属:主族元素位于周期表左侧,过渡金属位于周期表中间区域。

2. 具体特点:(1)金属元素特点:金属性好:具有光泽;导电、导热能力强;不易挥发: 熔沸点比较高;硬度大: 高维氏硬度(vickers硬度),相对高分子量,真密度大;有延伸、压延性: 易被锤打,可制作线、薄片;氧化易:热稳定性相对较差,容易与氧化剂反应生成氧化物。

不具有光泽;导电、导热能力相对弱;挥发性大:熔沸点低,最低挥发温度低;硬度小;维氏硬度与汉氏硬度均偏低。

原子- 分子质量小,真密度小。

无延展、压缩性:不易广泛采用拉丝或压制方法。

不易发生氧化反应。

三、化合物的分类及特点1. 主要分类方法:(1)按成分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多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而有机化合物则包含碳元素。

(2)按结构分为离子型化合物和共价型化合物:离子型化合物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电荷间的相互吸引作用形成的,共价型化合物则是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形成的。

2. 具体特点:(1)无机化合物特点:在常温下绝大多数为固体,少数为液体或气体;晶体形态多样:常见有棱锥、八面体等形状;具有高的熔点和沸点:化学键较强,需要较高的能量才能破坏化学键。

离子间作用力强: 具有很高的溶解度,易溶于水。

大多数为液体或固体,少数为气体;通常没有规则的结晶形态;熔点和沸点较低:是由于共价键相对来说比离子键要容易断裂。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参考课件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参考课件
⑴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 组成的。 ⑵同一种元素可以自身组成纯净物—单质 ⑶绝大多数元素可以与其它种类元素之间按照一定 的规律组成纯净物—化合物 由于元素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 因而110多种元素能够构成庞大繁杂的物质世界。
2、元素的存在形态:游离态和化合态。
常见元素化合价的顺口溜:
第一节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五 紫红色 Cu
单质
彩 黑色 缤
CuO
纷 砖红色
Cu2O
的 白色
CuSO4
铜 蓝色 CuSO4·5H2O
化 合 物
世 界
绿色
Cu(OH)2 Cu2(OH)2CO3
本节的核心问题
(1)110多种元素是如何构成几千万种物质的? (2)为了更好地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应 怎样对物质进行分类?用什么样的标准分类? (3)各类物质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按电离出H+难易分)强酸 按酸性强弱分 弱酸
HCl、H2SO4、HNO3 HClO、H2CO3、H2SO3

按电离出H+ 的个数分
一元酸 HCl、HNO3 二元酸 H2SO4

按有无氧元素分
无氧酸 含氧酸
HCl、H2S H2SO4、HNO3
(按电离出OH—难易分)强碱 按碱性强弱分 弱碱
NaOH、KOH、 Ba(OH)2、Ca(OH)2 Mg(OH)2、NH3·H2O
有的元素只形成一种单质; 有的元素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质
⑵单质、化合物还可以再分类。 酸
单质
金属 非金属
化合物
碱 盐 氧化物
含硫物质
化合价 -2 0
化学式 H2S S
+4 +6

【高中化学】元素与物质的分类PPT课件11(4份)

【高中化学】元素与物质的分类PPT课件11(4份)


非金属单
CaO
酸 盐酸 酸性 CO 2 氧化物 水
碱 酸性 氧化物
CO2
Ca(OH)2
碱性 CaO 氧化物

活动· 探究
碱 Ca(OH)2 盐 AgNO3 金属 Fe

盐酸
指示剂
碱性 氧化物
CaO
活动· 探究
酸 盐
盐酸 CuSO4

Ca(OH)2
非金属 Cl2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1节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第1课时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物质的分类
1、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均由 元素组成,什么叫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 的同一类原子统称为元素。 到目前为止,人类发现的 元素种类为110多种。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2、元素是怎样组成世界上 万事万物的?
酸 硫酸 盐酸 碱 NaOH Ca(OH)2 化合物 盐 CaCO3 NaCl Na2SO4 AgNO3 氧化物 氧化钙 氧化铜 金属单质 铁 单质 非金属单质 木炭 氧气
2、根据物质的类别研究物质的性质 预测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碱性氧 化物、酸、 碱、盐的反应关系?

金属
Fe
盐酸 CuSO4溶液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组成元素:Na、Cl、Mg、O、 Cu、S、H、Ca
组成元素为1种:Na、Cl2、
Mg、O2、Cu、S、H2、Ca 组成元素为2种:Na(+1)、 Mg (+2) 、 Cu (+2) 、 H (+1) 、 Ca (+2) 、 Cl (-1) 、 O (-2) 、S (-2) NaCl、 Mg Cl2 、 Cu Cl2 、 H Cl 、 Ca Cl2 、 Na2O 、Na2O2 、MgO 、CuO 、H2O 、 CaO 、 Na2S 、MgS 、CuS 、H2S、CaS

2024-2025年高中化学第2章第1节课时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的分类教案鲁科版必修1

2024-2025年高中化学第2章第1节课时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的分类教案鲁科版必修1
-组成和性质
-示例:根据组成和性质,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7.分类的意义
-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实际应用指导
-示例:酸(H+)、碱(OH-)的分类及应用
8.特殊物质的分类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
-示例:碳的同位素C-12、C-13,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
-学生阅读《化学与社会》杂志文章,了解元素与物质关系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师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展,解答学生在拓展过程中的疑问,提供必要的指导。
-学生结合课堂所学,进行相关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学生通过撰写阅读笔记、实验报告等方式,总结拓展学习的心得体会,提高写作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建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学习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学生能够宏观辨识不同种类的物质,并理解其微观构成;通过物质的分类,培养学生证据推理的能力,学会根据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同时,通过实验操作,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欲望,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讨论,巩固学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物质的分
知识点梳理
“六、知识点梳理”本节课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1.元素的概念和特点: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具有独特的原子序数和原子量。2.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元素可以以游离态和化合态存在于物质中。3.物质的分类: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又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4.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包括周期和族两部分,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电子层和价电子排布规律分布。5.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元素周期表可用于查找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预测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指导化学反应等。6.物质的分类依据:物质的分类主要依据其组成和性质,如纯净物的组成和性质相同,混合物的组成和性质不同。7.分类的意义:物质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从而为实际应用提供指导。8.特殊物质的分类:如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等特殊物质的分类及判断。9.实验操作技能: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如称量、溶解、过滤、结晶等,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10.化学思维的培养:通过学习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提高证据推理和模型建构能力。以上知识点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全面梳理,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要点精讲
一、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1.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2.同一种元素可以自身组成纯净物——单质(元素以单质的形式存在的状态称为该元素的游离态)
3.不同种元素相互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律可以组成纯净物——化合物(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状态称为该元素的化合态);相同的元素也可组成不同的化合物。

由于元素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以不同的种类和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因而110多种元素能够构成庞大繁杂的物质世界
二、物质的分类
1.物质分类标准的研究
(1)物质是否由同一种分子组成(学生回忆初中化学或科学的内容)——纯净物和混合物。

(2)要根据被分散物质颗粒的大小可将混合物分为溶液、浊液、胶体等。

(3)纯净物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相同元素构成单质(游离态);不同元素构成化合物(化合态)。

(4)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是否导电——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5)根据化合物的性质可将它们分为酸、碱、盐、氧化物。

(6)根据反应物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可将反应物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

2.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关系
①、金属铁(单质)的性质;②Ca(OH)2(碱)的性质;③CuSO4(盐)的性质;④氧化铜(碱性氧化物)的性质。

3.单质、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的用途
(1)研究一类物质的性质(完成从单个物质向一类物质的过渡)。

(2)制备有关物质。

(3)鉴别物质。

(4)提纯物质。

三、混合物
1.分散质: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叫分散质。

如食盐溶液中的食盐。

2.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这种物质(另一种物质)叫分散剂。

如食盐溶液中的水。

3.分散系:由分散质和分散剂构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如食盐溶液就是一种分散系。

教师要求学生列举几种分散系,并指出分散质和分散剂。

4.几种常见的分散系(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度大小进行分类)
(1)溶液:分散质是分子或离子,分散质的粒度<1nm(10-9m),具有透明、均匀、稳定的宏观特征。

(2)浊液:分散质是分子的集合体或离子的集合体,分散质的粒度>100nm(10—7m),具有浑浊、不稳定等宏观特征。

(3)胶体:分散质的粒度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叫胶体(也称为溶胶)。

5.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现象: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明亮的光区,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现象或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现象产生的原因: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波长为400~700nm)散射而形成的。

丁达尔现象的应用:区别溶液和胶体。

实验:先取一个具有双通性质的纸筒(事先在纸筒的下端钻一个小孔,以让光线通过),将纸筒套在盛在氢氧化铁胶体的烧杯上,再取一只40W的电灯泡,通电后放在纸筒的小孔处,人从纸筒的上端从上往下观察,即可观察到有一条“光亮的通路”的现象。

能同样的办法观察食盐溶液的现象。

(2)电泳: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产生定向移动的现象叫电泳。

电泳现象说明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带有电荷。

胶体粒子带电的经验规律——
带正电荷的胶体粒子:金属氢氧化物(如氢氧化铝、氢氧化铁胶体);金属氧化物胶体。

带负电荷的胶体粒子:非金属氧化物胶体;金属硫化物胶体;硅酸胶体;土壤胶体。

特殊胶体:AgI胶体粒子随AgNO3和KI 的相对量不同可带正电或负电。

若KI过量,则AgI 胶体粒子吸附I—而带负电荷;若AgNO3过量,则AgI胶体粒子吸附Ag+而带正电荷。

(3)聚沉:向胶体中加入盐时,其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能中和分散质微粒所带的电荷,从而使分散质聚集成较大的微粒,在重力作用下形成沉淀析出。

这种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胶体的聚沉(适用于液溶胶)。

实验: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钠,可观察到氢氧化铁沉淀析出。

6.胶体的制备
凝聚法:
(1)向沸水中滴加几滴饱和的氯化铁溶液,适当加热即可形成氢氧化铁胶体(注意加热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形成氢氧化铁沉淀)。

(2)在不断振荡的情况下,向稀KI溶液中加入稀AgNO3溶液,可制得浅黄色的确良AgI 胶体。

7.胶体的用途:
(1)盐卤点豆腐;
(2)肥皂的制取和分离;
(3)明矾净水;
(4)FeCl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

(5)水泥硬化;
(6)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

(7)土壤胶体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保肥作用。

相关链接
胶体分散系即胶体溶液,分散相粒子大小在1-100nm之间,属于这一类分散系的有溶胶和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由于此类分散系的胶体粒子比低分子分散系的分散相粒子大,而比粗分散系的分散相粒子小,因而胶体分散系的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

外观上胶体溶液不浑浊,用肉眼或普通显微镜均不能辨别。

胶体是物质的一种分散状态,不论在任何物质,只要以1-100nm之间的粒子分散于另一物质中时,就称为胶体,胶体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分散系。

例如,氯化钠在水中分散成离子时属低分子分散系。

而在苯中则分散成离子的聚集体,聚集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之间,属胶体溶液。

许多蛋白质、淀粉、糖原溶液及血液、淋巴液等属于胶体溶液。

胶体还可以按照分散剂的状态分作固溶胶(比如烟水晶,有色玻璃),气溶胶(雾,云,烟)和液溶胶(如AgI胶体和Fe(OH)3胶体)。

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因而可以使用半透膜渗析的方法来精制胶体。

典型分析
1.下列各组物质中肯定全都属于纯净物的是()
A.液氯和氯水
B.二氯甲烷和丁醇
C.七水合硫酸亚铁和硫酸亚铁
D.蔗糖和淀粉
【答案】C
【解析】A项中的氯水为混合物;B项中的丁醇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如1-丁醇、2-丁醇等;D项中的淀粉是混合物。

2.近期出版的德国著名行业杂志《应用化学》上刊登文章介绍:某中德联合研究小组设计制造了一种“水瓶”,用富勒烯(C60)的球形笼子做“瓶体”,一种磷酸盐做“瓶盖”,恰好可将一个水分子关在里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双氧水、水玻璃都是纯净物
B.石墨和C60互为同位素
C.磷酸钙中所含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
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C60是化学变化
【答案】D
【解析】本题以高科技为切入口,将有关物质组成、分类的概念与物质结构融合于试题中。

本题中水和双氧水是纯净物,水玻璃是Na2SiO3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A错误;石墨和C60互为同素异形体,B错误;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D正确;磷酸钙中钙元
素是长周期元素,C错误。

高考案例
1.(2010年福建卷)下列有关化学研究的正确说法是()
A.同时改变两个变量来研究反应速率的变化,能更快得出有关规律
B.对于同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的焓变相同
C.依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D.从HF、HCl、HBr、HI酸性递增的事实,推出F、Cl、Br、I的非金属性递增的规律【答案】B
【解析】如果同时改变两个变量,不能确定是哪一个变量影响的,A错误;依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C错误;用酸性判断非金属性强弱应该用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判断,D错误。

2.(2010年北京卷)下列物质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对应的是()
A.H2SO4、NaOH——腐蚀品
B.CH4、C2H4——易燃液体
C.CaC2、Na——遇湿易燃物品
D.KMnO4、K2Cr2O7——氧化剂
【答案】B
【解析】B项,CH4、C2H4均为易燃气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