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差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建立一个偏差处理的规程,以便有效识别并及时报告、记录、调查、处理偏差,控制偏差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范围:适用于任何偏离生产工艺、物料平衡限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以及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设备异常等情况,包括生产全过程中的偏差和实验室偏差。

责任人:生产部所有人员、物料部所有人员、质量管理部所有人员、生产副总经理、质量受权人。

内容:

1.定义:

1.1偏差:是指偏离已批准的程序(指导文件)或标准的任何情况。包括任何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异常情况,如物料、产品检验结果超标;物料、产品存贮异常;设备故障;校验结果超标;环境监测结果超标;客户投诉等;以及与药品相关的法律法规或已批准的标准、规程、指令不相符的意外或偏离事件。

1.2紧急措施:本文所指的紧急措施是指为了不使偏差继续扩大或恶化的方法。常见的紧急措施包括:暂停生产、物料或产品隔离、物料或产品分小批、设备暂停使用、紧急避险及恢复正确状态(如工艺参数偏离后调整为规定指标范围内)等。

1.3纠正(本文亦表述为纠正行动、纠正活动):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如:降级、返工、销毁、重新包装、重新贴签等。

1.4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根源所采取的措施。

1.5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2.偏差处理原则:

2.1各部门负责人应确保所有人员正确执行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和操作规程,防止偏差的产生。

2.2出现偏差必须立即报告并按偏差处理的程序进行,严禁隐瞒不报偏差及产生原因或未经批准私自进行偏差处理的情况。

2.3偏差调查应彻底,确保根本原因被识别和采取的纠正活动和纠正措施正确,并应当采取预防措施有效防止类似偏差的再次发生。

2.4在偏差的根本原因被识别和纠正活动被确定之前,相关产品不得放行。

2.5每年至少对偏差进行一次趋势分析,以推动公司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3.偏差的分类:根据偏差的性质、偏差的范围大小、偏差对产品质量潜在影响的程度以及是否影响患者健康和影响注册文件等因素,将偏差分为关键偏差、中等偏差、微

小偏差。

3.1关键偏差:违反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政策或国家法规,危机产品安全及产品形象,导致或可能导致产品质量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以致产品整批报废或成品收回等后果。

3.2中等偏差:导致或可能导致产品质量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造成返工、重新包装等后果。严重违反GMP及操作规程事件。

3.3微小偏差:不会影响产品质量,或临时性调整。

4.偏差的种类(以下仅为举例,包含但不仅限于):

4.1投料错误:投放错误的原辅料;投料量错误;使用没有经质量管理部门批准放行的物料。

4.2检验结果超标:物料、中间品、待包装品、成品的检验结果超过标准。

4.3生产过程缺陷:关键控制项目检查超出标准要求;工艺条件、参数发生偏离。4.4混淆:两种不同的产品、同种不同批号的产品,或同种同批而用不同的包材的产品混在一起。

4.5异物(有形):在物料、成品或生产包装过程中发现的异物。

4.6潜在的污染:如不能正确清除,可能导致产品污染。

4.7过期的物料及设备:使用的物料、中间品、待包装品超过规程规定的贮存期限;使用了超出校验期的设备。

4.8物料、产品贮存异常:物料、产品未按规定的贮存条件及包装要求保存。

4.9设备故障及过程中断:因设备故障导致产品质量缺陷或潜在威胁,生产中断;因动力原因(停电、汽、气、水)导致流程中断。

4.10环境:与药品相关的空调系统、厂房设施的防尘捕尘设施、防止昆虫或其他动物进入设施、照明设施的故障;以及洁净区尘埃粒子监测超限;动态微生物监控指标超限、温湿度控制超限、压差超限等偏离事件。

4.11制药用水:未按规定使用制药用水(如本该使用纯化水的使用了饮用水);在水系统中发生影响产水质量的错误行为。

4.12检验及预防维修:设备仪器校验不能按计划进行,或在校验过程中发现计量结果超出要求范围;预防维修未按计划准时进行或在预防维修中发现设备关键部位问题影响已生产产品质量的情况。

4.13包装缺陷:包装设计印刷缺陷。

4.14客户投诉:涉及生产过程控制及产品质量的投诉。

4.15文件记录缺陷:使用过期文件;记录不规范;文件丢失等。

4.16未按规程执行:违反批准的规程、生产指令。

4.17人员失误:人为失误导致产品质量问题、未能按正常程序执行,记录错误等。4.18旧包材、零散物料:生产过程中发现零散不合格的包材以及本应按规程集中处理的物料。

4.19标识问题:缺少标识、标识错误或标识的信息与文件矛盾。

4.20收率及物料平衡率:收率超过设定的范围;物料平衡超过规定的限度范围。

4.21其他:未列入以上的偏差。

5.偏差根本原因类别:

5.1人员:违反文件进行操作,未经批准修改工艺参数,记录填写或修改不规范等,导致偏差的发生。

5.2设备及设施:由于生产及实验室设备和设施,如动力运行故障、设备仪器故障;或对设备设施的监测未能如期执行或监测指标超限等,导致偏差的发生。

5.3产品及物料:原辅料、包装材料检验不合格,或检验合格但在贮存、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导致的偏差。

5.4文件及记录:现有的规程、质量标准、批记录等存在缺陷,导致的偏差。

5.5环境:因外界环境导致的偏差。

5.6其他。

6.职责:

6.1偏差报告人员或部门:

6.1.1负责及时、如实报告偏差。

6.1.2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6.1.3协助调查偏差的原因。

6.2偏差涉及的相关部门:

6.2.1配合调查偏差的原因。

6.2.2提出处理意见及纠正措施,并提供相应的支持文件。

6.2.3执行纠正及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

6.3偏差处理领导小组:由质量受权人领导,为一个跨职能的团队,是偏差处理专业组织,该小组由质量管理室主任、质量检验时主任、物料部经理、生产部经理、工程设备处主任或经其授权人组成。负责讨论并制定偏差所涉及的物料或过程的处置建议以及相应的纠正行动和纠正预防措施。

6.4质量管理室:

6.4.1评估偏差的风险等级并确定其所涉及的相关部门。

6.4.2负责对偏差进行编号,对相关文件记录的下发及归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