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冯恩洪教授《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通用6篇)

《创造合适学生的教育》〔通用6篇〕《创造合适学生的教育》〔通用6篇〕《创造合适学生的教育》1 假期读了冯恩洪先生的《创造合适学生的教育》一书,感悟很深,对我触动很大。
其中印象最深入就是其中关于老师自我进步,如何实现老师专业开展的局部。
我们不但要珍惜讲台,热爱讲台,享受讲台,而且要挑战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同时也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享受讲台。
要开展自己只有两条路,第一条是知识的补充,主要的补充方式就是读书,读书可以进步自己的智商和情商,在各个方面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同时读书使自己累计更多的经历,用最好的方式来教育学生。
知识的补充需要读书学习,经历积累需要反思和总结。
在此根底上学会合作双赢,做复合型的老师,就会成功。
一个优秀的老师和一个普通的老师的区别在于,一个一般的老师总是沾沾自喜自己曾经上过的那节课有多么成功,而一个优秀的老师永远认为教学是一个可以改良可以更好的事情。
一个会读书、会反思的老师,才是一个能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老师,才是一个好老师。
对照冯先生的告诫,反思自己在这两方面的作为,感觉到距最好的自己有很大的差距。
首先在读书学习方面,感觉自己做的很不够。
在读书方面来说,自己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较少,很多不同学生的最好处理方法,很多课堂有效教育方法在前人的书中都有一定的提及,并找到了一些不错的解决方法,而我却有很多还没有学到。
如今读了冯校长的书后,觉得从如今开场应该严格地要求自己,过去老师们常讲:要给人家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如今的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假如不努力跟上,就会落后,就会被淘汰。
只有改变观念,终身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才能更好地、更长时间地照亮别人,开展自己。
冯先生还告诉我们要积累经历,学会反思。
要进步自己就要学会反思并经常性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中找到自己的缺乏之处,找到更好的处理方式方法,老师要有反思的意识、习惯和技能。
勤反思,勤总结,总结成功的局部,反思失败的教训,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素质的老师,更好的为学生、学校效劳。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利用假期时间,我有幸拜读了冯恩洪校长的一本教育著作《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书中有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我们一直在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却没有关注我们的教育是否适合学生。
冯恩洪校长不仅是具有远见卓识,还是“艺高人胆大”的教育实践家。
早年,他就对德育改革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及思考。
我们传统课堂往往经常要求学生样样都行,但冯恩洪校长说,全才、全面发展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接受他:“人皆有才,人物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的观点,要为有差异的学生选择合适的教育才是我们教师的任务。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但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大部分的时候是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满堂灌”成了我们的教学模式,这样的课堂让学生“难受”,如何让学生从“难受”过渡到“享受”,我从冯恩洪校长《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得到了一些启示:一、爱学生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认为“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都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的`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
”想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首先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
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不能称之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不能称之为教育。
教师把不同的爱献给不同的学生,种进不同学生的心里,就能结出不同喜人的硕果。
二、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孔子早在千年教育史中就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教育理念。
孔子门下的成功学生颇多,其实跟孔子教学理念有很大的关系,孔子常常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教师面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2024年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想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
新时代教师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责任。
怎样培养人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育方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中国教育界素有“北魏南冯”之称的“南冯”——中国当代教育名家冯恩洪先生的教育随笔,是对教育规律的认识与探索,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展望。
“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是书中提出的核心观点。
全书冯先生结合自己多年教育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和思考,分九大主题和三个方面谈起,帮助我们重新认识教育目的,探寻教育真谛,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如何实现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热爱每一位学生“七一勋章”获得者“燃灯校长”张桂梅曾说:“教育是一个用生命感动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的过程,教育的使命是影响生命,而不是改变生命”。
没有情感没有爱就不能称之为教育,教师把不同的爱献给不同的学生,种进不同学生的心里,就能结出不同喜人的硕果。
我们学校近一半的学生是留守儿童,每一位老师都将学生当作自己孩子一样去关心关爱,既作严师,也作“慈母”,真正做到尊重生命,以生为本。
那么教师怎样做到以生为本呢?有的教师从早到晚地泡在学校甚至教室里,一发现问题就提醒学生,他认为这就会得到学生的认可,结果学生并不认同,因为长久的压抑状态的学习更容易造成仇视学习的现象。
教师一味地“严格”和“高压”,过分夸大学生的错误,动不动责骂学生甚至不允许学生犯错,要求学生“必须如何”“禁止怎样”,会使学生迁怒于教师,拒绝改正自己的错误,进而产生对抗情绪,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学生呢?除了包容“错误”以外,冯恩洪提到让学生感动,让学生从自身起见,不好意思不这样做。
这样的动力来源于自身。
有位教育家说,有时宽恕所产生的道德上的震动比责罚要强烈得多。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范文(通用性8篇)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范文(通用性8篇)《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范文(通用性8篇)当阅读文章了一本名篇后,坚信大伙儿一定领悟了许多物品,不可以眼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麼大家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列是我为大伙儿搜集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范文(优选8篇),热烈欢迎大伙儿共享。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阅读感想1运用假期时间,我荣幸捧读了冯恩洪校领导的一本文化教育经典著作《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书里有句话帮我留有了深入的印像,他说道大家一直在挑选合适文化教育的学员,却沒有关心大家的文化教育是不是合适学员。
冯恩洪校领导不但是具备真知灼见,或是“艺多不压身”的文化教育实践家。
早前,他就对品德教育改革创新明确提出了自身独特的看法及思索。
大家传统式课堂教学通常常常规定学员每样都可以,但冯恩洪校领导说,通才、全面的发展不是实际的,大家应当接纳他:“人皆才华横溢,角色通才,取长补短,各个成材”的见解,要为有差别的学员挑选适合的文化教育才算是大家老师的每日任务。
文化教育的目地是让学员享有文化教育,文化教育的真谛便是让学员享有合适自身的文化教育,文化教育不但要造就合适文化教育的学员,文化教育更有义务造就合适学员的文化教育。
但大家老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忽视了学员的个人差异,“填鸭式”变成大家的教学方式,那样的课堂教学让学员“不舒服”,怎么让学员从“不舒服”衔接到“享有”,我在冯恩洪校领导《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获得了一些启发:一、爱学生教育学家韩凤珍觉得“全部难文化教育的小孩全是具备明显自尊的小孩,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想方设法地维护小孩的最珍贵的物品——自尊。
”要想维护小孩的自尊,最先要学好立在小孩的视角独立思考。
文化教育沒有感情,没爱,好似水塘没有水,没有水就不可以称作水塘,沒有感情没爱就不可以称作文化教育。
老师把不一样的爱送给不一样的学员,种进不一样学员的内心,就能长出不一样可喜的丰硕成果。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8篇)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8篇)《制造适合同学的教育》读后感1利用假期时间,我有幸拜读了冯恩洪校长的一本教育著作《制造适合同学的教育》,书中有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我们始终在选择适合教育的同学,却没有关注我们的教育是否适合同学。
冯恩洪校长不仅是具有远见卓识,还是“艺高人胆大”的教育实践家。
早年,他就对德育改革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及思索。
我们传统课堂往往常常要求同学样样都行,但冯恩洪校长说,全才、全面进展是不现实的,我们应当接受他:“人皆有才,人物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的观点,要为有差异的同学选择合适的教育才是我们老师的任务。
教育的目的是让同学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同学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制造适合教育的同学,教育更有责任制造适合同学的教育。
但我们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大部分的时候是忽视了同学的个体差异性,“满堂灌”成了我们的教学模式,这样的课堂让同学“难过”,如何让同学从“难过”过渡到“享受”,我从冯恩洪校长《制造适合同学的教育》的得到了一些启示:一、爱同学有名教育家韩凤珍认为“全部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剧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都要千方百计地爱护孩子的最珍贵的东西——自尊心。
”想要爱护孩子的自尊心,首先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索问题。
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犹如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不能称之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不能称之为教育。
老师把不同的爱献给不同的同学,种进不同同学的心里,就能结出不同喜人的硕果。
二、敬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孔子早在千年教育史中就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教育理念。
孔子门下的胜利同学颇多,其实跟孔子教学理念有很大的关系,孔子经常依据不同同学的特点,实行不同的教育方法。
老师面对同学的差异不应当埋怨,而是讨论差异,关注差异,制造适合同学的教育。
人们常把老师比作是辛勤的园丁。
然而,我觉得这种比方并不恰当。
园丁的工作是把花园里的参差不齐的草本修剪得规规整整,千篇一律。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笔记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笔记《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笔记1从今天开始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作者冯恩洪是远伤害建平中学校长,业界普遍认为在教育界,有“北魏南冯”的说法(北有魏书生,南有冯恩洪),可以说是教育界的一位高人。
此书从课堂改革、教育环境、德育、学生个性培养等方面阐述如何为学生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看后令人颇受启发,下面就自己认为好的只言片语和大家共享。
1、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是我们的老师由心中有书走进胸中有书、目中有人的境界。
2、让每个学生感动的教育就是让学生享受的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
3、教育不仅要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4、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就能让学生在课堂里听得懂,他就告别忍受,走出接受,走进享受。
5、知识就是力量应该这样理解:没有知识就没有力量,光有知识不一定具有力量,简单的知识堆积不产生力量,只有应用的知识,知识才是力量。
6、教师不要讲学生已经会的东西,也不要讲学生听后依然不会的东西。
只有这样,方能使课堂从低效走进有效,从有效走向高效。
7、美国国家教育中心的实验报告:调动多种感官获得知识24小时以后知识的巩固率要上升到30%,而交流、合作、讨论,24小时以后知识的巩固率要上升到50%。
8、对积极地教育环境的界定是:它是使人赏心悦目的,它是使人诱发积极情感的,使人进入期间,置身其间得到暗示,得到启迪的。
9、老师不能不像老师,老师不能光像老师。
10、我们应该是给他提供人生必需的而他的家庭不可能提供给他的那一点东西,这是教育的价值。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笔记2翻开书,首先看到了作者冯恩洪的简介:全国著名教育专家,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等等称号,以及对于他的点评。
其次看到目录,分为9个主题,每个主题都很吸引人。
开始进入读书之旅,本以为又是一些枯燥无味的教育理论,读了前言之后发现我的判断是错误的,应该说这是一部触动心灵的书——喜欢!读这本书时,总有一个感受,那就是感觉这块儿说得挺好,那块儿写得也很有道理,总想把这些内容都记下来,但是又记不住,所以就潜意识地多翻几遍。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汇编7篇)

第4页
教”是校长做主,那么“教什么”和“怎样教”就是我们一线老师该 仔细思索的问题了。
自己过去的课堂,讲授偏多,同学的合作和思索偏少,虽然我 的教学同学感觉还算轻松的,但读了冯教授的这本书,更坚决了我要 让同学轻松开心地学习数学的决心,尽力让同学在自己创设的课堂上 找到如沐春风的感觉。特殊是课堂上要力求做到不同同学的不同教育, 真正在课堂落实好差异教育,让同学享受自己的课堂,变讲授的课堂 为合作的课堂,力争让每个孩子都做最好的自己,让自己的生命也由 于三尺讲台而精彩。
老虎年过半百,有权有势,想过瘾做回校长。为了招生,拉出 了样样都会的口号,招来了大批同学。可是开学三个月不到,同学们 要求退学,学校关门大吉。故事的也许就是这样的了,这是一次业务 学习中,由冯恩洪老师说起的。他生动好玩的将老虎做校长的故事说 给我们每一个老师听,大家听得很快乐,但也让我们全部老师陷入一 片深思之中。
冯教授的身上让我看到了一名老师的成长秘诀,他一生勤于读 书,作报告引经据典,妙语连珠,他始终坚持无论自己多忙,每天坚 持读一个小时的书。这一点对于我就惭愧有加了,自己虽然爱看书, 但没有像他那样坚持每天读书,把读书当成和吃饭睡觉等每天生活必 需的事了。
第5页
我以前读书,纯粹是把看书当成消遣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很 少做批注和写心得体会,看了冯教授的书后,我才感觉到作为老师看 书的重要性,尤其是要把读书当成老师职业的必需。唯有读书,才能 促进自身的专业进展,不断丰富自己的学问素养,去构建适合同学的 教育;也只有读书,在同学面前做好表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 和带动同学,培育同学爱阅读的爱好和习惯,让阅读伴随一生。 《制造适合同学的教育》读后感 4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1在冯恩洪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中提到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教师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变革新时代。
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人将真正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有个性有特长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那么教师怎样做到以生为本呢?有的教师从早到晚的泡在学校甚至教室里,一发现问题就提醒学生,他认为这就会得到学生的认可,结果学生并不认同。
我们提倡终身学习,但是长久的压抑状态的学习会造成许多仇视学习的现象。
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学生呢?冯恩洪提到让学生感动,让学生从自身起见,不好意思不这样做。
这样的动力来源于自身。
有位教育家说,有时宽恕所产生的道德上的震动比责罚要强烈得多。
它有助于学生认识自己的问题,促使他自身逐渐增长克服缺点的内在力量,激起他们进行自我谴责,自我教育。
而这种自我谴责、自我教育比别人的谴责教育更为有力。
如果教师一味的“严格”和“高压”,过分夸大学生的错误,动不动责骂学生甚至不允许学生犯错,要求学生“必须如何”、“禁止怎样”。
势必会抹杀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学生就会迁怒于教师,拒绝改正自己的错误,进而产生对抗情绪,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因此针对不同学生针对不同的违纪行为,应体现“人性化”。
例如学生在犯了错误之后,我们切不可伤害学生的自尊,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需求,少用批评多用鼓励。
学生可以犯错,老师也可以犯错吗?我认为可以,有时候故意的犯错不仅让学生对老师的这个错误印象深刻,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并非高高在上,也是平易近人的,拉进师生的距离,真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的确,压制中的执行只是一时的成效,而鼓励中的约束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自觉行为,只要孩子的心是朝着你的,还需要死命的不许这、不许那吗?总之只有让学生“爱其师”,学生才会“信其道”。
而让学生“爱上你”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时时换位思考,处处为学生着想,学生就一定会“爱上你这个老师”,学习的兴趣将大大提高,他们的潜力就会发挥出来。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推荐)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推荐)第一篇: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推荐)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现在的教育是什么?我们不禁扪心自问,是做一双适合学生教育的舒适“鞋子”,还是挑选一批适合我们“鞋子”的学生?似乎是后者更为多些。
那么,该去哪里寻找如此众多合适的“脚”呢?似乎没有那么多,于是,我们的教育进入了一个瓶颈,让莘莘学子在这可怜的夹缝中学习生活,久而久之,产生了厌恶的情绪,没有了情绪,哪里来学习的动力?我们是否该反思自己,作为教育的引领者,是否该创造一种让学生享受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得到感动,和学生合作,实现双赢。
冯恩洪教授从9个主题来诠释如何办学校,搞教育,实际从四个方面努力,第一,教育环境,第二,课程和课堂,第三,教师队伍,第四,学校文化。
对我自身而言,我主要从课程和课堂,以及教师专业发展两个方面来突破自己,让自己从书中得到沐浴,提升自我,感悟创造一种适合学生的教育。
一、翘起教育质量——课堂(一)课堂将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经常听那些老爷爷老奶奶称赞:“谁谁毕竟读过书呀,你看多有素质和修养,说话做事得体又大方”。
是呀,芸芸众生中,每个人的气质修养都不同,由骨子而外的一种慑人气势,我想这些都是教育的结晶在每个人身上的体现。
回想自己的成长历程:当我们呀呀学语,懵懂无知的时候,就被父母送进了幼儿园,学会了和小朋友的相处,懂得了谦让和纪律。
当我们懂得了自律的时候,就顺利的进入了小学,开始接触浩瀚浅显的知识,让我们懂得了基本礼仪和简单运算与表达,当我们知识欲望增强时,随之我们进入了初中,接受了更高一等的教育,于是我们知道了竞争,生存,学习的拼搏,为了下一次能进入高中而开始奋斗的旅程。
当我们胜利在战场上,进入了大学的垫脚石高中时,日夜在知识的浩瀚中激浪拼搏,我们学会了巅峰的知识,精湛的解题技能。
养成了优质的思维习惯,“鲤鱼”一跃,进入了我们梦寐的天堂——大学,在那里,我们接触到最尖端的知识,参加各种精彩的社团活动,学会了与人之道,为我们成为一个优秀的社会人才打下了最后夯实的基础,于是,我们走出校门,进入社会,成为了一个积极的社会人。
学习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学习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导读:本文学习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学习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一)实验小学于婷婷《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展望。
近几天阅读此书后,收获很多,感受颇深。
书中一些教育故事和案例把教育理论浅显化,深入浅出,还有一些是冯老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工作实践的总结和提炼,道理明确又精辟,浅显易懂。
一、刻骨铭心的教育真谛:在细细的阅读中,受感动的是哪些让自己刻骨铭心的来自冯老自己行为和感悟的教育真谛:1、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场革命,是一场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革命。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我们的老师由心中有书走进胸中有书、目中有人的境界。
2、研究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告别忍受,走出接受,走进享受。
3、我的责任就是让我的学生快乐,成长不需要伴随着每天的愁眉苦脸,当我的学生走进教室,脸上没有笑容的时候,我知道我的工作缺位了。
我做校长,我有责任让我的学生实现快乐的成长。
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我发现学生是有潜能的。
潜能不释放,学生不快乐。
4、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要求我们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根据学情决定我教什么,我怎么教。
5、直木造梁,弯木造犁,让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
6、一个教师照亮了别人,发展了自己,只有发展了自己才能更好的照亮别人,只有发展了自己,才能更长时间地照亮别人。
7、这个过程来源于读书,因为从1982年到昨天晚上,我没有一天不读1个小时的书。
读书长智慧,当读书使我对教育的认识由简单走向庞杂,再从庞杂回归到简单的时候,我发现我把握了教育的真谛。
8、最好只是一时的现象,更好是永恒的追求,持续改进,不断创新。
9、有什么样的流程文化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质量。
如果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的话,那么一个好的管理文化可以培育一群好学校。
10、教育就是要做到告别难受、结束忍受、远离接受、走进享受!二、感慨万分的学习反思:1、改变观念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好的教育应该是最有益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所以我们在教学行为上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求。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2篇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2篇《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2篇《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1“当老师就要当中国最好的老师。
”这是冯恩洪校长自己的人生目标也是勉励年轻教师的一句话。
听着访谈中的这句话,它每个字着着实实的落进了我的心里,我不禁抬头把他自信的脸庞收进眼里,忖度着:是什么力量,让他如此的自信,是什么思想,让他的光芒如此耀眼?偶然的机会,有幸捧起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专著,翻开细细品味,合上慢慢回味,闭眼字字体会:他的呕心沥血、成就他人,发展自己的岗位爱;他的张弛有度、亦师亦友,“处心积虑”却润物无声的学生爱;他的先行者般的披荆斩棘的不断开辟中国教育的新天地,他的英雄般的毫不畏惧的为此实践着这一教育理想……对了!这就是那面最值得拥有的“魔镜”。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2我们班虽然成绩不是最好的,但我可以这样说体育上、写作、唱歌等方面应该是四个班级中最好的,这不是我瞎说的,我们班秋季运动会团体第一、张奕雯同学写作获江苏省一等奖,这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我给我们班起的班名是——精英班。
但很多老师都没理解我的真正意思,以为精英班就是学习成绩最好的,因此每次学生上课不好或考试差的时候,任课老师就这样讽刺我班:在精英班上面应该加上双引号,简直就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班级。
我听了只是一笑而过,从来不和他们辩解。
有的学生本来在学习上天智就差,能够合格已经就不错了,根本不指望能考入好的高中,但除了学习以外,其它方面不一定很差,总归有爱好的地方,这就是他的特长,因此我们老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特长,好好培养,成绩上只要合格就行了,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不代表学校的观点。
如:我们班有个体育特长生,体育很好,代表学校参加了多次市级的比赛,并获得很好的成绩,因此我多次向体育老师推荐他多训练,争取考入体校,但他学习成绩真得不行,每次活动课都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订正作业了,哪有时间训练呢。
还有班里几个学生足球踢得还可以,但哪有时间让他们训练呢?很多情况下为了学习成绩能搞好,埋没了学生的特长,毁灭了学生的创造才能。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精选19篇)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精选19篇)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篇1《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展望,读完此书,心头的诸多困惑迎刃而解。
教育是一项需要爱心的事业。
这个爱心首先表现为强烈的事业心,舍得投入和付出。
我们常说,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只有发自内心的爱学生,并允许学生淘气、调皮、犯错误。
凡是把教育当成一项事业的人民教师,就必须具备高尚而伟大的师爱,用我们的爱去滋润幼苗,用我们的爱伴随孩子的健康成长。
我们的教师想把教育事业做好,想成为一个有些作为的人,那就必须奉献出爱心。
一些学生学习品质差,甚至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这是更需要我们的教师用更多的关爱去感化和帮助的。
轻视、嫌恶,只会使他们。
把一个智商优秀、学习品质良好、家庭背景好的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人,这也许并不困难;而要把一个智商一般、家庭背景一般、学习品质差的学生培养成一个乐观的、文明的、好学上进、学业优秀的合格的毕业生,就很不容易。
也真因为不容易,才更显示出我们工作的难能可贵。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接受教育的能力不同,使他们有很大的差异。
而教育的关键是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是中国社会发展需要。
因此“因材施教”,让我们的教育去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我们的学生不管程度如何,都能够在我们的教育指挥下,一点一点朝前走,取得一点一点的进步,真正获得发展个性和特长的空间。
魏书生老师曾说过,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程度,不要难为孩子,让孩子生活在愉快的学习环境里,我们要唤醒孩子积极、向善、热爱生活的那根神经。
此外,我们不仅要在学习上关爱学生,还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我们学校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我们给学生提供锻炼能力的各种活动等,无疑都在从各个方面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的著作。
他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阐述了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展望。
这本著作,深深地吸引了我。
文中说到:“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把学生管住,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感动的教育,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
让每一个教室里的学生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
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和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释放学生的潜能,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阅读此书,让我感受到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的关键是研究学生,我们应做到由心中有书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的境界。
有时候我们都会有这样的自我发问:“老师的责任不是让自己的学生快乐吗?你是今天否发现学生的笑容少了,当他们走进教室脸上没有笑容的时候,你知道你的工作缺位了吗?”教育是什么?作为老师,我们的责任是让我们的学生实现快乐的成长。
而要让学生快乐,就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挖掘学生的潜能、释放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释放学生的潜能,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需要我们走进学生,研究学生,让我们的课堂关注差异,尊重情感,让学生享受课堂!读了此书,要学会欣赏,不遮挡阳光。
我们在和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相处中,会针对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材施教,面对一个个活生生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工作还要讲求方法,时时创新,还应遵循教育的规律。
因为每个孩子都希望体验成功的感觉,希望被尊重,被欣赏。
所以,不要挡住学生的阳光,我们要多做手指运动,当你竖起你的大拇指,可能造就一大批自信的人。
释放学生潜能,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还需要教师实现自我提高。
教育是智慧的事业,是激情的事业,我们要带着激情,带着智慧走向三尺讲台,不断挑战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需要养成读书的习惯,享受读书的乐趣。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让每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
最好的教育是要学生告别难受、结束忍受、远离接受、走进享受!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需要智慧、需要激情。
我们必须勤于思索、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懈追求,让学生因三尺讲台而快乐!。
2024年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今年以来,我拜读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先生的教育专著《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专著以案例讨论的方式,从探寻教育的真谛、育人的第三课堂、享受讲台等九个专题,诠释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场革命,是一场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革命。
掩卷沉思,有感于我们龙池学校的“生态教育”。
龙池教育人长期以来积极探寻并付诸实践的生态教育,不正是一种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吗。
现分享几例教育故事,它们无不彰显生态教育的魅力——尊重、激励、唤醒生态教育要求学会倾听尊重学生的情感倾听才能和谐,在我们的学校里,我们的教育对象有成长的困惑,青春的烦恼。
他们成长的困惑,青春的烦恼在校园里有倾诉衷肠的地方吗?一次,我到初二年级的一个教室里听课。
这节课我走神了,因为后面黑板报的内容实在吸引人。
黑板报上面有一首小诗,题目叫做“老师,您听我说”:老师,您听我说,作业不要太多太多,活泼的年轻人怎能系上过重的秤砣;老师,您听我说,实验让我自己做,从不试航的小船怎能渡过巨浪洪波;老师,您听我说,放开您的双手吧,到了秋天,您的果园里是一片硕果!我想这首小诗是孩子们发自心灵深处的呼喊,在教师会上,我把这首小诗朗诵给老师们听,我注意到大家都沉默了。
当学生有了心里话的时候,最大的欣慰莫过于能对我们倾诉,一个好的老师既要像良师又要像益友,就像香港影星甄子丹主演的电影《大师兄》里那位陈老师,他能够把一群“猴子”调教好。
龙池学校的老师都愿意放下师尊,去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孩子们有心里话也都愿意向老师倾诉,走在龙池的校园里,你看到的是一张张灿烂的笑脸。
生态教育要求摒弃偏见激励学生的斗志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和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教师应该关注差异,摒弃偏见;学生是有情感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的斗志。
在一次校内教师公开课上,我听了一节三年级数学课,其中一个环节老师抽问个位数的加法。
很遗憾,我不知道坐在我旁边的小男孩是怎么学的数学。
2023年《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2023年《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2023年《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1《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展望,读完此书,心头的诸多困惑迎刃而解。
教育是一项需要爱心的事业。
这个爱心首先表现为强烈的事业心,舍得投入和付出。
我们常说,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只有发自内心的爱学生,并允许学生淘气、调皮、犯错误。
凡是把教育当成一项事业的人民教师,就必须具备高尚而伟大的师爱,用我们的爱去滋润幼苗,用我们的爱伴随孩子的健康成长。
我们的.教师想把教育事业做好,想成为一个有些作为的人,那就必须奉献出爱心。
一些学生学习品质差,甚至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这是更需要我们的教师用更多的关爱去感化和帮助的。
轻视、嫌恶,只会使他们。
把一个智商优秀、学习品质良好、家庭背景好的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人,这也许并不困难;而要把一个智商一般、家庭背景一般、学习品质差的学生培养成一个乐观的、文明的、好学上进、学业优秀的合格的毕业生,就很不容易。
也真因为不容易,才更显示出我们工作的难能可贵。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接受教育的能力不同,使他们有很大的差异。
而教育的关键是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是中国社会发展需要。
因此“因材施教”,让我们的教育去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我们的学生不管程度如何,都能够在我们的教育指挥下,一点一点朝前走,取得一点一点的进步,真正获得发展个性和特长的空间。
魏书生老师曾说过,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程度,不要难为孩子,让孩子生活在愉快的学习环境里,我们要唤醒孩子积极、向善、热爱生活的那根神经。
此外,我们不仅要在学习上关爱学生,还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我们学校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我们给学生提供锻炼能力的各种活动等,无疑都在从各个方面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冯恩洪教授《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
阳谷县闫集小学近几年,我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冯恩洪先生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受益颇多,不胜欣喜。
在这本珍贵的书里,冯教授没有过于华丽的词藻,但却是字字玑珠。
冯教授具有亲和力及深含哲理的语言始终让我沐浴在柔和的春风里,让我们感受到教育大家的风范。
在他睿智的教育故事及不凡经历中,我深深感受到其对教育事业无悔的执着、澎湃的激情,在此想谈谈读完些书后的几点感动。
一、感动于教育实践家冯恩洪在教育改革道路上的经历
冯恩洪——不仅是具有远见卓识,还是“艺高人胆大”的教育实践家。
他在1985年就对德育改革提出了自己独道的见解及思考。
1987年他提出了“合格加特长”的目标模型,指出卓越不止一种表现形式,卓越也不意味着要求所有的学生达到某个统一认定的所谓的优秀标准。
接着在1990年他提出了“用规范保证合格,用选择支持特长,校园里不能只有就范而没有选择”。
而后1993年他倡导了“优秀教育资源最大化”,使之进入寻常百姓家。
在2000年他又提出了“教育的真谛在于人的社会化与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的理念。
冯教授的工作生涯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有知识、有思想、有胆略的老师。
二、感动于冯恩洪教授“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理念
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其所倡导的“因材施教”,至今仍是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冯恩洪教授指出:
“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而由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场革命,是一场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革命,是一场教育的深刻变革。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教师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变革新时代。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学生个体存在着差异,若想达成统一的目标,这个目标一定要合理,“以学定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适合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
科技迅速发展,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教育为我们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标准及要求。
那么怎样才算是一位成功的教师呢?我认为除了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懂得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之外,更应该是能将学生在校的“接受教育”,甚至是“忍受教育”成功地转变为“享受教育”。
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我爱学”。
这就要求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紧紧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生动性、趣味性、全面性地开展工作。
三、感动于冯恩洪这位高龄教授每天一小时的学习精神
冯教授的这种读书习惯从1980年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他说读书给他带来了成功和乐趣,当读书使他对教育的认识由简单走向庞杂,再从庞杂回归到简单,这时他发现他把握了教育的真谛。
听冯教授讲即使再忙碌,一天中没有学习一小时的话也会在半夜醒来自觉地把这一小时的学习时间补上。
看着台上年近七旬的冯教授,我不禁羞愧万分。
论精力,我正处青年,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论学识,我胸无点墨,有太多的知识和经验需要学习。
尽管也会时常学点东西充充电,勉强着上上公开课,但我一直清楚自己与名师的距离相差甚远。
人常说“贵在坚持”,二十多年的每天一小时学习使得冯恩洪教授成为一代名家,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要想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老
师,就应该善于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希望自己能紧紧跟随教育前辈们的脚步,通过不断努力,在教育这条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