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秋瑾-上课

合集下载

秋瑾《满江红》教学课件

秋瑾《满江红》教学课件

秋瑾又是中国近 代文学史上杰出 的女才子,其诗词 既有女子的“柔 婉细腻”,又有男 儿的“豪迈劲 爽”,刚柔相济, 阴阳相和,体现了 一种“中和之美” 和独具魅力的 “女性情怀”。
秋瑾短促的一生创作了 很多诗词。现在《秋瑾 集》收存诗、词、歌二 百二十多首,另有集外 佚诗约十五首,攻二百 四十余首。如以1904年 东渡日本为界,其诗作 可分为前后期。
风雨亭
十余次的迁坟过程 中,秋瑾的好友吴芝瑛、 徐自华费劲了心思。
终于在1981年9月,将秋 瑾遗骸葬于杭州西泠桥 畔,修了墓地,同时建 了一座纪念亭,命名为 风雨亭。 今中外名人迁墓屡有,
然如秋瑾那样迁移十次以 上的,实属罕见,名副其
实迭尽风雨沧桑。
秋瑾墓
秋瑾墓位于在杭州市 区白堤尽头西泠桥畔。 墓正面有大理石墓碑, 上刻孙中山亲笔题词 “巾帼英雄”四字。 背面立有吴芝瑛、徐 白华所书的墓志铭原 石。
中秋节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冲 破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 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 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光绪三十三年正月(1907年2 月),秋瑾接任大通学堂督 办。不久与徐锡麟分头准备 在浙江、安徽两省同时举事。 联络浙江、上海军队和会党, 组织光复军,推徐锡麟为首 领,自任协领,拟于7月6日 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因 事泄,于7月13日在大通学堂 被捕。7月15日,从容就义于 浙江绍兴轩亭口。被捕后没 有一句供词,只留下一纸, 上书“秋风秋雨愁煞人”七 个字。
前期:1891-1904 后期:1904-1907
前期主要是咏物写 景、感事抒怀、思 念亲友之作。
后期主要是抒发立 志改天换地的革命 豪情,充满了对祖 国前途的深切忧虑。
上片译文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 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 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 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 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结婚后那八年婚姻 生活的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

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

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

秋瑾(1875- 1907),原名秋闺 瑾,字璇卿,自号 鉴湖女侠。中国女 权和女学思想的倡 导者 ,近代民主革 命志士。幼怀大志, 性格豪放,酷爱诗 文和骑马击剑,能 文能武,敢说敢为。
走进秋瑾
• 1895年,19岁的她 跟随做官的父亲秋 寿南来到湖南省湘 潭县。秋寿南在当 秋瑾对于这桩婚事十分 , 丞。王见秋瑾生得 儿女的婚事只能依从父 秀美端庄,聪慧可 母之命,媒妁之言。 爱,就托媒人送礼 1896 年,王家彩銮花轿 给儿子王廷钧提亲。 迎娶秋瑾。
相关评论
• 1939年周恩 来题词“勿 忘鉴湖女侠 之遗风”。
相关评论
• 孙中山为秋瑾烈士题词“巾帼英雄”
相关评论
• 1958年9月9日, 吴玉章为秋瑾 烈士题词。
纪念场所
• 秋瑾烈士纪念碑
秋瑾绝命书
痛同胞之醉梦犹昏, 悲祖国之陆沉谁挽? 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 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 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净土; 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摆仑歌。 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 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 壮志犹虚,雄心未渝, 中原回首肠堪断!
词中典故
①“为篱下,黄花开遍” 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 比黄花瘦”的诗句。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 作者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 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同时也是 中国当时前途危殆的写照。 ④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 “江州司马青衫湿”,极言作者对自己前途的 担心和忧虑,内心寂寞孤独之情。
王家虽锦衣玉食, 但志趣高尚、性格 刚烈的秋瑾并不喜 欢过养尊处优的生 活,更受不了封建 家庭的种种束缚。 比自己小两岁的丈 夫王廷钧,在志趣、 爱好上也与自己毫 无共同之处。她叹 息道:“琴瑟异趣, 伉俪不甚相得。” 王廷钧一不好读, 二不务正业,每天 游手好闲,吃喝玩 乐。

《满江红》(秋瑾教案

《满江红》(秋瑾教案

《满江红》(秋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秋瑾的《满江红》,教学章节为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部分。

主要内容为分析《满江红》的背景、意境、修辞手法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秋瑾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理解《满江红》所表达的家国情怀。

2. 学会分析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满江红》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瑾的画像和简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满江红》。

2. 课文朗读:全班同学齐读《满江红》,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背景介绍:讲解秋瑾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家国情怀。

4. 诗歌鉴赏:a. 分析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画面美。

b. 讲解修辞手法,如对仗、拟人、比喻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艺术魅力。

c. 逐句解析,深入剖析作者的情感表达。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满江红》的鉴赏题,指导学生解题思路。

6.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满江红》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练习题,分享解题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满江红》2. 内容:a. 诗歌背景:秋瑾生平、创作背景b. 诗歌意境:分析诗中的画面美c. 修辞手法:对仗、拟人、比喻等d. 情感表达:剖析作者的家国情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满江红》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谈谈你的感悟。

2. 答案示例:a. 意境:诗中描绘了一幅英勇抗争、壮志凌云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对民族复兴的渴望。

b. 修辞手法:通过对仗、拟人、比喻等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秋瑾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她的思想和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满江红》词四首PPT教学课件

《满江红》词四首PPT教学课件
乃大惊”故事。 • 八年风味徒思浙: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八年,作者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湖南结婚,到
作词时恰好八年。徒,空,徒然。 • 苦将侬:苦苦地让我。 • 蛾眉:美女的代称,这里指女子。 • 殊未屑:仍然不放在心上。殊,还,仍然。未,不。屑,顾惜,介意。
课 文 注 释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 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课 文 译 文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 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 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 译文: •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
细 节 探 究
(3)“不因人热”
• 典故出自《东观汉记·梁鸿传》:“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 热者也。’灭灶更燃火。”
• 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比喻为人孤僻高傲,也比喻不依赖别人。
• 此处反用其语,有“处冷地而举热肠”(秋瑾《致琴文书》)之义。惟其如此。才有了她愤 然东渡,献身革命事业的豪然壮举;才有了“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誓把革命进行到底的撼人气概。
细 节 探 究
• 找出词中运用的典故并简要分析。
(1)“为篱下黄花开遍” • 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细 节 探 究
• 找出词中运用的典故并简要分析。
(2)“四面歌残终破楚” • 《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 • 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满江红》秋瑾优秀PPT教学课件

《满江红》秋瑾优秀PPT教学课件
• 这首词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 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 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相关评论
• 1939年周恩 来题词“勿 忘鉴湖女侠 之遗风”
相关评论
• 孙中山为秋瑾烈士题词“巾帼英雄”
相关评论
• 1958年9月 9日,吴玉 章为秋瑾烈 士题词
纪念场所
• 秋瑾烈士 纪念碑
满江红
秋瑾
•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 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 独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 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 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生平简介
秋瑾(1875-1907) 1875年生于 绍兴,原名闺谨,字璿卿,自号竞雄, 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浙江山阴 (今绍兴)人。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 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他总是给我惹麻烦,又让我没有面子, 我不喜 欢父亲 ,更不 喜欢变 傻后的 父亲。 可我越讨厌,傻父亲好像就越喜欢我。 后来干 脆每天 就在学 校门口 等我放 学,像 个小孩 一样黏 着我, 对我撒 娇耍赖 ,说我 不在家 他就难 过,他 想每天 见到我 。 我很生气,心想您可是从来都不会来学 校接我 的,从 幼儿园 开始就 没来过 学校一 次,同 学们都 以为我 是没有 父亲的 单亲家 庭,现 在倒好 ,我不 需要了 ,您却 每天跑 过来, 那么大 年纪, 还要像 个小孩 子,拉 我的手 ,说想 我。 为了不让其他同学知道我有一个傻父亲 ,我只 能等到 天黑再 出去, 没想到 他竟等 着我到 天黑, 在夕阳 的最后 一抹余 晖中, 他佝偻 的身躯 渐渐成 为一道 黑色的 剪影。 我的鼻 子突然 酸了一 下,一 种说不 出的感 觉在心 里蔓延 ,很奇 怪。我 终于妥 协,同 意他在 学校附 近的那 条偏僻 小路等 我,他 开心的 蹦起来 ,却跳 不高, 还差点 摔倒。 回家的路上,他总要牵着我的手,就像 小时候 我牵着 母亲的 手一样 。我从 一开始 的排斥 到渐渐 习惯, 想想这 样也好 ,至少 他不会 再管着 我了, 他现在 不过是 一个五 六岁的 孩子, 又不能 对我造 成“威 胁”, 我何必 对一个 孩子计 较。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课文《满江红》是秋瑾在1903年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外国列强瓜分中国的愤慨,对民族命运的深切担忧,以及对妇女解放的追求。

教学时,应着重分析词的语言、形象、情感和思想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词的背景,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 分析词的语言特点,领会词的艺术魅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词的语言特点,领会词的艺术魅力。

难点:理解词的背景,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情景引入:播放《满江红》的朗诵音频,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

然后,提问学生对这首词的了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词的背景,介绍秋瑾的生平和创作这首词的动机。

分析词的语言特点,如对仗工整、韵律和谐等,让学生领略词的艺术魅力。

3. 例题讲解(15分钟)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如《满江红》中的名句,分析其含义、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词,提高文学素养。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如:请学生分析《满江红》中的修辞手法,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其表达效果。

5. 课堂互动(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惑。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满江红》秋瑾背景:外国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主题:愤慨、担忧、追求特点:对仗工整、韵律和谐、抒发真情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背诵《满江红》,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其含义。

答案:略2. 分析《满江红》中的修辞手法,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其表达效果。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17.(上课用)《满江红》(秋谨)

17.(上课用)《满江红》(秋谨)

写作背景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 夫入京。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 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 国事。 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 寓居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 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 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 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
相关评论
1939年周恩
来题词“勿 忘鉴湖女侠 之遗风”
相关评论

孙中山为秋瑾烈士题词“巾帼英雄”
纪念场所

秋瑾烈士 纪念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895年,19岁的她跟 随做官的父亲秋寿南 来到湖南省湘潭县。 秋寿南在当地结识了 湘潭首富、曾国藩的 秋瑾对于这桩婚事十分 表弟王殿丞。王见秋 不满,但在封建社会里, 瑾生得秀美端庄,聪 儿女的婚事只能依从父 慧可爱,就托媒人送 母之命,媒妁之言。 礼给儿子王廷钧jūn提 1896年4月20日,王家彩 亲。 銮花轿吹吹打打把秋瑾 迎了过去。
满江红
秋瑾
生平简介
秋瑾(1875—1907) 1875年生于绍兴,与周恩来、鲁 迅并称为“绍兴三杰”。原名闺 瑾,字璇卿,自号竞雄,别号鉴 湖女侠.
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 ,近 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 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 驱 ,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 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 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 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翻译: 因为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 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你能看出诗句化用了哪些典故吗?作用?

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

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

秋瑾为了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和革命 壮志,创作了这首词。
流亡日本
秋瑾曾流亡日本,期间接触到更多的 革命思想和民族主义思潮。
03
《满江红》的文学赏析
词牌与韵律分析
总结词
秋瑾的《满江红》在词牌和韵律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作者高超的 文学造诣。
详细描述
该词牌通常以豪放、激昂的风格表现,而秋瑾在创作中巧妙地运用了韵律和节 奏的变化,使得整首词情感丰富、起伏跌宕。通过深入分析词牌的格律和韵脚 ,可以更全面地领略秋瑾在词作中的艺术处理手法。
和斗争。
当代的传承与影响
传承与传播
随着时间的推移,《满江红》在当代得到了广泛的传承与传播, 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解读
当代人对《满江红》的解读更加多元化,不仅限于文学层面,还涉 及到历史、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
影响与启示
秋瑾的《满江红》对当代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05
《满江红》的朗诵技巧与感悟
朗诵技巧的解析
语速与节奏
在朗诵《满江红》时,需要掌握适当的语速和节奏,根据词句的含 义和情感变化调整语速的快慢和节奏出诗歌的情感色彩和意境,例如在表 现激昂、豪迈的情感时,可以使用高亢、有力的语音和音调。
停顿与重音
适当的停顿和重音可以突出诗歌的重点和情感,使听者更好地理解和 感受诗歌的内涵。
意象与意境的解读
总结词
秋瑾在《满江红》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意境,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详细描述
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历史典故和人物形象等,秋瑾成功地构建了一个独特的意境 。这些意象相互交织、呼应,共同营造出一种悲壮、激昂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深 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

《满江红》(秋瑾)教案

《满江红》(秋瑾)教案

《满江红》(秋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秋瑾的生平和革命精神,通过诗词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主题、意象、情感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秋瑾的生平和革命精神2. 诗词《满江红》的主题、意象、情感等分析三、教学难点1. 诗词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 秋瑾的革命思想和诗词创作的关系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秋瑾的生平和革命事迹、诗词《满江红》的译文和注释2. 学生教材:诗词《满江红》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秋瑾的照片、革命事迹图片和相关视频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秋瑾的生平和革命事迹,引导学生了解秋瑾的革命精神。

2. 诗词鉴赏:让学生朗读《满江红》,感受诗词的韵律和情感。

教师对诗词进行逐句解析,分析诗词的主题、意象、情感等。

3.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秋瑾的革命思想和诗词创作的关系,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4.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诗词《满江红》的主题和秋瑾的革命精神,强调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秋瑾和《满江红》的读后感,深入思考诗词中的革命思想和自己的实际行动。

六、教学延伸1.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深入了解秋瑾的其他诗词和革命事迹,进一步感受秋瑾的革命精神。

2. 诗词创作: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诗词,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讨论交流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读后感作业:评价学生在作业中对秋瑾和《满江红》的理解和感悟,关注学生的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思考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023秋瑾《满江红》优秀标准课件

2023秋瑾《满江红》优秀标准课件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01
02
03
知识掌握情况
评价自己对秋瑾生平、《 满江红》词牌及创作背景 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课堂参与情况
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 ,包括听讲、发言、讨论 等方面的积极性。
学习收获与不足
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 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 施。
作业布置
作业要求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后感或评论文章,要求结合自己 的理解和感受,对《满江红》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的情感和主题。
分析词中的意象、比喻等修辞手 法,深入理解秋瑾的内心世界和
情感表达。
结合时代背景和历史背景,探讨 秋瑾在词中所表达的家国情怀和
革命精神。
角色扮演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位代表扮演秋瑾,其他成员扮演词中的相关人物或场景。
通过表演、朗诵等方式,模拟秋瑾创作《满江红》的过程,展现词人的创作背景和 心境。
主题思想
词的上片写与丈夫有“几番离合”,而今终于决裂。在四顾茫然之际,她不禁百感交集,万绪纷至。词的下片写 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作者虽是女子,但却有一颗男子之心,所以能冲破家庭牢笼。 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
诗歌体裁与风格特点
体裁
《满江红》是一首词牌名,双调九十三字,前片四十七字, 后片四十六字,前后片各四仄韵。此调有平韵、仄韵两体。 平韵体始于柳永《满江红·暮雨初收》,格调沉郁激昂。
•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此句运用了历史典故,表达了词人 对国家兴亡的关切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四面歌残”暗指国家沦亡,“八年 风味”则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此句表达了词人身不由己、被迫扮演女 性角色的苦闷和不满。“蛾眉”代指女性美貌,“殊未屑”则表明词人对此并 不屑一顾。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

【公开课教案】《满江红》(秋瑾)教案教案:《满江红》(秋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一首近现代诗词《满江红》,作者是秋瑾。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渴望,以及对旧社会制度的批判。

我们将通过学习这首诗,了解秋瑾的思想感情,以及她所倡导的女性解放和民主革命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满江红》。

2. 理解诗文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学习秋瑾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满江红》,理解诗文内容。

难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秋瑾的革命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音频资料,介绍秋瑾的生平和革命事迹,让学生对秋瑾有初步的了解。

2. 诗文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满江红》,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让学生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3. 诗文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文的内容,解释生僻词语,让学生理解诗文的意义。

4.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秋瑾的思想感情,理解她倡导的女性解放和民主革命精神。

5. 随堂练习:教师出题,学生现场作答,检测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6.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对秋瑾革命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7. 作业布置:六、板书设计板书《满江红》板书内容:近代秋瑾男儿列,女儿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犹记,烽火扬州路。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结合《满江红》的内容,谈谈你对秋瑾革命精神的理解和感悟。

答案:秋瑾在《满江红》中表达了她对于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批判了旧社会的制度。

她勇敢地挑战了当时的封建礼教,倡导女性解放,为国家民主革命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她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难点与重点”和“教学过程”两个部分。

这两个部分是教学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教学效果的好坏。

2024秋瑾《满江红》优秀PPT教学课件

2024秋瑾《满江红》优秀PPT教学课件

秋瑾《满江红》优秀PPT教学课件•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诗词内容解析•艺术手法鉴赏•跨文化对比研究目•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录01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秋瑾(1875-1907),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

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女权主义的代表人物。

时代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深重。

秋瑾生平及时代背景《满江红》创作背景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

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满江红》词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中秋节秋夜她遥望明月,不禁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遂填了这首词。

文学地位与影响《满江红》是秋瑾的代表作之一,以其豪放的诗风和强烈的爱国情怀而著称。

该词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满江红》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作家都从中汲取灵感和力量。

02诗词内容解析《满江红》原文呈现全文展示首先,PPT上展示《满江红》的全文,让学生初步了解该词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作者介绍简要介绍秋瑾的生平、时代背景等元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作背景。

逐句解读与意境描绘句子解析针对词中的每一句进行详细的解读,包括词义、修辞手法、意象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意境再现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再现词中所描绘的景象和氛围,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词作的意境。

阐述词中所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秋瑾的爱国情怀。

爱国情感女性意识革命精神分析词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探讨秋瑾作为女性词人的独特视角和情感体验。

解读词作所蕴含的革命精神,鼓励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030201主题思想阐释03艺术手法鉴赏秋瑾运用豪放派词风,通过大气磅礴的笔触展现词中意境,抒发内心情感。

《满江红》秋瑾优秀ppt教学课件

《满江红》秋瑾优秀ppt教学课件
主要成就
秋瑾是为推翻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 女烈士,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满江红》创作背景及历史意义
创作背景
词作于1903年,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 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虽由吴芝瑛出面调解,但秋瑾下决心投 身革命。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陆游的《示儿》
推荐阅读陆游的《示儿》,体会其“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情怀。
音乐课程中相关歌曲欣赏及演唱活动安排
欣赏《满江红》歌曲 安排欣赏《满江红》歌曲,感受其旋律的激昂与歌词的深 情。
演唱《满江红》歌曲 组织学生演唱《满江红》歌曲,体会其情感的表达与传递。
其他爱国歌曲欣赏与演唱 推荐其他爱国歌曲如《歌唱祖国》、《我和我的祖国》等, 安排欣赏与演唱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满江红》秋瑾优秀 ppt教学课件
目 录
பைடு நூலகம்
• 诗词背景与作者简介 • 诗词内容解析与赏析 • 主题思想阐释与价值观传递 • 艺术特色与审美价值挖掘 • 教学方法与课堂互动设计 • 拓展延伸与跨学科融合探索
01
诗词背景与作者简介
秋瑾生平及主要成就
秋瑾生平
秋瑾,女,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浙 江绍兴人。中国近代女权和女学思想 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03
主题思想阐释与价值观传递
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培养
诗中描绘的壮丽景象和激昂情感,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分析秋瑾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理解并学习她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的伟大贡献。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国情怀,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女性独立意识觉醒和性别平等观念倡导

满江红秋瑾 - 上课

满江红秋瑾 - 上课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021/5/27
1
作者介绍
秋瑾(1875—1907)
1875年生于绍兴,自 称鉴湖女侠,是我国近代 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家、 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2021/5/27
10
品读诗词
1.诗词中哪一句词或者哪个字是 对作者形象的完美写照?谈谈你 的理解。
2021/5/27
11
品读诗词
2.诗词中还有哪些字词或词句能 丰富秋瑾“烈”的形象?
2021/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7
12
品读诗词
3.请采用以下句式,与词人秋瑾进行一番心 灵对话。 句式:秋瑾啊,你说(诗句),(分析)。
2021/5/27
9
有人评价秋瑾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 刚健清新”,试联系诗歌内容加以分析 。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 雄健,将即将投身革命、报效国家的豪 情万丈表达得淋漓尽致。 “平生肝 胆”“英雄末路当磨折”等词句脱口而 出,不假雕饰,显得清新自然,却又刚 健质朴。
2021/5/27
4
译读诗词
请注意《满江红》中的典故:
①“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 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 花瘦”的诗句。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借用《史记. 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比喻 冲破家庭的牢笼。
③“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2024年度-(完整版)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

2024年度-(完整版)秋瑾《满江红》优秀课件
时代背景:秋瑾生活在清朝末年,那 是一个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时代。 她积极投身革命,为推翻封建专制制 度、建立民主共和国而奋斗。
4
《满江红》创作背景
《满江红》是秋瑾在1903年创作的一首词,当时她正身处日 本留学,感受到祖国的沉沦和民族的苦难,遂写下这首充满 爱国激情的词作。
创作地点:日本东京。秋瑾在日本留学期间,结识了许多志 同道合的革命志士,共同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首词正是 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此词抒发了作者决心比超男子,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
《赤壁怀古·潼潼水势向江东》
诗人从幽思冥想中重又回到使他感兴趣的风云人物,重又回到那刀光剑影的戎马生涯,表达了诗人愿意自己将身与宝 剑一同献给革命的豪情壮志。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诗中句句扣住了日俄战争及地图来发感慨,却没有把诗写成一般的时评。
上片写景,借秋高气爽、黄花盛开之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下片抒情 ,通过“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等语句,表达了作者渴望像男子一样奔 赴疆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全词意境开阔,气势磅礴,充满了革命者的豪情 壮志。
12
03
人物形象塑造与特点
13
秋瑾自我形象展现
豪情壮志
词中“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 ,男儿烈!”等句,展现了秋瑾
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诗中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 发了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文化传承意识
秋瑾通过诗词创作,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 统,提高了人们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意识。
23
当代青少年教育启示
01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学习秋瑾的《满江红》,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

满江红--秋瑾-上课版

满江红--秋瑾-上课版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 男儿烈!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 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 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语言简略却如掷地金石, 令人心动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 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有志气的文人肝胆相照 的胸襟,常常是不被人 理解的。那些心胸狭窄 的俗人怎么能够明白我 的心意?
前期:1891-1904 后期:1904-1907
前期主要是咏物写景、感事抒怀、思念亲友之作。 后期主要是抒发立志改天换地的革命豪情,充满了对祖
国前途的深切忧虑。
写作背景
1903年王纳资捐得户部主事, 秋瑾随王去北京居往。时值 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 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 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 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 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 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 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 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 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 即东渡日本留学。
苦将侬,强派作 蛾眉④,殊未屑!
既然我那么痛苦,何必还强颜欢笑 呢,离开也没有什么难的!
苦将侬,强派作 蛾眉④,殊未屑!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明表面 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 “八年风味”。“殊未屑”表明作者对 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 视。
词作赏析
词的上片写与王子芳结婚八年,表面上过

秋瑾又是中国近代 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才 子,其诗词既有女子的 “柔婉细腻”,又有男 儿的“豪迈劲爽”,刚 柔相济,阴阳相和,体 现了一种“中和之美” 和独具魅力的“女性 情怀”。
秋瑾的创作

秋瑾短促的一生创作了很多诗词。 现在《秋瑾集》收存诗、词、歌二百二 十多首,另有集外佚诗约十五首,攻二 百四十余首。如以1904年东渡日本为界, 其诗作可分为前后期。

满江红秋瑾上课

满江红秋瑾上课


1906年冬秋瑾听说王 廷钧纳妾的消息,反 而高兴,觉得有了与 王廷钧脱离关系的理 由。于是,她给大哥 秋誉章写了一封信, 请大哥代她办理离婚。 秋誉章几经奔波,由 于王廷钧的阻碍,离 婚之事未成。

秋瑾短促的一生创作了很多 诗词。现在《秋瑾集》收存 诗、词、歌二百二十多首, 另有集外佚诗约十五首,攻 二百四十余首。如以1904年 东渡日本为界,其诗作可分 为前后期。


①‚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 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又用《史记?项羽本纪》 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 笼 ④‚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 青衫湿‛,极言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 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 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 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 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 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秋风秋雨愁煞人
坚 毅 之 美 ︱ ︱ 秋 瑾



①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 之地,故称为京华。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此处用《史记· 项羽本纪》 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 笼。 ③八年风味独思浙:应为‚独思浙八年风味‛的 倒装。指作者在浙江时过的貌似贵妇的生活,实则处 于被奴役的地位。 ④娥眉:漂亮的女人,美女。指作者当时的贵妇人 身份。 ⑤烈:刚烈。 ⑥肝胆:指真诚的心。 ⑦青衫湿:唐白居易《琵琶行》中有‚江州司马 青衫湿‛句,指眼泪打湿了衣服。

满江红秋瑾优秀教案ppt课件

满江红秋瑾优秀教案ppt课件
Chapter
原文朗读及注释
01
朗读全文,注意字音、节奏和韵 律。
02
对难懂的字词进行注释,如“满 江红”、“小住”、“殊未屑” 等。
逐句解读与意境描绘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描述诗人在京城的孤独生活和中秋佳节的思念之情。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以黄花喻指诗人自己,表达诗人高洁的品质和孤独的心境。
秋瑾生平及创作背景
秋瑾
女,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中国女权和 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创作背景
《满江红·小住京华》作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 的初冬,当时,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居住北京,因王子 芳做了户部主事,秋瑾也跟着丈夫迁居北京,离开了 家乡山清水秀、生活恬静、能和姐妹们一同饮酒赋诗 的日子,来到一个陌生的、没有亲人的京城,从此过 上了满洲贵妇人的生活。在闺房中的孤独生活,使秋 瑾难以忍受,“分付与春知”的想法油然而生。
她的诗歌和散文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传播,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 贡献。
秋瑾的作品激发了国际读者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兴趣,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 合。
中外文化碰撞与融合思考
在跨文化交流中,中外文化不可避免 地会发生碰撞与融合。
同时,我们也要积极传播和弘扬本民 族的优秀文化,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 与融合,共同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与 发展。
04
诗词鉴赏与对比阅读
Chapter
满江红与其他同类作品比较
题材相似
满江红与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等作品都表达了爱国 情怀和对时局的担忧。
风格迥异
秋瑾的《满江红》语言刚健、清新,而岳飞的《满江红·怒 发冲冠》则更显豪放、激昂。
时代背景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