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教案06
《传播学教案》课件
《传播学教案》PPT课件一、引言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传播学的定义、功能和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对传播学的兴趣。
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教学时长:45分钟二、传播学的定义与功能1. 定义:传播学是研究信息传递和交流过程的学科。
2. 功能:a. 描述和解释传播现象b. 探讨传播规律c. 指导传播实践d. 促进人际沟通与文化交流三、传播学的基本概念1. 传播者:传播过程中的发起者和信息的来源。
2. 受众:传播过程中的接收者和信息的接受者。
3. 信息:传播的内容,包括事实、观点、态度等。
4. 媒介:传播的渠道,如报纸、电视、网络等。
5. 传播效果:传播活动对受众和环境产生的影响。
四、传播的类型1. 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
2. 群体传播:个人与群体之间的信息交流。
3. 组织传播:组织内部及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
4. 大众传播:面向广大受众的传播活动,如报纸、电视、网络等。
五、传播过程与模式1. 传播过程: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众2. 传播模式:直接传播、间接传播、互动传播等教学评价:通过课堂互动、提问和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传播学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用传播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以便对教案进行改进。
六、传播者的角色与功能1. 教案目标:让学生理解传播者的角色,掌握传播者的功能,认识到传播者的责任。
2.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
3. 教学时长:45分钟内容:a. 传播者的角色:信息的筛选者、解释者、引导者b. 传播者的功能:报道新闻、提供娱乐、教育引导、舆论监督c. 传播者的责任:真实、全面、客观地传播信息,服务社会、引导公众七、受众的研究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受众的定义,理解受众的研究意义,掌握受众的分类。
2.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
3. 教学时长:45分钟内容:a. 受众的定义:信息传播的接受者,具有选择性、主动性和反馈性。
《传播学原理》教案
《传播学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传播学的概念,掌握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框架。
2. 培养学生分析、解读和评价传播现象的能力。
3. 帮助学生了解传播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其传播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传播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2. 传播学的基本原理3. 传播学的主要理论框架4.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5. 传播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播学的概念、原理和理论框架。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传播现象,引导学生运用传播学原理进行解读和评价。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传播实践,提高其传播技能。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传播学原理相关教材或参考书籍。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3. 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传播案例,用于分析讨论。
4. 设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课:介绍传播学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传播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使学生明确传播学的研究范围。
3. 讲解传播学的基本原理,让学生掌握传播学的基本规律。
4. 介绍传播学的主要理论框架,使学生了解传播学的理论体系。
5.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传播学原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传播现象。
6. 讲解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进行传播研究的能力。
7. 讨论传播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传播素养。
8.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9.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的传播实践任务。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传播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分析、解读和评价传播现象的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4.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传播实践中的表现,检验其传播技能的提升。
七、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传播学经典著作,加深对传播学理论的了解。
《传播学教案》课件
《传播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传播学的定义与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传播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使学生认识到传播学在日常生活和社交媒体中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传播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播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学在社交媒体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讨论传播学的重要性和应用第二章:传播学的历史与发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播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使学生掌握传播学的里程碑和重要学者2.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传播学的里程碑和重要事件传播学的重要学者及其贡献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播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图片展示法:展示传播学的里程碑和重要事件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传播学历史的问题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传播学的重要学者及其贡献第三章:传播学的核心理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传播学的核心理论使学生了解不同传播学理论的应用和局限性3.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核心理论及其基本概念不同传播学理论的应用和局限性传播学理论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播学的核心理论及其基本概念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不同传播学理论的应用和局限性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传播学理论的问题小组报告:学生分组汇报不同传播学理论的应用和局限性第四章:传播学的研究方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使学生掌握传播学研究的步骤和技巧4.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传播学研究的步骤和技巧传播学研究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学研究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传播学研究方法的问题课后作业:学生完成一份传播学研究的设计稿第五章:传播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播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传播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5.2 教学内容传播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领域传播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传播学在解决现代社会问题中的作用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播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领域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5.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讨论传播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第六章:人际传播与社交网络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际传播的概念和过程使学生掌握社交网络在人际传播中的作用6.2 教学内容人际传播的概念和过程社交网络的类型和特点人际传播与社交网络的关系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际传播的概念和过程互动讨论法:学生分享个人社交网络经验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人际传播和社交网络的问题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社交网络在人际传播中的作用第七章:大众传播与媒体影响力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众传播的概念和形式使学生认识到媒体在传播中的影响力7.2 教学内容大众传播的概念和形式媒体的影响力及其作用机制媒体对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众传播的概念和形式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媒体事件的影响力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回答关于大众传播和媒体影响力的问题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媒体对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第八章: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交流8.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文化传播的概念和意义使学生掌握跨文化交流的技巧和方法8.2 教学内容文化传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二章:传播学的历史与发展重点关注传播学的历史和发展过程,以及传播学的里程碑和重要事件。
(2024年)传播学教案设计(全)
媒介经营策略制定和执行
市场调研与分析
了解目标受众、竞争对手和市场环境,为制定经营策略提供依据。
2024/3/26
经营策略制定
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制定相应的经营策略,如定位策略、内容策略、 广告策略等。
经营策略执行
通过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确保经营策略的顺利实施,包括资源调配、 团队协作、风险控制等方面。
2024/3/26
22
策划流程和实施步骤
确定目标
明确传播目标和预期效果。
分析受众
研究目标受众的特点、需求和兴趣。
2024/3/26
23
策划流程和实施步骤
1 2
制定策略 根据目标和受众分析,制定相应的传播策略。
创意构思 运用创意方法,构思独特、有趣的内容。
3
评估优化 对策划方案进行评估和优化,确保实施效果。
27
06 媒介运营与管理
2024/3/26
28
媒介组织结构及职能划分
媒介组织的基本结构
包括编辑部、广告部、发行部、技术部等核心 部门。
2024/3/26
各部门职能划分
明确各部门在媒介运营中的职责和作用,如编辑部负 责内容策划和制作,广告部负责广告业务的洽谈和管 理等。
媒介组织的管理层次
从高层管理到基层员工,不同层级的管理职责 和权力分配。
26
案例分析:成功的内容创意与策划
案例一
《XX品牌广告》
成功因素
通过独特的创意和视觉冲击力,吸引受众关注;同时,广告 内容与品牌形象高度契合,提升了品牌认知度和好感度。
案例二
《XX公益活动》
2024/3/26
成功因素
通过深入人心的故事和情感共鸣点,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和 参与;同时,活动策划周密,执行有力,确保了活动的顺利 进行和良好效果。
2024年新闻传播学教案(附加条款版)
新闻传播学教案(附加条款版)新闻传播学教案一、引言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研究新闻传播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在我国社会发展、信息传播和媒体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进行系统介绍,使学生了解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掌握新闻传播的基本技能,提高新闻传播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论目标:使学生掌握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新闻传播的定义、功能、原则和规律等。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具备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等基本技能,提高新闻传播实践能力。
3.思想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新闻观念,坚持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原则,培养良好的新闻职业道德。
4.应用目标: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和媒体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三、教学内容1.新闻传播学概述:介绍新闻传播的定义、功能、发展历程、学科体系等。
2.新闻传播的基本要素:新闻、信息、媒介、受众等。
3.新闻传播的基本原则: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时效性等。
4.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新闻价值规律、新闻选择规律、新闻传播效果规律等。
5.新闻采访:采访的基本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
6.新闻写作:新闻报道的文体、结构、语言和表现手法。
7.新闻编辑:编辑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巧。
8.新闻评论:新闻评论的定义、功能、类型和写作技巧。
9.新闻传播与社会: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10.新闻传播与伦理:新闻职业道德、新闻传播伦理问题及对策。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
2.案例分析法:分析新闻传播实践中的成功案例和问题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3.课堂讨论法:针对新闻传播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等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5.情境教学法:创设新闻传播情境,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学习。
五、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新闻传播学教案
通过线下活动、座谈会等方式,增进与公众 的沟通和理解。
案例分析:成功舆论引导案例剖析
案例一
某重大事件的舆论引导
事件概述
简要介绍事件的发生背景、经过和影响。
舆论引导措施
分析相关部门在事件发生后采取的舆论引导措施,如发布权威信息 、组织专家解读、加强媒体合作等。
案例分析:成功舆论引导案例剖析
案例二
一组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新闻图片, 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引发观众共鸣 。
案例三
一篇以图片为主导的深度报道,通过 精心挑选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说明, 深入揭示事件本质。
案例四
一次创意十足的新闻摄影大赛获奖作 品,展现新闻摄影的艺术性和创新性 。
07 新闻评论与舆论 引导
新闻评论特点及写作技巧
时效性
新闻报道写作规范及实例分析
写作规范
遵循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准确性、简洁性等原则,注 意标题、导语、正文等部分的写作要求。
实例分析
结合具体新闻报道案例,分析其在选题、采访、写作 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
写作练习
通过模拟采访和写作任务,提高学生的新闻写作能力 和水平。
04 媒介伦理与法规 教育
新闻传播变革
媒介融合推动了新闻传播的全方位变革,包括新闻内容生产、传播渠道、接收方 式、互动反馈等方面的创新与升级。
03 新闻采访与写作 技能
新闻敏感性与选题策划
培养新闻敏感性
了解社会热点、关注时事动态,对新闻事件保持高度敏感和快速反 应能力。
选题策划
根据新闻价值、社会影响等因素,制定采访计划和报道策略,明确 报道目的和受众需求。
课时分配
根据课程内容的重要性和难易程度,合理分配课时,确保教学质 量和效果。
传播学教案
跨文化传播:随着全 球化的加速,跨文化 传播的重要性日益凸 显,传播者需要具备 跨文化传播能力。
03
04
传播与科技:科技发 展对传播产生重要影 响,传播者需要关注 科技发展,利用科技 手段提高传播效果。
05
传播伦理:传播学关 注传播伦理问题,传 播者需要遵守传播伦 理,确保传播内容的 真实性和公正性。
演讲人
01
传播学概述
04
传播学的实践应用
02
传播学的理论基础
05
传播学的发展趋势
03
传播学的研究领域
1
传播学概述
传播学的定义
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传播行为、过程和效
01
果的科学。
传播学关注信息、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
02
在个体、群体和社会之间的传递、交流和影响。
传播学研究包括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
传播学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信息爆炸, 传播渠道多样化, 受众需求多样化
机遇:大数据和 人工智能技术的 应用,提高传播 效率和精准度
挑战:虚假信息 泛滥,传播伦理 问题日益突出
机遇:加强传播 监管,提高传播 质量,维护社会 稳定
传播学的未来展望
01
02
03
04
技术发展:传播学 将更加注重技术发 展,如人工智能、
01
传播媒介理论: 传播管理理论:
传播媒介的类 传播管理的原
型、特点和作 则、方法和策
用
略
03
05
02
04
传播过程理论:传播过 程的五个阶段:信息源、 信息传递、信息接收、 信息反馈和信息效果
传播效果理论:传播 效果的评价标准和方 法
传播学的发展历程
《传播学教程》教案
《传播学教程》教案第一章:传播学的定义与发展1.1 教学目标了解传播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掌握传播学的发展历程理解传播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1.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信息传递、符号交流、意义传递等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传播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新闻传播、广告传播、公关传播、社会传播等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重要性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理解传播学的应用领域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传播学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第二章:传播过程与模式2.1 教学目标理解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掌握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分析传播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2.2 教学内容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等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线性模式、互动模式、网络传播模式等传播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编码、解码、反馈、互动等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互动讨论法: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传播过程和模式的理解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传播过程和模式的案例分析,分享和评估成果第三章:传播媒介与技术3.1 教学目标了解传播媒介的种类和特点掌握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影响分析新媒体和互联网对传播媒介的变革3.2 教学内容传播媒介的种类和特点:传统媒体、新媒体、互联网等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影响:印刷术、广播、电视、数字技术等新媒体和互联网对传播媒介的变革:社交媒体、移动传播、虚拟现实等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媒介的种类、特点和传播技术的发展案例分析法:分析新媒体和互联网对传播媒介的变革案例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传播媒介和技术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第四章:受众与消费者行为4.1 教学目标理解受众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消费者行为的动机和影响因素分析受众与消费者行为的关系4.2 教学内容受众的概念和特点:接受信息的群体、具有特定需求和兴趣的个体消费者行为的动机和影响因素:需求、欲望、态度、社会文化等受众与消费者行为的关系:受众对产品或服务的接受程度和消费决策4.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受众的概念、消费者行为的动机和影响因素案例分析法:分析受众与消费者行为的实际案例4.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受众与消费者行为的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第五章:传播效果与影响力5.1 教学目标理解传播效果的概念和分类掌握传播效果的研究方法和评估指标分析传播效果的影响力和作用机制5.2 教学内容传播效果的概念和分类:认知效果、情感效果、行为效果等传播效果的研究方法和评估指标:实验研究、调查问卷、舆论分析等传播效果的影响力和作用机制:信息传播、意见领袖、社会影响等5.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效果的概念、研究方法和评估指标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效果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影响力和作用机制5.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传播效果与影响力的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第六章:传播与文化6.1 教学目标理解文化传播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分析文化传播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6.2 教学内容文化传播的概念和特点:文化传承、文化扩散、文化交换等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教育、媒体、移民、互联网等文化传播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文化多样性的保护、文化冲突的解决、文化创新的发展等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文化传播的概念、特点和方式案例分析法:分析文化传播的实际案例,理解其作用和影响6.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文化传播的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第七章:传播与性别7.1 教学目标理解性别传播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性别传播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分析性别传播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7.2 教学内容性别传播的概念和特点:性别差异、性别角色、性别刻板印象等性别传播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内容分析、话语分析、社会建构主义等性别传播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性别平等的促进、性别歧视的消除、性别认同的塑造等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性别传播的概念、特点和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性别传播的实际案例,理解其作用和影响7.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传播与性别的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第八章:传播与政治8.1 教学目标理解政治传播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政治传播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分析政治传播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8.2 教学内容政治传播的概念和特点:政治信息、政治宣传、政治话语等政治传播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内容分析、话语分析、政治社会学等政治传播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民主参与的促进、政治意识的塑造、政治稳定的维护等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政治传播的概念、特点和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政治传播的实际案例,理解其作用和影响8.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传播与政治的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第九章:传播与伦理9.1 教学目标理解传播伦理的概念和原则掌握传播伦理的判断和决策方法分析传播伦理在现代社会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9.2 教学内容传播伦理的概念和原则:真实性、公正性、尊重隐私、保护知识产权等传播伦理的判断和决策方法:道德哲学、伦理准则、案例分析等传播伦理在现代社会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媒体诽谤、网络欺凌、数据保护等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伦理的概念、原则和判断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伦理的实际案例,讨论解决方案9.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传播与伦理的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第十章:传播与未来10.1 教学目标理解新媒体和互联网对传播未来的影响掌握传播技术的最新发展和趋势分析传播未来的挑战和机遇10.2 教学内容新媒体和互联网对传播未来的影响:社交媒体、物联网、等传播技术的最新发展和趋势:5G、大数据、虚拟现实等传播未来的挑战和机遇:数字鸿沟、隐私保护、版权问题等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新媒体和互联网对传播未来的影响、传播技术的最新发展案例分析法:分析传播未来的实际案例,理解挑战和机遇10.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提出观点小组报告:学生分组进行传播与未来的案例分析报告,展示和分享成果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传播学的定义与发展补充说明:传播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涵盖了人类交流的各个方面。
(2024年)新闻传播学教案参考
合适的媒介。
根据受众特点选择媒介
不同的受众群体有不同的信息需求 和接受习惯,应选择符合受众特点
的新闻传播媒介。
2024/3/26
根据传播内容选择媒介
不同的新闻传播内容需要不同的媒 介来呈现和传播,应根据内容选择 合适的媒介。
综合运用各种媒介
舆论引导
新闻传播媒介通过报道和评论,引导社 会舆论,形成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 良好氛围。
文化传承
新闻传播媒介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能够传递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信 息,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娱乐休闲
新闻传播媒介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 产品,满足受众的娱乐休闲需求。
9
新闻传播媒介的选择与运用
根据传播目的选择媒介
配音与配乐
根据需要为新闻报道添加配音和配乐,增强报道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2024/3/26
字幕与特效
在后期制作中,可以添加字幕、特效等元素,对新闻报道进行必要的 补充和说明。
输出与发布
将制作完成的新闻报道输出为适合发布的格式,并通过适当的渠道进 行发布和传播。
22
06
新闻传播法规与伦理
2024/3/26
18
05
新闻摄影与摄像
2024/3/26
19
新闻摄影的基本原则与技巧
真实性原则
新闻摄影必须真实反映 新闻事件,不能篡改、
伪造或夸张。
2024/3/26
时效性原则
新闻摄影要求快速捕捉 和传递新闻信息,满足 新闻传播的时效性要求
。
典型性原则
新闻摄影应选取具有代 表性、典型性的瞬间和 场景,揭示新闻事件的
《传播学教案》课件
《传播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传播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传播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定义和起源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传播学的相关图像和知识点案例材料:提供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1.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的理解程度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传播学案例分析的能力第二章:传播过程与模式2.1 教学目标理解传播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掌握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分析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2.2 教学内容传播过程的要素和环节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传播过程的要素和环节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对传播模式的理解和应用2.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传播过程和传播模式的图像和知识点案例材料:提供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2.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传播过程和传播模式的理解程度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不同传播模式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的分析能力第三章:人际传播3.1 教学目标理解人际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作用分析人际传播的类型和过程3.2 教学内容人际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作用人际传播的类型和过程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人际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作用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帮助学生分析人际传播的类型和过程3.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人际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角色扮演材料:提供角色扮演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人际传播的类型和过程3.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人《传播学教案》PPT课件第六章:大众传播6.1 教学目标理解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和功能分析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6.2 教学内容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和功能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和功能媒体分析法:通过分析不同大众传播媒介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6.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大众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媒体素材:提供不同大众传播媒介的内容,帮助学生分析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6.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程度媒体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大众传播媒介的分类和功能的分析能力第七章:文化传播7.1 教学目标理解文化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分析文化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作用7.2 教学内容文化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文化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作用7.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文化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文化案例分析法:通过文化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文化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作用7.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文化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文化案例素材:提供文化案例,帮助学生分析文化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作用7.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文化传播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程度文化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的分析能力第八章:危机传播8.1 教学目标理解危机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危机传播的策略和原则分析危机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效果8.2 教学内容危机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危机传播的策略和原则危机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效果8.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危机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危机传播的策略和原则案例分析法:通过危机传播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危机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8.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危机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危机传播案例素材:提供危机传播案例,帮助学生分析危机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8.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危机传播的定义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危机传播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危机传播策略和原则的分析能力第九章:广告与营销传播9.1 教学目标理解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定义和目的掌握广告与营销传播的策略和技巧分析广告与营销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效果9.2 教学内容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定义和目的广告与营销传播的策略和技巧广告与营销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效果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定义和目的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理解广告与营销传播的策略和技巧案例分析法:通过广告与营销传播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广告与营销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9.4 教学资源PPT课件:展示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图像和知识点广告与营销传播案例素材:提供广告与营销传播案例,帮助学生分析广告与营销传播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9.5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对广告与营销传播的定义和目的的理解程度广告与营销传播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广告与营销传播策略和技巧的分析能力第十章:传播学与现代社会10.1 教学目标理解传播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掌握传播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分析传播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10.2 教学内容传播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传播学教案》PPT课件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中,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是整个课程的基础,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和框架。
传播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播学在我国学术界和社会实践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
传播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传播行为和传播现象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了培养学生的传播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传播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了解国内外传播学的发展动态。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传播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传播实践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1. 传播学基本理论:传播的定义、传播模式、传播要素、传播效果等。
2. 传播学历史与发展:传播学的发展历程、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3. 传播学方法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内容分析、传播效果评估等。
4. 传播学应用领域:大众传播、组织传播、网络传播、跨文化传播等。
5. 传播伦理与法规:传播伦理的基本原则、传播法规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传播学基本理论,使学生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某一传播现象或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传播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某一传播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5.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实地调研、采访、策划传播活动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讨论等。
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传播学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传播学应用能力的掌握程度。
4. 实践项目:评价学生在实践项目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问题解决、创新能力等。
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1-4周:传播学基本理论2. 第5-8周:传播学历史与发展3. 第9-12周:传播学方法论4. 第13-16周:传播学应用领域5. 第17-20周:传播伦理与法规6. 第21-24周:实践教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传播学理论基础,提高学生的传播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传播学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传播学教程》教案
《传播学教程》教案一、第一章:传播学概述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播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掌握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
2. 教学内容:a. 传播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b. 传播学的基本概念c. 传播学的发展历程d. 传播学的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传播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b. 讨论法:探讨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学派的掌握情况。
二、第二章:符号与符号系统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符号的概念和功能,掌握符号系统的分类和特点。
2. 教学内容:a. 符号的概念和功能b. 符号系统的分类: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c. 符号系统的特点:arbitrary 和iconic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符号的概念和功能,介绍符号系统的分类和特点b.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加深学生对符号和符号系统的理解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符号和符号系统的掌握情况。
三、第三章:传播过程与模式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和传播模式的类型。
2. 教学内容:a. 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b. 传播模式的类型:直接传播、间接传播、大众传播、交互传播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和传播模式的类型b. 图示法:通过图示展示传播过程和各种传播模式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传播过程和传播模式的掌握情况。
四、第四章:人际传播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际传播的定义、特点和类型,掌握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应用。
2. 教学内容:a. 人际传播的定义和特点b. 人际传播的类型:面对面的传播和远程传播c. 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应用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人际传播的定义、特点和类型b. 实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展示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和应用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人际传播的掌握情况。
传 播 学6 传播学教程 教学课件
• 意义
1. 变“单向直线性”为“双向循环” 2. 引入了“反馈”机制 3. 基本解决了传播的要素问题
• 局限
1. 容易使人产生错觉,似乎各“传播单位” 之间传、受的地位、机会完全平等。
2. 循环性的表述,也会引起误解。
循环和互动模式之二: 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传媒设施
信源 信宿
发射器
信道
接收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噪音
发射器
信道
接收器
反馈设施
信宿 信源
• 意义
1. 补充了反馈的要素、渠道和环节 2. 拓展了噪音的概念,噪音对传播的任
何一个环节都产生影响
社会系统模式之一: 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
初级群体 初级群体 较大的社会结构
讯息
C
R
讯息 总体社会系统
初级群体 初级群体 较大的社会结构
1 社会传播的五种类型
• 人内传播 (Intra-personal conmmunication) • 人际传播 (Personal conmmunication) • 群体传播 (Group) • 组织传播 (Organization) • 大众传播 (Mass conmmunication)
2 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3 传播是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信息在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流动,并通过信息的 传播、接受和反馈而展开社会互动行为。
4 传受双方必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共通的意义空间在广义上包括人们大体一致或接 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在共通的意义空间里, 传受双方才对符号的意义有共通的理解。否则传 播很难进行,或传而不通,导致被误解。
邵培仁版《传播学》教案
《传播学》教案高等教育出版社邵培仁修订版主讲教师: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王卫明适用班级:南昌大学人文学院类级绪论 (3)第一节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3)第二节传播学的研究体系 (3)第三节学习和研究传播学的意义 (4)第四节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4)第一章传播学的回顾与展望 (4)第一节传播学的渊源与孕育 (4)第二节传播学的产生和确立 (5)第三节传播学的现状和趋势 (5)第二章传播 (5)第一节传播的概念 (6)第二节传播的特点 (6)第三节传播的分类 (6)第四节传播的革命 (6)第五节传播的模式 (7)第六节传播的功能 (8)第七节传播的原则 (9)第三章传播者 (9)第一节个人层面的传播者 (9)第二节媒介组织 (10)第三节传播制度研究 (12)第四章传播与信息 (12)第一节信息研究简述 (12)第二节信息的传播分析 (13)第三节信息的特征与分类 (13)第四节信息爆炸与信息匮乏 (14)第五节信息污染与信息侵略 (14)第五章传播与符号 (15)第一节符号、意义与传播 (15)第二节符号的特性、功能与易读性 (16)第三节语言符号 (16)第四节非语言符号 (17)第六章传播媒介 (17)第一节传播媒介的概念与特点 (18)第二节传播媒介的类型 (18)第三节媒介理论述评 (18)第七章传播的谋略 (19)第一节传播谋略的立体透视与分析 (19)第二节传播谋略的运筹与决断 (19)第三节古今传播谋略经典 (20)第八章传播的技巧 (20)第一节传播技巧的概念与特点 (20)第二节传播技巧的掌握与运用 (21)第三节中外传播技巧集粹 (21)第九章受众 (22)第一节受众的形貌 (22)第二节受众研究的理论 (23)第三节受众的心理 (23)第四节受众的选择机制 (25)第五节受众的反馈 (25)第六节意见领袖 (26)第十章传播环境 (26)第一节传播与环境的关系 (26)第二节传播环境的特征与类型 (26)第三节地理环境与物理环境 (27)第四节媒介环境与社会环境 (27)第十一章传播效果 (28)第一节传播效果研究的历程与阶段理论 (28)第二节传播效果研究的断面理论 (29)第三节传播效果的实质 (30)第五节传播效果的评估 (30)绪论重要概念:传播学传播研究传播理论传播本质传播规律第一节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传播学的定义传播研究(Communication Studies),是人类对传播现象和问题的审视,探究和思考,是通过“事实陈述”而得出“价值判断”的一个命题论述。
《传播学原理》教案
《传播学原理》教案章节一:传播学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传播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掌握传播学的历史发展脉络。
2. 教学内容:传播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基本概念、传播学的历史发展。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4. 教学活动:讲解传播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传播学的历史发展脉络。
章节二:传播过程与模式1. 教学目标:理解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掌握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
2. 教学内容: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
4. 教学活动:讲解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引导学生了解传播模式的分类和特点,通过互动讨论加深学生对传播过程和模式的理解。
章节三:传播媒介与技术1. 教学目标:了解传播媒介的分类和特点,掌握传播技术的发展及其影响。
2. 教学内容:传播媒介的分类和特点、传播技术的发展及其影响。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4. 教学活动:讲解传播媒介的分类和特点,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传播技术的发展及其影响,引导学生思考传播媒介和技术对传播学的影响。
章节四:人际传播与群体传播1. 教学目标:理解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定义、特点和作用,掌握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主要形式。
2. 教学内容: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定义、特点和作用、主要形式。
3. 教学方法:讲授法、互动讨论法。
4. 教学活动:讲解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定义、特点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主要形式,通过互动讨论加深学生对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理解。
章节五:大众传播与公共传播1. 教学目标:了解大众传播和公共传播的定义、特点和作用,掌握大众传播和公共传播的主要形式及其影响。
2. 教学内容:大众传播和公共传播的定义、特点和作用、主要形式及其影响。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4. 教学活动:讲解大众传播和公共传播的定义、特点和作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大众传播和公共传播的主要形式及其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大众传播和公共传播对社会的影响。
传播学教案设计(全)
导言【课题名称】传播学教程导言【教学目标与要求】1、了解传播学学科地位的确定2、传播学导入中国及中国新闻教育模式变迁【教学重点和难点】传播学的导入与中国新闻教育模式改革【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教学课时】4课时【课的类型】讲授课一、人类日常传播现象“传播”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人际传播——面对面地谈话、打电话、发短信、邮寄信件、电子邮件、QQ (UC、POPO、MSN等即时聊天工具)。
组织传播——学校、院系、班级、企业、机关单位、家族、帮派等,分为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
大众传播——报纸、电视、广播、杂志等。
人内传播、自我传播——自省(“吾日三省吾身”)信息传播的载体可以是语言、体态,也可以是图象、实物等。
下面传播的载体是什么:舞剧(体态)、接绳记事(绳)、烽火戏诸侯、(烽火)、红灯示警(红灯)。
二、传播学是什么?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
简言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行为及其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传播学又称传学、传意学等。
传播是英语communication一词的汉译,意指思想、观念、意见的相互交流,传播就是与人共享信息、观念、意见的过程。
三、传播学发展流程对于人类传播现象和行为作系统、科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
H.D.拉斯韦尔提出的关于传播的模式与功能,对传播学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
W.施拉姆于1948年在伊利诺伊大学成立了美国第一个传播研究所,把新闻学同传播学结合起来。
传播学者们把信息、控制、反馈、系统等概念引入传播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模式,从而使传播学形成初步体系。
60年代前后,传播研究在西欧各国普遍开展起来。
中国开展传播研究,则在80年代初。
四、传播学是一门边缘学科传播学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跨学科研究的产物。
传播学和其他社会科学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处在多种学科的边缘。
传播学传播学教案第6单元
群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是群体规范。群体规范指的是成员个人在群体中必须遵守的规则。群体规范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1)对群体内的传播活动起制约作用
(2)对来自群体外部的信息或宣传活动的效果,群体规范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3、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
群体压力: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
②非正式渠道:相对于组织内的正式渠道而言,组织内传播的非正式渠道,是指越过组织内的权力等级和制度限制,自由地向任何方向运动的信息传播通道。组织成员藉此满足自身的社会需要。
(2)组织外传播
任何社会组织都是不能独立存在的,都要与其环境联系在一起。组织的存在与发展,要依赖于组织与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这种交换实际包含着输入和输出两个过程。
【实践教学环节:经典试验再现】
内容:自动移光试验
目的:再现群体规范如何形成,是否有理性,同时检验这个试验在今天是否还能实现目的。
方式:受试者,黑暗的房间,电报按键,5米外一盏呈现微光的器具。
目的:让测试者判断光移动的距离。先是单独的测试,在放在群体里测试。
原理:一个被安排在完全黑暗的房间里的人,神经系统对微弱的光会产生过度补偿的效果,会产生光在移动的错觉。没有移光却有移光的感觉,所以无所谓移动的距离。利用它做“群体测试”——测试者之间的标准会越发接近最终形成群体规范,标准是几个人单独标准的平均值。
组织的信息输入活动
组织的信息输出活动:公关宣传、广告宣传、企业标识系统宣传
3、组织传播的功能:组织传播可以沟通、疏导组织内部上下之间、成员之间的关系,建立、发展组织与组织之间的联系。它是:“组织活力的源泉”、“组织关系的粘合剂”、“组织功能的润滑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历士多德《修辞学》:提出了修辞学的三要素“信誉、情感、逻辑”,即传播活动中对于传播者、传播受众、传播技巧和传播效果的研究。
三、关于“传播定义”的学说
荀子《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关于传播媒介的思考)
孙武《孙子兵法·谋攻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关于信源、信道与信宿的关系)
孔子:因村施教,寓教于乐(这是关于传播方式与传播效果的思考)
外国:
柏拉图在“苏格拉底的申辩篇”中提到:政府和官员没有权利限制教学自由和思想自由。(教学正是传播信息的重要方式)
《墨子·所染》:“此王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此义象为纵向传播。
《礼记·祭统》:“有善而弗知,不明也。知而弗传,不仁也。”此义体为横向传播。
《国语·晋语三》:“夫人美于中,必播于外”,此义象为表现、呈现。
《文心雕龙·檄移》:“明白之文,或称露布,播诸视听也。”其义象为广泛地宣传和散布。
讲授新课(70分钟)
传播是传播学研究中的最为基础概念,一般来说越是基础的概念,要对其下一个定义,进行精准地描述就越是困难。在对其下定义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传播学研究的“传播”
一、传播学研究的对象
各位同学能否举例说明一下你所知道的“传播”的例子呢?
让学生举例……
同学们先思考一下,上面所说的“传播”是否都是传播学所要研究的对象呢?
同时,传播物质的活动也不是传播学研究的传播,因为传播物质没有“信息”这一载体,没有信息所带来的交流、互动和反馈活动
所以传播学所研究的“传播”主要是“研究人传递信息的行为与活动”,而后两种不属于传播学研究的传播范畴。
二、“传播”文字意义的变化与发展
1、传播的文字意义
“传播”,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与“传播”相近的词有“传”、“播”、“布”、“流”、“宣”、“扬”等。通常,“传”是纵横地传播,“播”是广泛地传播,“布”是伸展地传播,“流”是连续地传播,“宣”是庄重地传播,“扬”是宏大地传播。
所以我们在说传播的时候,这里既有人的活动,也有动物的活动;既包括传播信息的活动,也包括传播物质的活动。所以在认识传播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认识传播的主体和客体(这里的主体与客体指传播者与传播内容)。
传播学所研究的“传播”,并不包含蜜蜂所进行的传播,尽管它也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活动。因为动物的传播和人类的传播活动有一个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动物的传播是一种本能的传播。
很多人都有喂养宠物的经历,宠物与主人之间有很多亲密的动作交流,比如舔手、摇尾巴,也会用一双水旺旺的小眼睛盯着主人,甚至还会撒娇卖萌生闷气,这些都有可能在传播一定的信息。但动物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往往是出自动物生物属性的本能,而不是象人类的传播一样是一种自觉主动能动的传播,是一种有意图有目的希望获得一定效果的传播,而且人会对这种效果进行反思,从而去评估我们的传播效果到底怎么样,继而对传播活动加以改变。所以人和动物的传播活动之间有着“质”的差异。
以上所说都有传播的意象,但与今天所说的传播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
“传”与“播”合成为“传播”一词,大约最早见于〈〈北史·突厥传〉一书:“宜传播天下,咸(全部)使知闻。”(当时突厥部投降隋朝,隋文帝非常高兴,于是发布昭令,向全天下进行传播),含义为长久而广泛地宣布、传扬。此义已与今义相近。
“传播”的英文是“Communication”,一个是单词的前缀“com”,比如含有此前缀的“community”社区、“communism”共产主义,这些词有一个共同的含义,就是“共有”,而它的后缀“munication”有“交流”、“交换”的意思,因此“Communication”有“共有”加“交换”的含义。
重点及措施
教学重点:“传播”意象的变化与发展
措施:通过列举古代中外文献中对传播的理解加以比较。
难点及措施
教学难点:传播的定义
措施:分析不同类型的定义,理解其科学性和局限性
教学方式
教学采用教师课堂讲授为主,使用教学PPT讲解。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及导入新课(5分钟)
人类总是对世间的一切充满好奇心的,这种好奇心就是一切求知欲的源泉,更是人类前进的根本动力。传播是人类社会的独特现象,它无处、无时不在。它与人类如影相随,居于人类社会和活动的中心,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去理解“传播”这一概念,具有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们都是如何解释和阐述“传播”这一带有普遍性的人类体验呢?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
课 题
第二章 传播
课 次
第2次
授课班级
2019级网络新闻媒体班
授课地点
D403
课题名称
第一节传播的概传播学研究的传播与生活中的传播现象的异同,了解传播演变的过程和传播的特点
要求:能了解传播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中的区别,更能明确传播的本质与内涵
传播的概念由来已久,但传播学中传播的定义又亟待重新约定。为“传播”定义的困难在于,在不同语言环境中,传播都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定义,这样一来,就不太方便把它作为一个科学术语来进行广为认可的界定。早在1976年,美国传播学者丹斯在其《人类传播功能》一书中就收录过126种不同的定义,且每年还有新的定义问世。虽然我们不用一一去列举这些五花八门的定义,但对其中有代表性的重要定义进行分类,还是很有必要的。对于传播的代表性定义,我们将其分为5类:
我们比对中英文“传播”含义的共同点:它们都强调通过信息的流动和变化,来达到信息的共享。差异在英文当中更强调共同、双方、交换的含义,而汉语的传播强调从一方到另一方,从一个点到一个面这样的信息“流动”。
2、人类早期关于“传播”的研究
人类中的先驱者很早就注意到传播中的现象及传播的问题并加以思考和研究。
中国:
要知道什么是传播,就是要搞清楚传播学中的“传播”与日常生活中的“传播”是不是同一概念?
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看图造句,把“传播”作为一个动词,把画面内容用文字补充完整
1.老师传播知识
2.蜜蜂传播花粉信息
3.人传播病菌
我们比较一下三帽图中的异同点是什么呢:
三句话的主语部分既有人也有动物
其宾语部分1.是信息(知识也是一种信息),2.既有花粉包含的信息,也有花粉这种物质本身,3.是一种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