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依赖视角下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分析

合集下载

生态环境保护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影响分析

生态环境保护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影响分析

生态环境保护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影响分析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全球的热门议题。

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断加深,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人们共同的责任。

然而,生态环境保护不仅仅关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而且对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分析生态环境保护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和必要性。

首先,生态环境保护对社会资源配置影响深远。

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施需要大量的物质、财力和人力资源。

例如,开展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需要设备和技术支持,进行生态恢复与修复需要资金投入和专业人才。

这就要求社会资源的有序配置和合理分配。

资源的优先分配给生态环境保护,将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需求。

其次,生态环境保护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影响还体现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上。

生态环境保护引导着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

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产业逐渐被清理整顿,而绿色能源、低碳产业得到大力发展。

这种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还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生态环境保护也催生了一些新的就业机会,增加了社会资源的投入和配置。

此外,生态环境保护对社会资源配置还对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产生了影响。

生态环境保护需要生态保护区、绿化带、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等一系列的保护设施。

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中,需要合理划定生态保护区和建设绿地,确保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这就需要对城市用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最后,生态环境保护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影响还表现为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

生态补偿制度是一种通过经济手段弥补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的制度安排。

它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通过资金补偿和政策支持来激励生态环境保护者进行保护和修复工作。

而这种补偿的资金和政策支持都需要通过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来实现,确保补偿措施的有效落地。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保护对社会资源配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资源禀赋、环境规制会促进制造业绿色发展?

资源禀赋、环境规制会促进制造业绿色发展?
基金项 目:国 家 自然科 学 基金 重 点项 目 (项 目编号 -u15o1253):国家 自然 科 学基 金 项 目 (项 目编 号 7137Il12);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 目 (项 目编号 :2016B010127005)。
作者简介 :张 峰 (1989.),山东济南人 ,山东理 工大学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 与工程研究院 ,博士 ,研究方向 系 统 工程 与 工业 工 程 。 薛惠锋 (1964.),山西万荣人 ,中国航天系统 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教授、博士生 导师 ,研究方向 系 统 工 程 、 管理 科 学 与 工 程 。 史志伟 (1989一),山东淄博人 ,云 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复杂系统理论。
关 于 资 源禀 赋对 制造 业发 展 的 影响研 究主 要 是建 立 在 “资 源诅 咒 ” 问题 假说 的 基 础上 将 资源禀 赋作 为基 础控 制 变量进 行分 析 。Koebel等 (2016) 认 为 资源 禀赋 决定 了制造业产业结构的类型及特点,资源依赖型制造业所占比率较高则易出现 “资 源诅 咒 ”现 象 ,而通过政 策调控 与产业 集聚可 避免该 问题 的产 生。Arezki等 (2017) J 认 为 资源价 格 调控 可 改 变地 区之 间资 源禀 赋 差异 对 制造 业 发展 的 影响 ,尤 其 是随 着 制造 业 发 展 阶段 的变 化 ,基础 资 源 的价 格 需要 突 出 其稀 缺性 ,以此倒 遁 节 能技 术 的 进 步 。Ryzhenkov (2016) 提 出 资源 错 配是 导 致 市场 要 素扭 曲的 关键 因素 ,并 对 制造业生产效率 的提升造成显著性负向>中击效应。Soete等 (2014) 认为制造发 展与资源禀赋之间存在比较优 势陷阱 ,在市场竞争环境下资源要素更容易 向规模大 及 经 济效 益高 的产 业 流动 ,从 而加剧 产 业结构 的失衡 。崔 远淼和 谢 识 予 (2013) 对中国制造业 出口竞争力与资源禀赋之间的关系进行空间效应检验 ,发现资源禀赋 同 时具 备诅 咒 效应 、示 范效 应和 “荷 兰 病 ”效 应 ,强 调要 控 制 资源 开采 强 度及 对邻 近地 区制 造业 的 负 向影响 。张 峰 (2016) 。 通 过 实证检 验进 一步 支持 了制造 业转型 升级 中存在 资 源诅 咒效 应 的观 点 ,同时 在劳 动 力成 本 上涨 情景 下 资 本集 聚效 应 难 以 抵 消 由资 源开 发利 用不 当造 成 的制造 业 竞争 力不足 问题 。 黄静 等 (2017) 认 为 资 源 禀赋 差异 是 导致 制造 业 国际 转移 的根本 动 因 ,但 是 传统 的 资源 禀赋 对 其 中发 挥 的 效 用不 断下 降 ,而 市场 需求 成 为关键 导 向 因素。

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的影响

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的影响

绿色生产
环境规制可以促使企业实施绿色 生产,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减少 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等措施, 提高生态效率。
循环经济
环境规制还可以促使企业采用循 环经济的模式,实现资源的再生 利用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从而 提高生态效率。
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技术创新投入
环境规制可以刺激企业增加对技术创新 的投入,开发更高效、更环保的生产技 术和产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VS
技术创新合作
环境规制还可以促进企业与科研机构、高 校等开展技术创新合作,共同研发新技术 、新工艺,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05
环境规制的政策建议
强化环境规制的政策建议
制定严格的环境法规
通过制定严格的环境法规,限制企业和个人对环境的破坏行为, 以保护生态环境。
强化环境执法力度
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严格追究 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 的影响机制主要包括 三个方面
2. 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和转型升级,提高资 源利用效率;
1. 直接限制企业的排 污行为,降低环境污 染程度;
环境规制的影响机制
3. 改变消费者和企业的行为和决策,推动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规制的实施可以带来一系列正向效应,如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生态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等。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环境 规制也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增加企业成本、降低竞争力等。因此,政府在制定环境规制政策时需要权衡各种因素, 以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
THANKS
感谢观看
03
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的 影响
环境规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正面影响
合理的环境规制可以促进企业采取更环保、更高效的生产方式,进而提高生产效 率。例如,对于高污染行业,严格的环保法规可以促使企业改进生产工艺,采用 环保材料或技术,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之一,包括陆地、水域、大气等自然资源。

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合理和过度开发已经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土地沙漠化、水资源短缺、空气污染等。

生态环境的恶化也给人类带来了健康和安全的威胁,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需要进行对策分析,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制定严格的法律和政策来规范自然资源的利用。

政府可以通过立法、执法和监管,对资源开发进行限制和监管,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要建立健全的资源管理和保护机制。

可以成立专门的机构来负责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制定相关的保护计划和措施,并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需要推广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的理念和技术。

人们应该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

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政府可以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来进行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

要加强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

政府应该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整治力度,加强企业的环境监管和排污控制,强化环境执法,提高违法者的违法成本,推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要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工作。

通过开展环境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号召人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共同推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解决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政府需要加大对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力度,企业和个人也要自觉履行环境责任,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江苏苏州。

环境规制、资源禀赋与城市产业转型研究——基于资源型城市与非资源型城市的对比分析

环境规制、资源禀赋与城市产业转型研究——基于资源型城市与非资源型城市的对比分析

环境规制、资源禀赋与城市产业转型研究——基于资源型城市与非资源型城市的对比分析环境规制、资源禀赋与城市产业转型研究——基于资源型城市与非资源型城市的对比分析近年来,城市产业转型成为了全球各城市发展的热点。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发展与转型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特别是在中国,各地政府对于城市建设与发展也是投入了大量的资源。

在这个过程中,环境规制和资源禀赋都成为了重要的制约因素。

本文将从这两方面对资源型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产业转型中这些因素的影响。

一、资源型城市与非资源型城市的定义资源型城市与非资源型城市其实很容易区分。

简单来说,资源型城市是以特定的资源为基础进行生产与都市化的城市。

资源可以是任何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大宗资源。

以中国为例,煤炭生产的临汾、山西就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

非资源型城市则与之相对。

这类城市不是以特定的资源为基础进行发展,而是以其他的产业,例如服务业、制造业等为主导的城市。

例如中国的广州、上海就是非资源型城市。

二、环境规制与城市产业转型环境规制一直被视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环境保护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不可忽视。

尤其是在中国,大气污染、地下水污染等水土流失现象屡屡发生,有损社会发展。

因此,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将环境保护放在了首位,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环境治理。

这对城市产业转型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对于资源型城市来说,环境污染是一个严重问题。

由于生产过程需要使用各种能源及原材料,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

过去,这些城市的政府往往因为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治理,使得调整产业结构变得更加困难。

但是今年以来,由中央政府推出的空气治理、水治理、土治理等政策给这些城市带来了压力,固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严格实施在这些城市也被越来越认真地落实。

这些环保措施实际上也在推动资源型城市实现产业转型。

事实上,正是由于环保政策的实施,推动了资源型城市加速转型。

FDI、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FDI、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FDI、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政府纷纷将发展绿色经济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FPT)作为一种衡量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平衡关系的有效指标,已经成为国际上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重要领域。

在这个背景下,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资本流动形式,对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环境规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FDI是指跨国公司通过在国外设立子公司、合资企业或购买股权等方式进行的投资活动。

FDI的流入对于接受国的经济结构优化、技术进步和就业创造具有积极作用。

FDI的流入也可能导致资源错配、环境污染和社会不公平等问题。

研究FDI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FDI与环境规制之间的关系,为制定有效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环境规制是指政府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环境规制的实施对于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环境规制可以引导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环境规制可以促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从而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研究FDI与环境规制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揭示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本研究旨在探讨FDI、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期为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A. FD一、中国经济的作用和发展趋势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成功地将数亿人口从贫困中解救出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出口导向型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制造业。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内资源环境的约束,中国政府意识到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环境规制政策

我国环境规制政策

我国环境规制政策一、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环境问题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污染排放、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等不可忽视的问题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我国环境规制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二、环境规制政策的必要性1.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对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环境规制政策的出台旨在减少污染物排放,限制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护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规制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质量,降低环境风险和成本。

通过限制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推动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我国经济将朝着更加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3.维护社会稳定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严重影响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引发社会不满情绪和抗议活动。

环境规制政策的推进旨在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社会稳定性。

三、我国环境规制政策的发展历程1.初步探索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我国开始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逐步开始实施环境规制政策。

重点领域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处理等。

尽管在法律制度和政策措施方面还存在不足,但这一阶段的努力为后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逐步完善阶段从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我国环境规制政策逐步完善并得到广泛实施。

《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环境法规相继出台。

同时,我国还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合作,加入了一些国际环保组织和条约,提升了环境规制的国际化水平。

3.加强监管执法阶段21世纪初以来,我国环境规制政策进一步加强。

政府加大对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加强环境监管和处罚力度。

同时,出台了一系列环保产业扶持政策和经济手段,引导企业改善环境治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四、我国环境规制政策的主要内容1.大气污染防治针对大气污染,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限制工业废气排放、实施车辆尾气排放标准、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等,以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资源型产业依赖如何影响环境质量?

资源型产业依赖如何影响环境质量?

资源型产业依赖如何影响环境质量?作者:李治国王杰车帅来源:《商业研究》2022年第03期內容提要:本文构建包含资源开发部门、制造业部门以及技术研发部门的三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将环境质量函数纳入分析框架,剖析资源产业依赖与环境质量的非线性关系。

选取资源型产业经济比重和碳排放强度的倒数分别对资源型产业依赖程度和环境质量予以表征,并采用系统GMM方法重点检验我国城市“有条件碳诅咒”的存在性,以及绿色技术创新对“有条件碳诅咒”发生机制的中介效应。

研究发现:资源产业依赖与环境质量存在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当资源型产业依赖程度较低时,有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而资源产业依赖程度超过一定临界值后,则具有环境质量恶化的影响,“有条件碳诅咒”成立,且稳健性检验结果佐证上述结论;资源型产业依赖与绿色技术创新同样存在倒U型相关性。

当资源型产业依赖程度超过一定临界值后,对于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将由促增效应转为抑制效应;绿色技术创新整体上具有长效的环境质量改善作用,在“有条件碳诅咒”发生机制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

关键词:资源型产业依赖;碳强度;有条件碳诅咒;绿色技术创新中图分类号:F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48X(2022)03-0024-12收稿日期:2021-05-09作者简介:李治国(1977-),男,山东潍坊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能源经济;王杰(1997-),男,山东淄博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能源经济;车帅(1997-),男,山东德州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能源经济。

基金项目: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协同创新研究专项(一般项目)“龙头引领视阙下山东半岛城市群节能减排与绿色增长协同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1CCXJ17。

一、引言资源型城市普遍面临着环境污染加剧的发展困境。

经验事实表明资源禀赋确有碳排放促增效应,然而关注资源丰裕度影响区域碳排放的学术研究却甚为匮乏。

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随着改革开放走过了四十年的历程,我们的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也在不断提升,改革开放令我国实际生产力也发生了质的飞跃。

但是,在这四十多年来的高速发展之中,我国的自然环境也在被不断破坏当中,因此强化建设自然保护区在林业发展道路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如何有效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如何对我们的林业资源环境进行保护,已经成为林业资源发展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这些举措也都是为了实现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自然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我国环境形势越来越严峻,生态的破坏范围在不断扩大,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全民共同努力,保障生态平衡,为人们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顺利实施。

1当前对我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以及存在的问题1.1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缺乏科学性的认识在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当中,有一些不好的现象存在。

人们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对大自然的向往程度更加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享受亲近大自然的旅行,但这无形当中为林业系统带来了伤害,一些相关的生活垃圾,人工污染和破坏随之而来,甚至要有一些人为因素导致的森林火灾等等,这些都直接给森林资源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害。

这就要求了我们要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引起公众的重视,同时相关部门可以加强监管惩罚措施,严厉处理违反保护规定的人群。

另一方面,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加大工业化的生产,这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污染了生态环境,影响了自然保护区中林业资源的正常发展。

因为企业会认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是不需要任何生产成本的,所以更加肆无忌惮的对资源进行无偿占有、盲目开发,甚至直接损毁自然资源。

比如,在某农业大学对森林多种效益的研究中发现,人们为了获取9.8%的直接产品效益,却是间接以牺牲90.2%的林业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代价的。

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及调节效应

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及调节效应

市场激励型规制的调节效应
1 2
经济激励
市场激励型规制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如排污权交 易、环保税收等政策,为企业提供经济激励,促 使企业自愿减少污染。
灵活性强
市场激励型规制允许企业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 减排策略,有利于激发企业绿色创新的积极性。
3
可能导致市场失灵
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可能导 致市场激励型规制无法实现预期的环境目标。
收集与处理数据
数据来源 • 环境规制数据:可从环保部门、统计局等官方渠道获取相关数据。
• 工业绿色发展数据:可从工业部门、能源局等机构获取相关数据。
收集与处理数据
01
数据处理
02
03
04
• 对缺失数据进行插补或删 除处理。
• 对异常值进行检验和处理 ,以避免对结果的干扰。
• 对数据进行标准化或归一 化处理,以消除量纲和数 量级的影响。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化环境规制政策研究
进一步研究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环境规制政策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为政策制定提供 科学依据。
拓展国际比较研究
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在工业绿色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丰富 和拓宽研究视野。
关注新兴技术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
密切关注新兴环保技术的发展动态,研究其在工业绿色发展中的应用前景和潜在影响。
命令控制型规制的调节效应
强制执行
命令控制型规制通过政府的强制执行力,确保企业遵守环境法规 ,对违规企业实施惩罚,从而有效减少污染排放。
标准统一
该类型规制制定统一的环境标准,适用于所有企业,有助于公平竞 争,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监管成本高
命令控制型规制的执行需要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监管,可 能导致规制成本较高。

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长期以来,人们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导致了许多自然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通过对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自然资源利用问题1. 自然资源过度开采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自然资源面临过度开采的问题,如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

这不仅导致了资源的减少,还会破坏生态平衡,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2. 水资源浪费在许多地区,由于缺乏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现象。

许多地区的农田灌溉方式落后,导致了大量水资源的浪费。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面临过度开垦的问题。

大量农用地、林地被用于城市建设,导致了耕地面积减少和生态系统破坏。

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1. 气候变化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了全球气候的变暖,造成了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的频发。

2. 生物多样性丧失由于森林资源的过度开采、生态环境的破坏等因素,导致了许多珍稀物种的灭绝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3. 水、土壤污染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污水、垃圾等被排放到水体和土壤中,导致了水体和土壤的严重污染。

三、对策分析1. 制定严格的资源管理政策政府应该加强对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加强对资源开采的监管,减缓资源的过度开发。

2. 推广节约型资源利用技术通过技术创新,推广节约型资源利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3.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通过教育和宣传,增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绿色生活方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4. 实施生态修复工程针对已经破坏的生态环境,可以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来恢复生态平衡,保护珍稀物种。

5. 加强国际合作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需要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环境问题。

产业集聚与生态效率——基于我国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实证分析

产业集聚与生态效率——基于我国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实证分析

聚影响区域发展质量的方法,仍有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一方面,现有对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水平、
要素生产率和污染排放之间关系的分析,大多从特定污染物排放进行测算,并不能科学反映以更少
的资源与环境成本为代价获取更大的经济、生态价值的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27] ;另一方面,现有研究
在分组检验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或环境间关系时,多以区域的地理或经济特征作为划分依据,如分
反映制度和政策因素的控制变量 X i,t 。 所有解释变量都以自然对数的形式引入方程。
考虑各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对各个地级市的数据进行分组 y mi,t ,m 为分组数, m = 1,…,M 。 上
述模型可以进一步表示为:
lnD mi,t = α′m lnD mi,t - 1 + β m A mi,t - 1 + γ m X mi,t - 1 + μ mi + v mt + ε mi,t
力密度与地理集中度能够通过经济发展水平( 人均 GDP) 影响生态效率。
[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产业集聚;生态效率;开发区
[中图分类号] F273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1⁃511X(2020)05⁃0034⁃09
一、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和生态保护问题的凸显,我国近年来颁布了国家主体功能区规
. All Rights
Reserved.
划,界定和规范了不同开发强度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地区的功能和发展原则,以期达到经济与生态价
值共创的目标。 从实践经验可以认识到,优化开发区整体开发密度较高,长期积累的环境污染问题
使得资源环境承载力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约束,而重点开发区虽然生态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
Rights Reserved.
环境影响,有利于区域生态效率的改善 [23] 。 针对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工业集聚与污染排放关系

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城市集中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然而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同样严重。

因此,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

下面将介绍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问题分析1. 自然资源利用问题(1) 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由于需求过大,部分自然资源被过度开发和使用,加剧了资源的短缺和地球环境的污染。

同时,在资源利用中存在大量浪费的现象,如水、电、燃气等的浪费,使得资源利用效率极低。

(2) 资源的不平衡分布不同的地区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同,有些地区资源丰富,而有些地区却相对缺乏。

例如,西北地区的水资源匮乏,而南方地区的水资源相对较多。

在不平衡分布的情况下,资源的分配和利用也存在问题,需要制定更加合理的发展政策进行调整。

(3) 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在资源利用的过程中,环境问题也随之产生。

例如,矿区的开采会导致土地沙漠化和水资源的污染,传统的化石燃料的使用会导致空气污染、温室气体的增加等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来解决。

2.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1) 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随着经济增长的需要,人们对自然的开垦和改造也越来越大,导致了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

例如,水、土地和空气的污染、生物物种的灭绝和森林砍伐等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健康与生存。

(2)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也同样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劣化。

高楼大厦、机械化交通和化工厂等污染物质的释放导致空气和水体的污染,而大量的垃圾处理也成为城市环境中的大问题。

二、对策分析(1) 加强资源管理对关键资源开展科学、有效、可持续的管理,实现水、土、气、能源的精细化管理和集约化利用,达到更加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

(2) 开展资源综合利用采取先进的技术和技巧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包括充分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废物回收等。

城市生态效率测评与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城市生态效率测评与空间溢出效应分析

城市生态效率测评与空间溢出效应分析作者:李小语董会忠来源:《中国西部》2022年第01期[摘要]基于2010-2018年“2+26”城市的面板数据,文章运用超效率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城市生态效率,并引入空间杜宾模型对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从时间序列来看,城市生态效率呈“M”型分布,上升波峰出现在2011年和2016年,下降波谷出现在2014年;从空间分布来看,2010年城市生态效率呈现出“中间低,两边高”的分布格局,多数城市的生态效率值在0.5-0.8之间;2018年城市生态效率呈现出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递增的趋势,阶梯性特征凸显。

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和环境规制对城市生态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城市生态效率的提升,对外开放程度对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不显著。

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产业结构对城市生态效率具有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人力资本和对外开放程度对城市生态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

因此,“2十26”城市应进一步加强区域交流合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有效利用外资,发展生态经济。

[关键词]城市生态效率;空间溢出效应;超效率DEA-Malmquist指数;空间杜宾模型[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694(2022)01-0036-13[作者]李小语硕士研究生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淄博255012董会忠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淄博255012ー、引言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城市绿色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由“速度领跑”向“质量拉动”转变的关键。

但产业结构不合理、污染治理低效性导致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仍需大量基础性自然资源作为支撑,这种典型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在短期内彻底转变。

2017年生态环境部发布了《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2017至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防治行动计划》,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8个城市认定为空气污染传播通道城市,包括北京、天津2个直辖市,河北省的石家庄、唐山、邯郸、邢台、保定、沧州、廊坊、衡水8个地级市,山西省的太原、阳泉、长治和晋城4个地级市,山东省的济南、淄博、济宁、德州、聊城、滨州和菏泽7个地级市,河南省的郑州、开封、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7个地级市(以下简称“2+26”城市)。

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物质条件和经济活力显著提高。

但是在实现高GDP 的同时,也带来了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协调,造成了能源耗费和环境负效应[1]。

我国目前的环境规制状况表明,环境规制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环境壁垒”,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深刻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式和企业的行为选择。

在促进各类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迫在眉睫,把能耗与污染排放结合起来,既是实现绿色发展的本质,又是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根本途径。

对此,本文对近年来环境规制及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总结,以期为政府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环境规制政策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证支持,并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方向。

从而助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对进一步实现我国环境友好、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环境规制相关研究(一)环境规制的基本内涵“规制”一词源于英文的“Regulation”或“Regulatory Constraint”,意为按照规则和制度等对规制对象进行规范、限制和约束。

环境规制是政府进行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它既是对环境保护的一种管控,也是政府对经济行为的干涉。

Jaffe 等将环境规制视为政府部门实施的一种干预环境不良影响的手段[2];杨舒婷等指出,环境规制是以保护环境为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机制[3]。

(二)环境规制的相关理论1.外部性理论。

在经济活动中,外部性是一种溢出效应,可以在市场的运作机制之外体现。

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常常把治理与修复环境的责任转移给他人,体现出强负外部性。

与之对应的是环境规制则呈现较强的正外部性,这意味着环境规制对整个社会发展有积极的正向影响,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政府需要采取恰当的、符合我国国情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政策手段来规避这种负面影响,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

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

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发布时间:2022-06-14T05:21:52.457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12期作者:王红1 陈庆霞2 [导读] 不同类型环境规制会使市场资源配置发生不同转变,进而对全要素能源效率产生不同影响。

1山东吉达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00 2山东吉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100摘要:不同类型环境规制会使市场资源配置发生不同转变,进而对全要素能源效率产生不同影响。

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将环境规制分为正式、非正式两种类型并构建综合指标评价体系,运用SBM和共同前沿模型相结合测度考虑地区生产技术差异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利用面板门槛和中介效应模型从直接和间接两个维度研究环境规制在促进全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过程中的影响效应。

研究发现:正式环境规制对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发挥积极影响,但当其超过合理阈值时将减弱;非正式环境规制对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呈先抑制、后促进的“U形"趋势。

正式、非正式环境规制可通过影响技术创新和外商直接投资间接促进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高,且非正式环境规制的促进作用更强;产业结构升级在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影响能源效率过程中存在遮掩效应,且非正式环境规制的遮掩效应更大。

因此,应进一步优化环境规制工具,以科学的环境规制政策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和高质量外商投资的增加,增加全要素能源效率。

关键词:环境规制;全要素能源效率;共同前沿;面板门槛;中介效应引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经济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各种因过度能源消耗、能源使用效率低而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层出不穷,如温室效应、雾霾天、地下水大面积污染等,对我国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峻挑战。

Porterl 指出,合适的政府环境规制有助于促进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提升能源效率和企业竞争力,达到环境保护与提升能源效率的共赢局面。

环境规制是调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平衡,建成“两型社会”的重要引擎,因此探究环境规制与能源效率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自然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人类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分析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一、自然资源利用问题自然资源是支撑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包括空气、水、土地、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不断扩张,自然资源的利用情况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部分自然资源被过度开采和利用,导致了资源短缺和枯竭的问题。

能源资源的大量消耗导致了能源危机的出现,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了地下水位下降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和效率问题也值得关注。

在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资源利用的效率并不高,存在着大量的浪费和污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用地的需求急剧增加,导致了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耕地面积的减少。

一些自然资源的利用存在着浪费和污染的问题,如能源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大气污染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生态环境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包括大气、水、土壤、植被等各种自然要素。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工业废气排放和汽车尾气排放导致了大气污染,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导致了水体污染,土地的过度开发和化学农药的使用导致了土壤污染。

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也是当前面临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大量的自然生态系统被破坏和破坏,许多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威胁。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三、对策分析针对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需要采取综合的对策,包括政府管理、科技创新、公众参与等方面的努力。

环境规制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效应

环境规制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效应

环境规制的定义与分类
要点一
环境规制的定义
环境规制是指政府针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 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限制或引导企业和个人 行为,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要点二
环境规制的分类
环境规制可以根据其具体目标和手段的不同,分为命令控 制型和市场激励型两类。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主要通过制 定严格的环保标准和规范,要求企业采取必要的环保措施 ,以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则通 过建立市场机制,将环境成本内部化,引导企业和个人自 愿采取环保行动,实现绿色发展。
研究展望
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拓展研究范围 :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和行业层面,未来可以拓展 到企业、产业园区等更微观的层面,深入研究环境规制 对企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2)加强实证研究:现有 研究多为理论分析,实证研究相对较少,未来可以通过 收集实际数据和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提高研究的可靠 性和说服力;3)引入新的研究方法:现有研究方法较 为单一,未来可以引入新的研究方法,如计量经济学模 型、复杂网络分析等,从多角度、多层次研究环境规制 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效应。
环境规制对不同行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差异
总结词
环境规制对不同行业的绿色发展效率影响存 在显著的差异。
详细描述
在制造业、能源行业等重工业领域,环境规 制对其绿色发展效率的正面影响较为显著。 而在农业、服务业等轻型行业,环境规制的 负面影响相对较大。这可能与行业的资源消 耗、污染排放、技术进步等因素有关。
环境规制对绿色发展效率的直接影响
01
提升企业环保意识和行为
环境规制的实施可以促使企业更加重视环境保护,提高环保意识和行为
水平。企业为了达到环保标准,必须采取必要的环保措施,加大环保投

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生存的重要基础,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加快,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所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生态环境恶化、物种灭绝、气候变暖等问题层出不穷,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的生存危机。

因此,对于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分析入手,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自然资源利用现状目前,社会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各种资源的采集开发势头迅猛。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资源开发规划缺乏科学合理性,导致了资源过度开采、浪费严重、矿产资源争夺激烈等问题。

同时,一些农业生产模式也存在着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加速了土地沙化和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二、生态环境保护现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工业化的迅猛发展,生态环境逐渐遭受破坏。

水体受到严重污染、空气质量下降、森林遭到大规模砍伐等现象屡见不鲜。

生态系统的破坏不仅威胁到野生动植物的生存,也给人类带来健康隐患。

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发也使得环境问题变得更加紧迫。

三、对策分析1. 制定严格的资源利用规划针对资源过度开采、浪费等问题,应当加强资源管理,对资源的利用进行规划,并建立相应的制度约束,确保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

2. 推动绿色发展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推广循环经济模式,提倡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物排放,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3. 提高环保意识加强对公众的环保教育,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环保意识,使每个人都能从自身做起,共同维护好地球家园。

4.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要注重经济发展,更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

政府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推动环境治理,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四、结语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是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环境规制对饲料企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分析

环境规制对饲料企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分析

环境规制对饲料企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分析
许宇轩;强凤娇;罗文春
【期刊名称】《广东饲料》
【年(卷),期】2024()2
【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下,政府通过各种环境规制工具进一步规范饲料企业生产行为。

本文明确提出饲料企业生态效率的评价方法,从成本收益、细分规制工具等角度理清了环境规制对饲料企业生态效率的影响机理,并提出绿色技术奖惩制度、畅通信访渠道等建议,以激发各种环境规制工具对饲料企业生态效率发挥正向合力。

【总页数】4页(P15-18)
【作者】许宇轩;强凤娇;罗文春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4.6;F270.3
【相关文献】
1.江苏省城镇化与环境规制影响生态效率的路径分析
2.地方政府行为框架下环境规制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长江经济带的空间杜宾模型分析
3.黄河流域环境规制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基于Super SBM和面板T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
4.资源依赖视角下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分析——基于SBM超效率模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超效率模型测算2003~2012年中国30个省市的生态效率,比较高、低资源依赖度地区生态效率的差异。

在区分投资型与收费型环境规制的基础上,分析不同资源依赖度下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差异。

研究表明:高资源依赖度地区生态效率低于低资源依赖度地区,生态效率视角下我国存在“资源诅咒”现象。

整体上,我国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关键词:资源依赖;环境规制强度;生态效率;空间异质性doi:10.13956/j.ss.1001-8409.2016.06.08中图分类号:f0622;f1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6)06-0035-04 近年来,我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不断出现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问题,引起了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对生态文明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生态效率逐渐成为测量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概念和工具。

环境规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规制效果的衡量不仅要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还要考虑经济效益的情况。

因此有针对性地制定环境政策并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提高区域的生态效率,是环境规制制定与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重要挑战。

1研究综述生态效率最初由schaltegger和sturm提出,指一定时期内产生的经济价值与增加的生态环境负荷的比值[1]。

后来这一概念逐渐演化为“一个区域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最低的环境损害为代价实现经济产出最大化的潜力”[2]。

生态效率综合考虑了经济、资源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3],反映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等绿色发展的核心要求,因此可以从效率层面反映绿色发展。

资源依赖、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

自“资源诅咒”命题提出以来,学者们围绕资源与经济增长展开了诸多的理论与实证探索,观点丰富,但尚未形成共识[4,5]。

国内有学者对资源依赖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资源丰裕地区过于依赖资源禀赋,进行资源开发的同时忽视了对脆弱生态环境的保护,资源丰裕、生态脆弱、区域贫困的恶性循环容易引发“资源诅咒”现象[6]。

也有学者从生态学的角度对资源诅咒现象进行检验,认为中国的资源诅咒现象对人力资本的挤出及较低的资源利用效率影响了生态效率[7]。

环境规制与生态效率。

环境规制产生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都会影响生态效率。

经济效益存在“遵循成本”和“创新补偿”两种观点。

“遵循成本”说认为企业满足政府环境规制的同时,会增加其额外的生产成本,短期内会损失生产效率[8]。

“创新补偿”说认为适当的环境规制可以提高企业的创新投入,增加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9]。

另外,关于环境规制与生态效率关系的研究结论分歧较大。

有学者认为行业环境规制强度和环境效率间存在正相关 [10]。

也有学者发现各省市环境规制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存在“逐底竞争”特征,环境规制短时间内对生态效率的提升具有负效应[11,12]。

根据以上观点,将资源依赖、环境规制和生态效率间的关系整理如下(见图1)。

图1资源依赖、环境规制和生态效率的逻辑关系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①“资源诅咒”问题,多以资源禀赋和经济增长作为检验变量,对资源依赖、生态效率等指标关注较少;②环境规制与生态效率的关系及其他影响生态效率的因素。

传统研究大都是在区域同质性的假设条件下,考察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的影响,鲜有文献将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加以区分。

事实上,区域在资源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不同的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的响应是不同的。

鉴于此,本文将资源依赖、环境规制和生态效率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并试图从以下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拓展:①在资源依赖和生态效率的全新视角下检验中国是否存在“资源诅咒”现象;②从区域资源依赖度入手考察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的实施效果;③将环境规制加以区分,反映环境规制效果的区域差异,为制定差异化的环境政策、提高区域生态效率提供参考。

2生态效率测算及差异分析21资源丰裕度与资源依赖度资源丰裕度与资源依赖度具有高度的正相关,一个地区的经济或产业过度依赖资源会产生不利于经济长期增长的负面效应,所以资源依赖才是阻碍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因。

一方面,资源依赖程度高的地区资源开发行业较发达,采掘业占比高。

另一方面,采掘业包含石油、煤炭、天然气、金属和非金属矿采选业等细分行业[13],较为准确地代表了当地自然资源状况,因此采用每年采掘业从业人数占年末全部从业人数的比重来判断区域资源的依赖程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由于样本数据不全,仅选取我国30个省市(不包括西藏、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地区)作为样本,前10名划分为高资源依赖度地区,后10名为低资源依赖度地区,如表1所示。

数据包络分析是基于被评价对象间相对比较的非参数技术效率分析方法,分析多投入多产出时具有特殊优势,在诸多领域具有广泛适用性。

本文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超效率模型评价样本的生态效率。

该模型不仅考虑了环境污染这种“非期望产出”,区分有效dmu之间的效率差异,同时解决了径向模型对无效率的测量没有包含松弛变量的问题,模型设定如下:n个决策单元(dmu)各有三类要素:投入变量、期望产出、非期望产出,dmu的投入产出变量分别用3个向量表示:xik、yrk 和btk,m、q1和q2分别为三类要素的数量,s-i、s+r和b-分别代表三类要素的松弛变量。

下述方程为规模报酬可变(vrs)假设下的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超效率测量模型:在借鉴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兼顾到数据的合理性和可得性,选取的投入变量为:①劳动力投入,为历年年末从业人数;②土地投入,为建成区面积和耕地面积;③能源投入,折算为标准煤单位的能源消耗总量;④资本投入,采用“永续盘存法”计算得出的年末物质资本存量[14];⑤水资源投入,为用水总量。

产出变量为:①期望产出,为实际gdp;②非期望产出,为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工业烟尘、工业固体废物及二氧化硫排放量(由于数据可得性及统计口径的不同,主要关注工业领域)。

其中gdp利用gdp指数进行平减,基期为2000年。

相关数据分别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以及各省市历年统计年鉴。

23生态效率测算结果分析运用maxdea软件,计算出不同区域2003~2012年的生态效率,部分年份生态效率如表2所示。

3环境规制与生态效率的空间异质性分析31环境规制与生态效率的一般性分析311环境规制指标的选取目前,环境规制强度的衡量存在以下指标:排污费收入 [15],治理污染总投资占工业产值的比重 [16],环境规制数量 [17]。

本文的环境规制指标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投资型环境规制(ekiinvest),采用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占gdp的比重表示;第二类为收费型环境规制(ekifee),采用排污费收入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表示。

我国排污费征收、污染治理投资属于法律规定的政府行为,非企业自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环境规制的强度[18] 。

312不同区域环境规制强度的比较因篇幅所限,本文选取不同区域2003年、2008年和2012年的环境规制强度进行比较(见表3)。

①不同区域的投资型环境规制强度不断加大,而收费型环境规制强度则不断减弱。

说明政府环境治理的方式以投资为主收费为辅。

②高资源依赖度地区两种环境规制强度均大于低资源依赖度地区,生态效率却低于低资源依赖度地区。

高资源依赖度地区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易产生环境污染问题,32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分析321模型设定与指标选取本文主要研究环境规制强度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为了检验人均gdp与生态效率间是否存在ekc曲线,模型中加入人均gdp的二次项。

为了避免异方差和多重共线性,各变量均取对数,回归模型为:其中,i指省份(i=1,2,3…30),t表示时间。

eeit为生态效率;urbanit(城市化水平)为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techit(技术进步)为万元gdp能耗;resourit(资源依赖度)为采掘业人口占全部从业人口比重;popudenit(人口密度)为年末人口数与区域面积的比值;gdpit(经济水平)为人均gdp,以2000年为基期进行价格平减;fdiit(投资开放度)为实际利用外商投资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εit为误差项。

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环境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及各省市历年统计年鉴。

322实证分析(1)面板形式判定。

运用stata软件对面板数据进行豪斯曼检验与lm(f)检验,面板判定结果如表4所示。

区域分组检验发现,高资源依赖度地区投资型环境规制系数不显著,收费型环境规制与生态效率呈显著负相关,其每提高1%,生态效率下降0132%。

其原因为收费型环境规制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使得企业的“遵循成本”大于“创新补偿”。

低资源依赖度地区投资型环境规制与生态效率呈显著负相关,投资型环境规制强度每提高1%,生态效率下降0016%。

合理的解释为:以污染治理投资为代表的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具有强制性,缺乏激励机制,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抵触或者“偷工减料”的行为,使投资所产生的生态效应大打折扣。

城市化水平。

所有样本回归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生态效率的改善起到很大促进作用。

其中低资源依赖度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生态效率的影响最大。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在全部样本和高资源依赖度地区样本中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技术进步提高了区域的生态效率。

低资源依赖度地区技术进步对生态效率存在抑制作用。

人口密度。

低资源依赖度地区人口密度与生态效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其他样本地区人口密度与生态效率之间存在正相关。

低资源依赖度地区如上海、北京等,人口已属饱和状态,一旦超出其承载范围,会对生态效率造成负面影响。

经济水平。

除低资源依赖度地区外,其他样本地区人均gdp与生态效率之间呈u型关系。

全部地区、高资源依赖度地区生态效率达到拐点所对应的人均gdp对数值分别为:2851、2666,经计算2012年全部地区、高资源依赖度地区人均gdp 对数分别为3292、3312,均已超越拐点,即今后随着人均gdp的增长,生态效率会不断提高。

投资开放度。

全部地区、高资源依赖度地区fdi系数在统计上不显著,低资源依赖度地区在1%水平通过显著性检验。

低资源依赖度地区,外资在促进当地经济规模扩张的同时,带来的技术效应会促进当地生产和产业结构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

4结论与建议以生态效率作为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指标,高资源依赖度地区生态效率明显低于低资源依赖度地区,我国存在“资源诅咒”现象。

由于各省市间的空间异质性,高资源依赖度地区较高的环境规制强度并没有显著提升其生态效率,说明资源依赖下环境规制强度与生态效率之间存在综合效应。

整体上,我国环境规制对生态效率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