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鹿奶粉事件看我国企业的道德伦理问题
三鹿事件商业伦理分析
三鹿事件商业伦理分析一、案例概述从2008年3月份开始,三鹿集团陆续接到一些婴幼儿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后患泌尿系统结石病的投诉。
8月初,经专家鉴定三鹿公司涉嫌问题奶粉中有大量致肾病的三聚氰胺,并未对外公布。
9月份,三鹿集团向消费者宣称已委托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本公司产品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符合国家的各项质量标准。
直到2008年9月13日,卫生部把“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事故定性为一起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时,三鹿集团仍未就此事向社会民众、媒体以及政府做出合理解释。
随后,蒙牛、伊利、光明等数十个国内奶制品厂家的部分产品均被检测出不同程度的含有三聚氰胺,至此乳制品行业的三聚氰胺事件成为2008年家喻户晓的事件,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被人们提到了首要位置。
二、社会反响社会公众对三鹿事件评价:1、整个事件体现了中国监管部门一直以来最大的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出了问题才去解决,出了大问题才去重视,出了要命的问题遮不住了才去弥补。
2、监管规则没有一视同仁,大企业可以一手遮天;但同时大企业不出事则已,一出事就是要命的事。
3、惩罚力度不够,人情“潜规则”横行,否则不可能那么多大企业都这么做。
媒体对三鹿事件的评价:1、地方政府对媒体的不当管制,对一些媒体的失声起到很大的作用,从而导致媒体出现不实报道。
三、问题焦点三鹿奶粉事件的教训充分说明了企业诚信经营到底有多重要。
它告诉我们:诚实守信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企业必须坚守道德底线,维护企业诚信,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石,更是企业的立身之本。
我们建设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遵守市场经济的一般准则,又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因而应当更加注重信用、信誉,更加关心消费者的利益,更加注重市场的有序运作。
不守信用,不讲信誉,践踏道德,漠视法制,无疑背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旨。
目前,还有一些企业经营者在思想上有模糊认识、在行为规范上有偏差,把诚实守信视为“老古板”,把遵纪守法视为“不开窍”。
从三鹿事件看企业伦理管理
从三鹿事件看企业伦理管理继严肃处理山西”“尾矿库溃坝事故有关责任人后,今日**又痛下决心,对”三鹿”毒奶粉事件的相关领导进行了问责和处理。
在对**决定拍手称快的同时,不禁想到,我们不仅要有事后的严肃处理,更应有一整套完整的企业伦理管理制度。
反思毒奶粉事件,起因是厂家、不法分子等为了一己之利不惜作出种种缺德非法罪行,但其波及範围能如此之广,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如此之大,则反映出我们的质量安全监控管理部门工作不力,监管制度和机制存在很大漏洞。
同时,有关责任人的冷血、无知,也是造成这一事件的重要原因。
对这一事件,从制奶行业,到整个食品行业,到全社会各行各业,实际上都应痛定思痛,进行深刻反思,切实吸取教训。
随着管理方法的演进,国外企业越来越重视伦理的作用。
然而,国内企业却对这方面的重视不够,甚至忽略伦理管理。
利润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有些企业为了获取微薄的收入,不顾伦理的约束,以不诚信的手段欺骗社会,欺骗顾客。
最终的结果,将是血的代价。
三鹿便是一个实证。
在当今世界,一个组织要想维持足够长的生命力,不仅需要遵守法律,还需要遵守伦理规範。
这就要求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要正视由组织的行为所引起的伦理问题。
美国着名企业默克公司创始人的儿子,企业家乔治·w·默克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努力记住药品是为人的,而不是为了利润。
如果我们记住了这一点,利润也就来了,而且总是会来。
我们记得越牢,利润就越大。
”可见,只有当公司不把利润高于一切的时候,才有可能採取具有远见卓识的行动,随之而来的却是利润。
在企业进行伦理管理的过程中,其中一项重要的体现是向顾客提供安全的产品。
国内公司不仅在思想上缺乏重视,而且在方法上仍很落后。
三鹿奶粉里掺杂过量三聚氯胺,其中有来自奶农,奶站,公司。
倘若三鹿具有强大的资讯系统,便可以查出问题奶的部分**。
这样三鹿可以迅速作出反应,给公众一个交代,也给自己减轻负担。
我们的食品行业也应该认真思考,以资讯科技支援企业伦理管理。
《2024年“三鹿”奶粉事件的伦理思考》范文
《“三鹿”奶粉事件的伦理思考》篇一“三鹿”奶粉事件伦理思考一、引言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食品行业作为一个特殊行业,一直被社会各界所关注。
然而,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三鹿”奶粉事件。
该事件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引发了社会对食品安全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
本文旨在从伦理角度对“三鹿”奶粉事件进行深入思考,探讨其背后的伦理问题及其对社会的深远影响。
二、事件回顾“三鹿”奶粉事件是指2008年中国大陆爆发的奶粉污染事件,其中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被检测出含有大量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质,导致大量婴幼儿患上肾结石等疾病。
这一事件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
三、伦理问题分析1. 企业伦理问题在“三鹿”奶粉事件中,企业的伦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组织,其经营活动的核心是追求经济效益。
然而,当经济效益与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发生冲突时,企业应当如何选择,成为了摆在许多企业面前的难题。
三鹿集团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忽视了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严重违背了企业伦理道德。
2. 行业伦理问题除了企业伦理问题外,“三鹿”奶粉事件还暴露出整个食品行业的伦理问题。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市场份额和利润,往往采取不正当手段,如降低成本、降低质量等。
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此外,行业监管不力、行业标准不严格等问题也为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提供了土壤。
四、伦理思考与启示1. 强化企业伦理意识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组织,应当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关注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
企业应当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诚信、质量为核心竞争力,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
2. 加强行业监管与自律政府应当加强对食品行业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三鹿引发的企业道德问题
三鹿引发的企业道德问题我国一些企业道德缺失主要表现为: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商业欺诈行为屡见不鲜、企业偷漏税以及发布虚假信息等,严重损害了企业及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究其主要原因在于:人们认识产生偏差与混乱、公司治理不健全、失信成本偏低等;提出了构建全新的社会及企业道德文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大失信行为的成本、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规范政府行为等治理对策。
三鹿事件回顾●2008年3月,南京儿童医院把10例婴幼儿泌尿结石样本送至该市鼓楼医院泌尿外科专家孙西钊处进行检验,三鹿问题奶粉事件浮出水面。
●7月16日,甘肃省卫生厅接到甘肃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电话报告,称该院收治的婴儿患肾结石病例明显增多,经了解均曾食用三鹿牌配方奶粉。
●7月24日,河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对三鹿集团所产的16批次婴幼儿系列奶粉进行检测,结果有15个批次检出三聚氰胺。
●8月13日,三鹿集团决定,库存产品三聚氰胺含量在每公斤10毫克以下的可以销售,10毫克以上的暂时封存;调集三聚氰胺含量为每公斤20毫克左右的产品换回三聚氰胺含量更大的产品,并逐步将含三聚氰胺产品通过调换撤出市场。
●9月1日,卫生部公布由国务院批准的新“三定”方案,再次强调了食品安全监管和食品卫生许可监管的职责分工。
●9月9日,媒体首次报道“甘肃14名婴儿因食用三鹿奶粉同患肾结石”。
当天下午,国家质检总局派出调查组赶赴三鹿集团。
●9月11日,除甘肃省外,陕西、宁夏、湖南、湖北、山东、安徽、江西、江苏等地也有类似案例发生。
当天,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厂被贴上封条。
●9月12日,联合调查组确认“受三聚氰胺污染的婴幼儿配方奶粉能够导致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
同日,石家庄市政府宣布,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问题奶粉”,是不法分子在原奶收购过程中添加了三聚氰胺所致。
●9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并成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卫生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医疗机构对患儿实行免费医疗。
从三聚氰胺事件分析三鹿集团的产品质量伦理
灭信 标 这 鹿 社 恶奶 司 生 了赖 榜 样 守 会 化粉 存 良吗 “ 的 法 公 ;致 月 和 以 心< 经 有 》 示 在病 份 发 质 。作 过 毒 , 以 的 便 展 量 为 物 作 挽 月案 知 的 为 企 质 者 回 日例 道 首 本 业 道 , : 损 明, 其 要 , 有 检 召 何 失 知但 产 条 严 责 测 回 耀 , 其该 品 件 把 任 关 产 伟 或 产公 可 。 原 对 , 品 全 品司 能 据 料 自 呵 这 面 中并 存 新 、 己 护 么 回 被未 在 华 工 的 宝 吨 多 收 掺采 问 网 艺 品 宝 , 道 其 入取 题 关 牌 健 它 检 产 有有 , , 负 康 一 测 品 毒效 在 年 生 责 , 年 关 《 物行 月 产 , 值 的 竟 奶 质动 份 月 合 不 得 产 然 农 的阻 之 格 能 妈 量 查 违 情止 后 日 健 为 妈 有 不 法 况事 已 转 康 了 信 多 出 不 下件 掌 载 产 利 赖 少 三 等 ,的 握 : 品 益 ” < 聚 于 仍进 了 三 是 而 , 厂 氰 三 未一 许 鹿 企 泯 可 家 胺 向步 多 公 业
专案组民警共发现41户有 掺入三聚氰胺的重大嫌疑, 并于9月12日凌晨进行了 清查,现场查获了一批疑 似三聚氰胺的物品。
奶粉生产环节:
• 对于一个拥有国家知名品 牌、免检产品美誉的企业, 在生产关系人体生命健康的产品时,有义务保 证产品的健康无害。但由于种种原因,三鹿并 没有对奶源进行严格全面的检查,致使奶源出 现了质量问题。从相关部门调查中可以知道, 三鹿企业本身也有能力检测出三聚氰胺,只是 由于体制的不健全和执行的不严格,才导致其 所生产的产品中含有三聚氰胺。
销售环节:
• 销售奶粉的商业零售企业是商品的提供商,是它们将不安全的产 品出售给了消费者,它们对此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鹿奶粉引发的企业营销道德的思考
三鹿奶粉引发的企业营销道德的思考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三鹿奶粉”引发的对企业营销道德的思考2008年9月,三鹿奶粉事件爆发,国民对国产奶粉的信心跌入冰点,国家紧急行动,对市场上所有厂家销售的奶粉进行抽查,新闻联播报道--“对抽检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下架”。
其中蒙牛,伊利赫然在目,恐慌再次升级。
这次事件的影响远比想象的更糟糕,经检测,包括伊利蒙牛在内中国奶品市场的70%比例奶制品都跟三氯氰胺有了亲密接触,而双汇也因“瘦肉精”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到底是什么导致这些名牌企业遭受如此大的打击毫无疑问,问题出在企业自身,这是因为企业经营者缺乏社会责任感,企业营销道德失范。
营销道德是调整企业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客观经济规律及法制以外制约企业行为的另一要素。
市场营销活动始于市场营销调研,通过市场营销调研了解现实和潜在顾客的需求,发现市场营销机会,然后选择目标市场,针对目标市场需求特点,制定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因此在营销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存在着营销道德问题。
(一)营销调研中的道德问题对于调研人员来讲,要为客户保守业务秘密;要保证调研工作质量,如问卷设计要认真,访问次数不要偷工减料,调研人员要经过严格培训,收集的资料要真实可靠;要尊重受访者的尊严和隐私权,并对其身份进行保密,未经许可,不能随意公布受访者提供的资料。
对委托调研一方来说,要依约支付调研费,要公正全面地发表调研成果,不能断章取义等。
如果违背以上原则,就属于道德问题,必然会引起人们的谴责。
(二)产品策略中的道德问题首先,不能存心欺骗消费者,将假冒伪劣商品充当优质商品出售给消费者;其次,不能操纵消费者的需要,过分刺激消费者的欲望,并刺激社会成本的增加;第三,产品的包装及标签必须提供真实的商品信息;第四,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能给员工带来身心的伤害,给社会造成环境污染和危及居民的正常生活;第五,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能给消费者带来人身和财产安全方面的危害,以及产品废弃物不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从“三鹿奶粉事件”看中国食品企业营销伦理建设
1、营销伦理意识淡薄
许多食品企业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营销伦理的重要性。他们为 了降低成本,提高市场份额,不惜采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如虚假宣传、恶意攻 击竞争对手等。这些行为严重违背了营销伦理的基本原则。
2、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管
许多食品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管机制,导致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环 节中出现不规范行为。例如,有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惜降低原材料质量、缩 短生产流程等。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2、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管机制
食品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管机制,确保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 各个环节都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同时,还应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对产 品质量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消费者的利益不受损害。
3、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政府应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规和标准,加 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确保食品 安全问题得到及时发现和解决。
3、法律法规不完善
虽然中国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仍然存在一些 漏洞和不足。这使得一些不法企业有机可乘,通过违法手段获取利益。
三、加强中国食品企业营销伦理 建设的措施
1、提高营销伦理意识
食品企业应加强员工的营销伦理培训,提高他们的营销伦理意识。让他们明 白企业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利润,更取决于对消费者、对社会的责任。
参考内容
三鹿奶粉事件,一个在2008年引起全球的中国食品安全事件,对中国乳制品 行业以及全球的消费者信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事件的发生,暴露出企业内 部控制在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方面的重要性。
三鹿奶粉事件的起因是很多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 石,随后在其奶粉中被发现化工原料三聚氰胺。这一事件引起了各国的高度和对 乳制品安全的担忧。在事件爆发后,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对国内的乳制品厂家生产 的婴幼儿奶粉进行了三聚氰胺检验,结果显示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圣元及雅 士利在内的多个厂家的奶粉都检出三聚氰胺。
“三鹿”奶粉事件的伦理思考
“三鹿”奶粉事件的伦理思考“三鹿”奶粉事件的伦理思考引言:2008年,中国爆发了一起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即“三鹿”奶粉事件。
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社会舆论的高度关切。
在本文中,将从伦理的角度对这起事件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探讨其中产生的伦理问题以及相关的道德原则。
一、事件概述2008年,中国“三鹿”公司的奶粉被检测出含有有害物质三聚氰胺,该物质可导致婴幼儿尿路结石,并对肾脏造成损害。
随后,相关媒体开始报道,公众得知这一可怕的事实后引起了强烈的愤慨和恐慌。
许多婴幼儿因此受到了严重的伤害,甚至有婴儿死亡。
二、伦理问题分析1. 伦理原则的违背在“三鹿”奶粉事件中,涉及的伦理原则包括隐私权、诚信原则和幸福原则。
首先,公司隐瞒了有关产品的真相,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隐私权,违背了隐私权的伦理原则。
其次,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了有害物质,违背了诚信原则,破坏了消费者对公司的信任。
最重要的是,这起事件损害了婴幼儿的身心健康,违背了幸福原则。
2. 利益冲突与责任逃避在“三鹿”奶粉事件中,存在着明显的利益冲突和责任逃避现象。
公司为了追求利润,选择了低成本的生产方式,无视了消费者健康的风险。
而监管部门或关键岗位的工作人员也存在失职或贪污行为,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视而不见。
这些公司和个人的责任逃避使得问题的扩大化,对受害者以及整个社会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三、伦理思考与解决方案1. 加强监管与责任倒逼机制针对“三鹿”奶粉事件,要从源头上提高食品生产的品质和标准,加强监管力度,确保食品安全。
同时,加强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督和考核,引导企业将合规和道德纳入到经营决策中。
2. 建立公共道德与伦理教育体系加强公众初级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培养公民的良好道德素质与职业伦理价值观,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等伦理话题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道德教育的强化,增强人们对追求利润和追求道德价值之间的认识和抉择。
3. 鼓励企业社会责任和诚信经营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的引导和推动力度,倡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诚信经营。
结合三鹿奶粉事件谈谈对企业伦理道德及其社会责任的认识
结合三鹿奶粉事件谈谈对企业伦理道德及其社会责任的认识2008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引起了整个奶粉行业的轩然大波,其后果的严重性可想而知,奶粉事件给孩子、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都是一个重重的打击。
而三鹿集团靠拥有“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品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多项至高的荣誉,奶粉的产销量多年来一直稳居中国市场的第一,竟然也会做出如此损害消费者利益,危及人身安全的事情,依靠国家对自己的信任,却做着欺骗、杀人类似的事情。
违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一个企业应该所具备的企业伦理道德,这不止是作为一个正常人道德的丧失,更是一个谋财害命的杀人犯的具体表现。
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最活跃的群体,而企业的诚信则是市场经济竞争中的永久的活的细胞。
企业对社会的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企业内部要构造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和谐氛围;二是在企业外,即在社会之中,在市场这个大环境中,要主动承担对自然环境的、对社会各利益相关者的义务,三是要对整个参与市场经济中的人负责人,对他们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负责,我认为一个企业应该把整个社会的利益看成企业长期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企业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相结合起来,为企业注入新的血液,才能获得企业的长期发展,为企业的盈利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口碑,这才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
三鹿集团摒弃了社会大众,把社会大众和消费者的利益置于千里之外,彻底摒弃了企业的伦理道德,忘记了一个企业应该对整个社会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使企业的发展方向金钱化,真正的达到了唯利是图的境界。
一个企业除追逐利益的本质外,还应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即国家所规定的一个企业应该履行的责任和义务,这就是社会责任的体现。
如果一个企业丧失了企业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过分追求自身的利益,忽视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的缺失,让社会上演了一场又一场的悲剧。
只有把企业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为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巨大的潜力和升值空间,我认为这才是企业成功的秘诀。
结合三鹿奶粉事件谈谈对企业伦理道德及其社会责任的认识
结合三鹿奶粉事件谈谈对企业伦理道德及其社会责任的认识2008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引起了整个奶粉行业的轩然大波,其后果的严重性可想而知,奶粉事件给孩子、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都是一个重重的打击。
而三鹿集团靠拥有“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品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多项至高的荣誉,奶粉的产销量多年来一直稳居中国市场的第一,竟然也会做出如此损害消费者利益,危及人身安全的事情,依靠国家对自己的信任,却做着欺骗、杀人类似的事情。
违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一个企业应该所具备的企业伦理道德,这不止是作为一个正常人道德的丧失,更是一个谋财害命的杀人犯的具体表现。
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最活跃的群体,而企业的诚信则是市场经济竞争中的永久的活的细胞。
企业对社会的责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企业内部要构造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和谐氛围;二是在企业外,即在社会之中,在市场这个大环境中,要主动承担对自然环境的、对社会各利益相关者的义务,三是要对整个参与市场经济中的人负责人,对他们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负责,我认为一个企业应该把整个社会的利益看成企业长期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企业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相结合起来,为企业注入新的血液,才能获得企业的长期发展,为企业的盈利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口碑,这才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
三鹿集团摒弃了社会大众,把社会大众和消费者的利益置于千里之外,彻底摒弃了企业的伦理道德,忘记了一个企业应该对整个社会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使企业的发展方向金钱化,真正的达到了唯利是图的境界。
一个企业除追逐利益的本质外,还应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即国家所规定的一个企业应该履行的责任和义务,这就是社会责任的体现。
如果一个企业丧失了企业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过分追求自身的利益,忽视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的缺失,让社会上演了一场又一场的悲剧。
只有把企业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为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巨大的潜力和升值空间,我认为这才是企业成功的秘诀。
企业道德缺失的案例
企业道德缺失的案例
企业道德缺失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违反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行为,这些行为可能会对企业自身、员工、消费者以及整个社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企业道德缺失的案例。
首先,我们来谈谈“三鹿奶粉事件”。
2008年,中国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被检测出含有有害物质三聚氰胺,导致数千名婴儿中毒甚至死亡。
这一事件暴露了三鹿集团在产品质量和安全方面的严重失职,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给企业自身造成了巨大的声誉损失。
其次,还有“大众尾气排放造假事件”。
2015年,大众汽车被曝光在柴油车尾气排放测试中使用作弊软件,虚假申报尾气排放数据。
这一行为不仅违反了环保法规,也欺骗了消费者和监管部门,给企业形象带来了难以挽回的损失。
另外,还有“Uber隐瞒数据泄露事件”。
2016年,网约车公司Uber被曝光在2016年数据泄露事件中隐瞒了泄露事件的真相,并未及时通知用户。
这种缺乏诚信和透明度的行为不仅损害了用户的权益,也对企业的信誉造成了严重影响。
以上这些案例都是因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缺乏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所导致的,给企业自身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商业道德观念,履行社会责任,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保持持续发展。
企业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切实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公民。
综上所述,企业道德缺失的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企业经营中要坚守商业道德,履行社会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公民,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和信任,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鹿奶粉事件”拷问我国企业伦理
“三鹿奶粉事件”拷问我国企业伦理市场经济的本质已经从企业之间的竞争,变成了企业及其相关利益者与其它的企业及其相关利益者之间的竞争。
从2008年3月“三鹿奶粉事件”的最初萌芽,到9月的全面爆发,时隔半年。
期间有消费者投诉,有抽样检查等,但国家质检总局却在9月份才获知此事,这说明某些部门在此事件中充当了不光彩的角色,这也正是部分企业不遵从企业伦理的重要原因。
因为少数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与其存在利益关系,从而庇护甚至纵容他们的行为,出了问题也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自行消化,从而助长了不道德经营之风。
三鹿奶粉事件,归根结底反映了企业伦理的缺失,而这才是中国企业真正脆弱的地方。
企业经营者习惯于将成功归结为自己的“信用”、“事业心”、“把握商机”、“吃苦”等,但对于存在相当普遍的非道德经营行为,经营者往往归结为外在环境的影响。
调查显示,40%的经营者认为是“社会风气不好,大家只顾赚钱”,25%认为“用来支持企业伦理建设的法律制度不健全”,而很少有企业家能作自我道德的反省。
相反,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企业往往乐于接受不道德的经营行为,甚至有时推波助澜。
85%的企业经营者表示。
一旦能将伦理规则制度化,且有利于企业伦理遵从的相关法制能够健全,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基本能坚持正确的伦理指向。
但现实是,不到一半的企业虽有一些不完全的企业伦理规则,且多束之高阁。
在企业是否能够真正遵从企业伦理的拷问中,相关地方政府、部门更应该扪心自问:是否为之创造了一个遵从的氛围,切实履行了监管职责?试问。
如果没有一个遵从伦理的氛围,其结果是遵从者吃亏,违背者却获得丰厚利润,到头来还有谁会遵从所谓的“企业伦理”呢?当“三鹿奶粉事件”席卷整个乳制品行业后,国内诸多知名品牌遭遇严重的信任危机。
与此同时,包括伊利、蒙牛、光明等在内的106家奶制品企业在北京联合发布了质量诚信宣言。
宣言中表示:视质量为生命、以诚信为根本,切实承担起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使命,履行社会责任,“营造一个干干净净的奶制品市场”,交出一份“让全国消费者满意的答卷”。
“三鹿”奶粉事件的伦理思考
“三鹿”奶粉事件的伦理思考“三鹿”奶粉事件的伦理思考引言:2008年,中国爆发了一起震惊全球的食品安全事件——“三鹿”奶粉事件。
该事件引发了广泛的舆论关注,对消费者信任、企业道德和政府监管能力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冲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三鹿”奶粉事件进行伦理思考,探讨个人、企业和政府在此事件中的道德责任,并提出对未来食品安全的伦理建议。
个人道德责任:首先,作为消费者,我们有责任对所购买的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和调查。
在“三鹿”奶粉事件中,一些消费者由于贪图便宜或过分相信广告宣传,未能对奶粉产品的安全性进行足够的关注,导致了健康问题和不必要的风险。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提高食品安全的意识,并坚定地选择合格的产品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其次,个人应该加强对企业道德的监督和维权。
作为消费者,我们不仅要选择合格的产品,还要对不合格和有质量问题的产品提出质疑,并与企业进行有效的沟通和投诉。
只有通过积极参与和监督,我们才能推动企业改善产品质量,从而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企业道德责任:“三鹿”奶粉事件揭示了一些企业在道德上的缺失和追求利润的盲目。
企业应该始终将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放在首位,而不是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产品质量和安全。
只有倡导诚信经营和责任经营,企业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长期发展。
除此之外,企业还应该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食品安全监控机制。
对于食品生产企业来说,质量是生命线,任何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都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犯。
企业应该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确保所有产品符合安全标准和法规要求。
同时,企业还应该及时披露食品质量信息,与消费者建立互信关系。
政府监管责任: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三鹿”奶粉事件暴露了政府监管缺失和监管体系的不完善。
政府应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制定,并建立高效的监管机制,确保食品生产企业和经营者履行其道德和法律责任。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监督执法力度,严惩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并公开透明地披露相关信息。
《2024年“三鹿”奶粉事件的伦理思考》范文
《“三鹿”奶粉事件的伦理思考》篇一三鹿奶粉事件的伦理思考一、引言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其中,三鹿奶粉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食品行业存在的问题,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伦理道德的深度思考。
本文将就此事件展开伦理思考,以期为相关行业和社会公众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三鹿奶粉事件概述三鹿奶粉事件是指三鹿集团在生产奶粉过程中,因使用了含有三聚氰胺的原料而导致奶粉质量不合格,引发了大量婴幼儿患上肾结石的事件。
这一事件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三、伦理思考1. 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三鹿奶粉事件暴露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
作为一家大型企业,三鹿集团应当承担起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的责任。
然而,在生产过程中,三鹿集团却忽视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为了追求利润而牺牲了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伦理道德。
2. 道德观念的淡漠三鹿奶粉事件还反映了社会道德观念的淡漠。
在市场经济下,一些企业和个人往往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后果和责任。
在生产、销售过程中,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追求利润而不择手段,甚至违背了伦理道德的底线。
这种行为不仅会损害消费者的权益,也会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
3. 监管机制的不足三鹿奶粉事件也暴露了监管机制的不足。
在食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监管部门应当承担起监管责任,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然而,在三鹿奶粉事件中,监管部门并没有及时发现和制止企业的违法行为,导致问题奶粉流向市场,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这表明监管机制存在漏洞和不足,需要加强和完善。
四、对策建议1. 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企业应当加强社会责任建设,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
企业应当以消费者为中心,关注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
同时,企业还应当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贡献。
2. 强化道德教育社会应当加强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意识和素质。
从“三鹿毒奶粉”事件看我国企业诚信缺失与治理对策解析(含五篇)
从“三鹿毒奶粉”事件看我国企业诚信缺失与治理对策解析(含五篇)第一篇:从“三鹿毒奶粉”事件看我国企业诚信缺失与治理对策解析从“三鹿毒奶粉”事件看我国企业诚信缺失与治理对策[摘要]我国一企业诚信缺失主要表现为: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商业欺诈行为屡见不鲜、企业偷漏税以及发布虚假信息等,严重损害了企业及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究其主要原因在于:人们认识产生偏差与混乱公司治理不健全、失信成本偏低等;提出了构建全新社会及企业诚文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大失信行为的成本、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规范政府行为等治理对策。
[关键词]我国;企业;诚信缺失;诚信文化2008年9月,由媒体率先曝光而后真相大白的“三鹿毒奶粉”事件震惊全国,甚至惊愕世界。
仅仅初步统计,三鹿有毒奶粉就造成了3名婴幼儿死亡,多达3万多名婴幼儿身体受到损害。
在随后进一步的检测中发现:含三聚氰胺的奶制品生产企业多达20多家,其中不乏享有免检待遇的著名品牌,如伊利、蒙牛、光明等。
婴幼儿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饮用的奶制品竟含有毒成分。
人们不禁要问:不法商人的良心何在?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诚信何在?有关政府职能部门为何失职?在这里,本文就我国企业的诚信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现状(一)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
目前,我国市场上的伪劣商品随处可见,充斥着市场的每个角落。
假冒伪劣商品种类之全、数量之大,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而隐秘的假货经济体系,严重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甚至危及消费者的生命与健康。
如2001年11月的“河源毒猪肉”事件、随后的南京冠生园的“黑心月饼”事件、2004年4月震惊全国的阜阳特大劣质奶粉事件,乃至于去年发生的“三鹿毒奶粉”事件。
所有这些事件无不反映出不法商人和失信厂家利欲熏心,不仅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昧着良心做生意,甚至到了“谋财害命”的地步。
由此可见,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被一种诚信危机所笼罩,(二)企业之间商业信用日益萎缩、商业欺诈行为屡见不鲜。
三鹿奶粉事件引发的经济伦理学思考
三鹿奶粉引发的经济伦理学思考一、三鹿奶粉事件始末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2007年销售收入103亿元,总资产为16.19亿元,总负债为3.95亿元,净资产为12.24亿元,资产负债率仅为24%。
三鹿集团系国内最大的奶粉生产企业和第四大液态奶生产企业,206年世界上最大的乳制品出口商新西兰恒天然集团以8.64亿元的现金获得其43%的股权,三鹿集团成为各投行竞相追逐的优质客户。
2008年6月28日,位于兰州市的解放军第一医院收治了首例患“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据家长们反映,孩子从出生起就一直食用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所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
7月中旬,甘肃省卫生厅接到医院婴幼泌尿结石病例报告后,随即展开了调查,并报告卫生部,随后短短两个多月,该医院收治的患婴人数就迅速扩大到14名。
2008年9月11日晚卫生部指出,近期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
经相关部门调查,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市场上大约有700吨,为对消费者负责,该公司决定立即对该批次奶粉全部召回。
2008年9月12日,三鹿集团被政府勒令停止生产和销售。
2008年9月13日,卫生部党组书记高强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重大安全事故情况发布会上指出,“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事故是一起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
三鹿牌部分批次奶粉中含有的三聚氰胺,是不法分子为增加原料奶或奶粉的蛋白含量而人为加入的。
2008年10月31日,经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三鹿集团资产总额为15.61亿元,总负债17.62亿元,净资产-2.01亿元,已资不抵债。
2008年12月19日,三鹿集团又借款9.02亿元付给全国奶协,用于支付患病婴幼儿的治疗和赔偿费用。
2008年12月下旬,债权人石家庄商业银行和平西路支行向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了对债务人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破产清算的申请。
《2024年“三鹿”奶粉事件的伦理思考》范文
《“三鹿”奶粉事件的伦理思考》篇一“三鹿”奶粉事件伦理思考一、引言在飞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奶粉市场也曾有过波折和沉沦。
特别是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三鹿”奶粉事件,令众多消费者和社会各界震惊,它引发了人们对于食品安全与伦理的深入思考。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就“三鹿”奶粉事件进行伦理层面的分析,探讨其背后的伦理问题,并尝试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
二、事件回顾“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在多年前,其被揭露的严重问题包括生产过程中违规添加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质,导致大量婴幼儿患上肾结石。
这一事件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尤其是对儿童的健康造成了不可估量的伤害。
三、伦理问题分析1. 食品安全伦理:食品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的大事。
然而,“三鹿”奶粉事件中,企业为了追求利润,不惜违反食品安全法规,这是对食品安全伦理的严重违背。
2. 企业社会责任伦理: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应当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然而,“三鹿”事件中,企业显然没有履行其应有的社会责任,对消费者尤其是对儿童的健康造成了严重伤害。
3. 诚信伦理:诚信是商业活动的基本原则之一。
然而,“三鹿”奶粉事件暴露出企业诚信的缺失,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和消费者信任。
四、伦理思考与解决方案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政府应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建设和执行力度,严惩违法行为,以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2. 提高企业道德素质:企业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履行社会责任,坚守诚信原则,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产品。
3. 加强行业自律:行业协会应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对违反行业规定的企业进行惩戒,维护行业形象和声誉。
4. 增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消费者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学会辨别真假产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5. 强化教育宣传:政府、企业和媒体应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五、结语“三鹿”奶粉事件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它让我们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以及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应承担的伦理责任。
从三鹿事件看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
•
为了大众的营养健康而不懈地进取
•
企业核心价值观
•
诚信 和谐 创新 责任
•
诚信是三鹿的基本准则,也是三鹿人的基本信念和处事态
度。 企业精神
•
勤俭奉公图大业,务实创新争一流 企业目标
•
瞄准国际领先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企业作风
•
务实创新、联系实际、精益求精、快速反应 企业格言
•
一旦确定了目标,就必须尽最大努力去实现,最重要的是毅
识,使企业的每个员工在实际的日常行
为中处处履行社会责任。
•
第四,持续定期发放企业社会责任
报告,全面真实地展现企业公民形象。
反思
1. ()
() ()
() () ()
()
等或弱势族群、如赞助教育、等;提供员工舒适七员工之族歧雇用员工时没六提供平让员工有工五良好的新技术以减四环境保工的再训练来在新技术发展三员工的如做诚实二 在 营 销产制造安全、可一在制造责企业应该怎样
()
小艺八安安 有等作员少护代完教的活品信产任承
区发展计划术、文化活慈善活动全的工作环全与健康:视性别歧视或雇用的机会满足感等工关系与福环境污染的责任:研替解雇员工成时,以对育训练的责广告等动 中 的 责 任
赖品 及上 高的 质责 量任
担 伦 理 与 社
。等动:境如;种:;利;发;员任;:;的::会
力和勤奋
三鹿事件
三鹿奶粉事件简介: ●2008年6月28日,位于兰 州市的解放军第一医院收治 了首例患“肾结石”病症的 婴幼儿 ●9月11日,除甘肃 省外,陕西、宁夏、湖南、 湖北、山东、安徽、江西、 江苏等地都有类似案例发生。 ●9月11日晚,三鹿集团发布 产品召回声明称,2008年8 月6日前出厂的婴幼儿奶粉受 到三聚氰胺的污染。●9月 15日,甘谷、临洮两名婴幼 儿死亡,确认与三鹿奶粉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三鹿奶粉事件看我国企业的道德伦理问题摘要:这几天,毒奶粉事件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国务院决定全面整顿奶制品行业,严厉惩处违法犯罪,“向人民做出交代”。
在三鹿奶粉之外,质检部门又查出20余家企业生产的奶粉含有三聚氰胺。
在此后进行的液态奶检测中,蒙牛、伊利、光明24批次产品被检出三聚氰胺。
多家大品牌牵涉其中,中国奶制品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道德危机……关键词:三聚氰胺奶制品道德企业潜规则望着病床上的婴幼儿,年轻的父母忧心如焚,恨不得以自己的病痛换取孩子的健康。
面对“三鹿奶粉”事件造成的严重危害,生产企业的员工追悔莫及,低下了羞愧的头……自三鹿奶粉含“三聚氰胺”被曝光后,事件影响持续扩大。
三聚氰胺问题继续扩大到蒙牛、伊利等其它国产品牌的婴幼儿奶粉产品后,又扩大到液体奶领域,蒙牛、伊利、光明国产三大液态奶品牌无一幸免;而后,雀巢在香港销售的产品也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
随后,又扩散到饼干、糕点等下游领域。
企业的道德伦理问题正在遭遇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
奶粉有毒是因为其中含三聚氰胺,可能是在奶粉中直接加入的,也可能是在原料奶中加入的。
三聚氰胺(英文名Melamine),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
在食品中添加三聚氰胺可以在冒充蛋白质,使用过后会导致肾结石,使肾功能衰退,影响生命。
牛奶和奶粉添加三聚氰胺,主要是因为它能冒充蛋白质。
食品都是要按规定检测蛋白质含量的。
要是蛋白质不够多,说明牛奶兑水兑得太多,说明奶粉中有太多别的东西的粉。
但是,蛋白质太不容易检测,生化学家们就想出个偷懒的办法:因为蛋白质是含氮的,所以只要测出食品中的含氮量,就可以推算出其中的蛋白质含量。
因此添加过三聚氰胺的奶粉就很难检测出其蛋白质不合格了这就是三聚氰胺的假蛋白。
当我初次听到三鹿集团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导致多起儿童出现肾结石并出现死亡病例时,我震惊了,我愤怒了。
但当我又了解到国内22多家企业都有在奶粉中加如“三聚氰胺”的同时我却无法愤怒了,感到的是深深的悲哀,发自内心的悲哀。
但是,在我悲愤的同时,我迷茫了。
为什么要在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呢?难道众多企业没有一家知道这个害人的毒药吗?难道企业就可以为了利益而不顾他人的生命吗?难道民族企业不是应该孜孜以求,经世济民吗?新华网报导,从2008年9月12日至17日8时,各地报告临床诊断患儿一共有6244例。
曾经在国内某著名品牌担任过管理层的知情人士透漏,对于在奶粉添加三聚氰胺的事情,很多企业早就知道,这是一个不公开的业内秘密,“但一直没有出事,大家谁也没有把它当回事。
”这说明婴幼儿奶粉中出现三聚氰胺这种有毒化学物质不是一两天的事了。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往蛋白粉或饲料中加入三聚氰胺,成了行业“潜规则”。
在“潜规则”的纵容下,不法分子为了节约成本,扩大销售,竟然拿婴幼儿的安全健康作赌注铤而走险。
4年前的阜阳“大头娃娃”事件,使人们对不知名的劣质奶粉有了警惕,本次奶粉事件则使消费者对众多知名品牌奶粉产生了质疑,使奶粉行业面临史无前例的危机。
与上述“潜规则”同时横行的,是个别企业“公关”上的“潜规则”。
企业的公共关系部门发现质量问题时却想方设法掩盖,把“公关”当作“搞定”政府部门、“摆平”媒体,进而欺骗消费者的工具。
这种无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公关”“潜规则”,某种程度上比技术上的“潜规则”更可怕。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事情出来时,作为中国乳业领军的几大厂商都不出来表态。
没有一家厂敢站出来承诺自己的产品不含三聚氰胺或者其他有害物质。
当事情发生时,我们要的不是推卸责任,不要把责任往奶农,牛奶供销商身上推。
广大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也不要把消费者当成傻瓜来欺骗,那样做是多么的可笑。
在我们心里充满失望和痛苦时,我们需要的不是解释,我们需要的紧紧只是承担……在我国奶粉行业近几年都是国内企业占主导地位的,外国奶粉企业很难入足中国,这是在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中可以值得自豪的事情了。
但是,现在发生奶粉事件后一切的开始慢慢变化了,很多外企开始借这个机会向中国进军,中国奶粉企业面临的危机加重。
现在,根据市场调查,很多父母亲宁愿花钱买更贵的外国奶粉,也不愿意买国内奶粉。
而像肯德基、星巴克这样的餐饮服务业也停止了与蒙牛的合作转而用豆奶来替代牛奶。
而消费者也改变了消费习惯倾向于更为传统的豆奶。
这次事件改变的不仅是人们的消费习惯,此次事件后,很多奶农的原奶无法销售,造成巨大的损失。
由于奶农对短期内的损失承受能力非常有限,可能导致大量的奶牛被宰杀,如果这样的话,整个供应链将被严重破坏,即使后续乳制品销售能有所恢复,下游乳制品企业也将可能因为没有足够的原料供应而重陷困境。
对于这一问题,急需下游企业及政府的政策支持。
相信政府也不愿意看到我们国家这个产业因此而一蹶不振,目前包括奶业协会在内的相关机构正需求政府的政策支持,包括直接对奶农的补贴政策。
虽然目前政府仍没有相关的具体政策出台,但我们仍然相信政府将在未来乳制品业重组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三鹿奶粉”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受“问题奶粉”影响,消费者对奶粉质量安全的信任度骤降,不仅奶制品企业产品销量大幅滑坡,生产经营陷入困境,广大奶农也因企业减少原奶收购面临损失。
沉痛的教训告诫企业家们:在追逐利润的同时,必须坚守住自己的道德底线,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以牺牲道德和消费者利益换取利润,最终必然付出沉重的代价。
我认为,三鹿问题奶粉事件的发生,凸显了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是国企尤其是著名国企的自身管理问题。
根据目前公布的调查结果,问题奶粉中的化学品是人为加入而非工艺所致,亦是原料奶中出现而非工厂生产过程产生,似乎三鹿本部责任不大。
但细究一下,诚非如此。
因为作为合格的(且不说优秀)食品生产企业,从原料到工艺直到成品乃至销售,其所有环节都应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无论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三鹿都难辞其咎。
第二,是食品药品监管的问题。
国家专门设立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和食品药品监管局专司监管食药安全及其他产品质量之事,这些机构又都在各地设有下属、分支或派出机构,可谓天网恢恢,伪劣有害产品应该是疏而不漏。
但在如此严密监管控制之下,三鹿问题奶粉仍然出现,不能不令人匪夷所思,不能不令人质疑有关监管部门的工作力度或能力乃至责任心。
第三,是对于制造有害产品者的惩治问题。
据初步调查,这次出现问题奶粉,是某些提供原料奶的农民为提高交货重量或质量在其中掺入化学品所致。
这里看似个案,但反映两个普遍问题:一是生产或种植、养殖从业者的诚信问题;据我观察,中国产品造假或制害者,都以降低成本或提高产量以赚取更大利润为目的,这就涉及经商(包括从政、为学)应有一个起码的良知(至少不应制害),并具有诚信意识。
二是问题出现后,往往对肇事者处理偏轻,不能起到震慑违法犯罪的作用。
所以,杜绝问题产生的关键是处理要严。
第四,是职业道德的严重缺乏问题:综观任何健康、合理的社会,经济水平可有高低之分,各种职业也尽可有不同的特点,但不管从事哪一类职业的人们,都至少在本职业范围内,具备所需要的职业道德。
但在今天的中国,职业道德在许多领域可谓天方夜谭;相反,在金钱和利益面前,职业道德退居二线反倒可以大行其道。
第五,是良知的严重缺乏问题:在经济和社会急剧转型的中国,由于各种原因,道德真空和道德虚无的现象已经十分严重,尤其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做人、做事缺乏底线的情况已经十分普遍;而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如果有相当一批人在做人、做事方面缺乏底线,为了金钱和利益什么事情都可以去做,那将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这个国家未来的崛起之路也相当堪忧。
第六,是新闻监督的严重缺乏问题:在上述群体灾难事件未发生时,若有一些独立的调查型记者展开深入采访,并在法律保护的情况下将种种惊天黑幕公布于众,那将不但有利于对灾难的避免,而且有利于重建政府的威望。
另外,是发生问题后企业或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态度和责任问题。
这次值得赞许的是河北省已经公开承认石家庄“市政府没有及时向社会公布,应承担重大责任”(国际在线9月17日),该市市长因此被免职。
此前该市主管官员也已经被免职,企业负责人被刑拘,与以往相比,处理力度明显加大。
国家主管部门也迅速采取行动,并将有关调查处理进展情况及时向社会发布。
这样的态度是积极而负责的。
“三鹿奶粉”事件所暴露的道德缺失,也向全社会发出了预警信号。
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
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道德与法律唇齿相依,缺一不可,必须做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幷举。
在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一刻也不能放松道德建设。
只有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加强公民道德、职业道德、企业道德、社会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守法的良好环境,才能有效构筑牢固的社会文明防线,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诚信是社会契约的前提,道德是商业文明的基石。
作为人们共同的行为准则和规范,道德是构成社会文明的重要因素,也是维系和谐人际关系、良好社会秩序的基本条件。
我们放心走路,是因为我们相信车流会在红灯前停下来;我们安心睡觉,是因为相信屋顶不会无缘无故塌下来。
没有这种基本的信任,社会就不可能正常运行;市场经济的基本秩序,也就无从存在。
如果诚信缺失、道德败坏、是非不分、荣辱颠倒,文明底线失守,再好的制度也无法生效,再快的发展也会出问题。
这一事件的发生,给人们以教育:欲建立企业,先建立信誉;欲做大企业,先做好信誉;欲做强企业,必牢守信誉。
诚实守信一向被我们民族视为“立人之本”、“立政之本”、“进德修业之本”。
能做大做强、久盛不衰的企业,有哪个不是恪守信誉的企业?“三鹿奶粉”事件固然给消费者家庭、给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但害人者必害己,损人者必损己。
始作俑者正在受到党纪政纪的严肃处理、国家法律的严厉制裁;生产厂家由红红火火的发展变成了冷冷清清的停产整顿,全国奶产业的生产受到了很大冲击,严重影响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深刻的教训告诉我们:在信用交易已经成为现代市场主要交易形式的历史条件下,在全社会倡导诚实守信、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不仅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的基础,也是提高国内外市场融合度的必然要求。
诚实守信,不仅是做人之根本,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之根本。
敢于面对自己过错的企业,能够改正自己错误的企业,这样的企业才有希望和未来。
“三鹿奶粉”事件是一个反面教材,相信有关地方、部门和企业能够汲取教训,痛改前非。
这样,我们的生活环境、发展环境,将不断得到改善,得到发展,得到提高。
我们应该具备这样的素质、拥有这样的能力,我们更应该有这样的信心。
参考资料: 1、《三鹿人成功之路》作者:高玉成主编出版社:出版社出版日期:2005年4月2、《仁者无畏企业伦理学理论与实践》作者:魏文斌著出版社: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年8月3、《企业伦理学:培育企业道德实力的理论与方法》作者:欧阳润平著出版社:出版社出版日期:2003年06月第1版4、《企业伦理学》作者:张学斌出版社: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年7月5、财华网/zhuanlan/meiti/zheshang/200810/t20081021_345205.shtml6、中华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