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发展 ppt课件22页PPT
合集下载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PPT课件
• 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如呼吸系统、泌 尿系统感染、下肢静脉栓塞和水肿、髋关 节脱位等。
• 恢复患肢关节的活动度及肌力。
• 平稳步行方法的训练
•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髋关节的构成
髋臼 股骨头 股骨颈 大小粗隆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髋关节的活动形式
➢ 七种运动形式 ➢ 前屈,后伸 ➢ 外展,内收 ➢ 内旋,外旋 ➢ 环绕 ➢ 关节活动幅度在前屈和内收位时最大
• 人工关节置换术具有关节活动较好,可 早期下床活动,减少老年病人长期卧床等 并发症的优点。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人工关节置换的原因
• 1.陈旧性的股骨颈骨折(股骨头、颈破坏疼 痛影响功能者)
髋关节解剖
股骨和骨盆共同组成髋 关节
股骨头位于髋臼内
股骨近端有大小粗隆等 骨性标志
股骨的远端是膝关节的
髋臼
脂肪 垫
外侧面
髂股韧带 月状面 髋臼唇 髋臼切迹
股骨头圆 韧带
髋臼横韧带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疼痛的护理
评估疼痛的性质。 术后镇痛的应用。 对于术后1-2d内疼痛严重 者可适当加大止痛剂药物 的剂量。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髋关节运动学PPT幻灯片课件
髋关节
1
骨盆由骶骨、尾骨和左右髋骨组成,具有保护 盆腔脏器和传递来自头、臂、躯干的力到达下 肢。
骨盆的连接有7个关节:腰骶关节、骶髂关 节(2个)、骶尾关节、耻骨联合和髋关节(2个 )。
2
髋关节是连接躯干与下肢的重要关节,也 是全身负荷体重最多、受力最重的关节。在完 成站立和负荷体重的同时,还在走、跑、坐、 蹲等大范围运动中起关键作用,因而成为人体 最稳定又具有很大活动度的关节,并有精确的 对合装置和控制系统。
23
(2)耻股韧带 位于髋关节内侧,略作螺旋状,限制髋关 节过度外展和外旋。 (3)坐股韧带 较薄,起自坐骨,位于髋关节后面,限制 髋关节的内旋。 (4)股骨头韧带 位于关节腔内,连接髋臼横韧带和股骨 头凹,营养股骨头的血管从此韧带中通过,成年后封闭,对 股骨头起固定作用。
24
25
髋关节的基本运动: (与肩关节一致) 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
动,向前为屈,向后为伸。
范围:髋关节屈0° ~125° ,伸0° ~15° 。 测定方法:平卧位,下肢伸直,此时髋关节处于0° 位。 下肢抬高,大腿紧靠腹部为屈髋,下肢向后提拉为伸髋。
28
(2)内收、外展:髋关节在额状面内绕 矢状轴的运动。 范围:内收范围一般只有0°~45°,外展 0°~45°。 测量方法:下肢向躯干正中线靠拢为内 收,远离躯干正中线为外展。
3
髋臼:髋臼由髂骨、 坐骨和耻骨三部分组成。 中央为髋臼窝,内衬半月 形软骨,其下缘由髋臼横 韧带连接,周围有关节唇。 髋臼朝前下外方,内下方 软骨缺如,形成髋臼切迹。 髋臼的上1/3是髋关节主 要负重区,厚而坚强;髋 臼后1/3能维持关节稳定, 较厚。
4
髋关节 1、组成
髋臼 股骨头
髂骨 坐骨 耻骨
1
骨盆由骶骨、尾骨和左右髋骨组成,具有保护 盆腔脏器和传递来自头、臂、躯干的力到达下 肢。
骨盆的连接有7个关节:腰骶关节、骶髂关 节(2个)、骶尾关节、耻骨联合和髋关节(2个 )。
2
髋关节是连接躯干与下肢的重要关节,也 是全身负荷体重最多、受力最重的关节。在完 成站立和负荷体重的同时,还在走、跑、坐、 蹲等大范围运动中起关键作用,因而成为人体 最稳定又具有很大活动度的关节,并有精确的 对合装置和控制系统。
23
(2)耻股韧带 位于髋关节内侧,略作螺旋状,限制髋关 节过度外展和外旋。 (3)坐股韧带 较薄,起自坐骨,位于髋关节后面,限制 髋关节的内旋。 (4)股骨头韧带 位于关节腔内,连接髋臼横韧带和股骨 头凹,营养股骨头的血管从此韧带中通过,成年后封闭,对 股骨头起固定作用。
24
25
髋关节的基本运动: (与肩关节一致) 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
动,向前为屈,向后为伸。
范围:髋关节屈0° ~125° ,伸0° ~15° 。 测定方法:平卧位,下肢伸直,此时髋关节处于0° 位。 下肢抬高,大腿紧靠腹部为屈髋,下肢向后提拉为伸髋。
28
(2)内收、外展:髋关节在额状面内绕 矢状轴的运动。 范围:内收范围一般只有0°~45°,外展 0°~45°。 测量方法:下肢向躯干正中线靠拢为内 收,远离躯干正中线为外展。
3
髋臼:髋臼由髂骨、 坐骨和耻骨三部分组成。 中央为髋臼窝,内衬半月 形软骨,其下缘由髋臼横 韧带连接,周围有关节唇。 髋臼朝前下外方,内下方 软骨缺如,形成髋臼切迹。 髋臼的上1/3是髋关节主 要负重区,厚而坚强;髋 臼后1/3能维持关节稳定, 较厚。
4
髋关节 1、组成
髋臼 股骨头
髂骨 坐骨 耻骨
髋关节置换术PPT
现在七页,总共三十四页。
现在八页,总共三十四页。
一.住院期间康复
现在九页,总共三十四页。
(一) 术后早期康复程序
❖ 1. 术后搬运患者时,双膝之间夹三角垫捆 绑好,使髋关节外展10-20度,防止搬运时 脱位。
❖ 2. 术后当天晚上,患肢下加垫,将患侧髋 膝关节置于稍屈曲、外展位。或者继续双膝 之间夹三角垫捆绑好,使髋关节外展;患肢 也可穿矫形防外旋鞋,但要防止压伤。
现在二十四页,总共三十四页。
屈髋练习,抬高患肢,放在矮凳子上,上身用力前倾
现在二十五页,总共三十四页。
5、如何用步行器迈步行走
先用习步架辅助行走,待重心稳定,
先将步行器摆在身体前20厘米处,
先迈出手术的腿,再将未手术的腿跟上。如此循环。
现在二十六页,总共三十四页。
6、如何上下楼梯
上楼梯时先将健肢迈上台阶,再将手术肢体迈上台阶 下楼梯时先将双拐移到下一台阶,再将手术肢体迈下台阶,
❖ 坐下之前做好准备,有靠背和扶手的椅子 ,加坐垫,倒退,看好位置,双手扶稳, 缓缓坐下。
现在十九页,总共三十四页。
❖ 3.如何下地 ❖ 术后3天至一周,使用的是骨水泥固定型假体
,又是初次髋关节置换术,术中也没有植骨 、骨折等情况,病人在术后一周即可以下地 进行康复练习。 ❖ 多孔表面骨长入型假体,则至少在术后6周 才能开始步行练习。有大粗隆截骨、术中股 骨骨折的病人,行走练习更应根据X线片情况 ,推迟到术后至少2月。
现在三十三页,总共三十四页。
现在三十四页,总共三十四页。
最后将健肢迈下台阶
现在二十七页,总共三十四页。
二、出院计划
❖ 对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要求出院时 达到: 1、病人出院后有生活自理能力,扶拐能自己 行走,无需他人帮助,能独立坐起。 2、没有任何术后早期并发症迹象。 3、病人、家属已经掌握或了解出院后的康复 计划,并能较好地实行。
关节置换的康复(髋关节)PPT课件
髋关节置换的过程
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 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风险。
手术中,医生会通过切开髋关节 周围的肌肉和软组织,暴露出病 变的关节,然后将人工关节假体
植入到髋臼动能力和肌
肉力量。
02
髋关节置换后的康复
康复的重要性
01
02
康复训练指导
根据复查结果,医生会指导患者进行 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促进关节功能恢 复。
注意事项
患者应按时进行复查,同时积极配合 医生的治疗和建议,确保髋关节置换 手术的效果和自身健康。
THANKS
感谢观看
关节置换的康复(髋关节 )ppt课件
• 关节置换概述 • 髋关节置换后的康复 • 髋关节置换后的日常生活 • 髋关节置换后的心理康复 • 髋关节置换后的随访和复查
01
关节置换概述
关节置换的定义
01
关节置换是一种通过手术将人工 制造的关节假体植入到人体中, 以替代病变或损伤的关节,恢复 关节功能的治疗方法。
随访的重要性
及时发现并发症
通过定期随访,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 感染、松动、脱位等。
评估康复进展
随访有助于评估患者的康复进展,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
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医生可以适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
复查的时间安排
术后1个月
首次复查,评估手术效果及患 者的恢复情况。
03
恢复关节功能
通过康复训练,可以有效 地恢复髋关节的活动度和 灵活性,提高患者的日常 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减轻疼痛
康复过程有助于减轻关节 置换术后可能出现的疼痛, 提升患者的舒适度。
预防并发症
髋关节置换术ppt课件
• 确定缺氧程度,选择氧疗设备 • 轻度缺氧:PaO2<75mmHg,选择鼻导管或 简单面罩 • 中度缺氧: PaO2<60mmHg,选择简单面罩 或部分重吸入面罩 • 中度缺氧伴PaCO2高,选择空气稀释面罩 • 重度缺氧: PaO2<30mmHg,选择呼吸机
氧气治疗的主要并发症
• • • • CO2潴留 吸收性肺不张 氧中毒 其他损害:
术后体位:平卧时两腿间夹梯形枕
三点支撑抬臀
健侧卧位,患肢在上
并发症的护理
A 深静脉血栓 40%-70% B B 褥疮 低糖膳食
C
感染3%-5%
D 肺栓塞 1.36%
E D 髋关节脱位 粉剂制剂 0.6%~ 7.0% 自行配制
F 其他
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护理
术后抬高患肢 早期功能锻炼
观察皮色皮温、感觉运动、肢体肿胀、血 供、足背动脉搏动及有无胸闷、呼吸困难
4
•
术后功能锻炼
第1天
第2天 3-5天 患肢股四头肌、腓肠肌的等长收缩锻炼和踝泵运 动,向心性肌肉按摩,防止关节僵硬及静脉血栓 双下肢的股四头肌收缩锻炼及踝泵运动,每 日3 组,每组20次 即可坐起,每日2次,每次20分 钟
2周
3~4周
拆线
指导并帮助病人扶双拐下地,需 有人陪护在旁保护,以防跌倒
出院后-康复指导
• 关节功能:6周后可超过 90° • 行走辅助:
– 4周后可改单拐 – 6周后可改手杖或弃拐完全负 重 – – – – – 睡觉 坐姿 变换体位 洗澡 上、下楼:借助扶手,患侧 先上、下
• 日常生活:
• 体育运动:术后3个月
延伸知识点1:血气分析和氧疗
• 氧疗的目的:利用各种方法使高于空气含 氧的气体输送给人体,预防或纠正低氧血 症,从而提高机体的氧输送。 • 氧气治疗被视为一种药物治疗手段,也存 在剂量、疗程和并发症等问题。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ppt课件
大粗隆术后不连接、移位,神经性病变引起外展肌 萎缩
– 术后预防措施是否得当
术后护理不当和康复失控,如过屈、过度外旋、内 收等极易后脱位,伸直位过度内收和外旋易发生前 脱位,多见于前方入路或假体位置过于前倾
髓腔内表面自干骺端至骨干的过度光滑—靠近外侧 持续存在干骺端内面的骨嵴—开口外置不足
– 3.4 为适应股骨的前弓和外侧弓,最好对髓 腔钻施加向后向外方向的力
+ 4 试模复位,术中测试
– Shuck 试验(牵开试验):软组织张力(关节间 隙5mm合适或50%股骨头半径)
– 伸直位/外旋位检查:前脱位 – 屈曲位/内旋位检查:后脱位 – Drop-Kick 试验:固定屈髋畸形 – 多数情况下,髋关节屈曲90°、内收20°及内旋
– 微创手术
后外侧、前外侧、前侧、前外侧(OCM)、DDA、前后双 入路、Super-path入路
+ 2 髋臼准备和髋臼假体的置入 技术要点:
– 2.1 应用压配技术、螺钉的使用仅限于用压配技术无法实现初始稳定 – 2.2 髋臼清理后,选择比预计将要使用的髋臼假体小6-10mm的髋臼锉
开始锉磨髋臼。 – 2.3 先垂直水平面磨锉到显露髋臼的内侧壁。
50°时都应当是稳定的
+ 5 安装假体,关闭切口
+ 骨水泥不是胶水或粘合剂,强度有赖于骨和水泥间的机械内锁 定。
常见的错误是尽可能锉到最大号,这样做对非骨水泥假体是对 的,要达到皮质接触;但对骨水泥柄非常重要的是保留较强的 骨松质缘(至少3mm内侧和前方骨松质)。
骨水泥塞以增强在髓腔内注入骨水泥的压力,深度在假体柄尖 端以远1.5-2cm,以使远端有2cm的骨水泥。
生物、股骨水泥) – 实际年龄与生物学年龄并不相符合
– 术后预防措施是否得当
术后护理不当和康复失控,如过屈、过度外旋、内 收等极易后脱位,伸直位过度内收和外旋易发生前 脱位,多见于前方入路或假体位置过于前倾
髓腔内表面自干骺端至骨干的过度光滑—靠近外侧 持续存在干骺端内面的骨嵴—开口外置不足
– 3.4 为适应股骨的前弓和外侧弓,最好对髓 腔钻施加向后向外方向的力
+ 4 试模复位,术中测试
– Shuck 试验(牵开试验):软组织张力(关节间 隙5mm合适或50%股骨头半径)
– 伸直位/外旋位检查:前脱位 – 屈曲位/内旋位检查:后脱位 – Drop-Kick 试验:固定屈髋畸形 – 多数情况下,髋关节屈曲90°、内收20°及内旋
– 微创手术
后外侧、前外侧、前侧、前外侧(OCM)、DDA、前后双 入路、Super-path入路
+ 2 髋臼准备和髋臼假体的置入 技术要点:
– 2.1 应用压配技术、螺钉的使用仅限于用压配技术无法实现初始稳定 – 2.2 髋臼清理后,选择比预计将要使用的髋臼假体小6-10mm的髋臼锉
开始锉磨髋臼。 – 2.3 先垂直水平面磨锉到显露髋臼的内侧壁。
50°时都应当是稳定的
+ 5 安装假体,关闭切口
+ 骨水泥不是胶水或粘合剂,强度有赖于骨和水泥间的机械内锁 定。
常见的错误是尽可能锉到最大号,这样做对非骨水泥假体是对 的,要达到皮质接触;但对骨水泥柄非常重要的是保留较强的 骨松质缘(至少3mm内侧和前方骨松质)。
骨水泥塞以增强在髓腔内注入骨水泥的压力,深度在假体柄尖 端以远1.5-2cm,以使远端有2cm的骨水泥。
生物、股骨水泥) – 实际年龄与生物学年龄并不相符合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配合PPT课件
七、手术配合手术步骤
洗手配合
1、消毒铺单
1、协助铺单
2、后外侧切口,髂棘最高 2、20﹟刀片切开皮肤,电
点后方两指处为标记点, 刀止血七寸钳分离皮下,
此点指向股骨大粗隆顶 纱垫拭血,后颅窝拉钩
点中心方向连线,此线 暴露切口,甲状腺拉钩
上6-7cm切口,切开肌
肉及筋膜组织,暴露关 节囊。
协助,15mm骨膜剥离 器推开肌肉及脂肪。更 换长刀头,胸腔钳,切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配合
一、髋关节的解剖
髋关节前面观
髋关节后面观
二、髋关节置换的适应症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活 动受限
类风湿关节炎
关节强直病变稳定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严 重变形
先天性髋脱位或髋臼发 育不良
某些股骨颈囊内骨折
三、麻醉方式
硬膜外阻滞 全麻
四、手术体位
正侧卧位
六、手术备物
8、股骨近端撬骨板置于股 骨颈外侧,髋臼拉钩协 助暴露,电刀胸腔钳清 理大粗隆开口处软组织, 大骨锤打击盒型骨刀, 凿入髓腔。
9、递大骨锤、髓腔锉锉髓 腔,递冲洗水。
手术配合
10、试样复位,股骨柄及头模型 安好后,使之复位,检查关 节活动度及患肢长度和股骨 偏距,在脱位取出模型。
11、股骨柄植入,冲洗并将假体 轻轻敲入髓腔,装入股骨头 假体,复位髋关节。
开关节囊。
手术配合
3、屈曲、内收、内旋髋关 节,使之呈后脱位。
4、截取股骨头。
5、暴露髋臼,清理髋臼周 围软组织。
3、髋臼拉钩暴露,电刀、 胸腔钳切除前后关节囊。
4、髋臼拉钩暴露,往复锯 截取股骨头,20mm骨 刀小骨锤沿截痕切除股 骨头,长可可钳或取头 器取出股骨头。
5、髋臼拉钩暴露,电刀、 胸腔钳切除周围软组织
洗手配合
1、消毒铺单
1、协助铺单
2、后外侧切口,髂棘最高 2、20﹟刀片切开皮肤,电
点后方两指处为标记点, 刀止血七寸钳分离皮下,
此点指向股骨大粗隆顶 纱垫拭血,后颅窝拉钩
点中心方向连线,此线 暴露切口,甲状腺拉钩
上6-7cm切口,切开肌
肉及筋膜组织,暴露关 节囊。
协助,15mm骨膜剥离 器推开肌肉及脂肪。更 换长刀头,胸腔钳,切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配合
一、髋关节的解剖
髋关节前面观
髋关节后面观
二、髋关节置换的适应症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活 动受限
类风湿关节炎
关节强直病变稳定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严 重变形
先天性髋脱位或髋臼发 育不良
某些股骨颈囊内骨折
三、麻醉方式
硬膜外阻滞 全麻
四、手术体位
正侧卧位
六、手术备物
8、股骨近端撬骨板置于股 骨颈外侧,髋臼拉钩协 助暴露,电刀胸腔钳清 理大粗隆开口处软组织, 大骨锤打击盒型骨刀, 凿入髓腔。
9、递大骨锤、髓腔锉锉髓 腔,递冲洗水。
手术配合
10、试样复位,股骨柄及头模型 安好后,使之复位,检查关 节活动度及患肢长度和股骨 偏距,在脱位取出模型。
11、股骨柄植入,冲洗并将假体 轻轻敲入髓腔,装入股骨头 假体,复位髋关节。
开关节囊。
手术配合
3、屈曲、内收、内旋髋关 节,使之呈后脱位。
4、截取股骨头。
5、暴露髋臼,清理髋臼周 围软组织。
3、髋臼拉钩暴露,电刀、 胸腔钳切除前后关节囊。
4、髋臼拉钩暴露,往复锯 截取股骨头,20mm骨 刀小骨锤沿截痕切除股 骨头,长可可钳或取头 器取出股骨头。
5、髋臼拉钩暴露,电刀、 胸腔钳切除周围软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40年 美国Valls在美国进行了短弯柄型股骨头假体的半关 节置换术。
1941年 美国Moore和F.R.Thompson分别设置了长直柄人工 股骨头和长弯柄股骨头
1946年~1958年 Judet兄弟在法国采用了短柄的股骨头假体 进行了半关节置换术,假体由丙烯酸酯热压成型直柄。由大粗隆 下穿出,这在当时的欧洲特别流行,术后早期效果满意,后来由 于假体的磨损、松动、断裂的并发症,长期疗效不佳。假体。后 来成了Muller,Harris全髋股骨头假体的原形 。
1950年 Moore在美国设计了自锁式钴铬钼合金的股骨头假 体。
1951年 Leventhal用钛股骨头,进行尝试宣布骨可以长入钛 合金假体。
1952年-1957年间Willse等人用冷固化丙烯酸酯骨水泥进行动 物试验获得了大量数据,为人工关节的骨水泥技术做出了贡献。
1958~1970
1970~至今
1880年 ollier利用关节周围软组织形成新的关节面,首创 了关节面成型术,以后相继有人利用周围筋膜,皮肤施行隔离 型关节成形术。实际上国内在1eel在美国用经铬处理的猪膀胱施行关节成形术。 1891年 Gluck在德国用象牙股骨头与髋臼首次进行了全髋 关节置换术用镀镍螺钉固定假体,他还使用了骨胶作为粘合剂 来固定假体,这也为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应用技术起到了启 蒙作用。 1895年 Jones设计了金铂关节成形术。 1910年 德国Dethert用橡胶假体施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 1923年 Smith Petersen设计了玻璃杯关节成形术,被认 为是髋关节置换术的鼻祖 ,以后用了许多不同材料做的杯效 果均不佳。 1934年 Rehn用不锈钢杯置入髋关节脱位患者的髋臼。
1950年 Charnley进行了关节摩擦和润滑机制研究的设想, 做了动物试验,他认为生物关节面,类似海绵具有弹性,内含 滑液,使关节保持低摩擦系数。那么采用润滑液润滑假体关节 面以获得低摩擦效应是不能的,应当寻求低摩擦系数的生物材 料来制作假体以达目的,从而确立了人工关节低摩擦理论 。
1962年 经过大量的生物材料摩擦试验,设计出直径 22.5mm的金属股骨头和超高分子聚乙烯髋臼组合的假体,用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固定。从而创建了低摩擦的人工 关节置换术。此后人工关节生物力学研究迅速发展,开创了人 工关节置换的新纪元 。骨科医生和生物力学工程师互相合作 在全世界建立了许多研究中心。如材料磨损,金属延展和疲劳 性能测定,人工关节假体的设计固定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自从 Charnley的低摩擦关节问世后,各类型人工关节相继出现, 但临床效果都不如Charnley髋关节置换术。Charnley假体具 有低摩擦稳定较少发生松动等优点。至今Charnley人工关节 置换术已成为衡量其他髋关节置换术的金标准 。
1938~1957
1822年 英国人Anthony.White医生施股骨大粗隆下5cm截 骨术,以改善髋关节功能,缓解疼痛,12个月后形成假关节。
1876年 美国人Barton施股骨小粗隆上截骨术,术后3个月 扶单拐行走。
1840年-1860年 美国JM.Carnochan首先进行了下颌关节 成形术,橡木片(非生物材料)置入,关节可以活动,但后来 橡木片被排出而失败,这一手术应该说是人工假体置换术的开 端。
骨关节疾病是指以软骨丢失及伴 有关节周围反应为特点的关节病,世 界卫生组织统计,60岁以上的中老年 人发病率在70%,致残率达53%,与 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并列成为人类健 康的“三大杀手”。
人工关节是为挽救已失去功能的 关节而设计的人工器官,人工关节置 换术是20世纪最伟大的医学成就。
1822~1937
人
人 工 关
工 关 节 的 早
节
期 探
发 展
索 阶 段
史
1822~1937
人 工 关 节 的 初 步 形 成 阶 段
1938~1957
现 代 人 工 关 节 的 发 展 阶 段
1958~1970
水 泥 固 定 和 生 物 固 定 共 同 发 展
1970~至今
正常成人骨骼是由206块骨头组 成,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 分。人体共有78个关节,主要有肩关 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 节、踝关节、指关节、趾关节。
1938年 Smith Petersen 发现牙科医生使用的钴铬钼合金材 料生物惰性较强,在人体内生物相容性较好,将其做成钟状开口 的金属杯,全股骨头在杯内活动做了1000例,长期疗效不佳, 金属杯与股骨头摩擦增加,股骨头坏死疼痛。
1940年 Haboush首次在实验室用水做润滑剂钴铬钼合金头 和丙烯酸酯髋臼假体进行磨损实验研究。
60年代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感染, Charnley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感染率为7%,1966年 Charnley首先使用了空气层流净化手术间,个人空气隔离系 统,预防性抗生素,使术后感染率大大降低。由于Charnley 对人工关节作出的重大贡献,被公认为现代人工关节之父 。
从人工关节发展历史来看,假体从最初的压力配合过度到 Charnley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70年代以来由于骨水泥界 面的老化、破裂而引起假体松动等并发症,非骨水泥假体再度兴 起,部分学者探索生物固定方式。1971年表面微孔型钴铬钼股 骨头假体在巴黎出现,其特点为假体柄全长都布满了空隙。由于 远端孔隙内骨长入牢靠而产生应力遮挡效应。使股骨近端骨质萎 缩。因此被迫放弃了,对本类型假体的应用,至今正广泛采用假 体柄近端设计为微孔,孔径直径100-500um。
70年代后期出现了一些根据严密紧压原则(full-fit,pressfit)设计的假体。假体与骨之间隙不大于1mm无颈领,柄上宽 下窄,使其更适合髓腔形状而紧密相贴,以达固定牢靠目的。在 臼的方面假体分旋入型和非旋入型。
近年来出现了混合型固定的全髋关节置换术,1994年美国发 展与共识会议正式提出,骨水泥型假体柄和非骨水泥臼。目前很 多专家都把混合型人工关节置换作为首选模式。60岁以上的患 者多用,可早期离床活动,近10年来,非骨水泥型应用较多, 优点常用于年轻病人。骨水泥型假体近年来又变热,由于骨水泥 技术的提高和进步,如Exeter假体长期随诊,最长者达33年, 最小年龄18岁。光面、无领、第三代骨水泥加压后中置。
1941年 美国Moore和F.R.Thompson分别设置了长直柄人工 股骨头和长弯柄股骨头
1946年~1958年 Judet兄弟在法国采用了短柄的股骨头假体 进行了半关节置换术,假体由丙烯酸酯热压成型直柄。由大粗隆 下穿出,这在当时的欧洲特别流行,术后早期效果满意,后来由 于假体的磨损、松动、断裂的并发症,长期疗效不佳。假体。后 来成了Muller,Harris全髋股骨头假体的原形 。
1950年 Moore在美国设计了自锁式钴铬钼合金的股骨头假 体。
1951年 Leventhal用钛股骨头,进行尝试宣布骨可以长入钛 合金假体。
1952年-1957年间Willse等人用冷固化丙烯酸酯骨水泥进行动 物试验获得了大量数据,为人工关节的骨水泥技术做出了贡献。
1958~1970
1970~至今
1880年 ollier利用关节周围软组织形成新的关节面,首创 了关节面成型术,以后相继有人利用周围筋膜,皮肤施行隔离 型关节成形术。实际上国内在1eel在美国用经铬处理的猪膀胱施行关节成形术。 1891年 Gluck在德国用象牙股骨头与髋臼首次进行了全髋 关节置换术用镀镍螺钉固定假体,他还使用了骨胶作为粘合剂 来固定假体,这也为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应用技术起到了启 蒙作用。 1895年 Jones设计了金铂关节成形术。 1910年 德国Dethert用橡胶假体施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 1923年 Smith Petersen设计了玻璃杯关节成形术,被认 为是髋关节置换术的鼻祖 ,以后用了许多不同材料做的杯效 果均不佳。 1934年 Rehn用不锈钢杯置入髋关节脱位患者的髋臼。
1950年 Charnley进行了关节摩擦和润滑机制研究的设想, 做了动物试验,他认为生物关节面,类似海绵具有弹性,内含 滑液,使关节保持低摩擦系数。那么采用润滑液润滑假体关节 面以获得低摩擦效应是不能的,应当寻求低摩擦系数的生物材 料来制作假体以达目的,从而确立了人工关节低摩擦理论 。
1962年 经过大量的生物材料摩擦试验,设计出直径 22.5mm的金属股骨头和超高分子聚乙烯髋臼组合的假体,用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固定。从而创建了低摩擦的人工 关节置换术。此后人工关节生物力学研究迅速发展,开创了人 工关节置换的新纪元 。骨科医生和生物力学工程师互相合作 在全世界建立了许多研究中心。如材料磨损,金属延展和疲劳 性能测定,人工关节假体的设计固定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自从 Charnley的低摩擦关节问世后,各类型人工关节相继出现, 但临床效果都不如Charnley髋关节置换术。Charnley假体具 有低摩擦稳定较少发生松动等优点。至今Charnley人工关节 置换术已成为衡量其他髋关节置换术的金标准 。
1938~1957
1822年 英国人Anthony.White医生施股骨大粗隆下5cm截 骨术,以改善髋关节功能,缓解疼痛,12个月后形成假关节。
1876年 美国人Barton施股骨小粗隆上截骨术,术后3个月 扶单拐行走。
1840年-1860年 美国JM.Carnochan首先进行了下颌关节 成形术,橡木片(非生物材料)置入,关节可以活动,但后来 橡木片被排出而失败,这一手术应该说是人工假体置换术的开 端。
骨关节疾病是指以软骨丢失及伴 有关节周围反应为特点的关节病,世 界卫生组织统计,60岁以上的中老年 人发病率在70%,致残率达53%,与 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并列成为人类健 康的“三大杀手”。
人工关节是为挽救已失去功能的 关节而设计的人工器官,人工关节置 换术是20世纪最伟大的医学成就。
1822~1937
人
人 工 关
工 关 节 的 早
节
期 探
发 展
索 阶 段
史
1822~1937
人 工 关 节 的 初 步 形 成 阶 段
1938~1957
现 代 人 工 关 节 的 发 展 阶 段
1958~1970
水 泥 固 定 和 生 物 固 定 共 同 发 展
1970~至今
正常成人骨骼是由206块骨头组 成,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 分。人体共有78个关节,主要有肩关 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 节、踝关节、指关节、趾关节。
1938年 Smith Petersen 发现牙科医生使用的钴铬钼合金材 料生物惰性较强,在人体内生物相容性较好,将其做成钟状开口 的金属杯,全股骨头在杯内活动做了1000例,长期疗效不佳, 金属杯与股骨头摩擦增加,股骨头坏死疼痛。
1940年 Haboush首次在实验室用水做润滑剂钴铬钼合金头 和丙烯酸酯髋臼假体进行磨损实验研究。
60年代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感染, Charnley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感染率为7%,1966年 Charnley首先使用了空气层流净化手术间,个人空气隔离系 统,预防性抗生素,使术后感染率大大降低。由于Charnley 对人工关节作出的重大贡献,被公认为现代人工关节之父 。
从人工关节发展历史来看,假体从最初的压力配合过度到 Charnley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70年代以来由于骨水泥界 面的老化、破裂而引起假体松动等并发症,非骨水泥假体再度兴 起,部分学者探索生物固定方式。1971年表面微孔型钴铬钼股 骨头假体在巴黎出现,其特点为假体柄全长都布满了空隙。由于 远端孔隙内骨长入牢靠而产生应力遮挡效应。使股骨近端骨质萎 缩。因此被迫放弃了,对本类型假体的应用,至今正广泛采用假 体柄近端设计为微孔,孔径直径100-500um。
70年代后期出现了一些根据严密紧压原则(full-fit,pressfit)设计的假体。假体与骨之间隙不大于1mm无颈领,柄上宽 下窄,使其更适合髓腔形状而紧密相贴,以达固定牢靠目的。在 臼的方面假体分旋入型和非旋入型。
近年来出现了混合型固定的全髋关节置换术,1994年美国发 展与共识会议正式提出,骨水泥型假体柄和非骨水泥臼。目前很 多专家都把混合型人工关节置换作为首选模式。60岁以上的患 者多用,可早期离床活动,近10年来,非骨水泥型应用较多, 优点常用于年轻病人。骨水泥型假体近年来又变热,由于骨水泥 技术的提高和进步,如Exeter假体长期随诊,最长者达33年, 最小年龄18岁。光面、无领、第三代骨水泥加压后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