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儿童康教训练的个案研究

合集下载

学龄期脑瘫儿童运动康复训练个案

学龄期脑瘫儿童运动康复训练个案

学龄期脑瘫儿童运动康复训练个案发布日期:2015-02-11大水准的代偿性改善,又能够防止肌腱不可逆的挛缩和骨骼畸形突变的发生。

而学龄期脑瘫患儿因为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且已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病理姿势和运动模式,康复效果一般较差。

随着我国脑瘫儿童数量的逐年增加以及全纳教育“零拒绝”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脑瘫儿童步入学校,接受义务教育。

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学校该如何对他们实施康复训练,如何使学龄期脑瘫儿童的身心得到最大水准的康复和发展,需要我们实行深入的研究。

一、基本情况(一)问题陈述小鑫(化名),男,15岁,八年级学生。

三胞胎老大,母亲怀孕7个半月时早产,出生时无缺氧、窒息病史。

出生时体重1.7公斤,出生后无病理黄疸病史,但运动发育较同龄普通儿童缓慢。

7个月时经医院诊断为脑性瘫痪,后辗转多地医院实行手术,术后虽有明显改善,但需配合康复训练。

因住院费用较高,又临近开学,遂不再继续住院接受康复治疗。

现在小鑫虽已返校上课,但刚经历手术不久,行动不便,上下学都要家长搀扶。

针对小鑫术后需要配合实行康复训练的情况,如何对小鑫实施有效的康复训练以解决因其下肢运动功能受限造成的一系列障碍,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为此,作者决定依托学校现有的资源和条件为小鑫制订一个为期一年的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对其实施以运动康复为主的综合训练,希望通过训练强化手术治疗的效果,实现基本能够独立行走的目标。

(二)功能评定为了给小鑫制订康复训练计划,需要对他的体格状况、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水平等实行评定。

为准确理解小鑫的各方面资料及术后状况,作者首先调阅了小鑫的受教育档案,对其基本情况有了大致理解。

随后又对小鑫的母亲实行了访谈,并通过她查阅了小鑫在北京某医院接受治疗时的病历资料以及术后各项检查情况,对小鑫的情况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

二、行为矫正(一)制订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根据术后各项检查结果,结合近期对小鑫的观察理解,作者发现,小鑫的主要问题是双髋略成内收畸形;双侧足尖着地,足跟悬空,呈马蹄形;双膝屈曲,呈屈髋屈膝步态;下肢肌力低下,不能完全独立行走。

特殊教育个案研究案例(3篇)

特殊教育个案研究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

小明出生时,由于早产加产钳助产,导致其脑部受损,患有轻度脑瘫。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明的病情逐渐显现,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语言表达困难、肢体协调能力差等。

由于家庭条件有限,小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康复训练,导致其学习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存在严重障碍。

二、案例分析1. 诊断与评估根据小明的症状和表现,经过专业的评估,得出以下结论:(1)智力水平:小明智力水平正常,但受脑瘫影响,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较弱。

(2)情绪行为:小明情绪波动大,易怒、焦虑,需要关注其心理健康。

(3)语言能力:小明语言表达困难,词汇量少,需要加强语言训练。

(4)肢体协调能力:小明肢体协调能力差,需要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2. 教育目标根据小明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教育目标:(1)提高小明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2)改善小明的情绪行为,提高其心理素质。

(3)加强小明的语言训练,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4)通过康复训练,提高小明的肢体协调能力。

三、教育措施1. 教学策略(1)采用个别化教学,根据小明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图片、实物、游戏等,激发小明的学习兴趣。

(3)注重培养小明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学习效率。

2. 情绪行为干预(1)关注小明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其心理问题。

(2)培养小明的情绪管理能力,使其学会表达和调节情绪。

(3)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小明的情绪变化。

3. 语言训练(1)针对小明的语言表达困难,进行针对性的语言训练。

(2)采用图片、实物等辅助工具,帮助小明理解词汇和句子。

(3)鼓励小明多与他人交流,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4. 康复训练(1)针对小明的肢体协调能力差,进行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2)采用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方法,提高小明的肢体协调能力。

(3)鼓励小明参加体育活动,增强其体质。

四、实施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干预,小明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1. 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提高。

脑瘫儿童动作法康复训练个案分析.doc

脑瘫儿童动作法康复训练个案分析.doc

运用动作法对脑瘫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个案上海市杨浦区扬帆学校冯雅丽一、前言动作法是日本九州大学成濑悟策教授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为改善脑瘫儿童运动能力而开发的一种运动治疗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了成功的运用。

该方法是在心理治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方法,其康复原理为让脑瘫儿童通过正确的努力,把运动意图与身体的运动协调起来,患儿的心理活动伴随着整个运动训练过程。

动作法的训练步骤主要包括情感交流、躯干旋转、下肢和足的训练、坐位训练、跪位训练、站立训练和行走训练等。

动作法操作起来简便、易行,且疗效显著,容易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推广。

目前,它不仅在日本各地养护学校及相关机构被广泛应用,而且在亚洲、欧美及世界各地也被广泛应用。

二、研究对象小明,男,出生于1997年7月。

其母妊娠时患妊娠高血压,孕36周行剖腹产。

分娩时,患儿曾窒息、缺氧,后置暖箱急救,经医生诊断患有房间隔缺损。

患儿运动发育较正常儿童明显迟滞,上海市新华医院诊断其为脑瘫。

2006年9月患儿入本校就读,入校后由笔者在上海市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的专业人员指导下,从ADL功能、异常运动与姿势、肌力和肌张力、关节活动度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肢体功能评估,评估结果显示患儿属中度痉挛型脑瘫。

具体表现有:注意力不集中、右侧髋关节外旋、踝关节跖屈内翻、左下肢肌张力为I+、立位平衡感较差、行走时阔步态。

三、训练步骤与方法在上述评估的基础上,笔者于2006年9月至2007年6月,采用以动作法为主的训练方法对其进行了为期近一年的一对一个别化康复训练,每周五节课,每节课35分钟。

此间,根据小明在每个康复训练阶段的具体情况,笔者定期修订动作法训练的操作步骤和要求,使患儿的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循序渐进地得到改善。

具体训练步骤和方法如下文所述。

(一)建立情感交流动作法的第一步是与患儿建立情感交流。

脑瘫儿童的患肢运动障碍主要体现在,其运动意图与身体运动不协调,使得患儿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运动身体。

痉挛型脑瘫个案课堂康复训练效果及影响因素思考

痉挛型脑瘫个案课堂康复训练效果及影响因素思考

痉挛型脑瘫个案课堂康复训练效果及影响因素思考痉挛型脑瘫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患者多表现为肌肉痉挛、僵直、姿势畸形等症状。

针对这一类型的脑瘫患者,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改善肌肉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围绕痉挛型脑瘫个案的康复训练效果及影响因素展开讨论,并给予一些思考。

一、个案情况介绍小王,6岁,被诊断为痉挛型脑瘫。

小王的家人对他的康复治疗非常重视,经常陪同他进行康复训练。

小王在接受康复治疗前,主要表现为肌肉痉挛、行走困难、手部功能受限等症状。

二、康复训练效果1.改善肌肉功能通过定期的康复训练,小王的肌肉痉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肌肉力量也有所增加。

这为他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便利,比如能够更灵活地行走、做一些简单的动作。

2.促进神经发育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小王的神经发育,使他的运动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

通过训练,小王开始能够自主控制一些简单的动作,比如抓握物品、行走等。

3.提高生活质量康复训练对小王的生活质量影响非常明显,他的独立生活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他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日常生活中,比如自己穿衣、自己吃饭等,这对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影响因素思考1.家庭支持小王能够获得良好的康复训练效果,与家人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家人的关心、陪伴和鼓励是小王最大的动力,家庭的融入对他的治疗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专业团队小王接受的康复训练来自专业的康复团队,他们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临床技能,能够有效地帮助小王进行个性化的康复训练。

专业团队的支持对小王的康复效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治疗环境小王接受康复训练的环境也对治疗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治疗环境的舒适度、安全性对小王的康复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一个舒适、安全的治疗环境可以使小王更好地投入到治疗中。

4.个体因素小王的个体因素也是影响康复训练效果的重要因素。

比如他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态度等都会对康复训练效果产生影响。

不同的个体情况需要不同的康复方案,康复训练师需要根据他的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训练。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法教案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法教案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法教案教案标题: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法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脑瘫儿童的特点和康复需求。

2. 掌握适用于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方法。

3. 培养学生对脑瘫儿童的关爱和理解。

教学重点:1. 脑瘫儿童的特点和康复需求。

2. 康复训练方法的选择和实施。

3. 培养学生的关爱和理解。

教学难点:1. 如何根据脑瘫儿童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康复训练方法。

2. 如何引导学生培养对脑瘫儿童的关爱和理解。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案例和视频资料。

3. 康复训练器材和道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介绍脑瘫儿童的基本情况,引发学生对脑瘫儿童的关注和思考。

2. 提问:你们对脑瘫儿童了解多少?你们认为脑瘫儿童需要哪些康复训练?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脑瘫儿童的特点和康复需求:包括运动障碍、语言障碍等方面的问题。

2. 介绍常见的康复训练方法:物理疗法、语言疗法、职能训练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展示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实际案例和视频资料。

2. 分析案例中采用的康复训练方法和效果。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不同的脑瘫儿童特点选择合适的康复训练方法。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案例,讨论该案例中可以采用的康复训练方法,并理由解释选择的依据。

五、展示和总结(10分钟)1. 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2.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和需求。

3. 鼓励学生培养对脑瘫儿童的关爱和理解。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康复中心或脑瘫儿童康复机构,让他们亲身了解康复训练的实际情况。

2. 邀请专业康复医师或康复师进行座谈,分享他们的经验和建议。

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

2. 学生针对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理解和关爱程度的书面反馈。

教学资源:1.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案例和视频资料。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个案分析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个案分析
正常的动作姿势,按翻身、四爬、坐、站立等顺 序进行。
Bobath反射性抑制手法
X X1、XX上半身(头、躯干)反射性抑制屈曲姿势手法
2、下半身(髋、膝、踝)反射性抑制伸展姿势手法。
XXXX
大脑中央前回肢体反射区图解
大脑中央前回肢体反射区图解
分开双腿 放些东西在小儿的头和肩下面,使头、 肩向前。 握住小儿的双膝关节向上屈腿。 当髋屈曲时,腿就会分开
Vojta疗法:是由反射性俯爬与反射性翻身组成的、 诱导出反射性移动运动的促通治疗方法。
Bobath三阶段治疗
第一阶段:使肌张力恢复或接近正常状态,采用
X抑X制X异X常紧张性姿势反射,逐渐获得正常的肌张
力。 第二阶段:促进立直反射与平衡反射发育。
X第X三X阶X段:向随意动作移行阶段,引导患儿出现
共济失调型:病变主要在小脑,平衡功能差,随意运动协调性差,在运动 中表现为低张力性
混合型等
大脑解剖图
大脑中央前回肢体反射区图解
详细图解
锥体系解剖图
存在的异常反射
X1X、X对X称性紧张性颈反射(STNR):颈屈曲—上肢屈
肌优势,下肢伸肌优势 2、紧张性迷路反射(TLR):仰卧位—上下肢伸肌优
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个案分析
☞ 主要内容 :
1
2
3
4
病案介绍 病案分析 康复计划
PT治疗
病案介绍
患儿:谢依然,女,2岁3个月
X诊X断X:X脑瘫(痉挛型)
患儿具体情况:母亲妊娠期有缺氧史,剖宫产,术中 脐带绕颈,运动发育迟缓,于2017年1月入我院进行
X康交X复叉X治呈X疗剪,刀入腿院和时尖不足能,爬改行良、As独hw站o、rt行h分走级,:下2肢级内(收肌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教案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教案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教案教案标题: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脑瘫儿童的特点和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2. 掌握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对脑瘫儿童的关爱和理解,促进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脑瘫儿童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康复训练中的常见技巧和辅助器具。

4. 通过案例分析了解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实际应用。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等方式引入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知识讲解:2. 介绍脑瘫儿童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脑瘫儿童的生活困难和需求。

3. 解释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运动治疗、物理治疗、语言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4. 介绍康复训练中常用的技巧和辅助器具,如平衡训练、手部功能训练、步态训练等。

案例分析:5. 分析一个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案例,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了解康复训练的具体步骤和效果。

6. 引导学生讨论案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总结与展望:7. 总结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和意义,强调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心。

8. 展望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未来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志愿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

教学评估:9. 设计小组讨论或个人作业,要求学生总结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提出改进意见。

10. 针对学生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评估,评价他们对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理解和关注程度。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或故事等相关素材。

2.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案例。

3. 辅助器具的展示和演示。

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康复医生或康复师到班级进行座谈或讲座,深入了解脑瘫儿童康复训练的实际情况。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康复中心或脑瘫儿童康复机构,亲身感受康复训练的现场工作和效果。

备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脑瘫儿童个案

脑瘫儿童个案

脑瘫儿童个案————————————————————————————————作者:————————————————————————————————日期:小儿脑瘫个案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院小儿外科尤晓莉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脑部在发育成熟前,由于各种原因使脑组织受到损伤所留下来的后遗症。

脑瘫除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外,还经常伴有智力低下、癫痫以及视觉、听觉、言语、摄食等障碍。

运动障碍是影响脑瘫儿童生活自理的最主要问题。

本研究着重对脑瘫儿童躯体形态功能的康复训练进行探讨,将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与特殊教育密切结合,以增强其自立于社会的能力。

◆个案资料小兰在母亲31岁时出生,是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仅1.6kg。

在围生期早产是先天致残的主要原因。

残疾类型为小儿脑瘫。

2岁开始说话,因残疾程度严重,学前曾在社区基层康复站接受康复训练,5岁始能扶杆走路。

小兰7岁时进入小学,入学时体重17.2kg,能够独立进食,但进食时饭粒洒地,不会做家务劳动。

坐姿向前冲,不能站立和行走,上下楼梯需要人抱。

能集中注意力超过15分钟。

形象思维明显滞后,短时记忆能力略低于正常水平。

性格娇气、怕吃苦。

有一定的心理和社交障碍。

◆康复训练方法根据专业医生和教育工作者的判断,认为小兰有康复的潜力,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脑瘫病人康复训练。

希望通过训练,使小兰尽可能地达到身体、心理、精神、社会的最佳状态,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独立生活,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能适应家庭、生活、工作的需要,甚至能走上社会。

★制定训练计划训练措施:活动治疗、物理治疗、按摩、心理疏导等。

训练时间:每周安排5节康复课,在每日的学习生活中,还随机安排半小时,保证康复训练时间。

康复场所:学校为主,家庭为辅。

辅助措施:医生建议小兰脚部作矫形支架。

★实施内容和方法训练方案主要包括基本活动能力训练、运动康复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康复教师在对小兰进行技术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时刻用语言鼓励,激发小兰接受训练的主动性和自信心,保持训练的持久性,能主动自觉地进行康复训练。

脑瘫伴感统失调的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脑瘫伴感统失调的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脑瘫伴感统失调的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1.案列背景:可可,男,3岁,是一名早产儿,患有先天性痉挛性脑瘫,6个月左右该儿表现四肢肌张力高,双手中线活动困难,手部紧张握拳,拇指内收不明显;双下肢伸直,以伸肌张力为主,屈曲膝/髋关节活动受限,俯卧能抬头,不能翻身,扶坐头能竖直,通过家庭指导早期干预,孩子能力有所提升,但是2岁该儿童表现双下肢肌张力高,能站立不会跨步,双脚外翻,双膝有过伸现象等,存有中度的感官防御表现,通过专业的评估,该儿童在康复室接受系统康复训练。

1.问题分析:首先,精准评估,发现问题。

根据国际上通用的评估量表GMFM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88项)和FMFM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如下:在评估中还发现该儿存有中度的感官防御,听见吵杂的声音会哭如(电钻声等),看见毛绒玩具害怕,不喜欢别人碰他,虽然喜欢玩玩具,但是只要陌生的老师靠近就躲开,对于特定颜色不敢看等等。

感官防御评估结果如下:1.感官防御正常轻微中度严重听力√触觉√活动√口腔√视力√关节√康复实施:根据个案的基本情况和评估结果,确定该孩子的康复内容以及目标。

短期目标:通过感统治疗,减轻儿童的感官防御,提高配合度;通过科学康复的训练结合游戏活动,提高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借助助行器在室内行走;通过专业的康复手法,提高协调能力,并将训练内容结合日常生活,提高学习能力。

长期目标:通过专业的康复疗法,结合日常生活,能够自己独立自由地使用助行器行走,到学校,到生活区,到操场的任何地方,享受与健全人的同等权利,最终达到全面参与社会生活,融于社会的目的。

(一)通过感官防御的治疗促进儿童全面感统的整合感官防御——这是由于孩子在出生后24小时内,没有得到母体的亲触慢述,从而导致视、触、嗅、听、味、本体感觉及前庭感觉的单一或多感觉方面不同程度的损伤。

所以防御的治疗就是他哪方面有防御,我们就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感觉刺激俗称“脱敏疗法”例如个案中该儿触觉、听觉、关节和活动都有不同程度的防御,利用压力刷的集中性治疗和四肢的按摩来解决触觉方面的问题,结合不同频率的音乐治疗来缓和听觉方面的防御,促进各个方面的感觉器官的整合,达到正常的效果[1]。

痉挛型脑瘫个案课堂康复训练效果及影响因素思考

痉挛型脑瘫个案课堂康复训练效果及影响因素思考

痉挛型脑瘫个案课堂康复训练效果及影响因素思考痉挛型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特征是肌肉痉挛、肌张力增高和协调能力下降等症状。

针对这一疾病,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本文将围绕痉挛型脑瘫个案的康复训练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和思考。

一、个案介绍患者李明,7岁,由于早产导致脑部发育不良,患有痉挛型脑瘫。

主要表现为肢体肌张力增高,肌肉痉挛,步态不稳,生活自理能力差等问题。

在接受康复训练前,李明的生活质量较低,无法正常行走,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得到家人的帮助。

经过康复训练后,李明的步态和肌肉张力得到了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整体生活质量也得到了良好的提升。

二、康复训练效果分析痉挛型脑瘫患者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生活自理训练、运动康复训练、语言康复训练等多个方面。

对于李明这样的痉挛型脑瘫患者而言,康复训练的效果是显著的。

在生活自理训练方面,通过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患者可以逐渐学会自己穿衣、洗漱、进餐等基本生活技能,从而减轻家人的负担,提高生活品质。

在运动康复训练方面,通过物理治疗、康复训练操等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肌肉痉挛、肌肉张力增高等症状,提高运动功能,增强协调能力,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语言康复训练方面,适当的语言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促进社交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

1. 病情严重程度:痉挛型脑瘫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不尽相同,严重的病情可能会对康复训练的效果产生一定影响。

病情越严重,康复训练的难度和复杂度也会相应增加。

2. 康复训练的及时性:康复训练的及时性对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

越早开始康复训练,对患者的康复效果越好。

早期的康复训练可以更好地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3. 康复训练的持续性:康复训练的持续性是影响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持续性的训练可以更好地巩固患者的康复效果,防止康复效果的逆转。

4. 家庭和社会环境的支持:患者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也对康复训练的效果产生着重要影响。

脑性瘫痪儿童康复训练的个案研究

脑性瘫痪儿童康复训练的个案研究

脑性瘫痪儿童康复训练的个案研究摘要对1例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的小孩-小乐进行康复训练。

在对该患儿的运动功能、ADL、沟通交流能力、智力等各方面进行评估的基础上,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进行了运动能力、ADL方面的训练。

经过个性化的康复训练后,小乐在各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

关键词:脑性瘫痪;康复0 引言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简称脑瘫,是指小儿从出生前到出生后的1个月内,因为各种致病因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外,还经常伴有智力低下、癫痫以及视觉、听觉、言语、摄食等障碍[1,2]。

脑性瘫痪的发病时出生前后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其中新生儿窒息、早产、缺氧缺血性脑病、先天脑发育畸形、核黄疸、产伤、低体重等是其主要病因[3]。

其中运动障碍对脑瘫儿童生活自理所带来的困难最为突出。

1 研究对象小乐现在的年龄是2岁7个月,竖头稳,能完成翻身,但动作较笨拙,能撑手坐,未能独坐,能腹爬,能扶物站立,未能扶行;双手偶有握拳,拇指内收,有居中玩手,双手主动取物及被动握物但动作笨拙。

双眼追物灵活,对声音刺激反应灵敏,能认识常见物品,能指认五官,能发“爸爸、妈妈”等数个音节。

存在双下肢硬直模式、尖足。

坐位立直建立,坐位平衡欠佳。

站位平衡欠佳。

四肢肌张力高,为1+级(WAS)、肌力3级;双上肢关节活动度欠佳。

2 研究目的本研究着重与运动疗法和小儿推拿对脑瘫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将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与家庭康复相结合,增强患儿的康复效果,力争使脑瘫患儿达到较大程度的康复。

3研究过程3.1评估诊断该患儿的诊断及临床分型符合1988年全国小儿CP座谈会所定的标准[4],为痉挛性小儿脑瘫。

行为及运动系统功能检查:姿势控制障碍,主要表现为立、走等基本动作难以支撑、到位;有多种邻域的运动功能障碍,主要是立位勉强,双下肢硬直模式、尖足,平衡及协调能力差。

脑瘫儿童综合康复训练个案白晓汇编

脑瘫儿童综合康复训练个案白晓汇编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实践报告标题:脑瘫儿童综合康复训练的个案研究Array类型:指导教师:罗治安、廖元贵系别:康复医学系班级:康复1031班、康复1033班学号:********** 、**********姓名:吴丹白晓2013年5月目录一、研究对象 (3)二、研究目的 (4)三、研究方法 (4)四、研究过程 (4)(一)训练前情况 (4)(1)外在表现 (4)(2)构音动作技能的检查 (5)(二)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5)(1)训练计划的制订 (5)(2)训练的实施 (6)五、结果 (7)六、讨论 (8)参考文献 (8)脑瘫儿童综合康复训练的个案研究作者:吴丹(康复1031班)、白晓(康复1033班)指导老师:罗治安、廖元贵摘要文目的:以一例脑瘫儿童为个案,对其进行以语言、认知和动作技能为主的综合康复训练,探索综合康复训练的效果。

方法: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收集资料。

主要在语言、认知和动作技能三个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改善。

结果:表明综合康复训练对脑瘫儿童有效。

关键词脑瘫儿童综合康复训练运动训练语言训练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指由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1}。

患者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部分儿童会诱发智力障碍、癫痫、行为异常或感知觉异常等症状{2}。

这些障碍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儿童的发育成长,使儿童无法独立生活。

脑瘫儿童的康复问题一直是医学界和特殊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学龄前是儿童语言和认知发展的关键期,如果错过良机,损失将无法弥补。

但是目前,脑瘫儿童的早期康复倾向于重视肢体康复训练,相对轻视语言和认知训练{3}。

脑瘫形成的病因主要有:(一)出生前:1 怀孕早期的母体感染 2 母亲乱用药物 3 受孕前或妊娠早期碘缺乏 4 多胎妊娠 5 宫内生长迟缓 6 早产 7 基因缺陷(二)出生时:1 难产、严重窒息(大脑缺氧) 2 产伤,颅骨创伤造成闹组织受压(三)出生后:1 核黄疸 2 婴儿期颅内感染,如脑膜炎 3 脑瘤 4 脑出血脑外伤 5 由于气道阻塞或心跳骤停造成的缺氧1、研究对象李某某,男孩,2011年3月出生,足月顺产,出生时有短暂缺氧窒息现象。

脑性瘫痪儿童康复训练的个案研究

脑性瘫痪儿童康复训练的个案研究

脑性瘫痪儿童康复训练的个案研究【摘要】对1例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CP)的患儿,在家长参与下进行了康复训练。

在对该患儿各方面进行评估的基础上,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强调家长参与(在家中坚持治疗),进行了运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语言交往能力方面的训练。

通过12个月的训练,患儿在各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

【关键词】脑性瘫痪康复家庭儿童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CP)简称脑瘫,是指小儿从出生前到出生后的1个月内,因为各种致病因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癫痫及视觉、听觉、行为和感知异常等多种障碍。

中国0岁~6岁儿童CP患病率为1.86/1000,全国目前有31万0岁~6岁CP患儿,并且每年新增加4.6万例。

这样就形成了专业康复医生少,CP儿童多的局面,每天仅靠专业医生短暂的治疗是远远不够的,对于CP儿童的康复与教育,家长的参与十分重要。

一、研究对象患儿小琦,男性,2003年7月在母亲25岁时出生,1胎1产,足月剖宫产,出生时体重为3000g,出生时羊水呛入肺中,窒息缺氧,刚生下时不会哭。

残疾类型为小儿CP,窒息为主要的致病因素。

4岁时可坐、爬,6岁学说话,能够独立行走,腰硬、颈硬、流口水、只可发“啊、妈妈”单音,发音不清楚。

协调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计算能力差、动作迟缓、肌肉强劲有力、上下肢运动障碍、吃手指头或东西、进食时饭粒洒地。

患儿于2010年3月7岁时来本康复活动中心进行治疗。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着重对在家长参与下的CP儿童康复训练进行探讨,将CP儿童的康复训练的训练场所中康复机构与患儿家庭紧密结合,强调患儿康复过程中家长的干预,增强患儿的康复效果,力争使患儿达到较大程度的康复。

三、研究过程1.评估诊断。

该患儿的诊断及临床分型符合1988年全国小儿CP座谈会所定的标准,为痉挛性小儿CP,系由于锥体受损所致。

脑瘫病人个案研究报告范文

脑瘫病人个案研究报告范文

脑瘫病人个案研究报告范文脑瘫病人个案研究报告范文一、引言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发育障碍,由于不同类型的脑损伤引起的,可导致肌张力异常、运动协调能力障碍等。

个案研究对于深入了解脑瘫病人的症状特点、康复治疗效果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通过个案研究,探讨一位脑瘫患者的背景、症状表现、康复治疗等内容。

二、个案描述患者名为张琳,女性,现年8岁。

患者在出生时表现出明显的异常运动,主要表现为下肢肌张力增强、步态不稳等。

经过医学诊断,患者被确诊为脑瘫。

据了解,患者在出生前胎位异常,导致胎儿缺氧等情况。

三、症状表现患者主要症状包括:1)肌张力异常,患者下肢肌张力增强,表现为肌肉僵硬、不易放松;2)运动障碍,患者步态不稳,行走时常常摇摆不定;3)言语障碍,患者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困难,表达能力较差。

四、康复治疗患者接受了多种康复治疗手段。

主要包括:1)物理治疗,通过运动训练、按摩等手段,改善患者的肌张力问题;2)语言治疗,通过语言训练、语音矫正等手段,提高患者的言语表达能力;3)作业治疗,通过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五、康复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患者的症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肌张力明显下降,步态稳定性有所提高。

言语表达能力有轻微的进步,能够简单地进行日常交流。

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也有提高。

六、讨论与总结通过以上个案研究可以看出,脑瘫患者的症状表现和康复治疗效果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对于脑瘫患者,康复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他们改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由于脑瘫病因复杂,个案研究的结果仅供参考,还需进一步进行大样本的研究。

七、参考文献1. 盛淳臣,苑颖颖. 脑瘫患者康复治疗效果的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29(2):176-180.2. 高叶,卫敬阳. 脑瘫儿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J]. 中国小儿保健,2017,25(2):120-123.。

脑瘫学生运动康复训练的个案研究【完整版】

脑瘫学生运动康复训练的个案研究【完整版】

脑瘫学生运动康复训练的个案研究【完整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可编辑放心下载)脑瘫学生运动康复训练的个案研究常州市光华学校葛小国常州市浦南路61号:213001摘要:由于脑瘫儿童学会各项运动的时间较晚,影响着他们各项肌能发育、开展。

本文通过对2名脑瘫学生的运动康复研究,在为期2年的训练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教者运用家校双配合,有目的性的进行日常运动康复训练,实践证明运动康复对脑瘫儿童的肌能开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文介绍这2名学生的个别辅导的典型案例,并提出对脑瘫学生进行运动康复的对策。

关键词:脑瘫学生个案研究运动康复训练对策1 引言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 , CP〕是指由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症[1]。

患者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局部儿童回诱发智力障碍、癫痫、行为异常或感知觉异常等病症[2]。

这些障碍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儿童的发育成长,使儿童无法独立生活。

脑瘫儿童的康复问题一直是医学界和特殊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目前,脑瘫儿童的早期康复倾向于肢体康复训练[3]。

对特殊教育工作者来说,了解、发现脑瘫学生的行为异常并给予及时相应的干预,有利于促进头脑身心的良好开展。

笔者在培智学校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及体育训练,在日常工作实践中主要尝试对脑瘫学生进行运动康复的个别辅导。

运动康复也称体疗,是对伤病或伤残者采用各种运动方法,使其在身体功能和精神上获得康复。

本文对2名脑瘫学生的常见行为案例进行总结与分析,为从事智障教育及脑瘫儿童家长提供实践参考依据。

2 脑瘫学生运动康复案例脑瘫儿童的早期康复倾向于肢体康复训练,笔者参考台湾“个别化教育〞课程设制,针对2名脑瘫儿童作精细、粗大两类运动进行康复训练。

因脑瘫儿童本身轻重程度差异较大,针对低功能的进行精细类运动康复训练,针对高功能的进行粗大类运动康复训练,下面具体阐述分析精细类运动康复训练个案1份及粗大类运动康复训练个案1份,与大家共同探讨。

痉挛型脑瘫个案课堂康复训练效果及影响因素思考

痉挛型脑瘫个案课堂康复训练效果及影响因素思考

痉挛型脑瘫个案课堂康复训练效果及影响因素思考痉挛型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肌肉痉挛、姿势异常和运动障碍。

针对这类患儿,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改善肌肉痉挛,提高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痉挛型脑瘫个案的康复训练效果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一些思考。

一、个案情况介绍小明,8岁,患有痉挛型脑瘫。

他的肌肉紧张,行走困难,姿势不稳,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经过康复医生评估后,确定进行康复训练,帮助他改善肌肉痉挛,提高运动功能。

二、康复训练效果1. 肌肉松弛: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小明的肌肉痉挛有所减轻,肌肉变得更加松弛,行走姿势也更加稳定。

2. 运动功能提高:在康复训练的指导下,小明的运动功能得到了提高,他可以更加自如地进行日常生活的动作,如坐立、行走等。

3. 生活质量改善:康复训练使得小明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他不再感到困难和自卑,能够更加积极地与周围的人进行互动。

1. 康复训练的及时性:越早开始康复训练,效果往往越好。

对于痉挛型脑瘫患儿来说,越早进行康复训练,越能够减轻症状,提高运动功能。

2. 康复训练的专业性:康复训练需要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指导,针对个体情况设计相应的康复方案。

如果康复训练缺乏专业性,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

3. 家庭支持和配合: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需要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家人需要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患儿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4. 患儿的个人意愿和毅力:患儿自身的意愿和毅力也是影响康复训练效果的重要因素。

只有患儿愿意接受康复训练,并且有足够的毅力和耐心,才能够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四、思考1. 需要关注康复训练的长期性: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

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为痉挛型脑瘫患儿提供持续的康复训练服务和指导。

2. 康复训练的个性化:每个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情况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其个体情况设计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注重个体差异,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痉挛型脑瘫个案课堂康复训练效果及影响因素思考

痉挛型脑瘫个案课堂康复训练效果及影响因素思考

痉挛型脑瘫个案课堂康复训练效果及影响因素思考痉挛型脑瘫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常见于婴幼儿期,会对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

针对痉挛型脑瘫患者的个案课堂康复训练,在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个案课堂康复训练的效果及影响因素。

一、个案介绍患者为5岁男孩小明,患有痉挛型脑瘫,主要表现为肢体肌肉僵直、协调能力差,无法独立站立和行走。

经过家长的积极配合,小明接受了为期6个月的个案课堂康复训练。

二、课堂康复训练效果评估1. 生理功能经过6个月的个案课堂康复训练,小明的肌肉僵硬度有一定程度的减轻,尤其是在肌肉放松和拉伸训练中取得了明显的改善。

小明的平衡感和协调能力有所增强,能够独立坐下和站立一段时间,并且在辅助下能够迈出数步。

这表明个案课堂康复训练在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 日常生活能力在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小明经过训练后,能够自主进食、穿脱衣物,并且在家长的陪同下能够完成一部分自我卫生。

这些都是个案课堂康复训练的成效之一,通过锻炼,小明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3. 心理和社交能力除了生理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个案课堂康复训练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小明的心理和社交能力。

他变得更加自信,愿意尝试新的事物,与其他小朋友进行简单的互动。

这对于痉挛型脑瘫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他们通常会因为自身的特殊情况而感到自卑和孤独。

1. 训练频次和持续时间个案课堂康复训练的效果与训练的频次和持续时间密切相关。

若训练频次不够,时间不够,很难取得明显的效果。

小明之所以能够取得一定的康复效果,与他每周坚持接受3次个案康复训练、每次训练60分钟有关,也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给予他持续的康复训练有密切相关。

2. 康复训练师的水平和经验个案课堂康复训练的师资力量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专业的训练师能够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针对患者的特殊情况量身定制训练内容,并能够灵活地调整训练方案。

康康教育案例

康康教育案例

教育案例脑瘫儿患者肢体康复训练脑瘫儿患者肢体康复训练——XXX个训教育案例一、个案情况简介XXX,小名康康,14岁,因出生时脑部缺氧,造成肢体障碍,四肢无力,关节部位障碍较重,手指不灵活,精细动作无法完成;语言障碍也比较严重,流口水、咀嚼及吞咽困难,有语言意识但无言语表达能力;同时,该患儿还伴有一定智力障碍,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脑瘫儿患者。

康康家庭条件还不错,父母对孩子的爱也是有目共睹的,但因为家中兄妹三人,对他的关注度和所用的精力自然就会分散和不足。

二、个案观察记录针对康康的这种障碍情况,我着重为他安排了肢体康复训练,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肢体康复的训练方法。

例如:针对他的手腕关节无力,我为他安排了两种训练方案,“手腕关节训练器训练”法和“举物训练”法。

举物训练时,我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从最开始的250克逐渐增加,现在他的左手可以举起2000克的重物,右手可以举起1000克的重物。

另外,针对孩子的其它障碍情况,我还为他安排有综合方面的训练,例如:色板安放类的训练既可以提高手指的灵活度,又可以增强他对颜色的直观判断力。

三、个案情况分析通过以上的一些训练方法,我发现康康进步很大,四肢力量有明显增加,尤其是手腕部位的力量和灵活度都改善了不少。

目前,孩子对我的个体康复训练课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衷度,家长也给予了很大的期望。

看起来,针对康康所做的一些康复训练方法还是可行的,这也给让我觉得很欣慰,也有了继续努力的信心。

四、个案情况总结康康的个体康复训练,让我有了很多的感触。

脑瘫儿肢体康复训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脑瘫康复方法,现在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脑瘫治疗中。

作为一所特教学校,我们能将这种治疗和教育最大的融合在一起,也是我们今后所要努力的方向。

对于脑瘫患儿的康复除了进行正规系统的训练之外还应与日常生活的各种动作结合起来训练,通过日常生活康复训练,使孩子掌握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这个过程需要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持之以恒的对孩子进行综合康复训练,不急躁,不放弃,循序渐进,总有一天会终结硕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脑瘫儿童康教训练的个案研究
作者:沙莉莉
来源:《文理导航》2017年第27期
【摘要】康教结合主要优势在于通过“康教结合”的方法,使康复与教学同步进行,以达到相互补充、各施所长的目的。

本文结合具体的康教训练个案,就如何对脑瘫儿童进行有效地康教结合训练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康教结合;脑瘫儿童;个案研究
培智教育的一线老师在教育教学中运用康复训练手段来矫正学生缺陷,挖掘学生潜能,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康教结合”。

康教结合主要优势在于通过“康教结合”的方法,使康复与教学同步进行,可使以往医教分离所分别进行的工作有效进行整合,以达到相互补充、各施所长的目的。

笔者通过对一名脑瘫儿童,进行了一系列教育与训练,尝试探索和总结脑瘫儿童康教结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个案基本情况
小锋(化名),男,7岁,目前就读于特教学校培智部二年级。

因母亲孕时用药不当造成小锋脑性瘫痪,在语言和运动方面存在较大缺陷。

他从小咀嚼、吞咽困难,发音有障碍,与人交流多用手势代替,流涎现象严重;活动能力差,全身软,肢体发僵;伴有轻度智力障碍,基本能听懂老师和家长的指令,生活能力弱,对家长的依赖性很强。

入学前曾在相关康复机构进行早期训练,有一定进步,语言方面能发“爸爸、妈妈”等两字叠词,但口齿极不清楚,与人交流仍以手势为主;行走需要依靠扶着条凳前进,行动极缓慢,不能完成握笔等简单动作。

二、康教结合训练内容
(一)语言训练方面
1.气息训练
呼吸是发音的必备条件。

在生活语文课上,我从全班学生的角度出发,创设各种有趣的生活情境,在对大多数孩子进行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表达能力的培養时,对小锋进行有针对性的气息训练,如在吹泡泡比赛、为祖国妈妈过生日、快乐游艺宫等课程活动中,让他通过反复吹泡泡、吹蜡烛、吹气球等活动,潜移默化地训练他的气息,他在课堂这个大集体中也乐于参与活动。

课余时间我也对他进行个别训练,吹纸片、吹乒乓球等,每天至少训练2至3次,每次3至5分钟,训练得好我会用代币作为奖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