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经导读
中国古代文化要籍导读教学辅导1
中国古代文化要籍导读教学辅导11.“十三经”指哪十三部典籍?答:十三经指以下十三部典籍:(1)《易经》(2)《诗经》(3)—(5)“三礼”:《仪礼》、《周礼》、《礼记》(6)《尚书》(7)—(9)“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10)《孝经》(11)《论语》(12)《尔雅》(13)《孟子》2.宋明时期的注释特点:答:宋明时期的注释特点主要表现在:(1)理学成为封建统治的主导思想,儒家经典的注释也被理学家垄断,经注成了理学家宣传理学的重要手段。
(2)提出了“四书”的观念,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最正统、最标准的基本教材。
(3)注释方法有所创新,主要表现为诗文评点和小说评点之类著作的出现。
3.清代注释考据的特点:答:清代注释考据的特点表现为:(1)倡导以训诂考据为主的务实的学术研究;(2)考据方法的进步;(3)对很多重要古籍都作了重新阐释,数量多、质量高。
4.古籍注释的内容:答:古籍注释的内容重要包括:(1)解释语言文字;(2)考证和介绍作者的生平、思想、写作意图和书籍写作的历史背景;(3)分析、评价和发挥作品的思想意义;(4)考证、说明和补充历史事实和名物典故;(5)文艺作品的赏析和评价;(6)各种资料的补辑和辨析。
5.古籍注释的体式:答:古籍注释的体式主要有:(1)注疏;(2)补注;(3)集注;(4)评注;(5)校注。
6.集注的分类和特点:答:集注的分类和特点主要有:(1)集而不注,只罗众说,而不阐明自己的观点;(2)综合概括前人之论以成己说,不一一列出前人成说,亦不著其姓名;(3)集注时,凡有重复,原则上只取最早的一家。
7.古籍旧注的学术价值:答:古籍旧注的学术价值主要表现在:(1)解决语言问题;(2)解决名物制度的问题;(3)古籍旧注对文学作品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的诠释能够给我们以启示。
十三经导读
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骨髓,作为一种方法论,它已经深深渗透到了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每一个元素和成分之中,成为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之一。
每个置身于中国文化视野中的社会成员,无论你愿不愿意,承不承认,你都无法摆脱那与生俱来的中庸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
因此,正确地认识中庸之道,并加以合理的应运,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无可回避的文化责任。
中庸思想起源很早。
《尚书》中就已经记载了很多关于古代圣王执中、行中的例子。
如《盘庚篇》的“各设中于乃心”、《吕刑》“罔非在中”、《诏诰》、《洛诰》的“时中”、《酒诰》的“作稽中德”等。
在《尚书·大禹谟》中,有被宋儒称为“十六字心传”的那一著名的箴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尚书·洪范》记载,周武王向殷代的遗臣箕子请教国事,箕子提出九条大法,其中就有中道的思想:“无偏无颇,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由此,我们可以把《尚书》中强调“执中”的政治智慧,看作是中庸之道的思想源头。
“中庸”一词,语出《论语·雍也》。
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意思是,中庸乃至高的道德修养境界,长久以来,很少有人能做得到了。
孔子这样推许的“中庸”,其含义到底是什么?其境界到底又有多高呢?朱熹解释说:“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致也。
”这样,中庸一词的含义就是,中是一种凡事都追求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最为恰当的状态;庸,则是说这样做是不可更易的常理。
概括而言,中庸的含义就是,中是一种常理。
另一种解释来自汉代的郑玄。
他注解说:“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
”意思是,中庸,就是中道之运用。
这两种解释,在“中”的含义为中道上没有差别,只是在“庸”的含义上有一点分歧,而这一点分歧实际并不是本质性的。
如果一定要从文字学的角度分析,参照许慎《说文解字》的说法,“中,内也;上下通也”、“庸,用也,”则“中庸”的本义就是中道的运用,郑玄的解释更符合中庸的本意。
十三经是什么-十三经分别是什么
十三经是什么|十三经分别是什么十三经的观念滥觞于南宋(1127-1279)中后期,发轫于明(1368-1644)初,成熟于武宗正德(1505-1521)、世宗嘉靖(1522-1567)中。
万历十二年,神宗皇帝颁布诏令钦定“十三经注疏”,并命京师国子监校勘印行;十三部典籍同时被朝廷尊奉为经,十三经的概念及地位得以完全确立。
3 十三经简介3.1 周易3.2 尚书3.3 诗经3.4 周礼3.5 仪礼3.6 礼记3.7 左传3.8 公羊传3.9 谷梁传3.10 孝经3.11 论语3.12 尔雅3.13 孟子周易《周易》也称《易》、《易经》,本是古代占卜之书,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经》文叙述了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六爻。
《传》为解释卦名、卦义、卦辞、爻辞的七种十篇,称为“十翼”、“《易传》”、“《易大传》”。
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出现当在西周以前的远古年代,有学者认为《经》的编订在商末周初,《传》作于春秋战国,非一人一时之作。
[4]古人认为经伏羲、周文王、周公、孔子等历代圣人编定而成。
内容广泛记录了西周社会各方面,包含史料价值、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
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
尚书《尚书》古时称《书》,是记言记事的简册泛称,主要记载帝王言论及活动。
1到孔子时代,《书》大约只残存百余篇,诸子百家多有引用,孔子作了整理。
秦朝时民间所藏的《书》基本上被焚毁,国家所藏的《书》也毁于战火。
汉文帝时,秦朝博士伏生讲授保存下来的28篇《尚书》,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成,称为《今文尚书》。
《尚书》的称谓中“尚”便指“上古”,记载上起尧舜,下至东周,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内容的记录。
汉武帝末年。
鲁恭王拆除孔子的旧宅,从墙壁夹层中得到用秦代以前的大篆(籀文)写成的《尚书》,称为《古文尚书》,除与《今文尚书》相同的28篇外,多出16篇,共45篇。
西晋后,《尚书》全部散佚。
东晋时梅赜献《孔传古文尚书》,包括与《今文尚书》相同的28篇(但析为33篇)和另外25篇,遂流传至今。
国学十三经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全译
(点击图书即可阅读)
自汉代开始,把《诗》、《书》、《易》、《礼》、《春秋》等称为“五经”;唐代把《周礼》、《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与《诗》、《书》、《易》称为“九经”;唐文宗刻石经,将《孝经》、《论语》、《尔雅》列入经部,又有“十二经”之说;宋代再将《孟子》列入,于是有“十三经”之称。
十三经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其地位之尊崇影响之深广是其他任何典籍所无法比拟的了解和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不能不阅读十三经
国学十三经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全译
中华国学精粹典藏
《十三经》
“十三经”是13部儒家经典的总称。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三传》(《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等十三种,历代尊为儒家经典,故称为“经”。其成书年代各不相同,上自上古,下迄秦汉。其内容极其广泛,包括哲学、文学、历史、政治、经济、语言文字、伦理、民俗、地理、科技、典章制度等,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历史文献。
十三经导读考查
十三经导读考查1.简述“十三经”的形成。
答:经即“经常”、“常道”,即永恒不变的道理。
班固在《白虎通义》中解释为“常”,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经也者,恒久之道,不刊之鸿教也。
”十三经是指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这十三部儒家经典。
关于它的形成过程,简言之,是由汉朝的五经逐渐发展而来的,最终形成于南宋。
西汉时,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易》、《诗》、《书》、《礼》、《春秋》五经博士于学官。
隋唐科举大兴,乃分立儒教“九经”:《春秋》分为“三传”,即《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礼经》分为“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
这六部书再加上原来的《易》、《书》、《诗》,并称为“九经”;也立于学官,用于开科取士。
晚唐文宗开成年间,由九经演变成十二经,内容除了“九经”之外,还加上了《论语》、《尔雅》、《孝经》。
五代十国时后蜀国主孟昶刻“十一经”,收入《孟子》一书,而排除了《孝经》、《尔雅》。
南宋时《孟子》正式成为“经”,和《论语》、《尔雅》、《孝经》一起,加上唐朝的“九经”,最终构成了今天的“十三经”。
2.简述今古文经学。
答:经学是我国历史上训解和阐述儒家经典的学问。
古文经,指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儒家经书。
始皇焚书期间,民间儒生将一些古文经书埋藏起来,至汉代前期,相继发现,如景帝时,河间献王以重金在民间征集所得古文经书,以及武帝时鲁恭王从孔子故宅壁间所发现的古文经籍。
诸王等先后献给朝廷,藏于秘府。
今文经,则指汉初由老儒背诵,口耳相传的经文与解释,由弟子用当时的隶书(今文)记录下来的经典。
如齐人伏生口授《尚书》二十八篇与晁错者是也。
经今古文学之争始于西汉末年。
哀帝时,刘歆在协助父亲刘向校书,发现了古文本的《春秋左氏传》。
他认为《左传》的价值超过今文经《公羊》、《谷梁》,遂上书朝廷拟将古文经列于学官。
诗经蒹葭赏析《蒹葭》赏析
诗经蒹葭赏析《蒹葭》赏析诗经蒹葭赏析1000字《蒹葭》赏析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
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然而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
好诗都能创造意境。
意境是一种格局、一种结构,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备相似格局、类同结构的异质事物的性能。
“在水一方”的结构是:追寻者——河水——伊人。
由于诗中的“伊人”没有具体所指,而河水的意义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里发生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
由此看来,不妨把《蒹葭》的诗意理解为一种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达社会人生中一切可望难即情境的一个艺术范型。
这里的“伊人”,可以是贤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堑,可以是宗法、礼教,也可以是现实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碍。
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现和表现天地。
如此说来,古人把蒹葭解为劝人遵循周礼、招贤、怀人,今人把它视作爱情诗,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仪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执其一而否决其他,因为它们都包蕴在“在水一方”的象征意义之中。
自然,当我们处在与“在水一方”类似的境遇时,应当欣赏的是它的锐意追求,而不是它的悲观失望。
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
早晨的薄雾笼罩着一切,晶莹的露珠已凝成冰霜。
一位羞涩的少女缓缓而行。
诗中水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体现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雾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纱。
她一会出现在水边,一会又出现在水之洲。
寻找不到,急切而又无奈的心情正如蚂蚁爬一般痒,又如刀绞一般痛。
就像我们常说的“距离产生美感”,这种美感因距离变得朦胧,模糊,不清晰。
十三经导读
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
子曰:‚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 偷。‛(《泰伯》) 后来《孟子· 尽心上》的‚亲亲,仁也‛及《离娄上》 的‚仁之实,事亲是也‛,都是顺承孔子仁学含义的延伸, 使‚孝‛、‚弟‛(悌)通过血缘关系从纵横两方面将氏族 关系同等级制度联结起来。这是从远古至殷、周宗法统治 体制的基础。 孔子将‚孝‛、‚弟‛(悌)作为‚仁‛的基础,以 ‚亲亲、尊尊‛为‚仁‛的标准,借用古代父系氏族家长 制度的现成的观念,并在思想上反映了这个历史事迹的缩 影。孔子综摄历史传统,将其改造成意识形态中的自觉主 张,以之与人的心理原则沟通联结,进而将其扩展为人道 主义,使之在自己的‚仁‛学史上具有普遍、长久的社会 性含义及作用,其几经曲折,使‚仁‛字的含义广泛、灵 活。
相传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
孔子故乡山东俯瞰
关于《论语》列入经书的时间, 亦即用此书作为古代各级学校 学习教材始于何时,对这样重 大的学术问题,近代权威学者 王国维曾下过极大的功夫,加 以探索、稽考,而终于彻底辨 明其底蕴。 王国维《致罗振玉》.doc 这就清楚地说明《论语》 列入经书的时间开始在汉文帝 时,至于其后罢传记博士,只 是经书所列学校时间次序的调 整。
对此王国维在《汉魏博士考》中引用上述 赵岐那段题辞后,既加案语,又打比方,并 且举出诸多实例,一一加以说明,正如上引 《致罗振玉》信中所说的‚从各方面核之‛, 具有诸多证据。且看王氏在《汉魏博士考》 有关条文下所加的案语: 王国维《汉魏博士考》.doc
经过王国维认真仔细地考证探索,即可进一步 证明赵岐的论断是正确的,《论语》列为经书的时 间确在汉文帝刘恒执政时期(前179—前157),今姑 取其中间之年公元前169年(刘恒十一年)列《论语》 为经书之年,并臵博士,至于其后的罢传记博士等, 只是各级学校对课程的调整,并不妨害《论语》作 为经书而不断沿用的事实。其后十五年,至西汉景 帝刘启三年(前154),则又有《古论》二十一篇的发 现。这和《论语》列为经书之年,在经学史上均甚 重要,可以消除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的怀疑。
历史学系课表109-111xls-复旦大学历史系(专业文献)
历史学系历史学专业2007年级——周学时任课教师必修选修备注周学时任课教师必修选修备注2朱溢选修2高智群选修2戴鞍钢选修2温海清选修2孙青选修2陈新选修2汪乾明选修2张智选修2何爱国选修2夏洞奇选修一123晚清史HGX1054晚清史HGX1055中国近代思想史HGX2096中国近代思想史HGX20978HGX105/HGX210HGX210/HGX309西方史学名著导读/法国史三内陆亚洲历史与文化/韩国史四HGX209/HGX210西方史学名著导读/法国史五基督教思想经典选读HGX209/HGX210甲骨金文学/欧洲近代思想文化HGX210/HGX309课程名称中国古代礼制研究课程名称2010 年9 月2011年 1月甲骨金文学内陆亚洲历史与文化HGX105基督教思想经典选读HGX209HGX209基督教思想经典选读HGX105HGX105/HGX210中国古代礼制研究HGX209中国现代化史HGX309中国现代化史中国古代礼制研究HGX309留学生与近代中国HGX209留学生与近代中国西方史学名著导读法国史甲骨金文学/欧洲近代思想文化中国现代化史内陆亚洲历史与文化/韩国史晚清史中国近代思想史留学生与近代中国二历史学系历史学专业2008年级——周学时任课教师必修选修备注周学时任课教师必修选修备注2傅德华必修2陈雁选修2金光耀必修2金燕选修2冯玮必修2余蔚选修2金燕必修2黄敬斌选修2朱荫贵选修2谈丽选修2王立诚选修2张翔选修一12345宋辽金元史HGX2106宋辽金元史HGX2107课 程 表HGX105日本史下中国文化史/美国史近代商业文化HGX209HGX105/HGX106HGX310中国古代经济史近代商业文化HGX209HGX105/HGX106HGX310中国文化史/美国史中国古代经济史中英关系史/性别与妇女史HGX209HGX105HGX209HGX106/HGX20920世纪世界史中国现当代史专业英语中英关系史/性别与妇女史HGX209HGX105HGX209HGX106/HGX209中国现当代史专业英语20世纪世界史HGX105美国史课程名称HGX105宋辽金元史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文化史2010年 9月2011年 1月20世纪世界史专业英语近代中国社会性别与妇女史中英关系史社科文献学社科文献学日本史下中国近代商人、商帮、商业文化社科文献学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史五二三四历史学系历史学专业2009年级——周学时任课教师必修选修备注周学时任课教师必修选修备注2必修3章清必修2邓志峰必修4韩升张海英必修一12345678历史学系历史学专业2010年级——课 程 表2010 年9 月2011 年 1月HGX103史学导论HGX103史学导论HGX103史学导论HGX310HGX310HGX105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中国历史文选体育HGX310HGX310HGX105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中国历史文选体育二三四五体育中国历史文选史学导论中国古代史2010 年 9月2011 年 1 月课程名称课程名称4+1必修2+2必修2必修2冯贤亮必修人文I2徐冲必修人文I2张智必修人文I2陆启宏必修人文I2吴晓群必修人文II一123国史概要153014国史概要153015678旅游学系旅游管理专业2007年级——2010 年 9月2011 年 1 月3409国史概要23409国史概要2计算机体育大学英语计算机体育大学英语53012115/3409世界文明史通论115世纪以前的世界计算机/世界文明史通论253012115/3409世界文明史通论115世纪以前的世界计算机/世界文明史通论2大学英语大学英语二三四五世界文明史通论115世纪以前的世界世界文明史通论2国史概要1国史概要2大学英语计算机体育课 程 表6沈祖祥必修六1-61沈祖祥必修六7一12345678旅游学系旅游管理专业2008年级——周学时任课教师必修选修备注周学时任课教师必修选修备注课程名称课程名称课 程 表2010 年9月2011 年 1 月五二三四教学实习学年论文3巴兆祥必修2沈涵选修2沈祖祥必修4沈莺必修2翁瑾选修2吴本选修2郭英之选修全英语2翁瑾选修2沈涵选修一123饭店经营管理/旅游经济学HGX203/HGX2044饭店经营管理/旅游经济学HGX203/HGX2045旅游发展规划/旅游服务礼仪HGX203/HGX5066旅游发展规划/旅游服务礼仪HGX203/HGX50678旅游学系旅游管理专业2009年级——周学时任课教师必修选修备注周学时任课教师必修选修备注旅游英语下HGX203旅游英语下HGX203旅游经济学旅游服务礼仪饭店经营管理课程名称课 程 表2010 年9 月2011 年 1 月会展管理旅游市场研究HGX203旅游资源学HGX203HGX203HGX203HGX203HGX203旅游市场研究HGX203HGX203HGX203旅游资源学课程名称HGX203旅游资源学会展管理旅游英语下旅游英语下HGX203旅游文化学二三四五旅游文化学旅游市场研究旅游英语下旅游发展规划旅游资源学会展管理旅游文化学2必修3必修数学系开3郭旸必修3杭国明必修3李雪峰必修3后智钢必修一1体育2体育345线性代数HGX5016线性代数HGX5017线性代数HGX5018旅游学系旅游管理专业2010年级——周学时任课教师必修选修备注周学时任课教师必修选修备注课 程 表2010 年9 月2011 年 1月课程名称课程名称HGX301宏观经济学HGX301统计学HGX504统计学HGX504统计学HGX504HGX301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法旅游学原理HGX201经济法旅游学原理经济法旅游学原理HGX202HGX201HGX202HGX202HGX201五二三四统计学旅游学原理经济法体育线性代数宏观经济学5+1必修数学系开4+1必修2必修3必修经济学院开3孙云龙必修2+2必修一1高等数学B上2高等数学B上3计算机4计算机5678旅游与经济管理吴本HGX105五3-4中国革命起源与目标孙青JB103一3-4会计学计算机大学英语HGX503计算机大学英语体育HGX503会计学HGX503会计学体育大学英语政治经济学大学英语政治经济学高等数学B上政治经济学高等数学B上五高等数学B上高等数学B上计算机二三四体育政治经济学高等数学B上大学英语会计学全校普通教育公选课程及核心课程资治通鉴导读姜鹏HGX105一5-6印度文明林太HGX103一7-8医学史高唏F2302二1-2古代艺术简史金寿福HGX105二1-2十三经导读邹振环HGX105二3-4中国海外交通史名著余欣HGX505三3-4荷马史诗导读张巍H3106三5-6历史上的中国与世界朱维铮H6212四5-6日本文明的历史变迁冯玮H3306四7-8希腊悲剧吴晓群H2101五3-4中国文化十讲张荣华HGX105五5-6。
幼专院校“国学经典诵读”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幼专院校“国学经典诵读”课程的探索与实践[摘要]“国学热”是近几十年来中国教育领域不容回避的问题,然而由于幼儿国学教育师资的匮乏,幼专院校的国学课程应运而生。
此课程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人文素养和国学素养、传承文化、传递文明为目标,坚持教学内容选取的元典性、针对性、可持续性原则,初步形成经典导读、蒙学选读、诗词赏读的三大教学模块和诵思结合、知行合一的实践教学特色,在教学做中得到了德智能的统一。
[关键词]幼专院校“国学经典诵读”课程教学内容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文化上出现了一波波所谓的“国学热”,随之教育领域中也出现了诸多关于开设国学课程的尝试。
为迎合学前教育领域对幼儿国学教育的师资需求,加之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深入理解,经过充分调研与反复论证,黑龙江幼专“国学经典诵读”课程先是于2009年在语文教育专业试推行,取得良好效果后于2010年在全校学前教育专业得以广泛开设。
目前高校的国学教育大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本科院校开设的主要以国学经典中思想类经典为主要内容的讲读类课程,如华东师范大学的“国学专书系列讲读”、陕西师范大学的“十三经导读”等,其中也不乏综合性通识课程,如成都大学的“国学经典导读”。
除思想类经典外,课程还涉及释道思想精髓、中国文化、中国文学以及地方文化的内容。
另一类是在高职院校中开设的以通识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中国传统文化类课程,课程往往通过讲座或选修课形式专题式地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如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的国学教育系列课程。
而针对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旨在增加幼师生的国学知识、提升幼师生的国学素养、增强幼师生从事幼儿国学教育技能的课程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一、“国学经典诵读”课程的意义探究1.提升幼儿国学师资队伍素质的必然选择。
“废止读经”始于1912年民国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蔡元培,从此,传统意义上的国学教育在课堂上销声匿迹。
至20世纪90年代末,在台湾学者南怀瑾、王财贵和大陆文化名人冰心、曹禺、夏衍等人的极力倡导和躬体力行下,新的读经运动正在悄然兴起。
带你认识国学经典《十三经》,部部皆精华
带你认识国学经典《十三经》,部部皆精华流年说事 2019-11-11 07:47十三经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
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易经》、《左传》、《公羊传》、《榖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其形成过程为:汉立《诗》、《书》、《易》、《礼》、《春秋》于学官,为五经;唐加《周礼》、《仪礼》、《公羊》、《谷梁》为九经;至开成间刻石国子学,又加《孝经》、《论语》、《尔雅》为十二经;宋复增《孟子》,因有十三经之称。
此外,佛家与道家各有其十三经的经典著作,分别代表了佛与道理念。
儒家的最早经典,称为六经,为《易》、《书》、《诗》、《礼》、《乐》、《春秋》,《乐经》早佚,便只有五经。
其中《易》、《书》、《诗》在孔子之前早已流传,《左传》中曾多次引用,《礼》是对当时社会礼仪的总结,不知成书为何时。
相传孔子立学,曾以这四部书作为教材。
《春秋》本是当时各国史书的通称,《春秋经》即传说为孔子删改《鲁春秋》而成,其中微言大义表达了孔子对历史的褒贬。
至汉武帝独尊儒术,将儒家思想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罢黜百家后,将五经列为官学,设五经博士。
《易》、《书》、《诗》、《礼》、《春秋》便由儒家的教材,升格为“经”,正式称为《五经》。
其中《春秋》一书,魏晋时,学人为了方便,将《春秋》的传文附在《经文》的后面,《春秋》经便不再单行了。
十三经是由汉朝的五经逐渐发展而来的,最终形成于南宋。
十三种儒家文献取得“经”的地位,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在汉代,以《易》、《诗》、《书》、《礼》、《春秋》为“五经”,官方颇为重视,立于学官。
唐代有“九经”,也立于学官,并用以取士。
所谓“九经”包括《易》、《诗》、《书》、《周礼》、《仪礼》、《礼记》和《春秋》三传。
唐文宗开成年间于国子学刻石,所镌内容除“九经”外,又益以《论语》、《尔雅》、《孝经》。
五代时蜀主孟昶刻“十一经”,排除《孝经》、《尔雅》,收入《孟子》,《孟子》首次跻入诸经之列。
西工大全校公共选修课课程清单
大学生就业指导 计算机信息检索 武道、兵学与中国文化 武道、兵学与中国文化 合同法理论与实践 国际战略学 国际战略学 西方文明的历程 西方文明的历程 公共关系学 公共关系学 周秦汉唐历史文化 周秦汉唐历史文化 中国古代哲学 《十三经导读》(国学基础) 《十三经导读》(国学基础) 大学生常见病防治与保健 二胡基础演奏法 二胡基础演奏法提高班 科技论文写作 长安文化与唐代文学 长安文化与唐代文学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 硬笔字 《手绘pop字体》基础 运动营养学 运动营养学 国际关系选讲 国际关系选讲
长安校区体育场地体育场地 一
长安校区
长安校区体育场地体育场地 一
长安校区
长安校区教学西楼D座D201 长安校区
周四9-10节 长安校区工程训练中心G2 长安校区
周二9-10节 长安校区工程训练中心G2 长安校区
周六2-4节 长安校区教学西楼D座D102 长安校区
周六2-4节 长安校区教学西楼D座D202 长安校区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03 张雪霞* 32 2 80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04 朱莉*
32 2 60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05 朱莉*
32 2 60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06 朱莉*
32 2 60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07 王智江* 32 2 60
体育锻炼的科学理论与实践指导 01 聂东风* 32 4 160
33 体育部
周六2-4节 周六2-4节 周六5-7节 周四9-10节
长安校区教学西楼D座D106 长安校区教学西楼A座A106 长安校区教学西楼D座D102 友谊校区研究生西馆XA103
长安校区 长安校区 长安校区 友谊校区
《国学经典十三经导读》2《尚书》导读
参考书目 :
1.《尚书大传》5卷附《序录》1卷《辨讹》1卷(汉)伏胜撰(汉)郑玄注
(清)陈寿祺辑并撰《序录》、《辨讹》、《四部丛刊》本 2.《附释音尚书注疏》20卷附《校勘记》20卷(汉)孔安国传(唐)陆德明 音义(唐)孔颖达正义《校勘记》(清)阮元撰《十三经注疏》附《校勘 记》本中华书局1980年11月影印
23. 《今文尚书考证》(清)皮锡瑞撰盛冬铃、陈抗点校中华书局
1 998^1
24. 《尚书孔传参正》(清)王先谦撰《四部要籍注疏丛刊 • 尚书》 中 华书局1998年8月版 25. 《尚书大传补注》7卷王闿运撰《湘绮楼全书》本《丛书集成》本 中 华书局 26. 《尚书研究讲义》顾颉刚撰上海开明书店1937年石印本 27. 《尚书 藏诂》杨筠如撰陕西人民版社1959年6月版 28. 《尚书正读》曾运乾撰中华书局1964年5月版 29. 《尚书通检》顾颉刚撰书目文献版社1982年5月版 30. 《尚书与古史研究》李民撰中州书画社1983年1 月版 31. 《尚书新证》于省吾撰台北松高书社1985年4月版 32. 《尚书通论》陈梦家撰中华书局1985年10月版 33. 《尚书综述》蒋善国撰上海古籍版社1988年3月版 34. 《尚书学史》刘起金于撰中华书局1996年8月版
书》本 10.《古文尚书疏证》9卷(清)阎若臻撰《四库全书》本
11. 《古文尚书冤词》8卷(清)毛奇龄撰《四库全书》本 12. 《尚书集注音疏》13卷(清)江声撰《皇清经解》本 13. 《古文尚书考》2卷(清)惠栋撰《皇清经解》本 14. 《晚书订疑》3卷(清)程廷祚撰《皇清经解续编》本 15. 《尚书后案》31 卷(清)王鸣盛撰《皇清经解》本 16. 《古文尚书撰异》32卷(清)段玉裁撰《皇清经解》本 17. 《经义述闻》(清)王引之撰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9月版 18. 《尚书今古文注疏》上下册(清)孙星衍撰隙抗、盛冬於黠校中华书 局1986年12月版 19. 《古文尚书辨伪》2卷(清)崔述撰《崔东壁遗书》本 20. 《今文尚书经说考》38卷(清)陈乔根撰《皇清经解续编》本 21. 《尚书今古文集解》30卷附《校勘记》1 卷(清)刘逢禄撰《校勘记》 (清)刘葆桢、刘翰藻撰《皇清经解续编》本 22. 《书古微》12卷(清)魏源撰《皇清经解续编》本
《十三经》练习题汇总
《周易》导读练习题(一)名词解释八卦、爻象、爻辞、九五、三阳开泰、元享利贞、少阳、少阴、十翼、系辞、河图洛书(二)简答1.《易经》的基本构成是什么?2.《易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有哪些说法?3.《易传》的成书年代和作者有哪些说法?(三)论述1.试述《周易》的哲学思想2.试述《易传》的历史地位和影响3.试述《周易》对中国文化的影响4.历代《周易》研究有哪些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其主要成就是什么?《尚书》导读练习题(一)名词解释《洪范》、《禹贡》、《尧典》、《吕刑》、皇极、五行、五福、宅心、民为邦本(二)简答1.什么叫《尚书》?2.什么叫今文《尚书》?3.什么叫古文《尚书》?4.什么叫伪古文《尚书》?5.《尚书》的体例是什么?6.《尚书》的语言特点是什么?7.从近代到现代,《尚书》研究有哪三个有影响的学派?其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是什么?(三)论述1.《尚书》的历史地位和影响《诗经》导读练习题(一)名词解释风雅颂、三家诗、毛诗、赋比兴、天命靡常(二)简答1.诗三百篇产生的时代和地域2.《诗经》是如何结集形成的?3.你对孔子删诗说看法是什么?4.什么叫孔门诗教?5.什么叫六义?(三)论述1.试述《国风》的主要内容2.试论《诗经》的文化精神3.《诗经》的语言艺术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周礼》导读练习题(一)名词解释乡八刑、八辟、六器、保氏、宫正、闾师、族师、释服、释奠、释菜、九命、九拜、三刺、五气、太史、太仆、太师、太祝、乡士、六联、县士、县师、县正、遂师、遂大夫(二)简答1.《周礼》的成书年代和及者有哪些说法?2.《周礼》的结构是什么?3.《周礼》六官是什么?其基本职能是什么?4.《周礼》所述的国野区划制度是什么?4.《考工记》的内容是什么?作者是谁?(三)论述1.试述《周礼》的治官思想2试述《周礼》的经济思想《仪礼》导读练习题(一)名词解释士冠礼、士昏礼、士丧礼、五服(二)简答1.《仪礼》的成书年代及作者有哪些说法?2、《仪礼》的基本结构是什么?1.试述《仪礼•士婚礼》的婚姻观2.试述《仪礼•丧服》的丧服原则《礼记》导读练习题(一)名词解释《大戴礼记》、《小戴礼记》、《学记》、《乐记》、《礼运》、三重九经、中庸、致中和、诚、至诚、思诚、正心诚意、格物致知、慎独、大同、大学、小学、小成、大成、天下为公(二)简答1.《礼记》的性质是什么?2.《礼记》的内容可分为几类?3.《大学》三纲领、八条目是什么?4.《乐记》有哪些文艺思想?(三)论述1.试论《礼记》中的“大同”与“小康”思想2.试论《礼记》的礼制精神《公羊传》导读练习题(一)名词解释公羊三世说、通三统(二)简答1举例说明《公羊传》的解经特点2.什么叫公羊学?3.汉代公羊学的代表人物是谁?其主要观点是什么?(三)论述1.试论《公羊传》的主要观点《左传》导读练习题(一)、简答1.《春秋》作者是谁?2.《春秋》大义是什么?3.《春秋左传》的作者和成书年代有哪些说法?4.《左传》与《春秋》的主要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二)论述1.试述《左传》的基本内容与思想倾向2.试述《左传》的文学成就《谷梁传》导读练习题(一)简答1.《谷梁传》的作者是谁?2.举例说明《谷梁传》的解经特点(二)论述1.试述《谷梁传》主要思想观点《论语》导读练习题(一)名词解释忠恕、克己复礼、知命、和而不同、三畏三戒、益者三友、君子九思、六言六蔽、以德报德、文质彬彬、君子固穷、尽善尽美、三省吾身、行己有耻、杀身成仁、有教无类兴亡继绝、有教无类、墙高数仞、父子攘羊(二)简答1《论语》的编撰者及成书年代有哪些说法?2.《论语》共有多少篇?前后风格有什么不同?3.见于《论语》中的主要弟子有哪些?其中被后世封为“复圣”、“宗圣”的人是谁?他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什么叫“正名”?5.如何理解“学而优则仕”?(三)论述1试论孔子的仁学思想2.试论孔子的政治思想3.试论孔子的教育思想4.试论孔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孝经》导读练习题1.《孝经》的作者及成书年代(二)论述1.如何看待孝与《孝经》?《尔雅》导读练习题简答1.《尔雅》的作者及成书年代2.《尔雅》的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孟子》导读练习题(一)名词解释四心、四端、四德、良知良能、大体小体、天爵人爵、存心、放心、养心寡欲、反求诸己、尽心知性、大丈夫、浩然之气、不动心、舍生取义、五伦、君子三乐、执中、辟扬墨、法先王、不违农时、民贵君轻、与民同乐、保民而王、善战者服上刑(二)简答1.《孟子》的作者及成书年代2.《孟子》在什么时候被列为经典?3.如何理解孟子的“劳心”、“劳力”说?4.孟子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什么?5.如何理解孟子的“以意逆志”说?6.如何理解孟子的“知人论世”说?7.如何理解孟子的“知言养气”说?(三)论述1.试论孟子的人性论2.试论孟子的仁政思想3.试论孟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十三经导读》练习题(一)名词解释六经、五经、九经、四书、三礼、三易、《春秋》三传、开成石经、五经正义、汉学、南学、北学、濂洛关闽、理学、出、陆王心学、河东学派、姚江学派、浙西学派、浙东学派、乾嘉学派、朴学、义理之学(二)简答1.什么叫做经?2.什么叫做经今文?什么叫做经古文?3.两汉为什么会出现今文学与古文学之争?4.唐代统一经学有哪些利蔽?5.古代石经主要有哪些?6.清代今文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谁,他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三)论述1.试述十三经的结集形成过程2.古代经学有哪些主要流派?各自的特点是什么?3.试述儒家经典的核心价值观4.儒家经典传承千年不衰的原因是什么?5.今天应当如何学习儒家经典?。
《十三经》导读
“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 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 (《河图赤伏符》) 河图赤伏符》 “汉大兴之道,在九世之王。” (《河图 汉大兴之道,在九世之王。” 会昌符》 会昌符》) “鬼在山,禾女连,王天下。” (《易运 鬼在山,禾女连,王天下。” 期》) 东汉章帝建初四年(79年 东汉章帝建初四年(79年)在白虎观召集儒生 们来考论五经异同。编著成《白虎通义》 们来考论五经异同。编著成《白虎通义》, 它促使今文经学进一步神学化。
《庄子·天下篇》更进一步说: 庄子·天下篇》更进一步说: “《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 以道志,《 以道事,《 道行,《 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 以道和,《 《春秋》以道名分。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 春秋》 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 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 这说明战国时期,“六经”已为儒家所专有. 这说明战国时期,“六经”已为儒家所专有. 但在这时,“ 但在这时,“经”并不专指儒家著作。 3、六经: 六经: 也叫“六艺” 六经” 也叫“六艺” .“六经”本周秦古书,因 孔子曾删订、整理并设帐授徒,故为儒家专 有。其学说已在天下得以传播,并得到一些 学派的称道。
“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 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 得其所。” 得其所。” 古者《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 取其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 之盛,止幽、厉之缺。……三百五篇孔子皆 之盛,止幽、厉之缺。……三百五篇孔子皆 弦歌之,以求合《 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 《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 成六艺。 孔子晚而喜《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 ,序《 《象》、《说卦》、《文言》.读《易》, 说卦》 文言》.读《 韦编三绝。曰:“ 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 《易》则彬彬矣。’ 则彬彬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三经导读班级:1105*** 学院:理学院姓名:刘*宇学号:201*****一、解释词语1、三纲领八条目朱熹在他所著的《大学章句》中,把《大学》提出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者称为“大学之纲领”,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项称为"大学之条目"。
后人称之为“三纲领八条目”,简称“三纲八目”。
2、鲁十二公隐公、桓公、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公。
3、婚之六礼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彩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六礼去求婚。
问名,即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纳吉,即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庙进行占卜。
纳征,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
请期,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
亲迎,即新郎亲至女家迎娶。
4、六官六官是指《周礼》中的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又称为六卿。
隋唐以后,用以统称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大致和《周礼》六官分职相当,也统称为六官。
明清时,习惯把大冢宰,大司徒,大宗伯,大司马,大司寇,大司空分别用作六部尚书的别称。
5、十翼《十翼》即《易传》,是解释《周易》的著作,包括《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共有十篇,故称《十翼》。
《易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书籍,在《周易》之前还有《连山易》、《归藏易》,“文王拘而演《周易》”,即为后世所注解的《易经》。
《易经》是中华祖先从上古传承下来的文明智慧,包括象(符号学相关)、数(数学科学相关)、理(哲学相关)、占(甲筮占卜相关)。
许多人言传《易经》只是算卦占筮之学,是有很大偏颇的。
二、春秋义士人说:“春秋无义士。
”那种纷乱的年代,实在无法说什么谁对谁错。
管仲说,“仓廪足而知礼节。
”或许这和礼节无关,只和一个年代的价值观有关。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损下益上,其道上行。
《公羊传》、《谷梁传》、《左传》、《诗经》数部巨典记录的都是那个年代的历史。
那个年代的人,爱情是很有勇气的,他们说“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那个年代的人也是有性欲的,遥远的那个时代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缄口莫言,他们说:“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那个年代的人思维可能过于简单,认为家国合一,他们说:“修我戈矛,与子同袍”。
暑假回家的时候母亲在读《春秋左传》,我很惊讶,因为这本书对我来说过于晦涩。
但是老太太说了,这种少有人加工的文章才能更直接地看到历史。
我读《左传》费劲,偶尔读一些《东周列国志》之类的,也是已经到了清朝,加入了很多别人的思想了。
但总之那段历史,总能让我思考——比如说君子,什么才是君子;比如说君臣,什么才是君臣;比如说家国,家在哪里国在哪里;比如说婚姻,那个年代的媒妁之言怎么又来的“与子偕老”。
那是不是后来的一切解释,都是我们加给自己的紧箍咒?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
”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左右以告。
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
”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
”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于是冯谖不复歌。
那人刚来的时候,田文正带着我和一名武士练剑。
田文喜欢我,这是他亲口说的。
每每田文摸着我嫩滑的外表,总会怅然叹望。
“冰凝冰凝,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他这样说。
那年齐国大旱,田文正为这件事情正愁得三餐无食,夜寐不能。
他在凉亭里和武士练剑,间隙的时候摸着我念叨:“冰凝冰凝,为之奈何。
”要救百姓于水深火热,还不能越君犯上,子无良策。
恰在此时那人就来了。
他佩着剑直挺挺地看着田文,说要做田文的门客。
“为何投奔我处?”“家里没有粮食。
”“你喜欢做什么?”“没什么喜欢的。
”“你能做什么?”“什么也不能做。
”“算了,你下去吧,这里有你吃的东西住的地方。
”田文苦笑着说,摸着我嫩滑的身体。
那人好像叫做冯媛,走出凉亭的时候,鄙夷地看了田文一眼。
我急急忙忙晃了晃身子,正在练剑的田文没有注意我。
再次听说冯媛的事情的时候,田文正在和公孙说着什么,田文把我远远地晾在一边,我看见田文的一个门生匆匆跑来,大声地和田文说,门客里有一个叫做冯媛的,生了疯病,抱着他的长剑倚在门口,高声唱着:“长剑归来兮,食无鱼!”田文正烦,和门生说:“莫理。
”门生要走,田文却又说:“让他食有鱼。
”过了一个月,那个门生又匆匆来找田文。
那天天气很好,田文倚在榻上读书,也正摸着我。
那门生说:“那个冯媛是真的疯了,这一个月了,都在唱什么‘长剑归来兮,出无车’。
”田文打了个哈欠,转身,说:“那就让他出门能坐上车。
”门生要走,田文加言:“车身要黑色的。
”此时黑色的车身是高贵的象征。
门生一愣,本以为自己是来告状,却被将了一军。
门生走了以后,田文摸着我,“冰凝冰凝,长剑不会唱歌,却会杀人啊。
”我努力颤抖了一下,田文惊喜地说:“还是冰凝知我!”我知他,却并不喜欢他。
田文是个非常有心计之人,尽管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位君子。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宁取一时之寂寞,不取万古之凄凉。
君子小人有什么区别,还不都是为了自己。
其实也有区别,君子比小人更圆滑。
小人太蠢,只能看到眼前。
门生再来的时候田文正在吃饭,田文是个很没范的人,他吃饭的时候别人随便打扰。
那门生说,冯媛还是抱着长剑在门口唱歌,这次唱的是没有家。
田文放下碗筷,一步一恭敬地走向冯媛的住处。
为他安排了老母亲的生活起居。
冯媛抱着长剑,脸上总算好看了一些。
田文问:“公子还有什么需要吗?”冯媛说:“你身上的玉佩不错。
”田文身体一颤,将我从身侧拿起,放到冯媛身旁。
“若是公子喜欢,田文怎么能横刀夺爱。
”我激烈地晃动,表示我的不满和对田文的鄙夷。
田文尴尬地笑笑说:“这玉佩在我身上挂的时间久了,好像通灵了。
”因此我又被戴到了冯媛的身上。
以后的时间,亲眼见着冯媛为田文打下狡兔三窟,为田文奔走操劳。
田文真好,花了那么一点点钱,就有人为他舍命干活。
而后战国时末,秦国雄起,我被永远地埋在了地下。
几千年的时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哲学问题——你说君子是什么?那个时代诞生了很多能人智士,但他们虽能,却不是完美的。
狐偃在重耳回国之际献玉以期富贵,为介子推不齿;百里奚功成名就险些忘了结发妻子;苏秦连横却也小肚鸡肠。
其实没有任何人规定能人要完美,但是时代发展到现在,人们却要求“善人完善”。
这是否可笑?精神和意志在坊间的口耳相传里,在山间的歌声里,在水榭歌台的戏文里变了模样。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但也许,荆轲根本就不会刺死秦王。
因为这秦王,短期内必将灭绝诸侯,一统天下。
他也许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他也许会在他的帝位上,干出许多轰轰烈烈的事迹。
他很可能要统一天下的文字,焚烧那些无用的杂书。
他很可能要整修天下的道路,统一天下的车距。
他很可能要在列国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一条延绵万里的长城。
他很可能要烧制成千上万的陶俑,在地下排列成辉煌的战阵。
秦王死去,这些辉煌的业绩,荒唐的壮举,都将成为泡影。
“水涨船高”,荆轲的名字,既然要和他联系在一起,就应该和千古一帝的嬴政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和当下的嬴政联系在一起。
荆轲杀了现在的秦王,他是主角,你是配角;你能杀而没有杀眼下的秦王,你是主角,他是配角。
荆轲杀了秦王就输了;只有不杀他,才会赢。
壮丽的秦宫殿是荆轲最辉煌的舞台,殿下的侍卫和殿上的文臣,是荆轲最好的观众。
他们的窃窃私语,都将使荆轲永垂不朽,以后历史的红尘再繁华,也都会有荆轲的一栋华楼。
荆轲或许离春秋战国那个年代已经遥远,他是春秋战国的终结,也是下一个历史阶段的开始。
从他以后的人们,已经渐渐远离了春秋义士的风骨。
这风骨,并没有后来朱熹理学称赞的君君臣臣之道,这之中更有一种“自我”的存在。
关于“欲望”和“野心”,他们甚至敢于反叛和冒天下之大不韪。
这是春秋战国时代被称传下来的人,历史对他们浓墨重彩。
十三经说的是他们的历史,过去的人对过去的记载,远比我们现在变了味道的口耳相传要精彩的多。
历史在前行,人类是地球的细胞,一代又一代的人进行着新陈代谢,有进化,也有变异。
所幸的是我们还能从过去的文典中窥见过去的DNA双螺旋结构,来解读我们的变化。
我从过去的一小点一小点一小点里,有这些些许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