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和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一、记叙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一)概括文章内容。

解析:1. 首先明确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 起因是祖母去世,“我”要回北京念书,父亲到南京送“我”。

- 经过是父亲为“我”忙前忙后,尤其是艰难地穿过铁道去给“我”买橘子的背影。

- 结果是“我”看到父亲的背影后,流下了眼泪,后来父亲的背影一直印在“我”的心中。

(二)分析人物形象。

解析:1. 从文中的具体事例分析。

- 文中母亲对“我”的管教很严,比如她让“我”早起,反省说错的话,这体现出她是一个教子有方的人。

- 母亲在面对大哥的败家、大嫂二嫂的不和睦等家庭琐事时,总是能忍气吞声,处理得恰到好处,这表明她宽容、仁慈、温和。

- 母亲在“我”生病时,会“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一细节体现出她对孩子的关爱。

2. 综合起来,母亲是一个教子有方、宽容仁慈、关爱孩子的旧时代女性形象。

(三)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解析:1. 从修辞和写作手法角度分析。

- 这里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将自己在仙台受到的“优待”与“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福建野生的芦荟到北京”的情况相类比。

2. 从深层含义理解。

- 表面上是说因为自己是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在仙台比较稀少,所以受到优待。

- 但实际上也暗示了弱国国民在国外的一种特殊境遇,包含着作者的辛酸和无奈,为下文写藤野先生的正直无私等品质做铺垫。

(四)分析文章结构与写作顺序。

解析:1. 文章结构分析。

- 文章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描写百草园的生活,这部分充满了乐趣,有美丽的自然景色,神秘的传说,有趣的雪地捕鸟等活动。

- 第二部分描写三味书屋的生活,这里有严厉的先生,刻板的读书生活,但也有在课上偷偷画画等小乐趣。

2. 写作顺序。

- 采用了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相结合的方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空间的转换,而在描写百草园的四季等内容时又运用了时间顺序。

(五)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解析:1. 从文章内容分析。

初中记叙文阅读专题系列辅导一:题目含义作用与内容概括答题方法及练习(含答案)

初中记叙文阅读专题系列辅导一:题目含义作用与内容概括答题方法及练习(含答案)

记叙文阅读专题学习辅导(一)一、基本考点与答题方法(例略,可酌情以例探究)(一)内容概括,整体把握。

常见题型有:1.文章围绕“××”叙述了哪几件事或写了“××”人的几件事。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3.简要概括某段(或某段到某段)的内容。

4.请以“××”为线索,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5.根据本文的故事情节,在下面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6.联系全文,说说“××”的原因。

答题方法:1.概括事情: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干什么怎么样);2.概括内容:可按以下方式组织语言: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3.概括情节:情节=主要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一般是概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各部分内容。

划分情节要看过渡。

时间的变换、地点的转移、人物感情的变化、人物的转换等,往往是划分的依据。

划分时要看这些过渡的句子。

概括方法一:小标题式概括。

概括方法二:表述式概括。

(适用于较短篇幅或试题)针对情节各部分内容,用具体的语言进行概括。

特别是对高潮、结局内容概括的考查较为常见。

概括时,一般要求用简洁、完整的句子。

概括方法三:根据中心句或过渡句来概括。

(一般结构思路清晰的文章采用)①熟练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可以找段落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对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②根据已有的故事情节的提示概括主要的故事情节(表格式或填空类试题)。

(二)题目理解,把握中心。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常见题型:1.题目“ XX”的含义是什么?2.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3.结合全文,说说题目“ XX”的作用。

4.文章以“ XX”为题,有哪些好处?含义: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

表层含义即文章紧扣题目,所记叙或描写的人、事或景;深层含义其一是暗指文章的某一方面,其二是揭示文章中心、人物形象等。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考情分析高频考点:1、作品内容及主题概括2、品味词语3、品味句子4、理解标题5、表达方式6、分析人物形象7、理清线索8、拓展延伸常考题型:共设3-6题,绝大部分为主观题①内容理解概括,约2-4分②赏析重点词语,约2-4分③品鉴重要句子,约2-4分④人物形象分析或拓展运用题,约4分总分值约12-20分命题规律:1、记叙文(散文、小说)是中考必考题型,所占分值比重较大2、常常从作品内容主旨、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形象分析及拓展延伸等角度命题二、答题策略看分做题踩点得分格式答题例1:1.生气→嘲笑→后悔→感动(每空1分)2.(1)运用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1分)生动写出“我”在听到民工兄弟坚持要在窗口取钱后的疑惑、埋怨、不耐烦与生气的样子(1分)(2)运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1分)形象写出“我”有意嘲笑民工兄弟的心理和举动。

(1分)3.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心疼丈夫。

丈夫因为没钱,为自己买了一大碗面,而他却喝白开水,所以心疼、难受,吃不下面,二是埋怨丈夫。

丈夫瞒着她把钱借给别人,而两人连生活费和回家的路费都没有,所以埋怨、生气,吃不下面(答对一个方面原因可得2分,答对两个方面原因得3分)4.(1)交代“我”默默为民工兄弟买一大碗面后离开的原因,点明主旨(2)议论抒情,升华主题:(3)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4)对民工兄弟的评价和赞美。

(写出三点可得满分)5.最令我们感动的人,可以是民工兄弟、“我”或者“女人”,能结合选文说明感动的原因,表达完整、流畅即可。

(2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悟,从“维护爱的尊严”或“献爱心”的角度答题均可。

(2分)答案示例:最令我感动的人是民工兄弟,因为他乐于助人,是个在同伴遇到难处会毫不犹豫帮一把的好心人,是个懂得疼老婆、对孩子负责的好男人。

(2分)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人人都献出一份爱,我们的世界会更美好。

(2分)例二:1.简要概括文中围绕“怀念火柴”写的两个场景。

记叙文答题技巧-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记叙文答题技巧-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记叙文阅读一、读文章(一)文章写了什么?文章为什么写?内容+主旨(情感/感悟)1.记叙性文章:文章记叙了哪些事,描写了什么人,抒发了什么情。

2.抒情性文章:文章描写了怎样的景,抒发了什么情,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3.小说:文章中有哪些人,讲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什么中心。

无论是哪一类型的文章,想要清晰准确地读懂文本,解答问题,对文章必须要有整体的认识,了解写作意图。

(二)“圈点批注”读文本借助“圈点批注”的方法完成文本助读,注意圈点的符号,可用下面的提示符号完成,养成圈点批注的习惯,留下阅读痕迹,更有助于理解文本。

“”:标示出文章中的主要人物、地点、时间、事件。

“//”:给文章大致划分层次。

二、审题1.认真审题,判断题型2.勾画关键词,表明阅读范围和作答对象的字词三、再读文章带着问题细读文章,继续“圈点批注”:“○”:圈出关键性的词语或内容。

“~~~”:画出表明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或表明主旨的句子。

根据题干提示确定答题区间,筛选内容要点,标注对应的题号。

四、答题1.文本意识:①忠于原文的内容与主旨。

②文中能用的句子和词语,直接拿来用。

2.规范意识:①根据不同题型,确定答题用语。

②不同的文本,用不同的答题用语。

③结合横线作答,答题语言要准确、精练、书写规范。

④由主到次,按顺序作答。

3.要点意识:①根据分值确定答题要点。

②有些题型要分点作答。

读题:从命题人的角度读题答题:从阅卷人的角度答题阅读答题技巧一、感知文章内容(一)本文讲了什么事?基本公式:人+事+结果①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②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

③谁,怎么样了。

(二)梳理文章内容,多考查表格类或箭头类的题型。

答题步骤:①分析所给事例,找到在文中对应的段落。

②找到需要填的空,在文中对应的段落,锁定答题范围。

③分析所给事例的共同点(内容+结构)。

④仿照事例,符合共同点,组织答案(尽量用文中的词句)。

(三)语句还原①观察需要还原的句子的特点(内容+情感);②将句子代入需要还原的四处位置;③结合上下文分析比较,找到一些词语的暗示;④筛选出正确的答案。

记叙文阅读技巧点拨与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记叙文阅读技巧点拨与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八年级语文下册阅读技巧点拨与练习(一)记叙文:把握内容是基础考点解读: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整体感知记叙文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文章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其中最为典型的题目就是概括故事情节,实现整体感知。

技巧点拨:1.考题形式(1)用一句话或简洁的语言概括整篇文章或部分段落的主要内容。

(2)文章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依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将空缺的情节补充完整。

2.答题方法(1)理清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读文章,明确每段的大意,再将各段大意连起来归纳一下。

语言要简洁概括。

(3)对文章的题目提出一些问题,再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归纳起来,就会得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般陈述格式为:何人(主人公)+在什么情况下(或在什么时问、什么地点)+做何事+结果如何。

“何人”,如果是第一人称的文章,可以用“我”,也可用主人公(表现中心的人物)的名字;如果是第三人称的文章,必须用主人公的名字。

3.答题举例(1)如《秋天的怀念》,第l~2段段意为:“我”双腿瘫痪,失去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暴怒无常,母亲迁就“我”。

第3段段意为:“我”答应母亲去看菊花。

第4~6段段意为:母亲临终前依然牵挂子女。

第7段段意为:“我”怀念母亲。

将各段大意归纳:“我”双腿瘫痪后,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母亲默默承受并耐心安抚“我”心灵的创伤。

(2)如《记承天寺夜游》,针对题目可以提问:“谁夜游承天寺?”“看到了什么美景?”将这些答案归结在一起,文章的主要内容为:作者和张怀民夜游承天寺,欣赏到了月夜美景。

实战演练: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无法对你不残酷①弟弟考上北京的大学时,与我当年一样大,17岁。

母亲要我回去接他上学,我想起这么多年一个人走过的路,便坚决地拒绝了。

我说:“有什么不放心的,一个男孩子,连路都不会走,考上大学有什么用?”②弟弟不善言语,略略羞涩,普通话又说得蹩脚,扫一下眉眼,便知道是乡村里走出来的。

八年级语文阅读专题1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阅读专题1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阅读专题1一、记叙文阅读指导记叙文知识点梳理:记叙文阅读步骤1、阅读全文,全面感知:速读文章,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

2、浏览考题:粗略了解考察内容。

3、再读文章:与题目相关的内容仔细阅读4、解决问题:找准答题区域,注意关键句、主旨句、抒情议论段。

5、对考题做进一步审视,并对所做答案进行认定、补充。

记叙文答题要点1、文本意识:问题答案要源于文本,充分利用文中已有的信息。

2、文体意识:用文体知识解决问题。

3、标题意识:注意标题,便于整体感知和把握文章的主要意思。

4、问题意识: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

5、多角度意识:多角度思考,选取主要的、需要的内容来回答。

一、信息筛选:方法:把握文章主要记叙描写的人、事、物人+事+结果二、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方法:从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的角度分析,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

三、指示代词的具体指代(此、此类、这、这些、这种、这一点等)方法:到前面找(也有在后面的),咀嚼上下文的含义。

四、概括1.概括事件:方法:人+事(或:人+怎么样)五、文章标题的含义、作用、好处。

方法:标题的含义:从浅层和深层含义来揭示,关注比喻义标题的作用: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文章线索)揭示文章中心、深层意思(象征、联想、由物及人、由事寓理)六、品味修辞句的表达效果(考要求掌握7种。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比。

重点是比喻、拟人)方法:用了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表达了。

七、“句”“段”的作用、方法:开头的作用:1、点题(点话题、点主题)2、总领全文3、引出下文4、设悬念,引人入胜。

5、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6、点明线索中间句子的作用: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3、为下文作铺垫,照应前文。

结尾的作用:1、篇末点题,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结构完整,首尾呼应。

2、回味无穷,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思考,激发情感,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

(完整)八年级语文记叙文阅读指导及训练

(完整)八年级语文记叙文阅读指导及训练

叙文常型及解方法〔4〕叙文中的明:叙文中的明是叙中的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明一、辨析叙索和作用扼要。

1、索 (1)以人物 (2)以〔 3〕以人物 (4)以事件(5)以情感四、分析和品味重点句和关性。

〔 6〕以某物〔 7〕以目〔 8〕明暗两、关句是指:主旨句;、抒情句;全文的句子;照句和渡句。

12、作用:是穿全文的脉,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在一起,使文章条2、作用:理清楚、次清晰。

A 从构上:起承上启下的句子〔1〕上文〔或全文〕:照上文、首尾呼、3、答套路:如:文章以“⋯⋯〞索,中串写了“⋯⋯〞、“⋯⋯〞几件上文〔或全文〕;〔2〕下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作;〔3〕上下事,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构,材典型,脉清晰,主旨明。

文:承上启下〔渡〕二、理清叙序。

B 从内容上,在开:常有开篇点、伏笔、留念,作。

在文章尾:1、叙序及作用深化中心、点明主旨 (画点睛 )等作用。

(1)叙 (按事情展先后序 )。

作用:叙事有有尾,条理清晰,起来脉清五、探究、欣文本内容与特色。

楚、印象深刻。

探究能力,是立足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能力。

的特点往往是要求(2)倒叙 (先写果,再交代前面生的事。

)。

作用:造成念、吸引者,防止在中,作品的内容和写法敢于作出自己的判断,提出自己的看法,表自己独表达的平板,增文章的生性。

到的解等。

(3)插叙 (叙事中断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

作用:情起充、托中考只是要求作品行一些初步的欣,主要是欣作品的情感、形象和言。

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在程中,要能合作品内容,出自己的情感体,分析出作品形象的特点型:一是分辨文章叙的序型;二是思考文章什么要运用的序。

和作用,分析出言的表力及特点。

三、叙文的表达方式:六、开放性的解答:就是要考学生文内容或重要句1、表达方式及作用子的感悟能力。

要求学生把与生活、与写作、与学方法、与新〔1〕描写:人物、事件和境等所作的声色、致入微的描与刻画。

有机地合起来。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3篇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3篇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3篇一、概括内容要素归纳法(抓住“二主要”:人+事)(2)做了什么事或怎么了(3)补充起因、结果、时间、地点(有必要交待哪个便交待哪个)要求:语言简洁。

可以用反推文章内容的方法检验正确与否。

答案模式:××人+为了××目的(在××情况下)+××时间××地点+做了××事+结果二、明确中心(1)看标题(2)看首尾(3)看议论、抒情句三、记叙的线索(1)时间(2)行踪(3)人物(4)物件(5)事件(6)情感变化(7)见闻和感受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一些词语或一些事物;抒情议论句出现的关键语句。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模式: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四、分析词的含义和作用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五、记叙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果的时间顺序来写。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一些最突出、最重要的情节提到前面来写,然后顺着事件的发生、发展的次序往下记叙。

作用: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吸引读者,使行文曲折,增强文章的生动性;突出中心;内容集中,对比鲜明;(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补充交待了……,使叙述更加充分,内容更充实;为下文的……做铺垫。

插叙和倒叙的区别:(1)把中心事件的结局或一些重要情节提到前边来,然后再顺着中心事件的发生、发展的次序往下记叙,是倒叙。

这种写法是先倒叙,后顺叙。

如果全文的结构是顺叙,中间插入了另一件事,显然它也可能是以前发生的事,但在全篇中仅是一个片段,而不是全文的中心事件,那么插入的这段事情就是插叙部分。

初中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择要:一、语言赏析题:主要考查读者对文章的感悟和对语言的理解,所以语言赏析题的解题技巧可以从修辞、词语运用、描写、表现手法几个方面入手。

解题的步骤:说方法(从修辞、词语运用、描写、表现手法入手)+切内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情态)+切中心。

(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抒发了人物的……情感)(一)从修辞的角度赏析:1、比喻:用xx比喻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xx特点(情态),表现了人物的xx的性格,抒发了人物的xx情感。

2、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xx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物的xx(情态),表现了人物的xx的性格,抒发了人物的xx情感。

3、排比:使句式更整齐,语势更强烈,强调了(事物)xx情态,,表现了人物的xx的性格,抒发了人物的xx情感。

(二)从描写的角度赏析:首先分析属于何种描写手法,然后分析其作用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

1、人物描写:用了xx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xx的情态,突出人物的xx性格,抒发了作者的xx情感。

2、环境描写:用了xx描写,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场景,推动情节的发展。

渲染了一种xx气氛,烘托了人物的xx心情。

(三)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1、对比。

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答题格式:对比。

将xx与xx进行对比,突出了人物的xx性格,抒发了作者的xx情感。

2、衬托。

以一些次要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一主要事物,常与对比一起使用。

人们常说的“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星捧月”就是衬托。

答题格式:用xx来衬托xx,抒发了作者的xx情感。

3、象征。

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

答题格式:借xx象征xx,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抒发了作者xx情感。

例一:如冰心的《小桔灯》中的小桔灯象征了光明和胜利,象征着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小姑娘的喜爱。

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汇总8篇)

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汇总8篇)

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汇总8篇)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1)1、先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思想品质,再结合具体事例分析。

答题技巧:主要事件中表现的品质、文中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人物语言、心理、神态、对人物的称呼、隐喻的事物。

2、不同人物在文中的作用主人公:(判定谁是主人公)答题技巧: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配角:对主人公起到什么作用、对情节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对表现中心起到什么作用。

3、根据文章内容简介某一人物答题技巧:基本情况、主要事件、简评人物性格、品格或自己对人物的感情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2)1、线索。

2、象征人物的形象或精神。

3、作者感情的触发点。

标题含有人物或者事物,一般是指文章的线索,表达作者的感情或者具有象征义。

如《藤野先生》《邓稼先》《背影》,既指线索,又饱含感情。

4、含蓄的或形象的揭示文章中心(要具体写出中心是什么)。

标题含有哲理和议论的成分,一般是揭示文章的中心。

文题直接揭示或形象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有的文题含蓄地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再塑生命》的深层含义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正是文章的主旨,文题点明主旨。

5、概括文章内容。

叙事类的题目,一般是概括文章内容。

抓住了这样的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事件。

如《智取生辰纲》《最后一课》。

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标题中出现矛盾现象,一般是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如《二月三十号》。

标题中出现修辞手法,主要是揭示文章的中心,有时候也是文章的线索。

如《像向日葵一样灿烂》。

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3)(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记叙文阅读。

(一)概括文章内容。

解析:概括记叙文内容要包含事件的基本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在这篇文章中,明确了人物(我和父亲),地点(浦口火车站),事件(父亲送我并为我买橘子),以及文章通过这件事所表达的情感。

(二)赏析句子。

答案:此句运用了动作描写。

“攀”“缩”“倾”等动词,生动细致地描绘出父亲爬月台时的艰难动作,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切的爱。

父亲不顾自己身体的不便,努力为儿子去做事情,这些动作细节将父爱展现得淋漓尽致。

解析:赏析句子首先要判断句子的描写方法,这里是动作描写。

然后分析这些描写词语的表达效果,即如何生动地体现人物的情感或者性格特点等。

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将薄雪拟人化,赋予薄雪“害羞”的神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夕阳映照下雪景的娇美,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解析:判断修辞手法为拟人后,要阐述这种修辞手法是如何将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的,以及对表达作者情感起到的作用。

(三)分析人物形象。

答案:藤野先生是一个治学严谨、认真负责、没有民族偏见的老师。

他认真批改“我”的讲义,体现了他治学严谨;他关心“我”的解剖实习,表现出认真负责;他对来自弱国的“我”一视同仁,毫无民族偏见。

解析:分析人物形象要从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等方面入手。

藤野先生的这些行为事例都能反映出他相应的性格品质。

答案:老头子是一个过于自信和自尊,爱憎分明、智勇双全的抗日英雄。

他过于自信自尊表现在他多次说“什么事也没有了,安心睡一觉吧”,但又因为女孩受伤而自责;他对日本鬼子充满仇恨,对同胞充满关爱,体现爱憎分明;他在芦苇荡中与敌人斗智斗勇,如设置圈套惩治敌人,显示出智勇双全。

解析:从老头子的语言、行为以及他在故事中的表现等方面,总结归纳出他的人物形象特点。

(四)理解文章主旨。

解析:从信客的工作内容、品质以及文章所体现的时代背景等方面去理解主旨。

信客的品质是文章所赞美的重点,而信客职业的消失则体现出一种惋惜的情感。

八记叙文阅读之段落(结尾)的作用答题模板+练习题

八记叙文阅读之段落(结尾)的作用答题模板+练习题

记叙文阅读之段落(三)结尾的作用(一)【出题形式】(1)试分析文章结尾的妙处?(2)说一下作者这样写结尾有什么用意?(3)结尾内容是否多余或重复,为什么?(4)下面哪一个结尾更适合本文?(二)【答题模板】内容上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是指结尾本身、结尾对人物、结尾对主题、结尾对读者的作用;结构上是指结尾对标题、结尾对开头、结尾对全文的作用。

具体来说:【内容上】(1)结尾本身:概括结尾写了什么内容(2)结尾对人物:凸显了人物……品格(3)结尾对主题:揭示主题、深化主题、升华主题等(此作用常见,要答出具体的主题)(4)结尾对读者(给读者带来的感受)①令人深思、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②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耐人寻味。

③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引人深思,意犹未尽。

【结构上】(1)对标题:照应/紧扣标题(2)对开头:首尾照应(3)对全文:总结/收束全文(三)【例题】(1)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行军①行军时多是白天里不走,尽往夜堆里钻。

天刚擦黑,这支顶着高粱花子、扛着些“汉阳造”“老套筒”的百十号人的连队,坚决地执行着刘邓首长的命令,天天都在急行军。

②刚当上解放军的卢守坤有点搞不懂了,大家没日没夜地行军,怎么还精气神十足?卢守坤一路上脚板子急促促地可不敢停。

就是瞌睡了,闭着一只眼睛,脚板子还照样走得直溜。

这功夫练的,整个人就像是队伍里的一只零件。

回回走到宿营地,兵们横七竖八地直打呼噜。

当班长的得给大伙儿烧水烫脚还要挨个儿挑脚泡。

③他的班长也是去年从那边举着手过来的,一年多就入党了。

听他自己也说过,刚过来,哭过好几回,哭一次,人就清醒了一次,这边叫“挖苦根,倒苦水”。

④1946年内战全面爆发,三出陇海七战鲁西南的刘邓大军神出鬼没,于大踏步前进和大踏步后退之间拉出来不少的战机,一度使国民党军尴尬至极狼狈不堪。

⑤这又是一个晚上,天还是黑得像黑煤一样,零碎的冬雨叩在脸上生生地疼,前胸后背已经汗透了,外面的衣服冻得像是披了层盔甲,里面的贴肉小褂凉飕飕地冰着心窝子。

初二记叙文阅读必做题(详解版)

初二记叙文阅读必做题(详解版)

初二记叙文阅读必做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1我的创作生涯(节选)①一位评论家说我是唯美的作家。

“唯美”本不是属于“坏话类”的词,但在中国的名声却不好。

这位评论家的意思无非不是说我缺乏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我的作品没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和教育作用。

我于此别有说焉。

②教育作用有多种层次。

有的是直接的,比如看了《白毛女》,了解劳动人名受到压迫,义愤填膺,当场报名参军打鬼子。

也有的是比较间接的。

一个作品写得比较生动,总会对读者的思想感情,品德情操产生这样那样的作用。

比如读《论语》,看到孟子反这个人毫不居功,我不会立刻变的谦虚起来,但总会觉得这是高尚的。

作品对读者的影响常常是潜在的,过程很复杂,是所谓“潜移默化”。

正如杜甫诗《春雨》中所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我曾经说过,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于世道人心,我希望使人的感情得到滋润,让人觉得生活是美好的,人,是美的,有诗意的。

你很辛苦,很累了,那麽坐下来歇一会,喝一杯不凉不烫的清茶,读一点我的作品。

我对生活,基本上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认为人类是 有前途的,中国是会好起来的。

我愿意把这些朴素的信念传达给人。

③我很喜欢宋儒的一些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顿觉眼前生意满,须知世上苦人多”。

“生意满”,故可欣喜,“苦人多”,应该同情。

我的小说所写的都是一些小人物,“小儿女”,我对他们充满了温爱,充满了同情。

我曾戏称自己是一个“中国式的抒情人道主义者”,大致差不离。

④关于写作艺术,我非常重视语言。

也许我把语言的重要性推到了极致。

我认为语言不只是形式,本身便是内容。

语言和思想是同时存在,不可剥离的。

语言不仅是所谓“载体”——它是作品的本体。

一篇作品的每一句话,都浸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曾经说过一句话:写小说就是写语言。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谁也没有创造过一句全新的语言。

古人说:无一字无来历。

我们的语言都是有来历的,都是从前人的语言里继承下来,或经过脱胎、翻改。

初中语文文学性作品阅读(记叙文、散文)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文学性作品阅读(记叙文、散文)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文学性作品阅读(记叙、散文)答题技巧题型一:概括主要内容(一)短语型简洁概括文本主要内容或主要情节,限定字数方法:“谁干了什么”或“谁怎么样了”或“什么怎么样了”。

答题时要注意所给例子,有没有规定字数,这种类型的题目,在回答时往往省略主语。

例 1.本文记叙了作者回访老屋的经过。

请摘录文中语句,把作者的行踪补充完整。

(3分)站在村口远远望去→(1)→(2)→默默地坐在堂屋里→(3)→站在老屋门口答案:(1)默默走近老屋(2)抬脚跨进门槛(3)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例2.“我的那棵栽在院子一角的金银花”有哪些突出的特点?答案:(1)花期早(2)开得多(盛)(3)花朵美(4)花味香(5)叶子绿(6)生长快(4分,意思对即可,至少答出四点)例答案:不理解(反感、嫌烦等)赞赏(推崇、赞美、赞同、认同等)(二)句子型简要概括文本主要内容或主要情节,无字数限定方法:“谁,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情况下)干了什么。

”或“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情况下)谁干什么。

”例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案:在德克士,乡下父子错过了“买一送一”优惠活动的时间,在我和顾客的帮助下如愿以偿买到优惠汉堡的故事。

例5.第②段中“我心里有些后悔”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分)答案:(1)一开始并未重视,随意栽在院子一角,毫不关心。

(1分)(2)经常忽略具有超强生命力却显得不起眼的平凡的花和平凡的花香。

(2分)例7.父亲的哪些行为让“我”觉得“他是和这个社会格格不入的”?答案:(3分,至少写出三点)父亲不回北京、安身于小城,做普通的工作;不仅爱好广泛,而且都能耗费精力将其一一做到极致;过着一种“不求上进”的生活,甘做普通老百姓;与大多数人的忙碌奔波完全不同,与功利化过重的现实社会“脱节”。

题型二:赏析句子(一)抓修辞手法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拟人答题格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什么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了什么怎么样(的情态)。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7记叙文阅读(解析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7记叙文阅读(解析版)

专题07 记叙文阅读★知识划重点★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记叙文常见考点及对策如下: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文段)的内容。

首先要明白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个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或者“什么怎么样”的思路组织语言。

要准确、清楚、简洁,不要把概括内容变成了原文复述。

尤其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事件+结果。

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212.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

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记叙的详略: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或者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详写。

”4.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常见的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顺叙的作用是:按事情的发展为序,使叙事的层次更清楚。

倒叙的作用是:构成强烈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的情节起纯托或补充作用。

补叙的作用是: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处强调的作用。

5.记叙的线索:记叙的线索可分为:以人为线,以物为线,以事为线,以人物思想感情变化为线(考查的较多),以时空转移为线。

(这类题时常以填写题目出现)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一般也就是文章的线索。

6.记叙文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概括描写和细节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一般是以这样的题型出现:怎样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刻画的具体方法?并用例句进行分析其作用是怎样的?(比如:“————”句就是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7.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以自然环境描写考查的居多)自然环境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初二语文记叙文阅读(含答案)

初二语文记叙文阅读(含答案)

(三)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9——23题。

(14分)心中的芦苇①记忆中,有一片茂密的芦苇。

她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江畔一方瘠土,筛风弄月,潇洒倜傥。

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挑亮,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将野地的清苦和宁静浓缩成亘古的沉默,醉倒了金风,醉倒了诗人。

仿佛是王维的山水诗,寻不出现实意味和历史痕迹,只有一抹淡远空灵飘浮于烟的高度,还有一分清高,一分落寞,一分不为人知也无意让人知晓的随意与散逸,原始般的单纯和清淡。

②芊芊芦苇,在滩涂上扎根,无拘无束;在纤桥旁摇曳,蓬蓬勃勃。

从苍翠的湖绿,渐渐化做凝重的墨色,却依旧亭亭玉立,倩影婆娑。

即使翻越季节的山峦,静候白霜降临,那满目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绵延至月光不能触及的地方,也依旧洁白光泽,充满蓬勃的张力,然后在冰冷的纯洁里面画上生命的句号。

③这白发苍苍的芦苇,是樵子柴担上悠然飘起的一缕秋光,是村姑眉宇间挥之不去的一抹苍凉的妩媚。

像衣香鬃影的女子涉水而来,从古代,从《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遂成千古绝唱。

泅流中,弄篱荡舟的少年水手,采兰撷芷、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映衬着茂密的芦苇,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

④倘若寄身木筏,去溯芦苇之源,那么,你能听到许多滩边涯际拉纤的号子和寨头镇尾浪漫的故事。

你也会发现,苍凉凄美的芦花那么轻易就能拨动深藏的沧桑和历史的痛苦。

⑤易水之滨,高渐离击筑,悲凉的旋律中,荆轲告别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的不归路,他身后的芦花,一定在萧萧寒风中轻扬。

乌江之畔,四面楚歌,西楚霸王柔肠寸断,在“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叹声中,虞姬挥动长剑、裙袂飘飘,作最后的生命之舞。

在她倒下的地方,雾茫茫,一片绢素,那是一岸的芦花在为这悲怆的诀别飘雪飞霜。

汨罗江边,披发行吟的逐臣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

佞臣专权,楚王昏庸。

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替君分忧。

生命的寂寞郁结于心,奔突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

八年级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和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和练习(含答案)

阅读答题技巧和练习--记叙文一、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文章体裁?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7.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

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11.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八年级记叙文常见考点

八年级记叙文常见考点

八年级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答题技巧及实战练习一、题型汇总(10种)1、题目理解2、句段作用3、环境描写4、概括内容5、人物形象6、品味语言7、表现手法8、主旨探究9、补写内容10、主观迁移二、答题技巧1、题目的理解1)、题目含义:①找双关意a、表层含义b、深层含义②挖比喻义③结合中心2)、题目作用:①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②暗示或点明文章中心。

③新颖别致,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⑤交代写作对象、时间、地点和环境。

2、句段作用(1)开头段作用:①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②渲染气氛,奠定全文的基调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或思考。

④为下文埋下伏笔或做铺垫。

⑤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⑥渲染气氛,埋下伏笔(2)中间段作用(过渡段):①承上启下②承上(总结上文)③启下(领起下文)结尾段作用:①总结全文②呼应开头或题目.结构完整③深化主旨,升华情感④言有尽而意无穷.⑤抒情议论,点明主旨⑥卒章显志,画龙点睛.⑦启发联想,象征、暗示或揭示(4)句子作用①中心句或点睛句:概括段落或全文中心(内容)、揭示主旨、画龙点睛。

②议论抒情句:揭示作者一定的观点、情感和态度,直抒胸臆。

③矛盾句:字面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深刻地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④引用或文学性强的语句:创造文化氛围,富有文学色彩,思路开阔。

再结合语境分析。

3、环境描写的作用:1)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设置背景,为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提供必要的环境。

2)表现或烘托人物的心情、性格。

3)渲染出强烈的气氛,增加感染力。

4)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社会环境。

5)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6)为下文埋下伏笔或做铺垫。

7)暗示文章主旨4、概括内容(1)题目扩展法。

有的文章题目就能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要素归纳法。

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答题技巧:谁+ (地点时间)+事+结果(3)段意合并法。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1.文学作品阅读鳝孔曾庆升①久旱不雨,村子像个火炉。

②田二闷闷地吃罢晚饭,静静地吸完一袋旱烟,又往肚里灌过半壶水,并严严地给两个儿子一番嘱咐,自己才扛上锄头去田边转悠。

③夜幕拉下,田二的两个儿子奉命拿了棍棒,在自家院子矮墙边潜下身来。

④这园子是田二和谢芳家的菜地。

早先没有矮栅,两家菜地间是一条窄窄的土沟。

苗儿不分界地长,常有田家整地不小心损了谢家的苗,谢家占了田家的沟。

于是几次脸红争执,两家积下怨来。

再后来,便垒起这矮墙。

现在田家园里种着冬瓜,谢家园里种着南瓜,瓜藤仍不分界地长。

南瓜爬到冬瓜园,冬瓜爬向南瓜园。

开始,两家都细心捡摆自家的瓜藤,不让爬过矮墙,可后来园田里工夫紧,便失去了那份细心。

瓜藤长势旺,便越过墙来,在田家园里结了两个脚盆大的鲜红的南瓜。

田二昨天上自家园子摘冬瓜时,有了这意外发现,便特地扒开杂草,让南瓜露着,他料定谢家发现后,会爬过来摘瓜,好趁机給谢家一个难堪。

今晨,田二发现谢芳上园子时瞅见了这瓜,估计谢家晚上会有“行动”,特派两个儿子看守,好痛痛快快地抓次“偷瓜贼”。

⑤再说田二出了家门,便在村中樟树下的石板上呆坐着。

旱烟抽了一锅又一锅,他手里的旱烟“喇叭”,连着田里卷筒的禾叶,以及揪得疼痛的心都在一同冒烟。

⑥田二与谢芳家的稻田也紧挨着,只是田家的稻田挨着南面的山,谢家的稻田靠着北面的河。

昔日两家稻田都用山塘水灌溉,可今年大旱,山塘干涸,渠道枯竭,得各自找水。

谢家稻田靠河,得天独厚,可从河里抽水;田家精田挨山,只能靠老天。

田二抬头望望夜空,没一丝下雨的迹象。

谢芳田边抽水机“突突突”地响,白花花的河水提上岸来,滋润着谢家的禾苗,田二心里难受极了。

要救活田家禾苗,必须通过谢家稻田引河水灌溉,否则将白费一年辛劳,颗粒无收!田二去找谢芳说情吧,说不定谢芳也会给他难堪。

田二性子耿,宁愿饿一年肚皮也不受那个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答题技巧和练习--记叙文一、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文章体裁?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7.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

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11.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3.修辞方法及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的)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句子含义?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16.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17.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18.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9.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0.描写的种类及作用?种类:(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8)景物描写(9)场景描写(10)环境描写(11)细节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的)主题。

二、练习信 任孙道荣暑假我和儿子到西安旅游。

为了游玩方便,我准备包辆车,游玩东线。

在西安火车站,我找了一辆揽客的小车。

司机开价150元,没想到这么低,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一路上,司机很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临潼的各个景点,建议我们选择两个代表性景点就可以了,上午游览郦山,下午参观兵马俑。

车一直开到郦山脚下。

下车的时候,我问司机,要不要先预付点押金?司机摆摆手,“大哥,不用,我信你。

我就在门口等你们,你们玩好了,我再送你们去看兵马俑。

你记下我的手机号,出来时要是找不到我,就打我手机。

”我笑笑,没想到他这么信任我们。

他报了一个号码,我输入手机,想了想,摁了拔出键。

他的手机响了,这样,我的号码也留在了他的手机上。

我和儿子进山了。

经过鸟语花香的鸟园,我们冒着烈日,向山顶攀登。

从烽火台下来,有一个岔路口,一个方向指着兵谏亭,一个方向指着老君殿,我们选择了兵谏亭方向。

从兵谏亭出来,就到了出口,我一看,傻了,这不是我们进山时的大门啊。

问工作人员,原来郦山有两个山门,相距几公里。

山门口候客的出租车司机,纷纷向我们招手。

我给司机打了个电话,他一听,原来我们跑错了门。

他说,“大哥,别急,我马上过来接你们。

”一会儿,司机开着车赶了过来。

我歉意地笑笑,走错山门了。

他却连声谢我。

我明白他的意思,如果我从这个山门打别的车走了,他今天可就亏大了。

他将我们送到了兵马俑博物馆入口不远处,让我们下车。

我以为这次他应该让我先把车费付了,没想到他还是只字未提。

我也索性不提这茬。

参观了两个多小时,我和儿子恋恋不舍地从兵马俑博物馆走出来。

路过停车场,见到好多发往西安的公交车,其中一辆车正要离站。

我忽然恶作剧地想,如果我带着儿子跳上这辆公交车回西安,那个司机可就惨了。

不知道此刻儿子怎么想?我当然不会真的这么干。

在一排排汽车里,我找到了我们包的那辆车。

在回西安的路上,我终于忍不住,问他:“今天我有两次机会,可以乘别的车走,那样的话,你今天可就白干了。

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这么相信我?”他扭头看了我一眼,坚定地说,“大哥,你不是那种人!”我笑笑,“你不能光凭感觉就相信别人。

”他用手指指坐在我身边的儿子,“再说,你带着孩子,这么乖的孩子,你会当着他的面,欺骗别人吗?”他说的对,虽然我偶尔也难抵一些本能的诱惑,但在自己的孩子面前,我会尽量表现出高尚、正派的一面,我得给他做出榜样。

“其实,大哥,今天,与其说是相信你,不如说是相信你的孩子。

”我奇怪地问他缘故,他说:“早上你在和我谈价格的时候,我注意到你儿子的手上拿着一个塑料袋,是刚吃过早点吧。

我看见他一直捏在手上,直到找到了一个垃圾筒投进去。

就冲这点,大哥,我信你们。

”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我感慨地对他说,正是因为你的信任,我们才更不会溜走啊。

车到西安,我付给他车钱,一张一百的,一张五十的,他接过钱,对着天空照了照。

忽然,意识到了什么,他不好意思地笑笑,“对不起,习惯成自然了。

”我也笑笑。

在这个信任越来越稀缺的年代,一个陌生的司机,如此信任我们,让我在我的未成年的孩子面前,感受到了被人信任的尊严,同时,也向我的孩子传递了一次信任的力量。

谢谢你,陌生的朋友。

1.作者以“信任”为文章标题有什么好处?▲ 2.司机对“我”的信任体现在什么事情上?他凭什么信任“我”?▲3.文章第四段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4.简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帮一个,是一个 文/孙道荣 他是一个农民,但他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并不在他的十几亩农田里种地,这些土地上长出的庄稼,除了留给他的家人做口粮外,其余的,都被他变卖成盘缠了。

他总是在路上。

过去的16年,他徒步走了十万公里,最长的一次,他一个人在深山戈壁里,走了整整十三天。

他的随身物品中,有一部相机,这就是他的全部行当。

20年前,他花了300元钱外加三袋麦子,从一位同学手中买回一部国产二手相机。

这个当初藉以谋生的工具,后来被他用来拍摄另外一群人。

迄今,他拍摄了十万多张照片。

照片的主人,都是甘肃、陕西、青海、内蒙古、新疆、四川、宁夏等西部贫困地区,贫困失学儿童、他们的亲人以及代课老师的照片,没有一张风景照。

如果你从这些照片中也看到了风景的话,那是一幅幅贫穷、荒凉、无助、绝望的风景。

他在全国各地进行了几十场展览。

他用一根根绳子,将这些照片串在一起,挂在城市的街头,与其说他展览的是他拍摄的一幅幅照片,不如说是一张张极度穷困、极度悲哀、极度绝望的脸,他希望人们记住这些可怜的面孔,并力所能及地给予他们帮助。

他自创了一种爱心资助模式:一对一。

如果你被某张照片打动,希望帮助照片背后那个可怜的孩子,那么,他会将有关这个孩子的资料,全部提供给你。

通过这种方式,已经有一万三千多名孩子获得资助,重新回到校园。

他是这样算账的。

能借宿的,绝不住店;能步行的,绝不乘车。

他省下每一分钱,就是为了使自己能够走得更远,拍到更多的孩子。

有个北京朋友,曾经请他吃了一顿饭,花了142元。

朋友结账时,他心疼不已,他说,这是西部一个家庭一年的伙食费。

说完,端起一个盘子,将里面的剩菜,呼噜呼噜全吃掉了。

他叫王搏,他的身份是甘肃天水的一位普通农民。

但是,有人说他是摄影师,有人说他是慈善大使,有人说他是志愿者,他说自己只是个农民志愿者。

通过他的镜头,一万三千多名贫穷失学孩子获得了帮助,其中一些孩子的命运,可能从此改变。

这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可是,相对于他拍摄过的贫穷孩子,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相对于他所亲眼看到的还没有拍摄过的贫穷孩子,更是沧海一粟。

拍的越多,走到的地方越偏远,接触到的贫困孩子和家庭越多,他越觉得自己力不从心。

有人劝他,你不是救世主,那么多因为疾病、穷困失学的孩子,你帮得了吗? 他说了一个故事。

大海边,每次海水退潮时,都会有很多小鱼被搁浅在沙滩上,烈日很快就会将他们烤焦。

有位住在海边的老人,总是跟在潮水的后面,将一条条搁浅的小鱼,捡起来,扔回大海。

有人劝他,你这样能救活几条鱼,更多的小鱼,没等到你去救它们,就早已死了。

可是,老人说,捡一条,是一条。

王搏说,和那位老人一样,我也是帮一个,是一个。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曾经感动了无数人。

一个都不能少,那是一个理想的状态,可是,有多少孩子,正在失学,有多少穷困的家庭,仍然挣扎在苦难的边缘。

和王搏一样,我们大多是普通人,靠辛苦所得养活自己和家人,我们的能力有限,我们不是救世主,但是,以我们的微薄之力,却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你帮助了一个孩子,就少了一张愁苦的脸;你帮助了一个孩子,这个世界,就多了一张笑脸,多了一份温暖,一份希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