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真传内功与易筋经
少林易筋经
少林传统功夫老架捶谱系列之二十四少林易筋经少林易筋经是少林寺众僧演练的最早的功夫之一,经过千余年的实践证明,确有养生之益,据传易筋经是少林寺大乘祖师菩提达摩,根据众僧锻炼身体之验所集成,约于宋代译撰成法决,公开出版,广传于世。
易筋经内可运气,外可活动肢体,故说:“内外兼修,练者可得皮、得肉、得骨、得髓。
”历代学者认为练此功法可以是人体的神、体、气三者周密地结合起来,经过循序渐进之锻炼,使五脏六腑、十二筋脉及全身得到充分的调理,又能平衡阴阳,舒筋活络,调理人体之新陈代谢,增强各部之生理机能,从而达到强健体质,抗疫祛病、抵御早衰、延年益寿之目的。
易筋经在社会上流传很广,影响力比较大,来龙去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谁人所创由于年代的久远,也很难考证,有一条肯定的是从少林寺传播出去,相传达摩祖师自印度航海到中国带了三本经典楞伽经洗髓经易筋经。
易筋经是其中一部,经过中国历代高僧的演练,而逐步幸承形成了一套有独特效果健身价值的一套功法,有利于人类身体健康,能够提高人的精神活力,让人体更充沛更有精神,少林寺,随体育锻炼的发展,有一个比较细的脉络,由一开始的八段锦八个动作,到现在演变为易筋经十二个动作,以后再发展有罗汉十八手,罗汉先天十八手十八个招式,二十一个动作,再以后发展少林罗汉拳是这个三十六个动作现在称小罗汉,我们现在为了系统地认识学习少林功夫,就奉献出少林易筋经。
深受民间群众的喜爱,因为它确有强身健体的价值,通过一千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证明它对人体的身体健康,确实是利益很大,练起来要求一气呵成意气相连,要柔要缓缓慢适合中老年人进行这个活动筋骨的锻炼,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可以打通你周身的气脉、任脉、督脉、血脉让你周身顺畅,我们身体只有周身顺畅,气血相通,才能感觉到身轻如燕,身体舒服。
分解教学:起掌聚气--- 预备式韦驮献杵第一式----韦驮献杵第二式----韦驮献杵第三式第四式:摘星换斗式第五式:倒拽九牛尾式第六式:击爪亮翅式第七式:九鬼拔马刀式第八式:三盘落地式第九式:青龙探爪式第十式:饿虎扑食式第十一式:打躬式第十二式:掉尾式(双手盘膝固肾腰)收势(意气还原)收功:练习功法一定要有起势和收势,否则对我们身体有损害。
少林内功常用公式
少林内功常用公式
1.坐禅功:坐禅功是少林内功中最基本的修炼功法。
它的公式是“心静体松,呼吸自然,正念不乱,忘却杂念。
”
2. 八段锦:八段锦是一种练习气功的方法,它的公式是“头顶,两手,两脚,两肩,两胯,双目,鼻息,养神。
”
3. 易筋经:易筋经是少林内功中的代表作之一,修炼易筋经的公式是“以意运气,以气驭身,以身涵气,以气御身。
”
4. 石锁功:石锁功是一种锻炼身体的力量功法,它的公式是“以重量锻炼身体,以坚韧锤炼意志。
”
5. 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集身体、意志和内力于一体的综合性功法,它的公式是“以身行意,以意驭气,以气化神,以神舒体。
”
以上是少林内功常用公式的简介,希望对练习少林内功的朋友有所帮助。
- 1 -。
少林真传内功与易筋经,绝非易筋十二式
少林真传内功与易筋经,绝非易筋十二式少林内功与易筋经少林门中之内功,以易筋、洗髓二经为最精纯。
洗髓一经,即本仙家伐毛洗髓之意,其高深奥妙,超乎一切武功,不易领悟,且其原本,早已失传。
世间即有此书,要皆后人搜集道藏,附会而成,牵萝补屋,固不见其能收若何效果也。
惟易筋一经,少林门中,犹多传法,并未泯灭,惟与世间刊本,颇有出入。
今人之言易筋经者,每分为外功易筋经、内功易筋经,是亦牵强之说也。
吾人试考其命名之义,即可知易筋之止有一经。
有不容强加分析之处也。
易者换也,筋者筋脉也。
易筋云者,盖言去其原来羸弱无用之筋。
而易以坚强有用之筋也。
亦即言练习此功之后,可以变易其筋骨,而使坚强有用也。
由此观之,则功既同名易筋,而易筋之功夫,又属于少林之内功门中,又乌得而强分之耶?此实世人不细味其命名之义,而妄加分析也。
就予所知,易筋一经,实传自震旦初祖达摩禅师,全部共二十四段,分为前后二部。
其前部较易练习,为入门之秘诀;其后部较为精奥,为成功之途径。
今人不察,皆以前部为外功易筋经,而以后部为内功易筋经,实大误也。
且有云外功易筋经为十二段,即今日通行之法;内功易筋经共二十四段,今已失传,殊不知前后共止二十四段也。
此步功夫练成之后,即入内功之中乘,能运柔或刚,以御外侮。
所谓易筋者,非真能将人体之经络取出,而换以坚强之筋,犹言练此功夫,日久之后,即可使筋骨坚强,胜于未练之时,如脱胎换骨。
易筋云者,比喻之辞也。
洗髓之经,予不得而见。
易筋经则非但所见之本甚多,且曾事学习。
同邑蒋觐园先生,曾得真传于少林老僧,且藏有真本。
其文孙小溪曾假予抄录,且为予言其精奥之处。
予以多病之身,练习一年之后,虽未能变懦夫为壮汉,而病魔远避,身体康宁。
而所练者,犹仅其前段。
于此可证此项功夫,实具有绝大功效也。
闻小溪言,觐园先生,能运气于全身,尝命人以利刀刺之不能伤,惟力避耳目又两颊耳。
其功夫皆从易筋经中练得,此又可证易筋经之可以御枪刀,并非虚语也。
蒋之本,与坊间之刊本,互有异同,兹即以此本刊行,以正谬误。
六式内功易筋经
六式内功易筋经作者:来源:《少林与太极》2011年第08期少林门中之内功,以易筋、洗髓二经为最精纯。
洗髓一经,即本仙家伐毛洗髓之意,其高深奥妙超乎一切武功,不易领悟,且其原本早已失传。
世间即有此书,皆人搜集道藏附会而成,牵萝补屋,故不见其能收若何效果也。
唯易筋一经,少林门中犹有传法,并未泯灭。
易筋一经,实传自达摩禅师,此功练成之后即能运柔成刚,以御外侮。
所谓易筋者,非真能将人体之经络取出而换以坚强之筋,犹言练此功夫日久之后,即可使筋骨坚强,胜于未练之时,如脱胎换骨。
易筋者,比喻之辞也。
1第一式面向东方而立,两足分开,中间相距约一尺开阔。
足之位置须趾与跗同一方向,切忌踏成八字形。
凝神调息,摒除一切杂念,鼓气于腹,毋使走泄。
头部向上微昂,口宜紧闭,牙齿相接,舌尖舔住牙关,两目向前睁视,睛珠须定,不可稍有启闭。
然后,将两手折腕昂起,使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再缓缓屈其肘节,将手提起少许,至腰部稍下处为度。
唯两手虽上提,而两臂之气力必须下注,如按桌踊身之状。
略加停顿之后,乃将十指运力,向上翘起,而掌根则运力捺下。
行时须极徐缓,至极度后再停顿片刻,乃放下手指,提起掌根,回复原状。
如此一翘一按,是为一度,徐行四十九度,而第一式功夫完毕。
2第二式行前式功夫既毕之后,则将气力收起,复平常小立状态,使全身筋骨稍为舒展,以免过劳之弊。
其休息之时间则不必限定。
行第二式时,先将两足紧并,全身正立,鼓气闭口,突视昂首,与第一式完全相同。
两手则将指屈转握拳,唯大指伸直。
此时握拳极松,不可用力。
握定之后,则将拳移置于大腿之前面,拳心与腿面相贴,两大指则遥遥相对。
至此略略停顿,之后即将每手之大指向上翘起,以至极度;同时,两手之其余四指则用力紧握,务用全力。
而两臂之力则须下注,切不可有丝毫提劲。
略停片刻之后,两大指即徐徐放下,余指也慢慢松开以复原状。
两臂则宜用提劲,使气力上收。
如此,一紧一松为一度。
行时宜凝神注气,专心一志。
行四十九度,第二式功夫毕矣。
少林內功秘传之二十四式易筋经及下部功法(曹英峰)
少林內功秘传之二十四式易筋经及下部功法(曹英峰)少林內功秘传之二十四式易筋经前部十二式练法此部易筋经所列各法,即俗传外功易筋经。
共有十二式,每式动作不同,各有其妙处,宜于清晨薄暮之时,在空旷清洁之地练习。
待十二式行毕,即从第一式复习,周而复始,晨夕各三次。
一年之后,则精神萎顿者立可振作。
而精神健旺者则实力增加,神完气足,有易筋换骨之妙。
但须每日行功,不可间断,方有效验。
第一式面向东而立,两足平行分开,相距一尺左右。
凝神调息,排除杂念,蓄气于腹,毋使走泄。
头向上微抬,闭口,舌抵上腭。
两目向前视,不可瞬眨。
然后将两手折腕昂起,使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再缓缓略屈肘关节,将手提起至腰部稍下处为度。
两手虽上提,两臂之气力必须下注,如按雀跃之状。
略停,两手十指向上翘起,掌根则运力向下捺,行时须极缓,至极度后,再停顿片刻,放下手指,提起掌根,回复原状。
如此一翘一按为一度,行四十九度(图1)。
要点:此式名混元一气式,乃先天之象。
一翘一捺,得乎动机。
停顿贯气,得乎静定。
动静相因,而阴阳判,万物生。
以下各式,皆由此式化生。
行时宜全神贯注于指掌之间,不可相离。
日久之后,则气随神到,而连于内,力由气生,而行于外,内外相合。
两手上提时,切不可上过于腰,否则非但不得其益,且有损于筋骨,切记!第二式前功已毕,则将气力收起,回复原状,舒展全身筋骨,以免过劳。
行第二式时,先将两足并紧,全身正立,蓄气闭口,昂头睁目,与第一式完全相同。
两手握拳,惟大拇指伸直,握拳极松。
握完,拳置于大腿前,拳心与腿面相贴,两大拇指遥遥相对,略停顿,两手大拇指向上翘起至极度,同时两手其余各指用全力紧握。
两臂之力须下注,切不可有丝毫提劲。
略停片刻,两大拇指徐徐放下,余指慢慢松开,回复原状。
两臂宜用提劲,使气力上收。
如此一紧一松为一度,行四十九度(图2)。
要点:此式伪本有将两拳贴置于大腿两旁,而大指向前,殊不得势,则气力不充,精神涣散。
至于翘指时,手指不可提劲,则气力得以下注,而贯注于拳指之间。
中国传统武学上乘内功——10式易筋经
中国传统武学上乘内功——10式易筋经易筋经是中国传统武学上乘的内功,一直深受广大武术爱好者的青睐,千百年来一直被奉为“武林至宝”。
在民国时期的著作和评述中都常常被提到,比如平江不肖生的《侠义英雄传》,评书如《三侠剑》、《白眉大侠》中曾经多方涉及。
另外不同时期也曾有多种著述,更早可追溯到唐朝孙思邈的著作,明清时期紫凝道人、周述官也曾经分别著述论述。
民同时期还曾出版过多种版本,少林弟子王祖源曾写过内功图说,连一代大侠甘凤池都有易筋经的传承,今天少林寺也曾推出几个版本,可以说众说纷纭。
其版本之多,涉及到的名人数量之大,可以说在几千年的武林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其中既有小说家的推动,也有千百年来其笼罩的神秘面纱迟迟未被揭开的原因。
本人无意去探讨武林人士的易筋经情结,只想从具体的训练上阐述个人的观点,以供武林同道参考。
易筋经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涉及到的都是传统武术的核心内容。
在此我们重点申明,易筋经是一个体系,它不是简简单单的十二大劲,训练内容应包括内经、外经、内养经,这远非几页纸就能概括的。
外经主要以十二大劲为基础,现在大多传授的练功方法是每一式四十九下,使肌肉绷紧和层层加力来增长自身的劲力,有些再加一些意念相互配合,使习武者迅速增长功力。
普通体育爱好者的利用器械和加大运动量以增强体能的锻炼方法,虽然也能很好地增强力量、速度和耐力,但这种方式和易筋经训练出来的效果区别很大。
易筋经讲究易筋、易骨、易髓,是在十二大劲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姿态,同时通过特殊的呼吸方法,使气血鼓荡、滋润周身。
易筋经又注重与呼吸相配合,用松紧转换的特殊用力方式,对全身筋骨进行抻拔。
以下姿势皆是静态的,待姿势摆好后,用逆腹式呼吸,调息36次!0、预备式一、韦驮献杵势二、独立金刚势三、降龙势四、伏虎势五、天地趸势六、虎坐势七、龙吞势八、御风渡江势九、回回指路势十、观空势。
南少林寺内传易筋经
南少林寺内传易筋经红日书生这套功法源出:南少林寺(福建泉州),是我的恩师洪峰前辈授意他的儿子传授给我的,让我终生受益。
这套功法随着火烧少林寺而消失武林,只有少数传人掌握,从不对外轻传。
鉴于当前武术界伪功风行,特别把这套武术瑰宝贡献出来,揭开“易筋经”的神秘面纱,打击那些骗人,惟利是图的武林小人。
有的武林人士曾以本经部分内容劲力为主干,创造名动一时的“某某结构”,还有“某某拳学”的主要功法等--- 当前武术界个个说自己是正宗,我没有精力与他们挣什么“正宗名牌”公开的这套功法大家练练就知道,比说一万句话都管用!笔者不善言辞,只希望广大武术爱好者走出误区,粉碎神话,坚持大道至简,至易!自本人1999年正式开馆授徒以来,这套功力宏大的功法尽在我的学生身体上体现实战功力的!身体抗重击无恙!等等实效,都激励着我尽快的让天下武友受益!这套功法看似简单,也要吃大苦的,不管怎么样,你按要求坚持练习30天就完全会有“脱胎换骨”的感觉!第一式:虎背熊腰力拔撑基本姿势:双脚平行站立,两脚内侧可容双肩,两膝曲至与脚尖相垂直,上身直立,小腹不可外凸,臀部不能翘起,将脊柱放直,上身以大腿跟为轴,直立前倾,直至两肩与双脚尖,双膝尖,三点垂直线相等,两臂曲肘抬起,大小臂内侧夹角为90度(不得小于此标准),双手与心口相平行高度,双手十指直立分开,手掌向后翘,与地面为45度角,两掌相距中间可容自己头部。
双目看自身距离2--3米处的地面。
(图1-1、1-2侧面)图片描述: 手势稍微改变,不会影响效果!筋骨训练:一、脊柱的矫正练习由于脊柱是人体神经的传感系统,绝大部分人体动作,都是由大脑将命令传送给脊柱,再由脊柱传达到其他部位完成的,所以脊柱的健康是致关重要的,许多疾病都是由于脊柱的不健康引起的,而大多因素都是由脊柱的后天弯曲而形成的,通过"脊柱的矫正练习"可以迅速有效的改善人体健康指数,许多疾病都会在练功中不治而愈。
少林易筋经内外功全文(免费)
少林易筋经内外功全文(免费)少林易筋经内外功法译曰,佛祖大意,谓登正果者,其初基有二:一曰清虚,一曰脱换。
能清虚则无障,能脱换则无碍。
无碍无障,始可入定出定矣。
知乎此,则进道有其基矣。
所云清虚者,洗髓是也;脱换者,易筋是也。
其洗髓之说,谓人之生感于情欲,一落有形之身,而脏腑肢骸悉为滓秽所染,必洗涤净尽,无一毫之瑕障,方可步超凡八圣之门,不由此则进道无基。
所言洗髓者,欲清其内;易筋者,欲坚其外。
如果能内清静、外坚固,登寿①域在反掌之间耳,何患无成?且云易筋者,谓人身之筋骨由胎而受之,有筋弛者、筋挛者、筋靡者、筋弱者、筋缩者、筋壮者,筋舒者、筋劲者、筋和者,种种不一,悉由胎。
如筋弛则病、筋挛则瘦,筋靡则痿,筋弱则懈,筋缩则亡,筋壮则强,筋舒则长,筋劲则刚,筋和则康。
若其人内无清虚而有障,外无坚固而有碍,岂许入道哉?故入道莫先于易筋以坚其体,壮内以助其外。
否则,道亦难期。
其所言易筋者,易之为言大矣哉。
易者,乃阴阳之道也。
勇即变化之易也。
易之变化,虽存乎阴阳,而阴阳之变化,实存乎人。
弄壶中之日月,搏掌上之阴阳。
故二竖②系之在人,无不可易。
所以为虚、为实者易之③,为刚、为柔者易之,为静、为动者易之。
高下者易其升降,后先者易其缓急,顺逆者易其往来,危者易之安,乱者易之治,祸者易之福,亡者易之存,气数者可以易之挽回,天地者可以易之反覆,何莫非易之功也。
至若人身之筋骨,岂不可以易之哉。
然筋,人身之经络也。
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经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
如人肩之能负,手之能摄,足之能履,通身之活泼灵动者,皆筋之挺然者也。
岂可容其弛、挛、靡、弱哉。
而病、瘦、痿、懈者,又宁许其入道乎。
佛祖以挽回斡旋之法,俾筋挛者易之以舒,筋弱者易之以强,筋弛者易之以和,筋缩者易之以长,筋靡者易之以壮。
即绵泥之身,可以立成铁石,何莫非易之功也。
身之利也,圣之基也,此其一端耳。
故阴阳为人握也,而阴阳不得自为阴阳。
少林易筋经内外轻功秘诀旨,可强身健体,腰肾有力,绝非虚言!
少林易筋经内外轻功秘诀旨,可强身健体,腰肾有力,绝非虚言!少林易筋经内外轻功秘诀旨由明代少林还俗武僧武尊者(隐名)所著的《内外轻功秘诀旨要》所载之功均系少林真传,虽简实深,如能依此勤习苦练,可臻大成,望各位读者,切莫因其简易而小视。
要知道简可驭繁,易而生奇啊。
因此书原文全系文言,古奥晦涩,编者特将其译为白话文,且将残破的图式重绘附上,使之更加详明易懂。
自序我中华大地的武学,奥妙精深。
但从大的方面来说,可分为内外软硬,有形无形的区别。
注重于外,修炼筋骨皮肉的是有形的功夫;注重于内,调养内气;修炼精神的是无形的功夫。
这两类功夫必须经过长期的苦练精研与聪敏颖悟才能达到极高的境界,这种人武林中称为绝手。
旧凡学过一些拳功的人都听过“力不打拳,拳不打功”这句话(它的意思是力量虽强,却不如习练过拳技的人灵活敏捷,而精于拳技的人,又比不上功力精深的高手。
譬如挑夫苦力,负重力量很大,这是拳师不如的。
但是他们要是与拳师搏斗起来,就必然是晕头转向,手足失措,空有几百斤的蛮打却无用武之地。
拳技娴熟的拳师身手敏捷,身法灵活,对付一般笨拙的人,实在是轻而易举。
但是,如果遇上内外功达到一定境界的高手,他们的攻击就象蚂蚁去摇动大树一样,一触其锋立刻溃败而无还手之力。
我们看山中猿猴狡兔,虽善于腾跃纵驰,一见虎豹之威慑则无不束手就擒。
这就是一个明证。
道理人尽皆知,但是照此而行的人在武林之中是很少的,这都是因为练拳技容易,而精功大艰难。
再者如今传拳的人,自秘其技,大多口教拳技不教真功。
以致拳道衰微实在是不幸啊!儒家亚圣孟子曾说:“养吾浩然之气……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
古往今来的奇人异士,并非天生过人,都是历经千辛万苦。
百炼而成的高超功夫。
只要功夫精纯、达到一定层次,就自然会融汇贯通,神乎其技,并没有其它的捷径可言。
我所继承的是少林一脉,少林门中自古练功法门众多,为武林入所知的有易筋经、达摩罗汉十八手内功,大小无相禅,少林七十二绝艺,梅花桩、舍利子(暗器)、达摩渡江(一苇空行)轻功……等。
少林达摩易筋经详细解密(真传)
少林达摩易筋经详细解密(真传)本文摘录自周潜川著作《气功药饵疗法与救治偏差手术》,易筋经可谓是最负盛名的武功了,各种易筋经流派之中,又以十二式为最流行,此文中周潜川先生对十二式易筋经的气脉关窍作了较为细致的阐述,可为学者参考。
另原文无图,图取自《内功图说》,图文口诀有细微差异,可以相互印证。
周潜川(1908~1971),字笛横,祖籍四川威远县,世居成都,生于书香世家,幼年熟读经史,后又尝入教会学校学习西医和拉丁文、英文,早年从军为护士;后得岳丈资助,入国立武汉大学;又以官费赴英国学军工化学。
1939年患大病,当时经名医多人医治无效,渐至卧床不起。
后经峨眉山高僧永严法师医治病愈。
遂投师永严法师。
得法师传以峨眉功法及医术,赐法号“镇健居士”。
《易筋经》原分上下两卷,为佛家达摩尊者所创造,般刺密谛译师翻译的。
据传,达摩尊者自印度东来,住锡少林寺,传授佛家的禅修“大乘法”,为“禅宗”东来的第一代宗祖(照印度推算他是第二十八祖)。
他看见从学的僧侣,身体很坏因此,他创造这一套练功的方法。
他的内容包括“静功”与“动功”。
关于静功的练法,历代传授,逐渐失真,后来的禅宗多偏于大乘教理的阐发,对于练静功只注重“参话头”一种方法了。
我曾普遍地叩问过很有名的几位宗门大德,都不出这个范围,而且他们都不会动功,会动功的人又不精坐法,因此动功则与静功分道扬镳,竞至不能配合运用了。
至到今天,少林派易筋经的传授,已属支离破碎,真正可惜。
现在留传的动功十二式,系王祖源氏得自嵩山少林寺的东西,与原来的“静功图”、“击技谱”已有些不同。
我曾访问请教过一些前辈,皆无法鉴定其优劣,大体的评论,认为王氏这种选挥是精美的。
我根据黄箴老的指导,也曾试练过易筋经的方法,运用起来,全身气脉流注合度,一直未发现过有迟速痞滞的偏倚迹象,证明前辈的批判是正确的。
兹将得自黄箴老传授密义,分条介绍其操作方法如下:第一式、韦驮捧杵的口诀:韦驮献杵的架子,与第二节三式是有密切关系的,这三种姿势,是易筋经动功的基础,练气的入门。
少林易筋经(内壮外勇)
少林易筋经(内壮外勇)少林易筋经(内壮外勇)少林寺是中国武术的发源地之一,以其内外兼修的训练方法而闻名于世。
而在少林寺的武学传承中,少林易筋经被誉为顶级的修炼之术,具备内壮外勇的双重效果。
本文将就少林易筋经的内外修炼进行探讨,展示其在武学中的卓越地位。
一、内壮——拥有强大的内功基础在武学中,内功是武者身体内部的力量体系,是一种通过呼吸调节和心理锻炼来培养的内部力量。
而少林易筋经正是通过内功修炼,培养出强大的内壮力量。
首先,易筋经通过深度的呼吸训练,调理武者体内的气血循环,增强内脏功能,提高气血素质,从而提升整体身体的健康水平。
其次,易筋经注重精神修炼,通过内观内省的方法调整情绪,提高自身意志力和心理素质。
这种修炼使得武者能够在面对考验和困难时保持冷静,激发内在潜力,使身体能够发挥出更多的潜力。
最后,易筋经还包括循序渐进的体能训练,通过合理的体能训练方案逐渐提高武者的体力、耐力和柔韧性。
这种训练使得武者能够在激烈的战斗中保持良好的体能状态,更好地应对各种战斗情况。
二、外勇——雄健的外形与无与伦比的武技少林易筋经的另一个维度在于培养外勇,即塑造出雄壮的外貌和强悍的武技。
首先,易筋经的训练注重身体的塑造,通过特定的训练方法和姿势,使得武者的肌肉得到充分的锻炼,充盈而有力。
这种训练使得武者的外貌显得坚毅有力,给人一种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其次,易筋经涵盖了多种武技,如拳法、腿法、翻滚等。
通过频繁的练习,武者能够将这些武技熟练地运用于实战中。
这些武技不仅包含了攻击和防御的技巧,还包括了变幻莫测的身法和出奇制胜的手段,使得武者在战斗中具备无与伦比的优势。
三、内外结合——完美的武学境界少林易筋经的独特之处在于将内壮和外勇相互结合,在武学修行中达到一种完美的境界。
内壮通过训练提升了武者的身体素质、气血素质和意志品质,使得武者具备了强大的内在力量。
而外勇则通过外形塑造和武技训练,使得武者的外在形象和实战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提升。
少林易筋经内功心法
少林易筋经内功心法少林易筋经是一种健身目的十分明确的武术套路。
“易“的含义即变易、活动、改变,引伸为增强之义;“筋“指筋脉、肌肉、筋骨;“经“为方法。
因此,“易筋经“从字面上理解即活动筋骨,以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方法。
实际上,它更是一种十分经典的气功功法。
各位可从下面所转载的练法中仔细体会。
易筋经共计十二势,其预备式为:两腿开立,头端平,目前视,口微闭,调呼吸。
含胸,直腰,蓄腹,松肩,全身自然放松。
第一势:韦驮献杵第一势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
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 次。
诀曰: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剑,心澄貌亦恭。
第二势:韦驮献杵第二势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足掌踏实,两膝微松;两手自胸前徐徐外展,至两侧平举;立掌,掌心向外;两目前视;吸气时胸部扩张,臂向后挺;呼气时,指尖内翘,掌向外撑。
反复进行8-20 次。
诀曰:足指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易筋经第三势:韦驮献杵第三势两脚开立,足尖着地,足跟提起;双手上举高过头顶,掌心向上,两中指相距3厘米;沉肩曲肘,仰头,目观掌背。
舌舐上腭,鼻息调匀。
吸气时,两手用暗劲尽力上托,两腿同时用力下蹬;呼气时,全身放松,两掌向前下翻。
收势时,两掌变拳,拳背向前,上肢用力将两拳缓缓收至腰部,拳心向上,脚跟着地。
反复8-20 次。
诀曰: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
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
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
第四势:摘星换斗势右脚稍向右前方移步,与左脚形成斜八字,随势向左微侧;屈膝,提右脚跟,身向下沉,右虚步。
右手高举伸直,掌心向下,头微右斜,双目仰视右手心;左臂曲肘,自然置于背后。
吸气时,头往上顶,双肩后挺;呼气时,全身放松,再左右两侧交换姿势锻炼。
连续5-10 次。
诀曰:只手擎天掌覆头,更从掌内注双眸。
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回收左右侔。
易筋经与少林武术
易筋经与少林武术在中国传统武术中,易筋经和少林武术被誉为顶尖绝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相辅相成,为武术爱好者提供了无尽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易筋经-修身养性的智慧易筋经源于中国古代养生之道,是一部古老而神奇的经书。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特定的锻炼方法让身体强壮,同时也能够增强意志力和精神力量。
易筋经的修炼方式注重身心的平衡与协调,通过深入呼吸和各种独特而古老的动作,达到锻炼肌肉,增强体能的效果。
易筋经的修炼要求身心合一,注重内功修炼。
通过高度的专注和集中,易筋经能够提高人的意识和专注力,培养耐力和毅力。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身体素质,还能够帮助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冷静和自信。
少林武术-力与技的结晶少林寺是中国武术文化的圣地,少林武术作为其中的瑰宝,被世人所瞩目。
少林武术注重实战和实用性,它以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等为基础,融入了动作连贯精确、力量融合灵活和技术高超等特点。
少林武术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强调身心合一的理念,通过各种功夫招式和套路的练习,训练人们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少林武术让身体各个方面得到充分锻炼,并培养出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气。
易筋经与少林武术的结合易筋经和少林武术在实践中相互交融,互为补充。
易筋经的修炼方法可以增加少林武术的力量和耐力,而少林武术的技巧和灵活性可以提升易筋经的实战能力。
通过学习易筋经,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少林武术的理念和原则,并培养出正确的动作技巧和内功修为。
少林武术的训练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实践和运用易筋经的原理,提升身体素质和武术水平。
易筋经和少林武术是中国武术传统的瑰宝,它们代表着智慧和力量的结合。
无论是修身养性还是拳脚功夫,它们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通过学习易筋经和少林武术,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提升健康水平,还能够培养出坚韧不拔的品质和积极健康的心态。
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享受中国武术文化的魅力,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和素质。
少林心意把与易筋经
少林心意把与易筋经我曾对多种内劲、内功修炼方法进行过探索,方法不同,所得不同。
武术界素有八卦刁、太极柔、最毒不过心意把之称。
易筋经则被称为少林寺镇寺之宝。
1999年秋,我在洛阳陈太平老师处学习了少林秘传心意把和易筋经。
陈师所授没有十大把之说,它把把为桩,桩桩为把;起手如托天,落步如分砖,内涵极其丰富。
练习基本分二步,静中练动,动中练静,是一种刚柔相济、动静相互溶合的拳法。
其特点是:任何一式都要经过多种意念交叉和自身的内在机能交叉训练。
通过这样的训练使每一式都形成不固定的多种形式的技法;和自身内在机能相融合的反复训练,使每一式所产生的技法都形成随感即应、自身本能的条件反射。
因此在演练形式上,看不出任何招式,只是单个把式,可是内里变化十分丰富,一旦接触就形成无数的技法。
同时每一式都可以练明劲、暗劲、刚劲、柔劲、化劲,也可以综合劲力训练;每一式都可形成头、手、肘、肩、胯、膝、足部位或几个部位同时进击的手段;这样每一式都可以演化出许多含有不同劲力和打法的技法来。
演练时丹田伸缩、挤压、拧转,内外一致,以声助气,内力外发,气力相合。
拳法讲究滚出滚入,出手刁钻、狠毒,即可硬打硬进,也可柔化刚发,快慢相间、劲力沉稳、古朴无华。
演练心意把始终贯穿意、气、力的合一,是拳功并练的高级拳法。
它不尚形式,重在内涵;“拳到场中无定式,或拳或把忘了就是”;“静为本体,动为作用”,正是体现了心意把桩把互为的实质。
易筋经是历代武林先贤经过千百年来提炼出来,使习武者迅速增长功力的一种练功方法。
利用机械和加大运动力量以增强体能的锻炼方法,虽然能很好地增强力量、速度和耐力,但是有些获得的体能和机能与武术特有的运动形式及增长技艺联系不大。
易筋经也可以说是一种体能和技能的锻炼,但与上述锻炼方式相比较,无论从形式还是获得的效果上都有本质上的区别。
它是一种对增长武术功力针对性极强的练功方式。
易筋经外经是以特定的姿态为基础,内里通过特殊的呼吸方法,使气血鼓荡、滋沛周身。
达摩易筋洗髓内功经
达摩易筋洗髓内功经达摩易筋洗髓内功经___少林真传易筋经功少林真传易筋经合称“达摩易筋洗髓内功经”,是河南嵩山少林寺院秘不可传的镇山之宝,一般只知其名而不知其所以然。
自宋元以来就是少林寺众僧必修功夫,罕有外传,至今仍然于寺内秘传。
其法出自于少林寺藏经阁之真本《达摩易筋洗髓内功经》,常人难得一见,其功法分为内功、外功两大步骤。
内外兼修之功法,久练此功,达到内壮神勇,外壮神力。
百日之内即可使人重塑全身气力,脱胎换骨,将人体内萎缩筋骨改变成强壮结实的筋骨,练力入骨髓,使人气力倍增,力大无穷,绵绵不绝,练出惊人的千斤神力,并于消除一切人体内疾病。
这是少林寺塔林高僧德智禅师亲授此套寺内秘传的易筋经功。
预备式每天自然而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五趾抓地,头虚领顶劲,双目微闭,舌舐上腭,下颏内收,身体正直,双手自然下垂于体侧,手心向内,五指朝下。
凝神入静,默默调息,渐入虚无空明之无极境界。
此式练数分钟。
要点:晨起行功时,宜先作热身运动,活动筋骨,吸清排浊。
然后摒除杂念,放松身心,按法作功。
“放松”与“人静”为此式要点。
站桩时要注意觉察思想中是否有杂念,身体哪个部位未放松,应及时纠正。
初练站桩,常有腰酸背困,呼吸不畅,杂念纷纭的现象,行功日久,心清神静,气血畅通,身体会出现发热发凉、发麻、蚁行等征验,都是功力长进的征兆,不必惊慌。
十二式,法简而效宏。
具体的修炼的方法如下: 本功法共分第一式韦陀献杵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宽,两手合掌于胸前,十指尖向上,双掌配合呼吸互相用力推压,呼气时,用掌用力互推,吸气时保持推勁不放松。
即每呼吸一次用力推掌一次,如此四十九次呼吸即可。
第二式横担降魔杖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宽,两手于身体两侧分开于肩同高,掌心向外,十指向上,再配合呼吸双掌外撑,呼气时,用掌用力外撑,吸气时双掌撑劲不放松。
即每呼吸一次用力撑掌一次,如此四十九次呼吸即可。
第三式掌托天门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宽,两手于头顶,掌心向下,十指相对,再配合呼吸双掌向上托,,呼气时,用掌用力上推,吸气时双掌撑劲不放松。
少林之易筋经内教龙虎功
少林之易筋经内教龙虎功易筋经内教龙虎功“易筋经”、“洗髓经”乃是我少林宗脉镇寺大法,早年是绝不允许寺外流传的,后因各方武林豪杰多次参访少林才使其中部分内容,尤其是外相方面的内容流传到了民间。
然而我少林正宗神功秘技亦有其教内密传部分,不为外人知晓、仅历代武僧以《易筋教内录》相互传习。
《易筋教内录》所载功法均为历代少林高僧长老心血凝集,至简至易,而奇效惊人,其高妙之处是绝非一般自作聪敏的人可以猜忖得来的。
为不使这样的珍贵宝藏为时日久远而埋没,我谨将易筋经内教秘功中的强身壮骨大法一一龙虎易筋功传。
述出来。
以示后学。
至于更深的内容,则待有缘的人出现再有选择地加以传授。
易筋经内教龙虎功秘法第一节卧龙式:每日就寝前及晨起后行功一次,时间以愈长愈好,但应量力而为。
第一式:单手支撑,伏地侧身式。
摆好姿势后先吐浊气三口,纳入清气、以意引向忧陀那(丹田),梢守几个呼吸,即任其气自,行功时张目闭口,疲乏时叮左右换手行功。
第二式:要须同上,待上式纯熟易行后,换用单手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支撑,侧身伏地式。
第三式:要领同上,待第二式纯熟易行后换用单手仅一食指伏地侧身支撑式。
此又称“一指金刚擎天式”。
倘能持久则大功告成了。
第二节伏虎式:伏虎式为卧龙式变化而来、一切要诀要求均同卧龙式。
第一式:双拳面支撑伏地式如增加功夫则双臂弯曲,胸腹下贴离地约三寸左右即叶。
第二式:以双手拇指、中指、食指支撑伏地方第三式:双手食指支撑伏地式龙虎秘式功用总说:教内秘传龙虎秘式,虽至简至易,但效力宏大,徒手即可行功,又无时间环境限制、外提劲于四体,筋骨壮健;内运气全身,坚实腑脏,使人内力巨增。
而伏虎式之效尤胜卧龙式,对于强健腕力、臂力有奇效如每日将龙虎秘式勤习苦练,可使人精力百倍,腰肾有力。
胜于一切人参、燕窝之类补品药拘,强过其他健身壮体术百倍,功效之巨,绝非虚言,万望后学勿以其简而小看,看时易,做时难呀!南少林八宝门大力金刚掌大力金刚掌是八宝门硬气功绝技之一种,功成后,拍掌能使砖石破裂,劈掌可断木棒,用于技击威力甚广。
少林易筋经的内经心法达摩内经九转呼吸法
少林易筋经的内经心法|达摩内经|九转呼吸法少林易筋经内功心法以内功为本,外功为用内为兼修体用和一是上乘武功的基本特征之一。
下面小编将少林绝学《易筋经》的内功修炼法做一较为详细的整理和介绍。
为读者朋友们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强身健体工夫。
希望大家喜欢!少林易筋经内功心法一、易筋经《易筋经》是《达摩秘功》的基础功法之一,其特点是刚柔相济、动睁相兼、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内静外动、养气为本,以气催力,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功成而力增。
1、预备势面向南方,左脚向左开步,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靠于两大腿外侧,沉肩坠肘,全身放松,两眼平视,自然呼吸。
2、养气桩由预备势开始,双掌掌心向上缓缓前伸上托,与膻中穴,(两乳连线之中点)平齐时翻掌,向下按至身体两侧,双掌心向下,微用力下撑,做吐纳呼吸一次,继而双掌向外上划圆,上举超过头顶,掌心相对:然后掌心向下,指尖相对,沿任脉路线缓缓下按至腹·前,做吐纳呼吸一次。
闭目,微收会阴,意守丹田十分钟后,双掌缓缓分开垂于体侧。
3、浑元桩在养气桩的基础上,双掌沿弧形上提至腹前,左掌心托住右掌背,再缓缓上提胸前腹中穴,然后双拿外翻分别向左右两侧移动,平伸成一字状,掌心向上,然后,大臂带动小臂向胸前台拢成环抱状,双时微屈,双掌虎口成圆形,掌心向里,两掌之间约距30厘米,掌胸之间约距20厘米,手指微微张开.做吐纳呼吸一次。
悬顶闭目,舌抵上胯,胸微内含,小腹放松,微收会阴,意守丹田约十分钟,自然呼吸。
意念:头顶蓝夭,脚踏大地,背靠高山,怀抱巨树,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
4、练气桩接浑元桩、右脚向右侧移半步,上身姿势不变,双目睁开,平视前方。
两掌外翻缓缓下按至腹前,两掌心向下,双腿亦随之屈膝下蹲成马步。
同时做吐纳呼吸一次。
两拿翻转缓缓上提至胸前,与膻中穴齐,掌心向上,指尖相对,然后再翻掌下按至腹前,做吐纳呼吸一次,反复做九次。
5、返夭桩接练气桩,双掌内翻沿弧形缓缓上提至胸前膻中穴,掌心向里,指尖相对,成环抱状。
少林真传熊氏易筋经
少林真传熊氏易筋经一、练易筋经之实效少林易筋经,坊间刊本殊多,尝见学者得斯法之一鳞半爪,亦获奇效。
是篇乃熊家嫡传,与坊间印行者週异,盖秘本也。
鄙人丙子初春,赴沪舟次遇熊君长卿,畅谈武术,忽忆友人从游熊君,习易筋经,举而相讯。
熊君告余曰:余年逾古稀,而精神矍铄异常人,其致强之道,实赖易筋经之功。
当承示各法,数分钟内,果有特征。
据谓久习此法力气不期而自增至。
彼曾以臂力指力示人。
斯法之动作简单易学。
第一级不费力,老弱咸宜;第二级宜于初发育之少年;第三级之练力法,数年纯功可臻力士地位。
余以经验所得,常以斯法授同寅,其有患痼疾者练习数月,必收大获。
因恐此道日久湮没,谨依熊氏面授家传说明,以供同好之研究,欲转弱为强、延年益寿者,幸勿忽诸。
二、熊氏易筋经第一级练法第一级共八式,第五和第八两式略有动作,余式无动作。
1.四指握拳呼吸(图一)双足立定,宽如肩阔,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腭,两手握拳,大拇指贴大腿;每呼吸完毕拳握一紧,勿放松。
愈握愈紧,直至八十一次呼吸完毕,乃放松。
行之数月手力自然增加。
注意:肩要沉,胸勿挺,引气下沉丹田。
初练先做九次呼吸,两手即放松,以后逐渐增加,总要自然不勉强。
2.双掌下按呼吸(图二)双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腭,两手掌左右下按(按于身旁两侧,宽于两肩,掌心向下),左右手指翘起,掌愈按愈下,勿放松,至八十一次呼吸完毕,乃放松。
此式也增长手力、腕力。
注意:沉肩,含胸,气沉丹田,掌下按时手指翘起。
3.双掌前推呼吸(图三)双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腭,两掌前推(掌心向前,位高同头),大拇指与食指尖相对成三角形;每一呼吸完毕,双掌向前推出,手指同时拗入,愈推愈前,愈拗愈入,直至八十一次呼吸完毕,乃放松。
此式长手力与指力。
注意:手臂微屈,气沉丹田,手指拗入。
第一级第三式(图三之二) (侧图)4.左右托掌呼吸(图四)双足立定如前式,眼平视,牙咬紧,口微开,舌舐上腭,两手掌左右平伸,用意想有重物置于两掌之中;每一呼吸完毕,用意把掌上托,只用意两掌均不动,练至八十一次呼吸为止。
嫡派真传少林内功秘传
嫡派真传少林内功秘传序易筋经为少林武术祖师达摩禅师所传授,分内外两经。
内经主柔,以静坐运气为事,非少林正宗子弟,不得其传;且擅此者,亦不肯轻易授人,守少林戒也。
后之练武者,欲自炫耀,往往皆以十二段锦之法化之,以其段数相同,法则相类也。
其实十二段锦自十二段锦,易筋经自易筋经,两经可互而不可尽混者也。
至于外经,则主刚,以强筋练力为事。
其法遍传于世,惟真本亦殊不多遘。
坊间俗本,所载各段,节数虽相同,其法实大有出入。
欲觅一完善之本,不可得也。
大抵此法盛行于北方。
兹编各法,乃得之于山西药商邹仲达君之秘授。
据云:为少林山陕支派之真传,较寻常坊本为胜也。
法偏重于上肢,实为练力运气、舒展筋脉之妙法。
每日勤行四五次,百日之后,则食量增加、筋骨舒畅、百病不生;至一二年后,则非但身体强健精神饱满,且两臂之力,可举千斤。
即为平素孱弱多病,力不足以缚雏者,练习一二年,亦可以一扫其孱弱,两臂增加数百斤之力。
至若老年之人,精气已衰,勤习此法,虽不足以返老还童,亦足以延年却病。
江右老人程明志,年已八旬,精神犹如壮年,日徒步三十里不为苦。
尝谓余曰:“予气体素弱,中年多病。
从友人之言,勤习易筋后,不久即康健。
四十年中,从未为病魔所扰。
今犹能强健步者,谓非易筋经之功乎?”观乎老人之言,则此法之效力,可以知之矣。
兹特将前后两经练法绘图列说,印行于世,以公同好,且为坊间俗本一证其讹。
倜庵识弁言先强健体魄,而后易收明心见性之功也。
自此少林武术,遂成一派,时在梁隋之际也。
及乎宋代,武当道士张三丰,修真养气,而得神传之秘。
应召入京,途中遇寇,一夜之间,以单丁杀贼百余人。
其武术亦为世所推重,从游以求其技者,亦颇众多,至是武术除少林一派之外,又增一武当派矣。
故今之学武术者,不出于少林,即出于武当。
顾少林之术,似属于刚,专注意于力之作用;而武当之术,如太极、八卦等拳法,皆以柔胜,纯任自然,而专注意于气之作用。
因此,世人又强指少林为外家功夫,以武当为内家功夫,殊不知内功、外功之分别,并不在于两家之宗派也。
少林绝学《易筋经》
少林绝学《易筋经》易筋经相传天竺和尚达摩为传真经,只身东来,一路扬经颂法,后落迹于少林寺。
达摩内功深厚,在少林寺面壁禅坐九年,以致石壁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达摩会意后,留下两卷秘经,一为《洗髓经》,二是《易筋经》。
《洗髓经》为内修之典,归慧可,未传于世。
《易筋经》为外修之书,留于少林,‘流传至今。
然而现代考古资料证明,《易筋经》,实为明末天台紫凝道人所创,原系道家导引之术,与佛教实无干系。
易筋经拳法简介“易”是变通、改换、脱换之意、“筋”指筋骨、筋膜,“经”则带有指南、法典之意。
《易筋经》就是改变筋骨的方法。
按原来的功法要求,须先练一年左右内功:达到内壮后,方可练《易筋经》,进而再练《洗髓经》。
在此期间,还要内服外涂佐功药,约三年左右才能大功告成。
由于整个练功过程长,按原法修炼者不多,近代流传的《易筋经》多只取导引内容,且与原有功法有所不同,派生出多种样式。
而流传较广的是经清代潘蔚整理编辑的《易筋经十二势》。
明天启四年《易筋经》的伪李靖序中曾对“易筋”书名的命名和取意有所交待。
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道原所撰的讲述佛教禅宗传法谱系的《景德传灯录》中的达摩传有一段达摩与诸弟子的对答,达摩对诸弟子的答语,评价为“得吾皮”、“得吾肉”或“得吾骨”,只有对慧可的评价最高,说是“得吾髓”。
所谓得皮、得肉、得骨、得髓都是一种“譬喻”,并非实指,不过是比喻对其禅法的领悟程度。
这篇伪李靖序从达摩说二祖慧可“得吾髓”这句话衍生出达摩把《洗髓经》传给慧可之论,并且强调说并非“漫语”。
至于“易筋”,此序强调“筋”对“连络周身,通行血气”的重要性。
在《易筋经》正文《总论》中,交待“易”是“变化”的意思,“筋”指人身的经络;认为人之身有内有外,“洗髓”能“清其内”,“易筋”是“坚其外”,“洗髓”、“易筋”之后,就可以体证佛道,得享高寿了。
实际上,“易筋”之名出自道家文献,并非佛家所创的语汇。
如有学者指出,在宋代张君房所撰的道教类书《云笈七签.延陵君修真大略》中已有“易髓”、“易筋”的说法,更早的还可以在魏晋时期出现的道家求仙小说《汉武帝内传》中找到渊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林真传内功与易筋经,绝非易筋十二式少林内功与易筋经少林门中之内功,以易筋、洗髓二经为最精纯。
洗髓一经,即本仙家伐毛洗髓之意,其高深奥妙,超乎一切武功,不易领悟,且其原本,早已失传。
世间即有此书,要皆后人搜集道藏,附会而成,牵萝补屋,固不见其能收若何效果也。
惟易筋一经,少林门中,犹多传法,并未泯灭,惟与世间刊本,颇有出入。
今人之言易筋经者,每分为外功易筋经、内功易筋经,是亦牵强之说也。
吾人试考其命名之义,即可知易筋之止有一经。
有不容强加分析之处也。
易者换也,筋者筋脉也。
易筋云者,盖言去其原来羸弱无用之筋。
而易以坚强有用之筋也。
亦即言练习此功之后,可以变易其筋骨,而使坚强有用也。
由此观之,则功既同名易筋,而易筋之功夫,又属于少林之内功门中,又乌得而强分之耶?此实世人不细味其命名之义,而妄加分析也。
就予所知,易筋一经,实传自震旦初祖达摩禅师,全部共二十四段,分为前后二部。
其前部较易练习,为入门之秘诀;其后部较为精奥,为成功之途径。
今人不察,皆以前部为外功易筋经,而以后部为内功易筋经,实大误也。
且有云外功易筋经为十二段,即今日通行之法;内功易筋经共二十四段,今已失传,殊不知前后共止二十四段也。
此步功夫练成之后,即入内功之中乘,能运柔或刚,以御外侮。
所谓易筋者,非真能将人体之经络取出,而换以坚强之筋,犹言练此功夫,日久之后,即可使筋骨坚强,胜于未练之时,如脱胎换骨。
易筋云者,比喻之辞也。
洗髓之经,予不得而见。
易筋经则非但所见之本甚多,且曾事学习。
同邑蒋觐园先生,曾得真传于少林老僧,且藏有真本。
其文孙小溪曾假予抄录,且为予言其精奥之处。
予以多病之身,练习一年之后,虽未能变懦夫为壮汉,而病魔远避,身体康宁。
而所练者,犹仅其前段。
于此可证此项功夫,实具有绝大功效也。
闻小溪言,觐园先生,能运气于全身,尝命人以利刀刺之不能伤,惟力避耳目又两颊耳。
其功夫皆从易筋经中练得,此又可证易筋经之可以御枪刀,并非虚语也。
蒋之本,与坊间之刊本,互有异同,兹即以此本刊行,以正谬误。
且述小溪之语,使世之学武者,知易筋经之但分前后二部,以便练习者得以渐进,皆属于少林内功门中,实无所谓外功内功之分也。
否则强分派别,徒贻讥于识者耳。
易筋经前部练习法此部易筋经所列各法,即俗传之外功易筋经是也,共十有二段。
每段动作不同,而各有其妙事,宜于清晨薄暮之时,在空旷清洁之地,依法练习。
待十二段行毕后,再从第一段复练,周而复始,晨夕各三次。
一年之后,则精神萎顿者,立可振作;而精神健旺者,则实力增加,神完气足,洵有易筋换骨之妙。
但须每日行之,切不可稍有间断。
若荒怠不勤,绝不能克期收效也。
第一段面向东方而立。
两足分开,中间相距约一尺开阔。
足之位置,须趾与跗同一方向,切忌踏成八字形。
凝神调息,摒除一切杂念,鼓气于腹,毋使走泄。
头部向上微昂,口宜紧闭,牙齿相接,舌尖舐住牙关,两目向前睁视,睛珠须定,不可稍有启闭。
然后将两手折腕昂起,使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再缓缓踏屈其肘节,将手提起少许,至腰部稍下处为度。
惟两手虽上提,而两臂之气力,必须下注,如按桌踊身之状。
略加停顿之后,乃将十指运力向上翘起,而掌根则运力捺下。
行时须极徐缓,至极度后,再停顿片刻,乃放下手指,提起掌根,回复原状。
如此一翘一按,是为一度,徐行四十九度,而第一段功夫完毕。
须默记其势。
(括号内的字请忽略:易筋经,少林寺,武术,形意拳,桩功,站桩)按:此段名混元一气之势,先天之象也。
一翘一捺,得乎动机,停顿贯气,得乎静定,动静相因,而阴阳判,万物生矣。
故以下各段,皆由此式而化生者也。
行时宜全神贯注于指掌之间,不可相离。
日久之后,则气随神到,而运于内,力由气生而行于外,内外相合,而超乎一切矣。
若神气涣散力不专注,是为大忌。
在两手上提之时,切不能过至腰上,否则非但不得其益,且有损于筋骨。
慎之慎之。
第二段行前段功夫既毕之后,则将气力收起,复平常小立状态,使全身筋骨稍为舒展,以免过劳之弊。
其休息之时间,则不必限定。
行第二段时,先将两足紧并,全身正立,鼓气闭口,突视昂首,与第一段完全相同。
两手则将指屈转握拳,惟大指伸直。
此时握拳极松,不可用力,握定之后,则将拳移置于大腿之前面,掌心与腿面相贴,两大指则遥遥相对。
至此略略停顿之后,即将每手之大指,向上翘起,以至极度;同时,两手之其余四指,则用力紧握,务用全力;而两臂之力,则须下注,切不可有丝毫提劲。
略停片刻之后,两大指即徐徐放下,余指亦慢慢松开,以复原状,两臂则宜用提劲,使气力上收。
如此一紧一松为一度。
行时宜凝神注气,专心一志。
行四十九度,第二段功夫毕矣。
式如第二图。
按:此一段,坊本有将两拳贴置于大腿之旁侧,而大指向前者,殊不得势。
不得势则力不充,力不充则气不行,精神亦因之而涣散,以之求功,尚可得乎?实谬误之甚也。
至于翘指之时,不能稍杂提劲者,则以气力下注,贯于拳指之间,俾拳能愈握愈紧,指能愈翘愈高也。
行此段功夫,亦宜出之徐缓,紧时则气力下注,松时则气力上提,一注一提,所以行气使力也。
在表面观之,似乎功夫仅及于指臂,实则偏及于全身。
盖以人身肢体,无不通连,而气之源流,又从内府行流而至,无所不及也。
在行功之时,最忌口鼻呼吸,身体动摇,因皆足以耗气散力也。
(括号内的字请忽略:易筋经,少林寺,武术,形意拳,桩功,站桩)第三段行第二段功夫既毕之后,略事休息,再续行第三段。
此段正立如前,先将两足分开,中间距离约一尺左右。
务须趾与跗成平线,忌作八字形。
腿部宜运力下注,不可使稍有松浮,否则身体易于摇动,而致神气涣散矣。
头昂目睁,口闭牙接,鼓气腹中,与上二段同。
两手则将大指先屈置掌心,余四指则紧握大指之外面,两臂垂直,双拳置大腿之两侧,拳心贴腿,拳背向外。
在上手之时,臂部并不用力,拳亦握得极松。
略略停顿之后,即将两拳缓缓握紧,至极度为止;同时,运力于臂,使之下注,即用力将两臂挺直,使肘节突出,而气力易达于指掌之间也。
略停片刻后,更徐徐矣住臂力,放松拳指,而回复原状。
如此一紧一松为一度,共行四十九度,而第三段功夫毕收。
式如第三图。
按:此段主力之点,在于拳臂,行气之法,一提一注。
固与上段无所区别,但其间不同之处,亦不止一端。
彼则并足而此则分开,彼则伸直大指而此则屈握大指。
要皆各有用意者,夫两足分开,所以使下盘牢固,不易摇动也。
握拇指于掌中,所以实拳心而易于着力也。
臂向下挺,而突其肘节,所以使全臂之气力,下注于拳也。
而各段之动作相异无几,在功效上则差甚大也。
行功之际,除动作之外,尤须注意于神气之贯注,务使精神气力,融汇一起。
达则全达,敛则全敛。
若精神气力之不相融。
虽练百年,亦是无益,学者宜加意焉。
(括号内的字请忽略:易筋经,少林寺,武术,形意拳,桩功,站桩)第四段行第三段功夫既毕之后,体息片刻,以舒展筋骨,然后再续行第四段。
此段与以上各段不同。
先全身正立两足紧并,用足两腿之气力下注,以固下盘;然后将两大拇指,屈置掌中,而以余指屈置其外,掘之成拳。
两拳由前面向上举起,以平肩为度,掌心相对,虎口向上,两拳间之距离,则与肩膀之阔度相等。
在上举之时,两臂宜直,上身切忌动摇。
略略停顿,即运力将拳紧紧握拢,以至极度,而两臂同时向前伸去,位置虽不能伸前若干,但气力则完全前注。
停顿片刻,则将拳放松,而收回两臂之伸劲。
在伸出时,切忌左右宕动。
如此一握一松为一度,共行四十九度,第四段功夫既毕矣。
式如第四图。
按:此一段乃气注平行之法,使气力进则注之于拳臂,退则流行于肩背。
盖握拳伸臂,两肩必向前探出,背部之筋肉,势必紧张,此时气力完全前透。
待松手收力,全部筋肉,完全松弛,气力亦因而退行,流注于肩背各部矣。
此段最忌者,即为用力时两拳向左右宕动。
因两拳宕动,则全身之气力,不能专注于前,而旁行散乱。
势散神乱,行之非但不足以获益,反足以招害也,是宜特加注意。
第五段行第四段功夫毕,略事休息,更续行此第五段。
全身正立,两足紧并,昂首紧目,闭口咬齿,凝神鼓气,如第一段之形状。
将两手握拳甚松,翻掌向外,徐徐从两旁举起,竖于头之上面,掌心相向,虎口向后,肘节微弯,两臂须离开耳际一寸处,切不可紧贴。
在两臂上举时,两足即随之踮起,两踵离地一寸左右为度。
略略停顿片刻,乃将两拳紧紧一握,两臂则蓄力向下挫,似拉住铁杠,将身上收之状;同时,两踵再乘势向上举起,至极度而止。
停顿片刻之后,再将两拳徐徐放松,收回气力,两踵亦缓缓放下,仍至离地一寸左右为度。
如此一起一落为一度,共行四十九度,而第五段功夫毕矣。
式如第五图。
(括号内的字请忽略:易筋经,少林寺,武术,形意拳,桩功,站桩)按:此一段功夫,乃将气力流注全身之法。
盖举踵踮趾,则腿胯等处必气力贯注而后坚实。
若气力不注,则腿胯虚浮;腿胯虚浮,势必全身动摇,不能直立,难于行功矣。
至于两臂上举者,欲使其肩背胸胁腰腹等部之筋肉,处处紧张,以便气力易于流注进退也。
此段中之最须注意者,即在紧握双拳之际,下挫其臂。
所谓下挫者,乃运其两臂之全力,向下挫去,并非真将两臂做有形之动作也,此实为运意而役使气力之法。
是当特加注意者,两踵之起落,务宜徐缓,切忌猛疾。
因起落猛疾,两踵易受震激,足以影响及于头脑与心房,为害甚烈,是宜切记。
第六段行第五段功夫既毕,略事休息然后再续行第六段。
全身正立,昂首睁目,闭口鼓气如前。
先将两足分开,相距约一尺左右,趾踵须成平行线,切不可踏成八字式,因八字式力不专注,且易动摇也。
两手则将大拇指放在外面,以余四指握拳,再将拇指放于指节之外。
握时亦须松弛,不可过紧。
然后将两臂从旁侧举起,掌心向上,至臂平直时,更屈转肘节,引肱竖起,至拳面适对两耳,全臂成三角形。
拳以离耳一寸许为度,掌心则向肩尖。
略略停顿后,即将拳徐徐握紧,以至极度,小臂则用力向内折,大臂则用力向上抬。
此皆系力行,不以形式行也。
略事停顿后,即徐徐放开,以复原状。
如此一松一紧为一度,自始至终,共行四十九度,而第六段功夫毕矣。
式如第六图。
按:此段功夫,乃运使气力,进而流注于臂肘指节之间,退则流注于肩背胸廓之部。
小臂内折,则筋肉紧张,气力易于前达;大臂上抬,则胸廓开展,肩背紧张,而气力易于流行,內府诸官,亦必因而舒伸,处处着力,毫不松懈。
惟行此之时,上身切忌动摇,两臂切忌震荡。
欲免除此弊,在乎用力之时,徐缓从事,若举动猛疾,则必难免也。
(括号内的字请忽略:易筋经,少林寺,武术,形意拳,桩功,站桩)第七段行第六段功夫之后,休息片时,再续行此第七段。
两足紧并,全身直立,昂首突视,鼓气闭口如上。
两手则各将四指握在里面,而大指则扣手指节之外,拳握甚松,由正前面向上提起,提至肩前,成平三角形时,略停片时,即运力于肱,徐徐向左右分去,至平肩成一字形为度,掌心向上。
上身则略向后仰,惟不能过度。
在两臂分开之后,即将两足尖徐徐抬起,离地约一寸许,专用两足跟着地;同时,将拳徐徐握紧,从鼻中吸入清气一口,吸尽一口,再将足尖轻轻放下,两拳缓缓放开;同时,从口吐出浊气一口,以复原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