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合集下载

指导学生朗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指导学生朗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指导学生朗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朗读就是清晰、响亮、有感情地把文章念出来,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活动。

朗读历来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学生学习普通话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还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胆量,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很有帮助。

朗读是如此重要,那么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呢?下面,谈谈指导学生朗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注意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朗读课文。

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高林生说:“小学低年级一节语文课要用20分钟来朗读课文”,浙江省特级教师王崧舟在《长相思》(五年级)这首词的教学中至少用了20分钟读课文。

如果课文长,可以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多读几遍课文。

精彩的段落最好能在课堂上熟读成诵。

简短的古诗词尽可能在课堂上背诵。

一些优美的散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如,《槐乡五月》(三下)等。

(有一个老师上《槐乡五月》时,只让四个同学分别读课文四个自然段后,就让同学谈自己的感受,读的量太少。

)指导abb的读法,bb可以读原调,也可以第一个b读第一声,第二个b读轻声。

喜盈盈、白茫茫。

)二、要注意朗读的形式要多样。

老师范读、老师带读、生范读、生带读、男生女生赛读、分小组赛读、分角色读、个人读、齐读、自由读、默读、师配乐朗读、师生轮读、小组开火车读等。

例如,让学生读生字卡上的拼音、生字时,老师把四个组分为八个小组,采用开火车读的形式读,师:“火车、火车谁来开?”生:“火车、火车我来开。

”三、要注意读准字音。

《语文课程课标》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流利”就是要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读错字,还要读得连贯、自然、不结巴、不重复、”初读课文,要力争做到这一点。

其中不读错字,就是要读准字音,这是朗读得好的前提。

读准字音,第一,要把每个字的声母、韵母读准。

有感情的朗读

有感情的朗读

小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习惯的培养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是课程标准对朗读的基本要求。

朱教仁说过:“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使人知道,朗读使人感受。

”有感情地朗读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表达课文中的思想感情,通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力、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感情,陶冶学生的人格。

1、在朗读训练中,引导学生注意句中的大停顿与小停顿,即在朗读一个长句时,主语与谓语。

动词谓语与宾语之间的停顿时间应稍微长一点,即大停顿,而修饰语与中心语(即定语与主语中心语,定语与宾语中心语、状语与谓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与补语)之间的停顿时间应稍微短一点,即小停顿,当然,不要对学生讲这些术语,应多作示范,让学生模仿,而且这种方法不可过分机械地训练,否则学生会把课文读得干巴巴,毫无味道。

2.教师可采用范读的方式来进行朗读指导。

通过“范读”可以让学生领会句子的停顿,重音及语调的变化,对于那些字数较多的长句子,“范读”是最好的方法。

3.我们教学生一点方法,学生能自然而然地读出语气语调来,比如让学生动手划划词,读读句子,随后让他们找找哪里是词与词连读的地方,划出来,再读读句子。

1.在布置朗读任务时,应强调朗读的时间和朗读的质量,不宜强调朗读课文的遍数。

2.加强品味性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课文边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感情,品味语言,总之,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我们在克服学生朗读弊病的同时,教师自身也得加强朗读基本功的训练。

只有教师的朗读水平高了,才能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正确地指导和点拨,才会对学生提更高的要求,还语文课堂一片朗朗的书声。

一、激发兴趣,端正朗读的态度。

1. 提出要求,端正朗读态度。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地告诉学生朗读在语文学习的重要地位,学会朗读的就是掌握了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

如何朗读有感情

如何朗读有感情

【篇一】如何朗读有感情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朗读要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教学中学生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在熟读的基础上能把课文读流利,可是有感情朗读,却是需要老师的引导,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呢?一、运用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当前,朗读教学中存在现象就是让学生自己爱怎样读就怎样读,在学生自己读后指名读,点了几个学生读都没能读好,教师却总会再请,屡次受挫,学生越读越没趣。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读书还处于初步学习阶段,他们面对的是陌生的课文,对一些生字新词及长句子,要很流利地读出来有一定困难,更谈不上有感情地朗读。

在低年级进行教师的示范朗读是非常重要的,语音是日耳之学,教师能用标准的普通话范读,准确传达作品的情感,加上学生的模仿性极强,学生就能以听助读,在模仿中纠正自己在发音、语气及句读等方面的错误,掌握朗读方法,提高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力。

如,在教学第11课《我们成功了》时,我利用举国欢庆的插图,让学生边看图,边听我朗读。

我激动、自豪的读书声,给学生形成了一种情感的氛围,学生的情感在教师的范读中得到共鸣,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感染,学生仿佛置身于申奥成功的那一刻,情不自禁地欢呼出“我们成功了!”“我们爱北京!”“祖国万岁!”可见,教师的范读,以声传声,以情激情,引发的是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体会了激荡于语言文字之间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运用比较、揣摩,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符号,是传递情和意的一种符号载体。

课文里有许多描写得优美的词句,这些关键词句正是作者需要表达的情和意。

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还没有形成一种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朗读课文只能读出字音,没能感知、领悟语言文字中所传递的情意。

所以教师务必要培养学生的语感。

比较、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这是培养语感准确性最常见的方法。

通过对语言文字进行增补、删除、替代、变序等方式,可使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语言的精练、形象、细腻等特色,学会准确地运用语言来表情达意。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二年级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二年级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二年级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是课程标准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要求,这个要求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其实有感情地朗读是一个很空泛的说法,不但仅是老师,就连我们在课堂中让学生之间实行朗读后的互评学生也会说是没有感情,到底怎样朗读才是有感情朗读呢?怎样指导学生实行有感情地朗读呢?这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共同注重的问题,感情朗读是有感而发的朗读。

其实我们都知道文字阅读能够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说就是因为不同的人对文本的感受不同,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能够抓住文本的大的情感基调,在此基础上对于在感受稍有不同也是能够的,情感的充沛水准也就是对文本理解的水准。

而范读是教师最直接、最有效的朗读指导。

范读是教师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的一种情感诠释,对于阅读水平不强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的范读尤为重要,是学生确定文章的情感基调的基础。

人们把中央电视台的几位新闻联播主持人称为“国家的晴雨表”,国家的荣辱悲喜都写在他们的衣着、表情、眼神中。

而教师也应成为“课文的晴雨表”欲喜先喜,于悲先悲,遇怒则怒,遇静则静,教师一定不能“于抱琵琶半遮面”,要敢于释放自己,用自己的神态、语言、情绪等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使他们通过大胆体验,和课文同悲、同喜、同激动、同平静......只有这样自外到内的学习,才谈得上提升语文素养,才是真正意义的语文学习。

接下来我就针对二年级语文课文谈谈我的一些朗读上的看法和体会:一、教师要准确把握课文的基调“三基四步”教学模式中抓三基的第三点就是定基调——体验文情。

这里强调“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没有情感的语言文字,会显得苍白无力。

语言文字抓得再扎实,也是不到位的。

从一定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就是一种情感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真我”,露“真情”。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引导学生去感受“七情”,即“喜怒哀乐爱恶欲”,生活中,我们都很讨厌冷漠,那么,我们就不能让我们的学生再去演绎“冷漠”,要把他们塑造成有血有肉、敢爱敢恨的人。

有感情朗读文章的方法

有感情朗读文章的方法

有感情朗读文章的方法一、“入情入境”。

叶圣陶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

”“入境”进入文章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去,由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当局者,去亲近人物,去“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在这种情境下,有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二、用自己的方式朗读。

要注重个体差异性,不要以自己的“标准答案”去套,要进行创造性地朗读,朗读的形式不拘一格,如朗读、诵读、表演读等。

三、可适当的根据文章加入一些动作,其实只要你进入文章加动作就很自然了四、不要通篇一个声调,要有适当的扬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朗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表征着其语文能力。

如何通过加强朗读训练,切实有效地优化阅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实践上着力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朗读训练的功能(一)朗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语言。

语言是一种由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复杂系统,学生要掌握语言,必须将这些因素“内化”。

朗读形成的信号刺激强度,远远超过学生默读、教师讲解等。

朗读可以更加有效地把书面语言系统“内化”在大脑之中,逐渐建构、完善一个处理语言的“格式塔”,从而把语言学习过程变成语言习得过程。

(二)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

此外,课文是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的,学生仅凭默读和教师的讲解固然也能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如果再辅之以朗读这一重要的声音因素,使几种器官并用,就可以通过语音的停顿、轻重、抑扬、急缓等,把书面上无法用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表现出来,这样也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要想朗读有感情,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指导学生:
了解诗歌:学生应该先认真阅读诗歌,在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和表达情感的基础上进行朗读。

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和诗歌解析,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及其情感。

熟悉词语:诗歌中有些生僻或古怪的词汇可能会让学生不知如何发音或者理解。

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读音,同时解释词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意境。

把自己融入到诗歌情感中:学生可以试着把自己融入到诗歌情感中,用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去感受诗歌情感。

比如可以教学生在不同情绪下进行朗读练习,以此加深诗歌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把握语速节奏:正确的语速,以及音乐般的节奏感很重要。

教学生如何通过掌握语调、语气、音量、节奏等技巧来表达好诗歌中不同的情感。

反复朗读:学生可以多次朗读同一首诗歌,不断调整语速、语调、音量等因素,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诗歌情感和理解自己的表达。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一、迁移体验,感情朗读。

即使低年级学生的经验不丰富,但并不是一张白纸。

假设我们启发学生将生活中已有的表象再现,将已有的某些生活经验转移到我们所要指导的课文朗读上来,必会使学生产生亲切的感受,从而化难为易,使之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同时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唤起其获取知识的欲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二、使用图画,感情朗读。

低年级教材都是图文并茂,利用挂图、插图、投影、剪贴画,指导感情朗读是培养学生观察水平、思维创新水平,语言表达水平的有效手段。

《北京亮起来了》是一篇讲读课文。

图文结合,描绘了我国首都北京那灯光灿烂迷人的夜景。

使用插图和多媒体课件可让学生充分感知北京夜景的明亮与辉煌,再利用启发性的导语和设问,把学生带进文本,使学生进入一个迷人的境界,朗读的促动就是直接的、迅速的。

三、扮演角色,感情朗读低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的指向性较差,这样,表演的手段正好适合了他们的心理特点。

在感情朗读时,让学生恰当、合理地实行表演,能更好地辅助学生理解课文,读出感情。

读《笋芽儿》一文,可让学生戴上头饰,扮演笋芽儿,学生在表演中能揣摩角色的神态、心理。

学生实行表演,就是对课文的理解创作过程。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水平、实践水平、观察水平、审美水平都得到培养。

四、音乐渲染,感情朗读低年级生活阅历浅,对所处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课文往往会产生情感情验的障碍,而跨越这个个障碍是凭借音像。

教学中借助音乐形象,烘托、渲染课文内容,学生在美的享受中理解课文,获得情感的体验。

因为在语文教学中,把音乐和文字两者结合起来,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

但在音乐的选择上,要注意音乐与教材语言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这样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范读引领,感情朗读。

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是对学生朗读指导的最好引领。

学生模仿力强,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学着老师读,他们觉得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它有助于学生提高发音准确性、语调抑扬顺畅性以及语速协调性。

以下是一些朗读指导的方法:
模仿朗读: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标准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听录音,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进行朗读。

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正确的发音、语音语调等。

整体朗读:学生可以选择一篇短文或课文进行整体朗读。

在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准确的发音,流畅的语调,特别是注意停顿和语气的处理。

分段朗读:将一篇较长的文章分成若干段落,学生分段进行朗读。

这样的朗读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更好地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

合作朗读:让学生组成小组,互相合作朗读。

在朗读过程中,可以互相指导和纠正发音错误,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合作。

音标训练:对于一些发音困难的词语,可以进行音标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音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

配音朗读:选择一些有趣的故事或片段,让学生进行配音朗读。

通过模仿角色的声音和情感表达,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音语调的准确度。

除了以上的方法,朗读指导还需要结合其他教学活动和教材内容进行综合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朗读、课外朗读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同时,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朗读水平。

如何有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如何有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如何有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坡头一小刘静《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可见,朗读已成为阅读教学重要的教学手段及任务。

如何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已成为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有时候,让学生朗读课文,读了好几遍,仍然效果不好,学生语气平淡、表情漠然。

学生为什么读不出感情?要如何指导朗读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经过几年的语文教学,我在这方面有一点小小的感悟,现与各位教师分享交流。

我觉得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范读,创设感情朗读的情境。

学生的模仿性极强,如果教师能先用标准的普通话范读,准确传达作品的情感,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轻重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

特别像《再见了,亲人!》这类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那就无法体会到朝鲜人民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依依惜别之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深情厚意。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己必须声情并茂地朗读。

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二、重点段落,着重朗读课文中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

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例如当读到《难忘的一课》中的“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

”和“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但是想不到还有什么话,比他刚才教给孩子的那句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

”这些语句时,教师就要先指导学生理解句子中带点的词,然后反复朗读,要求把带点词语读重音,读出感情来,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这个礼堂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中国自己的伟人,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谊使作者的眼睛湿润了。

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朗读是一种以文字为载体的口语表达形式,朗读应该成为低年级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不仅能促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听说写的能力。

因为朗读是把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这个过程伴随着想象,伴随着学生主体独特的情感体验。

教学中我们要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大力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的读书活动,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加大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的力度。

近两年来我一直带低年级语文课,除了抓写规范字,还狠抓了读书能力的训练。

下面谈几点认识和感悟:(一)范读给学生呈现课模仿的样板教学中学生自读也许能够读得正确、流利些,也只是初步了解了课文,而读出一定的语气或感情,读出文章特有的韵味,正确处理语句的缓重轻急,还得让教师出马范读,教师很有必要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告诉学生如何去读。

例如,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一株紫丁香》,如果不通过教师范读和领读,学生是很难读好踮起脚尖儿的儿化音的。

在朗读绿叶在风里沙沙/那是我们在给您唱歌/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时,学生开始在自我感悟基础上朗读课文怎么也读不出那种轻重缓急的语势。

有的孩子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在读到绿叶在风里沙沙时故意将声调提高很多,前后衔接不自然,听起来不温柔很别扭;有的孩子语速把握不当,不是过快就是过慢。

在孩子无法较好完成对这个小节朗读时,我为学生做了一遍示范朗读,让学生明白朗读声音要轻巧、自然,让感情如春风般的温暖。

学生在听完我的朗读后,开始自由模仿练读起来。

再次请学生站起来朗读时,我发现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带出了表情和动作。

低年级的孩子有较强的模仿能力。

学生模仿老师朗读并不可以机械地照搬照套,要告诉他们一定要读出自己的感受、体会。

教师在示范朗读过程中,主要使学生逐渐掌握朗读技巧,学会处理停连、重音、语调、节奏等,为他们日后自我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二)领读给学生安上想象的翅膀课文中有些句子较长,学生很难一下子理解透彻,所以也就很难进行正确地朗读。

关于小学生的朗读技巧指导_朗诵稿_

关于小学生的朗读技巧指导_朗诵稿_

关于小学生的朗读技巧指导朗诵训练与提高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当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那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小学生的朗读技巧指导,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小学生的朗读技巧指导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

2、教师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

3、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

4、经常进行各种朗读比赛。

二、打好朗读基本功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打好朗读基本功。

即做到“六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子。

学生读书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学生能达到正确朗读,也就初步形成了读书能力,那么把课文读流利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范读领路,摹仿入境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范读。

摹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摹仿出来的一点也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

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形成了。

教师的朗读水平高,才能正确地指导、点拨学生、感染学生。

教师的表情丰富了,学生才可能做到声情并茂。

所以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

范读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讲前范读。

二是讲中范读。

三是讲后范读。

四、迁移体验,感情朗读尽管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不丰富,但也不是一张白纸。

如果我们启发学生将生活中已有的表象再现,将已有的某些生活经验转移到我们所指导的课文朗读上来,必定会使学生产生同感,从而化难为易,自然地进入创设的环境,融入自己的感情。

五、掌握技巧,灵活运用要使朗读获得生动感人的效果,就必须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1、停顿合理。

停顿是语调的组织要素,在朗读中有调节气息,显示句意,突出重点的作用。

朗读时在什么地方停顿,应停顿多长,除了标点符号外,还要根据语句结构,感情表达的需要来确定。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中曾经提出: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注重各年级学生的朗读情况,使学生可以通过朗读实现对于课文内容进行理解的目的。

因此本文将基于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一问题进行讨论,并列举出相应的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

关键词:有感情朗读;语文教学;朗读课文前言:朗读课文是学生在语文技能学习中需要获得的一项基本能力,学生在对课文的朗读中可以对课文的整体大概进行了解,对作者在写文章时的大概心灵有所体会,从而对课文的主旨有深刻的领会。

因此教师在日常对于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指导学生有感情的对课文进行朗读,增强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一、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重要性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当学生用心朗读时,会逐渐代入情感因素,自我的对文字产生兴趣,增强对文字的感知能力,尽可能多的,并且带有语气语调的朗读课文才能逐渐地锻炼出语感,并可以形成驾驭文字的能力。

从中可以见得在语文的日常教学中朗读课文与研究课文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在学生学习语文时,对于课文的内容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做到多读、多背,在朗读背诵的过程中体会文章主旨,语境含义,可以使课文的教学变得简单易懂。

对语言的学习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

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语言的魅力所在,进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并可以将课文中的语句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锻炼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的能力。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尤为重要。

学生在朗读课文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文字的表达能力与感知能力。

学生可以在对课文进行朗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中所运用语句的具体含义,并可以将其运用到自己写作的内容之中,使自身的写作水平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提升。

二、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作用(一)可以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读课文,可以像音乐一样给人带来美的感受。

如何指导小学生的语文朗读

如何指导小学生的语文朗读

如何指导小学生的语文朗读摘要: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它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朗读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它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那么,如何指导小学生语文的朗读呢?笔者对此浅谈如下几点:一、教师要重视朗读。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应重视朗读,教师的朗读要起示范作用。

教师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

这就需要老师有过硬的朗读水平,老师富有表情的朗读多了,学生才会读出丰富的情感,老师也才能正确的指导、点拨学生,从而激发起学生朗读的欲望。

只有通过教师们精心的指导,学生们的刻苦练习,朗读才能真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二、培养学生朗读兴趣。

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欣赏声情并茂的朗读录音,看一些诗歌朗诵的视频,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并体会朗读对表情达意的重要作用。

另外,我还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开故事会、诗歌朗诵会、评选故事大王、朗读能手等,使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读书、朗读的积极性。

通过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朗读课文的习惯。

三、教师可适当对学生进行示范点拨。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可以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示范指导,无论放录音还是教师范读,都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确定示范的时机,教会学生处理重音、停顿,恰当运用的语气、节奏、音色等,对一些比较难读懂的文章或古诗,可以一开始就以示范引路,这样可以降低难度,放缓坡度。

一般来说,当学生无法达到朗读要求或者是学生的朗读出现偏差时,教师可以范读,并作相关的提问,如:你们听听老师这么读,想想为什么要这样读?听老师用不同的方法朗读课文,几种读法中,你们最喜欢哪几种?为什么?……这样的提问必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的思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摘要】情感是学习的动因。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关键要寻找最佳突破口,拨动学生情感之弦,方能读出文中蕴含之情。

在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①情境迁移,唤醒学生情感积累;②情境模拟,激发学生情感共鸣;③担当角色,激发兴趣移情入境;④范读激思,以情激发学生之情;⑤体态提示,调动多种感官激情;⑥抓提示语,体会人物心中之情;⑦揣摩比较,自悟词中蕴含之情。

【关键词】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古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情感是学习的动因。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关键要寻找最佳突破口,拨动学生情感之弦,方能读出文中蕴含之情,在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1.情境迁移,唤醒学生情感积累学生是情感丰富的个体,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和已有的学习中积累的情感体验,就成了我们感情朗读指导的有效资源,因此调动、唤醒学生的这些情感积累融入朗读的课文中,有助于读出文中之情。

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尽管配了哀乐,引导学生看了送总理的灵车画面,老师内心产生了失去总理的悲哀情怀,但学生的情感总是处于冷状态,这时如果通过投影显示几张学过的有关总理课文的投影片《关怀》《飞机遇险的时候》《周总理的睡衣》《一夜的工作》……一系列的情景再现,激活了学生思维,唤醒了学生对总理的已有情感积累——崇敬爱戴,激起了学生为失去这样一位好总理的悲痛情怀,感情朗读指导就水到渠成。

2.情境模拟,激发学生情感共鸣教师充分利用电教图片、配乐,渲染气氛,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产生朗读的欲望,激发学生朗读的激情,真正做到“入境始与亲”。

如教《圆明园的毁灭》为了读好课文第5 节,圆明园毁灭这一段,我剪辑了电影《火烧圆明园》中的几个镜头:几个官兵掠夺珍宝塞满全身,脱下衣服当袋子;一个军官因过度兴奋狂呼乱叫;一群家伙手持铁斧,挥舞枪托砸碎巨大的雕花屏风;几千士兵举火焚烧……学生被侵略者在我园内横行无忌的行为气得咬牙切齿,迫切想读,想通过读来表达他们的恨,朗读基调把得准,感情投入。

声情并茂——一年级语文的有感情朗读指导

声情并茂——一年级语文的有感情朗读指导

声情并茂——一年级语文的有感情朗读指导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朗读不仅仅是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他们感受文字魅力、培养语感、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关键环节。

因此,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显得尤为重要。

一、有感情朗读的意义有感情地朗读,意味着在朗读过程中要注入恰当的语气、语调、速度和情感。

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体验文本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同时,有感情地朗读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有感情朗读的指导方法1.理解课文内容要想有感情地朗读一篇课文,首先要对课文内容有深入的理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预习、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他们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只有理解了课文内容,学生才能在朗读时准确地把握语气和语调。

例如,在教授《静夜思》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然后引导学生想象诗人在静夜中独自思念家乡的情景。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在朗读时就能更加自然地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2.模仿与示范模仿是学习的第一步。

在一年级有感情朗读指导中,教师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亲身示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不同语气、语调和速度所带来的朗读效果。

同时,教师也可以播放优秀的朗读录音或视频,供学生模仿和学习。

在示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和表情等细节,力求做到声情并茂,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此外,教师还可以邀请一些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上台示范,以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

3.逐句指导与练习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朗读能力有限,往往需要教师的逐句指导和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文分成若干个句子或段落,然后逐一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

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音、停顿、重音和语调等方面的问题,并及时给予纠正和反馈。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集体教研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集体教研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集体教研内容:
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集体教研中分享经验,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理解情感表达:在朗读之前,通过讨论课文的情感色彩、故事背景、人物情感等方面,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情感。

帮助学生从文本中感知情感,形成对人物、事件的深刻理解。

2. 感情投入:引导学生在朗读时投入感情,让他们体验到课文中的情感,从而更好地表达出来。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感导向的阅读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融入故事情境。

3. 语音表达:引导学生在朗读时合理运用语音语调,通过改变音量、语速、语调等方式来表达不同的情感。

通过模仿、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情感表达的语音技巧。

4. 集体分享:在集体教研中,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分享朗读经验。

每个学生可以分享他们在朗读过程中的感悟、体会以及遇到的困难。

通过分享,可以互相学习,激发更多的创意和想法。

5. 评价与反馈:在分享中,老师可以提供积极的评价和建议,指导学生进一步改进。

同时,也可以引导同学之间进行互相评价,促使他们在共同的学习氛围中进步。

6. 多媒体辅助:利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播放专业朗读者的演绎,帮助学生感受标准的语音表达和情感投入。

这可以作为启发和参考,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课文中的情感,同时在集体教研中,
老师们也可以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课程教育研完
C o u r s e E d u c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2 0 1 3 年3 月 上旬 刊
阅读 ・ 写作
在 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王兴 东
( 甘 肃 省 张掖 市 甘 州 区碱 滩镇 中心 学校 甘 肃 张掖 7 3 4 0 1 4 )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课文 奠定基础 。
读课 文。 打 下 坚 实 的基 础 。
二、 依据教 材 。 指导 朗读。 四、 熟读成诵 。 激发兴趣 。 朗读作 为一 项 阅读基 本功 。 就 必须依据 教材 , 根据 不 同 《 朱 作 仁 谈 朗读 》 一 文中指 出: “ 讲 读是死 的 , 如 同 进 行 解 文 体 的 课 文进 行 朗读 指 导 。 而 朗 读 指 导 也 要 讲 究 方 法 , 注 意 剖 , 朗读 是 活 的 。 如 同给 伤 口 以 生命 。 讲 解 只 能使 人 知 道 , 而 有 的放 矢 地 组 织 训 练 。在 课 文 分析 的 基 础 上 , 要 让 学 生 多读 , 朗读 更 能使 人 感 受 。 ” 是呀 , 朗 读 不但 可 以 感 受 文 中 的 思 想 情感 美。 而 且 更 能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趣 。 让 学 生 自 己去 咀 嚼 , 品 尝 。 同 时还 要 指 导 学 生 用 恰 当的 情 感 美 ,
就 达 到 目的 了。 是 一种 艺术的再创造 。它使 无声的 书面语 言变成有 声的 口头 言 .
三、 重点段 落 。 着重 朗读。 语 言 。既 可 以促 进 学 生 对 知 识 的 理 解 和 记 忆 。 又 可 以帮 助 学 课 文 中的 重点段 中。 有 些词语很 准确 , 有些 句子 含 义很 生积 累大量的词 汇和 句子 .提 高 学生的理 解 能力和 表 达能 对 表 现 中心 思想 作 用较 大 。 指 导 学 生读 好 这 些 词 语 、 句 力 。这 就 是 “ 书读 百 遍 , 其 义 自见 ” 的 道 理 。显 然 , 注 重 阅 读 教 深 刻 . 可 以帮助 学生深 入体 会文 章的 思想感 情 。例 如 , 当读到 学 中的朗读指 导 . 是 每 个 语 文 教 师 应 尽 的 职 责 。 在 阅读 教 学 段 。 难 忘的一课》 中的 “ 这 里原来 画的都是 日本 的伟人 , 现在 ‘ 光 中如 何 指 导 学 生有 感 情 的 朗读 课 文 呢 ?我 认 为应 该 从 以 下 几 《 复’ 了. 画上 了我 们 中 国 自己 的伟 人 。” 和“ 我 紧 紧 地 握 着 这 位 方面做起 : 年轻 的 台湾教师 的手 . 但 是 想 不 到 还 有 什 么话 , 比 他 刚 才 教 教师范读 。 感染 学生。 更足 以表 达我这时的全部 感情。” 这 要 提 高 学 生 的 朗读 水 平 , 教 师 的 范 读 十 分 重 要 。 因 为 课 给孩子 的那句 简单 的话 , 教 师就要 先 指导 学生理 解 句子 中带点 的词 , 然 后 文 中有些地 方需要 以读代 讲 。 有 些地 方不读 好就 不能理解好 些 语 句 时 。 要 求把 带点词语读 重音 , 读 出感情 来 , 从 而使 学生 课文 内容 。有 时 朗读还 可 以营造 气氛 , 让课 堂 气氛 达到最 高 反 复朗读 。 这 个 礼 堂 原 来 画 的 都 是 日本 的 伟 人 , 现 在 光 复 点。这就需要教 师本身研 究朗读 , 朗读 好课 文 , 把 学生 的注意 真 正 体 会 到 : 画上 了中国 自己的伟人 , 这是 一件 多么不容 易的事情啊 ! 力吸 引过 来 。 师 生才 能 情 不 自禁 地 共 同进 入 角 色。当然 , 教 师 了 , 范读 时要 让 学 生 边 听 边 想 、 边看 边画 , 正 确 听 出节 奏 、 停 顿 和 强 烈 的 民 族 精 神 和 深厚 的 爱 国情 谊 使 作 者 的 眼 睛 湿 润 了。也 速度 , 轻 重缓急 , 让学生进入 意境。特 别像 《 十里长街 送总理》 确实只有“ 我 是 中 国人 。 我爱 中国 ! ” 这 句话 , 才 能表 达 作 者 当 《 瑞 雪 图》 中的 第 六 自然段 , 生 动 形 象地 和《 再见 了, 亲人 ! 》 这 类 感 情 色彩 很 浓 厚 的 课 文 , 更 应 该 通 过 时 的 全 部 感 情 。又 如 , 突 出 了 雪 景 的 绚 丽 多 姿 。 教 师 在 指 朗读 来 体 会 文 中 的 思 想 感 情 。 如 果 教 师在 学 生 面 前 朗读 得 平 措 绘 了 雪后 迷 人 的 景 象 。 平淡 淡 。 甚 至结结 巴 巴 。 那 就 无 法 表 达 出 全 国 人 民在 十 里 长 导 朗读 时 , 要 着重指 导 学生读好 其 中的 儿化韵 , 然后让 学 生 从 中 体 会 到 雪 后 的 自然 关 , 读 出 作 者 当 时 对 雪 后 街 盼 灵车 。 送 总理 的悲 痛情 景 , 以及 人 民 永 远 怀 念 总 理 的 无 反 复 朗 读 , 限深情 . 更 难体 会 到 中 朝 两 国人 民 同 中 国人 民 志 愿 军 战 士 依 美景的喜 爱之 情。 教 师 通 过 对 重 点语 句和 段 落 的 朗读 指 导 。 既 可 以加 深 学 依惜 别之 情 . 及 中朝 两 国人 民之 间用生命和 鲜血凝成 的深情 厚意 。 为 了达 到 以上 目的 , 教 师在 指 导 学 生 朗读 时 , 首 先 自己 生对课 文 中心 意思的掌握 , 又 可以促进 对重点段 中含 义深刻 必须 声情 并茂的 朗读 。只有这样 , 才能 感染学生 , 从而为理 解 的语 句意思的 理解 。从 而达到训 练语 感 , 为真正 有感情地 朗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的阶段目标中提出:能用普通话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很多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常常听到“请你有感情地读一读”,“请你美美地读一读”这类隔靴搔痒的引导,而学生的朗读往往只停留于文字表面,读不到课文的语境里面去,读不出“情”,读不出“美”,更读不出“味”。

这样的朗读,情感是缺失的,心灵是空泛的,有感情地朗读变成了一句空话。

要使学生达到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还需要教师切实地引导。

一、范读启情范读是实行感情朗读训练指导的有效方法。

教学中充分发挥范读的作用,把握范读的最正确时机,让学生从范读中去思索、品鉴、模仿,能够达到范读启情的目的。

在课文重点处,用范读协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的主题或进入情境;在词句优美处,用范读能够协助学生欣赏和积累;在课文长句处,范读能协助学生模仿、品鉴,提示学生掌握停顿等朗读技巧,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为学生感情朗读创造条件。

但是要注意的是范读只能起“示范启发”的作用,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节课中范读也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

二、释义悟情要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必须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感于内而发于外”,指的就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训练感情朗读。

所以,实行感情朗读首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分析,深入理解词句所蕴含的意义,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释义”与“悟情”是紧密相联的。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品味关键词、重点词,因义求声,才能有感情地读好课文。

三、比较析情在指导感情朗读时,能够将课文中一些精妙的词句做适当地调整或删除,然后引导学生将变化后的语句与原句实行比较,让学生在朗读中意会,在比较中感受。

常见做法如下:1.替换法。

在不改变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替换句中的部分词语,再引导学生比较、朗读。

2.删减法。

在不改变句子基本意思的情况下,删去句中的某个词,再与原句比较朗读。

四、想象生情叶圣陶先生曾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表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朗读的目的是检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的程度和深度情况,有感情朗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体会,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把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翻开教参,你会发现每课的教学目标中都有这样一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然而指导朗读难,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更难!这是许多老师的困惑,也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在这里我有一些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打好朗读基本功,初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品读
只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生才能有语气、有感情地读好课文,如果字音还读不准,不知道在哪里断句,学生就不会读出自己的感情、自己的体会。

所以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扫清课文中的文字障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打好朗读基本功,即做到“六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注重范读,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
摹仿是儿童的天性,教师的范读最容易感染学生,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也最容易引发学生的朗读激情。

教师范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而且为学生树立了样板,对于课文中难理解的句段,教师可以分析,讲解,但对于朗读时语言的轻重缓息,光靠讲解,学生仍不明白,而范读则可把两者结合起来,使学生听到了正确的声音形象,做到朗读得流利。

朗读中对于一年级学生特别要注意:
(1)、停顿。

朗读中的停顿主要分语法停顿和语意停顿,即知道各种标点符号所表示的不同时间的停顿,还要使学生掌握没有标点符号的一句话之间的短暂停顿。

(2)、重音。

重音一般是把声音加强并配合音节的延长来表现的,有时为了突出某些词语还要一字一顿地读。

一句话的表意重点在朗读上要作重音处理,以示强调。

像“啊”这个字,念的长一点、短一点、高一点、低一点、重一点、轻一点……就可以表达出种种不同的情感:犹豫、坚定、高兴、悲哀、轻松、沉重……每篇课文有个基本语调——基调。

(3)、语速
根据课文的内容,决定朗读的速度。

一般紧急、热烈、愉快、兴奋的内容要读得稍快一些;庄严、沉痛、平静、悲伤的内容要读得稍慢一些。

在同一篇课文中,速度也是有变化的。

(4)、停顿。

这里说的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而作的停顿。

在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时,为了增强感染力也可以变化停顿时间。

在朗读过程中还要注意句子的不同语气和不同长短的停顿。

三、创设情境,引发共鸣
鉴于年龄特征的局限性,孩子们还难以将文本与情感相融合,并通过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要为学生创设课文内容所需要的情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调动起他们的想象,借助他们已有的生活经历、经验感受来理解体会课文的内容,可以用教师的语言和肢体动作感染学生情绪,用图画、卡片、简笔画展示情境,用表演、游戏模拟情境,用音乐烘托渲染情境……使学生容易"情动辞发"而读出情感。

四、多样的训练方式激发朗读兴趣
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决定着他们对朗读的注意和兴趣缺乏持久性和稳定性,因此教学中朗读训练要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变换花样,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经常采用的朗读方法有:1.齐读与指名读
这是最常用的朗读方法,指名读,有针对性,可以有的放矢。

打好齐读的基础,保证齐读的质量。

齐读则做到全员投入,面向全体,但是齐读过多,会影响整体水平的提高。

2.引读与轮读
在课堂上可以进行师生引读、轮读、男女轮读、小组轮读等。

这两种朗读训练方式灵活多变,师生共同参与,学生的积极性高,尤其适合于中低年级的学生。

3.配乐朗读
朗读课文有时配上音乐,课堂气氛活跃,顿生情趣。

给课文配上好音乐厅是一种美的艺术,使学生如临其境,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大大增加。

如一些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写景抒情的文章、古诗、词等内容的教学,都可以采取这种方式。

4.分角色朗读
小学生自我表现欲极强,让他们体悟到自己亲身参与表演的乐趣,有利于对文中情感的体验。

5.轻声读与自由读
这种训练方式重在要求学生领略教材的情趣和内涵,通过细嚼慢咽一感悟课文的美好。

在训练前要明确要求,指导方法,手上拿笔,或圈或点。

必须克服一目十行、大致浏览的随意性。

6.手势导读
教师范读后再让学生体会试读,这无疑是一种直接指导学生朗读的好办法。

教师在学生仿读是时,挥动手臂,像指挥合唱打拍子一样引导学生入情朗读,教师示范读的基础上以手势导读,使学生不仅耳闻其声,而且目睹其形,进而入情入境地朗读,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读得入境
将录音、录像、投影等多媒体引进课堂,用生动形象,直观的课件吸引学生快速入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到文中的美景,再读课文时,学生就能读出情感了,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六、注重朗读评价,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多一些微笑和鼓励,多给予恰当的表扬,要以肯定鼓励、积极引导为主,让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读得好就说“棒极了!”“读得真好。

”“你真行!”“听你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我很感谢你。

”“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

”……学生们在教师的鼓励中会树立自信心,读的兴趣就会高。

总之,在教学中如注意到以上的做法,就能感觉到在教学中轻松愉快多了,学生可以读得眉飞色舞,乐滋滋地读了一次还想再读一次,即使在背诵的时候语气和情感也像在朗读时一样,结果背诵的效果还更好。

然而,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只要你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还是不难实现的。

是谁说过,教师的情怀里总是饱含更多的深情与责任。

也许我只是如一颗尘埃般渺小,但我会把这有限的知识投入到无限的生命创造中去,在这一片沃土上生根发芽,开出温暖的花。

也会一直保持一颗积极勤勉乐观的心,一路播洒知识的种子,等待它繁花似锦、硕果满枝,诗满人间,爱满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