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文化与教育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水文化与教育的思考

济水泽万物大爱育校魂

------关于水文化与教育的思考

济水在古代地位显赫,要知道:有独立源头并能入海的河流才能叫“渎”。古有四渎:江、河、淮、济,分别指长江、黄河、淮河、济水。唐朝时称大淮为东渎,大江为南渎,大河为西渎,大济为北渎。皇帝祭祀名山大川,要遍历“五岳”和“四渎”。济水是“四渎”之一,就和“五岳”齐名了。

济水发源于王屋山太乙池,以地下河向东潜流七十余里,到济渎和**地面涌出,形成珠(济渎)、龙(**)两条河流向东,不出济源市境就交汇成一条河,叫水,至温县西北始名济水。后第二次潜流地下,穿越黄河而不浑,在**再次神奇浮出地面,济水流经**时,南济三次伏行至山东**,与北济会合形成**泽,一流入海。

济水奇伟瑰丽,在于穴地伏流,隐见无常,“一出为济源,再

出为荥水,三出为山东诸泉水”。三隐三现,百折入海,穿黄不浊,神秘莫测。

济水水量不大,潜流过程中屡有断绝,为何能位列四渎?唐许敬宗这样回答太宗皇帝:“渎之为言独也,不因余水,独能赴海也……独而尊也”。独运长波,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不达于海誓不罢休,正是意志顽强、矢志不**,让济水拥有了荣耀,让世人赞叹。

一脉济水,三隐三现,流经黄河发生交叉,但流出黄河后依旧清澈,济水神被封“清源公”,世称济水为“清济”。白居易临水抒怀“自今称一字,高洁与谁求?惟独是清济,万古同悠悠。”苏**也赋诗“浊流若解污清济,惊浪就须动太行”。穿越黄河而不同流合污,至**浊,坚守其节,情操高尚,让世人再叹。

包容细流,胸襟宽阔;流润千里,福泽百代;时隐时现,波澜不惊;百利无害,义高德昭;**天下,不求闻达。千古清济孕育辉煌文化,济水源头名人辈出:战国侠客聂政、汉武帝时游侠郭解、礼部尚书裴休、北宋名道**栖真等,皆刚正不阿,豪气干云,从善如流,高风亮节,善诗善文,豁达从容,秉性高洁,彪炳史册。可见济水历史渊源,光照千秋,

福泽万代,让世人三叹。

老子在《道德经八章》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事,善能;动,善时。”他认为高尚的人好像水一样,善于滋润万物而不和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看不上眼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具有崇高美德的人,像水那样避高趋下善居人后,不计地位卑微,心胸善于保持沉静,对人善于真诚相待,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无为而治,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掌握时机。只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以水论道,以“水德”养“人德”,是老子得“道”之道。

流水滋润着大地的一切生命。《管子·水地篇》:“水者何也?物之本原,诸生之宗室也。”从高山流水,小桥流水到门前流水,落花流水,水无时不在丰富着这个世界。以盘古开天地为始,潺潺的流水就伴着时光吟唱着春花秋月,似水流年,沉舟侧畔,橘**头,人生长恨水,双溪舴艋舟。

水有精神,就是灵气,就是感悟和启迪,就是以水为载体的精神财富。济渎侧畔,古风犹在,传承济水文化,弘扬济水精神,打造水内涵、水主题的校园文化,正是与水结缘的我

们,应反思探讨的。

水大概有如下品质:

恩泽万物的博爱精神------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善利万物的奉献精神------**天下,无欲无私;以柔克刚的坚定精神------坚忍不拔,勇往直前;浮天载地的包容精神------淡泊名利,胸怀宽广;碗水端平的公平精神------无私无欲,公正公平;志存高远的求知精神—博采众长,矢志不移;荣辱与共的团结精神------聚细成河,众志成城;道法自然的管理精神------少管多理,以文化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