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资料

合集下载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课程纲要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课程纲要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1、卷面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发现知识漏洞,及时查漏补缺,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
2、经常利用课堂,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提问活动,小组互评;
3、进行一次作业展览,对学生的书写、做题情况进行评比,要求书写规范,班内评比。
(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
1、超前备课,一课一案,上课教师要带导学案入课堂。
北师版七年级数学学科下册第三单元《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
郑州市郑东新区外国语学校
课程类型
必修课程
设计教师
七年级数学组
适用年级
七年级
总课时
14课时
设计日期
2013-2-20
学生、教
材及其他
资源背景
分析
1、学生分析
班上的学生数学基础一般,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尤其是女生的数学成绩不太好,男生情况稍好,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解题作答比较粗心,不能很好的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通过平时的教学,发现不少学生基本掌握了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但对于所学的知识不能较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③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个别辅导;每个知识点落实到位。
④打造德育课堂,是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1、利用课堂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及时反馈学习信息。
2、利用校讯通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特性与家长定期进行交流。
3、利用辅导练习情况进行小组评价。
4、单元学习进行复习整理,及时互评。
5.在给出两角夹边、两边夹角和三边的条件下,会利用尺规作出三角形
6.尝试用图形(案)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基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实施内容
课时安排

2023-2024学年北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2023-2024学年北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

七年级数学(下)课程纲要七年级数学组张文武一、一般项目1、课程名称: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2、课程类型:必修课程3、教学材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数学下册4、授课时间:约65课时5、授课教师:和庄中学七年级数学教师6、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二、具体内容1、课程目标:(1)教育目的:获得数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教育目标:初步具有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理解数学和生活密不可分的意义,提高应用数学服务生活的意识。

(3)课程目标:初步形成数学的基本思想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4)教学目标:第一章整式的乘除1.经历探索整式运算法则的过程,理解整式运算的算理,进一步发展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等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2.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3.了解整式产生的背景和整式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乘、除运算4.会推导乘法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经历观察、操作(包括测量、画、折等)、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初步学习有条理表达.2.在具体情景中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3.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以及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以及平行线的特征.4.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会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会写已知、求作和作法.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1.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抽象思维;2.能发现实际情景中的变量及其相互关系,并确定其中的自变量或因变量;3.能从表格、图象中分析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发展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4.能根据具体问题,选取用表格或代数式来表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5.结合对变量之间关系的分析,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

七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纲要课程类型: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学材料:《数学》七年级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科目名称: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授课教师:赵刘朋授课时间:43课时授课对象:七三、七四学生●课程目标1.探索对顶角相等这一性质;探索平行线的特征以及判别直线平行的条件;会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在探究图形的性质的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感受推理的作用。

2.认识三角形,会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并体会分类思想;会用尺规作全等三角形,并会用全等三角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积累活动经验,发展推理能力。

3.感受生活中存在的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能读懂以不同方式呈现的变量之间的关系;能用适当方式表示实际情境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4. 了解轴对称的概念,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会按要求画出一些轴对称图形;探索线段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在探索中积累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5.感受生活中的随机现象,体会不确定时间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理解概率的意义,会求一些简单不确定时间发生的概率,并会设计符合要求的简单概率实验,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导言课整体把握教材,分享课程纲要(1课时)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共9课时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课时)2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课时)3 平行线的性质(2课时)4 用尺规作角(1课时)回顾思考(2课时)第三章三角形共12课时1 认识三角形(4课时)2 图形的全等(1课时)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3课时)4 用尺规作三角形(1课时)5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1课时)回顾与思考(2课时)第四章变量之间的关系共5课时1 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1课时)2 用关系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1课时)3 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2课时)回顾思考(1课时)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共7 课时1 轴对称现象(1课时)2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1课时)3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3课时)4 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1课时)回顾与思考(1课时)第六章概率初步共9 课时1 感受可能性(1课时)2 频率的稳定性(2课时)3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4课时)回顾与思考(2课时)●课程实施(一)教学方式1.充分利用导学案,使课堂明明白白,使导学案有梯度性、时效性;2.优化作业管理,简化、减少作业,提高作业的质量;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和习惯,发挥科代表、组长作用;4.课堂突出教学重点、难点,课堂上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避免繁琐分析、机械练习、题海战术,突出课程之间的学科渗透。

新七年级数学下学期课程纲要(2.5)

新七年级数学下学期课程纲要(2.5)

《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七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教学材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数学(七年级下册)◆授课时间:61课时◆授课教师:马寨一中七年级数学教师◆授课对象:2010—2011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学生课程目标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你将能:1.通过比较和推论、分析的方法,能总结出运算中的公式、法则以及图形的变化特征和规律。

2.通过练习和讨论的方法,能正确进行数据的运算,能说出变量之间的联系以及预测变化的规律。

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应用计算器、电脑解决较为现实的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化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在自学、讨论、巩固、练习这些学习过程中,体验合作、分享、尊重的必要性和成功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成功型”的人格。

课程内容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

其课程内容包括:第一章:整式的运算1.1. 整式(共1课时)1.2. 整式加减(共2课时)1.3. 同底数幂的乘法(共1课时)1.4.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共2课时)1.5. 同底数幂的除法(共1课时)1.6. 整式的乘法(共3课时)1.7. 平方差公式(共2课时)1.8. 完全平方公式(共2课时)1.9. 整式的除法(共2课时)回顾与思考(共1课时)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2.1. 余角与补角(共1课时)2.2.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共2课时)2.3. 平行线的特征(共1课时)2.4. 利用尺规作线段和角(共2课时)回顾与思考(共1课时)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3.1. 认识百万分之一(共1课时)3.2.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共2课时)3.3. 世界新生儿图(共2课时)回顾与思考(共1课时)第四章:概率4.1. 游戏公平吗(共2课时)4.2. 摸到红球的概率(共1课时)4.3. 停留在黑砖上的概率(共1课时)回顾与思考(共1课时)第五章:三角形5.1. 认识三角形(共4课时)5.2. 图形的全等(共1课时)5.3. 全等三角形(共1课时)5.4.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共3课时)5.5. 作三角形(共1课时)5.6.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共1课时)5.7. 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共1课时)回顾与思考(共1课时)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6.1. 小车下滑的时间(共1课时)6.2. 变化中的三角形(共1课时)6.3. 温度的变化(共1课时)6.4. 速度的变化(共1课时)回顾与思考(共1课时)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7.1. 轴对称现象(共1课时)7.2.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共2课时)7.3. 探索轴对称的性质(共1课时)7.4. 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共1课时)7.5. 镜子改变了什么(共1课时)7.6. 镶边与剪纸(共1课时)回顾与思考(共1课时)课程实施建议一、课程资源1、教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度整合。

最新七年级数学下学期全册《课程纲要》

最新七年级数学下学期全册《课程纲要》
㈡学习方式
利用导学案,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运用操作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㈢实施对策
⒈数与代数方面: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数感,增强运算意义的理解;鼓励算法多样化和优化;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加强方法的指导。
⒉进行一次计算能力检测。应主要考察学生对数与运算意义的理解和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能否运用数与计算的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够运用合理的计算策略正确地进行运算;是否有对计算结果进行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能否有效地利用计算器探求规律;
⒊进行一次作业展览,对作业的错误率加以控制;
4.学生自评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也可用活动报告等方式
强化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出探索式学习方式,即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为改进数学学习方式提供必要的保证。
因此,本期一方面应继续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把各个知识点真正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回忆、自主整理、合作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通过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和课堂教学的有效启发,发展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和中利内容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概括,形成小,形成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网络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学习的学习质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初步具有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理解数学和生活密不可分的意义,提高应用数学服务生活的意识。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数学复习提纲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数学复习提纲

一、数的基本概念
1.自然数、整数、有理数、无理数的定义和性质
2.数轴的画法与数的位置关系
3.数的绝对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有理数的运算
1.有理数的四则运算规则
2.加法与减法的计算
3.乘法与除法的计算
4.有理数的约分与化简
5.有理数的相反数与倒数
6.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三、一元一次方程与应用
1.方程的定义与基本性质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列方程、逆运算法)
3.实际问题的建立方程与解方程
四、图形的认识与运用
1.图形的种类与性质(平面图形、立体图形)
2.二维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
3.三维图形的表面积与体积计算
4.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相似与全等)
五、数据图表与统计
1.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2.直方图的绘制与数据分析
3.线性图的绘制与数据分析
4.样本调查的分析与应用
六、几何证明
1.基本性质的证明(垂直、平行)
2.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3.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矩形、正方形、菱形)
七、计算与估算
1.快速计算的技巧与方法(四舍五入、估算)
2.小数的四则运算
3.百分数的计算与应用
以上是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数学复习的大致提纲,可以根据具体教材内容进行详细编写。

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数学下学期第3章课程纲要

七年级数学下学期第3章课程纲要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学期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课程纲要》学校名称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适用年级七年级总课时6课时设计日期 2017-2-6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从学生方面看:对七年级学生开始引入变量和变量之间关系的学习,是从实际情景中引入的,非形式化地开始对函数内容的学习.本套教科书对函数内容的处理是分层次的,是遵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进行设计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从教材内容看:本章内容包括: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2、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3、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回顾与思考等。

本章主要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如小车下滑的时间、变化中的三角形、温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等)内容使学生感受现实世界中变量和变量之间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关系及其规律,了解表示这些关系的基本方法,将为以后学习函数打下基础.通过大量丰富的现实背景,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广泛联系多学科的问题(如婴儿体重的增长、骆驼的体温、潮汐的升落、地球内部的温度等),使学生体会变量和变量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也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广泛联系和应用价值.本章还通过让学生分析用表格、代数式和图象所表示的关系,使学生逐步理解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示方法,并初步学习用表格和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为此,课堂上应以问题形式引入,通过学生自学、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归纳总结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1、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抽象思维;2、能发现实际情景中的变量及其相互关系,并确定其中的自变量或因变量;3、能从表格、图象中分析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4、能根据具体问题,选取用表格或代数式来表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5、结合对变量之间关系的分析,尝试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的预测.课程内容实施内容课时安排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1课时2、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1课时3、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2课时回顾与思考2课时课程实施1、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内容,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完整word版)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计划及进度

(完整word版)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程纲要计划及进度

七年级第二学期课程纲要课程名称:七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课程类型:必修课教学材料: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授课时间:65—70课时授课教师:授课对象:七年级全体学生一、课程目标:1、教育目的:获得数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教育目标:初步具有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理解数学和生活密不可分的意义,提高应用数学服务生活的意识。

3、课程目标:初步形成数学的基本思想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数与代数(1)能够进行幂的运算及简单的整式乘除运算。

(2)会推导乘法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感受生活中存在的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4)能读懂以不同方式呈现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实际情境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预测2、图形与几何(1)经历观察、操作(包括测量、画、折等)、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初步学习有条理表达.(2)在具体情景中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3)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以及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以及平行线的特征.(4)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会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会写已知、求作和作法.(5)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了解三边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了解图形的全等,能利用全等图形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6)探索并了解基本图形(线段、角、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

(7)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探索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能指出对称轴。

(8)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能利用轴对称进行一些图案设计,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

七年级下册北师版数学提纲

七年级下册北师版数学提纲

七年级下册北师版数学提纲七班级下册北师版数学提纲1.有序数对:用含有两个数的词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各个数表示不同的含义,我们把这种有挨次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其中a表示横轴,b表示纵轴。

2.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同一个平面上相互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

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垂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

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或Y轴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3.横轴、纵轴、原点: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4.坐标:对于平面内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5.象限: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按逆时针方向一次叫其次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内。

6.特别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点(1)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零;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零。

(2)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相等;其次、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3)在任意的两点中,假如两点的横坐标相同,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纵轴;假如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横轴。

(4)点到轴及原点的距离。

点到x轴的距离为|y|;点到y轴的距离为|x|;点到原点的距离为x的平方加y的平方再开根号;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称点的特点(1)关于x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横同纵反)(2)关于y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横反纵同)(3)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的点的坐标,横坐标与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横纵皆反)如何提高数学成果1、查查在学问方面还能做那些努力。

七年级下册北师版数学提纲

七年级下册北师版数学提纲

七年级下册北师版数学提纲目前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不善于读数学教材,他们往往是死记硬背。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下册北师版数学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七年级下册北师版数学提纲1.有序数对:用含有两个数的词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各个数表示不同的含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其中a表示横轴,b表示纵轴。

2.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

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垂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

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 轴或Y轴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3.横轴、纵轴、原点: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4.坐标:对于平面内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5.象限: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按逆时针方向一次叫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内。

6.特殊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点(1)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零;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零。

(2)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相等;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3)在任意的两点中,如果两点的横坐标相同,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纵轴;如果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横轴。

(4)点到轴及原点的距离。

点到x轴的距离为|y|;点到y轴的距离为|x|;点到原点的距离为x的平方加y的平方再开根号;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称点的特点(1)关于x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横同纵反)(2)关于y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课程纲要》 PPT课件 图文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课程纲要》 PPT课件 图文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课程纲要》
设计:牛会、马胜涛
单位:郑州市第六十八中学
课程名称: 数学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课程类型: 必修课程 授课时间: 63—70课时 授课教师:七年级数学组 授课对象:郑州市第六十八中学七年级学生
一、课程目标
1、教育目的:获得数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 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 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三角形
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并培养学生的 逻辑推理能力,为后来几何图形 的学习打下 14 基础。
变量之间 为进一步学习函数概念进行铺垫,因为函数是 5 的关系 一种特殊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轴对称图形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轴 生活中的 对称可以看成反射变换,也是一种几何变换。 8 轴对称 事实上,平移和旋转可以经过两次反射变换得
三、课程实施:
2、实施形式: ①收集和分析资料:就是提倡学生通过报刊、书籍、 上网查资料等途径收集和分析资料,获取新知识。 ②自主学习:就是提倡让学生通过自己自学课本,解 决相关的问题。 ③合作学习:就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小组合 作交流,解决自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④探究学习:就是教师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或从学 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进 行讨论解决。
第二章 平行线与相交线
4.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 平行线;会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会写已知、
求作和作法.
第三章
生活中的数据
1.能用熟悉的事物对百万分之一等较小的数据作出
描述,进一步发展数感。
2.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百万分之一等较小的数据;
能借助科学计算器进行有关科学记数法的计算。

七年级下册北师版数学提纲1

七年级下册北师版数学提纲1

七年级下册北师版数学提纲目前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不善于读数学教材,他们往往是死记硬背。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七班级下册北师版数学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七班级下册北师版数学提纲1.有序数对:用含有两个数的词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各个数表示不同的含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其中a表示横轴,b表示纵轴。

2.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

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垂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

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或Y轴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3.横轴、纵轴、原点: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4.坐标:对于平面内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5.象限: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按逆时针方向一次叫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内。

6.特殊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点(1)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零;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零。

(2)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相等;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3)在任意的两点中,如果两点的横坐标相同,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纵轴;如果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则两点的连线平行于横轴。

(4)点到轴及原点的距离。

点到x轴的距离为|y|;点到y轴的距离为|x|;点到原点的距离为x 的平方加y的平方再开根号;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称点的特点(1)关于x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横同纵反)(2)关于y成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每一章每一节必须掌握内容概要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每一章每一节必须掌握内容概要

七年级下册每一章每一节必须掌握内容概要(北师大版)第一单元《整式的运算》1. 整式(1) 正确理解单项式与多项式的概念,能熟练地区分多项式与单项式(2) 掌握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特征(3)2. 整式的加减(1) 掌握同类项的概念(2) 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添括号,去括号的变形方法(3) 正确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3. 同底数幂的乘法(1) 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及其推导过程(2) 熟练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4.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第一课时:(1) 理解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熟练运用(2) 正确区分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熟练混合运算第二课时:(1) 理解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熟练运用(2) 正确区分同底数幂的乘法和幂的乘方运算性质,熟练混合运算5. 同底数幂的除法(1) 掌握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会利用法则进行运算a p(2) 理解a 0=1(a ≠0)与a -p =1ap =(1a )p (a ≠0,p 为正整数)规定的合理性 (3) 进一步掌握科学记数法,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大的或较小的数6. 整式的乘法(1) 掌握单项式与音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2) 熟练地运用上述法则进行整式的乘法运算(3) 体会化归的数学思想7. 平方差公式(1) 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理解平方差公式的含义,正确运用公式进行计算(2) 熟练运用公式进行数字计算和多项式的乘法运算(3) 通过公式的应用,培养观察、比较和分析能力8. 完全平方公式(1) 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抓住完全平方公式特征,能用或逆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2) 理解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的区别和联系9. 整式的除法(1) 掌握单项式的除法法则,会运用法则计算(2) 理解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计算(3) 注意运算律的运用。

第二单元《平行线与相交线》1.余角与补角(1)了解互余、互补、邻补的概念(2)了解对顶角的概念,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3)掌握同角或等角的余(补)角相等的性质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第一课时:(1)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2)会寻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3)会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的数量关系来说明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第二课时:(1)熟练地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正确的进行分析推理3.平行线的特征第一课时:(1)掌握平行线的特征(性质)(2)会用平行线的特征(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3)能区分平行线的特征(性质)和平行线的条件(判定)第二课时:(1)区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及用途(2)综合应用判定、性质进行推理证明4.用尺规作线段和角(1)会利用圆规与直尺作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2)会做一些简单的应用题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据》1.认识百万分之一(1)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形如百万分之一这样较小的数(2)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些绝对值较小的数2.近似数和有效数字(1)理解近似数,准确数的概念(2)理解近似数的概念,能说出一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位以及有几个有效数字(3)会根据要求,准确熟练地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3.世界新生儿图(1)能从所给的图表中读取有用的信息(2)能够绘制恰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信息第四单元《概率》1. 游戏公平吗(1) 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知道必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1,不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0(2) 了解频率的概念,通过大量重复实验,可以看到实验的每一个结果都会呈现出其频率的稳定性,通过学习知道“大量重复实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的估算值”,从而评价游戏规则的公平性2. 摸到红球的概率(1) 理解概率的意义,概率主要研究不确定现象,它是不确定现象可能出现的结果数与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之比P (必然事件)=1,P (不可能事件)=0,如果用A 表示不确定事件,则0<P(A)<1(2) 会用概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 P (摸到红球)=摸到红球可能出现的结果数摸到一球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3. 停留在黑砖上的概率(1) 会计算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2) 通过计算概率,对简单事件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并能阐述理由(3) P (小猫停留在黑砖上的概率)=黑色方砖的个数所有方砖数第五单元《三角形》1. 认识三角形第一课时:(1) 认识三角形的概念及基本要素(2) 掌握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第二课时:(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应用,按角给三角形分类第三课时:(1)了解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的定义和有关性质,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 第四课时:(1)理解三角形高的定义和特征,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2. 图形的全等(1) 借助具体情境和图案,经历观察、发现和实践操作重叠图形等过程(2) 了解图形全等的意义,了解全等图形的特征3. 全等三角形(1) 掌握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2) 能进行简单的推理计算4.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一课时:SSS(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3)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第二课时:ASA,AAS(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条件(3)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第三课时:SAS(1)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条件(3)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5.作三角形(1)在分别给出的两角夹角和三边的条件下,能够利用尺规作出三角形(2)结合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与同学交流作图过程和结果的合理性6.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1)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7.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2)掌握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并能运用其解决一些问题(3)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地推理第六单元《变量之间的关系》1.小车下滑的时间(1)通过分析小车在斜坡上下滑时高度与时间数据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小车下滑时间随着高度变化而变化,从而了解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意义,了解可以用列表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与归纳思维的能力2.变化中的三角形(1)经历探索某些图形中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发展符号感(2)根据具体情景,用关系式表示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3)根据关系式求值,初步体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数值对应关系3.温度的变化(1)经历从图像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图像上的点所表示的意义4.速度的变化(1)通过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际情境,进一步经历从图中分析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加深对图像表示的理解(2)进一步发展从图像中获得信息的能力及有条理地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第七单元《生活中轴对称》1.轴对称现象(1)经历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和典型图案的过程,认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与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2)学会找出简单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区别2.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第一课时:(1)经历探索简单图形轴对称性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2)探索并了解角的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第二课时:(1)经历探索简单图形轴对称性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2)在了解角的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重点弄清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3.探索轴对称的性质(1)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4.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1)经历对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和动手操作、画图过程,掌握有关画图的操作技能,发展初步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欣赏的意识(2)能按要求把所给出的图形补成以某直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能依据图形的轴对称关系设计轴对称图形5.镜子改变了什么(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实例,了解并欣赏物体的镜面对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体验镜面对称的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与探索的精神6.镶边与剪纸(1)在制作剪纸和镶边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及其性质,发展空间观念(2)欣赏中国民间剪纸艺术、镶边中的一些图案,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完美版面)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完美版面)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完美版面)第一章有理数- 1.1 有理数的概念- 1.1.1 整数的概念和分类- 1.1.2 有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1.2 有理数的运算- 1.2.1 加法运算- 1.2.2 减法运算- 1.2.3 乘法运算- 1.2.4 除法运算- 1.3 有理数的比较- 1.3.1 正数和负数的比较- 1.3.2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第二章平方根- 2.1 平方根的概念- 2.1.1 平方根的定义和性质- 2.2 平方根的计算- 2.2.1 平方根的估算- 2.2.2 平方根的精确计算- 2.2.3 平方根的应用- 2.3 平方根的运算- 2.3.1 平方根的加法与减法- 2.3.2 平方根的乘法与除法第三章初步认识代数- 3.1 代数的基本概念- 3.1.1 代数的定义和发展- 3.1.2 代数中的字母和数字- 3.2 数学语言及运算法则- 3.2.1 代数式的表示- 3.2.2 代数运算法则- 3.3 字母的应用- 3.3.1 字母的应用问题- 3.3.2 代数式的化简与展开第四章分式与整式- 4.1 分式的概念- 4.1.1 分式的定义和性质- 4.2 分式的运算- 4.2.1 分式的加法与减法- 4.2.2 分式的乘法与除法- 4.3 整式的基本概念- 4.3.1 整式的定义和分类- 4.3.2 整式的加法与减法- 4.3.3 整式的乘法与除法第五章算式的根式表示- 5.1 平方根表达式与算式- 5.1.1 平方根表达式的转化- 5.1.2 平方根表达式的计算- 5.2 立方根表达式与算式- 5.2.1 立方根表达式的转化- 5.2.2 立方根表达式的计算- 5.3 算式的根式表示的应用- 5.3.1 算式的根式表示的实际应用- 5.3.2 表达式化简与问题解答。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课程纲要》共22页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课程纲要》共22页
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课程 纲要》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课程纲要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课程纲要
15
(2)在《平行线和相交线》、《三角形》部分的教 学中,一定要注意,重视创设实际情景,由具体到 抽象的实施教学;要把握教学内容的难度,几何证 明的意识要慢慢培养,不可一蹴而就;要重视培养 学生有条理的数学表达能力,能让学生说的尽量让 学生自己说。另外,要通过观察、操作(折、拼、 画、图案设计)、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 学生的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尤其是在《 生活中的轴对称》一章的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生的 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感受体会,在感受体会之后有 所思,有所总结。
息找出自变量、因变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通
过观察和思考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变量之间的
关系以及正确把对变量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和对变
化趋势进行预测。
6
第四章《三角形》
教材提供许多活动,给学生充分的实践和探 索的空间,使他们通过探索和交流发现一些及三 角形有关的结论,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给学 生提供积累数学经验的可能,建立推理意识,用 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推理过程。三角形的性质及三 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形的分类并能进行简单的 说理。
5课时 16
5课时 17
10课时 18、19 20
14
三、课程实施:
1、实施方法: (1)在《整式的乘除》的教学中,应努力实施分层 教学,突出基础性知识的教学,重视知识的产生过程, 使学生真正理解算理,并在适当的练习中达到公式法则 的熟练运用;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教材为探索有 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教学时要注意直 观及“说理”相结合,努力创设现实、有趣的问题情境, 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和运用所学内 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自主学习:就是提倡让学生通过自己自学课本,
解决相关的问题。
(3)合作学习:就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小组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数学提纲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数学提纲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数学提纲北师大版七班级下数学提纲一、单项式1、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中全部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4、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5、只含有字母因式的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

6、单独的一个数字是单项式,它的系数是它本身。

7、单独的一个非零常数的次数是0。

8、单项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运算,而不能含有加、减等其他运算。

9、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10、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应化成假分数。

11、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通常省略数字“1”。

12、单项式的次数仅与字母有关,与单项式的系数无关。

二、多项式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多项式中的每一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4、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5、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项前面的符号。

6、多项式没有系数的概念,但有次数的概念。

7、多项式中次数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三、整式1、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单项式或多项式都是整式。

3、整式不肯定是单项式。

4、整式不肯定是多项式。

5、分母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不是整式;而是今后将要学习的分式。

四、整式的加减1、整式加减的理论依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安排率。

2、几个整式相加减,关键是正确地运用去括号法则,然后精确合并同类项。

3、几个整式相加减的一般步骤:(1)列出代数式:用括号把每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2)按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3)合并同类项。

4、代数式求值的一般步骤:(1)代数式化简。

(2)代入计算(3)对于某些特别的代数式,可采纳“整体代入”进行计算。

五、同底数幂的乘法1、n个相同因式(或因数)a相乘,记作an,读作a的n次方(幂),其中a为底数,n为指数,an的结果叫做幂。

2、底数相同的幂叫做同底数幂。

3、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纲要课程名称:七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课程类型:必修课
教学材料: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授课时间:65—70课时
授课教师:郑州市第七十三中学七年级数学组
授课对象:七年级全体学生
一、课程目标:
1、教育目的:获得数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教育目标:初步具有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理解数学和生活密不可分的意义,提高应用数学服务生活的意识。

3、课程目标:初步形成数学的基本思想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能够进行幂的运算及简单的整式乘除运算。

(2)会推导乘法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感受生活中存在的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4)能读懂以不同方式呈现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示实际情境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2、图形与几何
(1)经历观察、操作(包括测量、画、折等)、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初步学习有条理表达.
(2)在具体情景中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3)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以及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以及平行线的特征.
(4)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会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会写已知、求作和作法.
(5)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了解三边之间的关系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了解图形的全等,能利用全等图形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6)探索并了解基本图形(线段、角、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

(7)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轴对称后的图形;探索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能指出对称轴。

(8)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能利用轴对称进行一些图案设计,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丰富的文化价值。

3、统计与概率
(1)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了解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

(2).
(3)能对两类事件(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发生的概率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设计符合要求的简单概率模型。

4、综合与实践
(1)综合实际情境,经历设计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案,并加以实施的过程,体验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尝试发现和提出问题。

(2)通过对有关问题的探讨,了解所学过的知识(包括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进一步理解有关知识,发展应用意识和能力。

三、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根据《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采用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的课程内容进行教学。

其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如下:
第一章:整式的运算
整式是代数的基础性概念,代数式的运算(包括整式运算)属于代数的基本功,是解决问题和进行推理的需要,也构成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探索整式运算的运算法则,理解整式运算的算理,推导乘法公式。

1.同底数幂的乘法1课时
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2课时
3.同底数幂的除法2课时
4.整式的乘法3课时
5.平方差公式2课时
6.完全平方公式2课时
7.整式的除法2课时
回顾与思考2课时
单元测试2课时
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即所谓的“三线八角”问题和对平行线的讨论是平面几何中重要的议题,也是基础性的内容。

学生通过探索和简单的推理熟悉相关的性质与判定等几何事实,成为这册教材“公理化”的经验背景。

这章的最后设置了“用尺规作线段和角”一节,是理解和运用相关几何知识的极好机会,只要求按步骤作图并保留作图的痕迹,暂时只要求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作法。

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课时
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课时
3.平行线的性质2课时
4.用尺规作角1课时
回顾与思考1课时
单元测试2课时
第三章:三角形
学习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并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为后来几何图形的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充分的实践和探索的空间,发现一些与三角形有关的结论,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推理意识,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推理过程。

能利用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形的分类进行简单的说理。

课时4 .认识三角形1.
2.图形的全等1课时
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3课时
4.用尺规作三角形1课时
5.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1课时
回顾与思考2课时
单元测试2课时
第四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把变量之间的关系列为单独一章,这是在学习了代数式求值和探索规律等地方渗透了变化的思想基础上引入的,为进一步学习函数概念进行铺垫,在具体情景中从表格关系式、图像中获取信息找出自变量、因变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和思考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正确把对变量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和对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1课时
2.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1课时
3.用图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2课时
回顾与思考1课时
单元测试2课时
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
通过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讨论,对轴对称图形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轴对称可以看成反射变换,也是一种几何变换。

事实上,平移和旋转可以经过两次反射变换得到,因此它更基本。

研究轴对称及轴对称的基本性质。

从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抽象出轴对称的过程。

1.轴对称现象1课时
2.探索轴对称的性质1课时
3.简单的轴对称图形3课时
4.利用轴对称进行设计1课时
回顾与思考1课时
单元测试2课时
第六章:概率初步
在七年级上册感受了可能性有大有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刻画可能性的大小,因而十分自然地给出了概率的概念,当然概率模型仅仅定位于简单的“古典概型”和可化为“古典概型”的“几何概型”(“停留在黑砖上的概率”)。

理解概率的意义,并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理解现实世界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学习一些简单的概率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感受可能性1课时
2.频率的稳定性2课时
3.等可能事件的概率4课时
回顾与思考1课时
单元测试2课时
四、课程实施:
1、实施方法:
(1)在《整式的运算》的教学中,应努力实施分层教学,突出基础性知识的教学,重视知识的产生过程,使学生真正理解算理,并在适当的练习中达到公式法则的熟练运用;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教材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教学时要注意直观与“说理”相结合,努力创设现实、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2)在《平行线和相交线》、《三角形》部分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重视创设实际情景,由具体到抽象的实施教学;要把握教学内容的难度,几何证明的意识要慢慢培养,不可一蹴而就;要重视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数学表达能力,能让学生说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说。

另外,要通过观察、操作(折、拼、画、图案设计)、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尤其是在《生活中的轴对称》一章的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感受体会,在感受体会之后有所思,有所总结。

(3)在《概率》一章中,一定要让学生在摸球、摸牌、投硬币、投骰子、转转盘等活动中通过操作、观察、计算,体会“在大量重复性试验中,随机事件出现的频率逐渐稳定于事件发生的概率。

2、实施形式:
(1)收集和分析资料:就是提倡学生通过报刊、书籍、上网查资料等途径收集和分析资料,获取新知识。

(2)自主学习:就是提倡让学生通过自己自学课本,解决相关的问题。

(3)合作学习:就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解决自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4)探究学习:就是教师给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解决。

四、评价建议:
1、评价内容
(1)课堂过程评价: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能够准确的理解定义,使用定义、性质、运算法则进行说理或计算,是否能有条理的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

(2)作业评价:能否规范、熟练的书写解题过程,是否有优化解题过程的意识,使用简单有效的算法处理问题,是否及时主动地纠错。

(3)考试评价:对考查基础知识部分的试题,能否给出较完整的解答,减少非知识性的失分。

能否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评价方式
(1)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与综合素质评定及平时阶段性测验成绩结合起来;按小组评比方式呈现。

(2)作业按A,B,C,D等做等级评定,并针对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给出适当的评语;C,D等级视为不合格。

(3)考试评价采用百分制进行评定,后20%学生视为不合格,所有成绩计入小组评定。

对所有不合格的学生组内在课下帮助其过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