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真菌感染检验方法的比较

合集下载

真菌感染的微生物学实验室检查方法

真菌感染的微生物学实验室检查方法

真菌感染的微生物学实验室检查方法对真菌的诊断需要了解真菌寄生的部位,完整的病史,包括职业、业余爱好和旅游史。

检查一般采用直接镜检和真菌培养两种方法即可确诊。

必要时再进行实验、血清学反应或动物接种等。

标本的采集用无菌操作收集适宜部位的标本,可疑浅部真菌感染应取病变部位的毛发、指(趾)甲屑及皮屑等,可疑深部真菌感染的病人应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选取、脑脊液或分泌物、排泄物及痰液等并及时检查,一般不超过1~2小时,以免变质污染。

真菌的直接镜检皮屑、指(趾)甲和毛发等致密而难以透明的标本应先用10%的KOH微加温处理,溶解角质层和细胞基质,然后进行镜检。

脓、痰或血标本可直接涂片镜检。

镜下观察是否有孢子、菌丝或假菌丝。

若怀疑新生隐球菌等有荚膜的真菌感染,根据所致疾病选取标本,经墨汁负染后镜检,见有芽生菌体外围绕着宽厚的荚膜即可做出诊断。

真菌的分离培养一般用于直接镜检不能确诊时。

病原性真菌培养用沙保弱培养基(pH5.6,不适宜生长)培养,为了防止细菌或腐生性真菌的污染,经常加入放线(菌)酮、青霉素、链霉素或其他抑制性抗生素。

如果是皮肤、毛发和甲屑等标本,需经70%乙醇或2%石炭酸浸泡2~3分钟杀死杂菌,再经无菌盐水洗净后接种于沙保弱培养基上,在25℃~28℃的条件下培养数日至数周,观察菌落特征。

可疑深部真菌感染的标本可接种于血平板、肉渣培养基或硫酸钠肉汤内,分别在室温和37℃培养数日至数周。

必要时可在玻片上做真菌小培养,能在光镜下观察真菌的形态和结构的特点及生长发育的全过程,便于鉴别。

阴道或口腔粘膜处标本可直接用棉拭子取材,在血平板上分离。

血液标本需事先增菌,脑脊液标本则取其沉淀物接种于血平板上,于37℃培养。

若疑为假丝酵母菌,可取菌落接种于0.5ml血清试管内,37℃1h后涂片,革兰染色后镜下见有假丝酵母菌细胞长出芽管即可初步鉴定为白假丝酵母菌。

血清学诊断可辅助检查深部真菌感染。

通常使用的方法是乳胶凝集和补体结合等试验。

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调查

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调查
波长) 测每孔 的 O D值。 将 真皮成纤维细胞用 D M 的培养 液培 养 , 于 3 % 、 ME 置 7
体外角质形成细胞 的培养 基是 K—S M, F 而成 纤维 细胞 的培 养液是 D M( 1% F S 。有研究表 明 : ME 含 0 B ) 血清 可 以促进成 纤维细胞生长 , 同时抑制 表皮角质 细胞生长 【 。在构建人 工 3 1 皮肤模型时需要将两种细胞所建立 的真表皮建立在一共同的
因此 , 在本 实验 中充 分考虑成纤 维细胞 的生存 条件 相对 较低 , 有血清即可 ; 而角质形 成细胞则必 须要特定 的培养基 , 如 K—S M_ 。同时, F 4 J 成纤维 细胞 的倍增时间较短 , 一般 ( 3~ 4 d可传一代 ; ) 而角质形成 细胞增长较慢 , 所需倍 增时间较 长, 一般 ( 7 d天传 一代 J 5~ ) 。根 据两者所需 的不 同生 长环 境 和倍增 时间分别来选择不同的培养基和检测时 间。结果可 见, 使用含 K—S M+1 %F S和 D M+1%F S培养基培 F 0 B ME 0 B 养成纤 维细胞 的生长增殖情况是相 同的 ; 同时 , 加入 K—S M F
5 g m T" 剂 2 , 人 3 % ,% C 和 10 m/ l I M 试 O 放 7 5 O 0 %湿 度下 培
养4 , h 用移液器小心吸除上清液 , 每孔加 入二 甲基 亚砜 ( M— D
s 10 放 于 震 荡 器 上 震荡 1mi , 于 3 o 10 空 气 o)5 5 n后 再 7C,0 %
湿度下放置 1h充分溶解细胞 内的 甲瓒结 晶 ; 2 振荡 1 mn 用 0 i,
酶标仪器( 7 n 5 0 m波长 ) 测每孔的 O D值 。
相同步骤重复 3次 。 13 统计学处理 .

常见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常见深部真菌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息 ] r I
。 成 Βιβλιοθήκη 培养法 1 ] 次取材直接涂片漏诊率高达 4 %, 3次取材 5 而
直接镜检 的累积阳性 率可达 9 %l 。应用显色培 养法经 3 9 7 j 7 4 观察菌落色泽和形态即可做 出鉴定 , 8h 阳性率 8 .% 。 86
32 G试 验 . - 几 乎 各 种 致 病 性 真 菌 细胞 壁 上 均 有 B1 一 一— D葡 3 聚糖 。在 真 菌入 血 后 , 用 MB8 生 物 快 速 动 态 检 测 系 统 , 应 .O微
感染 最 易 累 及 肺 部 , 要 致 病 菌 有 曲霉 菌 、 曲 霉 菌 、 曲 霉 主 土 烟 菌 、 曲霉 菌 , 中 以烟 曲 霉 菌最 常 见 。 黑 其
3 3 血清学检测 常用抗原检测方法有新生 隐球 菌荚膜抗 原 .
乳胶凝集试验 , 检测 念珠菌和曲霉菌抗原 的酶联 免疫吸附实验 ( HS ) ; E A 等 抗体检测方面有检测 念珠 菌 、 曲霉菌和隐球菌 的单
取 尿 液 或 脑 脊 液等 离 心 去 上 清 , 检 , 般 2 镜 一 0—3 i 可 完 0m n即
条件致病性 真菌主要有念 珠菌 、 隐球菌 、 曲霉菌 、 毛霉 菌 、
放 线 菌 和奴 卡 菌 等 。念 珠 菌 属 在 以 往 的 院 内 感 染 中 占 主 导 地 位 , 年来 , 家 的 9 个 研 究 室 组 的 全 球 监 测 中心 也 证 明 这 一 近 国 9
11 念珠菌属 .
念珠 菌属又称假丝酵母 菌, 广泛存 在于 自然
界 中 , 生 于人 类 的 皮肤 和黏 膜 , 条 件 致 病 菌 , 染 易 发 生 于 寄 属 感 严 重免 疫 缺 陷 患 者或 接 受 肠 道外 营养 患 者 的各 个 部 位 , 白色 以 念珠 菌 致 病 力最 强 。 其 次 是 热 带 念 珠 菌 、 滑 念 珠 菌 、 柔 念 光 克 珠 菌 、 也蒙 念 珠 菌 。但 随 着 预 防 性 药 物 的 应 用 增 多 , 白色 季 非

深部真菌感染菌群分布与药敏分析

深部真菌感染菌群分布与药敏分析

提供依据。方法
用沙保罗培养基分离培养真菌, 用黑马 Bc—I at S T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检测。结果 共 )制霉菌素( Y )咪康唑( z 、 、 N S、 MI)嗌康唑( C ) 氟康唑(L ) 酮康唑( F ) EO 、 FU 、 K F 的敏感率分别为
检 出7 5株真菌 , 8 念珠菌属 有 7 6株 , 中白色 念珠 菌 55株 , 出率为 7 .4 6 其 5 检 0 6 %。7 6株 念珠 菌对 5 6 一氟胞 嘧 啶( 5一
0 %、 5 3 % 、9 O % 、9 2 % . 表 l 5 6 .8 6 .7 5 .8 见 。
近年来 , 随着激 素 、 免疫 制剂及 大量 广谱 抗 生素 的广泛 应 用, 造成菌群失调 , 菌感染 日益增 多… 。 使真 深部 真菌感染 常常 成为终期感染。同时抗 真菌 药物 的使用 又 使真 菌 出现 了耐药 现象, 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为了解我院深部真菌感染的菌 群分布与耐药 状况 , 我 院 20 ~20 年 临床送 检标 本 分离 对 02 04 出的 7 6株念珠菌进行 了体外 药敏测定 , 6 结果报告如下 。
1 材 料 和 方 法
11 标本来源 7 5 真菌均分离 自我院临床送 检的尿液 、 . 8株 痰 液、 粪便、 血液 、 咽拭子 、 阴道分泌物标本 。 12 试 剂 菌株鉴定 和药敏 采用 黑马 B c—IT微 生物 分析 . at S 系统 的真菌 Yes一1 IS生化 鉴定药敏 板 , 自珠海 黑马微生 at 7D 购 物工程有 限公司。
F )两性霉素B 舳 C、 (
9 .0 10 0 %、6 2 %、7 0 %、5 3 %、9 0 %、9 2 %。结论 深部 真菌感 染 以 白色念珠 菌为主 , 5 C、 6 3 %、0 .0 8 . 1 7 .5 6 .8 6 .7 5 .8 对 一F A MB的敏感 率较高, Z E O、 L K T均出现不同程度 的耐 药, MI 、 C F U、 E 因此临床医生须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关键词 :真菌; 感染 ; 抗药性 , 多种, 真菌 ; 生物, 微 抗药性; 生物敏感性试验 微 中图分类号 :R 7 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 —5 1 (0 6 0 —0 0 —0 0 1 8 7 2 0 )1 1 3 2 子 3 , 44 % , 5株 占 .6 粪便 5 0株 , 6 3 %。 占 .7 2 2 标本中真菌分类 7 5株 真菌分 为 1 . 8 0种 , 为念珠 属 7种 (6 7 6株) 占 9 .7 另 3 , 7 5 %, 种分别 为头地霉 ( ) 马尔尼菲青 8株 , 霉菌( ) 毛霉菌 ( ) 6株 , 5株 。念珠 菌 属 中检 出 白色 念珠 菌 5 5 5 株 , 7 .4 , 占 06 % 光滑念珠菌 5 , 7 5 %, 9株 占 .2 季也蒙念珠菌 1 9 株 , 2 4 %, 占 .2 近平 滑念珠茵 3 6株 , 4 5 % , 占 .9 克柔 念珠菌 1 9 株 , 2 4 %, 带念珠菌 7 占 .2 热 5株 , 9 5 %。 占 .5 皱褶念珠 菌 3株 , 占 03 %。 .8 2 3 各病 区真菌检 出率 各类标 本中真菌 检 出率 最高 的为老 . 年科 (0 3 5株) 占 3 . 5 其 次 为 呼吸 内科 ( 9 , 8 8 %, 1 7株 ) 占 2 . , 5 1 %, 0 肿瘤科 (5株) 占 7 0 %, 液科 (8株) 占 3 5 %, 5 , .7 血 2 , . 5 其 它病 区共检出 2 0株 , 2 .7 0 占 54 %。 24 7 6株念珠菌对 7种 抗真菌 药物 的药 敏试验 在 7 5株 . 6 8 真菌感染 中 , 以白色念珠菌为 主, 55 , 出率 为 7 .4 共 5株 检 0 6%。 对5 一氟胞嘧啶 ( 一v )两性霉索 B 衄 )制霉 菌( s 、 5 C、 ( 、 NY ) 眯 康唑( Z 、 唑(c )氟康唑 (I )酮康 唑( E ) 种抗 MI)嗌康 EO 、 FU 、 K T7 真菌 药 物 的 敏 感率 分 别为 9 . 0 1 0 0 %、 6 2 %、 7 6 3 %、 0 . 0 8 . 1 7 ,

真菌培养检查方法

真菌培养检查方法

真菌培养检查方法真菌培养检查是医院常用的检查方法,用于检测和鉴定真菌感染。

以下是真菌培养检查的步骤和注意事项:1. 采集标本: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采集不同的标本。

例如,对于皮肤真菌感染,可以从病灶边缘刮取皮屑;对于深部真菌感染,可能需要采集血液、尿液等标本。

采集的标本应该尽快送往实验室进行培养,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2. 培养基选择:根据不同的真菌种类,选择不同的培养基。

常用的培养基有沙保弱培养基、孟加拉红培养基等。

培养基的选择应该根据实验室的具体要求进行选择。

3. 接种:将采集的标本接种在培养基上,接种时要避免污染。

接种后将培养基放入恒温箱中进行培养。

4. 观察:在培养期间,需要定期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生长。

一般情况下,真菌在培养基上生长需要几天到几周的时间。

如果发现有菌落生长,需要进行形态学鉴定和生化反应等试验,以确定真菌的种类。

5. 鉴定:通过形态学鉴定和生化反应等试验,可以确定真菌的种类。

有时还需要进行其他检查,如药敏试验等,以确定真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

6. 报告:鉴定完成后,医生会将结果报告给患者。

报告中包括真菌的种类、药敏试验结果等内容。

根据报告,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1. 在采集标本前,应该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污染标本。

2. 培养期间,应该保持恒温箱的温度和湿度,以确保培养基上的真菌能够正常生长。

3. 在鉴定真菌时,应该注意观察菌落的形态和颜色等特征,以及进行生化反应等试验,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4. 对于深部真菌感染,需要进行多次检查,以排除假阳性的可能。

真菌检验技术

真菌检验技术

真菌检验技术在医学领域,真菌检验技术是诊断真菌感染、保障患者健康的重要手段。

真菌作为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有时会引发各种疾病,从轻微的皮肤感染到严重的系统性感染都有可能。

因此,准确、及时的真菌检验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至关重要。

真菌检验技术多种多样,首先要提到的是直接镜检法。

这种方法相对简单快捷,医生通常会从患者的感染部位采集样本,比如皮肤鳞屑、指甲碎屑、痰液、脑脊液等。

然后将样本制作成涂片,经过染色处理后,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

如果能看到真菌的孢子、菌丝等结构,就可以初步判断存在真菌感染。

但直接镜检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真菌数量较少时可能会漏检,而且不能准确鉴定真菌的种类。

培养法是真菌检验中另一种常用的技术。

将采集到的样本接种在适合真菌生长的培养基上,然后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条件下培养。

经过一段时间后,如果培养基上长出了真菌菌落,就可以进一步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

培养法的优点是可以获得纯培养的真菌,便于进行更详细的鉴定和药敏分析,但它也有缺点,那就是培养周期较长,一般需要数天甚至数周的时间,而且有些真菌在常规培养基上不易生长,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真菌检验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通过设计针对真菌特异性基因片段的引物,对样本中的真菌 DNA 进行扩增,然后通过检测扩增产物来判断是否存在真菌感染。

这种方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快速检测出微量的真菌 DNA,而且还可以对真菌进行种属鉴定。

此外,还有一些基于核酸杂交和基因测序的技术,也为真菌的准确鉴定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血清学检测也是真菌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检测患者血清中针对特定真菌的抗体或抗原。

当人体感染真菌后,免疫系统会产生相应的抗体。

通过检测这些抗体的水平,可以辅助诊断真菌感染。

但血清学检测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感染的早期,抗体可能还未产生,或者在某些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抗体反应可能不明显。

真菌临床检验技术

真菌临床检验技术

真菌临床检验技术真菌临床检验在诊断和治疗真菌疾病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由于真菌感染菌种构成的变化,新的条件致病真菌的出现,以及真菌感染率的提高,我们需要更为精细和深入的检测工作,以便确定真菌种类和其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

对真菌进行精确的识别和耐药性分析,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从而有助于患者的快速恢复。

这里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常见的真菌临床检验技术。

1.标本采集标本采集是检验的基础,需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疾病种类,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

如果疑似浅表真菌感染,例如体癣,可刮取病变部位的边缘痂皮。

对于疑似深部真菌感染,需要采集的标本包括脓液、痰液、脑脊液、血液等。

无论何种情况,标本的采集都需要在尚未使用药物治疗前完成。

如果已经用药,需要停药一周后才能再次采集标本。

另外,标本的采集必须足量,一般情况下,活体组织需要两份(一份用于显微检查和培养,一份送给病理科进行检查),皮屑需要两块,胸腔液为20毫升,脑脊液和血液为5毫升。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保证无菌,避免二次感染。

采集完成后的标本要尽快送检,保存时间不超过两小时,特别是对于深部真菌标本。

2.直接检查法真菌直接检验主要在显微镜下进行。

首先,取一部分患者的标本,放置在玻璃载片上,加入适量的载液。

在平均分布标本后,用另一块玻片覆盖。

待片刻,利用火焰迅速烘烤载玻片,但不可持续加热以避免结晶。

随后,轻压盖玻片,除去气泡的同时使标本尽可能压薄。

清理周围的溢液后,可以用显微镜观察。

初步选择低倍镜,观察是否存在孢子或菌丝。

确定存在后,使用高倍镜进行细致观察,描绘出孢子和菌丝的排列、大小、位置、特征和形态等。

真菌直接检查是一种较为快速和直接的检测方法,其结果可以明确患者是否被真菌感染。

如果结果为阳性,可以确诊患者的真菌感染;如果结果为阴性,仍不能排除真菌感染的可能性。

通过显微镜,我们可以明确部分病原菌种,如花斑癣菌、新型隐球菌等,也能够确定某些特定的菌属,如念珠菌属。

116例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调查分析

116例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调查分析
约2a 。 rm) 的3 。 株 热 带 假 丝 酵 母 茵 : 灰 色 , 蓝 色 蓝 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 般 资料 .
Hale Waihona Puke 病 例 选择 采 用 回顾 性 调查 方 法 , 我 对 院真菌室20年1 0 7 月至 2 0 年 1 0 8 月痰 真 菌 镜 检 及培 养 阳性 16 患者 的 病 历进 行 详 例 1 细查阅, 筛选 出符 合院 内深 部 真 菌 感染 的 病例, 详细 登 记和 统 计患 者年 龄 、 别 、 性 住 院 时 间 、 础 疾病 及 其 治 疗 措 施 、 原 学 基 病 资料 等 情况 。 属。
石家庄
0 00 ) 5 80
【 摘要l 目的 探讨深 部真茵感染的现状 . 病原茵种 类, 用 真茵药物的敏 感性 , 常 抗 预防和减 少院内 部真茵感染。 深 方法 用 沙氏 培养基培 养出真茵, 玛嘉显色培 养基,0 o 茵药教 纸 片 科 Rs .真 c刍 扩散 法。 结果 1 年中共收集16 1份痰真 葛培 养阳性的临床 标本, 其 中确诊为假丝酵母茵的8例, 3 其次曲霉茵属2例, 4 混合感染9 结论 临床感染的真茵仍以白色 例。 假丝酵母茵为主, 非白色 丝酵母 假 茵和 曲茵的感染有上升趋 势。 抗真 茵药物对 酵母 茵的耐 药性分布具有明显的种闽差异。 两性 霉素B 制霉茵素耐 药率较 低 , 是抗 真菌首选药物, 茵对唑类药物存在 交叉耐 药现象。 酵母 特比豢芬对由茼感染有较 高的敏 感性这 一问题还 值得探讨。 【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痰 深部真 茵 抗真 茵药物 【 中图分类号】 39R 1 【 R 7l59 文献标识码J A 【 文章编号l 62 55(01 8 )02- 2 7- 64 1 0( - 09 0 1 2 ) b- -

深部真菌感染患者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的临床意义

深部真菌感染患者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的临床意义

深部真菌感染患者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的临床意义发表时间:2016-06-17T10:27:23.853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3月第5期作者:姜莉[导读] 深部真菌感染是指致病真菌侵犯皮下组织和内脏等器官,导致器官发生真菌性感染。

姜莉(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贵州贵阳550000)【摘要】:目的:讨论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10月,深部真菌感染患者31例为研究对象,另外在选取20例健康人为对照。

采用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1-3-β-D葡聚糖的含量。

结果:观察组的患者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平均值为(5.74±1.35)pg/ml;而观察组的平均值为(268.28±101.07)pg/ml。

观察组的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可以在早期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感染消息,是一种实用的早期诊断方式。

【关键词】1-3-β-D葡聚糖;深部真菌感染;临床检测深部真菌感染是指致病真菌侵犯皮下组织和内脏等器官,导致器官发生真菌性感染。

具有发病率高、病情快、死亡率高等特点,严重的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1]。

临床中,由于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激素、广谱抗生素和肿瘤化疗药物的大量使用,导致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并且该疾病在发病初期并没有出现什么异常反应,病情容易被隐藏,往往发现时病情已经达到十分严重的地步,因此该疾病在初期时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的现象,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影响[2]。

所以如何在早期快速诊断和治疗深部真菌感染是至关重要的,为了研究检测血清1-3-β-D葡聚糖的临床效果,特选取2015年1月—10月,深部真菌感染患者31例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1月—10月,深部真菌感染患者31例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17至91岁,平均年龄(35.4±5.5)岁,其中泌尿道感染的患者为15例,呼吸道感染的为10例,血液感染的为4例,静脉插管引起感染的为2例。

真菌常用的体外药敏试验方法比较(1)

真菌常用的体外药敏试验方法比较(1)
先将氟康唑粉末溶于蒸馏水,然后用配制好的RPMI1640液倍比稀释, 使其起始浓度为640µg/ml, 终末浓度为1.25µg/ml,分装无菌洁净的 12mm×75mm试管:
64 32 16 8
4
2 1 0.5 .25 .125 +

前10管: 0.2ml氟康唑+1.8ml菌液
念珠菌属 35 ℃孵育48小时 新型隐球菌 72小时
菌液制备
将受试菌在沙保罗培养基上转种,以保证其纯度和活性。用0.85%的盐 水制成酵母菌悬液,调整其浊度达到0.5麦氏比浊标准(约为 1~5×106CFU/ml)。
常量稀释法:用RPMI1640液体稀释2000倍
接种浓度约为0.5~2.5×103CFU/ml
微量稀释法:用RPMI1640液体稀释1000倍
NCCLS M44-P. 2003
培养基: Mueller-Hinton琼脂
补充 2%
Glucose
0.5ug/ml Methylene blue dye
PH7.2-7.4
优点: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
操作简便,价廉
缺点:目前只限氟康唑
NCCLS纸片扩散法
0.5麦氏比浊标准(约为1~5×106CFU/ml)。
读取MIC结果
2ml菌液 1.8ml1640
常量稀释法
药敏结果判定
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为100%抑制 其他唑类药物为80%抑制
(取0.2ml的生长对照菌液加入0.8mlRPMI液体培养基的菌液浓度)
质控株
克柔念珠菌ATCC 6258 近平滑念珠菌ATCC 22019 白念珠菌ATCC 90028 白念珠菌ATCC 24433
微量肉汤法
氟康唑的稀释方法同常量法,但起始浓度为2×常量法的 浓度(即128µg/ml ),终浓度为0.25µg/ml 。

真菌感染的常规检验方法

真菌感染的常规检验方法

真菌感染的常规检验方法真菌的临床实验室检查一般包括标本采集、直接镜检、染色镜检、分离培养、生化反应及免疫学试验等。

以直接镜检和分离培养最重要。

1标本采集不同真菌感染应采用不同的临床标本。

浅部真菌感染可以采集毛发、皮屑、指(趾)甲、痂等,标本在分离前常先用75%的乙醇消毒。

深部真菌感染的检查可取痰、尿液、口腔或阴道分泌物、脑脊液、各种穿刺液和活检组织等。

采集标本时应注意无菌操作。

采集标本后应及时转运至实验室进行检查,一般不超过1~2h,以免标本变质污染。

标本须在用药前采集,对已用药者则需停药一段时间后再采集标本。

2检查方法2.1 直接检查法直接镜检是最简单也是很有价值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其优点在于简便、快速,无菌部位的阳性结果可直接确定真菌感染。

但是,除了少数真菌外,多数不能确定其种类。

由于阳性率较低,阴性结果亦不能排除诊断,有时需反复检查或做其他方法检查以进一步确定。

直接镜检对于浅表和皮下真菌感染最有帮助。

2.1.1 不染色标本检查取皮屑、毛发、指(趾)甲屑等标本置于载玻片中央,滴加100~200g/L KOH溶液1~2滴,以盖玻片覆盖后在火焰上微微加热,使组织或角质溶解、透明后,先于低倍镜检查有无真菌菌丝或孢子,再以高倍镜检查其特征,可初步诊断真菌感染。

2.1.2 染色标本检查有些真菌如深部真菌需要染色后才能更清楚地观察,常用的染色方法如下。

(1)革兰染色法:多用于白假丝酵母菌、孢子丝菌和新近感染的组织胞浆菌等。

所有真菌均为革兰阳性。

(2)乳酸酚棉蓝染色法:取标本于载玻片上,滴加染液,加上盖玻片后于镜下观察,真菌被染成蓝色。

该法适用于各种真菌的直接检查,培养物涂片检查及小培养标本保存等。

(3)荧光染色法:用0.1%吖啶橙对标本涂片和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白假丝酵母菌、皮炎芽生菌、球孢子菌为黄绿色,新型隐球菌、鼻孢子菌为红色,组织胞浆菌为红黄色,曲霉菌为绿色。

2.2 分离培养法真菌培养是目前鉴定真菌的唯一方法。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在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应用与研究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在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应用与研究

传统的检测真菌方法 : ①直接方 法 :是组 织或渗 出物中
可分离培养 出致病真菌。特点 : 时长 , 由于大量广谱 抗生 耗 并
诊断及 对症治疗 。 为临床提供 准确 的指导用药依 据 , 评价选用 药物 的有效性。 以达到对危重 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早发现 、 早 诊断 、 早治疗 , 时挽救患者生命 , 及 降低病死率 。
表1 3 种试验方 法对诊 断深部真菌感染的 比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讨

看 出, 与临床 符合 阳性 数 、 验灵敏度 、 试 特异性均为血浆葡 聚 糖检测法最 高。
由于 131D葡聚糖仅广 泛存在 于真 菌的细胞壁 中 , ,-一 3 当
真 菌进入人体 血液或深部组 织后 , 经吞 噬细胞 的吞噬 、 消化 等处理 后 , ,- . 131D葡聚糖可从胞壁中释放 出来 , 3 从而使血液
参 考 文 献
明显优于传统 的培养法和血清学诊断试萼 I1 盒-。本研究通过探 . 2
讨 比较这种新 的深部真菌感染检测方法与传统实验室 的培养
方法之间的关 系,评价血浆 131D葡聚糖 的检测对深部真 ,-一 3 菌感染诊断的临床意义。
1 材 料 与 方 法
进行反应 ,反应结束 后 自动计算 出待测血浆 中 131D葡聚 ,- . 3
广东省佛 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 00 58o ) 目前 , 深部真菌感 染已成为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病 和死 亡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深部真菌感染治疗成败的关键在于早 期诊 断。传统 的微生物分离 、 培养与鉴定需要时间较长 , 患者
在等待期间有可能病情加重 , 甚至死亡 。有研究报 道葡聚糖 在念珠菌血症时 明显升 高 , 将其用于念珠 菌血 症的早期诊断

临床检验G试验和GM试验定义、临床意义、检测结果影响因素区别总结

临床检验G试验和GM试验定义、临床意义、检测结果影响因素区别总结

临床检验G试验和GM试验定义、临床意义、检测结果影响因素区别总结G 试验和GM 试验作为检测真菌抗原非培养技术,已经成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指标之一,这两种标志物受到较大关注,是国内外侵袭性真菌病诊断研究热点,并且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

定义G试验:又称1,3-β-D 葡聚糖试验,是检测真菌的细胞壁成分1,3-β-D 葡聚糖,人体的吞噬细胞吞噬真菌后,能持续释放该物质,使血液及体液中含量增高。

1,3-β-D 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鲎变形细胞裂解物中的G 因子,活化的G 因子又可使凝固酶原转化为凝固酶,通过旁路途径激活鲎试验,从而产生凝集反应,故称G 试验。

GM试验:是检测曲霉菌细胞壁上的一种多聚糖抗原(即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lactomannan,GM),半乳甘露聚糖是广泛存在于曲霉和青霉细胞壁的一种多糖,在曲霉菌侵袭组织早期,曲霉菌细胞壁外层的GM 可被释放入血,是最早释放的抗原,可以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进行检测。

GM 试验主要适用于侵袭性曲霉引起的感染。

临床意义G试验方法具有快速、操作方法简单等特点,适用于隐球菌、接合菌(毛霉菌)以外的所有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尤其是念珠菌和曲霉菌引起的感染;G 试验测得包括曲霉和念珠菌在内更多致病性真菌,具有较好敏感性和特异性,假阳性率较低,只能提示有无真菌侵袭性感染,并不能确定为何种真菌感染,这是此方法的缺陷。

GM试验主要针对于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早期诊断。

可对血清、脑脊液、肺泡或支气管灌洗液进行检测。

在其他诊断方法阳性之前 6 至14d 即可检测到GM。

另一方面,GM释放量与菌量成正比,可以反映感染的严重程度,连续检测GM也可作为治疗疗效的监测;根据侵袭性肺真菌病诊断指南,其中G试验、GM 试验连续2次阳性为有意义检查结果。

检测结果影响因素▲ G 试验出现假阳性的因素:1.药物因素:①血液制品: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白蛋白、凝血因子或新鲜冰冻血浆;②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曲松、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氟氯西林等;③抗肿瘤药物:抗肿瘤药物如香菇多糖、多糖K、裂褶多糖和西索菲兰等是G试验检测的假阳性因素之一。

浅析深部真菌感染的微生物检验

浅析深部真菌感染的微生物检验

浅析深部真菌感染的微生物检验发表时间:2016-09-08T14:17:53.487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10期作者:王旭1 马可佳1 江云飞1 李冬梅2[导读] 在临床中,白色酵母菌与热带假丝酵母菌是最常见的深部真菌,本文主要对这两种深部真菌的检验及鉴定方法进行阐述。

(1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 150090)(2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90)【摘要】目的:讨论并分析深部真菌感染的微生物检验方法及检测结果。

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检验的35例深部真菌感染患者,其中下呼吸道感染19例,泌尿道感染10例,消化道感染4例,血液系统感染2例,对其采集标本进行微生物检测,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5例患者成功分离真菌菌株72株,其中白色酵母菌36株,热带假丝酵母菌21株,白色假丝酵母菌10株,克柔念珠菌5株。

结论:深部真菌感染侵犯的主要是内脏和皮下组织,会引发患者全身性感染的真菌,多数的深部真菌可引起慢性肉芽肿样炎症、溃疡及坏死等病变。

【关键词】深部真菌;感染;微生物检验【中图分类号】R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0-0220-02深部真菌感染主要是指能够入侵深部组织及内脏的真菌,主要有隐球菌、假丝酵母菌、毛霉菌、曲霉菌等,白色酵母菌与热带假丝酵母菌感染在临床中比较常见。

组织胞浆菌属于二柑性真菌,假丝酵母菌、毛霉菌、曲霉菌等属于条件致病性真菌,只有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才可能引起机体致病[1]。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检验的35例深部真菌感染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4例你年龄19至89岁。

其中其下呼吸道感染19例,泌尿道感染10例,消化道感染4例,血液系统感染2例。

1.2 白色酵母菌检验方法1.2.1生物学特性白色酵母菌即白色念珠菌。

真菌培养及鉴定方法有哪些

真菌培养及鉴定方法有哪些

真菌培养及鉴定方法有哪些真菌培养及鉴定方法有哪些真菌的营养要求不向。

在一般细菌培养基上均能生长。

真菌培养及鉴定有哪些的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真菌培养及鉴定的资料,仅供参考。

真菌培养及鉴定1.采集标本体表真菌的标本有毛发、皮屑、甲屑、痂等,标本在分离前常先用75%的乙醇消毒。

深部真菌的标本可根据情况取痰、尿液、粪便、脓液、口腔或阴-道分泌物、血液、脑脊液、各种穿刺液和活检组织,采集标本应注意无菌操作。

2.培养检查:可提高真菌检出率,并能确定菌种。

标本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Sabouraud agar)上,置室温或37℃培养1~3周。

必要时可行小培养协助鉴定。

菌种鉴定常根据菌落的形态及显微镜下形态判断。

对某些真菌,有时尚需配合其他鉴别培养基、生化反应、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

真菌培养的方法与直接镜检法相比较而言,更能对大部分真菌感染的灰指甲作出准确的鉴定,也是诊断灰指甲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

下面我们就从培养基的选择、培养时间、菌种鉴定三方面来了解一下灰指甲的真菌培养法。

1.培养基的选择通常培养真菌会同时选用两种培养基,如果单用一种培养基,则容易忽略其它种类的真菌诊断。

常见的两种培养基,一种为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中加抗菌剂,常为氯霉素和放线菌酮;另一种是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中仅加氯霉素,不加放线菌酮。

2.培养时间各种真菌的生长速度不同,所以报告的时间也不同。

一般皮肤癣菌生长较缓慢,在26℃-28℃的环境下需要培养2-4周才能发报告,但是,皮肤癣菌含盖的菌种较多也需要区别对待;酵母菌生长较快,通常2-3就可以发报告,如果为阴性则需要观察1周;霉菌生长也比较快,一般2-4天就可以发报告。

3.菌种鉴定(1)丝状真菌:包括皮肤癣菌和霉菌,根据菌落形成所需要的时间,在不同条件下生长的情况,菌落表面及背面的形态、色素,培养基中有无色素,培养物用乳酚棉蓝染色后镜检找特征性标志结构。

(2)酵母菌:分为形态学鉴定及生化试验。

真菌感染性疾病的检验方法与鉴定分析

真菌感染性疾病的检验方法与鉴定分析

真菌感染性疾病的检验方法与鉴定分析作者:吴章菊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20年第11期【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真菌感染性疾病的检验方法及鉴定情况。

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66例真菌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166例患者所采取的多种检验方法及鉴定情况进行探讨和分析。

结果:166例患者中共检出真菌群5种,其中白色念珠菌占63.25%(105/166)、熱带念珠菌占15.06%(25/166)、光滑念珠茵占10.85%(18/166)、曲霉菌占7.83%(13/166)、近平滑念珠菌占3.01%(5/166)。

结论:对于真菌感染性疾病,采用直接镜检、分离培养、染色镜检、动物实验检查、免疫学检查等方法,可有效检出患者所感染的菌种,借以检验与鉴定真菌形态与特征等,为真菌感染患者提供诊断依据。

【关键词】真菌感染性疾病;检验方法与鉴定分析【中图分类号】R7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11-33--01真菌感染是由于各种真菌所导致的感染性疾病。

其种类繁多,包括念珠菌、新型隐球菌、曲霉菌等。

本病可以分为浅部真菌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浅部真菌感染好发于毛发、皮肤、指甲等位置表浅的地方。

深部真菌感染经常侵犯到人体的口腔黏膜,胃肠道黏膜以及各个脏器,甚至通过血液传播播散至全身,呈弥漫性的感染[1]。

因此,感染真菌后应及时就医,本文旨在探讨真菌感染性疾病的检验方法及鉴定情况,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66例真菌感染性疾病患者及其采集的各种标本培养出的166株真菌纳入本次研究。

166例患者中含男患者102例、女患者64例,年龄起止范围15至80岁,均龄(60.2±5.4)岁。

采集的标本种类有:痰液标本(118例)、血液标本(12例)、尿液标本(25例)、粪便标本(4例)、其他标本(7例)。

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对深部真菌病诊断的研究

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对深部真菌病诊断的研究

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对深部真菌病诊断的研究目的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对深部真菌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将2014年2~6月天津市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110份数据(标本140份)分为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组33例和无侵袭性真菌病组77例,分析比较葡聚糖水平,并使用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值。

结果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组的葡聚糖水平(279.78±83.26)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34.05±9.35)pg/mL(P<0.001);ROC 曲线下面积为0.946(95%的置信区间为0.904~0.988),当以95.20 pg/mL为临界值时,实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8%、93.5%、80.0%和93.3%;临床符合率达到89.1%。

Kappa值0.784(P<0.05)。

结论血清葡聚糖水平可以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本研究中用北京金山川公司的GKT-1M 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葡聚糖水平,进行深部真菌感染诊断时的最佳临界值为95.20 pg/mL,当以此临界值对深部真菌感染进行诊断时,临床一致性较好。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serum(1,3)-β-D-glucan for deep fungal disease. Methods 110 copies of data(140 specimens)of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ianjin Armed Police logistics academy from February to June 2014 were divided into the invasive fungal disease group with 33 copies and the non-invasive fungal disease group with 77 copies. The glucan level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 ROC curve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critical value. Results The glucan level of the invasive fungal disease group was (279.78±83.26)pg/mL,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34.05±9.35)pg/mL of the control group(P<0.001). The ROC area under curve was 0.946(95% confidence interval was 0.904-0.988);When 95.20 pg/mL was used as the critical value,the sensitivity,specificity,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experiment were 84.8%,93.5%,80.0% and 93.3%. The clinical accordance rate reached 89.1%. The Kappa value was 0.784 (P<0.05). Conclusion The serum glucan level can be used for the diagnosis of deep fungal infection. This study uses the GKT-1M Set dynamic fungal detection kit of Beijing Jinshan Company to detect the serum glucan level. The optimal critical value for deep fungal infection diagnosis is 95.20 pg/mL and when this critical value is used for the diagnosis of deep fungal infection,the clinical consistency is better.[Key words] Deep fungal disease;Diagnosis;Serum 1,3-β-D-glucan;ROC curve现今,尽管存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仍然是免疫抑制患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1]。

深部真菌感染实验室诊断经验分析

深部真菌感染实验室诊断经验分析

深部真菌感染实验室诊断经验分析
石洪琼;孔晋星;杜艳
【期刊名称】《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4(035)008
【摘要】近年来深部真菌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成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但有不少医务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不足,易与许多疾病混淆,延误诊断甚至导致误诊,为使临床医生及医学检验人员提高对本病的了解和认识,笔者回顾总结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近期确诊的40例深部真菌病,认为骨髓细胞涂片镜检对诊断深部真菌感染具有重大意义[1].骨髓细胞涂片检出深部真菌的正确报告具有时间短、快速的优点,可以为患者的早期诊疗提供依据,对尽快抢救患者生命及节省医疗费用起着重要作用,现将有关资料报道如下.
【总页数】3页(P135-137)
【作者】石洪琼;孔晋星;杜艳
【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云南昆明 650032;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云南昆明 650032;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科,云南昆明 65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79
【相关文献】
1.深部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J], 陈雨华;许传先;孙伟峰
2.深部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和药敏试验 [J], 刘伟;李若瑜
3.深部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J], 彭婉婵;谷秀梅;刘文恩
4.深部真菌感染实验室诊断经验分析 [J], 石洪琼;孔晋星;杜艳;
5.深部真菌感染实验室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J], 张利侠;归巧娣;刘波;胡淑玲;董兆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断难点及对策

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断难点及对策

[ 关键词 ] 深部真菌感染 ; 临床诊 断
自上世 纪 8 代 以来 , 袭性 真菌感 染 的发生 率 O年 侵 逐 年上 升 , 丝 酵母菌 、 由假 隐球菌及 曲霉 等条 件致病 菌
引起 的深部 真 菌 感 染 已成 为 医 院 感 染 的 主要 原 因 之

涂 片法 的漏 诊率 高达 4 % , 3次 取 材 直接 镜 检 的累 5 而 积 阳性 率可 达 9 % ; 9 临床 需要 注 意 阴性结 果 不 能排 除
暗色 真菌感 染 。通 过 P S、 A 银染 等 特殊 染 色可 清楚 地显 示真 菌细胞 。新 近开 发 的为提 高假丝 酵母 菌属培 养 阳性率 的显 色 培 养 法 , 3 c 孵 育 4 经 7I C 8小 时 观察 菌 落色 泽和 形态 即可做 出鉴定 , 阳性率 高达 8 .% 。 86 组织 活检病 理 学检 查 是 确 诊 的 唯一 金 标 准 , 实 但 际工作 中 , 临床 医生 对所 有 感 染 的患者 不 可 能 均获 取
变 。按 外源 性 和 内源 性 深 部 感 染 真 菌 可 以分 为 两 大
和治疗 。因此 , 格 的 I 微 生 物标 本 的真 菌镜 检 和 合 临床 培养就 成 为临床诊 断 的重要 依据 之一 。需要 注 意的是 在免疫 功 能正常 的 患者 , 即使 经 纤 维支 气 管 镜 下保 护 性 毛刷 取得 的标 本 真 菌 培 养 阳性 也 可 能 为 污 染 或 定 植, 尤其 是假 丝酵 母 菌 , 能作 为侵 袭 性感 染 的依 据 。 不 但 合格 标本 如支气管 肺 泡灌 洗 液 、 脊 液 直 接镜 检 或 脑 培养新 生 隐球菌 阳性 , 或发 现 肺 孢 子 菌包 囊 、 养 体 、 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部真菌感染实验室检验方法的比较一、深部真菌感染的现状及其定义及引起深部真菌感染的因素真菌与人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据统计自然界中真菌至少包括50,000种,但是与人类疾病密切相关的真菌种类仅几十种[1]。

近年来,真菌感染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深部真菌感染就是指由致病性真菌所引起的人体深部感染,如侵及到皮肤深层如内脏,如肺、粘膜、肌肉、脑、消化道等器官,危害性较大,已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危重患者的健康与生命,成为住院患者感染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

.据报道,在美国医院内菌血症/败血症病例中,真菌感染在血流感染常见致病菌中居第三或第四位,真菌感染可明显增加病人死亡率和住院率[4]。

.由于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困难,治疗药物有限,感染所致病死率仍高达40%[5].因此深部真菌的诊断尤其是快速诊断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

深部真菌感染的危害已越来越突出。

目前深部真菌感染已成为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6]。

引起深部真菌常见的致病菌主有念珠菌、隐球菌、曲菌、毛霉菌及放线菌等[7]我们知道,真菌在人体中,与细菌之间起着重要的微生态平衡作用。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及皮质类固醇激素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器官移植、导管插管等普遍开展,深部真菌感染率越来越高。

诱发深部真菌感染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糖尿病和尿毒症等,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和抵抗力降低。

2、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敏感的细菌被抑制,消除了正常菌群中与真菌相拮抗的细菌,使真菌得以大量繁殖。

3、肾上腺皮质激素破坏淋巴细胞,使抗体形成减少。

4、大剂量X线照射、抗肿瘤药物和免疫抑制剂都能抑制骨髓,使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减少,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力降低。

5、侵入性检查和治疗(如长时间静脉插管,留置导尿管和大手术)可引起局部损伤,成为真菌侵入的门户,在机体抵抗力低落时在体内繁殖致病。

二、深部真菌感染的危害性及临床预后据统计,近30年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增加了3-5倍,真菌感染为艾滋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6]。

据美国115家医院真菌感染调查显示2004年真菌感染率为1993年的近4.6倍[8];在国内2003年北京协和医院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率为20世纪90年代的3.6倍。

[9],深部真菌感染病主要包括深部皮肤真菌病,烧伤真菌病,妇科真菌病、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真菌的感染,肺部的真菌感染,外科的真菌感染,老年性真菌病,免疫缺陷患者与真菌感染,消化系统的真菌感染,骨髓移植患者的真菌感染,AIDS与真菌感染等。

大量的文献报道表明,严重大面积烧伤患者,由于多次创伤和打击,病程冗长,体质严重耗竭,机体抵抗力下降,往往引起深部真菌感染,从而出现严重后果。

据报道,近年烧伤真菌检出率有上升趋势,烧伤病人真菌感染死亡率可达47.4%[10]。

在医院的ICU病房中,真菌的感染死亡率最高 [11 ,12]。

据吴铁军等报道[13]在ICU病房中,肺部真菌感染后死亡率高达39%上述结果表明真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是住院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十分重视真菌感染的监测。

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高、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治疗费用昂贵、临床诊断困难、容易产生耐药等,传统的诊断方法主要有培养、病理切片等方法。

但培养耗时长、阳性率低、标本容易受到污染。

如痰培养容易受到上呼吸道寄生真菌及空气中的真菌的污染影响培养结果。

组织病理很难被病人接受因而在临床工作中开展比较困难。

面对持续高烧、抗生素治疗无效的病人,因缺乏快速的客观的实验室诊断依据,贻误治疗。

很多医生采用经验性抗真菌治疗,但由于缺少有力的实验室证据、抗真菌药物昂贵等病人家属很难理解,容易激化医患矛盾。

目前急需一种能够早期快速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方法。

正是由于诸多的原因及深部真菌感染对患者造成的严重危害程度,对于真菌特别是深部真菌的快速检验愈来愈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

三、实验室检验真菌的常见方法1、培养与镜检真菌感染的实验室监测主要有四种方法:直接镜检、微生物培养、血清学实验和DNA探针。

直接镜检患者痰、喉或气管分泌物培养阳性率为10%到30%。

当血培养显示菌落或放散的分生孢子链时可以得出阳性得结果。

只凭借培养检验真菌,至少75%的患者会漏诊[14]。

病理切片法加真菌培养可使真菌检验的阳性率增加[15]。

2、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的诊断技术不断涌现,近年来,用于检则真菌的抗原、抗体及代谢产物的血清学检查和真菌核酸检测(PCR技术)已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测,并已成为这一领域研究的热点。

在国外,用于检测血中和支气管灌洗液中的真菌DNA的PCR的标准已有制定。

平板真菌引物针对高度保守多拷贝基因序列,如18s核糖体DNA;使用此引物的分析以及特异寡核苷酸探针的杂交可以检测血中各种的真菌,敏感度达到1-10fg/mL(16,17)。

最近出现的实时PCR可以使真菌数量快速扩增,污染减少[18]。

,但同时我们还应看到PCR检测真菌的不足,首先,对实验室条件要求较高,应在P3级以上的实验室中才能进行,其次,运行的成本高,使用分子生物学的仪器和试剂均很昂贵。

第三,PCR方法学是缺少一致性,缺乏对比。

基因芯片技术作为一门崭新的技术,已经在许多检测日得到应用,得到世人的瞩目,但仍然存在着许多如技术成本昂贵、复杂、检测灵敏度较低、重复性差、分析泛围较狭窄等问题。

3.血清学检测方法反向免疫电泳、免疫荧光、补体结合实验同放免一样依赖于正常的宿主免疫功能,通常在免疫低下的患者检验效率减低。

Dupont等人报道乳胶凝集实验的特异性很高,但敏感性不好[19]。

Masahiro等人得出相似得结果,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23%、98%和64%。

其他检测抗原的实验(如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可以提高敏感性,但假阳性率依然很高,约10到20%[20]。

.4真菌标志物1-3-β-D-葡聚糖检测目前,快速检测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五大类:1、直接从临床标本中检查微生物抗原。

(Direct detection of pathogen’s antigens or antibodies from patient’s body fluids.)应用单克隆抗体结合各种形式的放射免疫分析(RIA)、酶免疫分析(EIA)、荧光免疫分析(FI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IA)、生物发光免疫分析(BIA)等,足以检出临床标本中痕量的(10-18-10-21)微生物抗原,免去细菌或病毒培养过程,直接完成微生物感染的快速诊断。

二、检查某些细菌的专有酶进行快速鉴定。

(Detection of specific enzymes of bacteria. ) 已发现某些具有特征性的酶,应用适当的底物可迅速完成细菌鉴。

3、快速检测细菌生化反应的色原或荧光底物及成套鉴定系统。

(Chromogenic or fluorescence substrates for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bacteria.) 国外以API为代表的细菌生化反应的成套系统中没,已用新型的色原或荧光底物代替传统的糖类和氨基酸。

此种底物系由色原(呈色)或荧光与糖类或氨基酸人工合成。

此底物无色,经细菌的细胞内或细胞外酶的作用而释放出色原(呈色)或荧光,其优点是特异性强,反应迅速,易于自动化检测,明显提高了细菌生化反应的准确性,实现了细菌生化反应革命性变化。

4、应用不同载体的快速凝集试剂检查与鉴定微生物。

(Rapid agglutination tests by coated carriers. ) 所用的载体有聚苯乙烯粒子(Latex),明胶粒子、炭末、含蛋白A 的金葡萄球菌、胶体金、胶体硒。

5、快速检测细菌、真菌的毒素或标志物。

(Rapid detection of bacterial toxins or markers)自临床标本中直接检出细菌的毒素,常比细菌培养更可靠。

大量的研究结果和实践表明,在上述的五大类的方法中,最为特异、敏感、有效的方法为检测细菌、真菌的毒素或标志物的方法。

葡聚糖广泛存在于真菌细胞壁中,占其干燥重量的80%-90%。

其中1-3-β-D-葡聚糖占真菌壁成分50%以上,尤其在酵母样真菌中其含量可更高,1→3-β-D-葡聚糖是真菌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当真菌进入人体血液或深部组织后,经中性粒细胞及吞噬细胞的吞噬、消化处理后,(1→3)-β-D-葡聚糖可从细胞壁释放出来进入血液及其他体液(如尿液、脑脊液、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中,我们可以检测到其中的(1→3)-β-D-葡聚糖水平异常升高[21]。

在浅部真菌感染中(1→3)-β-D-葡聚糖未被释放出来,故在体液中的量不增高。

研究报道将(1→3)-β-D-葡聚糖用于念珠菌血症的早期诊断明显优于传统的培养法和血清学诊断试验[22,23]。

有研究显示(1→3)-β-D-葡聚糖在体内的变化与病程呈平行关系[24],连续测定葡聚糖含量有益于预测抗真菌化疗效果[6]。

20世纪90年代初发现,1-3-β-D-葡聚糖可特异性激活自鲎变形细胞溶解产物提取的G因子,从而旁路激活鲎试验,此过程称为G试验。

临床上,由于深部真菌感染的严重程度常常与血浆多糖的升高水平一致,故可将G试验应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包括念珠菌感染和曲菌感染等)。

四、1→3-β-D-葡聚糖定量检测的应用情况目前,国内的专门用于检测真菌1→3-β-D-葡聚糖仪器是北京金山川科技发展有限生产的MB -80系列,该公司的针对国内外发的情况,结合国内临床使用现状,经过大量实验研究及临床对照,在国内率先开发和研制成功了操作简便,单人次独立使用的体液深部真菌1→3-β-D-葡聚糖动态快速检测试剂盒。

其产品已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

国外,日本和光公司的产品获得FDA批准,同国外的同类产中相比,国内的产品具有性价比高、服务快捷的特点。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160余家医院、血站等单位使用北京金山川公司的产品,其中包括北京协和医院、301医院、北京友谊医院和上海瑞金医院。

普遍反应该产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快速:1小时内即可完成检测。

微生物检测属于医院常规检测,传统采用培养法,此方法准确低,时间长,一般需一周左右才能出结果,由于病人大量使用抗生素,常常造成检验结果的不准确。

(2)定量:可定量检测待检测物中的真菌1→3-β-D-葡聚糖。

定量的结果观察病人的发病程度合理用药十分必要。

(3)动态:可动态检测。

(4)灵敏:真菌1→3-β-D-葡聚糖的最低检测下限是1pg/ml,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

(5)准确:检测病人不受用药的影响,使以往在检测过程中常常出现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大大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