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感染真菌

合集下载

深部真菌感染与治疗

深部真菌感染与治疗
对于痰多的患者,可采取拍背、吸痰等方法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手术治疗
01
手术指征
对于某些深部真菌感染,如肺部 曲霉菌感染等,在药物治疗无效 的情况下,可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02
03
术后护理
根据感染部位和病情,选择合适 的手术方式,如肺切除、病灶清 除等。
手术后需加强护理,预防感染和 并发症的发生。
深部真菌感染与治疗
• 深部真菌感染概述 • 常见深部真菌感染病原体 • 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法 • 深部真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深部真菌感染治疗的挑战与展望
01
深部真菌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深部真菌感染是指由致病真菌引起的 人体深部组织和器官的感染,通常侵 犯血液、内脏器官、骨骼等。
分类
根据感染部位和致病真菌的种类,深 部真菌感染可分为系统性真菌感染和 局限性真菌感染。
避免与患者接触
尽量减少与感染深部真菌的患者 接触,尤其是避免直接接触患者 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
消毒与隔离
对患者使用的物品和接触的表面 进行彻底消毒,并采取适当的隔 离措施,以减少传播风险。
早期诊断与治疗
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疑似深部真菌感染的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应立即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念珠菌感染的症状包括发 热、咳嗽、呼吸困难、腹 痛、腹泻等。
曲霉菌
01
曲霉菌是一种常见的深部真菌感 染病原体,可引起曲霉菌病。
02
曲霉菌主要通过吸入孢子进入肺 部,也可通过血液传播至其他器
官。
曲霉菌感染常见于免疫系统较弱 的人群,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者、糖尿病患者等。
03
曲霉菌感染的症状包括咳嗽、咳 痰、胸痛、呼吸困难等。

深部真菌感染基础知识

深部真菌感染基础知识
深部真菌感染基础知识
真菌感染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类疾病,可影响人体的内脏器官和组织。本演示 将介绍深部真菌感染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深部真菌感染和表浅真菌感染的区别
位置
表浅真菌感染发生在人体表面,如皮肤和黏膜。深部真菌感染则侵袭身体内部,如肺部和血 液。
临床表现
深部真菌感染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而表浅真菌感染可能导致瘙痒,红肿和疼痛。
2
环境清洁
保持环境干净卫生,减少真菌的繁殖和传播。
3
合理用药
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总结和建议
加强认识
深部真菌感染是一类严重的疾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认识。
早期诊断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预防为主
加强预防措施和宣传,降低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率。
治疗方法
深部真菌感染需要系统性抗真菌药物治疗,而表浅真菌感染通常可以通过外用药物治愈。
深部真菌感染常见病因和发病机制
1 免疫系统受损
2 长期使用抗生素
免疫系统功能减弱的人 更容易感染深部真菌, 如HIV感染者和接受免疫 抑制治疗的患者。
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破 坏人体微生物平衡,使 真菌有机可乘。
3 环境暴露
深部真菌感染的常用治疗方法
抗真菌药物
选择适当的抗真菌药物,根 据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采 取口服或静脉给药。
支持治疗
提供适当的支持治疗,如补 液,氧疗和营养支持,以帮 助患者康复。治疗方法。
深部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1
个人防护
医务人员和高风险人群应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戴口罩和手套。
长期暴露于含真菌的环 境中,如在农场、花园 或矿井工作,增加感染 深部真菌的风险。

院内深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

院内深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

医疗操作与感染பைடு நூலகம்险
手术
手术操作可能导致患者免疫系统的暂时抑制,增加真菌感染的风险。特别是某 些大型手术、长时间手术和涉及植入物的手术,更容易引发感染。
侵入性操作
如导管插入、中心静脉置管、尿管等侵入性医疗操作,可能破坏人体的自然屏 障,为真菌侵入提供途径,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
医院内的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
真菌孢子可通过空气传播,特别是在医院环境中,可能存在真菌污染的空气、尘 埃或水滴。患者吸入这些污染物后,可能引发深部真菌感染。
接触传播
医院内人员、医疗器械、床单被褥等可能成为真菌的传播媒介。医护人员的手部 卫生习惯不良、医疗器械的消毒不彻底等都可能导致真菌在患者间的传播。
03
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与预防
04
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应对策略
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应对策略
• 院内深部真菌感染是指在医院环境下,由真菌引起的深部组织 感染。这类感染通常出现在免疫系统较弱的患者身上,且具有 较高的病死率。为了有效应对院内深部真菌感染,需要采取一 系列的应对策略。
THANK YOU
深部真菌感染的重要性
高危人群
深部真菌感染主要发生在免疫力较弱 的人群,如老年人、婴幼儿、孕妇以 及患有慢性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的患 者。
致死率与致残率
深部真菌感染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 甚至死亡,治愈后也可能留下后遗症 ,影响生活质量。
深部真菌感染在院内的发生率
01
高发生率
医院内环境存在多种潜在的真菌病原体,同时住院患者通常免疫力较低
院内深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
汇报人: 日期:
• 深部真菌感染概述 • 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 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与预防 • 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应对策略

院内真菌感染的治疗

院内真菌感染的治疗

根据其在组织及培养基中的繁殖方式和菌落形态,深部真菌可分为:酵母菌、类酵母菌、双相真菌及霉菌。
深部真菌分类
根据其在组织及培养基中的繁殖方式和菌落形态,深部真菌可分为:酵母菌、类酵母菌、双相真菌及霉菌。 (1) 酵母菌(yeasts):在组织和培养基中由母细胞以出芽方式繁殖,不产生菌丝,菌落形态与细菌菌落相似的一类真菌,如隐球菌属; (2) 类酵母菌:在组织和培养基中也是母细胞以出芽方式繁殖,但有由不脱离母细胞的延长芽体组成的假菌丝(pseudohypha),它们的菌落形态与酵母菌的菌落相似,但在菌落表面除有生芽细胞外,还有伸长的生芽细胞所组成的假菌丝伸入培养基中,如假丝酵母属(念珠菌属); (3) 双相型真菌(dimorphic fungus):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可生长成酵母状或菌丝体状两种形态,这种形态可随生长条件改变而相互变更的一类真菌。大多数致病性真菌均属双相型真菌,如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副球孢子菌、皮炎芽生菌、孢子丝菌; 霉菌(mold):指在组织和培养基中均呈菌丝型生长的一类真菌,如曲霉、毛霉菌等。
04
次要: CNS其它病原体的培养,镜检或找肿瘤
05
细胞阴性
06
局灶神经症状和体征(包括局灶性癫痫,
07
偏瘫和颅神经瘫痪)
08
神志改变
09
脑膜刺激征
10
CNS生化和细胞数异常
临床标准
无法解释的丘疹或结节样皮肤损害
血源性真菌感染引起脉络膜视网膜病或内眼炎
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
CT或MRI扫描示肝和/或脾内小的边缘的靶样脓肿
毛霉菌病
根霉菌属 毛霉菌属
rhizopus mucor
条致病菌
青霉菌病
马尼菲青霉菌
penicillium marneffei

〖医学〗深部感染真菌

〖医学〗深部感染真菌
叶性肺炎,但绝大多 数为肺 炎链球 菌,其 中以Ⅲ 型致病 力最强 。肺炎 链球菌 为革兰 阳性球 菌,有 荚膜, 其致病 力是由 于高分 子多糖 体的荚 膜对组 织的侵 袭作 用。少数为肺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 菌、溶 血性链 球菌、 流感嗜 血杆菌 等。肺 炎链球 菌为口 腔及鼻 咽部的 正常寄 生菌群 ,若呼 吸道的 排菌自 净功能 及机体 的抵抗 力正常 时, 不引发肺炎。当机体受寒、过度疲劳 、醉酒 、感冒 、糖尿 病、免 疫功能 低下等 使呼吸 道防御 功能被 削弱, 细菌侵 入肺泡 通过变 态反应 使肺泡 壁毛细 血管通 透性增 强,浆 液及 纤维素渗出,富含蛋白的渗出物中细 菌迅速 繁殖, 并通过 肺泡间 孔或呼 吸细支 气管向 邻近肺 组织蔓 延,波 及一个 肺段或 整个肺 叶。大 叶间的 蔓延系 带菌的 渗出液 经叶支 气管 播散所致。 编 辑 本 段 临 床表现
精品PPT课件 浏览免费 下载后可以编辑修改。 /jnejcl xh 菌
第一节 白假丝酵母菌
一、生物学性状
单细胞真菌。圆形或卵圆形。G+,组织内易形成 芽生孢子,孢子延长成芽管,与母体不脱离。形 成假菌丝。
营养要求不高:普通琼脂培养基、SDA培养基
(1)厚膜孢子形成试验:将培养物接种在含1% 吐温80玉米淀粉培养基中,经25℃24~48h后可 查见有厚膜孢子形成。
多数起病急骤,常有受凉淋雨、劳累、 病毒感 染等诱 因,约1/3患病 前有上 呼吸道 感染。 病程7~ 10天。 (一 )寒战 、高热 :典型 病例以 突然寒 战起病 ,继之 高热, 体温可 高达39℃~40℃,呈 稽留热 型,常 伴有头 痛、全 身肌肉 酸痛, 食量减 少。抗 生素使 用后热 型可不 典型, 年老体弱者可仅有低热或不发热。

深部感染真菌

深部感染真菌

深部感染真菌分两大类:
1. 致病性真菌: 致病性真菌:
此类真菌在正常人体内部不存在, 此类真菌在正常人体内部不存在,一旦 侵入机体,即可致病,如组织胞浆菌、 侵入机体,即可致病,如组织胞浆菌、球孢子 芽生菌等,属外源性,我国少见; 菌、芽生菌等,属外源性,我国少见;
2. 条件致病性真菌: 条件致病性真菌:
是人体正常菌群的成员, 是人体正常菌群的成员,当机体抵抗力 下降时才致病,如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 下降时才致病,如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 曲霉菌和毛霉菌等。 曲霉菌和毛霉菌等。
一、白假丝酵母菌
• 白假丝酵母菌(Saccharomyces 白假丝酵母菌( 亦称白色念珠菌( albicans)亦称白色念珠菌(Candida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 albicans),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也存 在于正常人口腔,上呼吸道, 在于正常人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及阴 一般在正常机体中数量少, 道,一般在正常机体中数量少,不引起 疾病 。 • 为假丝酵母菌属中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 为假丝酵母菌属中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菌, 可引起皮肤、 可引起皮肤、黏膜和深部组织器官的内 源性感染。 源性感染。
生物学特性
圆形,有肥厚荚膜(大,可比菌体大1-3 圆形,有肥厚荚膜 荚膜( 可比菌体大1 倍) 染色:墨汁负染 染色: 出芽繁殖,不形成假菌丝(酵母型菌落) 出芽繁殖,不形成假菌丝(酵母型菌落) 菌落 培养特性:沙保或血琼脂培养基,25℃和 培养特性:沙保或血琼脂培养基,25℃和 37℃,表面粘稠, 37℃,表面粘稠, 由乳白色转变 为橘黄色,最后成棕褐色 为橘黄色,
深部感染真菌
新生隐球菌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neoformans)
各种曲霉的菌落

深部真菌感染及其治疗药物研究现状

深部真菌感染及其治疗药物研究现状

深部真菌感染及其治疗药物研究现状
深部真菌感染是指真菌侵入体内,引起全身性或局部性感染的疾病。

由于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较为复杂,常常需要长期抗真菌治疗甚至多种药物联合应用。

以下是深部真菌感染治疗药物研究现状的简要概述:
1. 抗真菌药物分类:一般情况下,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依赖于系统性抗真菌药物。

根据作用机制,抗真菌药物可分为聚酮类、三唑类、多酚类、抑制真菌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和抑制真菌细胞膜合成的药物等。

2. 药物研究进展:近年来,对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药物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例如,新一代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包括伊泊康唑和康唑类似物等,具有更广谱的抗真菌活性和较低的毒副作用。

此外,一些新的靶向真菌细胞壁或细胞膜合成的药物也在研发中。

3. 多药联合疗法:深部真菌感染治疗的一个重要策略是多药联合疗法,即同时使用多种药物进行治疗。

多药联合疗法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真菌耐药性的发生,并且允许剂量减少,从而减轻副作用和毒性。

4. 药物剂型和给药方式:药物剂型和给药方式也对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效果有影响。

例如,一些抗真菌药物可以以静脉注射或口服形式给予,有些药物还可制备成悬液剂或局部使用。

药物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感染类型和患者的特殊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决策。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真菌的特殊性质和治疗的复杂性,对于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个体化治疗和抗真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以及与其他诊疗措施的结合,将是未来深部真菌感染治疗研究的方向。

尽管如此,当前的研究进展为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希望。

建议在诊治时,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取详细和准确的信息。

深部真菌病

深部真菌病

深部真菌病深部真菌病(Systemic Mycosis,Deep Mycosis)是指除表皮、毛发、甲床以外,真菌侵犯内脏、皮下组织、皮肤角质层以下和粘膜所致的感染。

近十余年来深部真菌感染呈持续增多趋势。

1980年至1990年,美国医院获得性真菌感染由2‰增加至 3.8‰。

美国旧金山的资料显示1980~1982年与1992~1993年相比,念珠菌病发生率由每年每百万分之2.6升至72.8,隐球菌病由4.0升至65.5,曲霉病由8.4升至12.4 ,球孢子菌病由11.2升至15.3,组织胞浆菌病由13.9下降至7.1。

美国医院感染监测资料(NNIS)显示1992~1999年期间医院血流感染中白念珠菌居第四位。

侵袭性真菌感染流行病学发生改变的原因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易感人群增多。

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化疗、器官移植、血管内导管、免疫抑制剂、广谱抗菌药物、胃肠外营养、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低体重新生儿等。

艾滋病患者也为易感人群,易于发生各种真菌感染,从口咽部念珠菌病到暴发性系统性真菌病。

此外,患者生存期的延长,使其发生感染的危险期延长。

【临床表现】深部真菌感染可累及各个系统,不同真菌所致的同一脏器感染,如肺部感染,其临床表现大致类同。

深部真菌病,尤其是条件致病菌所致者,患者原发病常危重,真菌感染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多为原发病所掩盖,因此必须仔细观察,并及时送病原学检查以尽早诊断并予以治疗。

深部真菌感染中,除少数真菌如足菌肿等感染局限于入侵部位外,其他感染均可波及各脏器,其中以呼吸道感染受累较多,真菌血行播散则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皮肤、骨骼、关节、泌尿生殖系等。

一、肺部真菌感染念珠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粗球孢子菌、芽生菌等感染可引起急性肺部炎症;巴西副球孢子菌病的原发肺部感染常无症状;由曲霉和毛霉所致的侵袭性肺部感染进展迅速,病势常凶险。

除引起急性肺部感染外,念珠菌、曲霉、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芽生菌等尚可形成慢性肺部炎症,有时X 线检查呈结节状阴影,需与结核病及肿瘤鉴别。

深部真菌感染试题及答案

深部真菌感染试题及答案

深部真菌感染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深部真菌感染的特点?A. 感染部位通常较深B. 常见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C. 症状明显,易于诊断D. 治疗周期较长答案:C2. 深部真菌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A. 念珠菌属B. 曲霉属C. 隐球菌属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3. 下列哪项不是深部真菌感染的常见症状?A. 发热B. 咳嗽C. 关节痛D. 皮疹答案:C4. 深部真菌感染的确诊通常需要:A. 血液培养B. 影像学检查C. 组织病理学检查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是:A. 青霉素B. 头孢类C. 抗真菌药物D. 抗病毒药物答案:C二、填空题6. 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需要考虑患者的_________和药物的_________。

答案:免疫力;副作用7. 预防深部真菌感染的措施包括:保持环境卫生、使用_________消毒剂、提高患者_________等。

答案:抗真菌;免疫力8. 深部真菌感染的高危人群包括: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_________患者、_________患者等。

答案:艾滋病;癌症三、简答题9. 简述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流程。

答案: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流程通常包括临床症状的观察、实验室检查(如血液、尿液或组织的真菌培养)、影像学检查(如X光或CT扫描)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

在实验室检查中,可能需要进行多次培养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最终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10. 描述两种常见的深部真菌感染类型及其特点。

答案:两种常见的深部真菌感染类型包括:- 念珠菌感染:通常影响血液和内脏器官,如念珠菌血症和念珠菌肺炎。

念珠菌感染常见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如HIV/AIDS患者、癌症患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

- 曲霉感染:曲霉是一种常见的机会性真菌,可以引起多种类型的感染,包括侵袭性肺曲霉病和曲霉血症。

曲霉感染常见于慢性肺部疾病患者、严重烧伤患者或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

真菌感染治疗

真菌感染治疗

真菌感染的治疗淮河医院骨科武豪杰真菌 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微生物。

不含叶绿素,大都能形成硬的多糖细胞壁。

属于真核生物,包括真菌门和黏菌门等。

真菌感染的分类⏹1.浅部真菌感染:浅部真菌(癣菌)仅侵犯皮肤、毛发和指(趾)甲⏹2.深部真菌感染:深部真菌能侵犯人体皮肤、黏膜、深部组织和内脏,甚至引起全身播散性感染。

真菌感染的治疗⏹浅部真菌感染的治疗:⏹1.抗真菌霜剂治疗(咪康唑、克霉唑、益康唑和酮康唑等)⏹2.保持感染部位清洁、干燥⏹3.如果并发细菌感染则涂敷抗生素霜剂或口服抗生素常见深部真菌病:念珠菌病, 隐球菌病、曲霉病、毛霉病、孢子丝菌病、马内菲青霉病、组织胞浆菌病、副球孢子菌病和皮炎芽生菌病等。

⏹1.人口老龄化⏹2.广谱强效抗生素的大量应用⏹3. 恶性肿瘤的放、化疗⏹4. 导管插管⏹5.器官移植⏹6.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等深部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1.医院真菌感染率从1993 年至1996 年的13.9%上升至1998 年至1999 年的17.1%, 1999 年至2000 年的24.4%。

⏹2.白色念珠菌是引起深部真菌感染最常见的念珠菌,院内念珠菌感染最多仍为白色念珠菌, 其余依次为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

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1.发热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该发热突出表现为对所有的抗生素均无效。

⏹2.辅助检查。

⏹3.不同器官及组织感染相应的体征。

两性霉素B制剂常用剂量是0.5—0.7mg/kg/d,最大1mg/kg/d。

不良反应:肾毒性,近50%的病人在用药后会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三唑类药物(吡咯类药物)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和泊沙康唑。

⏹这类药物对于多数念珠菌属菌株具有抗真菌活性,对于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活性稍差。

⏹氟康唑:给予负荷剂量(800mg,或12mg/kg),随后给予维持剂量(400mg/d,或者6mg/kg/d)。

⏹氟康唑穿透进入脑脊液、玻璃体的能力作强⏹伊曲康唑:常被用来治疗粘膜念珠菌病,尤其氟康唑治疗失败者⏹口服制剂的成人给药方法为:200mg,3次/d,3天,随后,200mg,1—2次/d。

深部真菌感染诊断

深部真菌感染诊断

后天耐药
氟康唑 依曲康唑 伏立康唑 卡泊芬净 非白念 ? ? ?
医学重要的酵母菌分类
Segal B, Bow EJ, Menichetti F: Infect Dis Clin N Am 2002;16:935-64
条件致病的酵母菌
念珠菌属
白念珠菌
非白念珠菌
非念珠菌属
热带念珠菌 近平滑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 克柔念珠菌 季也蒙念珠菌 葡萄牙念珠菌
年代
血液标本分离的真菌构成情况
csp ckr 5% cne2% 6% cgu clu 3% 1% cpa 16% mou 3%
cal
cal 35%
cgl ctr cpa clu cgu cne ckr csp mou
ctr液标本分离的真菌构成情况
mou 21% cal 17%
(% of Total)
10.2 7.5 12.9 20.1 18.3
C. glabrata
S 78 71 61 72 58
S-DD 22 20 36 22 33
R 2 9 3 6 9
Pfaller MA, ISHAM, 2003
常见念珠菌体外敏感性评估
菌株
白念珠菌 热带念珠菌 近平滑念珠菌 都伯林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 克柔念珠菌 葡萄牙念珠菌
• 白念珠菌(2957例)
800 700 600
白 念株 菌例 数
500 400 300 200 100 0 1999 2000 2001 2002 年代 2003 2004 2005
• 热带念珠菌(674例)
180 160 140
TTC-沙保培养基(SDA)
热带念珠菌(紫色)
热带念珠菌例数
120 100 80 60 40 20 0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深部真菌感染-

深部真菌感染-

当前真菌感染的特点
曲霉菌感染上升 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50%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50%-60%) 非白念感染上升 某些真菌感染生前不易出现阳性
曲霉菌种类
据统计1995年 18个群;132个种及 据统计1995年-18个群;132个种及 18个变种 18个变种 新的变种在不断发现 至少有20个能感染人和动物. 至少有20个能感染人和动物.常见约 7个种类
真菌感染发生急剧上升原因
低免疫人群上升 检测技的提高
真菌感染不断增加的原因—— 真菌感染不断增加的原因—— 高危人群的增多
常见致病真菌
念珠菌属 曲霉菌属 隐球菌属 毛霉菌属 肺孢子菌
美国1997年真菌感染有1980年的第10位上升 美国1997年真菌感染有1980年的第10位上升 到第7 死亡率上升3.9倍 到第7位,死亡率上升3.9倍 侵袭性真菌感染死亡率达76% 侵袭性真菌感染死亡率达76%
念珠菌血症是造成高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念珠菌血症是造成高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但某 些病人血培养真菌阴性时也能发生系统性念 珠菌感染, 珠菌感染,这一现象提示如发生念珠菌血症不 仅应作为需开始系统抗真菌治疗的指症, 仅应作为需开始系统抗真菌治疗的指症,同时 应注意是否有胃肠道念珠菌扩散, 应注意是否有胃肠道念珠菌扩散,有无其他系 统的真菌感染
念珠菌显色培养基
原理; 原理;几种常见念珠菌独特的酶底物与显色基 团化学结合 既可用于检测, 既可用于检测,又可根据菌落颜色用于鉴定 95%以上的白色念珠菌( 翠绿或兰色),热带 95%以上的白色念珠菌(绿.翠绿或兰色),热带 念珠菌(兰或粉红色).克柔念珠菌( 念珠菌(兰或粉红色).克柔念珠菌(粉红或模糊 有微毛或白色),85%的光滑念珠菌(紫或白),其 有微毛或白色),85%的光滑念珠菌(紫或白),其 它念珠菌呈白色.30-37℃ 培养48小时后看结 它念珠菌呈白色.30-37℃ 培养48小时后看结 果.

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药物选择

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药物选择

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药物选择一、真菌感染的一般情况真菌种类多,分布广,现在已知能引起人类疾病的真菌约有270余种,其引起疾病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浅部真菌可侵犯毛发、指(趾)及光滑皮肤,而深部真菌则可以侵犯心、肝、脾、肺、肾、脑、血液、胃肠、骨骼等器官和系统,预后差,死亡率高。

由于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导管插管、腹膜透析、放射治疗等的大量开展,尤其是HIV感染者的不断增多,深部真菌感染的病例数日益增加,因此真菌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成为科学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一)引起真菌感染的常见真菌目前真菌感染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浅部真菌感染,通常由皮肤真菌引起,主要侵犯毛发、皮肤、指(趾)甲,俗称癣病,如头癣、体癣、股癣、手足癣、花斑癣等;而黏膜通常易受念珠菌属真菌感染,产生口腔炎、肠道炎、老年性阴道炎等疾病。

另一类是深部真菌感染,包括皮下组织感染及全身真菌感染。

最严重的是全身真菌感染,主要侵犯内脏、骨骼和中枢神经系统,可危及生命。

引起感染的真菌通常分为致病性真菌和条件致病菌,常见的致病性真菌包括引起深部真菌感染的申克孢子丝菌、巴西副球孢子菌、荚膜组织孢浆菌、粗球孢子菌及引起皮肤、毛发及指(趾)甲感染的皮肤癣菌等;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包括念珠菌、隐球菌、曲霉菌、毛霉菌等。

目前临床深部真菌感染多为此类真菌所致,其中新型隐球菌,又名溶组织酵母菌,是土壤,鸽类,牛乳、水果等的腐生菌,也可存在于人口腔中。

曲霉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常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时继发感染引起疾病,最常见的有烟曲霉菌、黑曲霉菌,黄曲霉菌等。

毛霉菌,主要菌种为丛生毛霉菌可侵犯血管壁,引起血栓,组织坏死。

在条件致病菌中最常见的为白色念珠菌。

对人类致病的真菌主要是条件致病性真菌,分布在外界环境(如空气、尘埃、土壤),人体(如皮肤、口咽、消化道、阴道)和医疗器械中。

引起深部真菌感染的也多为条件致病菌。

表1 真菌感染分类(二)真菌对院内感染的影响真菌是院内感染常见微生物,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危害极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丝酵母菌属


假丝酵母菌(Candida),俗称念珠菌,生 物学分类为半知菌亚门、半知菌纲、隐球 菌目、假丝酵母菌属。 本属菌有81个种,其中有11种对人有致病性, 其中以白假丝酵母菌为最常见的致病菌
白假丝酵母菌
临床意义:可引起女性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 外阴炎、念珠菌龟头炎、包皮炎鹅口疮等。 生物学特征:白假丝酵母菌呈圆形或卵圆形, 直径3~6μm。革兰阳性,着色不均匀。出芽 方式繁殖,在组织内可见芽生孢子、假菌丝, 在玉米粉培养基中可产生假菌丝和厚膜孢子。

卡氏肺孢菌微生物检验


直接显微镜检查 从病人痰液、支气管肺 泡灌洗液或肺活检组织中检查PC是确诊本 病的重要依据。常用的染色方法有姬姆萨 染色、果氏环六亚甲基四胺银染色(GMS) 和亚甲胺蓝染色。可以检出包囊和滋养体 两种形态。 抗原检测,核酸检测,抗体检测等。
卡氏包囊
卡氏包囊和滋养体
毛霉目真菌

新生隐球菌(墨汁负染色)
隐球菌微生物检验
直接镜检:用病人脑脊液作墨汁负染色检查是诊断 隐球菌脑膜炎最简便、快速之方法。 抗原检测:用免疫学方法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特异 性抗原,已成为临床上的常规诊断方法,其中以乳 胶凝集试验最为常用,此法简便、快速。 核酸检测、药物敏感试验、抗体检测。 分离培养:将标本接种在沙氏培养基上,病原性隐 球菌在25℃和37℃孵育的可生长,而非病原性隐球 菌在37℃时不生长。培养2~5d后观察菌落形态特 点,并取菌落作印度墨汁负染色镜检。
毛霉
根霉
梨头霉
马内菲青霉

双向性,在自然界中以菌丝形式存在,在 组织中则可形成小圆形到椭圆形细胞。 马内菲青霉可引起马内菲青霉病,引起广 泛性播散性感染,主要侵犯人的网状内皮 系统。

马内菲青霉微生物检验



标本直接检验 :取骨髓涂片、皮肤印片或淋巴结活 体组织瑞氏染色后镜检,可见到典型圆形或卵圆形 有明显横隔的细胞,常在巨噬细胞内。 分离培养与鉴定:标本接种沙氏培养基上,在25℃ 培养为青霉相;37℃酵母相 。 抗原检测 鉴别要点:马内菲青霉的孢子易与荚膜组织胞浆菌 孢子相混淆,但前者孢子常有横隔,从不出芽。
组织胞浆菌属

有两个种:荚膜组织胞浆菌、组织孢浆 菌的杜波变种。


本菌传染性极大,主要侵犯网状内皮系 统,有时也可由血行播散而侵犯全身各 脏器。 组织胞浆菌是一种双相型真菌,在25℃ 培养时呈典型菌丝体,在37℃培养时为 酵母型,位于细胞内或外。
微生物检验
1.直接显微镜检查 应涂片染色后检查。 痰液等标本:涂片后先用甲醇固定10min,再用姬 姆萨染色镜检 。 皮损、脓液等标本:用20%KOH涂片后镜检 2.抗原检测、药物敏感试验、抗体检测 3.分离培养与鉴定 ①标本 含抗生素的沙氏培养基 25℃培 养,生长缓慢,有时需4~6周才开始生长,逐渐 形成白色至棕色绒毛状菌落 。
培养鉴定:常有培养基有燕麦培养基、马铃薯 葡萄糖琼脂、石竹叶琼脂、合成琼脂、KCl培 养基和土壤琼脂。PDA 和OA可用以观察菌落 形态和色泽,产孢有时较少。KCl培养基可用 以观察分生孢子链的形成。土壤培养基有利于 快速形成厚壁孢子。


毛霉目真菌属于接合菌门、接合菌纲,有7 个科,主要是毛霉科 。
本病是一种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极高 的系统性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 毛霉目真菌有无隔菌丝,在一些陈旧培养 基中偶见有隔菌丝 。


毛霉目真菌微生物检验



直接镜检 临床标本 + 20%KOH 湿 片,直接镜检可见折光性强的粗大菌丝,偶 见孢子囊及孢子囊梗。 分离培养 临床标本接种于不含放线菌酮的 麦芽糖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及沙氏琼脂培 养基,25℃或37℃培养。 药物敏感试验,抗体检测。 鉴定 根据毛霉、根霉与梨头霉的形态特点。
镰刀菌

镰刀菌生态适应性强,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土 壤、植物的地上及地下部分或植物碎片,甚 至可存在于沙漠及北极地区。 镰刀菌引起人类感染尤其是在免疫缺陷病人 正逐年增多,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仅次于白色 假丝酵母菌和曲霉感染。

镰刀菌微生物检验

标本直接检验:可见分支、分隔的菌丝,与曲 霉的镜下特征相似。

新生隐球菌菌落
新生隐球菌微生物鉴定
1.酚氧化酶试验:将菌接种L-多巴枸橼酸铁和咖啡酸 培养基中,培养2~5d,新生隐球菌呈棕黑色菌 落。用已知新生隐球菌和浅白隐球菌分别作阳性和 阴性对照。 2.脲酶试验:新生隐球菌能产生脲酶,可分解尿素琼脂 培养基的尿素形成NH4和CO2,使培养基pH升高, 培养基由黄色变为粉红色。白假丝酵母菌则为阴性。 3.糖同化及发酵试验:新生隐球菌能同化葡萄糖、半 乳糖、蔗糖和肌醇,但不能发酵糖类、不同化硝酸 盐。非致病性隐球菌则不能同化肌醇。

白假丝酵母菌微生物检 验
一、标本直接检查
二、分离培养鉴定
三、药物敏感试验 四、抗体检测
五、动物试验
分离培养及鉴定
菌落特征:标本 沙氏培养基上 25℃ 或37℃培养1~4d后,培养基表面可出现奶 油色类 酵母型菌落。镜检可见假菌丝和芽 生孢子。 鉴定试验: 芽管形成试验 ,厚膜孢子形成试 验,糖同化或发酵试验,产色培养基鉴定
第二十四章 深部感染真菌
刘文恩
深部感染真菌

深部感染真菌是指能侵袭深部组织和内脏及 全身的真菌,主要有假丝酵母菌、隐球菌、 曲霉、毛霉、组织胞浆菌和卡氏肺孢菌等, 其中以隐球菌感染较常见。

组织胞浆菌为二相性真菌,假丝酵母菌、曲 霉菌、毛霉菌和卡氏肺孢菌等为条件致病性 真菌,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引起机体致病。
② 转种于血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很快 形成酵母型菌落。 ③培养物显微镜特征 :25℃沙氏培养,可以 发现特征性的大分生孢子,但初代培养不 典型,继代培养可有典型大分生孢子。 ④鉴定:取可疑菌落涂片染色镜检,并作脲 酶试验和明胶液化试验。
荚膜组织胞浆菌菌落为棉絮状,镜检可见细长有 隔菌丝,菌丝侧面或孢子柄上长有特殊的圆形大 分生孢子,厚壁,四周有棘突,排列如齿轮。血 液标本油镜下镜检可见在中性粒细胞或单核细胞 中有卵圆形或圆形的酵母细胞
卡氏肺孢菌

卡氏肺孢菌(pneumocycsis carinii,PC),曾称为卡 氏肺孢子虫。
卡氏肺孢菌可寄生于多种动物,也可寄生于健康 人体。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如土壤和水等。卡氏 肺孢菌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传播,在健康人 体内,多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当宿主免疫力下 降,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器官移植、肿瘤、 艾滋病等,潜伏的卡氏肺孢菌在病人肺内大量繁 殖扩散,使肺泡上皮细胞受损,导致间质性浆细 胞肺炎,又称卡氏肺孢菌性肺炎(PCP)。
曲 霉菌
曲霉菌是条件致病菌,人体对其有极强免疫 力,只有在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才能致病。 曲霉可引起呼吸系统曲霉病;全身性曲霉 病;曲霉可产生毒素引起机体食物中毒;致 癌作用 。

பைடு நூலகம்
曲霉微生物检验


直接显微镜检查 取痰液等被检材料涂于载玻片上, 在镜下可见分枝的菌丝、较粗的分生孢子头,顶 端膨大形成顶囊,顶囊上有小梗,小梗上有许多 小分生孢子。 抗原检测、抗体检测、药敏试验、皮肤试验。 分离培养与鉴定:标本接种沙氏琼脂,室温培养 后菌落形成快,呈毛状,一般为黄绿色。将菌落 涂片镜检可见特征性的分子孢子头和足细胞。根 据不同的曲霉的形态和菌落特征确定菌种。

热带假丝酵母菌
直接显微镜检查 将标本作涂片革兰染色后镜 检,观察革兰阳性的假丝酵母菌。 分离培养与鉴定 标本 沙氏培养基上形成 色暗而干燥的菌落取菌落作TZC反应 取菌 落作糖发酵或同化试验。芽管形成较迟(血清 中6h以上),不形成厚膜孢子、动物试验阴性

隐球菌属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也存在于人体表、口腔 和肠道中。 生物学特性:在组织中呈圆形或卵圆形,直 径一般在4~6μm,外周有宽厚荚膜,荚膜较 菌体大1~3倍,折光性强,一般染色法不易着 色而难以发现而得名。常采用墨汁负染色 法,在黑色背景下可镜检到透亮菌体和宽厚 荚膜,非致病性隐球菌无荚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