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原文与翻译
介之推不言禄原文阅读及翻译
介之推不言禄原文阅读及翻译原文阅读: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翻译译文或注释:晋文公赏赐跟从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谈爵禄,爵禄也没有轮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九人,只有国君在世了。
惠公、怀公没有亲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
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后嗣,一定会有君主。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是谁?实在是上天立的他,而那几个人以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骗人吗?盗窃别人的财物,还叫他做小偷,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赞美他们的罪过,上面的人奖励他们的欺诈,上下相互欺骗,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
”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求爵禄?就这样死了,怨谁?”介之推回答说:“明知是错误而效法它,罪过更要加重了。
而且我发出过怨言,不吃国君的.俸禄。
”他的母亲说:“也要让国君知道这件事,怎么样?”介之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
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要用盲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为了显露自己了。
”他的母亲说:“能够象你说的这样去做吗?我和你一块儿隐居。
”于是母子俩隐居到死。
晋文公寻找他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之推的封地,说:“以此铭记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介子推不言禄》原文及译文
《介子推不言禄》原文及译文赏析介子推不言禄晋侯赏从亡者,介子推不言禄①,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②,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③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④?”对曰:“尤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⑥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女⑦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⑧吾过,且旌⑨善人。
”注①禄:俸禄②祀者:原指掌管、主持祭祀的人,这里指代一国的国君③诬:荒谬④怼:怨恨,不满⑤尤:责备,谴责⑥文:装饰,美化⑦女:通“汝”,你⑧志:记住⑨旌:表彰,发扬1.解释文中划线词:①亡()②及()③盗()④盍()⑤偕()2.下列句子中的黑体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B、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身将隐,焉用文之?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D、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3.补充省略内容:①介子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②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③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
5.介子推为什么“不言禄”?6.概括介子推的性格。
参考答案1.逃亡到(达)小偷何不(为什么不)一起2.A3.①之(介子推)②其(他们)③此(这个)4.晋文公寻找他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子推的封地5.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6.淡泊名利、居功不傲、坚守节操、言出必行参考译文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
晋侯赏从亡者(左传)原文
晋侯赏从亡者(左传)原文《晋侯赏从亡者》原文及原文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文公赏赐跟从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谈爵禄,爵禄也没有轮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共九人,现在只有国君在世了。
惠公、怀公没有亲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
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后嗣,就一定会有君主。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是谁?实在是上天立的他,而那几个人以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骗人吗?盗窃别人的财物,还叫他做小偷,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赞美他们的罪过,上面的人奖励他们的欺诈,上下相互欺骗,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
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求爵禄?就这样死了,怨谁?介之推回答说:明知是错误而效法它,罪过更要加重了。
而且我发出过怨言,不吃国君的俸禄。
他的母亲说:也要让国君知道这件事,怎么样?介之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
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要用言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为了显露自己了。
他的母亲说:能够像你说的这样去做吗?我和你一块儿隐居。
于是母子俩隐居到死。
晋文公寻找他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子推的封地,说:以此铭记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注释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
介之推:晋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
献公:重耳之父。
二三子:各位,几个人。
指跟随文公逃亡的人。
子是对人的美称。
蒙:欺骗。
怼:怨恨。
尤:责备,谴责。
食:第一个是动词,第二个是名词,指俸禄。
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翻译「对照翻译」
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翻译「对照翻译」《晋公子重耳之亡》选自春秋时代末期的名著《左传》,记载了晋文公重耳出奔,流亡到回国夺取政权的经历。
同时对各诸侯国君主和大臣的政治远见和性格也有所记录。
是了解春秋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等不可多得的史料。
下面,为大家提供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出处或作者:《左传》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
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
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吾其奔也。
”遂奔狄。
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
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
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
”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请待子。
”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
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
子犯曰:“天赐也。
”稽首,受而载之。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
从者以为不可。
将行,谋于桑下。
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
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
”公子曰:“无之。
”姜曰:“行也。
怀与安,实败名。
”公子不可。
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
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
浴,薄而观之。
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
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
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
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
子盍蚤自贰焉。
”乃馈盘飨,置壁焉。
公子受飨反壁。
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
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
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
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
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
晋、郑同济,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
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及翻译[新版]
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及翻译[新版] 晋公子重耳之亡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
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
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吾其奔也。
”遂奔狄。
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译文:晋公子重耳因太子申事件遭了难。
晋献公进兵蒲城~蒲城人想抵抗~重耳不允许~说:“依仗父亲的恩赐才享有养身的封地~才得到人民的拥戴。
有了人民的拥戴就对抗自己的父亲~没有比这罪过更大的了。
我还是逃跑吧。
”于是逃到狄国。
跟随他一块出逃的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
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
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
”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请待子。
”处狄十二年而行。
译文:狄人讨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
献给公子。
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刘,叔隗做了赵衰的妻子~生赵盾。
将要离开狄国到齐国去~公子对季隗说:“等我二十五年~我不来就后嫁吧。
”季隗回答说:“我二十五岁了~再过二十五年~我该进棺材了~还是等你吧。
”在狄国居住了十二年后离开走了。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
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
子犯曰:“天赐也。
”稽首,受而载之。
译文:路过卫国~卫文公不礼遇。
走到五鹿~向野人乞讨饭吃~野人给了一块土~公子大怒~要举鞭子打他~子犯说:“土块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土地。
”于是接受后叩头致谢。
装上车子走了。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
从者以为不可。
将行,谋于桑下。
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
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
”公子曰:“无之。
”姜曰:“行也。
怀与安,实败名。
”公子不可。
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
醒,以戈逐子犯。
译文:到了齐国~齐桓公把姜氏嫁给重耳~并陪嫁八十匹马~公子沉湎在这安逸的生活中~随从的大臣们认为不能这样。
准备出走~在桑树下谋划。
春秋鲁国-左丘明《介之推不言禄》原文、译文及注释
春秋鲁国-左丘明《介之推不言禄》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晋献公时,晋国宫廷发生内讧,公子重耳出逃至卫国,卫国不敢收留,他只逃往齐国,途中没有吃的,大家只能吃野菜充饥。
重耳咽不下野菜,侍从介之推就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煮成汤端给重耳喝。
重耳喝完后连称味道好,后来在赶路时,重耳发现介之推走路一瘤一拐,经过追问才明白经过,重耳感动不已,并许诺回国后重赏介之推后来,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到了晋国,平定了叛乱并当上国君。
重耳对跟随他出逃的人都重重封赏,唯独忘了介之推。
介之推也认为自己无功,即使自己不割肉,重耳一样会当上国君,于是带着老母归隐山林。
此文即为记叙介之推决定隐居时与母亲的一段对话。
[2]原文:介之推不言禄春秋鲁国-左丘明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地名)为之田。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翻译: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背景接前面的《寺人披见文公》)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推曰:“介之推说:“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天没有(打算)灭绝晋,(所以)必定会有君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谁呢?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欺骗吗?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古文观止4——介子推、召公弭谤、五柳先生传、冯谖客孟尝君
古文观止4:介之推不言禄选自《左传》【原文】晋侯1赏从.亡者,介之推2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3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4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5之,而二三子...6以.为.己力,不亦诬7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8为之田9。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译文】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们,介之推不去要求禄赏,而(晋文公)赐禄赏时也没有考虑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
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
天没有(打算)灭绝晋,(所以)必定会有君主。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谁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
更何况贪图天的功劳,将其作为自己的贡献呢?下面的(臣子)将罪当做道义,上面的(国君)对(这)奸诈(的人)给予赏赐。
上下互相欺瞒,难以和他们相处啊。
”他的母亲说:“你为什么不也去要求赏赐呢?(否则)这样(贫穷地)死去(又能去)埋怨谁呢?”回答说:“(既然)错了,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以后)不应接受他的俸禄了。
”他的母亲说:“也让国君知道这事,好吗?”(介子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
身体将要隐居了,为什么还要装饰它?这样是乞求显贵啊。
”他的母亲说:“(你)能够这样做吗?(那么我)和你一起隐居。
”便(一直)隐居到死去。
晋文公没有找到他,便用绵上作为他的祭田。
说:“用它来记下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古文观止 学习笔记——介之推不言禄
古文观止学习笔记——介之推不言禄【原文】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sì)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duì)?”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jīng)善人。
”【现代文翻译】晋文公赏赐跟从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提赏赐的事,赏赐也没有轮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只有国君在世了。
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
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国运,一定会有君主。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又是谁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而那几个随从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功劳,这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的财物,尚且叫做盗窃,何况是贪取上天的功劳,把它当作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把罪过归咎于上面的人,上面的人又赏赐他们的奸佞,上下互相欺瞒,我难以跟他们相处了。
”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求赏赐呢?这样死了又怨谁?”介之推回答说:“既然斥责这种行为是罪过,又效仿它,罪就更大了!况且说出埋怨的话,就不能吃他的俸禄了。
”他的母亲说:“也让国君知道一下这件事,怎么样?”介之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
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要用言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为了显露自己了。
”他的母亲说:“能够像你说的这样做吗?我和你一起隐居。
”于是母子俩隐居到死。
晋文公寻访他们不到,就把绵上作为他的封田,说:“用这来记录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一、介之推的行为给我们以下启示:(一)不追求功名利禄:介之推不贪图赏赐,他更注重道德和正义,这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介之推不言禄文言文翻译
介之推不言禄文言文翻译先秦:左丘明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发推曰:“献上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存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左威卫其奸。
上下相蒙,容易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矣!且出来怨言,不甲壳类其甲壳类。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锥果,焉用文之?就是谋显出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荣获,以绵上(地名)为之田。
曰:“以志吾试过,且旌善人。
”译文(背景直奔前面的《寺人披见文公》)晋文公赏赐跟著他逃的人们,介之推不去建议禄赏,而(晋文公)获赐禄大赏时也没考虑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现在惟独国君还在(人世)。
惠公、怀公没有亲信,(国)内外都抛弃他们。
天没有(打算)灭绝晋,(所以)必定会有君主。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王又是谁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的,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贡献,(这)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说是盗窃。
更何况贪图天的功劳,将其作为自己的贡献呢?下面的(臣子)将罪当做道义,上面的(国君)对(这)奸诈(的人)给予赏赐。
上下互相欺瞒,难以和他们相处啊。
”他的母亲说道:“你为什么不也回去建议赏赐呢?(否则)这样(贫困地)死(又能够回去)责怪谁呢?”回答说:“(既然)斥责这种行为是罪过而又效仿它,罪更重啊!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以后)不应吃他的俸禄了。
”他的'母亲说道:“也使国君晓得这事,不好吗?”回答说:“言语,是身体的装饰。
身体将要隐居了,还要装饰它吗?这样是乞求显贵啊。
”他的母亲说道:“(你)能这样搞吗?(那么我)和你一起归隐。
”便(一直)归隐至死。
晋文公没有找到他,便用绵上作为他的祭田。
说:“用它来记下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及翻译
《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及翻译《晋公子重耳之亡》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左传》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
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
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吾其奔也。
”遂奔狄。
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
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
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
”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请待子。
”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
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
子犯曰:“天赐也。
”稽首,受而载之。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
从者以为不可。
将行,谋于桑下。
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
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
”公子曰:“无之。
”姜曰:“行也。
怀与安,实败名。
”公子不可。
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
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
浴,薄而观之。
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
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
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
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
子盍蚤自贰焉。
”乃馈盘飨,置壁焉。
公子受飨反壁。
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
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
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
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
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
晋、郑同济,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
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橐鞬,以与君周旋。
”子玉请杀之。
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
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及翻译
晋公子重耳之亡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
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
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吾其奔也。
”遂奔狄。
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译文:晋公子重耳因太子申事件遭了难。
晋献公进兵蒲城,蒲城人想抵抗,重耳不允许,说:“依仗父亲的恩赐才享有养身的封地,才得到人民的拥戴。
有了人民的拥戴就对抗自己的父亲,没有比这罪过更大的了。
我还是逃跑吧。
”于是逃到狄国。
跟随他一块出逃的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
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
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
”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请待子。
”处狄十二年而行。
译文:狄人讨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
献给公子。
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刘;叔隗做了赵衰的妻子,生赵盾。
将要离开狄国到齐国去,公子对季隗说:“等我二十五年,我不来就后嫁吧。
”季隗回答说:“我二十五岁了,再过二十五年,我该进棺材了,还是等你吧。
”在狄国居住了十二年后离开走了。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
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
子犯曰:“天赐也。
”稽首,受而载之。
译文:路过卫国,卫文公不礼遇。
走到五鹿,向野人乞讨饭吃,野人给了一块土,公子大怒,要举鞭子打他,子犯说:“土块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土地。
”于是接受后叩头致谢。
装上车子走了。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
从者以为不可。
将行,谋于桑下。
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
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
”公子曰:“无之。
”姜曰:“行也。
怀与安,实败名。
”公子不可。
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
醒,以戈逐子犯。
译文:到了齐国,齐桓公把姜氏嫁给重耳,并陪嫁八十匹马,公子沉湎在这安逸的生活中,随从的大臣们认为不能这样。
准备出走,在桑树下谋划。
蚕妇在树上听到后告诉了姜氏。
《古文观止·介之推不言禄》译文与赏析
《古文观止·介之推不言禄》译文与赏析介之推不言禄介之推不言禄《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题解】介之推是随从晋文公流亡国外的功臣,曾割股给晋文公充饥,备尝艰辛。
但晋文公登基后,封赏功臣,介之推没有向其他人那样向晋文公求取封赏,而是隐居绵山以终。
介之推认为皇帝上应天命,功臣不应徼功求赏,进而塑造了一个迷信天命、独善其身、安贫乐道的人物形象。
【原文】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73];禄亦弗及。
【注释】[73]介之推:晋国贵族,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
【译文】晋文公赏赐曾经跟随他流亡国外的人,介之推不称功求赏,因此赏赐也没有他的份儿。
【原文】推曰:“献公之子九人[74],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75],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76]?以死谁怼[77]?”【注释】[74]献公:晋文公的父亲。
君:指晋文公。
惠:晋惠公。
怀:晋怀公。
惠公是文公的弟弟,怀公是惠公的儿子。
[75]二三子:相当于现在讲的“那几位”,指跟随晋文公逃亡国外的人。
[76]盍:何不。
[77]怼:埋怨,怨恨。
【译文】介之推说:“献公有九个儿子,现在只有文公还在世。
惠公、怀公还没有亲信,国外诸侯、国内子民都厌弃他们。
上天不灭绝晋国,就必定会有新君主。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文公又会是谁呢?这实在是上天要立他为君,那些跟随他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功劳,这不是欺君罔上吗?偷窃别人的钱财,都被称之为盗贼,何况是贪上天的功劳,而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呢?臣子将这种欺骗当做道义,君王却对欺骗者给予赏赐,上下互相欺瞒,我难以跟他们相处啊!”他母亲说:“你为何不去要赏赐呢,这样死了又能埋怨谁呢?”【原文】对曰:“尤而效之[78],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79]?是求显也。
介之推不言禄原文及赏析
介之推不言禄原文及赏析介之推不言禄原文及赏析介之推不言禄朝代:先秦作者:左丘明原文: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地名)为之田。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赏析:介之推偕母归隐的动机和心理是通过对话来表现的。
介之推认为晋文公能够重登九五之位,是天命的体现,“二三子”据天功为己有,是贪的表现,无异于犯罪。
而晋文公不以此为“奸”,还理所当然地给予赏赐,这就成了上下蒙蔽,他是不屑于效仿的。
母亲和介之推有两次对话。
第一次是试探性的建议:“何不自己也去求得赏赐呢?否则,就这样默默地死去又能怨谁?”遭到介之推的.拒绝,认为自己已经知道“二三子”所做的不正确还去效仿,罪过更大。
而且已经说了晋文公的坏话,就不能再领取他的俸禄。
母亲再问说:就算不要赏赐,那么让他知道你有功怎么样呢?介之推又拒绝说,既然都要隐居了,又何必还要这样的名声呢?母亲明白了介之推的意志是坚定的,就表示要和儿子一起隐居。
这一段对话写得十分巧妙,既细致入微地剖析了介之推的心理,又不流于枯燥说理:介之推藐视富贵、正气凛然和母亲不动声色、旁敲侧击,都一一跃然纸上。
【介之推不言禄原文及赏析】。
10《介之推不言禄》原文译文及赏析 《古文观止》每日一篇
《古文观止》每日一篇10.介之推不言禄【原文】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
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译文】晋文公奖赏跟随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求爵禄,而赏赐爵禄的时候也没有考虑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有九个儿子,只有君侯还活在世上。
晋惠公、晋怀公没亲近的人,国外、国内都厌弃他们。
上天还没有想让晋国灭亡,所以晋国一定会等到贤明的君主。
能主持晋国祭祀大典的人,不是君侯又能是谁呢?这实在是上天要立他为君,而那几个人却认为是自己的力量所致,这不是欺骗吗?偷别人的财物,尚且叫做盗窃,何况是贪上天之功以为是自己的力量所致呢?下面的人把自己的罪过当成是正义,上面的人又奖赏他们的奸欺,上下相互蒙蔽,难以和他们相处。
”他母亲说:“你为什么不也去请求赏赐呢?就这样死去,又能怨恨谁呢?”介之推回答说:“明知错误而去效仿,罪过就重了。
况且我已出口怨言,不能再吃他的俸禄了。
”他母亲说:“也要让君侯知道一下此事,怎样?”介之推答道:“言语,是用来表白自己的。
自身将要隐退,哪里还用得着表白?这样做就是想要求得显达了。
”他母亲说:“你能够这样吗?我同你一起隐居吧。
”于是便隐居到死。
晋文公寻访他们不到,就把绵上作为他的封田,说:“用这来记录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艺术特色】本文选自《左传》,介之推母亲一共说了三句话,第一句说“盍亦求之?以死,谁怼”,表面上看起来,是对介之推行为的不理解和埋怨,实则在此处埋下一伏笔;第二句说“亦使知之,若何”,态度则和缓了许多;当儿子表示“身将隐”时,她才表达了自己“与汝偕隐”的心意。
《晋侯赏从亡者》原文及翻译译文
《晋侯赏从亡者》原文及翻译译文1、《晋侯赏从亡者》原文及翻译译文《晋侯赏从亡者》原文及翻译左传原文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译文晋文公赏赐跟从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谈爵禄,爵禄也没有轮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共九人,现在只有国君在世了。
惠公、怀公没有亲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
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后嗣,就一定会有君主。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是谁?实在是上天立的他,而那几个人以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骗人吗?盗窃别人的财物,还叫他做小偷,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赞美他们的罪过,上面的人奖励他们的欺诈,上下相互欺骗,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
”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求爵禄?就这样死了,怨谁?”介之推回答说:“明知是错误而效法它,罪过更要加重了。
而且我发出过怨言,不吃国君的俸禄。
”他的母亲说:“也要让国君知道这件事,怎么样?”介之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
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要用言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为了显露自己了。
”他的母亲说:“能够像你说的这样去做吗?我和你一块儿隐居。
”于是母子俩隐居到死。
晋文公寻找他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子推的封地,说:“以此铭记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解释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
介之推:晋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
献公:重耳之父。
《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及翻译
《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及翻译《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及翻译《晋公子重耳之亡》选自《左传》,记载了晋文公重耳出奔,流亡到回国夺取政权的经历。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及翻译,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1、重耳复国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於是乎得人。
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吾其奔也。
”遂奔狄。
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
公子娶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
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
”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
”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
出於五鹿,乞食於野人,野人与之块。
公子怒,欲鞭之。
子犯曰:“天赐也。
”稽首受而载之。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
公子安之。
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於桑下。
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
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
”公子曰:“无之。
”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
”公子不可。
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
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
浴,薄而观之。
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
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
反其国,必得志於诸侯。
得志於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
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飧,置璧焉。
公子受飧反璧。
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2、重耳报恩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
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晋公子,姬出也,而至於今,一也。
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
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
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榖?”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
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
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晋侯赏从亡者》原文及译文【精品文档】
《晋侯赏从亡者》原文及译文注:本文经过精心编辑,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疑议,请联系我们处理。
《晋侯赏从亡者》原文及翻译左传原文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译文晋文公赏赐跟从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谈爵禄,爵禄也没有轮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共九人,现在只有国君在世了。
惠公、怀公没有亲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
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后嗣,就一定会有君主。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是谁?实在是上天立的他,而那几个人以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骗人吗?盗窃别人的财物,还叫他做小偷,何况#from 本文来自九象,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 end#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赞美他们的罪过,上面的人奖励他们的欺诈,上下相互欺骗,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
”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求爵禄?就这样死了,怨谁?”介之推回答说:“明知是错误而效法它,罪过更要加重了。
而且我发出过怨言,不吃国君的俸禄。
”他的母亲说:“也要让国君知道这件事,怎么样?”介之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
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要用言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为了显露自己了。
”他的母亲说:“能够像你说的这样去做吗?我和你一块儿隐居。
”于是母子俩隐居到死。
晋文公寻找他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子推的封地,说:“以此铭记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注释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
《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及翻译
《晉公子重耳之亡》原文及翻譯《晋公子重耳之亡》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左传》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
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
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吾其奔也。
”遂奔狄。
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
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
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
”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请待子。
”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
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
子犯曰:“天赐也。
”稽首,受而载之。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
从者以为不可。
将行,谋于桑下。
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
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
”公子曰:“无之。
”姜曰:“行也。
怀与安,实败名。
”公子不可。
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
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
浴,薄而观之。
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
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
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
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
子盍蚤自贰焉。
”乃馈盘飨,置壁焉。
公子受飨反壁。
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
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
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
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
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
晋、郑同济,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
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橐鞬,以与君周旋。
”子玉请杀之。
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原文与翻译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
①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②盍亦求之,以死谁怼③尤而效之,罪又甚焉④以志吾过,且旌善人翻译:
①这实在是老天爷的安排,但这么两三个人却认为这是一己之力,这不是很荒唐吗
②为什么不也去求赏,死了又怨谁呢③指斥(这种行为)却又去仿效,罪过就更大了
④用来记住我的过失,同时褒扬好人
晋文公赏赐跟从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谈爵禄,爵禄也没有轮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九人,只有国君在世了。
惠公、怀公没有亲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
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后嗣,一定会有君主。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是谁?实在是上天立的他,而那几个人以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骗人吗?盗窃别人的财物,还叫他做小偷,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赞美他们的罪过,上面的人奖励他们的欺诈,上下相互欺骗,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
”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求爵禄?就这样死了,怨谁?”介之推回答说:“明知是错误而效法它,罪过更要加重了。
而且我发出过怨言,不吃国君的俸禄。
”他的母亲说:“也要让国君知道这件事,怎么样?”介之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
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要用盲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为了显露自己了。
”他的母亲说:“能够象你说的这样去做吗?我和你一块儿隐居。
”于是母子俩隐居到死。
晋文公寻找他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之推的封地,说:“以此铭记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