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有感

合集下载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范文精选五篇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范文精选五篇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范文精选五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表面看是一部爱情故事,骨子里却是一本概念小说,机智、诱人、严肃,充满情感,是一部开阔又复杂细致的作品。

下面有小编来给大家分享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欢迎大家来参阅。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1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

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

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

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中国读书界对昆德拉的了解得益于翻译界的工作。

就我所知,国内对昆德拉的翻译,比较早的是韩少功,他与他姐姐合作翻译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现中译名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于1987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十五年来,昆德拉的作品,除了早年用捷克文写的诗歌和剧本,以及-年三月才推出的法文版小说《无知》,几乎都被介绍到中国来了,有的还有几个译本。

我不知道在上海译文出版社正式引进昆德拉的十三部作品之前,哪些出版社购买过昆德拉的中文简体字版权,但可以肯定地说,绝大多数都没有以合法的手续购买版权。

我特别赞同艾晓明在1996年香港《明报周刊》上讲的那段话:“为了避免作品‘橘逾淮而成枳’的宿命,我想,我们是否需要回到一个基本问题上,有没有可能按照《伯尔尼公约》和既有的著作权法,礼待昆(德拉)先生,然而再考虑,有没有可能原原本本地介绍他的文字?”这两种可能,上海译文出版社现在都给我们提供了。

我想,有了这两种可能,我们便有了进一步理解昆德拉的可能性。

说起昆德拉,有人会说他在他的祖国捷克影响力不大,怎么在中国会有这么大的反响,是不是有点反常?实际上,昆德拉早在移居法国之前,已经是捷克第四届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只是因为带头说了真话,才被开除出党。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范文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书心得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范文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书心得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范文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书心得下面是读后感栏目编辑为您推荐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范文一】上一次读米兰。

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生命之轻》,已记不得是什么时候了,总之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

那时,因为年轻,读书喜欢追逐情节,对大段大段人性的剖析、推理、评论,多是囫囵吞枣、蜻蜓点水、一目十行地扫过,读完了便束之高阁,没有思考,没有回味,心里没有留下多少印迹。

所以这次重新捧起这本书,翻动每一页的时候,感觉是如此的清新,书中的每一个细节陌生而又浸洇出淡淡的似曾相识。

重读这本书的冲动是缘于一日午间的小憩。

我躺在办公室的长沙发上,习惯性摸起一本书,随意翻开其中的一页,准备稍读片刻后休息,于是就遭遇了那篇关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书评,模糊的记忆之门也就随之缓缓地开启了。

这次读得很慢,下意识地追随着旧日的足迹,字里行间的思索代替了情节的追寻。

尤其是开篇的第二段,整本书的灵魂,是每次打开书都会反复咀嚼,并陷入良久沉思的。

巴门尼德于公元前六世纪提出世界分成对立的两半:光明、黑暗;优雅、粗俗;温暖、寒冷;存在、非存在。

他把其中一半称为积极的(光明;优雅,温暖,存在),另一半自然是消极的。

轻为积极,重为消极。

昆德拉却认为这种二分法很幼稚,认为“也许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最为充实的象征,负担越沉,我们的生活也就越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切和实在。

相反,完全没有负担,人变得比大气还轻,会高高地飞起,离别大地亦即离别真实的生活。

他将变得似真非真,运动自由而毫无意义。

”然后他追问“那么我们将选择什么呢?沉重还是轻松?”在忙碌与闲暇之间,在束缚与自由之间,在辛劳所得与不劳而获之间,在坚守责任与推卸责任之间,人们往往避“重”就“轻”,趋“利”避“害”,倾向后者,而逃避前者。

但试想一下,太多的闲暇是否就是空虚,人们究竟是要工作时的忙碌还是退休后的闲暇?无限的自由就是灵魂的无所依托,如同断线的风筝四处飘零;不劳而获的人,对待财富乃至对待人生往往流于轻狂、浮躁,钱来得快,去得也快,只有辛勤所得,才懂得珍惜;逃避责任的人,看似一身轻松、了无牵挂,以为这样就可以走得更快,但不曾想到不被牵挂、不被需要无异于被亲人、朋友、战友、同事遗弃。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心得范文汇总5篇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心得范文汇总5篇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心得范文汇总5篇我们知道,黑暗终究会过去,黎明即将到来;我们也知道,冬天来了,春天不会远了。

但是,当下的痛苦是这样的令人窒息,现实的重负压得人只能在地上匍匐爬行,很多人往往等不到黎明,等不到春天,就永远沉寂在黑夜与冬季了!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心得范文汇总5篇,希望大家喜欢!《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心得范文1我们的生命草图不是任何东西的草稿,它是一张成不了画的草图。

我们在直线运行的时间之虚无中飞行。

人类不是地球的拥有者而是管理者。

人类真正的善心,只对那些不具备任何力量的人才能纯粹体现出来。

人类真正的道德测试,是看他与受其支配的东西如动物之间的关系如何。

一个简单的比喻,便可以从中产生爱情。

诗化记忆:它记录的,是令我们陶醉,令我们感动的,赋予我们的生活以美丽的一切。

爱开始于一个女人以某句话印在我们诗化记忆中的那一刻。

灵与肉:肉体是囚笼,是一个传达身体机能的仪表盘,身体脸部的线条,是自我灵魂的呈现。

灵魂在看,在听,在害怕,在思索,在惊奇,灵魂在肉体消失以后还残存,寄宿或附依在身边的人旁边。

在特蕾莎身上有摆脱不掉的的母亲灵魂,她可以很固执的调动自己的意志力,虚化母亲灵魂的影子,但不久反复而来。

“我”的独特性隐藏在人类无法想象的那一部分。

我们可以想象,仅仅是众人身上一致,相同之处。

个别的“我”是无法猜处,估不了。

因此,需要通过他人身上去揭示它,发掘它,征服它。

男人在所有女人身上寻找他们自己的梦,他们对于女性有主观意念。

他们在女人身上寻找的是他们自己,是他们的理想。

但,总是不断失望,正如我们所知,理想从来都不可能找到。

失望把他们从一个女人推向另一个女人,赋予他们善变的一种感伤借口。

另一类男人则被欲念所驱使,想占有无尽的多样性。

因为“我”不是公开就能了解,而需要去征服。

被征服的对象价值与征服他们的时间成正比。

他们没有在女性身上寄托主观理想,对所有人感兴趣,从不失望,又很快厌倦约定成俗的美,因此,从不停止猎奇。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最新5篇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最新5篇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最新5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作家米兰·昆德拉创作的长篇小说,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

下面给您带来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1这本书比较难懂,而且大概一个多星期之前很快的读完了,现在来写读后感显得很勉强。

脑子里面只记得很少的一部分了。

首先就是托马斯和特丽莎的奇怪的爱情。

仅仅见过一面双方就这么相爱了。

而且理由也不是一见钟情什么的。

其实我觉得托马斯开始是并不爱特丽莎的,只是因为她介入生活,她像水中漂来的一个婴儿。

托马斯最终到布拉格去我想也还不是真的爱特丽莎,而是无法承受生命之轻。

话说回来,生命的重我轻我认为主要是对于家庭还有亲人或者其他的什么事情上面的责任上。

生命轻浮就像没有责任一样,长这么大也还觉得自己是小孩,完全不担负对于家庭的责任。

我觉得现在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整天在学校里玩游戏,课也不上,其实就是脱离责任,这样只会让自己变的没有重量,很空虚。

当然也不要过火,现阶段毕竟只是学生,所能够做的事情不多,学习是主要的。

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然后就是特丽莎和莎宾娜这两个女主角了,总觉得是很不同的两个人。

打个也许不太恰当的比方吧,特丽莎就像是薛宝钗,莎宾娜就好象是林黛玉。

恩,确实不太恰当。

然后最囧的就是佛兰茨了。

一群人在柬埔寨的河边拿着喇叭对对面说话,迎来的却是无限的沉寂--没人理他们。

真是黑色幽默,作者对于媚俗算是恨透了。

然后是特妮莎关于爱的一些想法。

他和托马斯的爱和他对于卡列林(她的宠物狗)的爱。

得出的结论是对于卡列林的爱更伟大,因为不求回报,只是单纯的爱。

但是其实我不是很同意,爱情和博爱是不同的,没法拿来比较。

爱情本来就是自私的,注意这一句。

现在对于这本书的理解也就是这样吧。

等老一点在看吧。

当一个人旅游时,即使去同一个地方,20岁与30岁看到的风景是不同的,30岁与40岁看到的又不同。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精选4篇)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精选4篇)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精选4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篇一这本书是我在8月中旬买的。

所以读的时间比较紧凑…况且这本书本身就有点深度。

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网上查过,这本书的推荐率还是很高的!所以决定就买它了!一本挺厚的书…现在终于看完了。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的代表作,也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

这本书比较趋向于成人化,但我觉得高中生也值得一读!但是要做好重读的准备…有人对我说:这样一本小说,不仅难懂,而且读来让人饱受思想上的折磨。

如果没有准备好受难,就不要打开它。

打开也毫无意义。

不如省下时间去读一些流行的通俗小说,或许还可以从中看到一些花花草草。

一开始我还不相信,但当我读了之后,真真正正地感受到了思想的折磨…文章的内容并不难懂,难以理解的是作者无处不在的议论!很痛苦…真的好难读懂。

文章涉及到很多历史性的人物、剧作…比如作者从“永劫回归”的话题谈到十四世纪非洲部落之间的战争,谈到法国大革命,谈到人们对--的仇恨的消解,谈到断头台。

其中最核心的一句话是:“曾经一次性消失了的生活,像影子一样没有分量,也就永远消失不复回归了。

无论它是否恐怖,是否美丽,是否崇高,它的恐怖、崇高以及美丽都预先已经死去,没有任何意义。

”“轻”这一字无疑是文章的文眼。

说到“轻”,让我想到一个故事。

就是有位国王要他的手下比赛,看谁是大力士。

比赛的内容就是谁能将一根鸡毛扔过墙。

很多人都是以失败告终的。

然而有一位大臣非常地聪明,他将整只鸡扔过了墙,然后对国王说,我能将整只鸡扔过墙,何况是鸡身上的鸡毛呢?!没错,最后是他赢了。

靠的是他的智慧!“轻”之让人不能承受,答案居然如此简单。

看来,我们以前的迷惑完全来源于对常识的漠视,以及对“轻”和“重”根深蒂固的偏见。

有时,轻,真的让人无法承受。

像一只鸡毛,你很难凭借力气将它扔过高墙。

习惯上,经验上,想象中,我们都会认为“重”让人无法承受,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到了昆德拉这里,我们忽然听到“轻”让人无法承受。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阅读心得范文五篇(最新)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阅读心得范文五篇(最新)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心得1刚拿到《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本书,看到这样的书名,心想:这里到底承载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开篇是《轻与重》,我想一个人生命的轻还是中重,和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的联系吧。

不管我们的生命是不是永恒轮回(因为这个问题会让人陷入窘境),我们应该做的是关注当下:everyonyexpeced a bright future,but what the futur life will hold for him is depend muchon what he doestoday.生命的真谛不是我们身上贴了多少标签,而是自己内心的满足与轻松。

有时改变人一生的就是一念之差,也行脚踏实地比较安全吧,过山车的落差带来的感觉是刺激,但完了以后也会感到失落。

就像托马斯,也许他很感受自己生命的过程,但最终还是归于平淡或是注定孤独。

一生都在寻找新的刺激,每天都要编好多谎言,一会儿骗情人,一会儿哄妻子,我觉得这样的生活也是很累的。

最后骗的还是自己吧,虽然特蕾莎和他死在一起,但特蕾莎是可怜的,这一生用全部精力爱托马斯得到的只是他的躯壳。

也许在享受生命的过程中托马斯感觉飘起来了,但我想在他最后闭眼的瞬间他并不快乐,而是悲伤,自己一生最大的成就难道就是睡了多少女人吗?这难道真是自己想要的吗?当他给别人说200多个的时候也许自己是自豪的,希望看到别人羡慕的眼光。

但当他面对死亡时也许还有太多的不舍,不舍的不舍那些情人,而是自己的生命,自己存在的价值还没有看到,眼角或许有一两滴心酸之泪吧,看到生命的历程竟被自己这么亵渎。

《灵与肉》,托马斯每天都在寻求肉体的快感,却忽视了灵魂的价值。

在这里面我更喜欢萨比娜,她也是很爱托马斯的,也知道托马斯的不忠与浪荡,所以最终她选择了离开,寻找新的生活。

而且还有自己的艺术陪伴,她把自己的开心、失落、惆怅寄托在画上,虽然她在感情上遭遇失败但她在自己的画作上还是能看到一些希望,得到安抚。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三篇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三篇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三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篇一看完了这本小说,喜欢小说的结尾,生命最终回归了轻的状态,没有负担,只有经历了无数沉重的瞬间后,才能找到的状态,绝大部分时候人们都游走在存有与忘却之间,而当真正学会忘却,一切又是否还如当初,此时的忘却也多少会带有几分无奈的成分在其中吧。

脑海中始终挥之不去的是小说对人性的剖析,爱情中的与战争后的。

虽然仅仅短短的几个章节,竟然觉得能把捷克人看透,以前勇敢但却在近现代显得有些软弱,在高压的环境下一些人勇于直面死亡,绝大部分人被击垮,并把复杂的自卑,不满,妥协,孤独等特质融入民族个性,如果用季节来形容,宛如寒冬。

关于爱情与人性的剖析,不时击中我的心灵,爱情剥去层层伪装,赤裸的核心无非是自己心中轻与重的较量,从前一直喜欢将爱情辨成是非黑白,或者热情到燃尽所有的欲望,或者克制到说服自己爱情不曾存有,但这个切都太自我,重到使人无法负担,如果能够坦然对待各种爱,将所有的欲望,感性,责任之剑磨钝再磨钝,也许幸福就会轻到浮出水面。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篇二这本书我读了大概半个多月,他有着一种淡淡的吸引力,读了就放不下了。

一开始想要读这本书,不是谁的推荐,仅仅看见了书的名字"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感觉很柔很棉,还有一种清新的无力。

书里的内容和我想象的有一定的出入,但同样的是我感觉那种无力的轻,无法承受。

我不是很能理解这本书,毕竟我看的书不多,我领略到我所感受到的。

书里有一个词“媚俗”,感触很深,一个有一些可笑,有一些可悲,还有一些无奈的词。

萨宾娜嘲笑着“媚俗”,不过她愈加嘲笑愈加讨厌,自己却变成了另一种”媚俗“。

这有时候就像宿命一样逃不开。

托马斯似乎是最能理解这种轻与重的,结尾,特丽莎觉得托马斯承受了太多,因为自己的自私,他本是一个自由的人。

而托马斯却发现这是所能承受的重,他是明白的。

以前所有的“非如此不可”没有反而是自在的。

弗兰茨似乎有些悲哀,直至死亡都没有摆脱他的轻。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通用11篇)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通用11篇)

⽣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通⽤11篇)⽣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通⽤11篇) 《⽣命不能承受之轻》是作家⽶兰·昆德拉创作的长篇⼩说,它是⼀部哲理⼩说,⼩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了对⼀系列问题的思考中。

以下是⼩编为⼤家整理的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通⽤11篇),欢迎⼤家阅读! ⽣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篇1 终于⼜有时间读点书了,感觉真好,淡淡的⽇⼦,淡淡的过,似乎曾经也这样提到过! 《⽣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度过了第⼀部分第16节,终于读到了轻重的启⽰!细加掂量的决断与命运之声联系在⼀起;重、必然和价值是三个有内在联系的概念:必然者为重,重者才有价值。

对于我们所有⼈来说,⼈的伟⼤在于他扛起命运,就像⽤肩膀顶住天穹的巨神阿特拉斯⼀样。

⼈只有⼀次⽣命,绝⽆可能⽤试验来证明假设,因此他就永远不可能知道为⾃⼰情感所左右到底是对还是错。

我们都觉得,我们⽣命中的爱情若没有分量、⽆⾜轻重,那简直不可思议;我们总是想象我们的爱情是它应该存在的那种,没有了爱情,我们⽣命将不再是我们应有的⽣命。

我们都坚信,满腹忧郁、留着吓⼈的长发的贝多芬本⼈,是在为我们伟⼤的爱情演奏“Esmusssein!” “如此必然的决定依赖的却是这样偶然的爱情。

” 我的⽣命⾥多了太多的偶然,然⽽却没有⼀次让这些偶然成为必然,或许⽣活已经告诉了我必然的答案,只是我不知道,我⽆法接受,我不想承认这必然的结果! 如果和你的相遇⼀切从必然开始,那么过程中能否出现偶然的惊喜吗? ⽣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篇2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倒地上。

”对于我们每个⼈来说,什么是最沉重的负担?⽽什么是轻?什么是重呢? ⽶兰·昆德拉的《⽣命不能承受之轻》中描述了男主⼈公托马斯因为婚姻失败,既渴望⼥⼈⼜畏惧⼥⼈,因此发展出⼀套外遇守则来应付他众多的情妇。

可当他爱上⼀个餐厅的⼥侍-特蕾莎时,他对她的爱违反了他制定的原则,甚⾄娶她为妻,但是托马斯灵⾁分离的想法却丝毫没有改变,依然游移在情妇之间,这促使特蕾莎极度痛苦与不安,最后决定离开托马斯。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4篇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4篇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4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篇1突来的寒潮让气温陡降不少,在冷风中裹紧外套,走在人影稀疏的街道,一丝桂花的余香偶尔在鼻中荡漾。

回到家中,在冷冽的月光下,又翻起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最熟接触到书名,就让我深感兴趣,何以理解“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生命中的物质若不能承受,又为何形容成“轻”?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呢?米兰——昆德拉在书中提出了:“轻”与“重”,他说:“最沉重的负担压得我们崩溃了,沉没了,将我们钉在地上。

负担越沉,我们的生活就越贴近大地,越趋近真切和实在。

相反,完全没有负担,人变的比大气还轻,会高高的飞起,离开大地即离开生活,变的似真非真。

书中的托马斯大夫是一个特立独行,不愿意被任何事物束缚的人,当他感到家庭的重担和责任让他快要窒息的时候,他离开了他的妻子,回到了单身汉的生活,原以为他重新找到了自由的天堂,可是没过多久,他又感到无聊、空虚、寂寞,原来他仍然需要家庭责任的那份沉重,看似自由的”轻“让他更加抑郁,更加纠结,让他不能承受,一生都处在矛盾当中。

这个故事这让我思考着,领悟着,体会到作者所谓的”轻“就是生命在最原始的时候带给我们的可以享受的一切,比如:自由、爱情,友情等,而”重“就是人身在社会当中所产生的、必须面对的`责任、欲望、困难、灾难等等。

”轻“、和”重“在我们的生命中都是不能被忽视,客观存在的。

就像书中主人公那样当两者摆在他面前的时候,他毅然选择了一直向往的东西,这就是”轻“,以为”轻“便是他的追求,但随后又发现其实生命中不能缺少令他沉重的东西,这就是”重“,但生命只有一次,他已不能重来。

是啊!生命只有一次,仅有的一次生命不能预先彩排他的内容,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一旦我们意识到这些,却又有点茫然不知所措。

其实,”轻“和”重“在某种环境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关键看我们怎样选择。

我认为,选择一个有实质的人生就应该是我们所追求的。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优秀8篇)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优秀8篇)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优秀8篇)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篇一《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

这本书的名字恰如其分的揭示了书中蕴含的哲理:生命不能失去它的重量,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影像。

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就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的存在。

相反,当重量完全却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人也就越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对生命的最终意义表示出了怀疑,那么我们该选择什么呢?是轻?还是重?人生离不开轻,轻是人留恋的终极原因,比如:爱情,友谊,音乐,欣赏大自然,艺术创作等这些对生命本身的享受。

在这方面做的最好的是徐志摩和三毛,他们喜欢自由,追求友谊,爱情和童真。

他们是懂的享受生命本身的人。

人生离不开重,重给人能带来充实,在重的圈子里,人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能从其中感到心灵充实的幸福,人会在人的本质力量化过程中发现自己,肯定自己,为自己自豪。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过这样深刻的体验,比如:当我们站在领奖台上,我们心中洋溢着喜悦之情,我们会通过奖牌看到我们的本质力量,我们会体会到被众人肯定后那种精神上无限的幸福。

所以重在我们人生中是不可缺少的。

人生除了轻与重外,还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也可称为沉重的轻。

所谓沉重的轻,是指人在无所事事的情况下,感到无聊、空虚、寂寞、孤独等难以承受的感绪和纠缠在精神之中解不开的死结而引起的否定性的痛苦的感受。

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本书中,提到托马斯在开始离开他的妻子特丽莎的几天里,确实获得了自由,他又回归到了单身汉的生活,整天可以呼吸令人心醉的自由气息。

但是不久,失去责任的轻就让托马斯难以承受,他发现自己原来更需要承担家庭责任的这份重。

沉重的轻是人生的一个困惑,大多数无所事事的富人经受着难以言表的烦恼,杰出影星翁美玲因不堪忍受爱情中的沉重的轻而自杀身外亡,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病来源于想不开的沉重的轻。

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有感优秀4篇

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有感优秀4篇

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有感优秀4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篇一“因为一个人往往从怀疑一个最小的细节开始,最终会怀疑生活本身。

”这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

生活之中不乏这样的例子。

失恋了,或生意失败了,或失业了……人生陷入灰暗——灰暗的不只是事件本身,而是影响到了整个人生,整个人生陷入的灰暗!仿佛生活忽然间再也没有任何意义了!其实,人生有很多面的,这一方面的不如意,不代表你其它方面也不如意。

人生是无常的,此刻的不如意,并不代表你之前都是不如意的,你以后也都不如意。

人有时会因一时的失败,而彻底地否定自己。

我也曾在某一个失落的时刻,彻底地怀疑自己的人生,觉得自己的人生相当失败、彻底失败!我会想起许多能证明我失败的例子与状况,然后去对比别人的成功,对比自己的理想,发现自己一无是处!(我也会写在日记里,然后去反省,只是这样的文字不免带着许多消极情绪,故不想让人看到,不会公开上传,我希望我所传播的思想都是积极乐观的。

有些问题过于沉重,还是不适宜公开讨论的,故还是自己去思考吧。

)反之亦然,你可以因为一时的幸福感,而延伸地感觉到你这一生都是幸福的。

当我被生活中的一些人,一些事情所感动的时候,静下心来,我总是想起许多美好的时光,觉得自己不只是在那一刻是幸福的`,我的整个人生都是幸福的!因此,也就有了我之前的那篇《我,幸福无以复加!——感谢在我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人,在我身上发生的每一件事!》,及后面的几篇有关于幸福的文章。

人,不免有时会夸大自己的痛苦或快乐,我只是希望大家把快乐夸大,把痛苦缩小。

夸大痛苦的时候少一些,夸得小一些,最好是能把痛苦缩小或消除,就像瑜珈中提到的,忘却痛苦,痛苦就不存在;而夸大快乐的时候多一些,夸得大一些。

人与人之间,也常因为一点小矛盾而引发争吵,然后引出许多事情来,不断升级,到了最后不欢而散,甚至反目成仇互相攻击。

当你因为某件事而怀疑人生的时候,跳出来,认真想想,其实你所怀疑的只是一件小事而已,一个暂时的状态而已!当你因为某件事而怀疑别人对你的看法及情感时,跳出来,认真想想,其实你所怀疑的只是一个小误会,一点小矛盾而已!有时我们要利用“无限扩大的思想”,让快乐幸福洒满整个人生,整个世界;有时则要去限制,让痛苦只是此痛苦,矛盾只是此矛盾,而不要再延伸!《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篇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作者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5篇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5篇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5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篇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本书,断断续续听到不少人的推荐和高评价,一直想看但是拿起来很多次都看了一点点就看不动了,可能因为工作太累,也可能年龄阅历不够,总之一直没看进去。

这段时间辞职了,那天坐长途汽车,拿起来看了几页就被镇住了。

借用周杰伦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实在是“太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2023字【篇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深夜,我反复翻阅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本书太过深奥,轻与重的意义,也在生命的概念里同空气一样难觅其形。

昆德拉在这本小说中不仅勾画了西方社会的人生百态,更是折射出人生的虚无与空幻,细品之下,犹如回响。

书中外科医生托马斯以六个巧合的机遇使他结识了后来成为妻子的特丽莎,并且成为走进他内心深处的第一个女人,也融入进他剩余的生命中,但一切并没有童话中那么美好,相反,书中的他只感到了忧郁与迷茫。

正如“永劫回归”的人生太过沉重一样,充满巧合机遇的人生又显太过轻飘和荒诞,难以把握的同时,也难以承受。

而事实上,我们在一边不满于这偶然性的人生时,却一边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生命正是由这一个个轻浮虚幻的巧合所组成的特殊事件而堆积组成的(或许,你的梦想本当一位艺术家,作家;可最后,却因种种巧合成为了我的阅卷老师。

)也许只有死亡,才是必然的。

而我又想到了金圣叹批《西厢记》:几万万年月皆如水逝,云卷风驰电挚,而疾去也。

”笔锋一转,写道“既然天地偶然生我。

”,那么“未生已前非我,既去已后又非我也,然则今虽犹尚暂在,实非我也”。

于是,“以非我之日月,误而任我之唐突可也,以非我者之才情,而供我之挥霍可也。

”是了,人不再是中心,生命不过是宇宙运转几万万年月的偶然产物罢了,这生命实质之轻溢于言表。

在面对生命的重大选择时,芸芸众生不过是被环境、利益等等的外界因素推着向前罢了,有多少人有着贝多芬式“非如此不可”的信念呢?我相信这种信念是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就赋予我们的使命。

关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体会范文(通用15篇)

关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体会范文(通用15篇)

关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体会范文(通用15篇)关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体会范文篇1寒假期间读了读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它时心境很压抑,米兰昆德拉就像张爱玲,笔锋直指人类最原始的欲望,直接、犀利。

可人们却不得不承认,这些欲望的真实和无德。

书中主要对人公托马斯,特蕾莎,萨比娜,弗兰茨这四个人物的生活进行描述,有感情,有性,有对时局政治的看法,还有就是那些我尚未理解的存在,轻与重,媚俗等等。

人物的心理描述一向体现着这些方面的冲突性,托马斯和特蕾莎在灵与肉之间的纠结,而萨比娜和弗兰茨则是在媚俗中选择,作者在不一样的篇章中表现了不一样的主题,甚至切换了主人公,切换了时空,但每一次切换都是在不断加深对这些方面的理解,反复迭代,直到终了。

想起昆德拉对生命的宣言“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都得以无限的重复,我们就会像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一样被钉死在永恒上”。

永恒的轮回是一种神秘的想法,生活中总有太多的唏嘘感叹,说不上为哪般?不仅仅荣耀,事业感情,加之鸡零狗碎,时间一过扬起的尘土便尘封满处,托马斯和特雷莎始终走不出死亡的轮回,萨宾娜始终选择漂泊地把一个个城市甩在背后,弗兰茨或许是毫无意义的死都承担着对生命本意的解释。

尽管荒诞离奇,在轮回的高度上来说,却是如此的合情合理,如果说他们,甚至我们,此生的每一件事都在前生有个经历,来生有个重复,托马斯还会选择那个像是从上流漂过来给他的特雷莎吗?还会再驾着那辆汽车走向黄泉吗?弗兰茨也许会安分守己的当好教师,我们呢?不会再有错误的选择,不会再忽视周遭遗失过的完美,生命在设想中一步步的前进,平淡的像一张白纸,这也许就是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获得了永恒,却像耶稣一样,背负着十字架,无法承受。

如果生命的初次安排就已经是生命的本质,那么生命还有什么价值?昆德拉说的好,正是因为这样,生命才总是像一张草图,没有前生也没有来世,生命仅此一次。

托马斯在灵与性中挣扎,最终选择了灵魂。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3篇精选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3篇精选

【读后感】一直让自己沉醉在音乐中,什么都没想,闭了眼睛,脑海中总是重复着一个画面,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对着灰朦朦的天空,目光空洞而茫然,没有目的的凝视,心里却总是在想着身边的他(她)是谁,熟悉的面孔越来越陌生,熟悉的身体越来越陌生,熟悉的气息越来越陌生,本来是最亲密的两个人,最终却被一系列的思考弄得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我思故我在,现在却成了我思,故我不在。

我是谁?他是谁?我为什么在这里?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正是总以一幅思想者,梦幻者的形象出现在你的面前,在一系列灵与肉的交汇中,在男人与女人的交往中,在爱与不爱中,有许多的思考,灵与肉孰轻孰重?男人与女人到底应该怎样交往?爱情中的男女,真的可以通过身体的交融到达灵魂的交汇么?如主人公托马斯,与他有性关系的女人起码有一两百,照他自己的话说:“情人有许多种,一种可以同睡,一种却只能做爱然后立即离开,还有一种就是在你与别的女人做爱时,你的眼前总是晃动着她的身影,你总是想照顾她,同情她,总是想不离开她。

〞特丽莎是他的第三种情人,是那“讨厌的同情心〞带来的六个偶然产生的女人,是他一辈子都无法放下的牵挂,他总是想照顾她,结果却总是在伤害她。

他的心里只有特丽莎,但是身体却在别的女人那里寻求快感,这也许就是灵与肉的别离,爱与情的背叛。

没有爱的情只能是一时,而没有情的爱也只会如昙花一现,长久不了。

所以灵与肉应该交融,爱与情应该永不别离,所以才有男和女,才有爱情,才有这些生命中的轻与重。

在米兰的笔下,特丽莎是个孩子,一个肉体与灵魂无法合一的孩子,托马斯也是。

所有的人物都是。

特丽莎在梦幻中总是梦到死亡,而且置她于死地的竟是她最爱的托马斯,她因为知道托马斯有许多的女人而痛苦不堪,总是害怕离开她。

可是当她真正离开的时候,却又特别地想要拥有他。

托马斯视特丽莎为一个负担,一个他不想放弃的负担,当特丽莎在他身边时,他觉得累,想要离开,而当特丽莎离开的时候,他就象没有灵魂的人,于是,他知道,他不能没有特丽莎,特丽莎是他心中的唯一,他可以和许多女人做爱,可以和许多女人调情,但是他清醒的认识到,只有特丽莎是他心中的最爱。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一)读它时心情很压抑,米兰昆德拉就像张爱玲,笔锋直指人类最原始的欲望,直接、犀利。

可人们却不得不承认,这些欲望的真实和无德。

我想米兰要说的是:无德为轻,轻让人们无法负载在生命的轨道上。

书里的一个情节:特雷莎的妈妈年轻时很漂亮,她有九个追求者。

第一个最英俊,第二个最机智,第三个最富有,第四个最健康,第五个最高贵,第六个最会背诗,第七个曾周游世界,第八个会拉小提琴,第九个最有男子气概。

特雷莎的妈妈最终嫁给了第九个,不是因为她爱他,而是因为她和他不小心有了特雷莎。

她不爱特雷莎,她一直在想另外八个都比第九个好。

她在想她还没有追求过别人,于是,她离开了最有男子气概的男人,追求一个没有男子气概,犯过几次罪,有两次离婚时的男人。

她嫁给了他,从此,她开始沦落,渐渐失去美貌,变成泼妇。

这段我印象最深刻。

米兰把九种特质分配到九个人身上,特雷莎的妈妈只能从中选一个。

她谁都想要,因为她不知道自己最需要什么。

她的贪婪让她来到一个一无所有的人身边。

她开始失去,失去美貌,失去生活品质,失去灵魂。

当特雷莎把门锁上,要求自己最基本权利的时候,作为妈妈的她暴跳如雷,她才意识到一切在离她而去,她在用最后母亲的身份,几乎是要挟她女儿留下。

可这些都是徒劳的,因为她从没有承担过生命中的责任,无论是对社会、对家庭、还是对亲人。

她死掉也只是轻轻地一闭眼,不会有任何重量,她失掉了灵魂。

另一方面,我在考虑米兰要传达的爱情观。

“爱情”总是玄而又玄。

我曾经以为,爱情是纯感性的东西,如果你用太多理性思维去思维它,那么爱情将不纯正。

现在这种观点几乎完全被颠覆。

爱情需要条件,需要理性的思考。

你要清楚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找个可以满足自己需要的人,然后包容他的其他缺点,履行自己对对方的责任,这才是爱情。

米兰说“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实存在。

”大概伴责任走过的爱情才是真实存在的爱情。

写到这里,我才发现执着地追寻一个自己想象的人是多么愚蠢,爱情是在特别的时段遇到特别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负重是存在的证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读《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有感
很久之前就听说过《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这本书。首次被这本书吸引,就是因为它的名字。第一次看到“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便有疑惑,生活中不能承受的大多为压力,是重,那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又是什么呢?而当我终于读完这本书时,我发现,这本书深深根植于哲学原理,所谓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实际上要探讨的是“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轻”
七年之后,特丽莎出走,这使托马斯重新置于自由之中。当托马斯身上的重负突然被释放,他在瞬间感受到了生命之轻的美好。但是,随之而来的空虚却使他无法再和从前一样享受自由的快感。与特丽莎七年的相处,已经让他学会感受别人的痛苦与欢乐,他再痛苦过后终于明白,自己再也不可能回到从前虚无缥缈的生命了。于是他回到了布拉格,追回了特丽莎,也找到了存在的重量。
轻与重的对立与两难,构成了人们的基本存在境况。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可以从这个问题上找到映照。当我们选择承担生命中的责任,追求生命的意义,并承受由此带来的压力,在灵魂和肉体上付出努力时,看似我们在负重,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正是我们个体存在的方式。而若我们真正获得了纯粹的自由,则失去了所有的牵挂与羁绊,那我们应该如何承受空虚带给我们的压力?我们该如何寻找我们存在的依据?
尼采认为,我们的世界是“永恒轮回”的。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都由无数次的重复。我们的生活是能够被预演的,有朝一日,我们的生活会按照我们经历过的方式再现,而前者中反复还将无限重复下去。如果果真如此,无法承受的重负将会沉重地压在每一个个人身上。然而,这个世界存在的基础恰恰是轮回的不存在,生活无法预演,我们既不能把它与我们以前的生活相比较,也无法使他完美之后再度来过,生命之流只能在偶然性的大地上泛滥,人们肆意的生活,获得了漂浮的快感,可是,重就真的悲惨,轻就真的快乐吗?
托马斯正是这个问题的代询人。他是一个外科医生,生活自由快活,拥有众多的情人。然而特丽莎的闯入打破了他的自由,托马斯一直在爱恋特丽莎和追求自由之间徘徊选择。特丽莎之于他,既非情人,也非妻子,而是因七个偶然恰巧出现在他生命中的女人。离婚以后的托马斯是愉快自在的,婚姻对于他来说是一种责任的束缚,阻碍了他体会生命的快感,在无数的“性友谊”中,他获得的是自由的生命之轻。特丽莎无疑是这种生活的终结者,她紧紧握住托马斯的手使他感受到久违的生命的责任并体会到了其中的美好,可是他又不愿意放弃多年以来的自由。对于托马斯来说,独居还是与特丽莎结合,斌不是一个简单地爱情问题,而是关涉到他对存在的可能性的理解。于是托马斯在轻与重之间不断徘徊。
究竟是选择轻还是选择重,昆德拉并没有给出明确地答案,他只是提出了这个问题并给与了阐释。在一个极限悖谬的时代,轻与重的界限是模糊不清的,甚至是不存在的,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