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专题知识整理(一)
记叙文知识点整理
一是概括文章的内容,抓住以下几个要点:(1)把握记叙文的要素,以写事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事,写人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样的人。
(2)把握关键性语句,揣摩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事。
(3)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脉络,然后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是弄清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结构特点及表现形式。
掌握以下划分段落的方式:(1) 以时空变化划分(2) 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来划分(3) 按记叙内容的变化来划分(4) 按描述角度的变化、事情发展的阶段来划分2.文段在内容上:以中心、意思相联系(思想感情)来回答;在结构上:总分总文段在开头:总起全文、为下文做铺垫、形成悬念、奠定感情基调、照应题目文段在中间:承上启下、照应上文、引起下文、文段在结尾:总结全文或照应主题或首尾呼应、深化主题、升华主题。
总分总----总起分写总结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五种表达:叙述:是表述时间过程的艺术。
描写:是展示空间状貌的艺术。
议论:是谈看法的说理艺术。
抒情:是抒发·倾吐的流露宣泄艺术。
说明:是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告知艺术。
五种表达需要背诵,是写好作文的基本功。
扩展资料:写记叙文常用的表达方式是记叙,但也可以辅之以其他表达方式来写。
记叙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
一、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
二、记叙文的分类: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
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1.写人的记叙文;2.叙事的记叙文;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4.状物的记叙文。
三、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中考记叙文阅读七大必考考点汇编(一)
中考记叙文阅读七大必考考点汇编(一)【考点阐释】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结合议论和抒情,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广义的记叙文包括新闻、通讯、特写、传记、访问记、游记、报告文学、回忆录、童话、寓言、散文、小说等。
一、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内容要点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是理解文章的第一步。
它要求阅读者着眼于全局,通过自己的主观认识,综合运用各种语文知识和一定的语文感觉,对阅读材料内容进行宏观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疏通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思路,准确把握全文主旨,体会作者的表达匠心。
阅读基本策略如下:1.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首先要明确“四何”:何人、何时、何地、何事,阅读时必须注意感知的完整性,即必须把局部放在内容整体的背景下加以考察,而不要把文章分割成互不关联的一个个局部,更不能肢解成一个个的孤立的知识点。
2.明确题干。
命题者一般在表述语言中会对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范围作一些暗示,如果是“联系上下文……”或者“阅读××——××,完成……”一类明确阅读范围的试题,通常属于局部的整体感知。
如果是“联系全文……”、“从文中看……”、“本文的……”、“根据文意……”“依据人物性格特点……”或者是就标题、结尾等设问,涉及的通常是文本全部内容的整体感知。
3.把握主旨。
记叙文里记人、叙事、状物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对生活的一定的看法,文章的主题是通过具体材料来表现,要有意识地把作品细节、作品结构、作品语言等与作品主旨相结合,捆绑在一起来思考它们的价值与意义,形成整体把握文本主题的意识。
(1)结合议论、抒情的语句把握文章主旨。
一篇记叙性文字,作者总会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发一些议论,点明所写故事的价值和意义。
有时也会在叙事过程中宣泄自己的感情,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这些议论和抒情,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阅读中不仅要注意结尾部分的大段的议论或抒情,也要留意穿插在叙事中间的零星议论和抒情语句。
记叙散文的知识点总结
记叙散文的知识点总结
一、叙述的基本要素
1. 事件:记叙文的叙述围绕事件展开,事件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但要有一定的可信度和吸引力。
2. 环境:环境描写是记叙文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可以为事件增添氛围和情感色彩。
3. 人物:人物是记叙文中的主要承载者,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和塑造,可以使事件更具代入感和感染力。
二、叙述的结构
1. 开头:开头要吸引读者眼球,可以写一些短小精悍的句子,引发读者的兴趣。
2. 发展:发展部分是记叙文的主体部分,要围绕事件展开,注重细节描写,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
3. 结尾:结尾要有回味性,可以通过总结、反思或点题的方式,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三、叙述的技巧
1. 描写:要注重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让读者对事件、环境和人物有清晰的认知。
2. 对比:通过对比的手法,可以使记叙文更加丰富多彩,增加文章的张力和吸引力。
3. 对话:适当加入人物的对话,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和有趣,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4. 笔法:要注重用词的精准和语言的生动,使记叙文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四、写作技巧
1. 真实性:即使是虚构的事件,也要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能够让读者相信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2. 生动性:要注重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产生共鸣。
3. 连贯性:要注重叙述的连贯性和结构的完整性,使整篇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4. 多角度: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来叙述事件,让文章更加丰富多彩,给读者不同的感受。
记叙文知识点
记叙文知识点1、记叙文的特点: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它的中心思想通过写人、叙事来表达。
2、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其中核心要素是:人物和事件。
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
〔1〕线索的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①以具体的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物线〕:如《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贯穿全文。
②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事线〕: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
③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人线〕: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展开。
④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展开〔感情线〕: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⑤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化为线索〔时间线、地点线〕: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⑥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见闻线〕: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温馨提示:有些文章的线索不止一条,往往有几条线索同时起作用。
明线一般是主要人物、主要事物、主要事件。
暗线一般是作者的情感。
如《背影》《枣核》的线索就是标题;《故乡》的线索是我回乡的见闻和感受……有的记叙文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
如《背影》的线索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父子深情;《枣核》的暗线是海外游子对故乡的深情。
〔2〕线索的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的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推动情节的发展(3)寻找线索的方法: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④作者的思想情感⑤某一人的见闻感受⑥有的线索较隐含,需要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来概括。
4.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1〕顺叙的作用:〔2〕倒叙的作用:〔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防止表达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记叙文基础知识
)记叙文基础知识(一)记叙文的特点1、概念: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2、分类:A、按样式分:通讯、回忆录、游记、新闻、参观访问记、民间故事。
B、记叙内容分:写人、叙事、写景、状物。
(二)记叙的要素和人称…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A、时间:一般用时间词表示;也有的间接表示事件的发生时间。
B、地点:单一地点,事件在一处发生;还有的事件随情节发展而转换。
C、人物: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分。
主要人物往往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次要人物帮助形成完整的情节,并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
D、起因:指引发事件的原因,一般在开头,也有在后头(倒叙)?E、经过:指事件发展的过程,复杂事件的经过往往包含若干阶段,可先概括再综合。
F、结果:指事件的结尾,一般也用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它是事件的一部分。
如以抒情议论结尾的不能当作结果。
记叙的人称:A、第一人称:以“我”、“我们”的身份叙述。
“我”是其中的一个人物,文章记叙的人和事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想,容易使读者产生真实而亲切的感觉。
文中如有心理活动描写必定是“我”的,其他人物的心理活动只能是“我”猜测的,不可直接描写他人的心理活动。
B、第二人称: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中,出于直接抒情的需要。
但记叙文通篇一般不采用第二人称。
C、第三人称:指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把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
文中每人物都有自己的名字或称谓,没有“我”这个代词。
其好处在于人物事件的展开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便于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文章主题,文中每个人物的心理活动都可描写。
~(三)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指记叙文材料安排方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
1、顺叙:记叙的材料按时间推移、地点转移和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方法。
用顺叙写的文章、层次、段落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可从时间推移、程序推进、空间转换等标志着手,理清思路。
记叙文知识点
记叙文考点1、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表现手法的作用:①衬托对比:用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
更好地表现主题。
②欲扬先抑:与上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③托物言志:明确指出比喻之人,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思想感情。
如爱莲说④象征:用具体事物表现出某种抽象意义或精神品质。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3、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①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②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富有感染力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③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④反问:强调,加强语气⑤对比:强调了……突出了……⑥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4、记叙文的线索:题目人物实物感情5、对文章内容的把握:题型(1):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内容、中心或段意、层意。
格式:通过什么人做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
可抓起因+经过+结果找主旨的方法:a.要抓中心人物与核心事件以及作者的感情倾向。
b.抓结尾的议论抒情句。
题型(2):概括中心事件方法一人物时间地点加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方法二人物加做了什么事6、分析人物性格:(1)抓主要事件,主人公做了哪些事,这些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品质。
(2)从原文中找关键词。
(文中有原词尽量引用原词)(3)找描写的句子,分析其性格。
7、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补充交代了部分情节;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充实;更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
8、了解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使人亲切,自然,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记叙文最全面的知识点整理
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
倒叙的作用: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引起阅读的兴趣;
插叙 是在叙述中心事件或主要情节发展过程中暂时中断所叙线索而插入另一故事片段。
就
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 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 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 插入一 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插叙的作用: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中心。
总结插叙的作用有:
①补充、交代内容情节,使结构完整,内容丰富。
②衬托人物品质。
③为后文做铺垫。 ④突出文章的中心。 相对而言, 对倒叙和插叙的考查是重点。
答题的格式一般为:补充交代了······的原 因 /······的背景 /······的经历;突出 了谁谁谁的· ·····形象 /品质;为下文· ·····事
A、从修辞切入。(运用了……修辞手法……)
B、从句式切入。(生动形象的写出了……)
C、从词语的感情色彩切入。(贬词褒用、褒词贬用)
其实是反话正说,
B 破折号的作用
①解释说明或补充。
此 知
1)“亚洲大陆有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喜玛拉雅山,有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
识
玛峰。”
点 考
②表示话题的转变
得
1)“我在珠海的公司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 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 ! ——我能抽
较 少
支烟吗?”(破折号前是讲述自己情况 , 后面突然转而询问对方别的事。)
知识点 8:重点标点符号的作用(引号、省略号、破折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 :引号的作用
①引用 1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为”。 ②强调 1)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③特殊含义 (讽刺和否定、特定称谓) 1)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 明确: 这里的“聪明人”加上引号, 修辞手法称之为反语。“聪明人”,既“愚笨者”)
记叙文最全面的知识点整理Word版
知识点1:描写方法及作用人物描写的作用(1) 写出人物的身份地位及所处的社会环境。
(2) 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揭示人物的心理世界。
(3) 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
(4)结合文章主旨。
必要时还要考虑结构上的作用。
⎪⎪⎪⎪⎪⎩⎪⎪⎪⎪⎪⎨⎧⎨⎧⎪⎪⎪⎪⎩⎪⎪⎪⎪⎨⎧⎪⎩⎪⎨⎧⋯⋯处房屋、风俗等)个社会环境描写(景物等)动时间、地点、季节、自然环境描写(人物活环境描写己说出来心理独白:心中想的自心理活动:我想、动作神态描写:表情、情绪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行动描写)白)独白、对白、群白、旁语言描写(对话描写、神态描写)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和人物描写一般描写时代,小至家庭、一社会、整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
(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一般是放在文章的开头的位置)2、渲染气氛(氛围)。
(一般放在开头或中间的位置)3、烘托人物心情(像兴奋喜悦,忧愁感伤,沮丧,绝望等等)。
(随时出现,位置不固定)4、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一般放在中间的位置)5、形成对比,突出主旨。
(随时出现,位置不固定)6、引出下文。
(一般是放在文章的开头位置)!!!注意:1.交代的背景可以认为是:时间、地点、天气、季节等2.如果环境描写的内容是不好的环境(下大雨,刮大风,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阴沉、泥泞的草地、漫天黄沙、狂风暴雨等等需视具体环境内容而定)那么渲染的气氛及烘托的人物的心情一般也是“不好”的气氛(冷清、凄凉、孤寂等视具体内容而定)或不好的心情;相反环境描写的内容是好的环境描写,那么渲染的氛围或烘托的人物的一般也是好的。
知识点2: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表达……的情感。
结合句子)排比:增强了……的语气语势,表现了……(结合句子)反问:增强了……的语气,强调了……(结合句子)夸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结合句子)设问:强调了……,引起思考。
(结合句子)注:以上列举的这些,只是我们常规的一些“帽子”,任何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不论是前面的“帽子”,还是后面所要表达的内容,都要结合具体的文本,切不可死板硬套。
记叙文阅读之基础知识(上 )(六要素和线索)
记叙文阅读之基础知识(上)(六要素和线索)下面讨论最后一节记叙文阅读,记叙文的基础知识。
1.叙事六要素。
记叙文强调真情实感,给人真实感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既然叫元素,那就少不了。
没有时间和地点,是不真实的,没有因果,文章就会难以理解。
要有真情实感,六大要素必不可少。
六要素到位,就可以完成另一个题目:总结文章的主要情节。
如果是单纯叙述一件事的文章,我们直接用六要素就是很好的总结。
在这里,我还是强调一下我之前写过的一句话。
我不能说的不清楚或者罗嗦来概括剧情。
标准是假设一个没看过文章的人,看了你的回答,能清楚地理解文章的情节,而且很简洁。
说到底,六大要素就是故事的六大要素,这就是全部。
然而,许多学生将它们视为记忆知识,而未能成为熟练使用它们的能力。
2..记叙的线索。
如果你硬找的话,哪篇文章都有线索,因为写文章的文字是线性的,所以,一定会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东西。
但有些简单文章讨论线索是没有意义的。
一般都是讨论情节较多较复杂的事件。
例如我们写的运动会我起跑,然后跌倒了,同学李明本来可以跑第一,但是没去继续跑,而是来搀扶我,结果到手的第一没有了,我深为感动。
这篇文章里我是线索人物,但是讨论起来没有什么价值。
我们小学学过一篇《珍贵的教科书》全篇课文以教科书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课文记叙了革命战争年代延安小学的师生在艰难困苦的学习环境下坚持学习,可是条件太艰苦了,我们连教科书都没有,我们盼书,张指导员带领我们去取书、受到袭击,张指导员用生命护书、到最后嘱咐我们好好学习,让我们明白这教科书的珍贵。
教科书就是这样一个线索,把文中的许多地点,许多时间发生的与书有关的情节串在了一起。
许多老师都把它比喻成彩线串珠。
这珍贵的教科书就是彩线,盼书、取书、护书、惜书就是珠子。
这些情节很多但都串在教科书这条彩线上,就不乱,很多时候,这条彩线并不是故意设置的,但我们看起来,巧妙地就像经过打磨一样。
记叙文的线索很多,常见的有哪几种呢?老师帮大家从常考到不常考分析一下,有以下几种:以物品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小情节为线索,这个不好界定,例如咱们前面说过的那篇课外阅读《一起去看球》。
记叙文知识梳理
记叙文常考点及答题技巧定义: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一)概括(完整的陈述句)1、概括内容(故事情节、事件):人物和事件答题格式: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结果怎么样或什么(事物)+怎么样。
如《孩子和书》,主要讲的是“一个曾经陷入困境的孩子成为诗人后向当年救过他的女店主感恩”的2、概括文章主旨:(1)分析文章标题;(2)分析文中关键句思路:1、文章的开头/结尾句或者段中。
2、文章中的议论性或抒情性的句子。
;3、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者句子。
4、文章中主要人物的语言。
答题格式:a:句式:"通过……(事情),表达了(赞扬、抒发)……的感情(精神、品质)"。
内容。
b:此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提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3、概括段意:a:摘句法:①有中心句的摘出本段的中心句即可,如果是半中心句则需要加以补充完善。
②到本段开头找,看看有没有提示本段内容的句子可以利用。
③到本段末尾找,看看有没有总结本段内容的句子可以利用。
④到上一段的末尾找,看有没有过渡领起下一段内容的句子可以利用。
⑤到下一段的开头去找,看有没有承接上一段内容的句子可以利用。
b:概括法:记叙了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结果怎么样,或:什么(事物)+怎么样(抒了怎么样的感情)c:叠加法:有些文段的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把要表达的这些内容组合成句就行。
(二)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1)理解词语的本义;(2)看该词在句子中的表达对象;(3)对表达对象做必要的提炼(联系语言环境提炼意义指向概括词);(4)再看该词表达得怎么样?(起什么作用);(5)整合梳理答案语言,使表达简洁准确;(6)把答案代入原文,看语句是否通顺。
记叙文知识归纳
记叙文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二、叙述的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1、顺叙好处:线索明析;层次清晰;便于读者掌握事情的来龙去脉2、倒叙:把事件的结果先写出来;然后再叙述事情;提到前面叙述的并不是事情的结局;而是后面发生的事情;叙述由倒转顺后;并不是叙述到开头写的那件事情为止;而是可以发展下去写更多的事情..倒叙作用:1、造成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2、突出事件的结局或最精彩的部分3、开篇点题4、使文章生动、灵活5、使文章结构紧凑3、插叙:插叙的前提是全文有一个中心事件;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停一下;插进一些必要的内容..在叙述的过程中插入一段从前发生的事情;..一般有引出插叙的话;而这句话不算插叙的内容;对人物和一些情况作一些说明和介绍..插叙作用:1、插叙了某某内容;多侧面地表现某人物的性格2、丰富作品内容;从而深化作品主题3、对前文进行补充说明;为后文作铺垫4、表达某些具体内容..5、突出中心6、使文章脉络清晰;使文章结构紧凑..三、记叙文的五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四、记叙的人称 :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第二人称;亲切自然;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五、记叙文中描写----根据描写的角度;可以把描写分为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1、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间接描写就是通过描写其它人物的言行、心理或者环境来表现主人公..2、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包括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内容..六、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七、记叙文中的环境描写1、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2、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2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3预示人物的××命运、4侧面表现人物某性格5、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6揭示文章主题..八、记叙文的表现手法1、象征:借助某一具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思想感情..它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的某一内容得以含蓄形象地表现出来.. 如:白杨礼赞红烛诵乡愁2、对比:如愚公移山愚公和智叟对比弟弟张爱玲的弟弟的前后变化对比故乡二十年前的故乡和二十年后的故乡对比3、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爱莲说用菊花和牡丹花分别从正面和反面衬托出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4、先抑后扬或欲扬先抑如我的一位国文老师5、托物言志如陋室铭爱莲说6、借物抒情:通过对具体物象的描写;传达写作者的某种情感.. 如小石潭记观沧海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九、记叙文的中心中心思想的形式:本文通过记叙描写了……赞美表现、歌颂、抒发了……批评批判、抨击了……十、概括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主题是什么;作者的感情如何..答: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B 、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 、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十一、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夸张 比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某事务......的特点.. 拟人-----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或动作行为;把物人格化;显得生动形象.. 排比-----加强语气;增强文章气势;强调了…… 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给人以美感 反问-----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设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反复-----强调了........思想感情 十二、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十三、结构手法-----过渡、照应、铺垫、设置悬念 十四、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十五、题目、第一段、中间句段、结尾议论性句段的作用 1、题目的作用-----A 概括内容;B 揭示主题;c 提示线索D 设置悬念 2、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3、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4、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记叙文阅读中语言的表达作用题总的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考虑;根据实际灵活应变 ★三种类型:加点词的表达作用;划线句的表达作用;段落的作用 1、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基本题型:下列句中加点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题思路和方式不用考虑结构上的;——的词写出了——结合本词特点;概括内容..表现了——注意联系中心;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内容方面 2、划线句的表达作用 基本题型:文中…句子关于…的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答题思路和方式结构上的作用明显就写;不明显不要强求:写出了——内容的精准概括..表现了——注意联系中心;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内容方面;为与上下文的——作铺垫作对比;或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等结构方面.. 3、段落的作用 基本题型:文章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思路和方式内容和结构的作用两者必写:写出了——内容的精准概括;表现了——注意联系中心;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内容方面;十六、如何赏析句段 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类型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对策: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类型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对策:1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 ①修辞之美------ 见第十个知识点 ②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 疑问句造成悬念;感叹句便于抒情;反问句加强语气语调引人深思;排比句叠句气势磅礴、层层深入;对偶句铿锵凝练;重复余韵悠然 ;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 ③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作用: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 ④内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作用:全面新颖;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 2注意答题格式:我喜欢 xx 句;因为它xx.. 十七.品味句子和关键词..最好找词语点评或整体点评:即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 答:A 、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应选择有生命力的词语进行.. B 、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或从正面和侧面点评.. C 、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记叙文知识及考点概括
记叙文知识点及考点概括一、关于记叙文: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的文章,在表达方式上以记述为主,但往往也间有描写、抒情和议论,并没有截然的划分。
它是一种形式灵活、写法多样的文体。
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特写、传记、回忆录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二、知识点归纳:(一)记叙文知识点归纳:1、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1)顺叙:按照事情发展的本来顺序进行叙述,依次从开端、发展写到高潮、结局,文章的层次、段落和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这就是顺叙。
顺叙是最常见的叙述方式。
(2)倒叙:把人物、事件的结局,或人物经历、事件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就是倒叙。
倒叙有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启发人们思考的艺术效果。
(3)插叙:在叙述进行中暂停一下,插入另外一段事,然后再把原叙述继续下去,这就是插叙。
插叙有追忆往事、补足有关情况的作用。
(4)补叙:在叙述结束后,又对前面的有关情节进行内容上的补充,这就是补叙。
2、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1)叙述: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表述出来,就是叙述。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特征等,具体细致地描绘出来,就是描写。
小说中运用描写比较多,一般记叙文则只是在叙述中穿插一些描写。
这些描写,按对象来划分、大体可归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类。
(3)抒情:直接抒情: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在文章中直接公开地表白自己的喜怒爱憎感情,就是直接抒情。
这种抒情方式在诗歌和抒情散文中运用较多,一般记叙文不宜多用。
否则令人产生做作、乏味之感。
间接抒情:将感情渗透在写景、叙事、说理之中,边叙述边抒情,边描写边抒情,边议论边抒情,就是间接抒情。
这是记叙文的主要抒情方式。
采用这种方式抒情,可熔情、景、事、理于一炉,使文章更显得丰富多彩、富有情味。
(4)议论:议论是论说文的主要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它只是一种穿插在叙述和描写中的辅助手段,一般表现为对文中叙述的事物画龙点睛式地发表议论,即夹叙夹议。
语文记叙文(基本知识点)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一)记叙文阅读1、定义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的一种文体。
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事感人,以情动人”。
就是说通过具体地继续事件、形象地描写人物活动来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情感立场,读后使人收到其人其事的感染和影响。
2、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年,月,日,时写清楚;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人物:写事情里的人物;事件的起因: 为何发生这件事;经过: 来龙去脉写清楚;结果:交代好结局。
3、记叙文的记叙线索(1)以时间为线索:文章以时间发展为线索,把不同时间、不同人物串联在一起。
(例:《伟大的悲剧》)(2)以某事件为线索:例如《散步》一文,以一家三代人散步、发生分歧、统一意见来组织材料,突出中心。
(3)以某物为线索:围绕某一件物品来展开,这件物品在文章结构、实现主题、塑造人物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例:《羚羊木雕》)(4)以人物为线索:(例:《我的叔叔于勒》)(5)以见闻为线索:(例:《故乡》,所见、所闻、所感。
)(6)以地点转换为线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7)以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例:《阿长与<山海经>》)4、记叙文的人称第一人称(更真实可信)第二人称(更加亲切)第三人称(更加广泛)。
5、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文主要以记叙、描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和说明等,几种表达方式往往结合在一起运用。
(1)记叙指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做的必要交代和说明,是记叙文中最基本的表达方式。
(2)描写指作者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做的绘声绘色、细致的描绘与刻画,按内容分,主要由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等。
从另一个角度还可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及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
(3)议论指作者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及对问题的看法等。
记叙文中的议论主要是为记叙服务的,主要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4)抒情指作者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记叙文知识汇总
一、中考记叙文要求把握记叙要素、线索、顺序、人称、详略。
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和层次。
理解题旨及文章的主旨,概述主要内容。
揣摩理解关键词、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及作用。
分析文章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写作技巧。
阅读中的体验及启示。
结合内容个性化表述,学会思考和质疑。
二、知识梳理(一)明确记叙文知识要点1、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描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文体。
2、记叙文的分类写人,叙事,写景状物。
记叙文是以情感人(1)侧重写人的记叙文如:《我的母亲》《老王》《背影》《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忆冼星海》《邓稼先》从事件中分析人物,在言行中概括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点。
(2)写事的记叙文如:《社戏》《风筝》《羚羊木雕》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或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3)写景状物的记叙文如:《春》《济南的冬天》抓住写景手法,景物特征,分析作者情感。
(4)表达方式:5种①记叙:概括叙述、详细叙述②议论:开头议论:开篇点题,统领下文文间议论:承上启下,揭示意义结尾议论:揭示或升华主旨,画龙点睛③抒情:真切强烈,震撼人心。
④说明⑤描写(5)人物: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细节描写细微具体人物环境场面三、常见题型解析1、题型一:题目设题(一)为什么以此为题?(二)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三)试分析题目的作用。
(四)给文章加(换)题目。
题目的含义、题目的作用、拟题、寻找线索。
二、结合学过的文章谈谈你对下面题目的理解•《背影》充当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深情。
•《阿长与山海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表明我的感激和怀念。
•《变色龙》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善变(见风使舵)的性格。
具有极强的讽刺性。
《心声》语带双关,表层意义是李京京在课堂上十分渴望读课文。
深层意思是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需要父母和好,家庭温暖,需要亲情和友情。
记叙文专题知识整理(一)
《统编教材配套名著编写组》本周专题:记叙文阅读知识概括1.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1)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记叙文可以分为几大类?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记叙文,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
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
(1)写人记叙文: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作品的主题。
(2)叙事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着重写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通过事件表现作品的主题。
(3)写景记叙文:通过写景,寄托感情,表现主题。
(4)状物记叙文:以描写物为主,通过写物抒发感情,寄托志向。
3.记叙文的记叙顺序有哪些?(1)顺叙: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
使叙事有始有终,条理清晰,脉络清晰。
(2)倒叙:先写事件的结果,或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片《统编教材配套名著编写组》《统编教材配套名著编写组》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情。
这样叙事,可以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由于表达方式、情节上的需要,暂时中断对主线的叙述,而插入有关的事情或片段,然后再继续写主线。
这样记叙可以对情节起到补充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补叙:叙事结束时,补充交代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
有利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人物或事件;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中心突出。
(5)分叙:分叙是指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的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
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4.记叙文中的记叙人称及其作用是什么?(1)第一人称:便于抒情,真切自然,能直接表达或者渗透作者的主观意识;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周专题:记叙文阅读知识概括1.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1)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记叙文可以分为几大类?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记叙文,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
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
(1)写人记叙文: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作品的主题。
(2)叙事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着重写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通过事件表现作品的主题。
(3)写景记叙文:通过写景,寄托感情,表现主题。
(4)状物记叙文:以描写物为主,通过写物抒发感情,寄托志向。
3.记叙文的记叙顺序有哪些?(1)顺叙: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
使叙事有始有终,条理清晰,脉络清晰。
(2)倒叙:先写事件的结果,或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情。
这样叙事,可以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由于表达方式、情节上的需要,暂时中断对主线的叙述,而插入有关的事情或片段,然后再继续写主线。
这样记叙可以对情节起到补充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补叙:叙事结束时,补充交代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
有利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人物或事件;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中心突出。
(5)分叙:分叙是指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的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
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有条不紊。
4.记叙文中的记叙人称及其作用是什么?(1)第一人称:便于抒情,真切自然,能直接表达或者渗透作者的主观意识;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2)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
(3)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5.记叙文中有哪些常见的线索?(1)物线:以某一件具体的(或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
(2)事线:以某一中心事件为线索。
(3)人线:以人物为线索。
(4)地线:以地点变换为线索。
(5)时线:以时间为线索。
(6)感情线:以情感变化为线索。
6.记叙文中常见的语言特色有哪些?(1)含蓄类: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
(2)口语类: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3)生动类:生动形象、轻松活泼、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引发读者兴趣。
(4)简练类:凝练、简明、言简意赅。
7.简要概括记叙文的写作手法。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对比等。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3)表现手法:铺垫、伏笔、照应、象征、衬托、对比、烘托、抑扬、联想、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设置悬念、点面结合、虚实结合等。
8.记叙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1)比喻: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使人便于接受;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让人加深体会。
(2)拟人:将物人格化,描写形象,表意丰富,生动有趣。
(3)反复:多次强调,给人深刻的印象;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4)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5)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缕分析;长于抒情,更有气魄。
(6)对偶: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乐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阅读,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9)顶真:亦称联珠、蝉联,是一种修辞方法,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
(10)借代:不直说事物的名称,而是用与本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本事物。
例如:红领巾参加植树活动。
“红领巾”代指“少先队员”。
(11)反语:就是用褒词表达贬意。
如"多么美丽的名称-进取性",这里的"多么美丽的名称"是褒词但表贬意。
(12)摹状:是指对事物的形状、声音、色彩如实的摹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如:他们轻轻地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
(13)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语义和语音的条件,有意使语意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双关有四种,谐音双关,语意双关,音、形双关,音、形、义双关。
(14)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9.描写手法: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神态描写:指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以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2)语言描写:通过人物个性化的独白或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3)动作描写: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描写,侧面揭示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的价值观念、情感特征、性格气质、精神状态的一种描写方法。
(4)心理描写: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揭露人物的内在隐秘世界。
(5)肖像描写:通过对容貌、姿态、服饰等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6)自然环境描写: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
有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7)社会环境描写: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
写出当时社会的不同背景,为下文人物性格描写做铺垫。
10.记叙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哪些?(1)铺垫特点:铺垫对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力求展现出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
“显性”。
作用:通过描绘次要人物或次要事件来衬托主要的人物或事件。
(2)伏笔特点:是一种交待,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
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
点到为止,“隐性”。
作用:使内容前后呼应,使情节严丝合缝。
(3)象征特点: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务来表现。
作用:使要表达的感情更为含蓄、深刻,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4)衬托特点: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衬,用类似的事物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事物作陪衬叫反衬。
作用:特点鲜明,矛盾突出,行程强烈的反差,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感情等。
(5)烘托渲染特点:用衬托和夸张的艺术手法使事物特征鲜明。
作用:浓墨重彩,营造氛围,情景相生,深化主题。
(6)抑扬特点: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
作用:使情节跌宕起伏,,造成鲜明对比,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深刻的印象。
(7)想象联想特点:想象是在头脑中创造出未曾有过的新的形象,联想是由某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
作用:使表达更生动,更丰富,更有内涵,更富有文学性。
(8)托物言志特点:用某一种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作用:间接表现作者的志趣,凸显表达的艺术性;增强表达的生动形象性;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9)借景抒情特点: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对环境的渲染来抒发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用:使情和景互相感应,互相交融,互相依托,从而创作一种物我一体的境界,完整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极强的感染力,给读者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感觉。
(10)设置悬念特点:设置疑团,不做解答,使读者产生“追根究底”的欲望和急切期待的心理。
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兴趣,使文章情节。
(11)点面结合特点:将最能表现主题、刻画中心人物的关键材料作为“点”安排在最突出的位置上,把其他补充、陪衬、铺垫、烘托以及连接过渡作用的材料作为“面”来谋篇布局。
作用:给人以真实现场的感受,同时也能多方面烘托、展示描写对象的特征,使之更加鲜明突出、有声有色,并能深刻地揭示事件的意义,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
(12)虚实结合特点: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把对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
作用:充实文章内容,使文章内涵丰富。
(13)正面侧面特点:正面描写是对人物做正面的刻画,直接把人物的外貌、心理、语言和行动等方面呈现在读者面前。
侧面描写是通过对周围其他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烘托所要描写的对象。
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表达的中心更加突出。
1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人物:在三要素中居首位,小说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刻画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是具有典型性格特征的,比如阿Q,祥林嫂、闰土等。
(2)情节:是小说中矛盾冲突的演变过程,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四个过程。
(3)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交代时代背景,塑造人物形象。
自然环境可以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