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及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_《分数乘除法对比练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分数乘除法对比练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分数乘除法的对比练习,根据本班学生分数乘除法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较多的题目进行专项练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能准确解答应用题。
2.加深学生对三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内在联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异同点,会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能正确解答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解答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和除法应用题,老师发现一些同学在审题和解答时还有混淆的现象。
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对比练习,弄清这两种类型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板书课题:分数乘除法的对比练习)二、新课探究(一)整理信息,理清思路请生根据给出的题目整理信息,体会“整理信息”是我们分析问题的良好开端。
(二)独立解决,对比发现1.独立解决(1)明确要求:第1、2题画图、找数量关系式并列式。
第3、4题根据需要自主选择是否画图。
(2)在其他生做题的同时,请两位“小老师”在黑板上完成1、2题。
(3)请“小老师”讲解自己的解题过程,其他同学质疑补充。
①第一题生根据题意一般可以列出以下数量关系式鸡的只数÷(1+ 41 )=鸭的只数 鸭的只数×(1+41 )=鸡的只数 鸭的只数+鸡比鸭多的只数=鸡的只数请生根据线段图验证自己的思路后小结这道题其实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②第二题生根据题意一般可以列出以下数量关系式鸡的只数×(1+ 41 )=鸭的只数鸡的只数+鸭比鸡多的只数=鸭的只数请生根据线段图验证自己的思路后小结这道题其实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4)分析3、4题属于哪一个类型?找出数量关系式后。
列出算式。
(5)对比两种类型的题,总结自己的发现。
师: 分数乘除法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请大家仔细观察分数除法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式和分数乘法的数量关系式之间有什么联系?请比较这四道题,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讨论后小结:单位“1”的量已知,求比较量时一般选择乘法;单位“1”的量未知,就单位“1”的量,一般使用乘法或方程。
小学数学_解决问题例5练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解决问题—多余条件(练习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是让孩子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为下一步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
本节课是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问题”。
它在解决问题一般步骤的基础上,又有新的要求:在“知道了什么”环节,出现了多余条件,需要选择有效信息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经历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进一步熟悉解决问题的策略。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练习。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解决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解决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你都看过什么动画片?2、大家都看过喜洋洋与灰太狼吗?3、你最喜欢里面的谁?为什么?师:传说中,有一种神奇的树,因为他小小的,所以又叫小小智慧树,据说拥有智慧树的人会特别聪明有智慧,老师这里有一棵小小智慧树,你们想得到它吗?生:想师:但是得到它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要经过很多挑战,你们愿意用你们学到的知识得到这棵智慧树吗?生:想(二)新课1、出示12-9问:你知道等于多少吗?你是怎么计算的?这是什么方法?(破十法)还有其他算法吗?(想加算减)出示:13-8= 15-6=(1)把你的计算方法说给同桌听(2)那现在你能用你学到的方法计算下面的题目吗?(作业纸)(3)独立完成,指生回答(4)你们完成了这些题目,现在你们获得了两颗智慧星,恭喜你们!2、师:懒羊羊在做作业时被一道题目难住了,你们愿意帮助它吗?出示:两个小组一共有13人,我们组有6人,我们已经走了15分钟了,另一组有几人?(1)你知道了什么?(2)问题是什么?(3)你会解答吗?写在作业纸上。
(4)“我们已经走了15分钟”为什么没用?(5)为什么它是多余条件?小结:通过帮助懒羊羊,我们知道了以后一定要注意题目中的多余条件。
小学数学教案分析案例
小学数学教案分析案例
教案目标:
1.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 学会使用各种形式解决加减法问题。
教学重点:
1. 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进位和借位的运用;
3. 运用各种解题方法解决加减法问题。
教学难点:
1. 进位和借位的理解;
2. 解决复杂加减法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学资料:数字卡片、计算器、练习册等;
2. 教学媒体:教学投影仪、视频播放设备等。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老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引导学生讨论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及其应用。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加减法的基本规则及运算方法;
2. 引导学生掌握进位和借位的原理及运用;
3. 演示几个简单的加减法例题,让学生跟随计算。
三、练习(20分钟)
1. 学生自主练习加减法运算,老师巡视指导;
2. 学生分组进行加减法竞赛,加强运算能力。
四、梳理(10分钟)
1. 老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加减法的重要性;
2. 学生自评学习成果,教师提出改进意见。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练习册上的相关作业;
2. 提醒学生复习加减法运算方法。
教学反思:
教案设计合理,导入环节引起学生兴趣,讲解部分内容清晰明了,练习环节设计丰富多样,梳理部分总结扎实明了。
但在练习环节中,学生参与度不够高,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下节课可以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好地消化所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练习课(1-2课时)教案与教学反思
练习课铁山中心小学何逸春
知识点2:比较小数的大小及解决问题三(1)班四名同学立定跳远
成绩。
请你给4名同学按成绩排
序。
分析:比较小数大小的方
法是: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
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
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
分,小数部分第一位上的数大
的哪个数就大,如果相同,就
再依次比较第二位,依次类
推。
答案:
1.6>1.57>1.5>1.49
2.在里填“>”“<”或“=”。
8
10
0.9
5.8元5元8角
1.50.9
答案:< = >
教师布置作业1.课堂练习,完成教材第95页第4题和思考题。
2.独立完成教材第95页第7题。
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课堂小结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觉得哪些方面还掌握
得不够?
1.说说自己有哪些收获。
2.自由谈一谈。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主动思考归纳、积极交流,进一步巩固了小数的意义,很好地掌握了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熟练地比较出小数的大小
教师点评和总结:
【素材积累】
1、冬天,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摘摘这广漠的荒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2、抬眼望去,雨后,青山如黛,花木如洗,万物清新,青翠欲滴,绿意径直流淌摘心里,空气中夹杂着潮湿之气和泥土草木的混合气味,扑面而来,清新而湿热的气流迅疾钻入人的身体里。
脚下,雨水冲刷过的痕迹跃然眼前,泥土地上,湿湿的,软软的。
小学数学_《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练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能够灵活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能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由等式乘积写出不同的比例,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引导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强调解比例的书写规范和计算的准确性,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计算能力。
4、通过解决数学问题,进一步体验数学解题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感受学习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综合应用比例意义与基本性质灵活解题,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利用比例基本性质由等式乘积写比例。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整体感知。
1、谈话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有关知识,那么你知道什么是比例吗?学生口述出比例的定义。
教师指出“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既是比例的定义也是比例的意义。
(板书比例的意义)2、师生活动。
教师出示一组比2∶3,请学生快速的给出其它比,使学生说出能与之组成比例的其它比。
选择一组比验证两个比是否组成比例,让不同的学生说明验证的方法。
(设计意图:开放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有的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计算比值判断两个比能组成比例,有的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还有的学生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能否组成比例。
对于学生的合理解释教师予以肯定。
通过验证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学生回忆起上节课重点内容“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这为本节练习课做好了知识储备)二、分类练习,各个击破。
1、比例的意义应用。
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下面各比中,哪两个能组成比例?把能组成比例的写出来. 14: 20 101:41 2: 2.5 0.4 : 0.5 2.8: 4 41:85 (设计意图:在上一题的练习中,学生给出体会到并不是任意的两个比都能组成比例。
如果给出的比较多时,如何从中选取出能组成比例的两个比?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学生思考解题的最优方案,计算每个比的比值,根据比值相等选取不同的比组成比例,这是对比例意义的应用。
小学数学案例教学分析范文(精选3篇)
小学数学案例教学分析范文(精选3篇)小学数学案例教学分析范文篇1吨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知道1吨=1000千克。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猜测、推理及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使学生真正感知数学取之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
学会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训练2、填一填。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曹冲称象。
2、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有关资料的介绍。
(板书课题)教师提问: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小组合作讨论)教师指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计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
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1、体验1吨的重量,课件出示课本第31页主题图。
一个同学的体重是25千克,背一背什么感觉?40个有多重?(小组合作讨论)得出1000千克是一个很重的质量,数学上规定用1吨来表示1000千克,即1吨=1000千克。
2、谈话:在了解1吨有多重之前,我们再来解决一个问题,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列式:10010=1000(千克)即1000千克=1吨。
3、即时训练(课件示)。
4、小结。
三、巩固应用1、填数。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集体反馈,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猜一猜。
3、小动物过桥。
4、我会填。
5、判断。
6、读一篇,再回答提出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教学反思:“吨的认识”是人教版第五册第3单元的知识。
本课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这不仅是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在本节课教学时先通过故事和欣赏图片引出“吨”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吨”这个质量单位的产生是生活的需要。
练习课(第4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帮助学生总结乘法学习的经验和教训。在每节课的结尾,我会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回顾课堂所学,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此外,我还将开展多元化的评价活动,既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乘法学习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练习课(第4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中,数学学科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二年级下册的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已经进入了乘法阶段,这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的关键时期。本案例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练习课(第4课时)”为背景,针对乘法运算的教学内容,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巩固乘法知识,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关注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活力、富有挑战的数学课堂。同时,教师应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反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情景教学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趣味和挑战的乘法学习环境。通过设计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乘法运算的实用性和趣味目的参赛人数,引导学生运用乘法知识解决问题。这样的情景创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乘法概念的理解。
3.最后,我会给出几个简单的乘法算式,让学生尝试计算,检验学生对乘法运算的掌握程度。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 练习课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练习课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和掌握本单元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内容: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2.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3.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2.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难点:1.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老师出示一些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答案,并讲解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课堂练习1. 老师出示一些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后,老师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答案,并讲解自己的计算方法。
三、合作交流1. 老师出示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2. 每组派一位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的答案,并讲解解题思路。
四、课堂小结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练习和合作交流中的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家长签字确认。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练习课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练习本单元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同时,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老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中的合作交流环节详细补充和说明:合作交流环节是本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报告范文6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六篇)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
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篇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就要创造合适的教学情景,让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去认知,变被动为主动,就好比是数学发展史还没有写到今天,许多性质和结论是学生探究推导出来的,也就是说,知识不只是单方面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学生也可以在一定的情景中,运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并通过与他人(教师和学习同伴)的协作,主动建构而获得,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教师只对学生的知识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
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识到,遵循这个原则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案例一:课题:轨迹的探求教学过程(节选其中一个部分):教师按传统的教学方法,顺利地讲完了这节课的内容后,讲了下面这个问题:题目:已知m是定圆o上的点,n是圆o所在平面上一定点,线段mn中点为p,当m在圆o上运动时,求点p的轨迹。
我认为这个问题已讲清楚了,但学生的作业,却出现了共性问题,许多学生对如下题目仍不会做。
已知m是定圆o上的点,n是圆o所在平面上一定点,线段mn的垂直平分线与om的交点为p,与mn的交点为q,当m在圆o上运动时,求点p的轨迹。
学生甲:老师,这个题我不会做。
师:课堂上讲的那道题你理解了吗?学生乙:我们都会了,但这个题我们几个人得出的结论都不同,我算的是双曲线,他算的是椭圆,到底谁的对呢,应当怎么样考虑呀?师:你们的结果为什么不同呢?什么原因产生的?学生丙:我解得的是n点在圆上;她俩解得的n点一个在圆外,一个在圆内。
师:这就说明,这个题要对n点位置进行讨论呀。
学生乙:那还有没有别的情况呢,怎么样才能解全面呀?学生丁:那么上课的题目中,当n点在不同位置时,又会怎么样呢?师:需要进行讨论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十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十篇】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篇1)一、回顾再现,以旧引新1.课前师生进行“说话接龙”游戏。
教师说出一个物体名称,要求学生说出长度(或厚度)要短(或薄)的物品,引出“测量”概念。
2.师生回顾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米、厘米),学生说出所知的其他长度单位(毫米、千米)。
二、参与活动,学习新知第一部分:认识毫米1.认识毫米师:估一估这个回形针有多长?(学生估数)把你估的数记在心里,怎样才能知道我们估得对不对?用厘米做单位实际测量。
(巡视时进行测量方法指导:要用直尺的0刻度线对准测量物体的一端,然后对齐直尺读出另一端的刻度是多少。
)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遇到的问题和自己的想法。
(集体交流,测量结果是在2~3厘米之间。
)师:曲别针比2厘米长一些,比3厘米短一些,也就是说不能用整厘米来表示,怎么办呢?这就产生了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
(课件演示:厘米尺)这是一把厘米尺,为了便于大家看清楚,把这一段直尺放大了。
你能找到1厘米吗?生1:0到1之间就1厘米。
师:还有吗?生2:4到5之间也是1厘米。
生3:2到3之间也是1厘米。
师:观察刻度线0~1之间,你看到了什么?生4:有短的竖线。
生5:还有长一点的竖线。
生6:有格子。
师:格子的大小怎样?生(齐):差不多一样吧,一样大,一样宽。
师:一格一格地指一指。
这些刻度线把1厘米的长度平均分成了这样的小格,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格?生(指着课件一起数):10个小格。
师:其中这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课件演示:认识1毫米)(师与生问答:两小格是多长?5小格呢?7毫米有几小格?10毫米是哪到哪?18毫米呢?)2.认识毫米和厘米的关系师:拿出自己的直尺,找到1厘米,用铅笔尖指着数一数,看1厘米里有几个1毫米?生1:都是10小格,就是10毫米。
生2:我知道了6—7之间也是10毫米。
生3:1厘米中有10个小格。
生4:20个小格就是2厘米。
生5:50毫米就是5厘米。
师:从大家汇报的结果来看,无论哪一段1厘米里都有10个1毫米,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生1:10毫米就是1厘米。
练习课(第1~3课时)优秀教学案例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3.小组评价:在课堂结束时,我对各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了评价,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同时,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学生完成讨论后,我组织了一个总结归纳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解题思路和心得体会。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五)作业小结
在课堂的最后,我布置了一个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我提醒学生要注意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以便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应用和拓展。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后,我开始了对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的讲授。我首先讲解了圆的定义,然后通过多媒体演示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思考,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完新知识后,我设计了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和解答。这些题目既巩固了学生刚刚学到的知识,又激发了他们的思考。在讨论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3.教师评价:我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了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同时,我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了评价,鼓励学生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教师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状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导入我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如硬币、轮子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与圆有什么关系。接着,我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圆的周长和面积是如何计算的吗?”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精选5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精选5篇)教学随笔小学数学案例篇一一、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整合教学:1、口算这一节,过去已经多次接触,本班大部分学生都已经熟练掌握,两课时的教学时间过于充裕;另外,为了更充分地利用主题图的资源,我将速度、时间、路程的概念及速度的表示法提前教学,并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第一次初步渗透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2、笔算教学置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利用学生熟悉的交通工具的速度为媒介,引出笔算内容,学生自主探索笔算方法后,重新审视问题,对比问题,从而发现共同点:速度×时间=路程。
至此,教材上还没有出现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积的变化规律,早在三年级时,教材上曾见过类似规律的探索,但当时学生的发现只限于表面现象的观察,由于没有明确的引导,学生的思考不能得以深入,这可能就是初次接触。
本单元在教学这一内容之前,教材上安排了两道有关练习。
练习之初,放手让学生自我发现,但效果不尽人意,为了能解决这个问题,我利用照样子写一写的形式,让学生先写后说,两次练习后,学生虽然还没有形成完成的知识块,但有不少学生已经会用自己的发现去解决新的问题。
面对教材提供的资源,重新整合教材进行教学,我感到这样处理有一些好处:一、节省了教学时间,增大的课堂教学容量,本单元教材上安排了9课时的教学时间,可进行整合后,如今我只用了7课时就基本完成了这一单元的教学任务,省下的时间就可以对一些内容进行深入拓展:比如,速算是一个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教学中我就另外安排了一节课进行速算规律的探索。
二、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教材编排本身就已经考虑到这一因素:系统呈现知识,但在具体的单元内,为了体现知识的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特点,有些知识点在编排上系统性不太强,教学起来总感到知识间是一块一块的呈现的,但进行整合后,不少知识点都融合在一起,形成密不可分的知识链。
三、利于了解学生“原生态”的思维情况,孩子虽小,但班上总有一些孩子学习习惯特别好,每天都能提前预习新的内容,这样一来,课堂上每教学一个新的内容,这些学生就成了老师的代言人,课堂也容易从教师讲滑向优生讲,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7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小学数学教学案例7篇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一)情景引入1、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一个聪明的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出示阿凡提卡通图像)谁认识他?2、师简介阿凡提抽生死签的故事。
(阿凡提是古时候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喜欢帮助老百姓。
所以,大家很喜欢他。
但古时候的国王和有钱的坏人都很怕他,一直想要害死他,就找个罪名把他关起来。
当时,这个国家有个条例,处死罪犯时要让他抽生死签,如果抽到生签,就不用死。
国王为了要阿凡提死,就把2个字都写成死,有人把这件事告诉阿凡提。
第二天,当国王让阿凡提抽生死签时,他不慌不忙地把一个纸团吞下,大家很惊奇他为什么这样做,阿凡提说:吞下去的签是我的,请打开剩下的签,如果是死,那我的是生。
)阿凡提用他的智慧逃过了一劫。
今天,他来到我们教室里,想看看同学们是否和他一样用智慧来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1.拿出一个箱子,放进一个红色的球和一个黄色的球。
师:阿凡提说:我拿了一个球,你们猜会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有的说是红色的,有的说是黄色的),学生上来试一试。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阿凡提告诉你们,他拿的不是红色的球,那你们知道他拿的是什么颜色的吗?你怎么想的?2.师:阿凡提夸你们说得很好,他想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
(请2个小朋友上来,一个拿数学书,一个拿语文书,把书藏在背后。
)(1)XX同学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请大家猜一猜,我拿的是什么书?(2)同桌交流。
(3)汇报。
(要求有条理,说出推理方法)3.师:阿凡提带来3张动物卡片。
它们是:兔、狗、猫,准备送给3个小朋友。
(出示P101页第3题,并帮3个小朋友取名字)(1)请学生读一读图中小朋友说的话,说说和刚才猜书游戏有什么不同?(2)小组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说说怎样想的。
(3)汇报(注意引导有条理的推理)4.游戏(1)3人一组,模仿课本P100页的例3,分配好角色,像他们那样说一说,猜一猜。
(2)请2个小组上来演示,指名学生说说推理方法。
练习课(第2~3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森林动物运动会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我积极鼓励和表扬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和成果,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2.分组合作和讨论交流:通过分组合作和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学生能够在小组中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和经验,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学生能够自主探索加减法运算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解决加减法运算的问题。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需要相互合作、交流,共同得出答案。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我还会对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不断改进和提高。
(四)反思与评价
在本节课结束时,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通过反思,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同时,评价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掌握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实际应用。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加减法计算,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加减法运算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能够正确地使用数轴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练习课教案设计(通用10篇)
小学数学练习课教案设计小学数学练习课教案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练习课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练习课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质量单位吨。
2、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质量简单的化聚和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进一步建立吨的观念。
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1、提问:我们学过的重量单位有那些?板书:吨、千克、克(1)谁能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说说?(2)这三个单位从小到大的进率分别是怎样的?从大到小相邻间的进率是多少?(3)练习p91 t22、举例:说说1克、1吨、1千克的重量相当于哪些物体的重量?3、在下面的()里天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1)一支牙膏重200()一提桶水重10()一支钢笔重150()一艘轮船重50()一袋水泥重50()一台拖拉机重2()(2)练习书p91 t34、重量单位间的化聚。
练一练,然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6500千克=()吨()千克, 3吨45千克=()千克3000千克=()吨, 7千克430克=()克7500克=()千克()克, 2吨=()千二、综合练习1、判断题(1)一瓶墨水重150克。
()(2)一扇门高2米。
()(3)数学课本重18千克()(4)一桶水重10厘米。
()(5)杭州到北京长1360米。
()(6)一架飞机重15吨。
()2、单位间的化聚。
7060千克=()吨()千克, 1吨340千克=()千克2395米=()千米()米, 6千克254克=()克8040千克=()吨()千克, 5千米60米=()米3、下面的○里填上〈、〉或=980千克○1吨 3千克120克○3120克7吨○6980千克 4千米50米○4500米6300米○6千米90米 3米5厘米○350厘米4、应用题(1)一个煤矿去年日产煤782吨,今年的日产量是去年的4倍。
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第六单元百分数练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情境创设:我会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实例,如商场打折、运动员得分等,让学生感受到百分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问题引导:我会提出问题,如“你们在生活中见过百分数吗?它们是如何使用的?”等,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百分数的定义:我会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定义,明确百分数表示的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联系与区别:我会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我会讲解并演示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互化的步骤。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讨论任务:我会为学生分配讨论任务,如“你们能找到生活中的其他百分数例子吗?它们是如何应用的?”等。
2.小组交流: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3.小组汇报: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我会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帮助他们归纳出百分数的定义、性质以及互化方法等关键知识点。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帮助他们总结规律,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小组合作
1.合理分组:我会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将他们分成若干小组,保证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补性。
2.明确任务:我会为每个小组分配具体的学习任务,如调查生活中的百分数、讨论百分数的性质等。
3.组织交流:我会组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活动,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范文六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范文六篇第一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一、学生情况分析学生通过对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两个班总的来说,基础是差不多的,(3)班的尖子生和(4)班差不多,不过,后进生方面,二(4)班多了好几个。
两个班的学习习惯都较好,本这个学期的教学重点还是要放在良好听课习惯的养成上和数学思维能力训练。
另外,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教育与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步爱上数学。
二、教材分析本期课程内容涉及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而且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具体表现:“数与代数”领域有3个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结合实例和调查,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百”大的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通过对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图形与几何”领域有3个单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注重学生动手实践和积极思考。
“方向与位置”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认识并能辨认八个方向,能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测量”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认识图形”通过生活实景,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将初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根据图表中的一些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初步形成统计意识。
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除此之外,还有综合与实践活动“数学好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18
【案例】教学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时,其主要任务是 将除数转化为整数,被除数则相应地移动小数点的位置,然后 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去进行演算。其教学重点 是“一看”(看除数是几位小数),“二移”(移动除数的小 数点,使除数成为整数,再相应地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 针对这一点,练习课中设计了只列了竖式,先不要求计算的两 组习题
h
10
(五)练习讲评
对练习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讲评,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所学的知识,当 堂解决问题。通过练后讲评,使学生的 认识水平有所提高。
h
11
(六)课堂小结
可先让学生自己小结:通过练习课, 自己有什么提高,弄清了什么问题。然 后总结解题规律和分析练习中的2
三、练习设计的思考
5
3.可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等的 掌握情况,以便调整教学。
h
6
二、小学数学练习课的基本环节
(一)检查复习
主要是回忆已学的基础知识,特别是 本课内容所需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在心 理、生理、情感、知识等各方面做好必 要的准备。
h
7
(二)揭示课题
明确练习的内容和要求。在学生进行 练习之前,要让学生充分明确本节课的 主要目标,明确练习内容中的重点、难 点等重要因素。同时要注意学生情感的 激励,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热情,一开 始就将课堂气氛调节好。
(一)任务
小学数学练习课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数学 基础知识,形成解题技能、技巧和培养学生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h
3
(二)功能
1.及时消化、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 并形成学生的技能技巧。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长期的实验,发现知 识掌握的牢固程度与智能的发展关系密切,指出只有 牢固掌握 知识才能转化为学习者的技能、技巧与智力、 能力。练习课的直接目的就在于促使学生及时消化、 巩固所学的知识,使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技能、技巧与 智力。
h
4
2.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和习惯。
练习课的主要特点是学生独立活动,独立完成。 练习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 自学,最终成为能立足社会独立工作的人。这有助于 学生发展智能和创造性才能,培养灵活运用知识解决 问题的能力,养成按时完成任务的习惯、信心和克服 困难的精神。
h
固。
h
15
【案例】比如本节练习课我就是先提问比和比 的基本性质,然后出一些基本性的判断题 1、50米:5米=10米。 • 2、4:3的后项加上6,要想比值不变,前项也要加上6 。 • 3、六一班有男生25人,女生24人,女生和全班人数的 比是24∶25 • 4、如果甲数与乙数的比是1∶2 ,那么乙数∶甲数= 1∶2
h
8
(三)练习指导
练习课应该有指导地进行练习,防 止机械重复,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 教师的练习指导,可以简要分析练习中 要应用的公式、定律等,并要求学生注 意容易出错的地方。有时可先组织板演 练习,然后通过对错题的评讲,结合进 行练习指导,这样做比较自然。
h
9
(四)课堂练习
这是练习课的主要部分,要有充分 的时间让学生练习。练习要分层次,加 强练习题之间的联系,提高练习的整体 效益。
h
13
【案例】学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习 题:假如我们班36人去某景点游览,门票每人15元,40人 开始可以享受八折优惠,你认为怎样买票花钱最少,最少是 多少钱?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生活经验不同,所以设计出 了不同的解决方案:第一种方案:全班36人不够40人,不 能享受八折优惠,所以买36张共花15×36=540元。第二种 方案:因为40张可以享受八折优惠,所以就40张,需要花 15×40×80%=480元,比第一种少花60元。第三种方案是 买40张花去480元,然后把剩下的4张卖给其他游客,可以 得到60元,相当于买36张只花了420元。这一练习综合了
h
17
三:抓住重点,注意针对性
有的放矢地设计练习,是提高练习和教学效率的 重要措施。平常,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 学生对老师所教学的新内容很快表示理解,并对模仿 性的练习做得很好,但是,在做综合练习或调研题时, 很多学生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错误,反映了学生对知 识的一知半解。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总结经 验,针对学生常常错的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题,设 计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
“打折”等知识,且具有实际意义。
【点评】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全面性,
而且激励了学生智力和智慧的发展,让学生活用数学,培养了应用 的意识、创新和实践能力。
h
14
二:立足课本,注意基础性
新课程理念强调“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这体现了数学 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数量关系和内容反映出来的数 学思想方法等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必须使学生学好、用好, 因此我们在设计练习时要力求把握基础,使练习有助于学生对基 础知识的认识,理解,对基本技能的形成,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巩
小学数学练习课的设计思考
五星乡二中
王胜锋
h
1
❖ 练习课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技能技巧为主要 任务的一种课型。但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 老师对数学练习课的教学都存在一些困惑和 一些问题。本文就从练习课的任务与功能出 发.重点阐述怎样设计好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思 考,主要是从以下几点进行重点分析。
h
2
一、小学数学练习课的任务与功能
• 5、一杯盐水,盐占盐水的1/9 ,盐和水的比是1∶9。 我在设计练习时要力求把握基础,使练习有助于学生 对什么是比和比的基本性质基础知识的认识,理解, 对基本技能的形成,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巩固起到一定 的作用。
•
•
h
16
【点评】通过这些练习,使学生能很清
楚地掌握什么是比和比的基本性质,而且形成 知识体系,为进一步学习知识建构基础。
一:联系生活,注意应用性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练习的设计一定要充分考 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 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 这样的数学练习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让数学成 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 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 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 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有用的,使他们对学习数 学更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