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第四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第四册
新中国诞生至今分为四个阶段,有两次历史巨变:
①四个阶段:过渡时期:1949年lO月一1956年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年底一196①6年夏;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夏一1976年10月;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②两次巨变:A、实现了国家独立,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B、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综合国力增强。③认识(或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一1957年):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但我国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2)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成就: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①工业方面: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②交通运输业方面: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③工业基地形成: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4)意义和影响: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5)对于振兴工业建议:我们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制定相适应的政策,大力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对旧企业进行改造和翻新;对旧厂的资本运作,所有制形式,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都进行改革,要重视人才,要合理利用资源等。
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它是我国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三大改造:
(1)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①目的:变个体经济为集体经济,以满足工业化需要。②方式:生产合作社。③1955年,全国掀起农
业生产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90%的个体手工业者也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④效果: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农业产量年年增高。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①形式:公私合营②方式:赎买(改造中的创举)③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3)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三大改造的完成: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5)作用: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标志着我国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起了积极作用。
(6)存在的问题:在三大改造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的缺点。
(7)试分析产生这些遗留问题的深刻原因及教训。由于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绝对化的、片面化的理解,加上缺乏实际经验,在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的情况下,国家全部取消了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使公有制经济成了唯一的经济成分,这就脱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再加上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使经济发展缺乏内在的推动力,企业缺乏活力和竞争力。
4、建国后,我国是怎样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 答(1)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2)“一五计划”的执行及其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3)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规定了我国的性质。 (4)1953一19 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中共八大:
(1)时间:1956年
(2)内容: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3)意义: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落实:由于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八大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6、我国在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左”倾错误
(1)表现: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这种错误的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3)原因:①党和人民对国情认识不清,②对建设会主义缺乏经验.
③又急于求成,④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4)影响: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使我国人民遇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5)教训:①搞经济建设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
②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③及时调整党的方针政策。
7、建国以来,我党对农村生产关系(所有制)是怎样调整的?各自目的和共同目的是什么?
(1)过渡时期: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把生产资料私有刹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建立人民公社:为加快社会主义建设。(3)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共同目的: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4)认识: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l、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①“文化大革命”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②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错误,提出“两个凡是”。③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思想。
(2)时间:1978年底
(3)内容:①思想上: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
(4)影响: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实践中实现了哪些转折?
答:①思想路线从“两个凡是”转向实事求是;②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经济上,改变了僵化的计划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