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复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之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复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复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型课堂模式。
通过提出问题、讨论、思考、分析、归纳等过程,提升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整理、运用、总结的能力。
本节复习课既重视学习结果,也重视学习过程,通过开放式的教学培养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再次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复习金属的反应规律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2. 学会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 3. 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简单的金属回收处理,并归纳以金属为主线的工业流程的一般步骤。
过程与方法:1. 在学案思考、交流、讨论过程中,学生形成对知识总结归纳的习惯和概括能力。
2. 在设计实验过程中,提高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 形成环保意识和社会道德责任感。
教学重点: 1. 归纳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 2. 归纳出以金属为主线的工业流程图的一般步骤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引入】上一节我们已经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与活动性顺序第一课时的内容,知道了金属的反应规律及活动性顺序,这些反应在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今天我们就把这部分知识的应用及考点的运用进行学习并总结归纳。
【板书】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提问】请同学回顾上一节的知识并回答学案中[知识回顾]的内容【板书】氧气△:金属+ 酸盐学生代表回答,学生完善学案中的答案: 1、金属的化学性质:①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②金属(H前)+ 酸盐+氢气③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 2、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回忆巩固金属的反应规律及活动性顺序一、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提问】金属的这些化学反应的程度与金属的什么性质有关?【过渡】对,反应的剧烈程度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关。
优品课件之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复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优品课件学设计教课时活动性顺序复习第二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教课时]教学设计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复习---[第 2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设计思路:通过提出问题、讨论、思考、分析、归纳等过程,新型课堂模式。
知识进行整理、运用、总结的能力。
本节复习课既提升学生对原有也重视学习过程,通过开放式的教学培养学解决实重视学习结果,属的化学:1. 再次认识金目标: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知识与技能学会比较金属 2. 性质,复习金属的反应规律及金属活动性顺序;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简单的金属回收处法 3.活动性强弱的方程与方法:1.为主线的工业流程的一般步骤。
过理,并归纳以金属生形成对知识总结归纳的习惯、讨论过程中,学在学案思考、交流设计实验过程中,提高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2. 在和概括能力。
形、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养成勤于思考归纳出比较金属活学重点: 1. 成环保意识和社会道德责任感。
教的工业流程图的一般步骤归纳出以金属为主线动性强弱的方法 2.教学环节程:设计实验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教学过教学难点:上一节我们已经【引入】设计意图新课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学习了金属的化性质与活动性顺序第一课时的内容,知道了金属动性顺序,这些反应在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今的反应规律及活分知识的应用及考点的运用进行学习并总结归纳。
天我们就把这部】请同学回顾上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提问【板书】金属的△:金氧气[知识回顾]的内容【板书】一节的知识并回答学案中、金属的化代表回答,学生完善学案中的答案: 1+ 酸盐学生属氢气盐+前)+ 酸 H 学性质:①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②金属(Al Zn MgCa Na 新盐 2、金属活动性顺序 K+盐溶液③金属+ 新金属 Ag Pt AuHgFe Sn Pb(H)Cu属一、比较金活动性强弱的回忆巩固金属的反应规律及活动性顺序【提问】金属的这些化学反应的程度与金属的什么性质有关?方法的剧烈程度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关。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初化人教版)
金属的化学性质一、教学内容分析在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课题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其中金属活动性顺序是一个重点。
此前,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研究了金属与氧气以及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对其中表现出的金属活泼程度的不同有所了解。
在这里安排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重点要求学生对反应能否进行,认真观察、比较即可。
能使学生掌握金属化学性质的共性,又能通过反应上的区别加深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和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和点拔,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从而认识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及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难点: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三、教学对象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
因此,可以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完成对金属活动性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会”。
四、教学方法12复习巩固──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仪器药品试管、烧杯,镊子、铁制小刀、铝丝、 铜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砂纸等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问题情景】课件展示一枚戒指,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时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
九年级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九年级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九年级下册《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1)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拔,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有趣的实验与老师的点拨中轻松掌握化学知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2、认识金属的重要化学性质难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及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的判断,对实验事实进行筛选、分析、归纳、综合等科学方法的建构。
三、课时安排 1课时我们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来证明不同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弱呢?[问]大家还记得铁钉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吗?能不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讲解]铁比铜活泼,所以铁可以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
[投影]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中反应出来。
[过渡]下面,我们通过此结论来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投影展示活动与探究的内容]1.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2.把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3.把另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问]通过这几个实验你可分别得出什么结论?能否据此得出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小结] 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金属化合物和新金属。
金属化学性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1 —观察下面的反应,我们能找到哪些共同点?Mg+2HCl=MgCl2+H2↑Mg+H2SO4=MgSO4+H2↑Zn+2HCl=ZnCl2+H2↑Zn+H2SO4=ZnSO4+H2↑Fe+2HCl=FeCl2+H2↑Fe+H2SO4=FeSO4+H2↑[都是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以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讨论:1.哪些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的剧烈程度如何?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气体?哪些金属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根据反应时是否有氢气生成,将金属分为两类。
答:镁、锌、铁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
反应的剧烈程度依次降低。
反应后生成了氢气。
铜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
根据反应时是否有氢气生成,将金属分为活波金属和不活拨金属两类。
像这种,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学生讨论交流。
老师分小组提问、讲解,然后进行评价。
我们比较化合、分解与置换反应2.对于能发生的反应,若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的角度去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属于哪种反应类型?并请归纳已学过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属于置换反应。
化合反应:A + B + … → AB…(多变一)分解反应:AB →A + B + … (一变多)置换反应:A + BC → AC + B(一换一)学生讨论交流。
老师分小组提问、讲解,然后进行评价。
[活动探究三]:金属活动性顺序提出问题:我们学过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有所不同,说明金属的化学性质与其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有关。
与氧气反应的实验证明:Mg > Al >Fe ;Cu > Au与盐酸、硫酸的反应证明:Mg > Zn > Fe > Cu除这二种方法外,还有没有其它方法证明不同金属活动性强弱?比如两种金属都不能和盐酸、稀硫酸反应例如:Cu和Ag ,如何证明它们的活动性弱。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讲课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能说出钠的主要物理性质。
⑵能描述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并会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⑶了解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原理,设计出简单可行的铁与水蒸气的反应装置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学会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探究活动,亲身参与实验的操作,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实验及自己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的过程,感受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2)通过学习,认识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钠与水的反应;铁与水蒸气反应;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2、难点:铁与水蒸气反应;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三、教学用具:实验仪器:小烧杯、镊子、小刀、滤纸、蒸发皿、火柴、酒精灯、滴管、玻璃片、试管实验试剂:金属钠、蒸馏水、酚酞、铝箔、HCl、NaOH五、板书设计第二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1.钠与水的反应 3、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2. 铁和水蒸气反应 ①水蒸气的产生 ②铁与水蒸气反应 ③检验产物《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金属的化学性质,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本节课内容的延伸,而且就本课时的内容来讲,它包含了金属化学性质几个重要的化学性质既:金属与酸和水的作用;以及一些特殊的金属所具有的化学性质,如,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本课时的内容在整个高中化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2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提出本节教学的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正确地掌握金属钠与水反应时的现象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铝与氢氧化钠反应时的现象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第八单元课题2第二课时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合作探究:
一、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那锌能否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呢?…有什么规律?
1、对比实验:
实验
现象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说明
锌粒浸入
硫酸铜溶液
说明___的活动性
强于_____
铜丝浸入
硝酸银溶液
说明___的活动性
强于_____
铜丝浸入
硫酸锌溶液
说明___的活动性
强于_____
2、结论:
①分析上述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特点,它们属于哪种反应类型?
②通过上述实验,你得出锌、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_______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经过了许多类似上述两类实验的探究过程,人们进行了认真的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出了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课本P12页)
A. 加盐酸 B. 测密度 C. 加硝酸银溶液 D. 看颜色
6、将铁片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反应后能使铁片质量增重的物质是:
A. H2SO4B. FeSO4C. HCl D. CuSO4
7、X、Y、Z三种金属及其化合物间可发生如下化学反应:Y+ZCl2===Z+YCl2X+ZCl2===Z+XCl2Y+2HCl===YCl2+H2↑ X+HCl 不反应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1)根据现有的条件,你认为只能测出_____________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2)为了测定该合金的组成,小华称取10 g该合金粉末,在粉末中连续三次加入稀盐酸反应。每加一次盐酸,小华记录所得气体的质量,实验数据如下:
九年级化学下册 8.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讲课稿
多媒体课件
试管、试管架
铁丝、铝丝、铜丝
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
教学流程
二次复备
【导入】上节课学过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有所不同,这说明金属的化学性质与其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有关。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与氧气的实验证明:Mg、Al>Fe、Cu>Au;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证明:Mg>Zn>Fe>Cu。
2、见教材13页第5题。
【小结】以上是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课堂练习】3、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它由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而成。为什么不能用铁质容器来配制波尔多液?
【强调】这是金属活动性顺序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堂练习】4、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下一练习。
有A、B、C三种金属,如果把A和B分别放入稀硫酸中,A溶解并产生氢气,B不反应;如果把B和C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B的表面有银析出,而C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A、B、C以及氢(H)、银(Ag)之间的活动性顺序。
(1)通过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活动性顺序,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及其金属活动性顺序。
情感目标
感受科学探究对知识建构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1、金属活动性顺序
2、认识金属的重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置换反应作出判断,对实验事实进行筛选、分析、归纳、综合等科学方法的建构。
【提问】回忆我们学过的金属及其化合物,它们之间是否像铁和硫酸铜一样,也能发生类似反应呢?
【实验探究】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强弱。
将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把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取另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
2.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内容来源】九年级浙教版上册第二章【主题】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课时】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典型金属和酸以及某些盐的反应,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了解置换反应的特点。
认识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通过典型金属和酸以及某些盐的反应实验,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从中归纳出置换反应的特点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置换反应的特点,探究和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复习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我们现在回忆一下。
思考:为什么镁和锌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而铜不能?为什么镁与酸反应放出氢气的速度比锌的快?这说明不同的金属,其化学性质的活泼性是不一样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比较金属化学性质的活动性呢?(二)新课教学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提出问题】铁、铜、银3种金属的活动性哪一种最强?哪一种最弱?【建立假设】一种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把另一种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
【设计实验】1.在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浸入一段洁净的铁丝,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丝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生成)。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置换反应2.在盛有硫酸亚铁溶液的试管中,进入一段洁净的铜丝,过一会儿取出,观察到______________(铜丝表面没变化)。
说明铜与硫酸亚铁溶液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思考:上述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铁比铜活泼3.在盛有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浸入一段洁净的铜丝,过一会儿取出,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浸入硝酸银溶液中的铜丝表面有一层银白色物质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 置换反应思考:根据以上实验事实,比较铜、银、铁的活动性大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
《8.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教案
8.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金属与某些化合物溶液的反应金属活动顺序【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放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分析,层层诱导,并通过某些金属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学生分析】学生会金属的活泼性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学习金属与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时,通过铁可以与硫酸铜反应,学生可以推测金属可能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然后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在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的实验中,做出的铜树有黑色的物质,光亮的紫红色的不明显,不及教材上的图片漂亮,为了做出与教材上一样漂亮的铜树,可将硫酸铜溶液改为氯化铜溶液。
通过实验探究,不仅使学生掌握的金属的化学性质,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实验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让学生感受化学的物质美、直观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以后更好的利用实验探究自然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某些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
2.知道并记住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3.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能否进行判断。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活动性顺序,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金属活动顺序的应用【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方法】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镁条、锌粒、铜片、铁钉、砂纸、试管(若干)。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问题引入:为什么有的金属与酸反应,有的不能反应?能反应的金属中,为什么有的反应的快,有的慢呢?问题延伸:一些金属不能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如铜和银,如何解决确定它们之间活动性顺序的困难?思考、讨论:反应与否与快慢可能与金属的活泼程度有关。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 教案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并应用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自主探究,在动手和动脑的活动中达成三维教学目标,充分发挥生成性课程资源的教育作用,强调对科学实验方法的学习,由此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能进行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实验设计,学习控制实验条件以及对实验现象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并获取结论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大胆实践的科学态度和善于合作的精神。
通过现实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是“学自生活,为生活而学”。
教学重点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医用。
活动准备学生实验用品:铝丝、铜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试管、烧杯、砂纸。
演示实验用品:黄铜、黄金饰品、烧杯、酒精灯。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葛洪是我国晋代著名的炼丹家,一次葛洪之妻鲍姑用铁勺盛曾青(硫酸铜溶液),几天后,葛洪拿起铁勺使用,奇妙的现象出现了:铁勺变的金光闪闪。
葛洪的徒弟高兴得跳了起来:“点石成金了!”,同学们,请问他徒弟说的对吗?。
讲述: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现象:铁钉的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Fe + CuSO4 = FeSO4 + Cu,原因: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
【板书1】课题2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生探究】你能设计实验判断铝、铜、银金属活动性吗?提供实验仪器和用品:试管、铝丝、铜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
学生活动:1.先设计探究方案,然后开始动手实验,4人为一组,分工合作,设计实验开展自主探究,记录实验现象。
填写实验报告,实验后小组内交流讨论2.小组代表上讲台描述实验方案、现象及结论,比较铝、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组间倾听、反驳、争论,指正所写化学方程式的错误,学生积极参与。
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
5.拓展延伸,学以致用: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开展课后调查,了解金属资源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评价反馈,查漏补缺: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与氧气反应的特点,掌握铁、铜、铝等金属在空气中氧化的反应方程式。
2.掌握金属与盐酸、硫酸等常见酸反应的原理,能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3.理解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规律,掌握铁与硫酸铜溶液、锌与硫酸铜溶液等置换反应的方程式。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与应用是本章节的重点,学生需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并能运用该顺序分析金属的化学性质。
2.金属与氧气、酸、盐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是难点,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各种反应条件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3.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是教学难点,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发现规律,提高实验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的认识,激发探究化学世界的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验数据的真实性,遵循客观事实。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了解金属资源有限,倡导合理利用和回收金属。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之前,已经掌握了金属的基本概念、物理性质以及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在此基础上,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可能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不够深入,对金属反应的应用场景认识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针对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帮助他们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善于探究,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为今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第2课时)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第2课时)《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金属和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操作中,获得科学方法的体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化学兴趣二、教学重点1.金属和化合物溶液反应2.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三、教学难点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四、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试管、试管架、铝片、铁片、铜片、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的反应。
实验结束后,根据现象填写实验报告。
学生讨论得出金属和化合物溶液能够反应,说明金属比化合物中的金属活泼。
总结出金属和盐酸、稀硫酸反应,金属和化合物溶液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培养学生猜想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体会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
在实验探究活动中,体验到互助、合作的快乐。
在交流和表达中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经过大量的实验,得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根据刚才的实验结合金属活动顺序表,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金属活动性顺序从左到右依次减弱,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够把盐酸、稀硫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概括总结的能力。
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几种?学生回忆本节课内容后,回答(1)与氧气反应。
根据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判断(2)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根据能否反应、反应剧烈程度判断。
(3)与另一种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
根据金属能否和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
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复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复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型课堂模式。
通过提出问题、讨论、思考、分析、归纳等过程,提升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整理、运用、总结的能力。
本节复习课既重视学习结果,也重视学习过程,通过开放式的教学培养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再次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复习金属的反应规律及金属活动性顺序;2. 学会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简单的金属回收处理,并归纳以金属为主线的工业流程的一般步骤。
过程与方法:1. 在学案思考、交流、讨论过程中,学生形成对知识总结归纳的习惯和概括能力。
2. 在设计实验过程中,提高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2. 形成环保意识和社会道德责任感。
教学重点:归纳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2. 归纳出以金属为主线的工业流程图的一般步骤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引入】上一节我们已经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与活动性顺序第一课时的内容,知道了金属的反应规律及活动性顺序,这些反应在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今天我们就把这部分知识的应用及考点的运用进行学习并总结归纳。
【板书】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提问】请同学回顾上一节的知识并回答学案中[知识回顾]的内容【板书】氧气△:金属+ 酸盐学生代表回答,学生完善学案中的答案:1、金属的化学性质:①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②金属(H前)+ 酸盐+氢气③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2、金属活动性顺序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回忆巩固金属的反应规律及活动性顺序一、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提问】金属的这些化学反应的程度与金属的什么性质有关?【过渡】对,反应的剧烈程度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关。
九年级化学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 教案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学习重点:
1.金属活动性顺序。
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金属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尤其含亚铁的)。
2.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
学习难点: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规律来判断置换反应能否发生。
教学准备:课件
药品:锌、铁、铜;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
氯化钠溶液
仪器:试管、试管架、试管刷、滴管、烧杯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三.盐+金属——新金属+新盐
1.现象:金属表面覆盖一层新金属
溶液的颜色的变化(可能)
2.类型:置换反应
3.方程式:金属与盐中金属交换
4.条件:a。
强置弱-前置后
b.K、Ca、Na除外
c.盐可溶
【教学反思】
通过实验探究金属与盐的反应,结合现象判断产物写出方程式,进而总结反应类型,对比分析总结规律,有助于难点的突破。
恰当的练习与归纳也尤为重要。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8.2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活动性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3.学生在运用金属活动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需要加强引导和培养。
针对以上学情,本章节教学设计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金属活动性知识的记忆效果。
2.加强实验操作的指导,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3.通过启发式教学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实现共同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记忆和应用是本章节的重点,学生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强化记忆,并能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实际问题。
2.知识体系构建:帮助学生将金属活动性与已学的金属基本概念、性质和用途等知识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反思与评价:鼓励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评价自己在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方面的表现,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3.通过对金属活动性专题的复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使学生树立科学探究的信心。
2.通过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4.教学拓展: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金属活动性相关的探究活动,如家庭小实验、网络搜索等,拓宽知识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复习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第2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型课堂模式。
通过提出问题、讨论、思考、分析、归纳等过程,提升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整理、运用、总结的能力。
本节复习课既重视学习结果,也重视学习过程,通过开放式的教学培养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再次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复习金属的反应规律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2.学会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
3.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简单的金属回收处理,并归纳以金属为主线的工业流程的一般步骤。
过程与方法:1.在学案思考、交流、讨论过程中,学生形成对知识总结归纳的习惯和概括能力。
2.在设计实验过程中,提高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
精神;
2.形成环保意识和社会道德责任感。
教学重点:
.归纳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
2.归纳出以金属为主线的工业流程图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引入】上一节我们已经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与活动性顺序第一课时的内容,知道了金属的反应规律及活动性顺序,这些反应在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今天我们就把这部分知识的应用及考点的运用进行学习并总结归纳。
【板书】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
【提问】请同学回顾上一节的知识并回答学案中[知识回顾]的内容
【板书】
氧气
△:金属+
酸
盐
学生代表回答,学生完善学案中的答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
①金属+氧气
金属氧化物
②金属(H前)+酸
盐+氢气
③金属+盐溶液
新金属+新盐
2、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cuHgAgPtAu
回忆巩固金属的反应规律及活动性顺序
一、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
【提问】金属的这些化学反应的程度与金属的什么性质有关?
【过渡】对,反应的剧烈程度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有关。
今天我们的第一项内容就是学习如何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板书】一、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
【讨论】:如何判断mg、Fe的活动性顺序?写下你的设计方案。
【反馈】请学生代表上台写下方案
【分析】分析学生的方案
【提问】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一般有哪些方法?请同学们思考并归纳。
【归纳】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一般有:
利用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
利用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来判断;
利用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来判断。
【思考】如何判断Fe、cu、Ag的活动性顺序?
写下你的设计方案。
【分析】分析学生的方案
【提问】利用金属与盐反应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时一般如何选择金属和盐溶液?
【中考演练】
.(09黔东南)某学生为了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
①将Zn、cu分别加入到FeSo4溶液中;
②将Zn、cu分别加入到ZnSo4溶液中;
③将Zn分别加入到FeSo4、cuSo4溶液中;
④将Fe分别加入到ZnSo4、cuSo4溶液中。
其中可行的是(
)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回答:金属活动性顺序
讨论,并在学案中写下设计方案
学生代表上台板书
思考,学生代表回答
聆听领悟
思考、作答
学生代表回答
聆听领悟
思考、解答、学生代表
回答:
①将Fe、Ag分别加入到cuSo4溶液中;
②将cu分别加入到FeSo4、AgNo3溶液中;思考、归纳并回答:
利用金属与盐反应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一般方法:选择中间金属与另两种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选择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另两种金属反应。
思考、练习
回答:A领悟
: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思考、分析、归纳的过程,学生能更深刻的理解并掌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
2:学生学会利用金属与盐反应时一般如何选择金属和盐溶液
3:通过中考题目,学会运用掌握的知识
二、以金属为主线的工业流程图
【过渡】除了懂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这外,在中考中以金属为主线的工业流程图也是重要考点。
【考点归纳】
工业废水常含有AgNo3、cu2等重金属元素化合物,如果直接排放会导致环境污染及浪费,一般的处理方法:加入
,使金属Ag和cu完全置换出来。
【板书】二、以金属为主线的工业流程图
【典例】
(XX江苏徐州)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液中含有大量的硫酸锌和硫酸铜,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了一个方案,用来回收金属铜并得到硫酸锌晶体,主要过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②中分离物质的方法是。
固体A的成分是。
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步骤③中加入的B物质是。
【反馈、分析】请学生代表回答,教师分析答案。
【思考】以上的流程图中回收金属的步骤有哪些?
【归纳】流程图中回收金属的一般步骤有:预处
理(溶解、过滤等)
加药品反应(过量)
处理过量的药品
得到产品(过滤、结晶等)
聆听、领悟
思考、回答
领悟
思考,作答
学生代表回答
聆听、思考、领悟
思考、归纳并回答
聆听、思考、领悟
1:通过对工业废水的简单介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2:以中考题为典例,让学生明白如何应用知识和中考的考查方向
3:通过先练习,再根据题目分析归纳并总结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三、总结
作业
【提问】学完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知识整理】
:学会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
利用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
利用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来判断;
利用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来判断。
2:学会利用金属与盐反应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选择中间金属与另两种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选择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另两种金属反应。
3:学会流程图中回收金属的一般步骤:
预处理(溶解、过滤等)
加药品反应(过量)
处理过量的药品
得到产品(过滤、结晶等)
【作业】完成学案中的[课后提升]
知识整理,归纳总结、巩固知识,并将所学知识系统
化
: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2:再一次巩固本节所学的知识点
3:通过[课后提升]中的中考题,学会运用掌握的知识,并熟悉中考的考查方向和考查方式
【板书设计】
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
氧气
△:金属+
酸
盐
一、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
二、以金属为主线的工业流程图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两个考点:1、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2、以金属为主线的工业流程图。
这两个考点运用的知识都是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及课后的思考,获得反思如下:
一、
行之有效的方法
、
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分析、归纳、总结等过程,
即掌握和巩固了考点的知识,又提升了学习的能力。
2、
通过先练习考题再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学生从点到面的学习过程中,学会整合知
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3、
通过自己思考、归纳总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都更加透彻。
反馈在学生作业[课
后提升]中,大部分学生的做题思路清晰,答案准确率高。
4、
课堂上请学生讲解思路、归纳和总结知识的次数比较多。
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表达
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由于长期的积累,所以大部分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都较好。
5、
在思考、讨论、归纳、总结等环节活动汇报成果时,没有采用学习小组长汇报成果,
而是采用点名汇报的方式。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面更广,避免有学生没有有效参与到自主学习的各个环节中。
这对教学中的全体性很有必要。
二、
不足之处
、进行堂上练习,这对及时反馈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非常有必要,而本节课的堂上练习较少,大部分在[课后提升]中完成。
这是本人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和课堂设计中应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2、化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在化学的教学中应结合生活实际,把知识运用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本课在以金属为主线的工业流程图的学习中有进行有关生活、生产中问题解决的教育教学。
但本课总体与生活的联系较少,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中有待改进的地方。
总体上,本人认为这是一节温暖的实效复习课。
虽然没有引人入胜的引入,也没有流连忘返的结尾,但课堂气氛融洽,师生的情感交流真挚;虽然不足之处很多,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但学生和老师都得到了成长,收获了过程,也收获了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