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细菌免疫系统演示文稿
细菌的感染和免疫 - PowerPoint 演示文稿共39页文档
区别点
产生的细菌
化学成分 稳定性 抗原性
毒性
内、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外毒素
内毒素
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 存在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上,
兰阴性菌,分泌,释放
细菌裂解而释放
为蛋白质
脂多糖
不稳定,加热60即被破坏
第二节 感染的种类与结局
感染(infection) 是指细菌侵入宿主机体 后与宿主防御功能相互作用所引起不同程度 的病理过程。感染又称传染。
败血症、脓毒血症等概念,并熟悉细菌 感染的类型。 三、了解机体的抗菌免疫。 四、熟悉医院感染监测的微生物学检验和控制
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致病性的概念 细菌的致病性: 是指细菌侵入机体、生长繁殖并引
起 疾 病 的 性 能 。 这 类 细 菌 称 病 原 菌 (pathogenic bacterium)或致病菌(pathogen);
稳定,160℃ 2-4小时才被破
坏
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被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
弱,不能制成类毒素
强,对组织器官具选择性 引起特殊的临床症状
弱,各种细菌的内毒素的效应 相同,引起发热、白细胞变化, 休克、DIC等
二、细菌的侵入数量与门户
侵入数量:与毒力成反比 侵入门户:经消化道 (举例说明)
经呼吸道 经皮肤创伤 经接触 经媒介昆虫 多途径
2)白细胞反应:内毒素能使大量白细胞粘附 于微血管壁,引起循环血液中白细胞减少,不久 白细胞增多,12-24小时达高峰,这是脂多糖诱 生中性粒细胞释放因子刺激骨髓,使骨髓中大量 白细胞入血所致。
3)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
细菌感染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解析
细菌感染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解析细菌感染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生物学过程。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天然防御系统,它通过一系列互相关联的反应来识别和消灭入侵的细菌。
在这个相互作用过程中,细菌利用其各种机制来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而免疫系统则尽力抵抗和清除细菌。
当细菌感染进入人体后,免疫系统首先通过识别细菌的表面分子,如细菌的外膜脂多糖、蛋白质和糖类结构,来触发一系列免疫反应。
这些反应包括炎症反应和特异性免疫反应。
炎症反应是免疫系统的早期反应,通过激活炎症介质,如细胞因子、补体蛋白等,来吸引和激活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以清除细菌。
特异性免疫反应是后续的免疫反应,它依赖于特异性免疫细胞,如B细胞和T细胞,来生成抗体或杀伤细胞,以效应细菌的清除。
细菌感染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关键环节是抗原呈递和识别。
细菌的抗原通常由其表面的分子所决定,当细菌感染进入人体后,它的抗原会被免疫系统的抗原呈递细胞,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所捕获。
这些抗原呈递细胞会将细菌的抗原加工成小片段,并将其展示在自身的表面上。
特异性免疫细胞,如B细胞和T细胞,通过识别和结合这些展示的抗原片段,来触发相应的免疫反应。
细菌感染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也包括一系列的逃避机制。
细菌利用其表面分子的多样性和变异性,以避免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
细菌可能改变其表面蛋白的结构,以避免被抗体识别和中和。
此外,细菌还可以通过改变其表面糖类结构,来干扰免疫细胞的识别和侵入。
细菌还可以产生一些毒素,如内毒素和外毒素,来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和破坏人体的组织。
免疫系统则通过多种方式来对抗细菌感染。
免疫系统会产生特异性抗体来中和细菌,并激活杀伤性T细胞来杀伤感染的细胞。
免疫系统还通过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的吞噬作用来清除感染的细菌。
此外,免疫系统还可以通过增强炎症反应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扩散。
在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中,免疫记忆起着重要的作用。
免疫系统能够记忆曾经与细菌感染的接触,并在再次感染时产生更快、更强的抗体反应。
免疫系统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演示文稿
第六页,总共十六页。
皮肤的阻挡作用
7
第七页,总共十六页。
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8
第八页,总共十六页。
吞噬细胞
9
第九页,总共十六页。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实例: 吞噬细胞吞噬进入肺部的真菌孢子
10
第十页,总共十六页。
吞噬细胞吞噬真菌
11
第十一页,总共十六页。
吞噬细胞吞噬衰退的细胞
实例:
12
第十二页,总共十六页。
免疫系统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演 示文稿
第一页,总共十六页。
优选免疫系统人体的第一二道防 线Ppt
2
第二页,总共十六页。
免疫系统
报告人:
3
第三页,总共十六页。
目录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重点讲解皮肤)
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重点讲解吞噬细菌)
4
第四页,总共十六页。
非特异性(免一疫)人体的三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
非 第一道防线
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特 异
(皮肤和黏膜组成)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性
免 疫
第二道防线
(溶菌酶和吞噬
溶菌酶使细菌溶解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细胞组成) 白细胞消灭病原体
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5
第五页,总共十六页。
皮肤
皮肤指身体表面包在肌肉外面的组织,是人体 最大的器官,主要承担着保护身体、排汗、感 觉冷热和压力的功能。
巨噬细胞吞噬衰败的红细胞
13
第十三页,总共十六页。
眼睛颜色变化:鸡尾酒颜色 绿 黄
褐
14
第十四页,总共十六页。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ppt文档
神经毒素
细菌 外毒素
破伤风梭菌
痉挛毒素
肉毒梭菌
肉毒毒素
疾病
破伤风
肉毒中毒
作用机制
封闭抑制性神经元
阻止乙酰胆碱释放
症状和体征
骨骼肌强直性痉挛
肌肉松驰性麻痹
细胞毒素
细菌
外毒素
白喉棒状杆菌
白喉毒素
疾病
白喉
作用机制抑制蛋白质合成症状和体征肾上腺出血、心肌损伤、外 周神经麻痹
肠毒素 细菌 外毒素
霍乱弧菌
产毒型大肠 埃希菌
抗原性强---B亚单位为保护性抗原
可脱毒制成类毒素
外毒素抗原性的利用
外毒素
脱毒
类毒素 免疫动物 抗毒素
(极毒抗原) 0.3-0.4%甲醛 (无毒抗原)
(抗毒抗体)
类毒素(toxoid):受甲醛作用脱去外
毒素毒性而保留其免疫原性的生物制品
抗毒素(antitoxin):类毒素或外毒素
刺激机体产生的能中和外毒素的抗体
(一)粘附素
作用:特异性粘附于组织细胞;
分类: 菌毛粘附素 非菌毛黏附素 外膜蛋白(OMP) 膜磷壁酸(LTA)
侵袭力 ——粘附素
G-
细菌
配体 (菌毛)
G+
配体 (膜磷壁酸)
受体 (糖类)
受体 (粘连蛋白)
(二)荚膜
抗吞噬 抗杀菌物质
(三)侵袭性酶类
抗吞噬 帮助扩散
(四)侵袭素 (五)细菌生物被膜
你会洗手吗?
世界爱牙日——9月20日
洗手不擦,不如不洗
(一)人体正常菌群及其作用
正常菌群*:正常寄居在宿主体内, ,对宿主无害而有利的微生物群。
(一)人体正常菌群及其作用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PPT演示文稿
抗体的主要作用
抑制病原菌吸附宿主细胞
与病毒结合能阻止病毒吸附或进入宿主细胞 中和外毒素作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抗体与细菌结合,使细菌易于被吞噬杀灭。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 人白细胞抗原 (HLA)
• 在胚胎发育中产生,所有身体细胞都存在。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MHC分子。是自身细胞 的标签。
MHC分子根据结构与功能不同分为
脾、淋 脾、淋 巴结浆 巴结浆 细胞 细胞
扁桃体、 粘膜固 脾浆细 有层浆 胞 细胞
通过胎盘
免疫作用
+
-
是B细 胞成熟 的主要 标志
-
-
抗菌、 早期防御作 抗病毒、 用,溶菌, 溶血,天然 抗毒素、 血型抗体, 自身抗 类风湿因子 体
抗寄生 粘膜局部免 疫作用,抗 虫感染, 菌、抗病毒, I型超敏 免疫排除功 能 反应
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一、感应(抗原识别)阶段
*
抗原的加工和提呈
*
T、B细胞特异识别抗原
(一)抗原的加工和提呈
•
外源性和内源性抗原提呈途径示意图 病毒
Ag肽-MHC-Ⅰ类分子
细菌
Ag肽-MHC- Ⅱ类分子
MHC-Ⅰ类分子
内体/溶酶体
感染细胞合成 的病毒蛋白
内质网
MHC-Ⅱ类分子
蛋白酶体
(二)T、B细胞特异识别抗原
Tc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过程
Ag
TCR Th 靶C
Ag- MHC-Ⅰ
Ag- MHC-Ⅰ
Tc IL-2
溶解靶C
TCR
Tc
Tc
穿孔素
记忆C
效应阶段
体液免疫应答
• 是由B细胞介导的免疫。由胸腺依 赖性抗原(TD-Ag)和胸腺非依赖 性抗原(TI-Ag)诱发。
第六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ppt课件
2019
-
35
Neutrophils
Macrophages
2019
-
36
2019
-
37
吞噬作用的后果
病原菌被吞噬细胞吞噬后,其后果随细菌种类、毒力和 人体免疫程度不同而异
完全吞噬 : 细菌被吞噬后完全被杀灭, 化脓性球菌被吞噬后,一 般在5—10分钟内死亡。
不完全吞噬:
结核杆菌、布鲁菌、伤寒杆菌、军团菌等胞内寄生菌在 免疫力缺乏或低下的机体中,虽被吞噬却不被杀灭。 不完全吞噬可使这些病原菌在吞噬细胞内得到保护,免 受体液中特异抗体、非特异抗菌物质或抗菌药物的作用; 有的病菌甚至能在吞噬细胞内生长繁殖,导致吞噬细胞 死亡,或随游走的吞噬细胞经淋巴液或血液扩散到人体 其他部位,造成广泛病变。
2019
-
18
3. 细菌侵袭过程
➢ 细菌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启动侵袭过 程,导致一系列基因表达、细胞间的信号传递等, 使细菌能侵入组织或细胞内,造成感染。
➢ 细菌分泌侵袭性酶类帮助细菌在组织之间扩散。 ➢ 抵抗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
破坏或抑制吞噬作用、阻止细胞内的消化作用、 产生IgA蛋白酶、抗原变异等。
2019
-
24
2019
-
25
(1)发热反应 内毒素
肝枯否细胞、中性粒细胞
释放内源性热原质 刺激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体温 ,发热
(2)白细胞反应 内毒素 WBC先减少,1-2h后 , 左移
2019
-
26
(3)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 毒素 血流 内毒素血症
作用与血小板、白细胞、补体系统 产生 TNFa、IL-1、IL-6等
2019
-
病理第6.7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PPT课件
分类:
神经毒素
细胞毒素
肠毒素
.
19
.
20
(二)内毒素
来源:G-菌LPS ,裂解后释放。
组成:O特异多糖、 非特异核心多糖、 脂质A
稳定性:耐热,160℃2~4h才被破坏。
抗原性:弱,中和抗体的作用弱。
毒性作用:较弱。
2.Th1细胞:分泌IL-2、IFN-γ、TNF-α参与抗菌感染。
.
37
.
38
(三)黏膜免疫
黏膜免疫系统(MIS):
分布于消化道、呼吸道及其他黏膜下的淋巴样组织。
1.肠壁集合淋巴结(派伊尔结),在诱导黏膜免疫应答中起重要 作用。黏膜上皮中的M细胞是抗原转运细胞,通过内吞,转运 到派氏结,被其中的APC递呈抗原给T、B 淋巴细胞产生特异 性免疫应答。
①病原体被保护免受体液中非特异性抗菌物质、抗体、药物的作用
对机体不利 ②有的病原体可在吞噬细胞内繁殖,导致吞噬细胞死亡。
③随游走的吞噬细胞经淋巴液或血液扩散到人体的其他部位。
被特异性免疫活化的巨噬细胞杀伤能力增强,可将不完全吞噬转变 为完全吞噬。 (3) 组织损伤:释放溶酶体酶所致周围邻近组织细胞。
即条 件 致 病 菌 1、寄居部位改变(定 位 转 移)
致病条件
微 ——正常菌群由正常定居部位转移到非正常定居部位 生 导致的致病作用 态 失 2、免疫功能低下 调 3、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
——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间各菌种间比例发生较大幅 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 由此产生的病症—— 菌群失调症/菌群交替症,往往可引起二重感染/重叠感 染。
微生物免疫系统PPT课件
系统生物学方法将有助于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微生物免疫系统的整 体结构和功能。
临床转化
研究成果将更快速地转化为临床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和健康管理方案。
THANKS.
微生物免疫系统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药物靶点筛选
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基于对微生物免疫系统的了解,筛选和确 定药物作用的靶点,为新药研发提供候选 药物分子。
利用微生物免疫系统的方法和手段,研究 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效发挥途径。
药物疗效评估
个体化用药指导
通过实验手段,评估药物在动物模型中的 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试验提供依据。
基于对微生物免疫系统的理解,未来有望开发出新型的免疫疗法,通过调节微生物群落 ,改善免疫系统功能,治疗各种免疫相关疾病。
促进个性化医疗发展
通过对个体微生物免疫系统的差异研究,未来可以实现更精准的个性化医疗,为每个患 者量身定制最佳治疗方案。
微生物免疫系统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微生物群落具有极高的多样性,如何全面、准确地研究其多样性 及其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是一个重要挑战。
免疫记忆与免疫调节
免疫记忆
特异性免疫应答具有记忆功能,当相同或相似的微生物再次侵入时,免疫系统能够更快、更有效地启 动防御机制。
免疫调节
免疫系统内部存在多种调节机制,如负反馈调节和细胞因子调节,以确保免疫应答的适度性和准确性 。
微生物免疫系统与
04
疾病
微生物免疫系统与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概述
感染性疾病是由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
织,导致器官和组织损伤的疾病。
微生物免疫系统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
免疫系统对细菌和病毒的抵抗机制解析
免疫系统对细菌和病毒的抵抗机制解析引言免疫系统是人体防御外界病原体入侵的重要机制,其中对细菌和病毒的抵抗机制尤为重要。
免疫系统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免疫细胞和分子信号等,来识别和消灭入侵的细菌和病毒。
本文将通过详细的解析,探讨免疫系统对细菌和病毒的抵抗机制。
第一章:免疫系统概述免疫系统是由多种组织和细胞组成的复杂系统,包括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等,它们分布于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免疫分子包括抗体、细胞因子等,它们通过分泌和表达来参与免疫反应。
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识别和消灭入侵的病原体,维持身体健康状态。
第二章:免疫系统对细菌的抵抗机制2.1 免疫细胞的识别和捕获免疫系统通过巨噬细胞和粒细胞等免疫细胞来识别和捕获细菌。
巨噬细胞通过表面上的Toll样受体(TLR)来识别细菌的特征分子,如脂多糖和细菌蛋白。
一旦巨噬细胞识别到细菌的存在,它们会通过胞吞作用将细菌吞噬到胞内,然后通过酸性溶液和酶的降解作用将细菌消灭。
2.2 免疫细胞的杀伤作用除了巨噬细胞外,其他免疫细胞如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和CD8+T细胞也参与对细菌的抵抗。
NK细胞可以通过释放颗粒物质(如穿孔素和颗粒酶)来引起细菌的溶解。
CD8+T细胞则可以通过识别并杀伤被细菌感染的细胞,从而间接消灭细菌。
2.3 免疫分子的作用除了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也发挥重要的作用。
抗体是一种重要的免疫分子,它可以与细菌表面的抗原结合,从而标记细菌并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此外,细胞因子等免疫分子也可以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调节免疫反应的过程。
第三章:免疫系统对病毒的抵抗机制3.1 免疫细胞的识别和捕获免疫系统对病毒的抵抗主要依赖于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
巨噬细胞通过表面上的TLR和病毒感染的细胞上的配体来识别病毒的存在。
一旦巨噬细胞识别到病毒的存在,它们会通过胞吞作用将病毒吞噬到胞内,并通过酶的降解作用将病毒消灭。
3.2 免疫细胞的适应性免疫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重要的适应性免疫细胞,它们可以通过识别并杀伤病毒感染的细胞来消灭病毒。
细菌的感染和免疫PPT课件
细菌的感染和免疫与人类健康和疾病密 切相关,研究细菌的感染和免疫有助于 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减少疾病的发生和
传播。
02 细菌的感染机制
细菌的种类和特性
01
02
03
革兰氏阳性菌
具有较厚的细胞壁,对青 霉素等抗生素敏感。常见 的革兰氏阳性菌有葡萄球 菌、链球菌等。
革兰氏阴性菌
具有较薄的细胞壁,对氨 苄西林等抗生素敏感。常 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有沙门 氏菌、大肠杆菌等。
降低细菌感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深入研究细菌变异和进化 机制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性不 断增强,需要深入研究细菌变异和进化机制 ,为新药研发提供理论支持。
探索新型抗菌药物的作用机 制
随着抗菌药物的研发,需要进一步探索新型抗菌药 物的作用机制,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感染的症状和后果
咳嗽
肺部感染时会出现咳嗽症状, 痰液可能带有血丝。
呼吸困难
严重感染可能导致呼吸困难, 甚至呼吸衰竭。
发热
感染后通常会出现发热症状, 体温升高。
乏力
感染后可能出现全身乏力、肌 肉酸痛等症状。
免疫系统受损
长期感染细菌可能导致免疫系 统受损,容易感染其他疾病。
03 人体免疫系统概述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免疫应答的过程和效应
固有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 胞等快速识别并清除被感染的细胞和 细菌。
适应性免疫应答
B细胞和T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增 殖,产生特异性抗体或细胞因子,发 挥免疫效应。
免疫应答的调节机制
正向调节
Th1、Th2、Th17等辅助性T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和T细胞的增殖 和分化,增强免疫应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8
3 毒素-抗毒素系统( Toxin-Antitoxin TA)
TA 系统是个小的遗传模块,又称TA 位点,基因 产物通常由2 个组分构成,一个是稳定的毒素, 另一个是不稳定的抗毒素。毒素是蛋白,而抗毒 素或是蛋白,或RNA。
在已测序的原核生物中发现有数百个TA 位点, 隶属于几个典型的TA 基因家族。如MazEF。根 据抗毒素的性质和作用模式,已将TA 系统分为3 种类型。虽然在细菌免疫系统研究中,对TA 系 统的免疫防御功能研究的比较少,但已发现3种 类型TA 系统均参与宿主对噬菌体的防御。
.
9
Ⅰ型TA 系统
• 目前为止只是发现用T4 噬菌体感染这些细胞时,细胞 数量却没有减少,而不含hok / sok 基因的大肠杆菌细胞 数量明显减少,表明TA 系统hok / sok 基因具有噬菌体 排斥功能。
Ⅱ型TA 系统
当噬菌体感染宿主菌时,它作为一种应激因子激 mazEF 系统,在转录或翻译水平上干扰mazE 的表 达,促进mazF 的表达,通过mazF 蛋白的毒性作用 导致菌体死亡。
.
13
• 人们对细菌免疫系统的研究还处在刚刚起 步阶段,对各类免疫机制的细节了解仍然 较少,尤其对各类免疫机制之间的关系了 解则更少。
• 当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时,各类免疫机制 是单独起作用,还是与其它免疫机制联合 起作用? 哪个机制先起作用,哪个机制后起 作用,哪个机制对哪类噬菌体或DNA 元件 起限制作用? 对这些问题现在仍不清楚。
• PifA 是个膜相关的蛋白
• 在噬菌体感染的含有PifA 系统的细菌中,噬菌体 基因的早期转录正常发生,随之,大分子合成严 重减少,限制了后期转录。最后,噬菌体DNA 终止复制,细菌染色体被降解。
• 细胞膜的通透性被改变,导致像ATP 这样的分 子漏出。在细菌死亡的同时,噬菌体的增殖也受 到了限制。
• REase 识别并裂解特定的DNA 序列,同 源的MTase 对同一识别位点上的腺嘌呤 或胞嘧啶进行甲基化,保护DNA 不被 REase 裂解。
.
4
正常情况下,含有RM 的细胞在DNA 复制过 程中被甲基化,而外来核酸( 如噬菌体和质粒 DNA) 的甲基化模式与细菌本身的甲基化模式 不一致,就可能被细菌的特定限制酶所降解。
• 然后这些短的掺入的间隔序列被转录成crRNAs( CRISPR RNAs) ,在crRNAs 中除含有间隔序列转录物外,还含有间隔 序列两侧重复序列的部分转录产物。
• 最后阶段是靶向和干扰侵入的噬菌体DNA序列,这个过程仍需 Cas 蛋白复合物参与。当宿主再被噬菌体感染时,crRNAs 作 为模板靶向噬菌体的原型间隔序列,通过碱基配对结合后,降 解靶向的DNA。
.
11
到目前为止,虽然对CRISPR-Cas 系统的详细作用机制尚未得 到完全阐明,但已基本明确了它的作用机制的整个过程。
• 在噬菌体侵入的起始阶段,Cas 蛋白复合物靶向并裂解噬菌体 基因组中短的原型间隔序列( proto-spacer) ( 与CRISPR 间隔 序列同源的噬菌体基因序列) ,这些原型间隔序列接下来整合 到宿主基因组中的CRISPR 位点的5' 。
• 与此同时,crRNAs 可以区分来自噬菌体的原型间隔序列和 CRISPR 序列中与原型间隔序列同源的间隔序列。
.
12
5 分析和展望
在细菌免疫系统中,各种免疫机制相互配合,共 同维持细胞生存稳定。在这些免疫机制中,有的采 用被动适应,有的采用主动防御的策略,限制噬菌 体的繁殖或阻止噬菌体的扩散。被动适应涉及细菌 阻断外源DNA 侵入胞内,如阻止噬菌体吸附,阻 DNA 进入等机制,主动防御过程则包括上述4 类免 疫机制。
被动适应:阻止噬菌体吸附,阻止DNA 进入细胞 主动防御:裂解侵入的DNA,或以宿主细胞死亡的方式,
阻止噬菌体的扩散。
各种机制的相互配合,在细菌细胞中构成了一个 有效的免疫系统。
.
3
1 限制修饰系统 ( Restriction-Modification RM)
最早发现的细菌免疫系统,典型的RM 系 统由限制酶( REase) 和甲基转移酶( MTase) 构成,它们通常成对出现,具有 相同的DNA 识别位点。
.
10
4 CRISPR-Cas 系统
CRISPR (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是一个特殊的 DNA 重复序列家族,广泛分布于细菌和古 细菌基因组中。CRISPR 位点通常由短的高 度保守的重复序列( repeats) 组成,重复序 列的长度通常21 - 48 bp,重复次数最高可 达250 次。
பைடு நூலகம்
RM 系统是细菌免疫防御的胞内第一道防线 。在噬菌体或移动遗传元件尚未复制之前就降 解其DNA, 是RM 系统作用的突出特点之一 。
.
5
2 流产感染系统( Abortive infection Abi)
Abi 系统( 也称噬菌体排斥系统) 是在噬菌体的不 同发育阶段干扰噬菌体增殖的一种机制。
在噬菌体感染的过程中,噬菌体的吸附和DNA 注 入正常发生,只是后续发生的噬菌体发育过程被 终止。由于噬菌体的侵入,干扰了宿主细胞的正 常生理功能,导致了被感染宿主细胞的死亡,进 而终止了噬菌体的增殖,被感染细胞的死亡阻止 了噬菌体的扩散,为周围细胞的生存提供了保护。
解析细菌免疫系统
组员:李芸、罗婉玲、陈梦萍
.
1
Abstract
本文在综述细菌免疫系统最新研究进展基 础上,重点分析讨论:
细菌免疫系统的作用模式 以及细菌免疫系统与噬菌体之间的进化关系
.
2
Background Knowledge
自然界中,噬菌体无处不在,其数量远远超过细 菌数量,对细菌的生存构成了极大威胁。各种 DNA 遗传元件也可通过转导、转化和结合方式转 移DNA 到细菌细胞中。细菌面临各类DNA 的侵 袭,进化了多种防御机制。
.
6
实例:Rex 系统
Rex系统
• RexA蛋白
RexB蛋白
• 感染——噬菌体蛋白-DNA复合物—活化—RexA(胞
内感受器)——RexB(离子通道)——降低膜
电势——细胞ATP水平降低——生物大分子的合
成减少——细胞增殖终止,噬菌体感染流产(需
要ATP和ATP以来的细胞成分)
.
7
PifA 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