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第二章 全血与各种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
最新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血液制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目录、/. ——前言. (5)第一章血液制品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6)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应用指征 (6)二、血液制品的选择 (6)三、避免输注血液制品的不良反应 (6)第二章血液制品临床应用管理 (7)一、管理要求 (7)(一)全血及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管理要求 (7)1. 来源管理 (7)2. 程序管理 (7)3. 人员管理 (7)4. 临床用血分级管理 (8)(二)血浆源医药产品的管理要求 (8)1. 来源的管理 (8)2. 应用的管理 (8)二、落实与督查 (9)第三章各类血液制品使用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10)一、全血 (10)二、红细胞 (10)三、血小板 (12)四、中性粒细胞 (14)五、血浆 (15)六、冷沉淀 (17)七、人血白蛋白 (19)八、免疫球蛋白 (20)(一)肌注人免疫球蛋白 (20)(二)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21)(三)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 (22)(四)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 (23)(五)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 (24)九、纤维蛋白原 (24)十、凝血酶原复合物 (25)十^一、凝血因子忸 (28)第四章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 (30)一、............................................................................. 急性输血反应30(一)轻度反应 (31)(二)中重度反应 (31)(三)有生命危险的反应 (32)二、........................................................................... 迟发性输血反应34(一)输血传播性疾病 (34)(二)其他迟发性输血反应 (36)第五章血液制品在不同疾病中应用的原则及方法 (38)一、血液病 (38)(一)缺铁性贫血 (38)(二)溶血性贫血 (39)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39)EVANS 综合征 (41)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 (42)葡萄糖-6- 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44)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45)(三)慢性病贫血 (46)(四)再生障碍性贫血 (48)重型再障 (48)轻型再障 (51)(五)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52)(六)急性白血病 (54)(七)淋巴瘤 (57)(八)多发性骨髓瘤 (59)(九)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59)(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61)(十一)血友病 (63)血友病 A (63)血友病 B (66)血管性血友病 (67)(十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67)(十三)造血干细胞移植 (69)、其他内科疾病 (74)三、创伤与外科手术 (77)(一)创伤 (77)(二)外科手术 (79)四、肿瘤 (85)五、产科 (87)(一)产科急性失血 (87)(二)妊娠期贫血 (89)(三)产科并发症 (90)六、妇科急性失血 (91)七、儿科疾病 (92)(一)新生儿溶血病 (92)(二)川崎病 (93)(三)免疫缺陷病 (94)(四)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95)八、急危重症 (95)(一)休克 (96)(二)急性肺损伤 (98)(三)高龄伴缺血性心脏病 (98)(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98)(五)组织缺氧 (98)(六)ICU 相关特殊治疗 (99)血液制品在临床各科多种疾病的治疗上广泛应用。
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
(一)输血不良反应
可以按反应发生的时间及免疫状态分类,也可按所输血液成分分类。但不管发生了什么样的反应,均应及时分析原因,确定诊断,及时处理。如在输血过程中发生反应则应即刻中止输血,工应考虑在下次输血时采取预防措施。
(二)输血传播性疾病
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均有传播疾病的危险,常见的有乙型、丙型肝炎,艾滋病,巨细胞病毒感染,梅毒,疟疾,弓形体病等。此旬,如血液被细菌污染,可使受血者由此引起菌血症,严重者可致败血症。在由输血引起的疾病中,艾滋病危害性最大。
四、成分输血
输全血有时可能既达不到治疗的目的,又全引起某些副作用,而对血液也是一种浪费。例如患血小板减少的或粒细胞减少症,输全血很难达到提高血小板及白细胞数量的目的。如大量输血,又会因血容量的增加而增加心脏的负担。所经,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采用成分输血,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成分输血的优点:①提高疗效,患者需要什么成分,就补充什么,特别是将血液成分提纯,浓缩而得到高将近价的制品;②减少反应,血液成分复杂,有多种抗原系统,再加上血浆中的各种特异抗体,输血更容易引起各种不良反应;③合理使用,将全血分离制成不同的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等)成分,供不同的目的就应用;④经济,既可节省宝贵的血液,又可减少的经注意到负担。
开展成分输血首先在解决成分问题,分离各种细胞成分可以用塑料袋离心沉降的方法,也可用细胞单采仪器。细胞单采机可以从一个供血者采取多量的折细胞或血小板,这种方法可以减少由多个血源而引起的输血免疫反应的机会。目前我国已普通开民兵成分血液的制备,但由于条件及仪器的不同,制备方法也有差异。
(一)红细胞输注
2.血浆白蛋白,主要用于补充血管内或血管外白蛋白缺乏。扩充血容量是使用白蛋白的重要指征,对血容量损失50-80%者,除输给红细胞外,应同时输给白蛋白使血浆白维持在50g/L以上;此外还可用于白蛋白丢失(如烧伤等)及体外循环时,失代偿肝素硬化。其不良反应较少而轻。
全血和成份血临床应用课件
普通冰冻血浆
采用特定的方法在全血的有效期内,将 血浆分离出并冰冻呈固体的成分血
去冷沉淀血浆
就是去除冷沉淀之后的血浆
2023/12/24
全血和成份血临床应用
1
通则
不可替代的原则
只有通过输血才能缓解和治疗患者病情 时,才考虑输血治疗
最小剂量原则
临床输血剂量应考虑输注可有效缓解 病情的最小剂量
2023/12/24
全血和成份血临床应用
44
输注剂量
输注剂量和频率取决于纤维蛋白原消耗速 度、恢复时间和半衰期
纤维蛋白原在无其他消耗(如出血、DIC等) 的情况下半衰期大约是4天
通常成人每5-10Kg输注2U,婴幼儿输注24U/kg。(1U:由200ml全血分离的血浆制 备,且符合GB18469-2012质量要求)
2023/12/24
全血和成份血临床应用
34
新鲜冰冻血浆 几乎含有全部的凝血因子
适用于补充各种原因导致的凝血因子缺乏引 起的出血或出血倾向。
单采新鲜冰冻血浆 特点及适应症新鲜冰冻血浆 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
降低经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但会损失部分 凝血因子,尤其是不稳定凝血因子(V和VIII)
全血和成份血临床应用
13
红细胞输注指证
80-100g/L:一般不需要输注,特殊情况可考 虑输注(但不限于以下情况)应考虑输注 红细胞
术后或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出现临床症 状时(胸痛、体位性低血压或液体复苏无 效的心动过速;贫血所致的充血性心理衰竭)
重型地中海贫血
镰状细胞贫血患者术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全血和成份血临床应用
12
红细胞输注指证
制定输血的策略应同时参考临床症状, Hb水平、心肺功能、组织氧供与氧耗等因 素,不应将Hb作为输注红细胞成份的唯一 指证。
[医学]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
§ 其它 低体温、低血钙、高血钾、碱中毒、
免疫抑制、GVHD
输血原则 不 输 血
少 输 血 输成分血 输自体血 输血目的
增强携氧能力,改善血容量,补充特殊成分。
保存液
CPDA 28ml(35d)
血浆
血小板 2.4×1010
治疗量 2.5×1011
或ACD 50ml(21d)
红细胞
白细胞 0.5×109
全血输血
输全血适应证
既需要补充红细胞,又要补充血容量的病人。如大出 血、体外循环、换血。
输全血缺点
1. 全血不全 2. 全血输血疗效差 3. 输全血反应多、不安全
① 同种免疫反应大 ② 输入量大,易导致循环超负荷 ③ 加重患者代谢负担(全血中含枸橼酸钠、乳酸、氨 和钾量多) ④ 血源性传播病毒及其他微生物
者和HLA相配无关供者的血液或血液成分。
经强烈化疗、放疗的病人 TA-GVHD 发生 率15~20%,死亡率高达90%。
红细胞【输注剂量】
需根据每个患者具体情况来决定。在血容量正常情
况下,输注2单位的红细胞可提高血红蛋白10g/L 或
红细胞压积0.03 , 一般病情稳定的慢性贫血患者每2
周输注红细胞 2 个单位,使血红蛋白达到60~80g/L,
治疗量 >1×1010
全血200ml
成分输血
人体血液: 血细胞和血浆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以及少量 造血干、祖细胞 血浆 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等 成分输血 :把全血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 分别制成高浓度制品,然后根据不 同患者的需要输给病人。 优点 : ① 制品浓度和纯度高 ② 疗效好 ③ 输血不良反应少 ④ 一血多用,节约血源 血细胞
2. 洗涤红细胞
血液制品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血液制品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一、管理要求(一)全血及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管理要求。
1.来源管理。
医院临床治疗所使用的全血及血液成分应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供给(开展的患者自体储血、自体输血除外)。
输注前经过输血相容性检测,确定与受血者相容。
因应急用血需要临时采集血液时,必须遵守《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规定。
2.程序管理。
制定包括全血及血液成分库存管理(包括用血计划、入库、复核、保存等),患者用血需求评估,输血治疗告知程序,输血前实验室检查,输血申请(包括血液成分选择,填写申请,血样采集,输血科接收并审核等),输血相容性检测,全血及血液成分的发放,临床输注管理(包括核对、输注、监测等),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评估及处理,输血治疗效果评估等临床用血各阶段的操作程序。
3.人员管理。
输血相关医技人员应掌握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以及其它血液替代品或相关药物等。
临床输血相关的医护人员要详细核对患者与血液制品的相关信息,确保输血安全。
4.临床用血分级管理。
(1)根据本医院特点,制定不同级别临床医师的申请用血量权限。
(2)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含)的临床医师负责签发输血申请单。
(3)一次临床用血、备血量超过2000毫升时,需经输血科(血库)医师会诊,由用血科室主任和输血科(血库)会诊医师签名后报医务处(科)批准。
(4)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高于上条所列权限使用全血及血液成分,并严格记录救治过程。
(二)血浆源医药产品的管理要求。
1.来源的管理。
根据《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实施血液制品批签发工作的通知》有关规定,使用经国家审批的血浆源医药产品。
药库设置血浆源医药产品药品待验区、合格区、不合格区,且应严格划分。
需详验检验报告书,进口者还需查验进口药品注册证及审批签发的报告。
入库药品按照说明书要求贮存。
2.应用的管理。
(1)医务人员要严格掌握血浆源医药产品特别是人血白蛋白等使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成分血的适应征和输血指南(临床用)
成分血的适应征和输血指南1.成分血的适应征1.1全血(WB)需交叉配血200ml为1个单位(u)。
有效成分主要是红细胞、血浆蛋白、稳定的凝血因子。
适应证:严重的急性失血(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30%时);体外循环;换血治疗。
目的:用于补充红细胞、稳定的凝血因子和扩容。
剂量:成人(60kg)每输入1u大约可提高Hb5g/L、HCT0.015;儿童每kg体重6ml输入,大约可提高Hb10g/L。
1.2.悬浮红细胞(CRCs)需交叉配血全血200ml移去血浆在剩下的浓缩红细胞中加入添加剂(晶体盐保存液约50ml)即成悬浮红细胞液1个单位(u)。
适应证:适用于临床各科输血。
1. 外伤、手术、消化道、呼吸道、产科大出血需输血的;2. 容量正常的贫血需输血的;3. 心、肝、肾功能不全需输血的;4. 特别适用于儿童慢性贫血。
剂量:儿童增加Hb(g/l)所需血量=0.6×体重(kg)婴儿每kg体重输红细胞10ml可使Hb升高30g/l输注:输前将血袋反复颠倒数次,使红细胞与添加剂充分混匀;必要时边输边摇。
1.3.浓缩红细胞(CRC)需交叉配血将新鲜全血或保存不久的库血经离心后将血浆移去,剩下的红细胞和少量的血浆即浓缩红细胞。
HCT70—80% 。
1u容量为120ml±10%,含200ml全血中的红细胞、30ml血浆、15ml抗凝剂。
适应证:同红悬液。
输注:通过Y型管加生理盐水输注,一般1u CRC加50ml生理盐水。
1.4.少白细胞的红细胞(LPRC)要求ABO血型相同使用白细胞滤器可去除99.9%的白细胞,红细胞回收率90%以上。
1u总量约120ml 红细胞60—80ml 生理盐水50ml。
适用于临床各科输血,同CRC。
优点:1.降低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的发生;2.降低了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3.防止部分输血相关病毒的传染;4.预防HLA同种异体免疫反应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
临床输血中的血液成分分离与应用规范
临床输血中的血液成分分离与应用规范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输血已成为救治重症患者、手术患者等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在临床输血中,血液成分分离与应用规范是确保输血安全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临床输血中血液成分分离的意义、相关技术及应用规范。
一、血液成分分离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临床输血中,血液成分分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血液成分的特点,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和疗效。
传统的全血输注方式可能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全血输注过程中血液成分的比例固定,可能导致某些患者过度输注某些成分,产生不必要的风险;其次,不同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各异,个体化治疗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最后,全血输注可能增加输注量,对供血来源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因此,血液成分分离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在于实现个体化的输血治疗,提高输血效果,降低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风险,节约血液资源。
二、血液成分分离技术在临床输血中,常用的血液成分分离技术主要包括离心法、过滤法和冷沉淀法。
1. 离心法离心法是将血液通过离心机进行分离,根据血液组分的不同密度和大小使其分层。
临床上常用的离心法包括不同转速离心法、血袋中空袋法和细胞分离法。
通过离心分离,可以获得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等不同组分的血液制品,以满足临床的输血需求。
2. 过滤法过滤法是利用不同孔径的过滤器将血液中的不同成分分离,其中孔径大小根据不同的血液组份进行选择。
通过过滤分离,可以获得洗涤红细胞、血小板浓缩液等不同组分的血液制品。
3. 冷沉淀法冷沉淀法是通过冷冻和除去冷沉淀物来实现血浆与其他成分的分离。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获得冷沉淀物和新鲜冰冻血浆。
三、血液成分分离应用规范为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血液成分分离的应用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
1. 血液采集和储存血液采集需要严格遵守规范操作,确保采集的血液没有受到外界污染和细菌感染。
采集后需进行适当的抗凝剂添加,以确保血液成分的稳定。
血液的储存也需要遵守规范,包括适当的温度和时间要求。
常见成分血的特点及临床应用
⒉ SAGM红细胞悬液(代浆血): 制备方法:在严格无菌条件下,把离心 后的全血中血浆尽可能移出,加入等量 代 血 浆 。 常 用 代 血 浆 为 SAGM , S : NaCl,A:腺嘌呤,G:葡萄糖,M:甘 露醇。作用与适应症:与RCC相同,由 于它比RCC便于输注和保存(保存期同 全血),因此是目前应用最多的红细胞 制剂。
(五)凝血因子制剂 ⒈ 冷沉淀(Cryo) 制备方法:将新鲜冰冻血浆(FFP)置于 4℃冰箱过夜,让其自然融化,离心分离出沉 淀物即冷沉淀,由200ml血浆制备的冷沉淀含 Ⅷ因子80~100单位,纤维蛋白原250mg,20℃以下保存1年。主要应用于Ⅷ因子、纤维 蛋白原等缺乏引起的出血、大手术、大量输血、 严重创伤、重症感染等。适应症:甲型血友病 (先天性Ⅷ因子缺乏),遗传性假性血友病, 获得性Ⅷ因子缺乏症,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输血的最大作用是解决患者体内的血 液携氧功能不足问题,而补充血容量应 输用晶体液或胶体液来解决。因此,红 细胞输血是成分输血的主流。目前已把 成分输血临床应用比例,视为衡量一个 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医院掌握与运用 现代医学技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迟 迟不能开展成分输血的国家、地区、单 位,被视为落后的象征。
三、新鲜冰冻血浆(FFP): 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红细胞 后(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 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 功能障碍。 手术、外伤、烧伤、肠梗阻等大出血或血浆 大量丢失。
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
一、红细胞: 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 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低血容 量患者可配晶体液或胶体液应用。 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 2.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 3.血红蛋白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 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 增高以及年龄因素决
第二章血液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红、白细胞的生理特点、功能及
第二章血液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红、白细胞的生理特点、功能及其临床意义;2.掌握血浆渗透压的生理意义,为解释输液、尿及组织液的生成以及水肿现象奠定基础;3.掌握血液凝固过程及其机理,4.熟悉白细胞分类;红细胞的生成调节过程;5. 熟悉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6.熟悉家畜血型对生产实践的生理意义。
7.了解纤溶系统及纤溶过程,为诊断疾病提供理论依据;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血液理化特性、血细胞的生理特性;血液凝固过程主要的三个步骤;难点:血细胞的生理特性;凝血过程——瀑布学说。
血液(blOOd)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是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
血液在心脏的推动下,在血管系统内循环流动时.实现运输营养物质、维持稳态、保护机体、传递信息以及参与调节等生理功能。
第一节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一)血液的组成血液由液态的血浆(plasraa)和混悬于其中的血细胞)组成。
取一定量的血液与抗凝剂混匀后置于分血计中,经离心沉淀(3 000r/nin,30min)后,血细胞因密度较大而下沉并被压紧、分层:上层淡黄色液体为血浆,底层为红色的红细胞(red bI∞d cell,erythr()cyte),红细胞层的表面有一薄层灰白色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leucocyte)和血小板(platelet)。
压紧的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
白细胞和血小板在血细胞中所占的容积约为1%,常被忽略不计,因而通常也将血细胞比容称为红细胞比容或红细胞压积(PCV)。
血液比容可反映血浆容积、红细胞数量或体积的变化。
临床上测定血细胞比容有助于诊断多种疾血液流出血管后如不经抗凝处理,很快会凝成血块,随着血块逐渐缩紧还会析出淡黄色的清亮液体,称为血清(serurn)。
由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在血液凝固过程中已转变成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并被留在血凝块中,因而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清中没有纤维蛋白原。
全血和各种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
3、临床判断在决定输血是否起着主要作用。
4、在急性失血时,迅速扩容应首选晶体液 或胶体液.对急性失血患者,如丢失量 >50%,普遍以为需立即输注红细胞,但 同步需考虑代用具旳合理使用以降低红 细胞旳用量。
全血和各种血液成分 的临床应用
教学内容
成份输血旳意义 临床合理用血 临床输血技术 全血旳临床应用 红细胞旳生理与功能 红细胞制品旳种类与适应证 红细胞制品旳临床应用 结语
教学目旳要求
掌握 成份输血旳定义及意义,临床输血旳 原则
熟悉 临床输血旳环节 了解 输血器材,血液制品与添加药物,输血
-白细胞 -血浆蛋白
(三)利于多种血液成份旳保存
全血旳保养液和保存温度主要对红细胞旳 体外保存特点设计旳,血浆中不稳定旳凝血因子 Ⅴ和Ⅷ在4℃保存二十四小时后活性下降50%,随 保存时间延长几乎完全失去活性。血小板和粒细 胞在4℃保存二十四小时已丧失功能和活性。
(四)节省血液资源
二、临床合理用血
(二)临床输血实践旳原则:
(三)决定临床输血
决定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必须根据临床病情 并结合试验室检验成果全方面评估,做到合理用 血,即输血是为了挽救生命或治疗重病。
三、临床输血技术
(一)临床输血旳环节 1、评估患者旳用血需求及要求输血时间 2、告知将实施旳输血治疗 3、在患者病历中统计输血指征 4、选择需要旳血液制品和数量 5、精确清楚地填写用血申请单
(五)冰冻红细胞(frozen red blood cells)
又称为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frozen thawed deglycerolized red blood cells),是利用高浓度甘油 作为红细胞冷冻保护剂,在-80℃条件下保存,阻断全部 酶旳活性作用和细胞代谢途径,需要使用时再进行解冻、 洗涤去甘油处理旳特殊红细胞制品。
医学三基(临床输血学):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血液生理学基础题库
医学三基(临床输血学):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血液生理学基础题库1、单项选择题(江南博哥)全血的输注剂量是以何种指标增加予以衡量A.血压B.血红蛋白C.心率D.脉搏本题答案:B本题解析:全血的输注剂量是以血红蛋白的增加量来衡量的。
较合理的方法是,在输血及输血后24小时,做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血细胞容积,然后据此进行剂量调整。
输血总量及间隔时间应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2、单项选择题下列哪项不是ACD保养液中枸橼酸纳的作用A.抗凝B.不透过细胞膜,阻止细胞溶解C.防止葡萄糖焦化D.供应营养成分本题答案:D本题解析:ACD(枸橼酸-枸橼酸钠-葡萄糖)保存液中枸橼酸纳具有不易透过细胞膜,可阻止细胞溶解、防止葡萄糖焦化和抗凝等作用3、单项选择题关于血浆分离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应在确保无菌条件下分离血浆B.分离出的血浆在4°C冰箱内可长期保存C.-30°C冰冻血浆可保存一年D.血浆也可冷冻干燥保存本题答案:B本题解析:新鲜冰冻血浆含有全部凝血因子,应在确保无菌条件下从新鲜全血分离出的血浆,在采血6小时内冰冻成固体,贮存在-30℃可保存1年。
血浆也可冷冻干燥保存4、单项选择题冷沉淀制品的优点是A.制备过程简单B.可用于治疗甲型血友病C.价格低廉D.以上均是本题答案:D本题解析:冷沉淀制品的优点是:制备过程简单;用于治疗甲型血友病比第Ⅷ因子浓缩剂传播病毒性肝炎的危险性小(制备冷沉淀的血浆取自为数很少的献血者);价格低廉。
5、单项选择题下列关于α-2巨球蛋白说法哪项不正确A.α-2巨球蛋白正常人血浆中含量约为2-3g/lB.体内半存活期为35小时C.抑制肿瘤生长D.清除循环中内源性及外源性蛋白水解酶的能力本题答案:B本题解析:α-2巨球蛋白是正常人血浆中的一种中等含量的血浆蛋白,含量约为2-3g/l,体内半存活期为135小时.其生物活性:提高辐射动物存活率,促进造血组织放射损伤后恢复再生的能力;抑制肿瘤生长;参与凝血与抗凝血的平衡;清除循环中内源性及外源性蛋白水解酶的能力。
常见成分血的特点和临床应用
▪ 3. 成份输血旳优点(意义)
▪ ⑴ 提升疗效: 成份输血是患者需要什么 成份就补充什么成份旳输血措施。它能 够将血液成份提纯,得到高浓度、高纯 度、便于保存和运送旳血液制品,并可 把多种献血者旳同一血液成份混合在一 起,成为一种有效旳治疗剂量。
▪ ⑵ 安全,付作用及并发症少:成份血比 全血含钾、氨和枸橼酸盐都低,更适合 于肝、肾、心功能障碍旳病人。传染肝 炎、梅毒、艾滋病和巨细胞病毒等传染 病旳机会也低于全血,而且不易引起超 负荷反应和免疫反应。
▪ 二、血小板: 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降低或功能异常伴有 出血倾向或体现。
▪ 1.血小板计数>100×109/L,能够不输。
▪ 2.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
▪ 3.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 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 4.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拟定血小板功 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 ⒌冰冻红细胞(FTRC):
▪ 红细胞加入甘油保护剂,置-80℃冰箱 保存,使用期23年,输用前解冻。解冻 后洗去甘油,加入100ml无菌生理盐水或 红细胞添加剂或原血浆。白细胞清除率 >98%,血浆清除>99%,红细胞回收 >80%,残余甘油量<1%。适应症:⑴ 特殊稀有血型旳血液供给,如Rh阴性血 液。⑵血液中具有多种红细胞抗体致配 血困难,进行本身输血者。⑶为预防输 血传播疾病开展本身输血者。
▪ 三、新鲜冰冻血浆(FFP): ▪ 用于凝血因子缺乏旳患者。 ▪ 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 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红细胞 后(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本身血容量)
▪ 病史或临床过程体既有先天性或取得性凝血 功能障碍。
▪ 手术、外伤、烧伤、肠梗阻等大出血或血浆 大量丢失。
各种成分血的应用
11
.
(1)浓缩红细胞
特性
全血移除血浆后仅存30ml血浆和15ml抗凝剂,容量 120ml,乳酸、钾、氨和抗凝剂减少;
容量减少后粘滞度增高,输注困难; 随着保存期延长,葡萄糖的消耗对质量有影响; 不良反应比全血减少。
适应症
纠正血容量后的急性或手术出血患者的携氧能力不足: 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 贫血并高钾血症患者。
内科:心肺代偿功能功能、血氧饱和度;
外科:失血速度或器官缺血状况等;
6
.
4、全血适应症
急性失血性休克伴进行性出血(建议全血和红细 胞搭配使用);
低龄儿童体外循环术; 新生儿换血治疗;
7
.
5、全血的应用情况
l国家经济发展不同而异:
l发达国家:全血作为成分血的原料,临床极少使用 l发展中国家:临床输血以全血为主
20
.
2、适应症
输注多人份手工血小板,约10%以上患者将产生HLA同种免 疫;
1治疗量机采血小板含WBC 1×108,经白细胞虑其后降至 1×105;
血小板需要先滤白再辐照,以预防HLA抗体产生的同种免 疫和预防Ta-GVHD。
21
.
骨髓衰竭的血小板输注指证
无其他风险因子时
预防性输注:血小板> 5 ×109/L 外周维持: 血小板>10×109/L
适应症:
大量输血的骨髓移植患者 新生儿、早产儿换血(缺乏排斥外来淋巴细胞能力)
生理性免疫能力缺失 原发性T细胞免疫缺陷
有血缘关系的直系亲属供血
注意事项:
应在RBC保存14d内辐照,辐照后的保存期14d。
17Leabharlann .(5)洗涤红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临床输血技术
(一)临床输血的步骤 1、评估患者的用血需求及要求输血时间 2、告知将实施的输血治疗 3、在患者病历中记录输血指征 4、选择需要的血液制品和数量 5、准确清晰地填写用血申请单
6、若紧急需要血液,立即联系血库 7、采集配血血样 8、将用血申请单和配血血样送达血库 9、输血前检查 10、血液制品的发放和领取
该制品已去除80%以上的白细胞和99%的 血浆,保留了至少70%的红细胞。
洗涤红细胞应在6小时内输用,不宜保存,因故未 能及时输用只能在4℃条件下保存12小时。
适应证:主要用于输入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 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的 患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高钾血症及 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血的患者;由于反复输血 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引起输血发热反应的 患者也可试用本制品。
红细胞输注(red cell transfusion)是现 代成分输血水平的最主要标志之一。 在输血事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红细胞的 使用率在95%以上。
输注红细胞制剂主要是补充红细胞,纠正 贫血,恢复和维持携氧能力,满足组织的 供氧,维持机体供氧平衡。
一般红细胞制剂包括悬浮红细 胞、浓缩红细胞、少白细胞的红细 胞、洗涤红细胞等。
第二节 全血输血
教学内容 :
血液的功能 全血的临床应用 红细胞的生理与功能 红细胞制品的种类与适应证 红细胞制品的临床应用 结语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 红细胞制品的种类及输注适应症 熟悉 全血输注的适应症和缺点,红细胞的生 理和功能 了解 血液的功能,红细胞输注的剂量,红细胞 输注和全血输注的疗效判断
当前,国内外采血一般都采用联袋方式采集血液
(一)悬浮红细胞(suspended red blood cells)
悬浮红细胞是一种从全血中尽量移除血 浆后制成的高浓缩红细胞,血细胞比容 可高达0.90。
目前临床使用最佳选择。
悬浮红细胞的适应证:适用于临床各科的输血: 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需要输血者;外伤或手术 引起的急性失血需要输血者;心、肾、肝功能不 全需要输血者;儿童的慢性贫血特别适合本制品。
(五)冰冻红细胞(frozen red blood cells)
又称为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frozen thawed deglycerolized red blood cells),是利用高浓度甘油 作为红细胞冷冻保护剂,在-80℃条件下保存,阻断所有 酶的活性作用和细胞代谢途径,需要使用时再进行解冻、 洗涤去甘油处理的特殊红细胞制品。 适应证:主要用于稀有血型患者输血。该制品解冻后应尽 快输注。
由于全血中细胞碎片多,全血的血浆内乳 酸、钠、钾、氨等成分含量高,故全血输 入越多,病人的代谢负担越重;
输全血比任何血液成分更容易产生同种免疫,不 良反应多。 因为人的血型十分复杂,同种异体辅 血,尤其是输全血,将有大量的抗原进入受血者 体内产生相应抗体,导致输血不良反应或输血无 效。
全血是宝贵的社会资源,也是制备血液成分的原 料,盲目输注全血是对血液的浪费。
(二)浓缩红细胞 与悬浮红细 胞相同
制备:将采集到多联袋内的全血中的 大部分血浆在全封闭的条件下分离出 后剩余的部分所制成的红细胞成分血, 即浓缩红细胞
性质:由于制备时移去大 部分血浆,红细胞比容应 为0.65~0.80。浓缩红细 胞仍含有白细胞和血小板
(三)少白细胞红细胞
采用白细胞滤器在血液采集后立即过滤去除白细 胞制备的红细胞制品,白细胞清除率和红细胞回 收率都很高。 不良反应少,逐步取代悬浮红细胞。
红细胞输注是贫血患者的一种辅助性替代治疗手 段,主要目的是用于改善贫血患者的组织供氧不 足情况,不能作为根治贫血的手段或盲目用于提 高血红蛋白达到正常水平
2、在输血前,患者有权被告知输血的利弊,有权 选择其它的输血方式如自体输血,还有权拒绝输 血
3、临床判断在决定输血与否起着重要作用。
4、在急性失血时,快速扩容应首选晶体液 或胶体液.对急性失血患者,如丢失量 >50%,普遍认为需立即输注红细胞,但 同时需考虑代用品的合理使用以减少红 细胞的用量。
(二)禁忌证 1、心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者,婴幼儿、老年人或慢性病 体质虚弱者 2、需要长期反复输血者 3、对血浆蛋白已致敏 4、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的患者 5、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患者 6、可能施行骨髓移植及其他器官移植的患者
(三)输血剂量
剂量视病情而定,需根据输血适应证、年龄、患者的一般 状况以及心肺情况等决定。 成人(60kg体重)每输1个单位 全血约可提高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5g/L或血细胞 比容 (hematocrit, Hct)0.015;儿童按6ml/kg体重输入, 大约可提高血红蛋白10g/L
(一)制剂容量小,浓度和纯度高,疗效好
(二)安全
将全血分离制备成各种血液成份 只给病人输注其需要的血液成份
成份输血减少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减少经输血传播病毒的危险 -病毒在各血液成份中的分布不均 白细胞 Cryo >血浆>血小板>红细胞 -为病毒灭活创造条件 减少输入可引起输血反应和过敏反应的血液成份 -白细胞 -血浆蛋白
(四)疗效判断 (五)不良反应 (六)输全血时合理搭配成分输血 (七)O型血不是“万能血”
第三节 红细胞输血
一、红细胞的生理与功能
(一)红细胞的生理
红细胞在血液的气体运输中有极重要的作用. 正常红
细胞呈双凹圆碟形,平均直径约8μm,周边稍厚. 表面积 与体积之比较大, 这种形状也有利于红细胞的可塑性变形.
第一节 概述
全血:指血液的全部成分, 包括血细胞和血浆中的所有 成分。将血液采入含有保存 液的血袋中,不作任何加工, 及为全血。
成分输血:用物理或化学方 法,将血液中各种有效成分分 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高 纯度的制品,根据患者的病情, 需要什么成分就输给什么成分 的输血方法。
一、成分输血的意义
(六)辐照红细胞(irradiated red blood cellls)
对于有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患者、新生儿换血、 宫内输血、选择近亲供者血液输血,无论输用以 上任何一种红细胞均需用25~30Gyγ射线照射以 杀灭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从而防止TA-GVHD 的发生。
(七)年轻红细胞(young red blood cells)
临床医师输血须知: 临床存在不合理输血 不必要的输血:保险血,营养血,人情血 输新鲜血,全血,不愿意输血液成分 输血剂量不够
(二)临床输血实践的原则:
(三)决定临床输血 决定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必须根据临床病情 并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全面评估,做到合理用血, 即输血是为了挽救生命或治疗重病。
②动脉输血:可直接恢复心肌和中枢神经系统的 供血,兴奋血管分叉部受体,升压效果明显,但 进一步研究表明,中心静脉快速输血,可以收到 同样效果。因此,目前已很少采用。
2、静脉留针 3、静脉切开
(三)输血的时间限制 输血速度需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成人一 般调节在每分钟4~6ml,老年或心脏病病人每分 钟约1ml,小儿每分钟为10滴左右。对大量出血引 起的休克,应快速输入所需的血量;对血容量正 常的贫血,则每次输血量不可过多,以200~ 400ml为宜。
(二)红细胞输注的剂量 (三)红细胞输注的疗效判断 (四)避免滥用洗涤红细胞
思考:
1、成分输血的优点包括哪些? 2、为什么要求临床合理用血? 怎样做到合理用血?
思考:
(四)血液加温 (五)输血器材 (六)血液制品与添加药物
(七)输血速度
(八)输血的监测护理
输血前必须仔细核对病人和供血者姓名、 血型和交叉配合血单,并检查血袋是否渗 漏,血液颜色有无异常。除了生理盐水外, 不可向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内加入任何药物, 以免产生药物配伍禁忌或溶血。
例如,加入葡萄糖液, 会使输血器内剩余的红 细胞发生凝集,随之发 生溶血。输血过程中要 严密观察病人有无不良 反应,检查体温、脉搏、 血压及尿的颜色等。输 血完毕后,血袋应保留 2小时,以便必要时进 行化验复查。
适应证:由于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
抗体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患者;准备作器官 移植的患者;需要反复输血的患者,如再生障碍 性贫血、白血病、纯合子型β地中海贫血等患者, 可从第一次输血起就选用本制品。
(四)洗涤红细胞(washed red blood cell)
洗涤红细胞是全血经离心去除血浆和白 细胞后,再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 3~6次,最后加50ml生理盐水悬浮所得。
第二章
全血及各种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
教学内容
成分输血的意义 临床合理用血 临床输血技术 全血的临床应用 红细胞的生理与功能 红细胞制品的种类与适应证 红细胞制品的临床应用 结语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 成分输血的定义及意义,临床输血的 原则 熟悉 临床输血的步骤 了解 输血器材,血液制品与添加药物,输血 速度输血的监测护理
(三)利于各种血液成分的保存
全血的保养液和保存温度主要对红细胞的 体外保存特点设计的,血浆中不稳定的凝血因子 Ⅴ和Ⅷ在4℃保存24小时后活性下降50%,随保存 时间延长几乎完全失去活性。血小板和粒细胞在 4℃保存24小时已丧失功能和活性。 (四)节约血液资源
二、临床合理用血
(一)合理用血 原因: 血液资源宝贵 WHO安全输血三大战略之一 筛选检测不能做到绝对可靠,输血可能导致受血者感染病 毒或发生各种输血不良反应(有些病毒还没有检测或还不 知道) 输血影响免疫功能